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城镇供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05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城镇供水
分类号: TV212
页数: 3
页码: 2398-2400
摘要: 古代域内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取自江、河、湖、塘和井水,取水方式主要靠人力肩挑手提。清末,抚州城内仅有水井29口,沿河居民饮用河水,城东门口码头为挑夫每日挑水处。民间对水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水质很差,导致由水媒介的肠道传染病经常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域内各城镇民国时期共有水井700多口,
关键词: 抚州 供水

内容

古代域内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取自江、河、湖、塘和井水,取水方式主要靠人力肩挑手提。清末,抚州城内仅有水井29口,沿河居民饮用河水,城东门口码头为挑夫每日挑水处。民间对水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水质很差,导致由水媒介的肠道传染病经常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域内各城镇民国时期共有水井700多口,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提倡改良水井,实行井(河)水消毒。但全区城镇统一供水设施尚未建立,各单位用水靠自备水源供给。1958年8月,抚州市土法上马,由市建设部门组织力量,在城区抚河西岸杨打渔码头建立简易供水设施,铺设竹管800米输水,每日供水量40立方米,供水人数1000人,为域内实施城市统一供水之始。1960年10月,抚州市自来水厂建成,供水能力为5000立方米/日,初步解决城区部分居民生活用水及部分工厂的生产用水问题。1964年,广昌县建立1座简易水厂。1971年,宜黄县兴建县自来水厂,至1973年4月竣工投产,供水能力为1000立方米/日。1977年2月,抚州市南区水厂建成,供水能力为1万立方米/日;1979年9月,抚州市自来水厂改为抚州市自来水公司,次年对荆公路水厂(即最早建立的水厂)进行更新改造,供水能力扩大到2万立方米/日,使全市供水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缓解了供水矛盾;市内一些较大的用水企业,均分别自备水源。1980年,南丰县城水厂建成投产。1981年,东乡、广昌两县县城水厂相继建成。1983年,资溪、临川、黎川、乐安等4县县城水厂先后建成。1985年,金溪县城水厂、抚州市桥东水厂竣工。1986年,崇仁县城水厂竣工。至此,全区各县(市)城镇水厂均全部建成供水,结束全区各县(市)城镇居民饮用不洁生活用水的历史。1990年年末,各县(市)城镇共建有不同规模正规水厂16个(含临川县唱凯镇水厂),日生产能力为17.2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3984.44万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630.3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2272.14万立方米),人均日用生活水量,抚州市为150升、县镇为120升,抚州市用水普及率为96.7%,跨入全省城市供水系统的先进行列。
   90年代,域内各县(市)城镇水厂改造与扩建,供水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2000年末,全市城镇自来水生产能力为56.15万立方米/日,年供水总量11015万立方米,分别为1990年的3.26倍和2.76倍。
  2011年末,全市城镇自来水生产能力为50.8万立方米/日,年供水总量12212.32万立方米,分别为1990年的3.11倍和3.04倍。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县委
相关机构
县政府
相关机构
宜黄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