二、音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6040
颗粒名称: 二、音乐
分类号: I230
页数: 2
页码: 3001-3002
摘要: 富有抚州地方特色的单台调,几经演化,不断完善,又引进“川调”,嫁接出“本调”“抚调”,最终形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乡土韵味浓郁的抚州采茶戏音乐。
关键词: 采茶戏 音乐

内容

富有抚州地方特色的单台调,几经演化,不断完善,又引进“川调”,嫁接出“本调”“抚调”,最终形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乡土韵味浓郁的抚州采茶戏音乐。
   (一)唱腔音乐
  抚州采茶戏传统唱腔是专曲专用的曲牌体腔调,后经发展创新,出现大量板腔体唱腔。其词格一般为上下对偶五字句、七字句或十字句乐段。旋律特征为字多腔少,简洁明快,每一唱段行腔与地方语言音调结合甚密,似吟似诉,颇具说唱音乐风格。唱腔以纯正抚州话为语言标准。演唱时男女分腔,都用本嗓,特别要求吐字清晰和运腔圆润。总体唱腔可分为戏曲正调、戏曲杂调和民歌小调3类: 戏曲正调——系板腔体腔调,有本调、抚调、单台调、川调4种。本调是吸收丰城丝弦班的本调,掺和本地单台调发展而成。其上下句结构的徵调式唱腔,男、女分腔,有正板(亦称“长韵”)、简板、叠板、快板、倒板、摇板、散板、清板、哭头等板式。抚调是由本地会母调掺和高安丝弦班的小花调发展而成。其上下句结构的宫调式唱腔,有男腔、女腔和丑腔之分,并和本调一样,具有丰富的板式。单台调是本剧种最老唱腔,不分男女腔,但有四句三韵和两韵,正弦(徵调式)和反弦(宫调式)之别,还有简板。川调是由外来川调掺和单台调和双功夫调的简板发展而成。男女腔调略分,具有徵调式和宫调式两种收腔法,还有徵调式和羽调式两种简板。
   戏曲杂调——主要是三角班小戏中的腔调,一般以戏名为曲名,如三伢子放牛调、捡春菇调、卖樱桃调、卖花线调、双劝夫调、下南京调、王妈妈骂鸡调、补背褡调等等。还有部分三角班后期吸收的南词、北词、信调等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吟唱音调。
   民歌小调——除部分单台戏用的小调,如数天下图、打哩莲花、想郎、打彩等以外,还有十二月采茶、铜钱歌、十杯酒、照花台等等。一般作戏中插曲用。
   (二)伴奏音乐
  抚州采茶戏伴奏音乐的间奏曲牌大部分来自傀儡戏、宜黄戏和民间吹打,如〔四大队〕、〔滚龙珠〕、〔回回曲〕、〔万年欢〕、〔大开门〕、〔小开门〕、〔水底鱼〕、〔大得胜令〕等等。这些曲牌大多以弦乐为主奏,小部分以小唢呐、笛子及大唢呐主奏。武场打击乐仍保留民间吹打乐牌子和三角班时期的锣鼓腔、哭头等。形成半班后,则大量吸收运用许多京剧锣鼓经。丝弦曲牌以高胡、二胡、三弦、琵琶(有时也加笛、箫等吹管乐器)等弦乐器伴奏,有〔万年欢〕、〔鱼绞丝〕、〔磨豆腐〕、〔凡上尺〕、〔满江红〕、〔南进宫〕、〔夜行船〕等曲牌。以小唢呐主奏的有〔滚龙珠〕、〔水底鱼〕、〔下山虎〕、〔万年欢〕等。以笛子主奏的有〔傍妆台〕、〔二六板〕等。以大唢呐伴奏的有〔水龙吟〕等。常用锣鼓点子有〔导板头〕、〔龙摆尾〕(分长摆尾、中摆尾)、〔哭头〕、〔急急风〕、〔水底鱼〕、〔九锤半〕、〔双推磨〕、〔软四击头〕、〔四击头〕、〔小锣软四击头〕、〔上天梯〕、〔走马锣〕等。
   (三)乐队与乐器
  抚州采茶戏乐队在三角班时期,无固定建制,一般多由演员兼任,文场只有一把自制高胡,音色低厚粗犷,由锣鼓手兼拉。到半班以后,又陆续加入二胡、唢呐、笛子等乐器,其中一些乐器仍由演员兼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专业剧团的成立,乐队人员逐渐增加,并基本固定专职乐手和乐队编制。文场有高胡、二胡、三弦(三大件)及笛子、唢呐;武场有司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又陆续加入大提琴、中胡、大胡、琵琶、笙等乐器,武场也增加堂鼓、大筛、吊镲等打击乐器。此时多演“通纲戏”,乐手不用谱,排演时,一般只需定好基调,跟着高胡演奏。1962年后,乐队开始看谱演奏、按配器分奏,使一些较为单调的旧腔调不仅变得圆润动听,而且日趋统一规范。整个乐队编制在20人左右。伴奏主奏乐器是高胡,属民间拉弦乐器,高胡形制与二胡基本相同,琴筒略小于二胡、音色清澈明亮,特别适于抒情恬美或活泼华丽旋律。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