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055
颗粒名称: 一、城市排水
分类号: TV212
页数: 1
页码: 2397
摘要: 古代,域内城镇排水设施随街巷建设陆续出现,缓慢发展。唐代抚州城街(巷)道两侧有利用其地势天然高差形成、或用人工开挖而成的合流制排水沟渠。其他各县县城初建时,其排水沟渠亦如此出现,长期发展缓慢。至民国时期,各地城镇建成区渐次扩大,排水设施随之增加,但因无专门管理机构及固定经费来源,前代遗留和新增的一些明渠暗沟,年久失修,倒塌淤塞严重,每遇暴雨或至汛期,污水横溢,造成内涝。新中国成立前夕,抚州城区新、旧排水渠道仅28条,其中宋代以前和宋代修建的5条,元代至清代修成的13条,民国时期修成的10条,总长度为12.7千米,且大都零乱淤塞,无人疏理。
关键词: 抚州 排水

内容

古代,域内城镇排水设施随街巷建设陆续出现,缓慢发展。唐代抚州城街(巷)道两侧有利用其地势天然高差形成、或用人工开挖而成的合流制排水沟渠。其他各县县城初建时,其排水沟渠亦如此出现,长期发展缓慢。至民国时期,各地城镇建成区渐次扩大,排水设施随之增加,但因无专门管理机构及固定经费来源,前代遗留和新增的一些明渠暗沟,年久失修,倒塌淤塞严重,每遇暴雨或至汛期,污水横溢,造成内涝。新中国成立前夕,抚州城区新、旧排水渠道仅28条,其中宋代以前和宋代修建的5条,元代至清代修成的13条,民国时期修成的10条,总长度为12.7千米,且大都零乱淤塞,无人疏理。
   新中国成立初,临川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排水设施的改造与建设,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疏通下水道和城区排水沟渠排污义务劳动,排水能力随之增强,受水面积扩大。1958年,市政府拨专款4.3万元,兴建第一条排水干道,总长1050米,东起大十字街口(今荆公路、慎斋路、穆堂路交汇处),西至兵马巷,贯穿城区中心,使长年渍水、积污现象开始得到治理。各县县城的排水设施,经过历年不断地修建、改建,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1990年年末,全区城镇排水管道总长为189.28千米。
   90年代,全区城镇除对原有排水沟渠进行修补、翻建和拓宽外,陆续新建一批排水主干渠道。抚州市1991年排水沟渠增长9千米,1994年增长10.2千米;1995年与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后,至1997年末,再增长14.96千米。1991年—1997年,抚州市共增长排水沟渠34.16千米,加上临川县合并的29.8千米,总共增长63.96千米。东乡县城在新建和改造7条主要街道的同时,铺设混凝土和浆砌片石涵管17.1千米,其孔径一般为50厘米~80厘米。金溪县城在新建和改造5条主街道的同时,铺设和改造下水道8千米,使县城排水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余各县县城排水设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0年,全市排水管道全长299.05千米,为1990年的1.58倍。2011年,全市排水管道全长1677.78千米,为1990年的8.86倍。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