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52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4
页数: 9
页码: 2575-2583
摘要: 民国时期始在小学附设幼儿班或幼儿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农村合作化运动后,托幼机构大量涌现,幼儿教育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幼儿教育工作有根本改观,各县(市)均建有一所示范性幼儿园。2000年撤地设市后,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育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通过开展幼儿园评估定级,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等活动,一批公、民办优秀示范性幼儿园脱颖而出,在推进幼儿教育建设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 抚州 幼儿教育

内容

民国时期始在小学附设幼儿班或幼儿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农村合作化运动后,托幼机构大量涌现,幼儿教育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幼儿教育工作有根本改观,各县(市)均建有一所示范性幼儿园。2000年撤地设市后,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育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通过开展幼儿园评估定级,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等活动,一批公、民办优秀示范性幼儿园脱颖而出,在推进幼儿教育建设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第一节 办学规模 民国16年(1927),江西省第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设立幼稚班,招有幼儿30名。19年秋,金溪县创办城厢幼稚园,招收4至6岁儿童20名。22年,省立临川中心小学设幼稚班,招收幼儿40名。24年,广昌县创办幼稚班1个,招收幼儿29名。同年,金溪县合市乡龚其熙、龚学遂所办私立进修小学开设儿童乐园,每年招20名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民国29年,省教育厅颁发《国民教育五年计划》,要求中心国民学校、保国民学校附设幼稚园或幼稚班,但各地行动迟缓。是年,南城县中华基督教卫理会所办私立启秀小学附设幼稚园,招收幼儿38人。次年,省政府通过《关于教育急需实施之方案》,要求每县单独设立幼稚园1所。不久,崇仁县创办县立幼稚园。30年3月,南城私立启秀小学及附设幼稚园被日军飞机炸毁。至32年,域内先后有宜黄、黎川、南城、南丰、乐安等县创办幼稚园或幼稚班。是年,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为避日军侵扰,率国立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师生迁至广昌县甘竹乡龙溪村饶家堡设教,于7月在饶家堡创办幼稚园1所,招收当地幼儿50人,实施义务教育,直至抗战胜利。民国34年,部分县幼稚园因经费不足而停办。35年,省教育厅拟定《江西省实施国民教育第二次五年计划》,提出5年内达到每县、市有县、市立幼儿园1所。是年,资溪县泸阳中心小学附设幼稚班1个。36年,东乡县孝岗镇中心国民学校附设幼儿班1个。至此,域内11个县均成立幼儿教育机构,且大多附设在小学,临川县有幼稚班1个,附设于县立实验小学;黎川县有幼稚班3个,分别附设于新城镇中心小学及资福、樟村乡中心小学;崇仁县有幼稚园1所,附设于巴山镇中心国民学校。37年,因经费严重短缺,各地幼稚园纷纷停办。到抚州解放时,域内仅有幼稚园2所,教师7人,在园幼儿47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经费、师资缺乏,域内仅有南城县启秀小学幼儿班、黎川县资福小学幼儿园、广昌县城关完小幼儿园等招收幼儿入学。1950年,抚州专员公署保育院创立,入托幼儿均为干部子女,实行寄宿制。同年,临川实验小学与临川师范附属小学各附设幼儿班1个,共招收幼儿75人。随着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有所加快。1952年,广昌、南丰等县开始试办农忙托儿所(组)。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各地纷纷建立农忙托儿所(组)。1954年,仅金溪、崇仁两县即组建农忙托儿所(组)14个,受托幼儿132人。次年,域内农忙托儿所(组)达240个,受托幼儿972人。抚州市成立街道儿童会7个,入托儿童348人。1956年,抚州市各街道办事处在儿童会基础上,相继办起幼儿园,使域内幼儿园达到26所,另有农忙托儿所134个,季节性托儿组1850个,入园和受托幼儿近2万人。各县还以乡为单位成立幼儿托管委员会,以社为单位成立幼儿托管小组,以加强对托儿所(组)管理。1958年,崇仁、广昌等县成立县直属机关保育院,开始招收干部子女,实行寄宿制。此后,专区、县级机关保育院大都由妇联划归教育部门管理,入院幼儿扩大到职工子女。是年,抚州针织厂、抚州棉纺织厂分别创办幼托组织。临川县上顿渡镇外河街办起2个幼儿班。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下,域内托幼组织发展一跃再跃,幼儿园猛增至3785所,入园幼儿10万多人;托儿所猛增至9328个,受托幼儿7万多人。同时,各县开始举办培训班突击培训保育保教人员。1960年5月初,专署在金溪县浒湾公社召开全区妇女工作现场会,要求“在儿童节前使抚州市学龄前儿童都入所人园”。不久,专、县(市)都成立学前儿童保育工作领导小组,公社和大队建立幼儿托管委员会,域内共建幼儿园3389所,入园儿童8.05万人,占4至6岁儿童总数70.9%。加上亲邻相帮寄托幼儿2.9万人,域内学龄前儿童受托面达到83%。1961年,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困难时期,域内城乡托幼组织大多停办。专署、县(市)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至1963年,域内幼儿园仅保留23所,入园幼儿2000余人。1965年,幼儿园增至50所,入园幼儿近4000人。次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幼儿教育事业受到冲击,民办幼儿园大都解散,公办幼儿园也多被撤销,园址被占,设备散失,城镇幼儿保教人员或下放农村,或被迫改行。个别企业单位幼儿园因生产需要得以保留,抚州棉纺织厂托儿所还增办哺乳部、幼儿部,成为新生儿至6岁幼儿“一条龙服务”的保教机构。驻崇仁县省属工厂办起幼儿园5所,入园幼儿488人。此后,农村为适应“学大寨”需要,一些社队重新办起托儿所、幼儿园。1973年,域内幼教事业有所恢复,有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2000余人;托儿所(组)有111个,入托幼儿700余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幼儿教育一度仍处在低水平。至1979年底,域内农村长年入托幼儿2500余人,入托率0.4%;城镇长年入托幼儿6500余人,入托率13.4%。
   1980年,中共抚州地委成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亦成立相应机构。各地按公办和民办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发展幼教事业,域内街道、乡村办幼儿园迅速发展到225所,入园幼儿7324人。不少县城镇小学还附设学前班,招收5至6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到1982年,域内12个县市都建起示范性保育院,239个公社中有236个公社建起示范性中心幼儿园。是年,域内共有幼托园所4120个,入托儿童122725人,入托率为25.6%;其中城镇入托率47.1%。同年,黎川县宏村公社沙下大队幼儿园被全国妇联评为先进幼儿园。1983年,宜黄县兰水公社龙岗大队妇代会主任邱美兰创办新中国成立后域内第一所家庭幼儿园,招收幼儿33人。随后,临川、金溪、南丰、崇仁、乐安、南城等县亦先后办起家庭幼儿园。是年,宜黄县幼儿园被评为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1984年域内用于扩建、新建幼儿园资金为76.5万元,新增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1986年,各地贯彻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努力普及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小学附设学前班不仅在城镇推广,同时逐渐成为农村幼儿教育基本形式。是年,域内幼儿园发展到843所,其中教育部门办83所,其他部门办63所,集体办697所。在园幼儿3.5万人,其中女幼儿11000余人,占32%。教职工1836人,其中保健员99人,占5.4%;幼儿教师1659人,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210人,占幼儿教师总数12.7%。各地在着重办好中心幼儿园同时,积极扶持、鼓励厂矿企业、街道组织、群众团体、乡村圩镇及居民开办幼儿园,并在确保办园质量上下工夫。1989年,地区有关单位及广昌县托幼办公室支持广昌县饶家堡村委会创办鹤琴幼儿园,以纪念陈鹤琴。20世纪90年代初期,域内城镇大部分幼儿园绿化、美化、儿童化水平得到提高,但域内幼儿入园比例仍较低。据1990年统计,平均每万人口在园幼儿数97人,平均入园率不足30%。此后,幼儿园数量稳中有升。1994年,广昌县筹资3万元,在吴家岭创办鹤琴保育院。1995年,黎川县被国家教委评为幼儿教育先进县。由于国营企业深入改革,一些亏损企业关停并转,企业所属幼儿园随之停办或转为个体经营;同时,一些街道、乡村办幼儿园实行个体承包制,或转为个体幼儿园,域内个体办幼儿园呈迅速发展势头。至2000年底,全市有幼儿园300所(含开办学前班的学校),入园幼儿2.1万人,其中教育部门办幼儿园114所(含开办学前班的学校),入园幼儿1.38万人,其他部门和集体单位创办幼儿园共26所(含开办学前班的学校),入园幼儿3809人,个体办幼儿园160所,入园幼儿3390人。同年6月,根据地区教委1998年转发的《江西省幼儿园评估定级方案(试行)》标准(评估内容包括办园条件、幼儿园工作、幼儿身心发展三方面),地区保育院、黎川县幼儿园、南丰县幼儿园被定为一级一类幼儿园。
   2001年,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办好公办骨干幼儿园的通知》,严禁拍卖公办骨干幼儿园,严禁停发或减发教师工资,保障幼儿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广昌县鹤琴保育院被评为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广昌县鹤琴保育院、南丰县幼儿园、黎川县幼儿园、抚州市保育院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以下简称省级示范园)。2003年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支队联合下发《抚州市托幼机构登记注册、卫生保健、消防安全检查实施方案》,对全市的托幼机构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广昌县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2004年,市教育局连续下发《关于继续做好市一级一类幼儿园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继续开展市一级一类幼儿园评估工作的通知》,于6月、12月两次聘请省、市级幼儿教育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先后对崇仁县保育院、临川区第二保育院、南城县幼儿园、金溪县保育院、东乡县幼儿园、乐安县幼儿园进行评估工作,确认其为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广昌县鹤琴保育院、南丰县幼儿园、抚州市保育院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园复评。全市幼儿园发展到241所,其中省级示范园4所,市一级一类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猛增到36391人,教职工达到1647人。广昌县、黎川县被评为省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县。抚州市保育院、南丰县幼儿园、黎川县日峰镇小莲幼儿园、南丰县白舍镇白舍村春蕾幼儿园被评为省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幼儿园。2005年,临川区保育院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园评估,成为省级示范园。2006年10月,市教育局出台《抚州市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抚州市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条件和日常管理规定》,对幼儿园的登记注册、设置条件、日常管理作出详细规定,规范了幼儿园的办园行为,使民办幼儿教育的无序状态得到遏制。是年,全市幼儿教育工作现场会在黎川召开。江西美佛儿国际学校幼儿部,抚州市汇嘉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一类幼儿园;东乡县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全市幼儿园发展到346所,其中民办291所,占总数84.1%;在园幼儿50186人,其中民办26539人,占总数52.88%;教职工2457人,其中民办1851人,占总数75.34%。2008年6月,市保育院、南丰县幼儿园和广昌鹤琴保育院顺利通过江西省示范园复评。7月,市教育局举办全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6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8月,市教育局继续开展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创建评估活动,全市有9所幼儿园达到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标准。是年,抚州市保育院成为江西省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幼儿园。南丰县幼儿园谭小丽获2008年度宋庆龄幼儿教育奖。
   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证办学清理整顿活动。整顿后,市教育局为163所民办幼儿园下发办园许可证,476所幼儿园受到限期整改处理,97所卫生、消防、安全不合格的幼儿园被取缔。是年,全市4所民办幼儿园通过市一级一类幼儿园评估;2所公办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评估。全市幼儿园园数猛增至512所,在园幼儿75532人,教职工4034人,其中民办幼儿园478所,占园所总数93.36%。南丰县幼儿园、抚州市保育院、黎川县幼儿园、广昌县鹤琴保育院、临川区保育院在省级示范园网站建设评比活动中,获评“全省学前教育系统网站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1月,江西省幼教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抚州举行,省教育厅有关方面领导、幼教专家、各设区市幼教行政干部和省级示范园园长等140余人参加会议。会后,南昌、赣州、宜春、鹰潭、上饶等市20多批次、900多人次到访,学习考察抚州市保育院幼儿教育工作经验。同年,黎川县小莲幼儿园、启明星幼儿园、日升幼儿园、中英文幼儿园被确认为市一级一类幼儿园。
   2011年3月,市教育局继续开展市一级一类幼儿园评估工作,并对2008年以前认定的市一级一类幼儿园进行复评,对幼儿园实施动态管理。12月,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复评组赴各幼儿园实地考察。有3所幼儿园通过评估,15所幼儿园通过复评。另有南丰县世纪星幼儿园,乐安县卉佳幼儿园被确认为省级示范园,开创全市民办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先河。是年,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抚州市学前教育现状调研的通知》,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研,制定《抚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确立该3年发展学前教育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出台发展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统计上报学前教育基础数据,为省里支持全市学前教育的校舍建设、经费划拨提供依据。至2011年底,全市有省级示范园10所:抚州市保育院、临川区保育院、黎川县幼儿园、南丰县幼儿园、广昌县鹤琴保育院、金溪县幼儿园、崇仁县幼儿园、东乡县幼儿园、南丰县世纪星幼儿园(民办)、乐安县卉佳幼儿园(民办);有市一级一类幼儿园24所(其中20所为民办);共有幼儿园358所,在园幼儿99871人,教职工4909人。其中,民办幼儿园300所,占总数83.8%;在园幼儿62883人,占总数62.96%;教职工3879人,占总数79.02%。全市学前教育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1950年—2011年部分年份全区(市)幼儿教育规模情况 表22—2—1 单位:所、人 注:自1980年开始,上表数字均包含开办学前班学校数以及学前班幼儿数、教师数 第二节 学制课程 民国初期,各县所办幼稚园(班)招收6岁以下儿童,学制为2年~3年。民国29年(1940),根据教育部颁《幼稚园章程》,招收4足岁~6足岁幼儿入学,学制为1年~2年。特殊情况经教育行政机关批准,可招收3足岁的幼儿入学,学制3年~4年。每日在园时间,上午2小时,下午1.5小时~2小时。有寒暑假和节假日。幼稚园课程主要有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等7个科目,部分幼稚园增设简单计算、拼读等课程。教会所办幼稚园,教学还涉及圣经、赞美诗等宗教内容。各地幼稚园所用教材多为自编自选。
   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园招收3岁~6岁幼儿入学,学制2年。幼儿园分班进行教育,小班3岁~4岁,中班4岁~5岁,大班5岁~6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城镇和乡村小学开设学前班,一般招收5岁~6岁儿童,学制1年或2年。幼儿园每周课程安排,小班9节~10节,中班11节~12节,大班15节;小班每节15分钟~20分钟,中班每节20分钟~25分钟,大班每节30分钟~35分钟。厂矿企业幼儿园,根据生产需要,一般无寒暑假。农村幼儿园,暑期大忙时节一般也不放假。1996年3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学制一般为3年。幼儿园分班进行教育,多实行日托制。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7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寒暑假与节日,幼儿园多比照小学安排。各地幼儿园开设课程主要有体育、语言、常识、图画、手工、音乐等,不强调识字数量,不举行测验。教材或采用苏联儿童教育丛书,或自编自选。各幼儿园增设汉语拼音课和计算课,同时在大、中班安排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美工课程。各幼儿园或用省编教材,或自行编写拟定。1960年域内幼儿园执行全省统一的幼儿园教学计划(草案),每学期上课18周,小班180课时,中班252课时,大班288课时。
   1981年,各幼儿园多用教育部颁全国统编教材,课程精减为语言、计算、常识、美术、音乐、体育等6门。由于受师资和设备制约,除县(市)级幼儿园开足6门课程外,其余幼儿园不少未能开设常识和美术课。此后,随着师资力量充实和教学条件改善,各级幼儿园基本能按部颁标准开设课程。也有使用本省或外省教材,有的还补充乡土教材。1998年,域内幼儿园统一采用南京赵寄石教授主编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开设课程和教材有《语言》,即语文知识;《科学》,即科学常识和数学知识;《社会》,即社会常识;《健康》,即健康常识和体育;《艺术》,即美术和音乐。
   从2003年9月开始,全市公办幼儿园教材统一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构建式课程》。到2010年9月,各幼儿园统一使用江西省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同时,各幼儿园也会根据实际需要,订购一些其他版本的教材。如金溪县保育院开办的幼小衔接班,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材》。各民办幼儿园的教材使用未作规范,可由本园自行决定教材的使用版本。各小学附设学前班统一使用省编学前班教材,课程为语言、数学、健康、社会、音乐、自然、美术。
   2011年金溪县保育院每周课程安排表 表22—2—2 第三节 保教方法 民国时期,域内幼稚园保教工作,主要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安排与之相应活动,以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和群性。民国18年(1929),幼儿园开始把儿童放到大自然中去开阔眼界,初步改变仅在室内开展教学的单一方式。是时,域内幼儿教育十分落后,除少数几个幼稚园比较正规外,大多数幼稚园(班)只教一些简单生字,唱唱儿歌,做做游戏。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幼儿园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20世纪50年代初,抚州市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教育教学贯穿在游戏之中。稍后,参照苏联《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各种游戏活动多紧密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1957年,幼儿园教师开始采用普通话教学,课堂教学逐步得到重视。从1961年开始,直到70年代末,幼儿教育普遍出现小学化或成人化倾向。“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园幼儿读红宝书,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成人化教育倾向严重。80年代初,域内幼儿园贯彻《1980年—1982年全省托幼事业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坚持保教并重原则,注意防止和克服幼儿教育成人化、小学化倾向,禁止以简单、粗暴方式对待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各幼儿园把开展创造性、知识性、趣味性游戏,作为发展幼儿体、智、德、美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开展直观教学。同时注意动静结合,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智力开发,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寓教于乐,通过游戏、讲解、演示、模拟、观察、操作、练习、表演、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全面发展。
   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地幼儿园教学手段不断改进。50年代初,幼儿园设备简陋,幼儿玩具多由家中自带。1956年以后,幼儿教师掀起自制玩具教具热潮,此后这一活动长期坚持。80年代以后,风琴、钢琴、电子琴、收录机、幻灯机、投影机、电视机、磁铁教具、电动教具、实物模型、木偶等都逐步走进课堂,幼儿教学手段不断丰富。1982年,地区托幼办召开第一次托幼园所自制教具、玩具评展会,各县(市)送展作品1000余件。1984年,地、县共培训木偶教学骨干900余人,制作木偶头像3100个,创作和改写木偶童话剧120篇,其中有4个剧目在全省幼儿木偶汇演中获奖。乐安县幼儿园1998年统计,该园自建立起自制教具、玩具上千件,其中1991年、1994年两次送全国参展作品50余件。其他各县亦制作大量教具、玩具。1990年,南丰县幼儿园教师赵秀娥、杨萍等7人制作教具“趣味积木”,在全国自制儿童玩具展览会上获奖,1993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选送到欧洲玩具展览会上展出。
   幼儿在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民国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当时主要做法是鼓励教师家访或请家长到幼稚园,以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改进幼儿家庭教育成为各地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幼儿园纷纷设置家园联系簿,开辟家教宣传栏,创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讲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家庭卫生保健及幼儿营养、怎样开发幼儿智力等知识。不少幼儿园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学期初,向家长通报本学期教学目的、活动内容以及需要家长协助的工作;学期末,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半年体智德美方面的发展情况,请家长参观孩子作业,观看孩子表演。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孩子各方面才干增长。1987年,南丰县委机关幼儿园幼儿罗雅婷国画《我爱和平》入选中国儿童画展,并在美国5个城市巡回展出。1994年,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在抚州地区幼儿园、小学开办家长函授学校的通知》,各县城所在地幼儿园按通知要求开办家长函授学校,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到1998年初,域内幼儿园共办家长学校306所,占幼儿园总数77%。2000年后,各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对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各幼儿园坚持“保教并重”原则,以游戏作为活动的基本形式,将游戏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将集体教学活动、日常活动、游戏活动、辖区活动统一于同一个主题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随着幼儿园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幼儿园基本配有户外运动地垫及大型玩具,为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供保障。同时配有多媒体电脑、液晶电视、录音机、DVD、照相机等设备,为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幼儿教师充分应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实验操作等手段,刺激幼儿感官,促进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提高活动质量。
   幼儿园非常重视家长工作,积极施行家园共育。各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通过宣传栏、网站、《家长园地》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通报本园每月大事,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教师通过家访、家园联系 卡、家长手册等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庭的配合。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爸爸(妈妈)老师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参与教育的平台,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每学期坚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的情况,请家长观看孩子的作业,欣赏孩子的汇报演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第四节 卫生保健 民国时期,各幼稚园对入园幼儿有健康要求,病儿不得入园,在园患病幼儿均需离园治疗。幼儿一般每半年检查一次身体,每月检测一次身高体重。幼儿活动场所不管室内室外,均要求安全、卫生。注重训练和培养儿童静默端坐、静卧午睡和饮食清洁、爱惜食物等良好习惯。各项活动安排,以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幼儿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各幼儿园开设体育课,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加强幼儿体格锻炼;根据儿童年龄和季节变化,规定作息制度,加强疾病防治。各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医院,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接种卡介苗,宣讲卫生保健常识,预防常见病和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专区、县(市)、社、队还经常举办保教人员训练班,普及新法育儿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幼儿教育知识,克服幼儿教育中打骂、威吓、哄骗现象和保育工作中嚼饭喂食等不卫生行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1960年,专署公布《抚州专区1960年至1962年学前儿童保育工作规划》,要求域内托儿所、幼儿园做到“一化”(卫生保健制度化)、“二检”(晨检,定期检查)、“三早”(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四有”(每人有一碗、一巾、一帕、一勺)。并将这些要求列为各地幼儿园、所检查评比的重要内容。
   1980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江西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方案(草案)》亦下达,各地根据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妇联组织协助各幼儿园建立和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对小儿传染病及多发病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率及防止蔓延;定期检查儿童健康状况,督促对体弱儿童(有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发育不良等)进行矫治,对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提出可行性指导意见;对园所工作人员(园所长、保育员、炊事员、医务人员等)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保健业务水平。1984年,各幼儿园根据卫生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生活作息、膳宿安排、卫生保健、体格锻炼等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设立保健室、隔离室,配备儿童保健人员,制定行政、教学、后勤、医疗、门卫等岗位责任制,加强幼儿保教工作,并与当地妇幼保健院和卫生防疫站挂钩,建立幼儿保健档案,定期为幼儿进行体检,接种疫苗。
   1990年9月,各幼儿园每周增开健康教育课,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加强幼儿的体格锻炼,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半年测一次身高体重和视力,定期开展免疫接种。1995年,地区卫生局、教育局、妇联转发省卫生厅、省教委、省妇联联合制定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各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卫生设备,充实技术力量,制定各种卫生保健制度,包括《预防疾病制度》《体格锻炼制度》《卫生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安全制度》《健康检查制度》《营养管理制度》《卫生保健登记制度》等,加大卫生保健工作力度。到2000年底,抚州市幼儿园共有卫生保健员63人,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县镇。
   2002年9月,省卫生厅、教育厅联合发布《江西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实施办法》,各县(区)及时成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指导组,并规定由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本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工作。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各托幼机构实行卫生保健合格证制度,各幼儿园也遵照要求对幼儿实行健康管理。至2011年,全市共有保健人员798人,各园所均有配备。
   2001年—2011年部分年份抚州市保育院儿童体检结果 表22—2—3 单位:人 抚州市保育院一周食谱 表22—2—4 第五节 幼儿园选介 抚州市保育院 创办于1950年,时称抚州地区保育院。院址设在抚州市六水桥一家宅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入托幼儿均为干部子女,实行寄宿制。1956年,搬迁至赣东大道49号,占地面积为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8平方米,入托幼儿扩大到职工子女,分为大、中、小3个年龄班,有全托制和半托制两种。“文化大革命”期间,该院停办一年多。恢复办学后,1971年被下放到抚州市管辖,改称抚州市保育院。1980年又改为地区文教局和地区妇联兼管,仍称抚州地区保育院。1982年,该院并入行署机关。1983年,实行半托制。2000年10月,改称抚州市保育院,隶属市教育局,是一所集教学、教研、培训、服务为一体的全日制省级示范幼儿园。到2011年,全院占地面积为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20平方米,绿化面积2406平方米。有教职工62人,其中幼教特高级4人,幼教高级20人。有大、中、小3个年级15个教学班,在院幼儿625人。院内拥有现代教学设备和供幼儿健体娱乐的室内外大、中型玩具以及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专用活动室。建院初,采用前苏联编写的儿童教育丛书,后根据《幼教大纲》由教师自编教材,组织教学。从1982年始采用全国统编《幼儿园教材》,教学逐渐走上正轨。
   抚州市保育院 黎川县幼儿园 原名黎川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创办于1979年,坐落在黎川县烈士公园内。后改称黎川县幼儿园。2010年,该园整体迁至原黎川二小校内,全园占地面积4683平方米,建筑面积5953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2960平方米。班级19个。有幼儿880人,教职员工82名。其中,幼教特高级1人,幼教高级30人。园内各项功能室配备齐全。该园始终坚持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促提高。注重开展科研活动。先后开展多个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其中全国“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饮食卫生习惯及不良行为的干预》、省“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在亲子和谐科学启蒙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幼儿趣味识字的实验研究》《在音乐中培养幼儿情感》等3个课题结题并获得好评。1987年跨入全省托幼工作先进单位行列。1991年,被省政府评为幼教系统德育先进学校。1996年,又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并被省教委指定为幼儿园联系点。2000年后,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德育先进校、江西省绿化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标兵,食品卫生安全单位。
   南丰县幼儿园 创办于195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1980年复办,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校舍分总园、分园两部。2011年,有24个教学班,在园幼儿近1000名,教职工76人。其中,特高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21人。全园占地面积19849平方米,建筑面积14176平方米,绿化面积6406.8平方米。各班配齐电视机、录音机、VCD、消毒柜等,各年级都配齐钢琴,各寝室安装空调、紫外线消毒灯,园内有攀登架、海洋球等大型玩具8件。该园坚持“保教并重”原则,坚持开展德育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坚持开展特色教育,从艺术教育入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该园省级重点课题《傩舞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填补南丰傩舞在幼儿园教育上的空白。有6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全国宋庆龄幼儿教育奖、省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信息员、省园本教研先进个人,教师的100多篇(件)论文、课件、教玩具制作等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自制教具“趣味积木”获全国特色奖,并选送联合国展出。
   广昌县鹤琴保育院 创办于1994年,是全县惟一一所全日制公办保育院。2011年,该院有13个教学班,近400名幼儿,56名教职工,4幢教学楼,校园占地面4274.69平方米,建筑面积3420.14平方米。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多媒体室、阅览室、电子琴室、舞蹈厅、保健室等功能室和植物角、动物角。是一所声誉好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该院坚持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遵循其“一切为儿童”的宗旨,以“健康、活泼、诚实、向上”为院训,结合《纲要》精神和现代幼教理念,积极开展幼儿教育改革实验。2011年,该院课题《“莲资源”在艺术领域中的实践研究》《将孟戏渗透到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中的研究》被列入江西省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分享阅读在幼儿园的实践探究》被列入北京师大关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十二五”课题的子课题。该院200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陈鹤琴教育思想实验基地;200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园;正是保育院的示范辐射作用,2003年广昌县被授予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验园。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教育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