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劳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551
颗粒名称: 四、劳动
分类号: G510
页数: 3
页码: 2602-2604
摘要: 清末,域内小学堂开有手工课,女子学堂开有女红课。国民政府成立后,仍保留手工课,高等小学男生每周加课农业2小时,女生加课缝纫2小时至4小时。民国12年(1923),手工课改称工用艺术课,内含图画、手工、音乐3科,手工劳作占1/3。18年,工用艺术课改称工作课,加强劳作教育。21年,改工作课为劳作课,内分家事、校事、农事、工艺4项,劳作教材兼顾当地固有事业、当地原料、当地所需、学生身心健康、社会环境与学生家庭等诸方面。
关键词: 抚州 教育制度

内容

清末,域内小学堂开有手工课,女子学堂开有女红课。国民政府成立后,仍保留手工课,高等小学男生每周加课农业2小时,女生加课缝纫2小时至4小时。民国12年(1923),手工课改称工用艺术课,内含图画、手工、音乐3科,手工劳作占1/3。18年,工用艺术课改称工作课,加强劳作教育。21年,改工作课为劳作课,内分家事、校事、农事、工艺4项,劳作教材兼顾当地固有事业、当地原料、当地所需、学生身心健康、社会环境与学生家庭等诸方面。但劳作科教师极为缺乏,多数小学劳作课仅菜圃数方而已,教学难以达到部颁要求。25年,小学低年级劳作课与美术课合并,称工作课,教授内容选择园艺、编织、饲养、剪贴、雕刻等。3月,省政府颁发《江西省中小学校实施生产劳作教育办法大纲》,各校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选择农事、畜养、工艺及卫生方面生产劳作。抗日战争开始后,劳作课经常制作武器模型、防空用具、防毒口罩和构筑简单避难壕等。29年代后,各校大多备有《劳作教学计划表》《家庭劳作记载表》《饲养动物记载表》《大扫除成绩评比表》及《工作登记簿》等,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教育改革方案》提出教育与生产结合办学方向,小学劳作课安排在各科教学实验、实习中进行。1951年,域内各小学普遍开展生产活动,种植蔬菜,饲养家禽,改善师生生活。1953年,针对部分高小毕业生不能升学又不愿参加生产劳动问题,各校召开毕业班家长会、毕业生座谈会,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1955年,小学各年级每周开设手工劳动课1节,并在课外活动中每周安排生产劳动课1节至2节,加强对非毕业班劳动教育。1957年,农村小学五、六年级每周增设1节农业常识课。各校改革教学结构,到工厂、田间现场上课,向工人、农民学习,把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1958年“大跃进”,域内各小学大办工厂、农场。仅南城县小学就办有工厂122个,农场28个。小学生产劳动时间大量增加,一些学校高年级学生停课“大炼钢铁”,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1959年,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改善小学生产劳动安排的几点意见》,各校从三年级起每周劳动4小时至6小时,劳动安排尽可能结合教学和充分照顾儿童健康,体现教育目的。学校劳动教育与校办农场“一种三养”(种植农作物,养猪、养鸡、养鸭)相结合,勤工俭学进一步开展。农村学校还与社队挂钩,定期支农。这一时期,各校普遍存在劳动过多现象。1961年,贯彻调整方针,各校对学生教学、劳动、生活进行调整,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小时,农村小学适当延长农忙假。1963年,贯彻部颁《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全学年劳动时间为半个月,农村小学除农忙假以外,平时劳动每周1小时;城市小学在农忙季节适当组织学生就近参加支援农业生产劳动,平时劳动每周1小时~2小时。1964年以后,各县大力发展耕读学校,大办小工厂、小农场,学生劳动时间又普遍有所增加。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实行“教育、生产、科研三结合”,各小学建起农场、林场、猪场、鱼塘,或与当地工厂、生产队挂钩,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生参加劳动时间大幅度增加。
   1977年以后,各小学每周学工学农时间为半天。198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小学一、二、三年级取消劳动课,四、五年级每周安排劳动课1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或简易生产劳动。此后,读书热不断升温,文化学习日益受到重视,劳动教育有所削弱。
   1987年,各校执行《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增开1节劳动课,低年级劳动教育通过各科教学、常规训练、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渗透进行。不少学校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从穿衣梳头系鞋带、擦桌扫地倒垃圾做起,到叠衣服、订扣子、装本子、挑土填坑、平整操场、为军烈属五保户打扫卫生,逐步提高要求。学校还经常开展劳动竞赛,组织野炊活动、“做妈妈的小帮手”活动,养成儿童“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庭的事积极做,集体的事争着做”的好习惯、好品质。1988年,各校执行教育部《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把劳动教育与德育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劳动教育被摆到重要位置。
   1991年,各县(市)政府执行省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基地建设的意见,给学校配置劳动基地。其中农村小学每班不少于0.5亩,耕地紧张地区不少于0.3亩。城市小学与附近工厂、车间等挂钩,建立学工基地。一些农村小学还与当地农场、林场、养殖场、乡办企业等挂钩,建立校外劳动基地。1993年后,各小学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各校配齐劳动课教师,开展劳动课教研,劳动课教学走上正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01年8月,根据教育部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各校将劳动及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开设1节劳动课。劳动课教学多由各班班主任担任。在小学低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家务劳动能力;中段侧重于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家务劳动能力;高段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教务劳动、劳动岗位责任制、社区公益劳动和初步的劳动职业技能。学校除劳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外,还利用朝会课和班队会主题课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劳动的浓厚兴趣;并在学校的晨扫、保洁、放学扫除、卫生值日、校园保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劳动实践的指导,劳动技能的培训。积极倡导家校劳动教育和谐统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每位学生不仅仅在学校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还在家庭里应尽一份劳动的义务。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省政府
相关机构
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