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438
颗粒名称: 三、社学
分类号: G4
页数: 2
页码: 2565-2566
摘要: 社学为地方政府在乡村所设官立学校。元代,50家为一社。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朝廷诏令“每社设学校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隙使子弟入学。”明洪武八年(1375),朝廷亦下诏各地立社学。天顺年间(1457—1464),敕有司每乡里俱设社学,时崇仁知县李祥创社学4所。正德年间(1506~1521),李梦阳任江西提学副使,大力督办,促进社学发展。正德之后,临川知县李彬、金溪知县林初各建社学4所。明末战乱,社学多废。清代社学复兴。顺治九年(1652),朝廷要求“凡府州县每乡置社学一区,择其文艺通晓、行谊谨厚者,补充社师,免其差役”。
关键词: 抚州 教育

内容

社学为地方政府在乡村所设官立学校。元代,50家为一社。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朝廷诏令“每社设学校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隙使子弟入学。”明洪武八年(1375),朝廷亦下诏各地立社学。天顺年间(1457—1464),敕有司每乡里俱设社学,时崇仁知县李祥创社学4所。正德年间(1506~1521),李梦阳任江西提学副使,大力督办,促进社学发展。正德之后,临川知县李彬、金溪知县林初各建社学4所。明末战乱,社学多废。清代社学复兴。顺治九年(1652),朝廷要求“凡府州县每乡置社学一区,择其文艺通晓、行谊谨厚者,补充社师,免其差役”。雍正元年(1723),诏令各地照顺治九年例,督办社学。此后,社学逐渐发展。清代,域内有社学56所,其中,南城14所、南丰6所、新城6所、广昌6所、泸溪1所、临川4所、崇仁4所、宜黄5所、金溪4所、乐安4所、东乡2所。
   社学所授内容,元代为《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等;明代以《百家姓》《千字文》为首,继以经史历算之属,兼及御制大诰、律令、歌诗习礼等;清代所授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读物,渐及儒家经典。社学发展到清雍正之后,日渐式微,逐步被私塾取代。
   临川社学 较著名的有金台社学,设西乡17都金台寺。清同治五年(1866)由乡人马汝良等倡建。有学田298亩。每期招正课生10名,附课生30名。每月初二课艺,由县命题,试卷须经呈报县官审阅。试卷按难易程度分上中两卷,学优者可得奖励。另有培风社学,设西乡石井马家村,有学田60余亩,亦名重当时。
   崇仁社学 明初始创。天顺七年(1463),知县李祥建社学4所:东耆社学,设于无为观废址;西耆社学,设于严家巷,后更址善修观;北耆社学,设于招隐堂废址,后更址四贤祠;南馆社学,设于铺左道旁。历经变异,后均废。万历年间(1573—1619),知县陈瑛复置社学于县治屏墙,后亦废。清雍正六年(1728),知县陶士黄重建社学,设在南城瓦子堆新兴寺旧址,并置学田。
   宜黄社学 载于清同治《宜黄县志》的有5所,一在宜黄东隅南山庙左,一在西隅鸣山庙右,一在南隅城隍庙右,一在北隅黄陂桥,一在东招福寺左。
   乐安社学 据清光绪二年《抚州府志》载,有社学4所,具体不详。
   南城社学 明代为盛。弘治年间(1488—1505),即有社学12所。提学副使邵宝加意振兴,规定凡补生员者,必须经过社学。正德七年(1512),学使李梦阳毁淫祠15处,以其一改畜旴江书院,其余14处均改社学,后被豪绅侵没。万历五年(1577),知县范涞重毁淫祠,恢复社学14所,其名依旧,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清代,较著名的社学有青绥社学,设在十四都青绥里八堡,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后废,清康熙年间(1662—1722)恢复;黄山社学,建于道光五年(1825),以黄孝子祠为址;钟灵社学,设十一都中林寺故址,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中林改钟灵,置有学田;城关社学,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咸丰六年(1856)毁。
   南丰社学 盛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即有社学6所,分别冠以礼、乐、射、御、书、数之名。万历十四年(1586),在原参将府立南方社学,于紫阳书院内立东方社学。至清,朝廷规定各村社推行公学(社学)一所,为地方初级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偏重教授语文读写和历史知识。
   广昌社学 明代颇兴盛。洪武三年(1370),知县侯端奉诏立学。嘉靖六年(1527),知县毛益奉令建社学于县治东迎恩桥,内设听乐厅、习礼厅、句读厅、算数厅等,规制甚宏。后兵毁。
   金溪社学 明代,建于县城的社学有4所,其中南市1所、中市1所、北市2所,为嘉靖五年(1526)知县林初所建。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建。清雍正元年(1723),在大乡设社学,凡12岁~20岁者可入学,在校生童免差役。时全县有社学6所,分别冠名礼、乐、射、御、书、数。
   泸溪社学 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李泰伯祠,清同治时废。
   新城社学 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至正德九年(1514),除各乡村设有若干社学外,在县城四坊设有社学6所:立礼社学,设东湖寺;通书社学,设学仙观;如射社学,设天峰寺;成乐社学,设宝林寺;象数社学,设龙湖寺;执御社学,设新丰桥东。另有黎川社学,原设城东环胜山,初为冯鲸讲堂,清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徐大坤奉文改建,后塌毁。同治五年(1866),知县金时宣重建于南市寺观。
   东乡社学 据清光绪二年《抚州府志》载,有2所,一在长林,一在黎墟。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