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双革”“四新”的开发与应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146
颗粒名称: (四)“双革”“四新”的开发与应用
分类号: TU
页数: 1
页码: 2438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全区建筑企业组织技艺高、革新观念强的工人,组成“双革”(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小组,首先对行业内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的锯板工作进行革新。到60年代初基本上以圆锯代替手工锯板,70年代初期再改为带锯锯板。其次,在木工操作上进行革新。到60年代中期先后采用截料机、裁椎机、刨料机、打眼机等,使门窗制作形成机械配套作业的生产流水线。再次,在钢筋制作上革新。
关键词: 抚州 建筑管理

内容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全区建筑企业组织技艺高、革新观念强的工人,组成“双革”(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小组,首先对行业内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的锯板工作进行革新。到60年代初基本上以圆锯代替手工锯板,70年代初期再改为带锯锯板。其次,在木工操作上进行革新。到60年代中期先后采用截料机、裁椎机、刨料机、打眼机等,使门窗制作形成机械配套作业的生产流水线。再次,在钢筋制作上革新。到60年代后期,已有钢筋截断机、电动冷拉机、钢筋弯曲机等,机械化程度木工80%,钢筋工27%(半机械化程度80%)。除工具革新外,50年代—80年代,对“四新”(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进行开发应用,主要有:填砂基础(1957年)、1/4砖厚无筋薄壳屋面(1961年)、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面(1967年)、砖砌双曲拱顶屋面(1968年)、爆扩桩(1972年)、“小山竹条拱顶”(1972年)、浅埋扳式基础(1974年)、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1976年)、钢筋混凝土三角形竹节桩(1980年)、中承式混凝土搅拌站(1981年)、微沫剂(1981年)、干黏石饰面(1982年)、弹涂粉刷(1983年)、灰砂砖(1984年)、大跨度平板组合网架整体就位(1986年)、无筋倒圆台基础(1987年)、立体桁架轻型结构(1990年)、改性塑料焦油弹性防水涂料(1990年)等。进入90年代后,基础工程多采用人工挖孔砼灌注桩和机械沉管灌注桩;各类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砼中,砼板普遍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模板工艺应用定型竹编模板;墙体工程除砖结构仍大部分采用烧结砖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多数采用小型砌块;玻璃幕墙开始施用;屋盖工程,在城镇“人”字形屋盖逐渐减少,钢筋砼现浇平屋面、坡屋面不断增多;屋面防水工程,土瓦屋面在城镇渐被淘汰,绝大多数建筑采用钢筋砼平屋面、坡屋面,二毡三油改为三毡四油,后又被塑料油膏取代,高档建筑还采用橡胶油毡防水材料或铝箔防水材料;装饰工程,内墙装饰除采用钢化涂料外,较多采用塑料壁纸和墙布、钙塑泡沫板、合成石膏装饰板、矿棉吸音装饰板等多种新材料。楼地面装饰:采用大理石板、花岗岩板、仿柚木竹地板、席纹硬木地板、条型硬木地板等高级材料。外墙装饰用外墙面砖,正立面用大理石和花岗岩。机械化施工方面,铲土机、打桩机、龙门井架提升机普遍采用,高层建筑施工采用塔吊。滑模施工也已引进和采用。江西金海建设有限公司2009年10月完成国家二级工法《大容积预应力混凝土薄壁水池施工工法》〔GJEJGF028—2008(二级)〕。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完成3个江西省第一批工程建设工法,分别为《预制分支电缆施工工法》(主要完成人:吴阳春、严国斌、李志平、余英)、《西班牙瓦坡屋面施工工法》(主要完成人:陈志强、严国斌、吕枫、黄强、徐亚峰)和《钢管装饰柱施工工法》(主要完成人:黄松、严国斌、徐韩青、李志平、鄢成刚)。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