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村镇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0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村镇规划
分类号: TU98
页数: 5
页码: 2408-2412
摘要: 进入21世纪,第三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铺开,村镇规划质量和规划严肃性进一步加强,要求乡镇总体规划必须按规定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村镇规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至2011年底,全市80个建制镇(非城关镇)中有70个乡镇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含镇域总体规划)修编,编制率87.5%,其他建制镇也在开展规划修编工作,部分乡镇根据实际,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手编制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抚州 地区规划

内容

一、建制镇规划 域内建制镇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一样,经过第一轮编制、实施和第二轮调整、实施。
   第一轮对32个建制镇(不含县城所在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与详细规划同步进行,主要依靠各县(市)建设部门自身力量完成,采取集中人员、驻地勘测、收集资料、区情历史与现状分析,结合需要与可能,在充分征求当地政府与群众意见基础上着手编制。规划的基本思路是统一要求,因地制宜,注重基础设施布局和改善投资环境,逐步提高其经济辐射功能,加快其发展和合理有效使用土地。规划原则是合理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点面结合、体现地方特色。各地对建制镇规划特别注意镇区现有的发展条件和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规划的能力,避免盲目发展。对少数交通、资源和现状设施条件较好,规模较大,乡镇工业较发达,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建制镇,则以提高环境容量,改善环境质量和加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为规划重点。这批建制镇第一轮规划对各镇区规划期内的人口规模、工农业生产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旧镇区改造利用、新区开发建设等均提出分期建设和发展指导性意见。对镇区的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进行定量、定位的平面布局,作远、中、近期用地安排,对部分当前乡镇工业污染严重的建制镇还提出环保综治措施。对实施规划提出“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第一轮建制镇规划完成率为100%。
   建制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着力协调和理顺部门多头管理关系,逐步扭转单位和个人各行其是、滥用土地等混乱局面,各项建设活动开始纳入按规划有序建设的轨道。乐安县公溪、戴坊、牛田、招携4个建制镇1985年实施规划,兴建51条镇区道路,3条防洪堤、4个农贸市场。资溪县饶桥、高阜、嵩市、乌石4个建制镇,辟建住宅、排水沟、中学、医院、电站、电视差转台等;南城县洪门、上唐两建制镇分别于1988年、1989年实施规划建农民街,1990年分别按规划要求实施8个建设项目和4项主要公共设施;宜黄县黄陂镇、棠阴镇积极实施规划,1990年分别建成占地15亩,主街有花圃、路灯等设施的农贸市场和自建简易水厂;临川县唱凯镇1987年建成农民新街后,1990年10月又建城域内建制镇第一个日供水能力2000吨的正规自来水厂;南丰县白舍镇1988年后根据规划要求对新区施行项目建设,拓宽道路铺设水泥路面,新挖排水沟,完成防洪堤建设工程,建成发电站1座,1989年按规划要求建房58栋。
   第二轮建制镇规划于90年代后进行。为适应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自身建设日趋加快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城镇在振兴区域经济中的纽带和“据点”作用,按照省建设厅统一部署,地区建设局组织各县(市)从1993年开始,对各地建制镇规划的调整工作分期分批进行布置和督导。1996年全面铺开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至1997年年末,有16个建制镇完成规划调整修编。2000年着重抓昌厦公路抚州路段沿线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重点镇规划修编工作。至是年底,全市有乡镇188个,其中建制镇59个(各县城关镇11个,其他镇48个),乡129个,建制镇占乡镇总数的31%。第二轮规划修编完成“七图一书”规划的54个镇。
   各县(市)建制镇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对各建制镇的经济发展指标、旧镇区的改造利用、新镇区的建设发展、人口规模、生产生活环境和功能布局,都按规划期限分别作出规划。对镇区的市场、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设、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包括乡镇工业的发展布局,都按照不同时期发展目标作出具体安排。调整后的规划从全方位上进一步体现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利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各自的地方特色。乐安县招携镇每年雨季多遭水患,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中,规划沿河两岸按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修建防洪堤;戴坊镇则规划修筑2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堤。东乡县所属建制镇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中,考虑原规划区面积切合实际,且有发展余地,因而规划不再扩大,重点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临川市唱凯镇总体规划经修编调整后,对镇区各项建设用地进行整体协调,进一步合理安排各项用地,明确各分区功能,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和潜力,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城镇服务体系,按《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将唱凯镇逐步建设成为跨世纪、多功能的现代化工贸型中心城镇打下基础。该镇于1996年被评为全省规划先进镇。崇仁县相山镇在完成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后,按规划要求铺设供水管道、建成农民街、铺设水泥路面、兴建新型住宅以及农贸市场与其内部的各项配套设施,较快地改变镇容镇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区各县(市)所属建制镇完成和正在组织实施的第二轮总体规划调整修编,不仅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且进一步体现出对各地镇区各项建设实施的指导作用,为各镇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其作为纽带和区域经济聚集中心的功能作用由此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进入21世纪,第三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铺开,村镇规划质量和规划严肃性进一步加强,要求乡镇总体规划必须按规定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村镇规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至2011年底,全市80个建制镇(非城关镇)中有70个乡镇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含镇域总体规划)修编,编制率87.5%,其他建制镇也在开展规划修编工作,部分乡镇根据实际,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手编制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镇域规划 1989年,根据建设部和省建设厅文件精神进行镇域规划试点,广昌县甘竹镇、临川县唱凯镇分别于1989年和1990年编制镇域规划。该项规划编制,从现状调查、测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布局、立项直至规划蓝本、说明书成文与出图,分别由广昌县建设局和由地区建设局组织部分市、县专业规划人员集中时间完成。制定该类规划,涉及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镇区内集镇、村庄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性质,社会各项事业的综合协调,生活、生产环境的改造与治理。同时还需确立分期实施建设项目和有关技术指标,以及实施规划有关政策性措施。参与编制两镇镇域规划的人员面征意见,广纳善策,终于按上级制定镇域规划的时间、技术、效果要求分别完成规划任务。广昌甘竹镇的规划编制荣获全国十二省、市镇域规划评比鼓励奖和省评二等奖,经县政府审批付诸实施。临川县唱凯镇的镇域规划成果得到县、镇政府的通过和地区建设主管部门的认可。
   在编制该两镇镇域规划全过程中,其基本原则、目的、期限和方法相似,但因两地社会、经济、自然、历史和现状条件不同,规划重点、立项内容、实施时间、各项用地布局、发展条件、政策指导建设各有纵横之差,深浅之分。规划编制程序和主体内容是:调查现状(农业、工业用地、基础设施、人口规划及分布,社会经济和各项公共事业);分析区情(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存在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需要与可能及发展条件等);提出策略(立足现实,突出重点,展望未来,调整生产和生活用地布局,改、建基础和公用设施,明确分期立项内容和指标核定,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制定规划(经济、农业、乡镇工业、多种经营、水利、交通、公用事业、集镇建设、人口规模、环境治理、各项工程竖向设计等);政策指导(扬长避短,统筹安排,理顺关系,加强管理,规划弹性等)。
   1990年后,金溪、资溪、东乡、崇仁等县建制镇也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指标、技术要求,先后编制镇域规划。
   2000年年底,全市59个建制镇完成镇域规划编制任务。进入21世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和相关规定,乡镇总体规划必须包含镇域规划相关内容。至2011年底,全市141个乡镇(非城关镇)中,120个乡镇完成镇(乡)域规划。
   三、村庄与集镇规划 晚清至民国时期,域内富裕户多选择靠水源,土地肥沃之地建造院落房舍。贫苦农民则在荒地或自己有限土地上择地而建。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农村基本无规划,靠自发性依山就势建造,整个农村建筑布局混乱。个别地方乡村建设有一定规划。1958年至1961年间,东乡县对因兴修水利搬迁的大批村庄,按“在低产畈建新村”的原则,对新建村庄的道路、住房、公共设施等提出具体要求:住宅建造要求行列式,生产建筑要求集中布置,排水沟要求按房屋顺序统一修建,水井一律要求建在村头等。
   至60年代,域内集体生产用房和农民建房由生产大队、生产队指定宅基。60年代末期,农村工业逐步兴起,社队的生产和公共建筑用房日益增多,其时建成大量食堂、会堂、广播室、仓库、代销店、医务室、学校与住宅,但缺乏统筹安排,各就所需交叉混建。
   70年代初期,根据外省经验,江西省对山、水、林、田、路、村庄实行过统一规划,要求拆民房建新村,按“八字头上一口塘,两边开渠靠山旁,中间一条机耕道,新村建在山坡上”的模式进行改造和建设,还印制彩色图画发至千家万户,广为宣传,并对少数村庄进行建设试点工作。但因规划强求千篇一律,脱离各村实际情况和管理不善,最后依然逐渐步入旧套。70年代中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民大增收,涌现大量的生产和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相竞而立,水、电、路、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甚快。
   进入8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对村镇建设“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和省建设厅的统一部署,抚州地区建设局组织各县(市)建设局对各地所属乡集镇、中心村以及20户以上自然村开展规划编制工作。1985年至1989年上半年,全区该级规划编制基本结束,先后取得当地(乡镇)政府的认可和通过地区建设局组织的统一规划质量检查验收。
   村镇规划相对建制镇规划较为粗略,主要内容是确定集镇性质、发展方向,提出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定用地规模。建设程序上采取长计划、短安排、边发展边完善的方式。对中心村、主要自然村则依照其实际情况着重于对生产、生活用地指标的核定,主要道路的划定,生活环境的治理,住宅用地安排及建筑形式等方面提出规划意见,起控制作用。规划的制定,对纠正和制止以往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布局零乱、浪费土地,甚至滥占耕地现象,转变农村长期传统、落后的建房方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镇面貌都起到有效的监控和促进作用。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村镇建设的发展,各县(市)在对建制镇规划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各地村庄和集镇规划也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规划的调整工作。
   1992年,金溪县建设部门为陈坊积乡上张村、黄河乡关王村、双塘镇竹椅村、珊城乡冠峰村、浒湾镇疏山村作规划调整修编,并做到当年规划,当年实施建设。1993年,抚州市、临川县建设部门分别组织人员,为城西乡伍塘村、东馆乡五湖村、七里岗乡雷溪村、华溪乡王家村、罗针镇岭上徐家村、展坪乡古塘中心村,按规划程序和要求编制规划。1994年,崇仁县建设部门对部分集镇、村庄进行规划调整。东乡县为小璜镇西岗上村、邓家乡邓坊村、长林乡排上村、马圩镇黄塘村迁移的新址编制规划,当年规划,当年实施建设。
   1995年前后,结合规划调整工作,各县(市)先后分别颁发《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准则。1996年,各县(市)调整村镇规划工作陆续铺开。全区各地村庄1991年至2000年分期经调整制定的规划,总结历史经验,从适应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的目的出发,编制内容更趋丰富和完善。乐安县流坑村编制的《村落保护规划》,将流坑村划分为4个区,并对4个区的范围、保护原则,分别作具体规定,对全村的道路、交通、电力、电讯、排水及消防等项设施建设,分别作出切合实际的具体规划。至2000年年底,全市完成20户以上村庄和中心村规划调整总计15354个,完成乡镇规划调整127个。
   2006年—2011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累计4140个,均完成村庄建设规划。2011年,全市1823个行政村,其中不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区内的1532个行政村需编制村庄规划,已完成行政村规划1503个,完成率98%。
   全市有国家、省级重点镇22个:临川区唱凯镇、腾桥镇,东乡县孝岗镇、圩上桥镇,金溪县秀谷镇、双塘镇,资溪县鹤城镇、高阜镇,南城县建昌镇、株良镇,南丰县琴城镇、白舍镇,黎川县日峰镇、熊村镇,广昌县盱江镇、甘竹镇,崇仁县巴山镇、河上镇,宜黄县凤岗镇、棠阴镇,乐安县鳌溪镇、牛田镇。其中,腾桥镇、孝岗镇、秀谷镇、鹤城镇、建昌镇、巴山镇、鳌溪镇为国家重点镇。东乡县孝岗镇、金溪县秀谷镇、资溪县鹤城镇、南城县建昌镇、南丰县琴城镇、黎川县日峰镇、广昌县旴江镇、崇仁县巴山镇、宜黄县凤岗镇、乐安县鳌溪镇10个镇为城关镇,其总体规划纳入县城区总体规划统一编制。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教育局
相关机构
市政府
相关机构
市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