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饮食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4079
颗粒名称: 一、农村饮食业
分类号: F719.3
页数: 2
页码: 2088—2089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域内农村饮食业属私人经营,多为夫妻店、父子店,经营便饭便菜,兼营住宿,也有承办筵席。1954年以后,农村饮食业得到发展。至80年代末,国营、集体饮食业全部实行租赁承包,由个体经营。
关键词: 饮食服务 餐饮业

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域内农村饮食业属私人经营,多为夫妻店、父子店,经营便饭便菜,兼营住宿,也有承办筵席。1954年以后,农村饮食业得到发展。至80年代末,国营、集体饮食业全部实行租赁承包,由个体经营。
   (一)经营网点
  1954年,全区农村市场有私营饮食业585户,从业人员1107人。1957年,有饮食合作商店327个,从业人员495人;饮食合作小组229个,从业人员229人;公私合营饭店5个,从业人员12人;当年实现营业额199.97万元。网点相对较少,圩镇饮食店拥挤,有7个基层社建立供销社饭店经营饮食。人民公社化至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农村圩场剩下少数饮食网点均处于半停顿状态。
   1962年供销社恢复后,饮食网点增设,开始全面自办饮食网点,经营范围扩大,全区有饮食网点441个,从业人员552人,其中,合作饮食商店183个,从业人员292人;合作饮食小组258个,从业人员26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合作饮食店、个体饮食摊点均被关闭取缔,农村圩镇只有供销社改为国营饭店、食堂独家经营,饮食品种单一,群众排长队买饭菜。
   1973年起,供销社部分恢复,全区有饮食合作商店45个,饮食合作小组14个,合作饭店31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供销合作社从扩大服务领域,加强网点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对农村圩镇饮食业领导。1980年,全区共有饮食服务合作商店119个,从业人员959人。各县(市)基层供销社都开设饭店、饮食网点,每个饭店都设有饮食部或饮食门市部,有5个县基层供销社还开办冷饮业务。1979年至1988年,全区基层供销社饮食营业总额为1662.1万元。
   改革开放使农村饮食市场繁荣,农民和圩镇居民纷纷摆设饮食摊点,灵活经营,服务热情,迎合顾客需求,因而生意兴隆。供销社饮食部营业额开始下降,出现部分亏损,全部实行个人租赁承包。
   (二)供应品种
   新中国成立初期,域内圩镇饮食品种较少,制作简单。点心品种有油饼、油条、油团、团子、麻花、泡粉等。从1962年起,供销社直接经营饮食,开设早点,供应稀饭、油条、馒头、包子、炒粉、汤粉、面条及各式炒菜。1979年以后,农村饮食市场扩大服务领域,增设烟、酒、糖果、水果、饮料等小卖部,饮食店除各式炒菜外,还有各种烧烤、清烹、红白案、包整筵席。进入90年代以后,饮食服务在保持抚州传统特色同时,推出快餐、夜市、火锅、西餐、冷饮、牛奶、面包等,并提供雅座包厢。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