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筑施工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115
颗粒名称: 二、建筑施工技术
分类号: TU
页数: 6
页码: 2429-2434
摘要: 域内古代建筑多为木构架。此种结构一般在承重柱下端垫以石片或石础即可。后来发展到砖木结构,才在承重墙部位进行基础处理。 砾石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黎川和宜黄等县多采用砾石砌筑墙基,其方法是:基槽控制至自然土(俗称老土),夯实后,用20厘米~30厘米直径的砾石,在基槽内砌好,人工用夯锤夯实,填上5~8厘米的黄土后又砌石,如此一层砾石一层黄土砌出土面,再在上面砌基础大放脚。此种基础适用于1层~2层的民用建筑。
关键词: 抚州 施工技术

内容

(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传统地基基础施工 域内古代建筑多为木构架。此种结构一般在承重柱下端垫以石片或石础即可。后来发展到砖木结构,才在承重墙部位进行基础处理。
   砾石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黎川和宜黄等县多采用砾石砌筑墙基,其方法是:基槽控制至自然土(俗称老土),夯实后,用20厘米~30厘米直径的砾石,在基槽内砌好,人工用夯锤夯实,填上5~8厘米的黄土后又砌石,如此一层砾石一层黄土砌出土面,再在上面砌基础大放脚。此种基础适用于1层~2层的民用建筑。
   三合土基础。20世纪50年代盛行域内,其材料为石灰渣、黄泥和碎砖(粗径2厘米至6厘米)。施工方法是:先用石灰和黄泥放进船形拌板,加水拌和成糊状,再将碎砖加入灰浆拌板拌和,分层浇筑,分层用木夯夯实。如发现碎砖松散,则补浇灰浆至夯实为止。
   砂垫层基础。50年代盛行域内,抚州饭店主体3层两翼2层,1957年施工时就采用砂垫层基础。垫层顶宽较基础底面每边大40厘米,深度由设计决定,其材料采用粗砂或中粗砂,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杂物,含泥量也不应超过5%。
   毛石基础。域内60年代—70年代初多用,多系干砌,方法是把毛石铺平基槽,再填粗砂分层夯实,要求咬口搭错,小块毛石找平。70年代末至90年代,多改为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水泥砂浆砌筑,缝口要求砂浆饱满,咬口错缝。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挖好并夯实基槽后浇捣一层75标号至100标号的混凝土垫层,按设计图纸要求,做好钢筋翻墙制作绑扎、立模及混凝土配合比工作,然后浇捣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域内施工的独立基础有锥形和阶梯两种,用于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或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一般不小于20厘米,阶梯基础的每阶高度一般为30厘米~50厘米,混凝土及垫层的标号按设计要求,但插筋的数量与直径应与柱内向受力钢筋相同。
   筏形基础。域内施工的筏形基础有整板片筏和加基础梁的整板筏基础两种。1974年地区建筑工程局设计的3层(连地下共4层)地区人民医院门诊部和1980年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抚州冷冻厂3层砖混结构的家属住宅,为无梁整板片筏基础。1990年竣工的抚州棉纺织厂物资仓库为加基础梁整板片筏基础。
   新型地基施工 爆扩桩。1971年由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局王景阳在全省首次引进设计和施工,在两翼4层中间5层的赣东饭店住宿部的基础工程中采用。由直径30厘米的桩身和直径100厘米的扩大头两部分组成,桩身长3.5米以内,用机械一次钻成按设计要求的直径和深度的柱孔,再利用炸药包爆扩成扩大头,共217个桩,桩间净大于1.5米,桩身为200号混凝土,配有4—Φ14构造钢筋,桩头加做承台以减少地梁断面,地梁按垫梁计算,主筋弧焊连接以增强基础的整体性。作用在每个桩顶的实际荷载为37吨~41吨,而计算结算为48.7吨。
   人工挖孔桩。进入20世纪80年代,域内大部分施工单位都实行人工挖孔桩。抚州市建筑设计院的《人工挖孔桩在多层建筑上的应用》获抚州市政府1987年科技成果推广四等奖。从1985年起全区先后有抚州地区人民银行综合楼(6层)、抚州地区副食品公司综合楼(5层)、抚州地区财政局办公楼(5层)、抚州市第一百货商场(5层)、黎川县人民银行宿舍(4层)、崇仁县的江西第二变压厂绕线车间和5层住宅,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南昌石油公司综合楼(11层框架)和南昌市出新巷公安局住宅(7层)都采用此类桩。该类桩直径为0.8米至1.5米,深6米至8米不等,采用竹片、铁皮圆筒、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圆井圈作护壁,人在桩圈内挖,边挖井圈逐步下沉,直至达设计要求的地层为止,桩底还要向四周扩大。
   打入桩。域内普遍采用的有杉(松)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和钢筋混凝土三角形竹节桩3种。杉(松)木桩50年代—70年代在全区盛行,大部分用于民用建筑,桩数及断面、长度和间距均按施工图执行,采用装有150千克的穿心锤打入,贯入度以每10锤下2厘米~3厘米,发生反弹严重现象无法打下为止。钢筋混凝土预制方形桩有截面20×30厘米和截面30×30厘米两种,长度由施工图确定,视桩的截面大小和长度,采用筒式柴油打桩锤打入。钢筋混凝土三角形竹节桩,系抚州地区在全省首次设计和施工,长45米,截面30×30厘米,可接桩,用锤重1000千克的打桩机打入,边打边浇入卵石,贯入度最后10锤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钻孔灌注桩。1975年江西车辆开关厂4层砖混结构住宅,地区建筑工程局自行设计和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尔后逐步推广。多采用振动成孔和复打法,经过沉管、上料、拔管等工序,使灌注桩达到设计图要求。广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于1988年购置350型振动打桩机一台,承担全区灌注桩施工,还在赣州地区承接灌注桩施工任务。
   其他基础。抚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对1988年竣工的地区粮食学校教学楼,首次采用无筋倒圆台混凝土基础,最大单桩荷载达165吨。南城县建筑设计室在南城粮食局加工厂圆形设计中采用倒锥形钢筋混凝土薄壳基础。
   深基础施工 沉井。崇仁县建筑工程公司1989年在江西第二变压器厂绕线车间的空罐设备基础和南城县影剧院都采用沉井法施工。
   箱型。80年代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在上海浦东竹园新村7号房等施工中采用箱型基础。该基础由底板、顶板、侧墙和内隔墙组成。南城县建筑工程公司1984年在南城县的江西酒厂5000吨酒库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作地下酒库。
   (二)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土筑墙 始用于古代,黎川、乐安等古城即为土筑城墙。在近代建筑中,乡村民房、牛栏和厕所等,广为应用。1965年在“小三线”厂房建筑中,曾发扬“干打垒”精神,建造单层住宅。土筑墙的施工方法是用木夹板、木架夹好外模,将普通黏土倒入模内,分层次用木槌垂直筑实,转角及墙头用青砖夹角,从下至上筑成墙体。
   砖砌墙 自古至民国时期,为域内传统的挂灰眠砖和填空斗墙等。1949年后,因挂灰的饱程度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改用砂浆铺灰法砌筑眠砖墙,砌筑形式有全顺、一顺一丁和三顺一丁等。1959年起盛行空斗墙,砌筑形式有一斗一眠、二斗一眠、三斗一眠和无眠全斗等。空斗墙的转角、丁字交接处,室内地面以上的3皮至5皮砖以及楼梁、屋架和檩条的支承处都应实砖。
   砖木结构 域内20世纪70年代中期采用砖墙承重,木楼板,木檩条,木橡皮或木屋面板,小青瓦或机瓦屋面。
   混合结构 域内20世纪70年代后,民用建筑普遍采用砖横墙承重,承受由屋面和楼面传递的荷载,楼面和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或预应力空心板。
   框架与整体现浇 各县(市)工业生产车间和公共建筑及底层商店上部住宅的建筑,其框架中梁、柱、板3种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均采用整体现浇法施工,先浇捣立柱,次浇捣梁,再次浇捣板,分层施工或每层分段施工。
   (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在抚州始于民国32年(1943),系抚州城十字街的杨正太商店建筑部分梁、柱构件,采用进口的斑马牌水泥和竹节钢筋施工。1954年专区人民医院两层的住院部梁、柱开始广泛使用。至1969年发展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成为全区当代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
   混凝土生产 包括配料、搅拌、运输、养护等工序。配料按设计规定的配合比执行,早期为体积比,1957年以后,采用重量比。搅拌由50年代的人工铲拌逐步发展到机械搅拌。1981年年底,地区建筑工程局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厂建成年产3万立方米的中承式混凝土搅拌站,采用先拌水和水泥、后投入砂石的“二次投料搅拌新工艺”,提高强度,节约水泥。振捣早期是人工用铁钎或竹杆振捣。进入60年代,因推广干硬性混凝土,普遍采用平板或捶入式振动器。80年代初,为改善和易性、早强、缓凝等性能,掺入三乙醇胺、木钙等减水剂及NC、NF早强剂。养护普遍采用稻草或草袋覆盖后人工不定期浇水,保持潮湿。
   钢筋处理 钢筋的除锈、调直、切断、焊接和弯曲成型及应力,钢筋的冷拉、时效、锚固头加工,均由早期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工厂代生产,绑扎大部分为22号镀锌铁丝,少量的钢丝网采用点焊。接头有人工用铁丝绑扎和焊接两种,到1989年,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在地区邮电局电信大楼和抚州市五交化大楼以及江西省图片社工程中,引进气压焊接技术于现场粗钢筋连接,提高接头质量,节省钢材,降低成本。
   制模 域内20世纪80年代前使用松木制模,模板支撑多用杂木或毛竹,上支横楞,铺设模板、梁柱模板用木枷或螺栓固定,支撑用板条拉结,以保证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固定,支撑下端垫木为对头木楔,可方便拆模板和调整支撑高度。1985年后地区建筑工程公司购置钢模板,其支撑和大楞多采用钢管。钢模可保证浇捣混凝土的质量,而且进度快。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1986年开始在上海市承接彭浦新村七期一街坊住宅群施工任务时,购置2000平方米定期组合钢模替代木模,用以浇捣框架和梁、柱、板等构件。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先张法是在浇注混凝土前将钢筋张拉到设计控制应力,并用夹具将其临时固定在两端的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后,放松预应力钢筋,钢筋回缩,通过混凝土和钢筋间的黏结力,使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此工艺常在预制构件厂的长线台上进行,它能集中成批生产中小型预应力构件,如空心楼板、屋面板等。地区建筑工程公司1969年开始在预制构件厂建造长线台,制作空心楼板等构件。
   后张法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块体),并在构件上预留预应力的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穿预应力筋(束),用千斤顶或张拉机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预应力筋(束)锚固在构件的两端,然后在孔道内灌浆,使预应力筋不受锈蚀,并与构件速成整体,通过锚具传递应力,使混凝土受到预压应力。此工艺用于预制构件厂也可用于施工现场,能生产较大型构件,如屋架、屋面梁等。地区建筑工程公司1970年在江西车辆开关厂的总装车间中,生产18米跨度的预应力折线形钢筋混凝土屋架;1981年分别在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建工俱乐部和抚州第二棉纺织厂影剧院,生产21米跨度和24米跨度的预应力折线形钢筋混凝土屋架。到1990年年末,全区各县(市)建筑工程公司和机械设备、技术力量较强的乡、镇建筑工程公司均能利用长线台生产预应力空心楼板。
   (四)屋面施工技术 瓦屋面 分小青瓦(包括缸瓦)和机平瓦屋面,全区60年代以前盛行。小青瓦屋面有阴瓦阳瓦(俗称沟瓦和盖瓦),盖时先做边脊和屋脊,再铺盖屋面,最后做瓦头粉饰。做边脊时,先铺一楞阴瓦,再铺二楞阳瓦(即沟瓦小头朝下,盖瓦大头朝下),铺屋面瓦从檐口开始,自下而上,一楞一楞铺盖,搭接2/3,俗称一搭三。檐口挑出不小于50毫米。盖瓦要求整齐,疏密匀称,瓦片无翅角和张口现象。机瓦盖法是先在屋面板上平行屋脊自下而上铺钉油毡,檐口油毡应盖过封檐板上口10毫米~20毫米,搭接长边不少于70毫米,短边不少于150毫米,上下2层短边搭接缝要错开500毫米以上。油毡用压条垂直屋脊方向钉住,间距不大于500毫米。再在顺水条上钉截面为30×30毫米的挂瓦条。挂瓦从檐口由下到上,自左至右的方向进行。檐口瓦要挑出檐口50毫米~70毫米,瓦后爪均应挂在挂瓦条上,与左边、下面两块瓦落槽密合。
   平屋面(现浇屋面、预制板屋面)及防水域内平屋面从60年代开始广用,大部分是工厂内小型结构物的屋面,面积在10平方米以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再抹以掺5%防水粉的水泥砂浆粉刷制而成。70年代开始,域内普遍采用柔性钢筋混凝土屋面,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面上,通过水泥砂浆找平层,即刷冷底子油,其防水为铺“两毡三油”(即:2层油毛毡,3次涂淋沥青),也有在用煤渣保温层上面,经过水泥砂浆抹面再做“两毡三油”的,最后撒满绿豆砂。
   新型屋面(壳体、拱体、网架) 无筋砖薄壳屋面。1961年专区计划委员会炸药仓库在抚州市红石咀建成砖厚1/4的无筋壳屋面。
   双曲砖拱屋面 1970年江西车辆开关厂总装车间18米跨的两跨屋面,设计和施工中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厚11.5厘米的双曲砖拱屋面。
   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面 1967年抚州北站物资仓库建筑群设计和施工26米跨50米长的落地圆拱折板薄壳,2×14×50米的折板拱顶和平10米×10米的扭壳屋面。1972年地区林业局周渡贮木场宽46米、中间主跨36米、长100米的竹木起河机操作棚,设计和施工钢丝水泥圆形折板薄壳屋面。
   小山竹条形拱屋面 1972年抚州市建筑工程公司两层办公楼用小山竹代替钢筋,黄泥代替混凝土浇捣屋面。
   平板组合网架 1986年12月,抚州体育馆屋盖工程在全省首次设计和施工采用板架合一的正放四角锥体空间网架。该网架平面为45.2米×59米,覆盖面积2667平方米,短向跨度45米,是当时国内外跨度最大的空间平板组合网架。采用单锥体制作、翻转和起吊、空中平板组装成网架滑移单元、水平顶推、滚动滑移使网架整体就位的新工艺,为国内同类型结构施工提供了经验。此结构的明显特点是,使屋面维护结构与承重结构合二为一,充分利用钢筋砼宜于受压受弯,钢杆件宜于受拉的特性,既增强网架的整体刚度,又减少结构层次,节约材料,每平方米用钢量仅23.53千克,与同类型的全钢网架比较,节省钢材20%,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获1988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螺栓球节点网架 1988年在江西汽车底盘厂金工车间屋面改造工程中,设计和施工螺栓球平板网架。该网架轴尺为18米×78米×3(跨),屋盖面积为4244平方米,是全省首次自己设计、制造和施工的螺栓球节点,覆盖面积最大的平板网架。
   立体桁架轻型屋面结构 1990年竣工的抚州丙纶厂烟嘴棒成型车间,建筑面积为3617平方米,其屋盖采用新型立体桁架轻屋盖体系,以普通角钢、圆钢和新型节点板组成立体桁架,用江西省“星火计划”产品——南城县竹丝板厂空产的加肋60毫米厚筋碎竹纤维板做屋面板。自重每平方米13.5千克。
   新型屋面防水材料 1987年6月,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在抚州体育馆屋面防水工程中,使用河北省生产的三元一丙橡胶卷材。该卷材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化学腐蚀和绝缘性能好。1990年12月19日金溪县化工厂建材试验厂和省建筑科研所共同完成的省一级重点科研项目《改性塑料/焦油弹性防水涂料》,通过省科委组织的技术笙定。经查新检索和专家评议,该成果属于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3万余平方米屋面防水,反映良好。1995年宜黄化工厂生产的防水隔热材料经省建科院鉴定,广泛用于屋面防水隔热工程。此后几年其他新型防水隔热材料先后投入域内市场。
   (五)装饰及装璜工程施工技术 传统装饰工程(粉刷、油漆、玻璃等) 域内建筑装饰的主要部位为内外墙,内墙多为砂灰底,纸筋灰抹面,石灰水刷白;外墙为砌体相同的砂浆缝或勾缝,天棚则以传统木吊龙骨钉灰板条居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外墙出现水泥砂浆粉刷,内墙仍为白灰粉刷。至70年代,外墙发展到全水泥拉毛和水刷石,及绿豆砂粉刷。油漆均用普通调和漆。门窗用普通平板和压花玻璃镶嵌。
   贴面涂料、喷塑、墙布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装饰日益进步,向贴面、涂料、喷塑和墙布方面发展。1982年玉茗堂影剧院用彩石瓷砖贴外墙面,钢筋混凝土柱贴黑色大理石,绿石弹涂饰内墙面。同年抚州地区保育院教学楼、地区建设银行营业部兼住宅楼和地区档案馆的外墙采用“干粘石”饰面。1987年,抚州体育馆以马赛克饰外墙,人造大理石贴红色柱面,轻钢龙骨吊天棚。1985年后,民用建筑中,住宅和办公楼内墙裙广泛采用无反射光、附着力强、干燥快和耐碱性好的涂料。1986年竣工的王安石纪念馆、1987年竣工的抚州供电大楼和抚州饭店荆公楼内墙均贴以墙布,其做法是先将要贴墙布的墙面处理得没有飞刺、砂粒、凸包和麻坑,先裁好墙布并在背面刷水,使墙布充分吸湿、伸胀,后刷薄而均匀一致的胶,静置5分钟后上墙。墙面需刮一层薄而均匀的胶,墙布贴上后,做到花纹对贴完整,布面清洁,无死折、不空鼓、无气泡,不离缝,不搭缝,阴阳角处不甩缝,在距离1.5米处看不出接缝,斜视无胶迹。1987年抚州宾馆和赣东饭店的住宿楼均采用喷塑饰内墙面,其做法先将需喷塑处的表面尘土和浮砂清扫干净,刮腻子时把局部残缺处补平压实找光,用砂纸轻磨慢打使线角分明,喷浆时,对房间按先天棚后墙面,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要求无掉粉、起皮、漏刷和透气现象发生。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油漆工还操作室内墙面滚花工艺,通过滚花器饰在已做好涂料底色的墙面上,使墙面形成墙布、壁纸的艺术效果。施工程序是先用胶腻处理好墙面的砂眼、麻面,然后涂刷底色(衬色),待底色涂料(乳胶漆)干透后进行滚花工艺,操作顺序是从墙角开始,由左至右,从上到下,一手套一手依次顺序进行滚饰。
   铝合金门窗、隔断、茶色玻璃、雕塑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域内铝合金门窗开始在公共建筑、商店应用。抚州体育馆、抚州供电局供电大楼、抚州地区和抚州市五交化大楼、抚州饭店荆公楼、抚州邮电局电信大楼、黎川宾馆、东乡县中国银行办公楼,玉茗堂影剧院,资溪宾馆等工程都先后使用铝合金门或窗、大块茶色玻璃,使建筑物增添新的色彩,雕塑技术也引进域内。90年代,玻璃幕墙、花岗岩逐渐用于工程建筑。
   (六)土石方挖掘和运输 域内土石方基本上是人工挖掘。1970年地区建筑工程公司购置有推土机,曾应用于江西富奇汽车厂和抚州第三棉纺织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方工程中,后改装为打桩机。土石方运输多为人力板车、农用机车或翻斗汽车。
   (七)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 预制构件加工 预制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铁件、金属结构。域内自1958年起在抚州市红石咀建立预制厂,起初以木作业为主,仅少量的钢筋加工。后陆续发展成为能生产各种非预应力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以及钢筋和铁件加工综合性预制厂。1981年发展建成一座3万立方米的中承式混凝土搅拌站,承担公司施工现场所需要的混凝土。到1990年年底,全区县办大集体的建筑工程公司都设有附属的预制厂或预制车间,能承担本公司所承接施工任务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和铁件制作。全区预制构件加工中的钢筋制作,备有调直、切断、弯勾和对焊机,形成半机械化生产线。
   木作加工域内建筑企业的木作加工到1990年年底,从锯料到半成品加工,基本形成机械化生产一条龙流水线,除使用传统的斧头、刨子、锯子和凿子外,从平刨、压刨、撕边、截榫和打眼都通过技术革新手段改为机械化操作。特别是木材锯料,由人工手拉锯改为圆盘锯进而发展为立式或卧式带锯,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制作 抚州建筑机械厂1987年起制作生产空腹钢门窗,且形成一条流水生产线,1989年起制作生产铝合金门窗,但材料均系外地采购。1990年起还制作金属安全防盗门。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县委
相关机构
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