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建筑工程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17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建筑工程选介
分类号: TU
页数: 11
页码: 2447-2457
摘要: 域内自古至今,建筑工程从单层发展到多层,从砖木、砖石发展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从干砌或浆砌砖石发展到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建筑材料从单一的砖木发展到钢筋、水泥、釉面砖、大理石、涂料、墙布等装饰装璜材料。进入21世纪,城乡建设高楼迭起,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日益新颖。本节选介域内部分建筑工程。
关键词: 抚州 建筑选介

内容

第五节 建筑工程选介 域内自古至今,建筑工程从单层发展到多层,从砖木、砖石发展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从干砌或浆砌砖石发展到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建筑材料从单一的砖木发展到钢筋、水泥、釉面砖、大理石、涂料、墙布等装饰装璜材料。进入21世纪,城乡建设高楼迭起,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日益新颖。本节选介域内部分建筑工程。
   一、古代建筑 状元楼 坐落于乐安县西南牛田镇流坑村。始建于宋隆兴二年(1164)。楼高7米,面宽10.85米,进深10.36米,二层阁式,砖木结构,硬山二坡顶,底层前后有拱形门相通,两侧为厢房,正墙里侧角上有一窄楼直通上层,上层有回廊四面贯通。正中间用雕花格扇门围成一间敬神龛室。其建筑结构特点:穿底层明间开阔斗——抬梁相结合的构架解决高敞问题;上下不一致的柱网,方便楼下住人,作通道,楼上祭祀、供游览;前后不对称的出檐既解决登楼道路,又解决建筑中轴对称问题,使该楼的面貌似三重,显得气派轩昂;楼上的内外槽式布局,既加强建筑整体性,弥补上下柱网不一致带来的缺点,还便于登临观赏和造成室内的宁静气氛。
   万魁塔 坐落于临川区展坪乡抚河西岸。据清同治《临川县志》记载,该塔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建,重修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塔高42米,共7层,塔基周长31.80米,用麻石砌筑。塔基高2.10米,塔身为青砖叠垒,呈等边三角形,远看似圆柱体。全塔内空,每层都有用青石砌成能两人并行的石阶至5层。其上两层沿木梯而上可供人游览。塔顶呈圆形,嵌有铜片,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顶端有6只兽形略带拱状的鹰嘴角。塔身分层之间有用青石垒成的飘檐。每层6个边均有略带模式的洞门,塔南面第二层镶有一块大麻石刻的“万魁塔”3个大字。
   南城聚星塔 聚星塔 坐落在南城县城郊外武岗山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 1614),由建昌知府胡明佐出资兴建,取名“启元”。崇祯十一年(1638)受雷击顶毁。清康熙元年(1662)易名“双江”。乾隆十九年(1754)知府姚文光出资重修,改名“聚星塔”。该塔既雄伟挺拔,又素雅玲珑,塔表上敷有一层淡黄色灰泥,塔门朝西偏南,行首嵌有一块长条青石板门额,书有“聚星塔”3字,字迹雄浑有力。塔檐7级,呈八角形,由下而上逐层内收,呈锯齿形,迭托而上。塔高30米,塔基为八角形,基部外径周围25.6米,内径周围6.8米,基础用红石、糯米浇浆成。塔梯夹在砖壁中,梯宽0.6米,分左右两个石梯转折而上,左梯可以上至7级,右梯上至5级,两人若从左右梯同时而上不致相遇。塔身各层高度不一,从下而上,逐层递减,每层都开有窗户。1972年12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已收集该塔的文字资料和照片。1992年曾对该塔进行维修。
   八府君祠 坐落于宜黄县棠阴镇中街,为吴姓大宗祠。其开基祖吴竦(字敬之),排行第八,称八府君,宗祠称八府君祠。据《吴氏宗谱·八府君传》载:“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七月,于人和市建造祠堂,中厅三门东西二开,二十八柱。祠外左右楼店,祠西厢房,祠前买地立人和神庙,规划井然”。现中厅保存完好。单檐歇山顶,面前3间,进深5间,有石磉木柱30根。4根中柱,周长为2.45米,石磉周长2.90米,为抬梁式构架,斗拱交叠。中厅两旁为腋门,门外各有大小天井,中厅前为一大天井,长19.67米,宽7.46米。中有古井2口。天井两旁,各有28根柱走廊,栏杆相连。1985年省文物部门拨款6000元修理该祠。
   杨氏宗祠 又名思竹公祠,坐落在崇仁县城小东门。清顺治十七年(1660)始建木祠,雍正元年(1723)重修,易木为石,改称石祠。咸丰九年(1859)重修至同治元年(1862)竣工。全祠除桁条、瓦楞为木料外,其他梁、柱、槛枋等均用巨石雕琢而成。四周墙壁瓷粉涂刷,大门上为长条石牌坊,横刻“杨氏宗祠”4字,周围布满人物、山水、鸟兽的浮雕和花纹,浮雕于龙口内的石珠无法取出,风吹即动。祠堂纵分3格,横切3幢,前幢为门,筑戏台,两廊上方有走楼;中幢为正厅,厅后建一宽大的天井池,四周筑石围,正中架一单孔桥,称作状元桥。上下桥均有台阶,桥旁护右栏,两边各竖4支短柱,柱头雕坐狮像,中间镶石板,镌有各种花纹,池内养鱼供人观赏;后幢为寝殿。石祠长40米,宽15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流坑村明清古建筑群流坑村位于乐安县西南牛田镇恩江上游、乌江河畔的金鼓峰山脚下,距县城38千米。该村有21处古建筑经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整齐划一,大街小巷纵横,形似棋盘。屋宇祠庙,高大华丽,多为明清建筑。牌坊与门额仿宫殿模式,用木雕、石雕或泥塑,缀有龙凤、人物、花鸟等图案。特别是壁画,用数百块浮雕方砖拼合,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实不多见。俗称村中村的“金石钱”,由多栋房屋墙并墙,构成一个整体建筑,青石铺道,两门出入,独具特色。全村现保存明代建筑19处,清代建筑250余处。其中牌坊楼阁26座,祠堂50多座。较典型的建筑有: 敬吉堂宅。为清代早期建筑,位于流坑村贤伯巷中段北侧,坐北朝南,两进半天井。其建筑特点是:平面布置左右不对称,次间稍间连成下正房,左侧宽3.42米,右侧宽4.68米,上正房亦相类;立面构架异于后代单进式建筑的常制。由于前后堂明间尺寸不一,故明间梁架前后错位。住宅平面近似两进式,但实为前有双步梁后带拖步的单进穿斗式构架,只有一个中脊。又由于前后檐部有天井折水,故进深尺寸虽大,而前后墙不至太低,且改善室内通风照明,明式建筑遗风甚浓。整个建筑布置以前堂为主,是明代早期建筑的特点。此外,二穿枋作成月梁式,枋、柱间隔断为编竹造,一些房门低矮,青砖尺寸偏大,装饰以砖雕为主,不见人物造型的图案,一切为有别于后代建筑之处;该宅建筑用砖,特别是铺地砖尺寸不一,铺排方式各异。
   大宾第建筑群。一组7栋,为清式建筑,占地近2000平方米。整个结构浑然一体,装饰讲究,构成村中一景观。纵观整个建筑群,特点甚为明显:在主体建筑的两侧或一侧附建单被水廊屋,既护卫主体建筑,又方便佃户、佣工居住和杂物堆放;附属建筑廊屋以墙代柱,主体建筑除明间外,也多以墙代柱,既加强建筑物整体性和坚固度,又于防火尤为优势;平面布局既遵守传统对称原则,又不墨守成规,因地制宜地安排次间和稍间;隔扇和漏窗装修图案,纹样丰富,手法多样。
   乐安流坑文馆 文馆(含藏书楼)。属清代建筑,位于流坑村大宗祠西侧,坐北向南,是一栋前带庭院,有上、中、下三堂一天井的建筑,院内设水池、拱桥,靠西建有带前院的“藏书楼”。整个建筑,用料相当粗壮,明间构架采用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手法,特别是以粗硕的金柱和柁梁、额枋构成梁架,扩大明间高度和平面空间。考虑到后金柱较小,中部立两棵宝壁树,实际是减柱造的变通。加之前后檐柱和两侧山柱均予以省略,一切都达到经济实用目的,体现工艺上的先进。配以色彩对比强烈的彩画,精美的雕刻,使其古香古色中不失华美绚丽。
   式好居 坐落在宜黄县棠阴镇政府后面,是清代早期建筑,因其门额题有“式好居”而得名。正门为八字形,门墙是半圆形。沿门墙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厢房间为“U”字形天井,中有3间房舍,明间为穿堂,左右两间为不规则形居室,室各有六边形串花窗户,顶部构架为抬梁穿斗式,丰拱承托。整屋结构精致,别具风格。
   谙源戏台坐落在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东端,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村人李滨(官居辽东左卫屯经历)在同僚好友谭纶支持下兴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按北京圆明园舞台格式重修,至今保存比较完好。戏台坐南朝北,石木结构,石柱木瓦顶,台底用红石砌筑,木板铺盖台面,从台底至台面高1.5米,从台面至台顶4.5米,全台分前台与后台。前台面积为59.1平方米,为八面体,周长1.24米、高3.5米(台面以上)的石柱4根,各面宽狭不一(4个面为20厘米,4个为11厘米)。石狮一对,分别坐于台前东西两侧,台中央为八角形倒木顶,画有各种有关戏剧人物脸谱,体现戏台独特风格。后台面积为41.96平方米,有正八面体石柱两根(即前台后柱,后台前柱)高2.5米(台面以上)。戏台正前方和前台东西两侧空地是红石铺面,面积为652.74平方米的看戏场。看戏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堵高0.93米,长26.98米的围墙,前、后分界处的两侧有同样高度的围墙与看戏场两侧的围墙相连。看戏场东边围墙夹有20根高1.38米的石柱(原始围墙),西边是修复后的围墙(无石柱)。距戏台正面26.98米处的坡面上有东西两路,各为5级阶梯与看戏场相接,一对石狮分别坐于两路阶梯旁。两路阶梯既是观众入场的石阶,又是最好的观众席。坡上有大路与村相通。路旁(戏台斜对面北角)有德辉公祠(已毁),祠旁是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的李公庙,庙前有一古樟,今犹存,树体不高形如盘结,无主干,下部腰间周长12.7米,谓之盘樟。
   真君庙戏台 坐落于宜黄县新丰乡护竹村河街中段,四周外墙长40米,宽20米,殿内上首为华光神像(早毁)和礼厅,两壁有重修庙碑记;中为天井,两旁有走道;下为戏台,台高1.2米,顶部为八角形藻井,镶有图案;后台过道为演员化妆及过场用,后墙和穿枋上记有部分演出节目和戏班名称,其中有永福班演出的《闹沙河》等剧目。戏台两侧为雕楼,是乐队伴奏及演员住处。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腊月重修。碑文载:“惟故者相传,始于元代。由本都石马桥八堡殿移像于此,至今四百余岁”。戏台为重修时建,保存完好。
   南城万年桥 万年桥 位于南城县东北4千米的武岗山潭上,横跨旴江。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于清顺治四年(1647)竣工,共花14年时间。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桥长411米,宽6.3米,高10米,共23孔,24墩,拱圈跨度14米。拱圈采用纵联式垒砌法。古时分桥基、桥身、桥亭3部分。桥身自下而上均用青石发卷砌成。桥面中间原设一亭,两侧设有青石栏杆,彩绘画梁,优美雅致。每个桥墩均前尖而高仰,后低而矮,皆用麻条石,砂浆座砌,中间空隙加条石填心。第18墩建在武岗深潭,急流漩涡,舟楫难渡,费时数年建成。桥在雍正、乾隆和嘉庆年间都曾维修过。光绪十三年(1887)被洪水冲坏,费时5年修好。抗日战争时期,大桥东岸18墩至21墩被日军飞机炸毁。民国31年(1942),改用木架桥。1949年又炸毁木架桥,1953年国家拨款修复,1955年2月竣工通车。桥面浇捣混凝土,两旁改用水泥预制块花格栏杆。
   雯峰书院位于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明成化六年(1470),廉州知府、史学家饶秉鉴(号文峰)致仕后,在祖居建造。明代哲学家罗伦曾写有《文峰书院记》。该院占地面积约5032平方米,由住宅区、花园、庭院3部分组成。住宅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大厅分前、中、后3厅,厅之间有天井相连。大厅全长30.2米,宽6米,高7米。地势呈阶梯状,前厅至后厅,由低到高。双开大门,高3.5米,宽2米,两边嵌一块长条石。大门两侧共有卧室50间,左侧多于右侧,有走廊相通。房间砖体由青砖眠砌1米多高,其上为两眠一斗。墙、门和窗用砖砌成花纹或用木板雕刻,美观大方。瓦下面有挡尘板。厅内布置井然有序。花园面积500平方米,内有绣花楼、八角亭和一口半亩面积大的池塘。庭院面积约500平方米,长方形,用青砖筑成两层“马头墙”。墙高4米,上有瓦。院门设于右侧。现列为广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司马坊 坐落于明兵部尚书谭纶故居宜黄县凤冈镇桥下村王家场巷口,是明万历二年(1574)为表彰谭纶而建。石坊坐北朝南,前有“下马桥”,后为谭纶故宅。牌坊全系花岗石建筑,正面六柱三门,两侧呈鼎足三角形,实为五门。高10.4米,宽8.1米。两侧顶部仿木斗拱式,六柱长4.5米。三层额坊间均用浮雕龙凤云图案和宫廷戏曲人物。中间额坊仿“双龙戏珠”,侧门额为“百鸟朝凤”“鲤鱼跳龙门”“蟠桃上寿”等。三楼额坊间均嵌有石匾,上层竖刻“恩荣”二字,中横刻“大司马”3个大字。
   二、近现代建筑 鸦片战争以后百年间,建筑布局对称,平面以“进”为单位,多数为单层,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组成数量不等的“天井”,东西两侧多为高墙,木构架承重,花格门窗,室内空间分隔灵活多变,小青瓦坡屋顶。新建教堂等明显受到西方建筑艺术风格影响,尖屋顶,拱门窗,部分饰面等。临街商店一般为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二层楼房建筑,大多数为木结构。抚州城内有经营金银首饰的杨正泰、杨启泰、杨恒泰等数户店屋采用五层建筑。民国31年(1942)前后开始改用进口的飞马牌水泥和竹节钢筋浇注部分梁、柱。农村住宅多为三开间布局,木檩条,木隔板墙,小青瓦盖面,构成悬山式大挑坡顶。
   抚州会馆 坐落于抚州市中心城区文昌桥东。据会馆主梁记载:该馆于清光绪八年(1882)秋季由民众集资重建。会馆原为抚州府行帮社团集会的场所。该馆分前中后三进:前进舞台为二层楼房,中进平房,后进大殿为三层楼房。全长80米,宽54米,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正殿两侧有“大神庙”和“文兴庵”,殿中设有各种菩萨数十尊。
   南城福音堂 位于南城县城天一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基督教牧师美国雷戴宾主持建造美以美福音堂,由教会自行设计和施工,雇请南昌和南城县石、木匠操作。该福音堂建筑包括:礼拜堂、牧师楼、传教人住宅、启秀幼儿园等,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外墙清水勾缝,水磨石地面,造型美观。
   修复后的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 抚州天主教堂 原称圣约瑟天主教堂,位于抚州市文昌桥东头的灵芝山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民国7年(1918)竣工。整个教堂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教堂长73米,宽34米,高30米,建筑面积2482平方米。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呈十字形。外形以尖拱、圆拱和尖顶为合成要素,并用青砖和经过精工细凿的红石、白麻石相嵌而成。轻灵的白线条统贯全身,色彩鲜明。正面两侧各有一座钟楼和一座塔楼,钟楼高28.4米,中间一大门、两小门。大门上首有尖顶高窗,还有大型的白玫瑰花,负荷着铜色十字架。大门上首和塔楼楼身上设有石刻神龛,神龛中分别挂有耶稣、圣母玛利亚、约瑟和天使五座塑像。教堂内矗立着58根红色科林斯柱,粗壮挺拔;空顶离地面15.3米,拱顶骨架筋从其顶部散射而出,犹如空顶覆盖着整个内部空间。四壁墙面窗用1.42万块红、黄、蓝、绿的异型玻璃镶嵌。最高窗为13.5米。1985年10月,国家拨款修葺,1987年11月全面竣工。
   抚州宏恩堂 坐落在抚州市城区州学岭24号,坐北朝南,于民国5年(1916)年由奥里沃筹建。堂长10米,宽6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东面墙内嵌有青石碑一块,长80厘米,宽42厘米,碑文:耶苏隆世一九一六年立,O(VERTALBOrTMEMR/ALBU/LD/MG1916)。
   温泉疗养院 坐落在临川区温泉镇。民国23年(1934)江西省建设厅厅长龚学遂勘察温泉,将原沼池改建成大小浴室5个,供人们休养沐浴。保留的“日泉”和“月泉”2块石碑,为近代书法家黄鸿图题写,竖立于泉水之旁。
   黎川商业大街 民国32年(1943),黎川县县长主持拆建商业老街,分两期拆建。首期工程从黄福巷对面至横街口;二期工程从磨市街至南门口,拆建房屋由各店主自行筹资,街道铺路由政府拨款,历时一年多。拆建成后,街道拓宽,卵石路面改为砂石路面,可通行汽车。路沿用条石砌,两边店铺仿南方格式建筑布局,二层砖木结构,楼层高3米,上有骑楼,下设木柱。通街商店前设人行道,宽1.5米,人流来往,晴天可避炽热太阳,雨天不必遮伞,从贤市街至磨市街形成一条长1.5千米的商业大街。
   三、当代建筑 1949年以后,域内新增建筑工程最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特别是1978年之后,国家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建筑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最大的规模向前推进。期间最显著的建筑特点是:广泛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建筑设计向大跨度、高层次发展;装饰工程由普通白灰砂浆和水泥砂浆粉刷向涂料、釉面砖和大理石、花岗岩、玻璃幕墙等推进,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一)工业建筑 江西汽车底盘厂 位于抚州市内,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抚州农业机械厂,1959年年底建成宽54米(3跨×18米)长78米的金工车间一栋,屋架下弦标高9.2米,行3吨和5吨吊车,由抚州专署建筑工程处设计室叶匡廷设计,专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8米的杉木豪氏屋架,采用杉木土扒杆吊装,钢筋混凝土现浇。该屋盖系统于1988年1月由地区建筑设计院黄茂田等改建螺栓球节点平板网架。该网架轴线平面为18米×78米×3(跨),覆盖面积为4244平方米,比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屋架、大型屋面板方案节省投资20多万元。系全省首次由地区设计、工厂制造和安装的螺栓球节点屋覆盖面积最大的平板网架。该厂1992年与江两五十铃汽车厂联合,兴建联合分厂,仍以生产汽车底盘为主,建筑面积21850平方米,排架、钢网架结构,投资1500万元,由机电部第五设计院设计,抚州地区建筑公司承建,于1992年开工,1998年竣工。
   抚州电机厂 位于抚州市内红石嘴。该厂电机车间平面为102米×36米(3×12跨),1959年年底由抚州专署建筑工程处设计室黄益曾等设计,专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屋盖采用跨度12米的豪氏木屋架,屋面板,机瓦盖顶,屋架下弦高度6米,无吊车。1968年修建铸工车间,由地区建筑工程局设计室王景阳等设计,采用12米跨度的薄腹梁,大型屋面板屋盖,杉木独脚扒杆吊装,后又陆续兴建生产车间。1977年为扩大业务,由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地区建筑工程局、黎川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扩建。
   机制砖轮窑 坐落于临川区高桥。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年底竣工,抚州市砖瓦厂兴建,由抚州专署建筑工程处设计室叶匡廷设计,专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该轮窑为28门,与之配套的砖砌烟囱地面标高48米。1971年7月,地区建筑工程局砖瓦厂在临川县展坪乡辖区内,兴建机制轮窑一座,由地区建筑工程局设计室王景阳设计,地区建筑工程团施工,于1972年年底竣工交付使用。该窑有32门,与之配套的砖砌烟囱地面标高为60米,为抚州地区最高的烟囱建筑物。
   江西第二变压器厂 位于崇仁县巴山镇东门口竹山杨家5号和12号。1968年7月创建,其前身为崇仁县电机厂,1982年1月经江西省机械工业厅和崇仁县人民政府共同批准命名为江西第二变压器厂。后经历年扩建,从砖木平房到5层砖混及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共拥有厂房35幢(包括杨氏石祠一幢),总建筑面积19721.47平方米。其中,1989年兴建的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的排架结构27米双跨车间,系崇仁县建筑史上的创举。
   富奇汽车厂 位于抚州市内后湖田。1969年3月始建,占地面积29.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66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面积60538平方米,生活建筑面积63118.2平方米。先后兴建的钣金车间、总装车间、铸工车间、油漆车间和联合车间,绝大部分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由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9年与江西汽车集团公司联合,于当年10月开工兴建联合厂房,1992年竣工。工程由机械工业部第九设计院设计,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为单层排架结构,建筑面积16061平方米,建筑层高15.7米,为当时全区层高最高的工业厂房。
   抚州第二棉纺织厂 位于抚州市南门赣东大道东侧。1980年4月开工,1981年10月试车投产,占地面积14.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061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建筑面积为29023平方米。建厂时总投资1749万元。车间由江西省轻化设计院设计,生活区建筑由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局设计室设计,全部由地区建筑工程局第一和第二工程处施工。车间系T形钢筋混凝土排架,锯齿屋面,采用15吨的履带式起重机吊装,施工速度快,质量好,曾受到江西省轻工厅表彰,并给予10万元提前竣工奖励。
   临川酒厂 位于临川区上顿渡镇。1985年开工,1987年竣工。包括大曲车间、酒库和倒锥形水塔在内,总建筑面积7212平方米,总造价151万元,由江西省轻化设计院设计,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车间为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工字型柱,钢筋混凝土三角式屋架和大型屋面板,由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机械修造厂吊装。
   抚州丙纶厂烟嘴棒成型车间 1989年由地区建筑设计院工程师车正华设计,1990年建成。其屋盖采用新型的轻型立体桁架,它以江西省“星火计划”产品南城碎竹纤维板加60毫米厚肋形做屋面板。该桁架经静载试验,其强度和刚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具有重量轻,受力合理,耗钢量低(每平方米耗钢9.2千克),工厂化生产,施工安装方便等优点。
   抚州造纸厂 位于临川区抚北镇。该厂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六五”计划末立项的全国新开工的40个大中型项目之一,也是江西省“七五”计划的重点工程。1988年8月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开工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3.4万吨强韧牛皮箱板纸,项目总投资为2.48亿元。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主要关键设备分别从英国、美国和德国引进,是抚州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大、引进项目最多的大型企业。由上海市轻工业设计院设计,冶金工业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江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和抚川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共同施工。设有制浆车间、造纸车间、碱回收车间、机修车间等,并自备有发电能力6000千瓦的热电站和日产4万吨的供水系统。
   (二)公共建筑 为适应抚州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建筑业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当代公共建筑于1953年,以兴建二层砖木结构的地委和专员公署及专署建筑工程处办公楼为发端,尔后专区人民医院、八一大礼堂、各单位的办公楼相继兴建。1959年后,抚州地质学院教学楼、专员公署办公楼、赣东大学教学楼等层数增加到3层至5层,大部分外墙为水泥砂浆勾缝,少数用水泥砂浆粉刷。80年代开始,外墙饰面有所提高,地区档案馆、地区保育院教学楼、地区建设银行营业门市部兼住宅用干粘石,抚州供电大楼用马赛克,地区和市五交化大楼以及邮电局电信大楼采用釉面砖饰面,铝合金门窗等。各年代具代表性公共建筑有: 抚州艺术剧院 位于临川市赣东大道中段东侧,由抚州专署建筑工程处设计室黄益曾和王春水设计,专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59年底动工,次年底竣工。砖混结构,前楼2层,观众厅与舞台为2层,座位1100多个,适合戏剧、音乐演出和放电影等。2000年改建为商住楼,内有放映厅。
   华东地质学院办公楼 位于抚州市环城路中段后湖田。1960年9月动工,1962年6月竣工。主体5层,两翼4层,砖混平屋顶结构,楼层预制空心板,地面及走廊水磨石,普通水泥砂浆外墙粉刷,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由抚州专署建筑工程处设计室黄益曾和裘厚基设计,抚州专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
   赣东饭店 坐落于抚州市赣东大道中段西侧。1971年10月动工,1972年年底竣工。主体4层,部分5层,墙身除五层底层厚为1.SB青砖外,其余均为1B眠砌青砖墙。除五层大厅及卫生和盥洗间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外,其余均为空心板,砖墙承重,五层外墙为水泥砂浆粉刷,各层走廊为水磨石楼地面,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由地区建筑工程局设计室王景阳设计,在全省首次引进爆扩短桩新技术于基础工程。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将爆扩桩大头支承在比较坚实的砂质黏土层中,桩基埋深3.5米左右。作用在每个桩顶的实际荷载为37吨~41吨,共217个桩。地梁按垫层计,桩身强度按中心受压柱计算,混凝土为200号,桩身直径30厘米,大头直径100厘米。考虑施工中桩身可能偏中、偏斜,使荷载偏心而产生附加弯矩,在桩身中配有4根直径为14毫米钢筋。该工程由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团施工,90年代末城市改造时拆除。
   乐安影剧院 坐落于乐安县鳌溪镇,1978年9月动工,1980年1月竣工,总造价48万元。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该院有前、中、后三段。前段为休息厅,3层框架结构,第二层为放映室,第三层为电视差转台,屋顶装有电视差转塔,从塔顶至地面高35米;中段为观众厅,长30米,宽27米,由前段框架挑出悬臂梁,梁上浇注钢筋混凝土板成为弧形楼座,楼上和楼下共有1986个座位。采用钢筋混凝土柱结构,眠砌砖墙,钢屋架,大型屋面板,二毡三油屋面,地面至天棚高10.2米,钙塑板天棚,内墙面设有木条做成的吸音栅格;后段为舞台及化妆室,木屋架,木檩条,石棉瓦屋面。由乐安县建筑设计室设计,乐安县建筑工程公司施工。
   玉茗堂影剧院 坐落于抚州市赣东大道玉茗堂沙井旧址上。1980年10月动工,1982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3701.04平方米,由临川县建筑设计室周文发设计,临川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工程框架结构,前厅4层,门厅使用大型钢窗,彩色瓷砖贴面,钢筋混凝土柱面贴黑色大理石。屋顶采用宫殿式,盖碧绿色琉璃瓦。是一座综合性建筑,设计布局紧凑,充分利用空间,放电影、展览、举办学术报告及集会等均适用。前厅楼上还设有汤显祖纪念馆,内陈列有关汤显祖生平介绍及其著作或遗物复制品等。该院建筑施工被评为地区优良工程。90年代末改建为商住、放映综合利用建筑。
   南丰宾馆 坐落于县城,1984年10月竣工。由南丰县建筑设计室设计,浙江诸暨县建筑公司施工。主楼8层,局部10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宾馆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为墙体承重,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三角形竹节桩新技术。设计造型新颖,色调清新,美观大方,折线走廊,平面紧凑,底层门厅明快开朗。该设计获1986年度抚州地区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抚州地区物资大楼 坐落于临川市大公路西段南侧,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由地区建筑设计院程发盛和高开前设计,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系7层框架,装有电梯,水泥砂浆外墙粉刷,楼层和地面均为水磨石,大门及橱窗皆为钢推拉门。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基础。1985年9月竣工。
   王安石纪念馆 位于抚州市赣东大道南段。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由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所设计,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于1985年9月动工,1986年11月落成。馆内设楼台亭阁,水榭和碑廊以及王安石全身塑像,总建筑面积为156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占地面积的65%。设计布局具有“江南守式,府第门楣,楼阁实体,曲径通幽,二览(展览、游览)俱兼”的特点,为江西省对外开放游览点之一。
   抚州体育馆 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中段的西侧,1987年年底竣工。建筑外形为矩形,长76.6米,宽59米,高18.7米,建筑面积为5565平方米,比赛大厅面积为2646平方米,设有观众席4000座,装有灯光和记分自控等设备,天棚设计有轻型龙骨吸音吊顶,可进行篮球、手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和体操比赛,也可用于文艺演出和集会。整个布局合理,走道及门厅为预制大理石预制铺砌,外立面为小型马赛克饰面,铝合金门配置茶色玻璃,美观大方,堪称抚州地区当时第一流公共建筑。在江西省第四次(1989年)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中,被评为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该馆由抚州地区建筑设计院建筑师王春水,工程师陈文辉、黄茂田,助理工程师魏红等设计。21世纪初城市改造时拆除。
   抚州邮电局电信大楼 坐落于抚州市赣东大道与体育路的交叉口,1990年10月竣工。局部10层,主体8层,且有两层高的裙楼,内设电梯,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由地区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王春水、陈文辉和工程师车正华等设计,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该楼为框架结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白色釉面砖饰面,立面明快清晰,造型雅致,临赣东大道街面有在全区首次采用的玻璃幕墙,使设计新颖别致。屋顶设有电视塔架。
   黎川建设大厦 坐落于黎川县城日峰路42号,1994年10月开工,1996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8层框架,投资130万元,是当时黎川最高的办公楼。东侧底层设圆弧进出过道,二层雨篷贴映山红花岗岩,过道上方3至8层设半月形凸出圆柱造型,上有瓷板装饰;通道上方和7层正面安装倒乙形隐形铝合金蓝玻幕墙,每层走廊安装铝合金蓝玻统窗,外墙立面贴白色面砖;西墙立面嵌着“建设大厦”精制铜字。建筑物北面为大厅和楼梯口,进门为三级台阶,两侧安放一对形象逼真的石麒麟,正面上方设半猪腰形雨篷,贴映山红花岗岩,下为铝合金门,两边为不锈钢包柱和包楣,两侧为古铜色茶玻固定窗,大厅正面和沿墙周边带贴映山红花岗石,中间镶贴黑色花岗石,四周墙裙贴芝麻红花岗岩,上为仿瓷涂料,天棚为二级吊顶,正中安装大圆灯,四周配有彩灯,整个大厅富丽堂皇。工程由黎川县设计室设计,黎川县建筑公司施工。
   东乡县委办公楼 8层框架结构,总高度30米,总面积4462平方米,投资296万元,1996年竣工投入使用。工程由南昌大学设计院设计,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承建。该建筑临街背水,且受座西朝东及地形迂回曲折制约,有其特点:平面为S形布局,造成内部空间的内角颇多,使建筑立面丰富,从朝至暮,建筑阴影多变,室内光彩柔和、舒适;大楼中段设有电梯,东南两端各设跑梯,上下左右人员分流通畅;立面借助南、北两端楼梯间,设计为弧形休息平台,配套妥帖,造成旋转楼道景观;外墙面设白色铝合金推拉窗,绿色隔热反射玻璃,外贴白色装饰瓷板,营造出一种宁静安逸的和谐气氛。
   汤显祖大剧院 坐落于抚州市赣东大道南延伸段,用地面积11.5亩,建设总投资约1.4亿元,建筑面积17064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31.8米,共1228个座位,剧院内分设排练厅、接待厅等,配有专业舞台音响系统、电脑程控灯光系统、移动式舞台。2007年5月开工,2008年6月竣工。
   博物馆、图书馆 坐落于抚州市玉茗大道南,两者为联体建筑,用地面积9亩。博物馆投资为4400万元,建筑面积为12663.18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23.1米,共4层,包括主展厅、辅助展厅、文物库房、报告厅、办公及工作用房等。图书馆投资为4200万元,建筑面积为9610.07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23.1米,共4层,可藏书60万册。2007年6月开工,2009年4月竣工。
   市体育中心 坐落于抚州市梦湖西侧,建设内容包括一场二馆,总投资2亿元,占地463亩,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其中田径运动场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万人;体育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5000人;游泳(跳水)馆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近1000人。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2007年7月开工,2008年8月底竣工。
   新区中心医院 位于抚州市新城区福银高速公路下线以东,西二路以西,迎宾大道以北,临川大道以南,总用地面积296亩,项目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4.89万平方米,含急诊、门诊、医技及住院综合楼。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设开放病床700张,日最大门急诊接诊量3000人次,另附设肿瘤中心,终养康复中心,行政、后勤服务中心。2007年8月开工,2009年竣工。
   市行政中心 位于抚州市赣东大道南延伸段,占地面积约2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行政主楼、两栋辅楼、南集会休闲广场和北后院,总建筑面积6.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亿元,其中主楼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框架13层(含车库),两栋辅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框架6层。南集会休闲广场总占地面积89亩,北后院建设内容包括绿化、道路、景观等,总占地面积95.61亩。2005年8月开工,2006年12月竣工。
   市直机关办公楼 位于市行政中心北面,占地面积35.86亩,以中轴绿化带为轴线左右对称布局,2#楼东临赣东大道,1#楼西靠玉茗大道,地上9层、半地下1层,建筑高度37.5米,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投资1亿元,为市发改委等27家市直机关单位办公用房。2008年2月开工,同年12月竣工。
   抚州名人雕塑园北门 抚州名人雕塑园 位于行政中心南面,东临赣东大道,南至安石大道,西靠玉茗大道,北接钟岭大道。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绿地面积400亩,湖面面积300亩。南北为两个礼仪性主人口广场,北广场设有4组阵列式的音乐旱喷泉。从北广场通过文曲桥进入南北向的主轴线,主轴线周边为5个大小不同的湖泊相互连接,形成内部环通的主水景,以最南端的牡丹湖为最大,北面两个湖次之,湖中央设音乐喷泉,湖内可通游船。主轴中央设置天圆地方广场,向南以富贵牡丹湖过渡,设置莲花亲水平台,园内遍布绿色生态走廊,相互连通的林下休闲空间,8米宽的景观道路,66个神采飞扬的抚州不同时期的名人雕塑错落有致的分布于绿化景观中。项目总投资3.5亿元,采取BT模式,由九江市九鼎园艺建设有限公司建设。2009年3月开工,2010年10月主体工程竣工。
   汝水森林公园位于临川大道与文昌大道交汇处东南角,一期用地面积315亩,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人工湖、仿木桥、园内道路、观景亭、珍稀树木园、林业博物馆等,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树种有70多种,包括银杏、紫薇、樟树、桂花、木荷、赤楠、竹柏、红枫、樱花、含笑等。2007年2月开工,2008年5月竣工。二期建设范围东至抚河河畔、北至拟岘台,总用地面积630亩,总投资62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增3个生态人工湖,使园内水面达到150亩,新建1座高18米的观湖楼,1条6600米长的环湖步游道及4座桥梁。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打造生态环保式亮化工程等。项目2009年9月开工,2010年12月竣工。
   汝水森林宾馆坐落于汝水森林公园内,是市委、市政府公务接待宾馆。周围环境十分优美,绿树掩映,波光粼粼,风景秀丽。建筑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由4栋独立楼体组成。其中迎宾楼装修为三星级标准,贵宾楼为四星级标准。2008年2月开工,2009年12月竣工。
   临川一中新校区 位于临川区上顿渡镇喻坊熊家村,按照省级优质高中建设标准,占地面积为336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左右,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4栋、综合楼1栋、行政楼1栋、阶梯教室1栋、学生公寓8栋、教工宿舍1栋、青少年活动中心1栋、食堂1栋、图书馆1栋、风雨操场等。可容纳在校学生1万名,教学班200个。2006年11月开工,2008年8月竣工。
   临川二中新校区 位于临川区上顿渡镇斯塘章家村南面,见贤路南延伸段与龙津路南延伸段之间,以原校址为基础,向校园南面就地扩建,列入江西省第一批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项目。新校区占地293.127亩,总建筑面积62344平方米,总投资1.263亿元,分二期建设,第一期建设教学大楼4栋、实验大楼1栋、办公楼1栋,投资5200多万元;第二期建设图书馆1栋、科技大楼1栋、文艺馆1栋、室内体育馆1栋、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1个、校园广场及相关附属设施,投资7300多万元。可容纳学生6000名,教学班120个。2007年4月开工,2009年12月竣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 坐落于抚州市文昌大道东,占地面积500亩,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分3年~5年分期实施,建成后可容纳1万名全日制学生。一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训(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后勤综合服务(含食堂)、室外简易运动场等,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2009年12月开工,2010年9月竣工。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坐落于抚州市文昌大道东,迎宾大道南,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校园总面积938亩,可容纳约1万名在校生。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学生公寓4栋,食堂1栋,教学楼1栋,艺术楼1栋,实训楼1栋,专家楼1栋,篮球场1.2万平方米,北校门1个,道路2.4千米,2009年建成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建设信息综合大楼1栋,绿化面积约25万平方米,2006年12月开工,2011年12月竣工。
   新区实验学校 位于行政中心东南面,钟岭大道以南,赣东大道东侧,是一所新建的高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共17栋建筑,办学规模为4500人(小学部60个班2700人;中学部33个班1800人),可容纳1500名学生寄宿。2009年3月开工,2010年9月竣工。
   (三)住宅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人建房逐步由木质、砖木结构向砖混结构发展,层数由平房向2层以上带阳台发展,木楼面、素土地面、瓦屋面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平顶屋面发展,内外装修由普通石灰砂浆粉刷、糊贴墙布、外墙立面水刷石或镶贴釉面砖发展,内部平面布置也突破单一居住模式,向容有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组合的单元成套式发展。50年代平房为直冲二室户,厨房在卧室后,无室内厕所;二层为一字形一室户,中间公共走廊,走廊两旁布置卧室,无阳台,合用厨房,无室内厕所,均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60年代发展到2层至3层砖木结构,平面布置变化不大。70年代,极少数单位建造3层砖木结构单元成套住宅。80年代住宅建筑标准逐步提高,层数增为4层至5层,楼面和屋面均为预压力空心板,外墙面增加粉刷,厅堂为水磨石或花地砖,有搁板,少数有壁橱,厕所和厨房白瓷砖台度,马赛克面层。户型以三室户为主,少数二室户和四室户,南面阳台,少数有北阳台,建筑面积四室户超过100平方米,三室户80平方米,二室户有65平方米。此外还由国家财政拨款,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兴建独户独院住宅,层数一般为2层。各年代具代表性住宅建筑群有: 抚州棉纺织厂职工住宅群 坐落于抚州市红卫岭。1965年动工,1967年竣工,由江西省轻工业设计院设计,江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七工程处施工。2层砖木结构,层高2.8米,斗×斗砖墙,普通石灰砂浆粉刷,木楼梯、木楼面,机瓦屋面,有厨房,无独户厕所。
   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职工住宅群 坐落于抚州市红石咀,2层砖木结构,一梯二户,无厕所,有独户厨房,屋高30米,由该单位自行设计和施工,机瓦屋面,木楼梯,木楼板,三合土地面,清水斗×斗砖墙,共8幢。1971年动工,1972年竣工。
   抚州地委干部住宅群 坐落于抚州市临川大道,大部分为三室一户,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至90平方米,7栋5层楼组成建筑群,由临川县建筑设计室魏汉元等设计,临川县黄巢西路工程指挥部施工,1987年动工,1988年竣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楼、屋面,平屋顶上有1/2的长砖墩隔热层,上铺钢筋混凝土厚3.5厘米的50厘米×50厘米平板,厅堂和卧室均为氧化铁红抹面,1.5米高油漆台度,卫生间和厨房1.5米高瓷板台度,纱门纱窗,南阳台,外墙清水,卫生间地面为马赛克。
   资溪沙苑别墅 20世纪90年代建筑,位于资溪县城郊沙苑村316国道旁20米外山脚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参照建设部小康住宅标准进行设计。该设计充分利用地形,风格独特:基础土质好,地耐力强,采用浆砌片石基础;3层砖混结构,敞开式阳台;墙面平开铝合金窗贴白色瓷板,蓝色瓷板分格条,远观小巧玲珑;檐口为钢筋砼斜板,面贴琉璃瓦,屋顶设置花园,形成第五立面;室内装修豪华,装饰板吊顶,大理石地面和墙裙;院内室外空间开阔,建有花坛、绿地、凉亭,人在期间与自然成一体。
   经济适用(廉租)房 2007年全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7200万元。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3.2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有278套,建筑面积为21088.64平方米;廉租住房有126套,建筑面积为7138.2平方米。2007年3月开工,2007年12月竣工。2008年市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93亩。按建设部经济适用住房示范小区要求建设,容积率为1.73,建筑密度为22.05%,绿地率为30.6%,分二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80.32亩,总建筑面积9.25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7.75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共27栋,户型结构主要为二房二厅和二房一厅,按建筑面积分为50平方米、75平方米和83平方米3种,可安置1098户。2007年12月开工,2008年12月竣工。2009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位于抚北东路以北、经九路东、西侧。用地面积196.34亩,总建筑面积21.27万平方米。其中,利民嘉苑一期工程经济适用住房6.48万平方米、804套,廉租住房1.47万平方米、347套,利民嘉苑二期工程经济适用住房2.1万平方米、312套;廉租住房工程4.68万平方米、938套;二仙桥花园工程廉租住房4.35万平方米、862套;配套工程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小区建筑容积率为1.73,建筑密度为30.6%,绿地率为30.6%。2009年1月开工,2010年5月竣工。
   (四)特种构筑物 江西七○八电视台电视铁塔 坐落在南城县麻姑山王仙峰,是抚州地区海拔最高的电视发射塔,海拔1028米。1986年7月开工,1987年10月竣工。由南城县建筑设计室设计,南城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该塔高76米。
   东乡招商引资标志塔 建于1995年,坐落在320国道与东临公路交叉口的金三角地段,是商贾云集,内外沟通咽喉之地。塔高23.5米,其中,塔身19米,塔基3.5米,主体为钢筋砼结构,外用大理石饰面。造型自下而上由大缩小为塔尖。外形为三面透视的砼板立体,运用三角之内角组合为三角形外角,在形态体量以及色彩上强化视角完美效果。塔身也由三角形基础上下融为一体,基础用钢管焊接为三角形维护带,因系空敞式的封闭,塔下基础空间宽畅,人流可穿越无阻。塔的造型具有地域和时代风格:塔身为三角形,建造于三角地域,塔形与地形有机的结合;塔形外观如矗立在导弹发射架上的导弹,刚劲、雄伟,意寓东乡经济似发射的导弹,凌空腾飞,造型切题。
   洪门水库拦河大坝 坐落于南城县洪门镇,为黏土芯墙沙壳坝,长261米,高35.8米,顶宽8米。溢洪道在坝址北面2千米处。混凝土重力式闸门3扇,电动卷扬机3台,堰顶宽36米,最大泄流量2894立方米/秒。1958年7月1日动工,1962年年初停工,1964年复工,1969年7月1日竣工。1977年电力部为提高防洪标准,由华东水电设计院设计,于1980年动工加固增高大坝,加固后坝长281米,高38.4米,坝顶宽5米。
   乐安七二一矿矿井架 坐落于乐安七二一矿内,1972年南城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高28米,宽8米,系钢筋混凝土巴泉井架。1974年又在该矿部家山建高32米、宽8米的钢筋混凝土井架1座。
   东乡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坐落于东乡县珀王干乡弄里艾家村,1956年为纪念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先烈而建造,塔体为石块、水泥结构,高20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塔身为三角形平面,分别镌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题词。
   广昌县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 坐落于广昌县高虎脑山脚下集镇中心,为纪念1934年8月红军在高虎脑战斗中以少胜多,英勇抗击而牺牲的1415名革命烈士而兴建。1985年筹建,1988年竣工。碑高1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石贴面,占地面积约290平方米。碑座内设陈列室,展出有关高虎脑战斗的文物。
   抚河橡胶坝工程 位于抚州市城西堤付家自排闸下游300米处,距抚河文昌桥约3500米,横跨抚河,与对岸中洲堤相连,全长500米,投资总额3500万元,由橡胶坝段、30T级船闸(闸室净宽8米,设有上下游引航道)、充水泵房、左右两岸连接坝段等主要建筑物及坝袋充排水设备系统组成。其中橡胶坝长408米,分6跨,单跨长(单袋长)68米,坝袋充胀后右岸3跨坝袋高3.5米,左岸3跨坝袋高3米。2007年2月始建,2008年1月竣工。
   抚河橡胶坝配套工程(翻板坝) 翻板坝位于市主城区东面、抚河千金陂干港河口下游约900米处。总长约270米,设闸门37扇,单扇闸门宽7米、高3米,溢流底板高程为34米,闸门正常蓄水位36.88米,总投资约1600万元。2008年10月开工,2009年5月竣工。
   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 位于临川区展坪乡前坊孔家村,占地15亩,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相邻。为环境保护部规划的300家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项目之一,采用热解汽化焚烧工艺,焚烧灰渣运至指定地点稳定固化后再安全填埋,总投资1347.28万元,总建筑面积2147.03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医疗废物5吨,具备集中处置全市各县(区)医疗废物的能力,彻底解决医疗废弃物对城市污染问题,为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11月开工,2008年3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 位于抚州市抚北路与石抚路交叉口东南角的西津渡处,一期工程用地67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项目总投资5400万元,总建筑面积为2908平方米。2005年7月开工,2007年7月竣工。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南面,占地40亩,设计规模为6万吨/日(先期建设3万吨/日),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改良型)。由抚州市绿色环保有限公司以BOT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项目总投资5200余万元。2009年4月开工,2009年11月竣工。
   钟岭水厂 厂址建在金巢经济开发区钟岭街道办事处李家居委会卢家村,占地面积为125.1亩,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远期预留20万立方米/日,总投资1亿元,建设内容主要有取水工程、净水工程、供配电、自动化仪表及输配水管网。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6700万元,于2006年7月竣工。二期工程主要建设絮凝沉淀池、V型滤池、吸水井、综合办公楼、输水管网、供配电、自动化仪表等,建成后日供水能力达10万立方米/日。2006年7月开工,2007年12月竣工。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