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镇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029
颗粒名称: 一、城镇分布
分类号: TU98
页数: 1
页码: 2390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城镇数量和性质有巨大变化,由初期以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发展到农、轻、重并举,由商业和消费为主发展到以生产为主。数量迅速增加,尤以建制镇发展较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4个增至2011年的90个,初步形成层次、规模、性质不一的区域城镇网络。
关键词: 抚州 城镇

内容

域内城镇的产生,源于夏商和春秋。古窑址、古遗址及众多的考古发掘表明,不少人口聚集地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由各自区域内相对固定的生产、生活中心演变为规模不等的大小城镇。秦汉至隋唐,在交通较便利、人口较密集、经济集中地带先后设置各种行政和军事机构。其中县以上机构治地成为当地政治中心,同时逐渐出现土、石构筑的城邑。
   自古至近代,域内各地城镇在建置选址时,多考虑陆路交通开发程度低、以水运为主,为满足城镇经济、社会活动需要而建在主要河流两岸,形成以水域为主的分布格局。临川、南城、南丰、广昌县城沿抚河设置,资溪县城沿信江支流泸溪河而建,崇仁、宜黄、乐安、黎川县城分别靠崇仁河、宜黄河、鳌溪河、黎滩河岸建城。根据古代勘舆学“左青龙、右白虎”(左边有长流水、右边有通衢大道)的择址原则,赣东各地临河而建的县城,如抚州(临川)、南城、南丰、广昌、乐安、崇仁、宜黄等县均建于河之西岸。集镇呈沿河串珠式分布,街市结构和建筑物的布置,一般沿河岸狭长布局。明清时期,域内各城镇趋于稳定,少数城镇性质具较明显的工商业特点,宜黄棠阴镇、临川李家渡(今属进贤县)为著名夏布经营市镇,金溪浒湾为木刻印书、销售之地,临川上顿渡为大米集散地。
   新中国成立后,城镇数量和性质有巨大变化,由初期以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发展到农、轻、重并举,由商业和消费为主发展到以生产为主。数量迅速增加,尤以建制镇发展较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4个增至2011年的90个,初步形成层次、规模、性质不一的区域城镇网络。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