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整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4586
颗粒名称: 疏浚整治
分类号: F55
页数: 2
页码: 2237—2238
摘要: 从民国23年(1934)起,先后整治南丰以下洲滩,培固临川以下沿河堤防,挖浚宜黄虹桥至潭坊、宜黄县治至神前、南城太平桥至汤家渡、金溪浒湾至下马山和东乡南北桥至祥坊段河道,修筑临川抚河两岸河堤,堵塞两岸决口。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航道管理

内容

从民国23年(1934)起,先后整治南丰以下洲滩,培固临川以下沿河堤防,挖浚宜黄虹桥至潭坊、宜黄县治至神前、南城太平桥至汤家渡、金溪浒湾至下马山和东乡南北桥至祥坊段河道,修筑临川抚河两岸河堤,堵塞两岸决口。
   1951年春,崇仁县疏浚崇仁河白虎窑、六家桥、门崭石枯树下、坝下桥、杨家桥、严陂桥等处河段。1957年金溪航运管理站,在青泥、东漕、潢汰渡、高煌等处抚河主要滩口设置杩杈竹篓构筑导流坝,用130根毛竹连接60个杩权,安装120只竹蒌(灌河沙)置于滩口上游,束水归槽,通过水流冲击增加滩口水深度,以减少人力扒沙之劳苦,使船舶畅通。1958年,为维护抚河和支流航行条件,在南城至青泥、流坊、杨打渔、肖公渡、胡家摆、柴埠口诸河段滩口,采用打桩编篱、填筑砂卵办法,提高滩口水位,水深达0.6米~2米。1964年—1967年,在南城以下抚河重点浅滩(万年桥、白洲、黄金窑、港口、东漕、浒湾、下马山、流坊)堆砌导航石坝38座,总坝长7503米,总工程量223万立方米,耗资18万元。堆砌石坝后,每年还补以人工扒沙,维护航道。1972年,成立地区整治抚河航道工程指挥部,拨款70万元,整治抚州至焦石河段航道。整治后肖公渡,浅滩水深1米,达到设计要求。经过实践又改用凹凸岸相结合方法整治,使吴家摆滩的水深由0.3米增加至1.2米。尔后,针对胡家摆防洪高水摆头挑流作用,增筑几座上挑长丁坝进行治理。此工程于1974年底竣工,实际投资为61.9万元。1974年—1979年间,完善抚州至何家口河段工程,引进底墙建筑治理新技术,建墙45座,整治胡家摆至吴家湾、金石山至饶家咀段航道。整治抚州至焦石段航道,共改造丁坝13座,堆石坝86座,建底墙45座,总坝长1.25万米,总工程量块石7.88万立方米,耗资83.5万元。整治后,此段航道枯水期水深由此前0.3米~0.4米增至0.6米~0.7米,达到设计要求。后由于沿河农田灌溉引走流量24立方米/秒~32立方米/秒,导致水深仅有0.4米~0.5米,不能达到90%的通航保证率,枯水期仍需组织扒沙船和人工扒沙队扒沙维护通航。1981年1月,抚州自来水公司为保证供应城市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委托抚州航道段,整治南区、清风门两水厂取水头淤积泥沙,工程总投资由该公司承担。后因经费不足,仅完成山前庙至清风门段整治,共筑坝11座,总长1170米,总工程量5892立方米(块石),工程投资12万元。整治后该段水位由0.02米,提高到0.85米,取水头水深在设计水位下,由原来的0.1米提高到1.2米。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