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670
颗粒名称: 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分类号: G510
页数: 2
页码: 2717-2718
摘要: 2002年秋,黎川县作为省级实验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小学阶段课改实验,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式启动。2003年秋,临川、南城、南丰、崇仁、宜黄5个县(区)加入实验。2004年秋,金溪、资溪、东乡、乐安、广昌5县加入实验。至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本。5年中,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按照预定计划稳步实施,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显现。
关键词: 抚州 教育政策

内容

2002年秋,黎川县作为省级实验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小学阶段课改实验,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式启动。2003年秋,临川、南城、南丰、崇仁、宜黄5个县(区)加入实验。2004年秋,金溪、资溪、东乡、乐安、广昌5县加入实验。至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本。5年中,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按照预定计划稳步实施,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显现。
   2002年10月,市教育局印发《抚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抚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方案》,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实验县(区)教育局、学校分别成立以教育局局长、校长为组长、以分管领导、相关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本地的《课改实验方案》,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操作策略上,市教育局提出课改实验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各地、各校按照“先立后破、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原则,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抓好前期培训、教学指导和课程研究等重要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用2年时间,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推行新课程。在制度建设方面,市教育局出台《抚州市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针对本地实际对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市教研室制定并推行校本教研制度、新课程课题指南和管理制度、新课程考试抽样分析制度、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等,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各县(区)进入实验的年级都在执行新的课程计划、使用新课标教材,有6个县(区)进入中考改革。但也出现课改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部分县(区)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非中考科目课程普遍未开足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得到有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材料及平时评价做得不到位等。
   重点抓课改培训。连续5年,整合基教、教研、师训等业务科室的力量,在暑期对2万多名教师进行学科岗前培训,共邀请中小学21个学科、200余位专家对教师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进行学习辅导,使教师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培训后坚持持证上岗,培训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发证。市、县(区)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积极开展科研与“校本教研”。市教研室成立课改实验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制定课改指导工作计划,提出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引导中小学教学改革;市、县(区)教研室通过印发课改资料、组织学习考察、举办专家讲座、召开研讨会、开展优质课和论文评选、送教下乡等形式多样的课改教研科研活动。建设170多人组成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队伍,各县(区)打造2000余名“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
   立足课堂改进与资源开发。建立市、县(区)教研室对课堂教学的随机调研制度,深入课堂,了解现状,研究改进措施,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重视“田间”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下发《抚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试用)》,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教学内涵,尝试独立或联合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形成。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教育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
崇仁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资溪
相关地名
东乡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
广昌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