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道清扫保洁与生活垃圾处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267
颗粒名称: 一、街道清扫保洁与生活垃圾处理
分类号: R124.3
页数: 3
页码: 2480-2482
摘要: 清代以前,域内各地城镇环境卫生状况极差,设施简陋,无环境卫生机构。民国24年(1935年)抚州警察局雇用清道夫打扫街道,由外勤巡官管理;29年,改由卫生警与卫生院共同管理;32年,卫生院设有环境卫生员,并组织环境卫生联合稽查队,由警察局、卫生院、卫生联合稽查队共同管理。乐安、东乡、南城等县相继设置清道夫,由警察局和卫生院管理。当时公共卫生仅限于城区一二条街道的清扫和垃圾清运,均是手工操作,使用的工具为扫帚、扁担、箩筐等,因无专门堆积垃圾场所,垃圾多运往偏僻巷角或洼地,名为清运,实是垃圾“搬家”,长此以往,点多面广,垃圾腐烂发臭,成为城区环境污染源。
关键词: 抚州 卫生

内容

清代以前,域内各地城镇环境卫生状况极差,设施简陋,无环境卫生机构。民国24年(1935年)抚州警察局雇用清道夫打扫街道,由外勤巡官管理;29年,改由卫生警与卫生院共同管理;32年,卫生院设有环境卫生员,并组织环境卫生联合稽查队,由警察局、卫生院、卫生联合稽查队共同管理。乐安、东乡、南城等县相继设置清道夫,由警察局和卫生院管理。当时公共卫生仅限于城区一二条街道的清扫和垃圾清运,均是手工操作,使用的工具为扫帚、扁担、箩筐等,因无专门堆积垃圾场所,垃圾多运往偏僻巷角或洼地,名为清运,实是垃圾“搬家”,长此以往,点多面广,垃圾腐烂发臭,成为城区环境污染源。各地城镇下水道设施极少,公共厕所多为露天旱厕,雨季粪缸满溢,污物横流,空气浑浊,蚊蝇孳生。35年,抚州城区仅有公厕3座,随后增加到13座,少数砖木结构,多数木结构,蹲位无隔板,外围篾、泥编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临川市人民政府组织市民参加义务劳动,疏通阴沟、下水道,安放垃圾箱。1951年,成立卫生清洁队,取消垃圾箱,改设垃圾窖。随后,乐安、南城县成立环卫专业队伍,负责管理环保工作。1953年,东乡县开展城乡水井改良工作。1959年,全区各县(市)城镇响应中央号召,在城乡广泛开展“除四害”灭病防病运动,清扫街道、清运垃圾、管理厕所、清运粪便逐渐专业化、规范化。此后,地方财政用于城镇环卫事业的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0年,抚州市的投资由50年代末的5000元增加到35.93万元。全区各县(市)城镇都建立环卫管理机构和环卫专业队伍,共有干部职工457人。
   按照省、地统一部署和要求,从1993年开始,以地、县(市)建设部门牵头,动员全社会力量,持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市政公用设施全面进行维修,对主、次干道路面坑槽、卡口地段进行路肩、路基处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随之加强。抚州市城区主要街道清扫、保洁时间延长,卫生死角全部清除,同时对公厕一律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使整个城市脏、乱、差现象有明显改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1993年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5年度临川市被评为全国城市综合整治先进城市。
   1997年,全区各项环卫建设完成投资508.36万元。各县地方财政及省、地建设主管部门都从固定资产渠道中分年拨给各项经费用于扶持环卫事业发展,使全区各县(市)城镇环卫设施水平不断提高。是年末,全区城镇拥有环卫机械66辆,公厕160座(含水冲式58座)。各县(市)分别建成1个至2个垃圾中转站。全区街道清扫面积为234.8万平方米(临川市113.6万平方米、县镇121.2万平方米)。临川市主干道由环卫工人早晚各清扫1次;其余街道由各街办(或居委会)组织民办保洁员每天清扫1次。还坚持实行主干道全天保洁制,由负责保洁的环卫工人在责任区内进行保洁,清除零星垃圾,并要求临街店铺认真实行“门前三包”。一般街道除认真执行“门前三包”外,还组织环卫监察中队巡逻监察,其他各县城镇街道都有清扫和保洁。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3.33万吨(临川市9.42万吨、县镇13.91万吨)。城区范围内垃圾袋装率为42.4%;净菜上市市场21个,黎川、资溪等县普遍实行净菜上市。各县(市)城镇的排水沟渠,均由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或环卫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定期进行检修、疏通,并在大多数明渠上面加盖水泥制板,改成暗沟,减少污染,使其畅通。
   2000年,临川市城区增加一辆扫路车,全年清扫路面20万平方米。是年末,全市实际清扫街道面积265.57万平方米(抚州市城区120万平方米,各县城145.57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1.1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座,无害化处理量7.34吨/日;公厕181座,其中水冲式公厕68座;环卫机械总数74台(抚州市城区36台,各县城38台);年末环卫工人863人(抚州市城区224人,各县城639人)。
   2000年市、县(区)城区环卫情况 表21—5—21 注:抚州市(含临川区)实际清扫面积中,有20万平方米为机械清扫 2002年,市中心城区延长清扫保洁时间,每天作业17小时以上。对城区主要街道洒水降尘每天5次,对城区的垃圾日产日清。大街小巷统一由市容处管理,并启动社区上门服务,实行垃圾袋装化。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加大清扫、保洁工作力度;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新设消毒灭菌,做到严防死守,取得“抗非”胜利。在巩固2002年创建赣东大道卫生“示范街”的基础上,又增加大公路为卫生“示范街”。2005年,市容处根据市主城区的范围划分作业片,主要路段实行16小时清扫保洁,重点突出早晚两头大扫和白天清扫保洁时间段。2006年,市城区道路及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全面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实行16小时、次要街道实行13小时清扫保洁,严格按照生产管理标准,实行“定岗、定责、定人”,清扫保洁率、保洁员在岗率达到100%;21条主次干道的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确保16小时不间断保洁。市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加大对城区几个重点路段的卫生死角清除工作,成立机关清扫保洁应急组,下设5个应急分队,对市长热线、居民投诉的垃圾点进行及时清理。为解决街道晚间垃圾成堆现象,每晚安排人员及垃圾压缩车清理果壳箱垃圾及路段成堆的垃圾。
   2007年,市城区道路及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全面覆盖,主次干道的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确保16小时不间断保洁。设专人清洗主干道果壳箱,设专门保洁员清掏果壳箱垃圾及临街成堆垃圾。重点时间段增加保洁员人数,加大保洁频率,加强保洁力度。改“二大扫”16小时保洁制度为“三大扫”16小时不间断巡回保洁。
   2008年,市城区主要街道实行17小时清扫保洁,严格做好街道清扫保洁交接班工作,严抓交接班时间段的街道卫生质量;加强对街道管理员的管理;抓好果壳箱清理及修理更换工作,全市果壳箱每日至少清理1次,全年共修理果壳箱1763只,更换果壳箱600只。2009年,积极清理卫生死角。出动环卫工人1万人次,清理死角2580余处,清理垃圾3660余吨。文昌大道南段、橡胶坝、抚北东路、临川大道周边至近郊城乡结合处环境卫生有明显改善;加强城区建筑垃圾的管理。认真实行《抚州市主城区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和散装建筑材料密闭运输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告施工单位和司机书》6000余份,教育、警示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对路面污染行为100%查处。2010年,市容处清扫保洁面积近460万平方米,每天实行“三大扫”,早上7:00前、下午14:30前、晚上21:00前街道必须大扫。全年共修理果壳箱2600只,更换果壳箱800只。2011年,市容处清扫保洁面积近580万平方米,按省环卫劳动定额计算,一类清扫保洁道路37条,小街小巷106条。城区道路及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全面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实行17小时、次要街道实行16小时清扫保洁,每日三大扫,早上7:00前、下午14:00——15:00、晚上20:00——21:00。严格按照生产管理标准,实行“定岗、定责、定人”。清扫保洁员近1100人,保洁员在岗率100%;市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清运率100%。
   2002年—2011年,各县区街道清扫保洁与生活垃圾处理情况都发生很大变化。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县委
相关机构
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