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材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4357
颗粒名称: 一、中药材生产
分类号: R283
页数: 2
页码: 2184—2185
摘要: 唐仪凤年间(676—678),广昌县始种植红莲。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0),泽泻栽培技术从福建建瓯传入广昌驿前,并逐步在全县延种,民国19年(1930),产值达15万元。新中国成立后,该产品行销全国,并大量出口,1956年—1985年,共出口2220吨。
关键词: 中药炮制 药材生产

内容

(一)1957年以前零星栽种
   唐仪凤年间(676—678),广昌县始种植红莲。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0),泽泻栽培技术从福建建瓯传入广昌驿前,并逐步在全县延种,民国19年(1930),产值达15万元。新中国成立后,该产品行销全国,并大量出口,1956年—1985年,共出口2220吨。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人在资溪与南城交界处大洋山上种有茯苓6亩,产量约5000多千克。
   (二)1957年—1969年试验推广栽种
   1957年春,黎川县药材公司在茶亭、东山百家畲两地试种黄连(1亩)、荆芥、吴萸。金溪县药材公司在石门试种木瓜,在白缮孔坊试种白术(1亩)。1958年冬季起,各县陆续建起种药场(试验场)11个,由于亏损和管理等原因,到1964年只剩下临川、资溪两县有种药场。1959年,全区试种药材47种,栽种面积1276亩,当年收获药材300担,金额5000余元。1961年,在抚州市、临川县医药公司各建一个养鹿场。至1977年,有鹿94头,年产鹿茸10.8千克。1963年,全区栽种药材面积512亩,有135个品种,收购2640担,金额15.5万元。此后,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500亩左右。1966年,全区收购药材111个品种,8600担。
   (三)1969年以后大规模栽种
   扩大药材生产面积品种,垦殖场、林场表现较突出。黎川县德胜关垦殖场1969年种药611亩,崇仁县罗山垦殖场成立专业药队。1971年在宜黄县圳口乡徐溪大队外演溪试种田七、人参成功,后因周期长、成本高、管理复杂而未续种。1972年,在宜黄新丰、圳口乡大面积繁植茯苓成功。1974年起宜黄县医药公司能生产茯苓菌种。同年,在宜黄县新丰乡、圳口乡徐溪村、二都乡岭下试种天麻成功。1975年,资溪县试验用松树兜种茯苓获得成功。全区药材种植面积,1971年5218亩,1978年7318亩,1982年9004亩,1987年3181亩,1990年3662亩,1993年9125亩,1997年16266亩,1999年7332亩,2000年12052亩。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