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校舍设施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68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校舍设施管理
分类号: G520.1
页数: 10
页码: 2747-2756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后,通过解决“一无两有”、校园“六配套”和推进教学楼房化等一系列活动,60%村完小以上中小学实现教学楼房化;学校仪器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装备步伐明显加快。到2000年,全区11个县(市)均达到“普及实验教学县”标准;建教育电视台10个,卫星电视教育网络覆盖率85%;全部完全中学、30%初级中学和城区小学基本装备计算机、语音室,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关键词: 抚州 教育管理

内容

第六节 校舍设施管理 清末与民国时期,域内中小学设在旧书院、旧祠堂、庙宇或民房中,教学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后,通过解决“一无两有”、校园“六配套”和推进教学楼房化等一系列活动,60%村完小以上中小学实现教学楼房化;学校仪器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装备步伐明显加快。到2000年,全区11个县(市)均达到“普及实验教学县”标准;建教育电视台10个,卫星电视教育网络覆盖率85%;全部完全中学、30%初级中学和城区小学基本装备计算机、语音室,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校舍管理 清末至民国时期,域内无专门校舍管理机构,校舍一般由学堂或校董事会管理,公私立学堂和私塾基本上设在绅民募捐集资修建的书院、祠堂、庙宇、会馆和民房之中,教室简陋、潮湿,面积小,光线不足。
   新中国成立初,全区采取专、县政府财政拨一点,乡镇集资一点,群众献工献料弥补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为数不多的资金除兴建校舍外,多用于中小学校舍维修。
   “文化大革命”期间,域内中小学校新建或改建校舍多为“干打垒”,质量很差。全区中小学校舍大多数仍为旧祠堂、庙宇、书院、仓库改造而成,或为因陋就简建成的土屋、茅屋。到70年代末,全区4000多所中小学校舍还不到180万平方米,大多数学校未解决“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板凳)问题,80%学校需进行校舍改造与配套建设。1980年和1981年,地区连续两年遭受大风、冰雹、雷电和洪水侵袭,学校受害严重。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行署批转地区文教局《关于尽快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的报告》的要求,对现有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检查,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协调各方面力量制订规划,抓紧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至1982年,全区中小学校舍1876410平方米(中学603475平方米,小学1272935平方米),危房仍有215516平方米(中学64512平方米,小学15100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11.5%。据此,地区文教局、财政局下发《关于加快中小学校舍维修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各地对校园场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对现有危房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排队,分期分批进行改造。1983年春,抚州遭受大风、暴雨、冰雹袭击,全区倒塌校舍23436平方米,倒塌围墙3163米,掀掉屋顶、破坏墙体739平方米,吹掉、打碎屋瓦830万块,损坏床铺、桌椅4023件,砸伤6人,死亡1人,损失206万元。各地在紧急救灾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
   1984年,全区掀起集资办学热潮。南城县委、县政府通过集资筹措资金297万元,对全县1.4万多平方米危房进行改造,新建和改建校舍4.38万平方米,基本消灭危房。省教育厅在南城县召开全省第一次集资办学现场会,奖给该县30万元。地委、行署充分肯定“南城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推动集资办学。各地迅速新建大批校舍,一幢幢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1986年6月,地区和各县(市)均成立解决中小学危房临时领导小组,制定消灭危房规划。11月,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当前城乡中小学校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危房改造工作。1987年,地、县两级先后成立中小学校舍修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不少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全区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片抓,广大群众热心捐资助学的动人局面。不少乡村不建楼堂馆所建学校,有的村干部还捐出工资建校舍。广大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料出料,形成集资办学好风气。到1988年底,全区中小学危房比例由1987年6.87%下降至0.83%,解决中小学危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省教委奖励抚州地区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45万元。
   1989年,行署提出3年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园“六配套”目标,并决定以资溪县为试点。资溪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给一点,部门挤一点,群众捐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校园建设资金,精心组织施工。11月,在全省率先实现校园“六配套”。到1991年12月,全区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242.13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4.12平方米。全区12个县(市)205个乡镇2077所村完小以上的中小学基本实现校园“六配套”目标,昔日“祠堂庙宇当教室,石板土台当桌凳”的办学状况成为历史。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全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1984年—1988年全区集资建校情况 表22—10—55 1994年4月至6月,全区普降暴雨,中小学校舍遭受重大损失,受灾面积54615平方米,累计损失1000多万元。地区迅速组织开展救灾和校建工作,全区多渠道筹措资金4256.84万元,完成年初计划170%。1995年9月12日,临川市崇岗乡邵坊村完小围墙倒塌,砸死学生1名、砸伤2名。行署为此下发《关于认真吸取教训,切实做好校舍及附属设施安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对每一所中小学校舍和校园内所有附属物进行安全大检查,全区共筹措校舍建设资金6890万元。另有香港爱国同胞沈炳麟捐资1500万元,邵逸夫捐资56万元,世行贷款126万美元。对检查中发现的危房和危险设施立即进行全面改造,新建中小学校舍23.65万平方米。其中,扩建初中校舍7.67万平方米,新建城镇教职工住房281套。1998年6月17口至26日,全区连降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受灾学校1080所,教育部门直接经济损失计5991.29万元。洪灾发生后,地、县(市)紧急帮助修复水毁校舍;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中小学校开展生产自救。9月1日,全区中小学校按时开学,其中有41402名学生在租借的公房、民房中上课,有4167名学生在临时搭建的木(竹)棚内上课。到1999年年初,全区有192个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涌现出临川市湖南乡、大岗镇,金溪县枫山乡等一批校舍建设先进典型。1999年4月1日,东乡县王桥乡中学厕所倒塌,造成8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受伤。在认真处理善后事宜的同时,行署迅速下发《关于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防止学校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从王桥中学事故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当前和今后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地区教委派出11个督查小组,分赴各县(市)督查学校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各县(市)城建、土管、设计、公安等部门也积极参与中小学校舍安全检查,确认全区校舍危房又达43万平方米,比例上升为14.03%,其中一类危房近17万平方米。行署下发《关于加速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通知》,动员全区力量狠抓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是年,全区累计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16527.68万元,动工修建中小学校舍66.12万平方米,危房比例下降至3.14%。至2000年,全区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5187.74亩,校舍建筑面积328.13万平方米(中学142.93万平方米,小学185.2万平方米),教工宿舍面积79.3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8667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5.36平方米(其中中学生人均7.19平方米),村完小以上中小学校2027所实现校园“六配套”。
   2000年全区中小学校舍修建及危房改造情况 表22—10—56 单位:万元、万平方米 2001年,以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土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为标准,对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土建项目进行管理。是年,全市中小学校园配套设施建设落实资金7487.15万元,完成中小学校园配套设施建设资金6661.25万元。中小学校舍计划修建面积27.75万平方米,竣工修建面积18.15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落实资金5222.75万元,完成危改资金5868.15万元。2002年,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央资金项目落实资金3605.20万元。计划项目学校94所,开工项目学校79所,竣工项目学校48所,施工面积5.2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985.10万元。至年底,全市撤销农村中小学615所(个),网点调整减少面积7.25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14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已动工修建面积23.8万平方米,全市校舍总建筑面积344.57万平方米。为保证学校教育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教育设施工程质量重大事故发生,市建设局、教育局及各县相关单位对在建学校教育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2004年,集中力量推进校园建设。一是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全市有17所学校申报实施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项目,其中有6所省重点中学或省重点建设中学获得第一期贷款1.04亿元。二是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市共落实校建资金1.32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1.02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危房比例由9.08%下降到5.44%。三是实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争取中央专款635万元,立项16个。另外争取到345万元的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专项补助资金。2005年上半年,实施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制工程项目,开工8个,开工率67%;实施第18批邵逸夫捐款工程项目3个,动工建设2个(资溪县实验小学、南丰付坊港下小学);实施台湾台塑集团捐款兴建的明德小学工程项目4个,全部开工;实施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96个,开工94个,其中竣工85个,占项目总数88%。得到上级专款2407万元。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1个。同年,中小学校园建设落实资金12230.37万元,完成资金投入10447.01万元;新建校舍面积28403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42656平方米,全市校舍总面积378.01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2平方米。各县(区)政府在校建中均制定有关工程项目的优惠政策,还建立项目监管的长效机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工程进度监测和信息反馈制度,严格在建工程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监管措施。各县(区)对中小学各类工程项目的中央专款和省、市级配套资金均按上级规定在县(区)财政局设立工程项目专户,实行封闭运行,按工程进度拨款,各项目工程实行报账制。市台办与市教育局联合成立抚州市接受台资企业捐资兴建明德小学建设工程协调小组,加强明德小学建设工程的管理。2006年,全市中小学校园建设落实资金13881万元,完成投资10429.36万元。校舍修建开工面积15.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01万平方米。全市校舍总面积为381.58万平方米。2007年,落实中小学危改资金4913.50万元,计划改造项目学校数202所,计划改造面积10.37万平方米;已开工项目数189所,竣工项目数150所。中小学校园建设落实资金10299万元,完成9112.5万元。是年,校舍总面积389.79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20.70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5.39平方米。校舍修建开工面积111.5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3.64万平方米。是年,临川一中新校区(一期工程)、临川二中新校区(一期工程)基本达到要求而受到抚州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学生公寓宿舍内 2008年,全市明德小学项目建设5个,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项目县4个,中小学危房改造开工项目学校209所,竣工项目197个。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实施并基本完成。2009年,全市落实农村校建项目292个,建设面积395.45万平方米。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迅速开展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调查摸底工作的紧急通知》,拉开全市校安工程序幕。通过《抚州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市本级学校排查、鉴定、加固方案》,举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第一轮培训班。对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察,共排查学校2141所,建筑物8495幢,其中D类危房1932幢,面积554785平方米。2010年,全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校舍遭损。市校建办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工程进度。11月,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共投入资金15715.11万元,完成投资11747.74万元,占累计投入资金总额74.75%;黎川县对30个项目学校进行全面地质勘探,制订初步分配方案,完成图纸设计工作。崇仁县制定教育园区工程建设方案,已投入资金2.58亿元,完成投资2.08亿元,施工面积9441平方米,竣工面积5441平方米,项目开工学校3所;资溪县项目建设已落实资金7062.3万元,其中到位资金3893万元,筹措落实资金3169.3万元。在资溪县召开全市农村初中工程现场会。是年,全市中小学校舍改造项目学校182所,危房改造面积17.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小学2071976平方米,普通中学2098237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3383平方米。全市校园总面积1510.54万平方米。
   2011年,计划项目273个,开工项目207个,竣工项目142个,完成投资32452万元,施工面积3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1万平方米。是年,全市校舍抗震加固面积13.71万平方米,学校迁移避险面积3.66万平方米。
   二、设施管理 (一)教育技术装备 民国时期,域内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几乎空白,仅临川中学等个别省立中学得省拨教育经费,配备少量教学仪器。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教学仪器装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全省教育事业经费中列有教学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先装备重点中小学,后装备普及试点县,逐步达到全面解决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问题。1955年,域内有11所重点中学得到省教育厅下拨的教学仪器。1958年7月,江西省成立教学仪器供应站,域内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均由该站供应。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被损坏或被私人占用,实验室、仪器储藏室和图书馆改作他用。1973年,教学仪器工作由地区教研室兼管。1975年,地区革委会政治部教育组下发《关于认真搞好教学仪器分配、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县(市)和学校要由专人负责教学仪器分配、管理,做到收、管、分发手续健全,账目清楚。1976年9月,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实行省、地两级管理,抚州地、县(市)两级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鼓励中小学自制教具,增添教学设备。
   1978年,抚州地区教学仪器供应站成立,属地区文化教育局下属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域内中小学及师范学校教学仪器供应和管理工作,随后兼电化教学器材供应和管理。人员编制由3名逐步增至7名。1979年,抚州地区在教学仪器分配上实行“三优先”,即优先装备重点学校,适当照顾一般学校;优先装备仪器保管使用好、实验设备条件好的学校;优先装备演示实验仪器,然后装备分组实验仪器。5月26日,地区文教局转发进贤县文教局《教学仪器设备物资管理办法(草案)》《学校实验员职责范围(试行草案)》《中学生实验守则(试行草案)》,进一步规范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开展。1980年,由地区教学仪器站直接装备的学校有13所重点中学、3所师范学校和部分实验条件较好的中小学。1981年,地区教学仪器站制定《实验室规则》《实验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账目,下发统一账簿。1982年2月,地区对直接装备仪器的学校应具备条件、应有设备、人员素质作出具体规定,并直接装备26所中学、30所小学的仪器和重点中学、师范的体育器材。至1983年,各县(市)均有1名~2名干部负责教学仪器管理工作,重点中学理科实验员由1980年13人增加到47人,一般完中和地区直接装备的学校基本配有1名~2名专职实验管理员,不少小学也加强实验室管理。1984年,抚州地区教学仪器供应站更名为抚州地区教学仪器站,与地区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增至10名。乐安一中还成立全区第一个实验教学教研组。1985年,全省推广抚州地区集中配套装备教学仪器的办法。1986年4月,地区组织县(市)教学仪器工作大检查,并为部分具备实验条件的职业技术学校配备文化基础课教学所需仪器。1987年,地区制发《关于加强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先后成立实验教研组,建起一支有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普遍建立相关档案。是年,地区给19所农村初中和实验小学装备教学实验仪器。
   1988年,全区中小学贯彻执行省教委有关实验仪器配备和管理的规定,实验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同年,抚州地区电化教育馆分出另立。1989年—1990年,全区中小学添置52万册图书资料,并筹集资金50万元,重点给23所农村初中、42所小学和已宣布实施义务教育的乡镇学校装备教学仪器设备。1990年,抚州地区教学仪器站更名抚州地区教育技术装备站。1991年,地区派出专职人员重点深入南城、抚州、临川、南丰、资溪等县(市)检查督促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并确定南城为全区实验教学普及试点县。广昌、南丰、南城、临川等以县政府名义首次向学生收取实验费,以解决仪器经费不足。是年,全区订购仪器100万元,下发仪器140万元,检测仪器340余种,重点装备20所农村中学、400余所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学校还添置图书资料和体育器材。1992年,南城县通过省教委普及实验教学县达标验收,成为全省首批普及实验教学县之一。3月,全省首次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南城县召开,并为南城、南昌、宜丰和德安4县颁发“普及实验教学县”铜牌。省教委还对抚州市和临川、南丰县实验教学工作进行检查验收,3个县(市)均达到省定实验教学普及县要求,总平均分为95.7分,被检查学校的合格率在99%以上,成为普及实验教学合格县。是年,地区转发省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工作的几点意见》,逐步将装备重心转移到图书馆(室)建设上,全区中小学新增图书资料52.13万册。
   1994年,《抚州地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实施的具体办法》出台,对“建、配、管、用”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全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不断加强,新增图书资料61.4万册,生均图书6.6册。1997年,地区教委成立图书工作委员会,并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各校图书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临川中学、南丰一中、宜黄一中等学校建成规模宏大的图书大楼。
   1978年—1998年,省下拨抚州地区教学仪器专项经费782.62万元,地区、县(市)自筹教学仪器经费1102.61万元。1998年初,地区教委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广昌、南丰、乐安、宜黄4县通过贷款和义务教育扶贫装备的中小学图书100万册。同期,计算机开始大面积进入课堂,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始启动,全区14所重点中学均装备30台~90台计算机。9月,地区教委下发《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通知》,将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小学指定开设的选修课,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师的配备与教学研究、教学条件装备、经费来源和组织管理都作出明确规定,从而推动中小学计算机装备进程。
   1999年,全区新增仪器设备260.21万元,新增图书38.21万册。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全面启动,南城、临川、广昌、南丰、黎川、崇仁等县(市)重点中学兴建专门的图书馆大楼,藏书均在4万册以上。是年,资溪、东乡、黎川、广昌、宜黄、崇仁、金溪7县先后顺利通过省教委“普及教学实验县达标”验收。2000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建设和稳定教育技术装备机构,重点抓好中小学理科仪器装备,逐步建设语言、音乐、体育、美术、劳技、计算机多功能教室及图书馆(室),配备各学科教学设施,在抓好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规划、配备、管理和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基础上,逐步实施中小学校园网或局域网建设。7月,省、地教育技术装备站为南丰二中、黎川二中、乐安二中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联想”品牌电脑90余台。8月31日,地区教委、财政局和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计算机装备和语音室装备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区中小学计算机装备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装备原则,严格执行报批手续和招标规定,严格把好质量关。从此,全区中小学计算机装备及校园网络建设开始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是年,全区巾小学共新建实验教学楼561栋,实验室768间,仪器储藏室2559间。区内4所中专和14所重点中学教学仪器均按标准配齐。全区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884. 53万元,图书资料超过750万册。实验室建筑面积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212所、小学1736所。图书馆(室)建筑面积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187所、小学1715所。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210所、小学1643所。音乐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207所、小学1754所。美术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207所、小学1730所。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194所、小学1769所。教学分组实验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212所、小学1640所。图书馆藏书达标学校数:普通中学189所,其中,一类27所,二类87所,三类75所;小学1742所,其中,一类101所,二类285所,三类1356所。学校藏书:普通中学3458623册(普通高中863476册、初中2595147册),职业中学101764册,小学4052447册。
   农村小学微机室 2001年底,宜黄、黎川、南丰、南城、金溪、资溪6县城中小学基本装备计算机教室;临川、南城、黎川、崇仁、宜黄、金溪、资溪7县计算机已装备到乡一级。全市城镇中小学有计算机网络教室89间,装备计算机3572台。全市中小学能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122所,开课班级1631个。全市城镇中小学有计算机科任教师191名。2002年,市装备站装备53所中小学69个计算机教室,装备计算机2218台。全市建有校园网的中学5所,拥有计算机教室的中、小学校196所,计算机总数6172台,总金额2513万元。计算机网络及外部设备总金额443万元。全市县(区)城镇中小学基本普及计算机装备,部分乡初级中学、中心小学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2001年-2002年,全市完成教学仪器装备任务79万元,完成图书装备53万元。2003年,装备图书15万元;教学仪器逾33.5万元,基本完成省下达装备任务。是年,市教育局与市财政局招商引资由江西联创科技投资公司装计算机网络教室、课件备课室等300余个,装备计算机近4600台。同时,市装备站装备计算机290台,超额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计算机装备任务。2004年,市装备站装备计算机548台,金额达180万元。参与全市教育信息化招商引资工程,主持市、县(区)教育信息中心防雷接地工程建设。是年,订购教学仪器39万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教学仪器订购任务;抓好图书装备,实现图书馆(室)信息化管理,订购图书10万元,基本完成省图书装备任务。2005年—2006年,市装备站装备65所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计算机1302台,金额452万元。2006年全年报省采购教学仪器6万余元,教学用书10万元。2007年全市共装备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260万元。2008年,市装备站装备学生机140台;教师机40台等信息技术装备,装备南丰一中校园网,金额100余万元。广昌、黎川、临川3县(区)16所中小学报省装备25个标准化实验室所有所需仪器橱、药品柜等,价值40余万元,实现市级装备标准化实验室零的突破。2009年,市装备站装备多媒体投影教室3 1个、课件制作、计算机教室49个,装备电脑1845台,金额620万元。各县(区)上报市站信息技术、教学仪器、实验室设备、音体美器材等计划量为1556万元。全市教育技术装备总量是2008年6.5倍,实现全市教育技术装备历史性的突破。2010年,市教育技术装备站为受检县(区)装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育设备598万余元,落实各县(区)教学仪器、实验室成套设备和音体美装备计划796万元。全市完成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任务196万元。2010年—2011年,市装备站装备计算机和课件制作室40个,教师、学生电脑1948台,金额320万元。2011年,下达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3169万元。全市课堂操作教材发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电教设施 民国25年(1936),江西省实施电影教育,以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名义,在第八行政区(抚州辖区各县及光泽县)设放映员1人,助理放映员1人,备有16毫米放映机1台,发电机1台,幻灯机2台,免费在域内中小学进行电影施教周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各类学校把电化教育作为改进教学的手段。1958年,江西省教学仪器供应站成立后,抚州专区中小学逐步得到省拨电化教育仪器,电化教育有所发展。
   1978年10月25日,地区文教局成立电教领导小组,开始筹建地区电教馆,并要求各县(市)建立相应机构,筹建电教站。电化教学器材由地区教学仪器供应站统一管理,每个县(市)均尽力补足一个至两个电教示范学校与重点学校的电教装备。1980年,各县(市)建立和健全学校电教领导小组,各校对添置的电教器材登记造册,建立财务、保管账目,列入学校固定资产。至此,全区有33所学校装备一定数量的电教器材,装备电教器材的学校,把幻灯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1984年4月,成立抚州地区电化教育馆,具体负责全区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电化教育器材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1987年3月3日,地区教育局下发《电教实验暂行规定》,对电教实验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普及工作。是年,乐安一中语音实验室建成。次年,临川一中、南丰一中、黎川一中、资溪一中先后建成语音实验室。地区派专人录制教育卫星节目594课时,综合教育节目436小时,复制576小时的教育录像带,供各类学校开展电教、培训师资使用。1988年6月,临川县投资10多万元,建成全省第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年底,全区各县(市)均完成地面站建站任务,并在110个乡镇建立放像网点。1989年初,黎川县投资10多万元,建成全省第一个教育电视收转台。4月25日,地区教育局下发《县(市)电化教育工作定量评估标准(试行)》《学校电化教育定量评估标准(试行)》和《卫星电视教育播放点定量评估标准(试行)》,使电化教育评估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地区电教馆在全区中学开展英语听力测试评估工作,进行英语听力竞赛,并制定《抚州地区高中英语听说训练实验评估考核细则》,促使学校对语音室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各县(市)电视台加强与教师进修学校配合,每天播出1小时至2小时《师资培训》节目,播放优秀电教观摩课,组织教师切磋教材教法,提高广大教师专业素质。同年下半年,行署决定由地区教育局筹建赣东教育电视台。
   1990年3月,赣东教育电视台建成开通。该台与地区电教馆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此后,宜黄、金溪、资溪、南城、乐安5县教育电视收转台及黎川县湖坊乡教育电视差转站相继开通,以赣东教育电视台为中心的全区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开始形成。1991年,地区电教馆、电教学会和宜黄县实验小学共同研制九年制中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投影幻灯片,通过地区科委鉴定,参加全国电教教材评比。12月,全省第一个乡级教育电视收转台——金溪县教育电视二台在陆坊乡正式开通。
   1992年3月,地区教育局转发《关于加强我区电教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对全区电教教材建设的规划、原则、研制、审定、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同年,临川一中高中英语听说训练实验以及配套教材(教师、学生用书各1套)在全省各地(市)推广应用。1993年,南城县实验小学整体电教实验在全省电教实验学校工作评估中获一等奖。1996年,全区中小学电教设施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县县开通教育电视台,电化教学网络初具规模。资溪县实验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电教实验专题片《走向素质教育》,在全国教育电视节目交流评比会中获得好评,并于次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临川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片《小学语文五问自读法》在省内外发行。至2000年,全区有教育电视台10个,电视收转台4个,教育电视有线台9个,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站37个,教学放映点268个,全区卫星电视教育网络覆盖率85%,提前超额完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定卫星电视教育覆盖率70%的任务,实现4个全省第一(第一个地市级教育电视台——赣东教育电视台、第一个县级教育电视台——黎川教育电视台、第一个地面接收站——临川地面接收站、第一个乡级教育电视台——金溪陆坊乡教育电视台),形成以教育电视台、收转台为主,以接收站、差转站、放像网点为辅的卫星电视教育网络系统。抚州地区完全中学、30%初级中学和城区小学基本装备计算机、语音室,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许多学校计算机还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有的还在网上推出学校主页。临川一中成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有制作、生产优秀教学软件能力;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临川中学、南城一中、南城县实验小学成为省级电教示范学校;临川一中等24所学校成为地区电教示范学校;各县(市)相继建立电教示范学校。黎川县建成学生网络教室和一个64座的语音室,开通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2001年,全市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第一期顺利完工。全市各级各类拥有电化教育教学设备的学校共165所。是年,电教教材代收费学校达50所。2002年,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投资约4500余万元建设全市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电化教育内涵逐步转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是抚州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年,全市专门成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实施办公室。该工程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11个县(区)170所学校345个“四室”的建设,配置电脑4738台,投影机101台,视频展台101台。2004年,启动“家校通”工程;基本完成市、县(区)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二期工程(Ⅱ)软件平台的产品选型和架构搭建。与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抚州分公司共同开发“家校通”系统。约有近100家教育教学单位通过光纤、Adsl等方式联入Internet。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已建设项目学校138所。2005年,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的管理,110所中小学校安装远程装备设备。开通抚州市电教馆网站。2006年,全市具有收费资格的学校开通新技术教育应用费的收费,并且按照文件要求集中上交到市财政专户,用于购买电教教材和通过市电教馆组织、市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提高全市电教资源建设的水平奠定基础。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411所,有195所学校通过光纤、Adsl接入互联网,达到47.25%。完成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和11个县(区)教育局的建设。2007年,全市列入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1419所。是年,全市有计算机12574台,生机比为55.4:1。2008年,全面完成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工作。全市列入本次工程的项目学校共1419所,项目资金4022.7万。市教育局通知各县(区)将信息技术教育等经费集中预算。加强全市中小学录音教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录音教材的推广、应用工作。
   2010年,49所农村学校被授予抚州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学校。配合省教育厅组织举办江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应用优秀课例送课下乡活动。2011年,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切实做好全市五所“班班通”试点工程学校实施工作。南丰自筹资金近67万元为城区学校装备69套班班通设备,筹集近30万元资金为琴城镇明德小学等3所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并组建简易校园网。对教育局门户网站全面改版。启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
   全市积极实施学校电化教育。2000年,组织举办全市优质录像课、CAI课件制作、英语听力竞赛、优秀电教论文评比活动。临川区电教馆、黎川县电教馆获团体组织奖。2001年,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及2001年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与交流展示会,落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稳步发展学校电化教育。2002年,积极开展电教教师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各门学科教师4400余人。组织参加全省第一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竞赛,13件作品获得省级奖,11件作品被推荐参加国赛,一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抚州市教育局获省级组织奖。2003年,组织市、县(区)电教馆(站)长和各项目学校校长参加省、市、县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市600名骨干电教教师参加如何使用电教软件发行管理系统(学校版)的培训。
   2004年,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全市有国家级现代教育实验学校3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45所。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9人。其中10件作品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临川三中等10所学校通过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中期评估工作验收。2005年,全市有16所学校承担25项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38所学校承担38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2006年,加强对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的应用指导,重点指导一批学校开展“三种模式”的教学研究与应用。积极做好省高中学段省级示范校的评估定分工作,临川一中在全省位于第二名。完成“十一五”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申报工作。有29项课题在省立项。省向国家报送电脑制作作品(高中)20件,抚州占5件,其中,临川一中网页《探索飞檐走壁》、临川二中《挑战未来》和临川三中《中国茶》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市电教馆获得省组织奖。2007年,组织参加“第六届江西省(抚州赛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27件作品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临川二中电脑动画《烟圈》等作品获得国家级二、三等奖。完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做好相关课题的申报、评估和结题等工作。2008年,开展以乡为单位的“网络培训+集中培训”工作,进一步推动“家校通”系统工程工作。对省级示范校中的初中、小学进行重新评估定分工作。组织参加第七届江西省中小学英语听力竞赛活动。第一次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参加中小学教师“三优”活动的1395件作品评比。组织配合省教育厅举办第二届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应用及省级示范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高一语文教师赛课活动。
   2009年,农村村完小以上学校远程教育覆盖面达中小学学校数92%,全市所有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均成立电教处或教育技术中心,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均按规定标准装配计算机,成立电教处(教育技术中心、科教处等),配齐专业技术人员。是年,南丰、黎川、临川、广昌、崇仁5县(区)被评为全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进教师机开始进入办公室工作。组织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参加第九届江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高中电脑动画《谁之过》和《小敏与流浪犬》分别获得全国二、三等奖。继续抓好教育资源建设和推广应用。
   2011年,以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重点,精心组织和完成全市国家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开展全市“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应用的全员培训。继续做好“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施。做好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和“班班通”试点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的培训。参加第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和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活动。参加第十届江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和第九届江西省中小学英语听力竞赛活动。组织参加江西省首届“班班通”工程试点学校教师资源应用现场赛课、说课活动,配合做好“送课下乡”活动。
   (三)赣东教育电视台 详见本志卷二十五《新闻媒体》第二章第三节。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教育局
相关机构
市政府
相关机构
市委
相关机构
省委
相关机构
省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
崇仁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资溪
相关地名
东乡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
广昌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