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职业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58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职业中学
分类号: G522
页数: 7
页码: 2654-2660
摘要: 民国2年(1913)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实业学校令》,分实业学校为甲、乙两种:乙种施以简易普通实业教育,甲种施以完全普通实业教育。15年,抚州六县公立昭武甲种农业学校收归省办后,经抚郡人士商议,以其原办学基金,创办抚州六县公立女子职业学校,设3个班,有学生71人,教职员11人。18年,该校改办为公立女子初级中学。
关键词: 抚州 教育制度

内容

一、办学进程 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乡知县何敬钊在县城王、艾二公祠侧创办蚕桑学社,传授饲蚕缫茧之技;次年,东乡设立习艺所,向民众传授织布、压鞭炮等技术。
   民国2年(1913)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实业学校令》,分实业学校为甲、乙两种:乙种施以简易普通实业教育,甲种施以完全普通实业教育。15年,抚州六县公立昭武甲种农业学校收归省办后,经抚郡人士商议,以其原办学基金,创办抚州六县公立女子职业学校,设3个班,有学生71人,教职员11人。18年,该校改办为公立女子初级中学。
   民国16年(1927),私立辅仁初级中学改为私立辅仁职业学校,有3个班,学生80余人,教职工14人。22年,私立辅仁职业学校改为私立辅仁初级园艺学校,有6个班,学生138人,教职员16人。30年,辅仁初级园艺学校改为私立辅仁农业职业学校。次年,日本侵略军窜扰临川,学校生产基地被破坏,办校经费来源枯竭,校董会申请停办,经省研究,于35年改由县办,更名临川县立辅仁农业职业学校。17年,私立毓灵女子初级中学改办为私立毓灵女子家庭初级职业学校,设编织与草织两科,开始每科一个班级,学生60人,教员16人;后增至每科2个班。25年,有4个班,学生51人,教职员7人。
   民国20年(1931)8月,东乡县竹商陈祥创办的私立开智初级中学改办为公立开智初级农科职业学校,始设1个班,后发展到6个班。至29年,在校学生130人,最多时达300人。1949年停办。22年,全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鉴于教育经费紧缺,省立第二农业学校停办,其学生并入辅仁初级园艺学校。在“教育生产化”声浪中,不少中学办职业科或职业班,省立临川中学于23年停办高中普通科,创办民筑科,学制3年,办两届后复办高中普通科。
   抗日战争爆发后,依照战时教育计划,各职业学校加强战时必要知识、技能训练。民国28年(1939),省教育厅在夏布特产地宜黄县棠阴创办省立制麻初级实用职业学校,秋季招2个班,学生90名,学制3年,除开设文化课外,尚有漂染学、机织学、图案组织学等专业课程。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员中有8名大学毕业生,其中3名曾留学日本。尔后每年招收1个班,50余名学生。36年,迁临川县湖南鹏溪村。29年4月,东乡县立女子职业学校创办,招收女工,既学文化,又学打袜子、织毛巾等技能,校址设城西王氏、艾氏两公祠。32年,宜黄县立农林职业学校在宜黄县梅杏村(今二都镇)开办,有学生51人,其中农科班22人,林科班29人,学制3年。35年有3个班,学生78人。37年停办。同年,黎川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在城郊粟塘坪山创办。35年有教职员7人。38年停办。
   民国33年(1944),省立南丰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创办,校址设在洽湾胡氏宗祠,设园艺科,学制3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35年,迁县城北郊天心堂(今南丰制药厂),增五年制农艺科,共有学生200余人,教职员10余人。36年,首届3年制园艺科30余人毕业,37年和38年,两届园艺科毕业生共55人。
   民国34年(1945),崇仁县秋溪创办纺织职业班。35年,崇仁县立初中设棉织科1个班,学生50人。同年,该县创办女子缝纫补习班;金溪县在双塘古圩崇岭村创办惠民农科职业学校,1个班,学生40人,36年迁双塘孔家塘,增为4个班。次年又增设2个班,学生150人,两届毕业生共计40人。民国时期抚州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学校集中在临川;学生数量不足;毕业生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学校不稳定,办办停停,只有毓灵、辅仁等职校坚持时间较长。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江西省教育改造方案》,于1949年停办临川县立辅仁农业职业学校,师生并入省立临川联合中学。1950年,省立宜黄制麻初级实用学校、省立南丰高级职业学校、金溪县惠民农科职业学校先后停办。
   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推动下大办农业中学,金溪县办起10所;宜黄县创办33所;广昌县创办8所;南丰县开办13所,有学生529人;临川县办97所,次年调整为26所,共有学生2532人;到1959年,域内共有农业中学89所,在校学生5308人,教工266人。所办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校长多由公社主要领导兼任。师资缺乏,除部分专任教师由教育部门调配外,多数由当地“上山下乡”干部、农业劳动模范、技术人员和老农兼任。学生实行半耕半读,社来社去,不包分配。经费以自给自足为主,公社补助为辅,或由群众自筹。教学活动安排为农闲多学(文化知识),农忙少学,雨天集中学,晴天分散学,力图做到教学与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经费、设备、师资等条件较差,学校数量虽多,但教育质量不高。
   60年代初,根据省《关于巩固发展农业中学的通知》《关于做好民办农业中学的巩固工作的意见》,域内农业中学在调整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并先后涌现一批先进典型。1960年7月,省委宣传部在临川县召开全省农业中学现场会,临川县在会上介绍经验。1961年,东乡县东源农中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到1962年底,域内农业中学调整为14所,在校学生879人,教职工42人。是年,东乡县愉怡农中、孝岗农中和小璜农中先后被评为省、全国半耕半读先进单位。1963年,省教育厅在东乡县召开全省农业中学现场会。1965年6月8日,《江西日报》刊登《半耕半读的一面旗帜——介绍东乡县小璜镇农业中学办学经验》。此后,域内农业职业教育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和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过程中得到发展,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有农业中学363所,在校学生31867人,教职工2370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被视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产物,半工半读中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或停办,或与普通中学合并改称五七中学,学校图书、资料、仪器及其他教学设备损失严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职业教育逐步得到恢复。至1980年,域内陆续开办职业中学10所,有学生942人,教师71人。
   80年代初,抚州调整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有新发展。1983年,创办金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乐安县招携林业中学。1984年,宜黄县梨溪中学开办培养木竹技术人才的4年制职业班。到1985年,域内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逐步得到扭转。该年,地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搞好我区教育改革的初步意见》,确定以临川县、抚州市分别为域内农村、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出现域内第一职业高中、临川县职业技术学校、南丰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龙头职业中学和一批为当地经济服务的特色职业学校。为当地陶瓷工业发展培养初级技工及财会人员的黎川县陶瓷职业中学,绝大多数毕业生都由劳动部门对口分配就业。年底,域内有农职校36所,在校学生约占整个高中阶段学生总数40%。有教职工近900人。1987年,黎川县陶瓷职业中学被评为全省21所示范职业高中之一。
   1989年,行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及《抚州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并改革招生方法,以志愿为第一条件,只要填报职业高中志愿即予录取,不完全受考分约束,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南城县采用自办(县职中)、附办(在普通中学附设农林班)、学校与企业挂钩、社办(由社会力量开办育才电子学校、家电维修学校)、单位联办等形式,推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域内部门办和民办职业教育也有新发展,先后开办富奇汽车职业学校、民办东乡宏州职业技术学校等。至1990年,域内职业中学有26所,招收新生2687人,完成计划107.5%,在校学生7308人,比1989年增长14.4%。1991年,职业高中和初中分别招收新生2869人和3124人,是历年招生最好一年。职高在校学生4191人,比1990年增长133%,职高生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26.4%,比1990年提高0.9%。各地办学条件有不同程度改善,1993年,域内职业学校校园面积1531亩,比1989年增加212%;校舍建筑面积80127平方米,比1989年增加47%;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7万元,比1989年增加272%;校办工厂15个,比1989年增加50%;农场土地3239亩,比1989年增加102%;国家用于职业教育事业经费为259.14万元,比1989年增加47.5%。校办工厂年总产值324.7万元,纯收入46.74万元,其中用于补充办学经费30.34万元,比1989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教师队伍得到充实,有专任教师567人,比1989年增加140%。1993年3月,黎川县陶瓷职业学校、临川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跨入省第二批8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之列。域内职校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各地农职学校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及经济开发项目,有计划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大力推广短、平、快实用技术,为实现地区“661农业开发工程”培养一批初级实用人才。其中,黎川县陶瓷专业、南丰县蜜桔加工专业、临川县建筑专业、东乡县食品加工专业、金溪县蚕桑专业等,均办得很有特色。黎川县陶瓷职业学校成立董事会,从1989年至1993年,5届毕业生累计580人,安置录用460人,录用率76%,学校步入“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分得掉”的良性循环轨道。黎川县陶瓷厂有1/4工人、1/2技术人员是县陶瓷职业中学毕业生。南丰县职校缝纫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县,带动该县服装业兴起。他们设计的服装独具特色,多次在省里获奖。资溪县职业学校与上海长宁区劳动人事局签订3年毕业生劳务输出合同。临川市一职、临川市职业中专学校、南丰县职业学校广开毕业生就业门路,均取得明显成效。至1997年,域内职业高中有21所,在校学生7978人,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26.2%,是1987年后占比例较高的一年。
   1998年,地区教委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抚州地区示范性职业高中建设与初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逐步拓宽办学路子,促使全区中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全区职业学校由过去封闭的办学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年,全区招收职校生(不含转校生)2075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此外,普通中学也增加职教内容,临川二中增设职业高中班,有装潢、美术专业,学制2年;临川一中、三中等校开办职业班,不少学校开设专业课或讲座。各县(市)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临川市把职业教育列入各乡镇工作目标考核之中,教育占乡镇工作目标考核的3分,其中职教占1分。该市从教育附加费中,拿出10%用于职教事业,并规定在市一职和荣山垦殖场职业高中班任教的教师工资上浮一级。黎川县3所职校,在县政府支持下与对口经济实体、管理部门联合办学,形成从招生到毕业安置的配套办法,在校学生由1987年287人增至621人。学生巩固率在95%以上。同年,南丰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省教委评估验收,成为全省示范性职业学校。1996年至1998年,全区职业学校总投入1000.6万元,其中1998年664.4万元,比1995年至1997年3年总和多109.4万元。
   2000年,行署提出“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奋斗目标,并转发地区教委、科委、科协《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农科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区加快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进程。南丰县职业中专搬至新校址,迎接教育部对其进行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达标评估检查;崇仁县职教中心、临川职教中心、黎川县职业中专等校也多方筹措资金,加快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步伐。是年,域内有433名职业高中毕业生(含普高分流87人)参加高职招生考试,录取410人,录取率95%。
   2000年全区职业中学情况 表22—5—22 单位:人、亩、万平方米 2001年,社会力量开始进入教育部门,民办职业学校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全市先后开办抚州振兴科技学校、抚州中大星城科技学校、抚州创新学校、中国农工民主党抚州市前进学校、抚州成功教育学校、北大燕工抚州科技学校、临川金山武术学校、抚州育才学校、临川天一职业技术学校、抚州市昂扬美术职业学校、抚州市领航美术学校、抚州市樱之花中等职业学校、抚州建昌科技学校、黎川科源教育学校、乐安现代高级中学。这些民办职业学校到2009年,因生源减少,办学成本增加,招生困难,一些学校退出招生、办学。但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明显加强,为全市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2001年始,全市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2005年临川现代教育学校顺利通过省教委的国家重点职业学校达标评估检查。2006年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顺利通过省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评估;至2009年,崇仁县职业教育中心、资溪县职业中学、抚州创新学校、广昌县职业技术学校、金溪县中等职业学校、东乡县职业教育中心(东乡机电中专)、南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先后通过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2008年,市政府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目标的考评。确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市教育局加强职业院校内部管理,规范招生工作。加大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仅2008年全市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进行基础能力建设。开展职业技能竞赛。2010年3月26日至31日,成功组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届技能竞赛。竞赛分别在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金溪县中等职业学校、临川现代教育学校和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共有26所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中专部)的308名选手参加21个项目竞赛。2011年3月底又分别在东乡机电中专和临川现代教育学校成功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技能竞赛活动。2006年至2010年全市共投入资金244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860万元,省财政540万元,地方配套1040万元,先后建设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实训基地项目、临川现代教育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项目、东乡县职业教育中心数控实训基地项目、南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维修实训基地项目、崇仁县职业教育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南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控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广昌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及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项目、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项目。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培训。2009年,全市把全民创业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市有近6万人次参加农村劳动力各类技能培训,70%以上人数达到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水平,培训后有近5万人次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2001年—2011年全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表22—5—23 单位:所、人 二、职业学校选介 临川现代教育学校 位于市区环城北路2号,系1983年由抚州市第四中学高中部改招职业高中班学生而创办,时称抚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市四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93年8月,抚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开始独立设校,并从市四中迁到原抚州市二小。1996年8月,抚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改为临川市第一职校。2001年8月改为现名并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
   该校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为办学宗旨,走“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之路。重视专业课硬件建设,分阶段落实教学任务,重点检查实训操作技能,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钻有所专,毕业后能以所学专业技术直接为社会服务。该校面对市场,适时调整专业,先后开办食品、园艺、机械、体育、电子电器、电脑财会、电脑文秘、装潢美术等专业,学校专门成立学生处,做好人才就业安置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新生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特殊情况,在普及文化知识基础上,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毕业前,均分期分批到对口专业需要的单位实习或就业;并针对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需要,加大文化及专业课教学分量,使学生毕业后都找到较理想的升学或就业出路。除积极推荐部分学生到国外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外,还教育学生热爱家乡,把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直接为振兴临川经济服务。该校特色教育屡获殊荣。艺术中专班学生2002年代表江西省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希望之星”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03年高考中有36名艺术类考生被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名牌大学录取;夺得江西省第二届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2004年63名艺术类考生分别被北京师大、南京师大、上海师大、广州大学等高校录取;荣获江西省中等专业学校首届学生技能竞赛两项大奖;2006年116名学生分别被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大、中国戏曲学院录取。2006年第三届全省技能竞赛中,竞赛获奖最多、成绩最好。该校大力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从独立设校起,先后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500余人(含原二职毕业生1000余人),向日本国岐阜县输送服装专业毕业研修生75人,向新加坡、毛里求斯、美国塞斑岛等输送电子、服装缝制工76人。2002年、2003年新生入学及在校生人数均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
   临川现代教育学校 南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创办于1996年6月,是省级示范性职业高中,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评估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学校坐落在琴城镇彩虹路48号。校园面积62669平方米,校舍面积23248平方米。教职工93人,其中专职教师80人,先后有20余人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在校学生980人,开设有幼师、机械加工、物流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6个专业和对口高考班。
   该校教育教学质量、招生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国外就业在全省更是独树一帜。学校连续4年夺得全市职校生高考团体第一;2002年被评为江西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还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该校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共100多人次获奖。2003年《职教论坛》杂志以《职业教育的一面旗》详细报道该校的办学经验。该校是江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江西省劳动厅驻沪办事处的出国研修培训基地及劳务输出地。每年向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输送电子、服装、花木、纺织等研修生40多名,至2007年底共向国外输送600余名。
   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创办于1985年,其前身为黎川县陶瓷职业学校,1988年定为省示范性职业学校,1992年定为省重点职业高中,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职业中专,改校名为黎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址设在县城东郊东门排村凤形山,占地面积21亩,校舍建筑面积8500余平方米。2000年学校有20个班610余名学生,教职工60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开设过工业企业管理、陶瓷工艺、陶瓷雕塑、陶瓷机械、陶瓷电工、陶瓷美术、陶瓷热工、文秘公关、工艺美术、电子电工、电力运行、电算财会、微机应用等近20个专业,以微机应用、电子电工、工艺美术专业见长。
   该校积极举办各类成人短训班,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该校大胆创新办学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采取长短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形成校校联合、校企联合、“订单”教育等多元化办学格局。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工业技术学院、福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院和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联合办学。与深圳番禺翰华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教育。该校开设微机应用、电子电工、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制作、陶瓷艺术等5类共25个专业教学班。其中,微机应用、工艺美术等专业已成为该校的强势专业。2004年,该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抚州市唯一一个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实习基地。该校已与福建柒牌集团、深圳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精英模具制作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建立稳固的人才供求关系,连续3年就业率达100%、就业稳定率达90%。2005年,国家发改委在江西省确立两个职校点为农民培训就业服务中心,其中一个点就是黎川职业中专。该校各种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76期,培训人员7646人次。
   江西省东乡机电中等专业学校 坐落在江西铜业集团东乡铜矿内,是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有在校生3000多人,教职工143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双师型”教师52人。占地400多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化、计算机应用、空乘预科与外事服务、学前教育、市场营销等9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电子电工3个专业已成为骨干专业。该校拥有多个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400多台计算机全接通互联网,建成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网络;拥有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工技术等成套设备和全国最先进的数控设备。实训条件在全省名列前茅。多功能综合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服装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形体训练房等建设先进,布局合理。
   该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面向市场办学和江铜集团东铜矿业博尔铸造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数控和机械加工生产车间,既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之外,学校还开拓省内外十多家大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仅2008年,该校就培训农村中学1368名初中毕业生、5067名农民工和300多名失业人员。在办学方式与市场对接上,该校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该校先后获得全省职业学校先进单位、全省职业学校招生先进单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等20多项荣誉。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教育局
相关机构
政务院
相关机构
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南城县
相关地名
南丰县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