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5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
分类号: G4
页数: 7
页码: 2663-2669
摘要: 1958年9月,抚州卫生学校创办,是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1974年后,学校先后在南城、黎川、乐安、金溪、宜黄等县设立分校或开办培训班。1978年,在抚州卫校基础上创办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6年1月,抚州卫校更名为江西抚州中医学校,为中专性质、县级建制。
关键词: 抚州 教育制度

内容

一、办学进程 1958年9月,抚州卫生学校创办,是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1974年后,学校先后在南城、黎川、乐安、金溪、宜黄等县设立分校或开办培训班。1978年,在抚州卫校基础上创办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6年1月,抚州卫校更名为江西抚州中医学校,为中专性质、县级建制。1986年9月,学校正式与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分办,74名教职工和153名针灸专业、护理专业学生纳入中医学校,校舍暂租抚州军分区教导队营房,1988年8月迁往赣东大道1111号。1998年6月,学校更名为江西省中医药学校。2000年5月,学校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5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同意在江西省中医药学校基础上建立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学校升格为大专,定名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9月,创办抚州工业专科学校(设城内梅庵路原抚州市一中内)、抚州农业专科学校(设临川县鹏溪沙塘村)、抚州师范专科学校(泰山背原抚州师范内)等3所普通高等学校。1959年9月,三校合并为赣东大学,新建校舍于抚州市环城西路(今富奇汽车厂生活区)。其时,山西省太原地质专科学校迁入抚州市,改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新建校舍于抚州市环城西路14号。1960年9月,析赣东大学农学系,另置抚州农业学院,校址设于原农专。农学院设大专部和中专部。1961年,大专部有4个班,159人,中专部6个班,379人。附设实习农场1个,有耕地300余亩,油茶山60余亩,杉木林20余亩。
   1962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和精简学校教职工的报告》,抚州地区高等学校作调整:经国务院批准,保留抚州地质专科学校,由中央二机部直接领导;撤销赣东大学建制,其中工业系撤销,医疗系并入赣南医专,师范系并入上饶师专;抚州农业学院停办,改置抚州地区农业干部学校。至此,赣东大学(含工专、农专、师专)先后共招生857人,毕业391人。抚州农学院先后共招生391人,毕业161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域内仅存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6月,学校停办。1973年4月,在原校址开办抚州地质学校(中专)。197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1月,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华东地质学院。4月,学校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3年5月,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该校。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1977年11月,根据省革委会批转省文教办公室《关于举办师范学院分院的请示报告》,地委、行署决定在临川市羊城路114号原抚州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办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1978年3月,招收第一届学生230人。1982年4月,更名抚州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9月,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副地级单位。2003年5月,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东华理工学院。
   1978年5月,地委、行署决定在抚州卫校基础上,创办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与抚州卫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6年,抚州卫校分出,改建抚州中医学校,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实行独立办学体制。2005年,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随江西医学院一道并入南昌大学,更名为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
   198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南城共大改为抚州职业大学,由地区管理,设农学专业,学制3年。1990年2月,抚州职业大学改名为抚州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3年2月,改名为抚州地区经济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201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员工2325人,在校学生47339人。其中,东华理工大学教职员工1800人,在校学生30739人;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职员工217人,在校学生7538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员工308人,在校学生9062人。
   二、专业设置 抚州各高校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相关专业。赣东大学,设工业、医疗、农学、师范4个系6个专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高校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上,本着教育事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制定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走多学科多门类发展的办学之路,使专业设置更趋合理。
   东华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防军工特色的,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兼备的多科性大学。该校在1956年创办初期,为适应国家原子能事业发展对铀矿地质专业人才的急需,设置放射性地质普查勘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铀矿采选炼3个专业。学制3年。后来随着铀矿地质事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业设置不时调整。至1959年,停办铀矿采炼专业,增设地质、岩矿分析、岩矿鉴定、无线电电子等专业。1978年复办大学后,专业设置从单纯为核军工培养人才发展到面向核军转民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至2011年,该校设有地球科学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核工程技术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软件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海军后备军官学院、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研究生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教育心理教学部等24个教学单位,还设立独立学院——长江学院。该校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6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管理专业、11个国防军工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江西省品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个国防紧缺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5个硕士点,有4个专业合作培养博士点,1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
   抚州师范专科学校以培养初中师资为目标,1977年创办之初,设有中文、数学、英语、美术、化学、物理、体育等7个科7个专业。学制3年。1983年,增设生物科生物专业。1985年,改科为系。次年,为加快师资培养步伐,学制改为两年。1987年,增设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1988年,学制恢复3年,政教系改为政史系。1993年,增设艺术系,有音乐、美术2个专业。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启动,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该校于1991年秋在中文、政史、数学、物理4个系分别增设文秘与公关、证券与投资、会计电算化、电子电脑4个专业,学制2年,1997年、停办上述4个专业,在有关系开办汉语言文学、英语、体育、美术装璜、计算机应用、电子应用技术6个非师范专业,学制3年。同时,数学系改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招收本科生,学制4年,至2000年,该校设有8个系: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政教系(政治教育、文秘专业);英语系(英语、英语教育专业);艺术系(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数学系(数学教育、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物理系(物理教育、应用电子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教育、化学教育4个专业为本科4年制,其余均为3年制。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创办之初,仅设临床医学专业。1987年,增设护理专业、影像、妇幼卫生专业。学制均为3年。2009年学院首次开办护理本科专业,随后又陆续开办临床医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等本科专业;专科设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临床医学(影像方向)、临床医学(麻醉方向)、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护理学(涉外方向)等专业;高职设有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面向医药卫生、保健康复行业产业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专科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办学体系。2001年—2004年,原江西省中医药学校开设10个中专、高职类专业,即:护理、助产、卫生保健、中医医疗、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医疗美容、中药、药学、中药制药。学校升格后,逐步开设一系列大专专业。2011年,学校共有3个教学系,开设中医学(中医临床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全科医学方向)、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疗保险实务、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剂设备维护与管理方向)、药学、医药营销、护理、助产等16个专业(方向)。
   三、教学与科研 (一)教学 1958年,抚州工专、抚州农专及抚州师专开展“教育大革命”,搞“插红旗、拔白旗”运动,在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时,过分强调政治与劳动,一方面把社会上所有政治运动都列入学生政治课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削弱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劳动安排过多,大砍基础课,打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次年,三校合并为赣东大学,华东地质学校从山西迁入抚州。学校停课挖抚州城西河、修防洪堤。后贯彻国务院《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正常的教学时间才逐步得以保证。
   60年代,抚州各高校贯彻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强调学校必须以教为主,在教学中注意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及基本技能训练。1964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中遵循“少而精”原则,废止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得到发展。“文化大革命”后,抚州各高校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并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特色,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抚州地质学院在1978年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在制定和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上,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把握好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实验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和教学督导活动,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知识的传授,启发思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开拓新知识领域的兴趣。强调重演绎、推理、严谨与重归纳、渗透和综合互补的教学方法。同时,引进和开发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注重抓好学生规范化、程序化操作的基本功训练。进入90年代后,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龙头来抓,制定《课程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课程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建设省、部级一类课程。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对该院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确认该校已达到国家工科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在全国首批通过合格评价。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生均教育资源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的仪器设备,并有馆藏丰富的地质博物馆。
   抚州师范专科学校从1978年起将知识陈旧、内容老化的课程压缩、删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全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开设大量公选课供学生选修,出现学生选老师、选课程的新趋势,突破“千人一面”旧模式。在教学中,采取讲授、自学、讨论、辅导、演示、实验、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强化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养。实行一专多能的主辅修制,实践环节和技能训练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系专业课普遍建立试题库,采取闭卷、开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毕业设计等多种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在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还强化普通话、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字)等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建立有教学实习基地,实施“2年+半年+半年”定向顶岗实习模式,两年在校学习,半年到中学实习,半年回校学习提高。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1992年后,开始实行新型社区医学教育(NCME)改革,改传统的医学教育培养一般通科医生,为培养有一定专科侧重的通科医生;改以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为以问题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方法;改传统的学科单一教学载体,为学校一医院一社区三维教学载体;改传统的单纯为理论成绩评估教学,为以知识、能力、态度及用人单位满意程度等综合成绩评估教学。1993年,该项改革加入“社区定向医学教育国际协作网”,其教学方案得到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省教委和美国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学院实行百分制,增加美学、营养学、社会学等课程,在护理教学计划中增加外语教学时数,突出专业特色。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注意强化基础理论与技能的传授,重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对学生不仅进行理论考试,还进行操作、实验考试。学生一年学基础理论,一年学临床理论,一年实习,毕业后成为专业有所侧重的通科医生。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院2005年引进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内首家获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公立高等医学院校。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01至2004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采取2+1教学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临床实习)。学校推行的目标教学模式和中医基础实践教学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中发挥示范作用,影响较大。2004年升格后,学校严格按照高等教育教学有关要求,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适应高等教育教学为教学重点,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指导下,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岗位引领、强化技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六位一体的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等。同时,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标准等,推行启发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理论与实践比达1:1)。2008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6月以后,学校由高等教育的适应期向转型期发展。这一时期,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调课程为专业服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学校有中医学、中药、药物制剂技术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思政理论课、中医基础理论、病原与微生物学、英语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医学、中药2个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和中医学、针灸推拿、药物制剂技术、中药、护理5个省级特色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基础、中医筋伤内伤学、中医内科学、护理英语、护患沟通7门省级精品课程,有40项省级教改课题及多项省级教学成果获奖。
   (二)科学研究 抚州各高校都十分注重科研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科研工作更趋活跃,成果众多。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学院)利用自身多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仪器设备较齐全以及快速信息传媒等优势,围绕着教学、生产和实验中提出的课题,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道路,仅在“八五”期间,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48项,经费近300万元。“九五”期间,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长,2000年科研经费260多万元,其中有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国防科工委合作项目,还有不少横向科技开发项目。1978年,学校有3项科技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5年,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获国家专利6项。18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被授予省级学科带头人,15人被授予省级骨干教师称号。全校教师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0余篇。《华东地质学院报》在国内外发行,获全国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二等奖。学校设有资源与环境、应用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国土信息工程、岩土工程等研究所,“3S”研究中心可用于定位、灾害预测、遥感及各种信息、图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国家级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的参比实验室。由建设部颁发证书的工程勘察设计院,可承接高层建筑等多种工程的地基勘察。在地质勘查工程、砂岩型铀矿勘查、油气勘探等方面成果也很丰厚。学校被指定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东南亚地区同位素水文数据库主办单位。学校拥有“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以及江西省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江西省戏剧资源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立了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地质、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东亚地区同位素水文数据库主办单位,多位教授受聘国际原子能机构咨询专家。学校多次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至2011年,学校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70余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800项,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54项,发明专利16项。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并互派留学人员。
   抚州师范专科学校确立“科技兴校、科研育人、科研为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研究资助和奖励的力度,积极组织教师跨系联合、协同作战。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找课题,做好应用课题研究。至2000年,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4项、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重大项目1项、省厅科研项目23项、地区及本校科研项目259项。教师撰写出版专著16部,主编、参编教材及工具书等75种,公开发表论文1133篇,其中在省级刊物上发表453篇、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被SCI收录3篇。先后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奖、地区优秀科研成果奖43项。获国家专利3项。其中,对模糊数学、实域理论和实代数几何等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量子力学、黑洞理论研究为国内瞩目;比较教育、临川文化、赣东文化名人及戏剧研究,得到省内外学者肯定和赞誉。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学生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近20项。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组织教师广泛开展科研活动和科技开发,并于1985年创办《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学报》,介绍科研动态及成果,刊登有关论文。至2011年,全院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共发表论文近千篇,其中国际、国家级核心刊物论文300余篇,其他论文700余篇。教师编写和出版教科书及论著近百部,完成科研项目近百项。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直着力加强学校科研工作,在学校升格尤其是2008年以后,科研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水平逐年提高。学校成立盱江医学研究所和建昌帮炮制技术研究室,以旴江医学、建昌帮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科研工作。2011年学校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实现学校国家级课题立项零的突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至2011年,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973科研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厅局级科研项目77项,地市级科研项目89项。完成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29项,地市级项目47项。其中,通过省部级鉴定3项,厅局级鉴定4项,地市级鉴定18项。获地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出版学术论著(教材)170多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20多篇。
   四、普通高校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 创建于1956年6月,在山西省太谷县城借用51座院落民房开办。同年7月7日,正式成立太谷地质学校。两年后将619名中专毕业生输送到铀矿地质队。1958年6月,太谷地质学校升格为地质专科学校,迁太原市,更名太原地质专科学校。9月,招收首届本科生224人。1959年1月,国家二机部决定将该校迁至江西省抚州市,改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1960年9月,该校开办工人专修班,培训野外地质队选送的工人。1962年,各专业停止招生1年,精简在校学生287人。调整后设3个系3个专业,即一系,放射性地质勘探专业;二系,放射性地球物探专业;三系,岩矿分析专业。到1966年,建起校舍3.7万平方米,建立21个设备配套的教学实验室及3个野外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22万册。该校有教职工470人。共培养本科毕业生1080人,专科毕业生513人,培养工程师级技术干部400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中断。干部教师被批斗,后来陆续下放农村劳动。1968年2月,成立“三结合”校革命委员会。1969年6月,学校停办。教职工就地安置,图书资料、岩矿标本、仪器设备散失。1973年1月,国家二机部与江西省革委会决定在原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校址筹办地质学校,并分别于1974年、1976年、1977年共招收3届中专学生860人。1978年5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抚州地质学校恢复高校建制,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设有11个专业,学制4年。1982年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4月,学校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198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1月16日,该校迎来首批外国客人——美国政府能源部铀矿地质代表团。90年代,院党委适时地提出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上的办学方针,在制定“八五”和“九五”规划时,确立放射性地学的学科优势,走以工为主,文理管渗透,多学科多门类发展的办学之路,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面向,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在办学层次,由本科单一层次拓展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3个层次,还开办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短期进修班、代培班、自学助考班、干部班等。1996年,该校在全国首批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的评价。
   该校占地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5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在校生3万余人(含留学生),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0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2人,“井冈学者”1人,“东华学者”2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0人,省级骨干教师5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7人。同时,学校还聘请200多位国内外兼职教授。学校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校长。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该校被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铀矿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参比实验室。“江西省空间信息与数字国土实验室”于2004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并拥有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和“核技术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工程中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以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创办于1978年5月,校址坐落在城外正觉寺路12号。其时与抚州卫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6年7月,卫校从抚州医学分院分出另办中医学校,该校始实行独立的大专办学体制。2000年3月,该校并入江西医学院,成为其二级分院。2005年根据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西医学院与南昌大学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的有关指示精神,该院随江西医学院一道并入南昌大学。2011年,该院占地面积670余亩,建筑面积15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多亿元。图书馆现有图书文献15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万余册;开放EI、ISTP、SCI、SPRINGER、ELSEVIER、PQDD等数据库38种。该院有三级甲等综合性附属医院1所,床位总数1000多张。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17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43%;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40%。
   该院设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的医学教育。2009年首次开办护理本科专业,随后又陆续开办临床医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等本科专业;专科设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临床医学(影像方向)、临床医学(麻醉方向)、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护理学(涉外方向)等专业;高职设有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该院2005年引进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内首家获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公立高等医学院校。该院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强化训练、人文社区教育等,并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配备有120余个各类实验室,其中护理实验室建筑总面积达23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用护理设备226台(件)。在全国各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00多家。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共发表论文近千篇,其中国际、国家级核心刊物论文300余篇。教师编写和出版教科书及论著近百部,完成科研项目近百项。该院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以校园志愿服务为特色,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取得良好的效果,创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创建于1986年,是全国8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的新型特色高等院校。学校共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00余亩。老校区位于抚州市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齐全。新校区位于金巢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在校生9000余人。
   该校以培养面向医药卫生、保健康复行业产业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以中医药专科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办学体系。设有医疗系、药学系、护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医学基础部、公共与社会科学部、成教部“三系四部”;开设16个专业(方向),形成中医医疗、康复保健、药学、护理四大专业群。学校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中医药行业的特点,大力实施“双证制”教育,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学校积极拓展教育领域,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建立联合培养模式,承担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药等本科专业继续教育。学校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学校有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和5个省级特色专业、7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带薪实习、实习就业一体化等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有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各1所、附属药厂1个,省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先后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北京、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100多个稳定的就业网点,形成辐射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就业信息网络;组织优秀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应征人伍”;积极探索“走出国门”就业门路,开拓国外就业市场,先后选派7名优秀毕业生赴英国带薪实习。
   该校坚持“请大师、进贤才、育新人、重双师”的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有教授及正高职称人员26人(在职在岗),在职副教授及副高职称人员37人(在职在岗),“双师型”教师占72.5%,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36%以上,有国家级名老中医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5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硕士生导师4名。学校聘请中科院院士陈可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危北海、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琦、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灵台、著名针灸专家陈日新等10余位国内著名教授、专家为学校名誉教授。同时,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我用”原则,与多家医院及医药企业建立人才共享机制,聘请医疗行业知名专家为专业带头人,建立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攀升。全校教师主持科研课题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子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3项;主持省教改课题41项。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政府
相关机构
市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