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饮食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394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饮食服务
分类号: TS2
页数: 11
页码: 2049—2059
摘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种经济成分的饮食服务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个体门店(摊点)发展速度迅猛。
关键词: 饮食服务业 抚州市

内容

唐朝,抚州区域商人云集,市场繁荣,带来伙店、客栈业发展。宋代,驿站和铺递均开设伙店。明清时期,抚州府宜黄、崇仁、乐安、临川等县贩运夏布、土纸、木竹、毛笔等客商增多,使当地伙店、客栈颇为发达,以夏布产销中心棠阴镇为最多,伙店、客栈遍布五里长街。民国期间,域内共有饮食业530户、旅栈业320户、其他服务业351户,还有卖清汤、汤圆、麻糍、油炸豆腐、茶蛋、甜酒酿等流动摊点和理发担、洗染担、日用品修理担等。1931年冬至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广昌县赤水、头陂先后设立“红色饭店”,每店有工作人员4人至5人,红军北上后,随之撤销。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区有饮食服务业744户,从业人员1585人(缺南城、宜黄2县人员数),均为个体私营。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对私营饮食服务业实行减免税收、贷款资助等扶助政策,使饮食服务业得以恢复和发展。至1957年,域内有饮食业网点659个。其中,公私合营商店216个、合作商店357个、合作小组86个;从业人员1606人,其中,公私合营商店830人、合作商店685人、合作小组91人;有服务业网点393个,其中,公私合营店106个、合作商店274个、合作小组13个;从业人员714人,其中公私合营店292人、合作商店403人、合作小组19人。另有部分私营饮食服务业和国营饮食服务网点。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量撤店并网,企业规模由小变大,由分散到集中,饮食服务门点和人员锐减。饮食业变成食堂化,原来精工细作,现制现售,变为主食预制,成批生产,风味小吃成为罕见之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饮食服务业中公私合营店转为国营,合作商店(小组)全部被撤销,个体私营门店(摊点)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全部割光。一些国营餐厅、旅店的店名、商号被改称,许多传统小吃、名菜被批为“封、资、修”,市场供应紧张,原料奇缺。许多优良服务方式被取消,出现顾客自己端饭菜、洗碗筷、打扫房间、打开水等情况。商业职工服务态度生硬,工作粗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种经济成分的饮食服务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个体门店(摊点)发展速度迅猛。1985年,全区有饮食业网点2600个,从业人员6015人,其中,国营121个、1185人,集体202个、1248人,个体2151个、3288人;有服务业网点1902个、从业人员4272人,其中,国营64个、626人,集体184个、1618人,个体1558个、1904人。到1990年,全区有饮食业网点3515个、从业人员9395人,有服务业网点3596个、从业人员7331人;在饮食服务业网点中,国营有449个、2681人,集体有315个、2128人,个体有6347个、11917人。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营和集体饮食服务业实行职工个人承包和租赁经营。到1996年,全区有餐饮业网点8427个、从业人员26294人,其中,国有94个、1955人,集体126个、1242人,私营4个、41人,个体8202个、23039人。1997年,全区饮食服务业对较大企业采取技术改造、内部改革、转机改制相结合的方法,对偏小企业采取出租、兼并、拍卖形式。到2000年,地区工商登记注册有国有集体餐饮业189个,其中,营业单位104个,注册资本金4148万元;国有集体旅馆、服务业326个,其中,营业单位179个,注册资本金8567万元;私营餐饮业113户,资金1894万元;个体餐饮业10919户,资金6363万元;私营旅馆、服务业44户,资金984万元;个体旅馆、服务业5658户,资金13125万元;信息、咨询服务业354个,其中,国有、集体114个,资本金1459万元,私营个体240个,资金1420万元;计算机应用服务业77个,其中,国有、集体21个,资本金105万元,个体56个,资金250万元。
   新中国成立以后,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饮食服务业的领导和管理。归口商业局管理的行业有饮食、茶馆、旅店、理发、澡堂、洗染、照相、日用品修理等。1956年,抚州市成立福利公司,管辖饮食服务店88家,其中公私合营店26家、合作店19家、私营店43家。1962年,抚州市饮食服务公司成立,尔后,各县陆续成立饮食服务公司,对饮食服务业经营、价格、用工、分配等进行指导与管理。1979年1月,地区饮食服务公司成立,对区内各县(市)饮食服务公司实行行业管理。1981年,各县(市)饮食业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行“利润包干、超额分成、工资浮动”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责任制。此后,全区饮食服务业进行转制、租赁、承包、联营、出售等多种改革。1985年,全区商业系统饮食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211万元,1993年营业收入最多为1088万元,2000年,完成营业收入902万元。
   从2001年开始,饮食服务均由民营、个体企业经营。由于积极实施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方针,全市餐饮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高档酒店、专业酒楼、大众餐饮、小排档、自助餐、快餐、西餐以及美食街等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呈现繁荣活跃的景象。餐饮市场的繁荣,促进抚州地方特色菜相继得以挖掘,加快赣菜的传承与创新,并日臻完善。经过抚州餐饮业人士的不懈努力,特别是通过实施“创赣菜品牌四百工程”和举办赣菜展示会,赣菜以品种丰富、绿色安全和菜肴制作精致、味道鲜、原汁原味为特色享誉市内外,知名度大幅提升。餐饮业已成为市内人们休闲消费、社交消费、喜庆消费、旅游消费以及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场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到2011年,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住宿和餐饮业7929个,其中:私营住宿和餐饮业201个,个体住宿和餐饮业7728户。从业人员23615人。
   一、饮食业 (一)餐馆、酒楼 明清时期,域内饭、菜馆业颇为发达,但规模较小。民国31年(1942),临川县有饮食店172户,南城县城有饮食业26家,南丰县城有酒家42户,资溪县有餐馆5家。域内知名餐馆、酒楼为临川福顺楼、北平菜馆、羊城酒家、一品轩酒馆,南城花园酒家、老天成酒店,黎川临安、七里居酒楼,南丰县的五味馆、六味鲜,广昌雪月楼、绍兴菜馆等,其中上顿渡普新居、怡心楼,以烹调银鱼炒藕丝、麦鸡炖豆腐、红烧牛肚皮等名菜而久享盛誉;南城县城徐生顺酒楼除炒菜外,还设有粉坊、旅社;金溪县浒湾镇杨毛仔“品仙居”餐馆,百里闻名,雇专人驻店宰猪,每天营业额40块至50块银圆;广昌县城倪世棠于民国27年(1938)兴办一家菜馆,流动资金500银圆,月营业收入1000银圆左右。抗日战争爆发至解放战争结束,餐馆、酒楼生意萧条,关店、歇业者较多。
   新中国成立后,域内饮食业由恢复走向发展。各县(市)对原有私营餐馆、酒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或合作经营,并保留少数私营饮食店。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开办国营饮食店。1958年“人民公社化”造成市场物资供应紧缺,饮食业原材料得不到满足,不少餐馆、酒楼变成“大众食堂”,小锅小灶炒菜几乎消失。1961年,为加快货币回笼,活跃市场,各县(市)城区在国营饮食店开设高价菜点,供应猪肉、鸡、鸭、鱼等紧张食品。1962年后,市场物资逐渐丰富,饮食业通过整顿改革走向复兴,传统小吃、菜肴花色品种日益增多,各县(市)纷纷开设许多“便农饭店”,有5分钱一小盘菜、3分钱一碗豆腐花、1角5分一碗肉汤饭;没有带粮票,可以米换饭;自备原材料,代加工炒菜,代热饭菜,只收火工费等,受到广大农民赞誉。“文化大革命”期间,饮食业内一些深受顾客好评的经营服务措施被取缔,结果造成经营特色消失,服务质量下降。
   改革开放后,域内饮食业得到长足发展。国营餐馆、酒楼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职工积极性充分调动;集体、个体私营饮食店大量增加,互相竞争,促使愈来愈多餐馆、酒楼服务设施向较高档次发展,如场面宽大,设备豪华,内设包厢雅座,配有空调、卡拉OK音响、录像、电视等。服务质量也明显提高,聘请名师掌勺,突出餐菜特色和传统地方名菜、名点风味,恢复泡茶、折花、递毛巾、挂牌点菜、先吃后算等传统服务项目。至2000年,域内知名餐饮业包括临川区玉茗、新世界、荆公、亚特大酒店,府中酒楼、民间瓦缸煨汤馆,南城电信、外贸酒家,黎川一鸣大酒店,南丰五味馆、蓬莱大酒楼,崇仁海鲜酒楼、建设酒家,乐安得月楼,宜黄竹海大酒店、顺裕酒家,金溪喜宴楼、阿里山酒楼,资溪茂龙酒家,广昌明珠、名流大酒家,东乡才子大酒店、龙凤酒家等。
   2011年,全市的高档酒店、专业酒楼有荣誉国际大酒店、食尚空间餐饮有限公司、中厨名菜、新赣东大酒店、俏临川食府、临川大酒店、农家饭庄等;南城县的五味馆、法莱德国际大酒店;南丰县的聚宾楼、琴湖人家;黎川县的国安国际大酒店;金溪县的波尔度假山庄;资溪县的法水度假村、大觉山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崇仁县的华侨大酒店、象山大酒店、金满堂大酒店;宜黄县的宜黄国际大酒店;乐安县的人间百味等。
   (二)小吃店(摊点) 清末至民国19年(1930),抚州城商业兴盛主要标志之一,半夜三更走街串巷叫卖清汤、汤圆、麻糍、茶蛋、甜酒娘、油炸豆腐等货郎担来来往往,叫卖声此起彼落。其时,经营米粉、面食、茶点、卤制食品、小炒便饭、酒娘汤团、糯米饺子等小吃店(摊)布满大街小巷,有名气的义华园清汤店、森和楼粉店、好公道小吃店等。民国37年,黎川县有米粉店15户,水酒店20户;南丰仅县城就有清汤米粉店10余家,还有小吃店(摊)80余家,各种小吃点心近百种,尤其是清汤米粉独具特色;崇仁县城有米粉店3家、水酒店24家、糊羹店10家、馄饨担4个、汤饭担10余个;宜黄县有熟食店10家、水粉店6家;广昌县城有米粉店3家、米糕店1家、点心店9家、面店7家。
   新中国成立后,小吃店(摊)经历恢复一关闭一崛起一旺盛过程。1950年,临川县粉面摊84户。1955年,抚州市有饮食摊(担)45个,经营米粉、清汤、团子、太妃糕、糯米饭、面食、烧饼等20多个小吃品种。1956年至1957年,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除水酒店等行业改行、歇业外,全区大多数小吃店组成合作店和合作小组,小吃摊点减少许多。1958年至1961年,由于经济困难,饮食原材料紧张,传统小吃渐少。1962年以后,市场物资供应逐渐充足,地方风味小吃丰富起来。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吃店(摊)全部被取缔。1979年以后,小吃店重新崛起,尤其是个体私营小吃店铺和摊点迅猛增加,遍及城镇大街小巷。地方特色小吃品种繁多,甜、咸、酸、辣各味俱全,且延长营业时间,昼夜经营,服务周到。早点供应有包子、发糕、馒头、肉饼、蛋、油条、糖饺、春卷、糯米油团、清汤、米粉、面条、水饺、豆浆、牛奶等。中、晚餐有各种小炒、便饭、快餐,还供应饮料、水酒、啤酒。特别是90年代中期后,各县(市)小吃店铺纷纷引进全国各地特色菜肴,如四川、湖南麻辣味,广东粤菜,云南酸菜鱼,贵州狗肉,北京烤鸭和涮羊肉等,争先恐后打出“正宗”特色店招牌。随后又相继出现夜宵大排档(在街道旁临时搭起帐篷餐点)和麻辣烫摊点,生意红火。上顿渡罗家巷牛杂一条街,1995年有牛杂小吃店20余家;抚州城赣东大道1997年有夜宵大排档餐点30多个;穆堂路口200米步行街1999年有麻辣烫摊点20余个;2000年开办若士路夜宵饮食一条街,有小炒店26间。到2000年,全区县(市)城镇登记注册的个体小吃店(摊)有6374户、从业人员11474人、资本金8289万元。2011年,全市登记注册的个体小吃店(摊)有7728户、从业人员20015人。
   (三)茶楼 清末至民国期间,域内茶楼业较为盛行,其中,抚州城仁义茶社、德记茶社、一元楼茶酒馆,南丰县城四合茶社、东江茶园,金溪县浒湾何云龙茶店、兴春楼茶馆等名气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茶楼、茶馆、茶社、茶室经营延续到1957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茶楼业取消。1978年以后,茶楼业逐渐恢复。80年代初,抚州城文昌桥下私人办起一家茶厅,光顾者多是老年人,南丰县陆续开设几家茶室,逐渐恢复饮茶习俗。从90年代开始,县(市)城镇茶楼业发展迅速,宾馆和大餐馆开设茶室或咖啡厅,歌舞厅都设有茶室或茶座,还有装潢豪华、内设空调卡拉OK音乐茶室。1997年,域内有茶楼业100余家。1998年后,一些大旅店、餐馆纷纷开设早茶业务,曾经红火一时,不久便冷淡。卡拉OK音乐茶室因生意萧条而关闭,少数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茶楼业,如临川的赣东茶艺苑、石云涧茶艺苑、三和饮品屋、影都茶庄、国康娱乐城帝豪茶艺苑等生意较兴旺。到2000年,全市县(区)城镇有茶楼业37家,从业人员约120人,除国有1家外,其余均为私人经营。从2001年开始,全市茶楼、茶馆均由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经营。
   (四)冷饮 冷饮业是域内饮食业中新兴行业。1958年,抚州市赣东餐厅从北京购进一台2万卡冷冻机,在全区最早经营冷饮。同年6月,黎川县商业部门成立制冰厂,生产冰棒、冰水等低档品种。1962年,广昌县贸易公司拥有1台5000卡制冷机和1台储量2000支的冷藏箱,并开始冷饮生产销售,以生产绿豆、果汁冰棒为主,当年营业收入2000余元。1963年,南丰县饮食服务总店开始生产经营冰棒和绿豆、莲子、红枣等饮料。1969年夏,崇仁饭店开办冷饮门市部1家,自制低档冷饮,批零兼营。70年代,冷饮业务遍及域内各县城,并逐步向农村市场发展。特别是1978年后,随着电力、交通、家电工业发展,中小型冷藏库、冷藏车辆不断增多,电冰箱、电冰柜进入家庭,冷饮业有更大发展。1989年至1995年,抚州肉类联合加工厂投资600余万元,安装7条冷饮生产线,能日产冰棒、雪糕、冰淇淋、冰袋等50吨,购置7辆冷藏保温车送货上门服务,1990年生产销售各种冷饮158万支、产值为237.24万元,1995年为3200万支、产值1505万元,成为全区生产、销售冷饮品第一大户。1994年12月,南城县玉泉制冷食品厂成立,投入200余万元,建有3条冷饮生产线,1995年产雪糕、冰淇淋200吨,1998年为500余吨。随后,南城县金山制冷有限公司投资上千万元兴建冷饮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2000吨,使南城县成为域内又一个冷饮批发中心。到2000年,全区县(市)城镇有经销冷饮店62户,其中,国营5户、集体2户、私营个体55户;另有许多在店门口、家门口、路边摆放冰柜出售冷饮,还有提着保温瓶在城镇大街小巷、公共场所,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叫卖冰棒、雪糕。从2001年开始,冷饮业均由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经营。
   (五)名菜名点(含风味小吃) 抚州菜肴,既具有赣菜长处,又不同于赣菜,味、色、香、形更具地方特点:选料以地方土特产为主,切配精细,风味独特,注重原汁原味,色泽自然艳丽,形象生动逼真,气味芳香,营养丰富。
   甲鱼粉皮相传汤显祖在构思《牡丹亭》时,重阳节午餐偶吃家厨做此菜,顿感精神倍增,竟然午觉未睡,一气呵成完成《牡丹亭》修改。从此,每当汤显祖写戏时,家厨都会为他做此菜。其制法:先将切成半寸长方块状甲鱼放人油锅内,加料酒爆炒变色,后加入开水用小火焖熟,汤要煮成乳白色;再将浸泡好的粉皮切成小方块放入甲鱼锅内,烧片刻入味,起锅前加入细盐、酱油、葫椒粉、味精、大蒜子、葱、姜。具有色泽浑白、味鲜嫩滑特点。
   银鱼藕丝临川久负盛名的特色名菜。北宋仁宗时,宰相晏殊宴请同僚常有此菜。蒋经国任江西保安司令部督练处长时,在临川温泉训练新兵。当他在温泉饭馆尝到此菜时赞不绝口,此后经常命厨师做,但总觉不如饭馆好吃。据说离开温泉后再未吃上纯正的临川银鱼藕丝,常叹:“药不过樟树不灵,藕丝离开临川不香”。此菜制作刀法很讲究,先将藕切成细丝,越细越好,后将银鱼用温水浸发洗净后放入油锅爆炒数下,速把汤、猪肉丝、细盐下锅烧沸,撇去泡沫,再将藕丝放入锅中边炒边擂去溜油,最后放入味精、酱油、香醋、姜花、葱末等调料拌匀即成。色泽银灰、藕质黏滑、入口香脆。
   麦鸡豆腐临川历史上四大名菜之一。南宋时期,陆游在抚州任职,有一天走进一家餐馆,想品尝一下临川名菜,便叫店小二上一份好酒好菜。当他尝到此菜后,觉得味道鲜美,非同一般,不住地夸道:“走遍天下路,没吃过临川麦鸡烧豆腐!”从此,该菜名声远扬,流传至今。其制法:先将麦鸡(一种小鸟,每年3月至5月可捕获)剥掉皮毛,除去眼、嘴、脚和内脏,连肉带骨切成小丁块;同时将水豆腐切成小丁块放入盘中。后把丁块麦鸡倒入油锅中炸至骨酥为止,再速将蒜心、姜葱末下锅爆炒片刻放汤少许,用湿生粉勾芡,倒入盘中水豆腐上即成。色泽金黄、肉骨松酥、凉热相配、味香鲜美。
   怀胎鳜鱼传说明弘治年间,益王朱祐槟逃难至南城硝石(今洪门库区内,被淹),到一寡妇家歇脚,寡妇专为其做此菜。做时将桂鱼五脏由鱼口取出,清水洗净,将精猪肉末、蛋清调味拌匀,灌入鳜鱼肚内,鱼体两侧打皱纹花,放入温油炸至菜花色,后用高汤上笼蒸半小时,淋上麻油。食时光滑、脆口、嫩香。
   双蒸酱肉 清朝南城名菜。传说此菜是建昌府一小餐馆某日招待一秀才而突发奇想第一次试做。菜成后呈色酱红,斧形小块两两粘连,一夹即开,吃来十分脆,且不肥口。后经厨师不断精心加工,便成当今南城一道传统名菜。烹调方法:先将五花猪肉放入锅中煮至八成熟,切成斧头尖;后将豆瓣酱、麻姑酒、白糖过锅拌匀;再将肉块倒入酱中,焖10分钟取出,排在碗中,上笼蒸2小时取出即成。具有香红、不肥口特点。
   分身金龙 即烧黄鳝段。农历二月二日“分龙节”,据传为庆贺金龙分身施雨,黎川县某村一族长提议合村聚餐,当时本地厨师就地取材炒出一盘色泽汁浓、香嫩可口的黄鳝段,大家品尝后为此菜取名,经村民再三斟酌叫“分身金龙”,以纪念金龙体察民间疾苦而自我分身施雨,给百姓带来五谷丰登。其烹调方法:将黄鳝内脏取净冲洗后,切成3厘米长段,将冬笋、香菇切成片;先在锅里放入花生油、葱段、生姜、茴香、桂皮煸炒,后放人鳝段,再入冬笋、香菇加调料、汤,猛火烧开,调味后移至小火煮20分钟,肉烂汁浓即可。具有色泽光亮,汁浓而香特点。
   青螺聚宝即炒田螺。明万历年间,黎川洵口人张侍郎因上疏直谏皇帝被免职还乡。他在家乡指导农民兴修水利,精耕细作,当地庄稼连年丰收。那年端午节,他请乡民在家吃便饭,便热了两坛米酒,临时将众人拾回的田螺连壳加料炒一大锅,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称赞说:“青螺聚宝,家家富贵,众口吹喇叭,越吹越兴旺”。从此形成端午炒田螺下酒习俗,以期兴旺发达。制法:将田螺剪尾洗净放入锅内,加入茴香、生姜块、胡椒炒片刻,再加盐、酱油、味精、胡椒、白糖,放入鲜汤细火慢煮20分钟即成。特点:咸中带辣,美味可口。
   南丰鱼丝流传上百年。据说很早即是南丰县波罗乡(今属白舍镇)一带农家菜,后经南丰厨师改进而成地方名菜。其制法是将草鱼肉剁烂加盐搅拌做成球形,在案板上撒干淀粉将鱼球拍成薄饼,下开水锅煮熟捞起洗净,用刀切成丝;将猪肉丝下油锅略煸,烹入料酒,放入辣椒、香菇丝、韭菜花、鱼丝、蛋皮丝,调味烧沸勾芡,淋油起锅。特点:鱼丝滑韧,色泽多彩,味道鲜美。
   鸳鸯戏水南丰县近年结婚酒宴一道工艺菜。该菜创作源于南丰民间风俗,鸳鸯意为一对美满夫妻,而鸡(鸭)蛋是和合为一,早生龙子凤女之意,厨师精心制作,集爽口、结婚志喜于一炉。制法:第一步,将鸭蛋盍开分黄白,分别放入容器将蛋打匀,兑入清水加入食盐待用。第二步,将肠衣刮洗干净,把一头扎紧再将黄白蛋液分别灌入两节肠衣内,扎紧另一头,放入锅内煮熟捞起晾凉,然后用刀切成蛋菇待用。第三步,将鸡蛋清打成蛋泡糊,加入生粉做成二鸳鸯,将黄瓜、火腿分别刻成翅和尾插入鸳鸯身,用小绿豆装眼,上笼蒸一分钟,然后再用黄瓜刻成荷叶2片,西红柿刻出莲花1朵。第四步,将蛋菇放入冷水锅中使其慢加热成形,捞起放入品锅摆成太极形态,再将清汤倒入品锅,然后将荷花、荷叶插入,把二鸳鸯放上即成。特色:色泽鲜艳、质地嫩滑、极富情趣。
   怀胎麻鸡 崇仁传统菜肴。制法关键在于选料,忌用饲料养麻鸡,以家庭散养者为佳。先将麻鸡宰杀后,去毛,破腹剔骨,但皮不能破,放在葱姜、花椒汁中淹浸;后将10个麻鸡蛋煮熟去壳,放在热油中炸成虎皮色,捞起再放在淹浸鸡内,用针把开口处缝好;再将鸡放人钵内,放上清汤、食盐,上笼蒸至酥烂,放少许味精、麻油、胡椒粉即成。该菜以其鸡肉鲜嫩、味美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蒜子石鸡相传崇仁相山镇有一位老中医,一日上山采药不慎摔伤左腿,被一农夫相救,农夫家境贫寒,只得命儿到深山冷泉崖边捉得石鸡,用自产大蒜籽红烧石鸡招待老中医,原本数月才能好的腿,数日即愈,从此该菜得以扬名乡里。制法:先将石鸡剥皮去掉内脏洗净,切成块,用葱、姜汁、料酒腌浸。将石鸡倒入热油锅中爆炒,淋入料酒、酱油翻炒加清汤,放大蒜籽、姜块、葱结、食盐烧开,再小火烧至汤汁稠浓,加味精、胡椒、淋明油起锅装盘,大蒜子拣出围盘边,石鸡倒入中间即成。具有咸鲜嫩滑、汤汁稠浓特点。
   状元红鱼俗称腌红鱼。相传南宋绍兴年间,参知政事董德元(副宰相、恩榜状元)回乐安流坑省亲,品尝当地名菜腌红鱼后赞不绝口,遂探其做法。回京后,将腌红鱼作为地方贡品献给宋高宗赵构亲尝,高宗视之色如红杏,闻之香如海墨,食之味如腊禽,即当满朝文武官员赐名“状元鱼”,腌红鱼名气大增。制法:每年冬至立春期间,将鲤鱼削鳞去内脏、鱼头、鱼鳍,挂起晾干,2天后切成小方块放入盆中腌2天至4天,挟出与红辣椒粉、精盐、白酒混合拌匀;先在一小罐底铺上一层姜片,把鱼块全部放入,上铺一层姜片,密封置阴凉处,一星期后即可取出加工食用。吃时可以文火烹煎或装盘蒸熟。具有色泽鲜红、香气四溢,辣、甜、鲜味皆具等特点,还有提神、暖胃、除烦、宽中效用。
   干烧冬笋相传著名抗倭英雄、兵部尚书谭纶回宜黄潭坊省亲,正值冬笋上市旺季,当地名厨精心制作干烧冬笋一菜,谭纶品尝后赞不绝口,并荐为宫廷用菜,流传至今。烹饪方法:先将冬笋尖切成6毫米厚片,剞上十字花刀,再切成4厘米长、6毫米宽长条;炒锅注入清水烧开,下冬笋滚开几下,下冬菇丁、青豆滚透倒入漏勺沥水;炒锅下花生油烧热,放葱、姜末爆香,下豆瓣炒酥,烹料酒加精盐、白糖烧滚,投入全部原料,待烧滚后移小火煨10分钟,以中火收汁,烹入香油即成。特点:清鲜脆爽,味辣鲜浓。
   焦头笋片相传王安石青年时期,为避开人多繁华闹市,静心读书,因而找到距宜黄县城西边2千米处一个山洞吟诗作文。有一次,王安石不小心将书页题头撕烂,洞内无物可粘,非常伤心。忽然,他想到还剩焦头笋,一用果然将书粘上,转而高兴。焦头笋因此而得名。制法:先将水发笋片下热油锅,放精盐煸炒至水干,再下料酒,放入鸡汤用旺火烧沸,改用文火煨1小时左右;次将木耳下热油锅稍炒一下,将笋片倒入锅内与木耳混合,待汤汁快干时放人味精、酱油,用湿淀粉勾芡,盛入盆中上葱、姜末;再将锅烧热,舀入猪油100克,待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徐徐倒入笋盆中拌匀,装盘即成。特点:色泽明亮,笋质嫩滑,汁浓粘口。具有鲜、香、脆、辣、素中带荤的独特风味。
   红烧鱼头 相传明朝金溪县陆坊乡一李姓农户在浒湾镇经营小吃店,一日,他在家中将鳙鱼鱼头、鱼肉分别做成两道菜,吃后感觉鱼肉味道不如鱼头。回店后,他就经常烹制红烧鳙鱼头招待来往客商,以致在全县农村广为流传,成为一道地方名菜。制法:将鳙鱼头挖鳃洗净剁成方块,放人油锅中煎片刻,随即放入酱油、盐、料酒和清水,待锅内水快烧干时,下辣子、葱、姜、味精烧半分钟即成。具有色泽黄亮,味鲜带辣特点。
   麻香冬瓜 20世纪70年代,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到金溪县考察,吃到一道“麻香冬瓜卷”菜,吃后认为该菜不仅经济实惠,而且很有地方特色。该县浒湾冬瓜连年丰收,因此该菜后来作为金溪宾馆主菜之一招待各地来客。制法:将冬瓜切成宽2寸、长3寸块状,冬笋、香菇、火腿切成丝,下锅调好味,芝麻炒熟;将冬瓜用盐腌一会,挤水分,放上三丝卷成冬瓜卷,先滚一层干淀粉,后沾一层湿淀粉,沾上一层芝麻,油锅上火,炸透捞出即成。具有外焦里嫩、咸鲜酥香特点。
   米粉熏肉 制作时先将五花猪肉块用盐擦匀,撒上姜花,腌24小时;后将肉拌干米粉,边拌边打,使肉多粘米粉,再放在烤火炉上熏,内放一个竹垫,撒上皮糠,中间翻动一次、加糠一次,熏到肉两边金黄色、滴油为度;碗底放干腌菜、干盐笋,盖上熏好的肉,上笼蒸1小时即成。特点:香味浓厚,肉色金黄,肥而不腻,久吃不厌。相传该菜是资溪县山村一位朱姓老婆婆所做,在朱婆婆传教下,家家户户都做,一直流传至今。
   冰山雪莲 相传南宋岳飞在某年炎夏到广昌大株慰问将士,向乡民题写“墨荘”匾额后回县衙,中午,县衙设宴为岳将军洗尘。当他品尝到冰山雪莲时,赞叹道:“快哉,暑气一去不返!”从此,这道菜在广昌留传800多年。制法:将鲜莲子放在碗里磨成糊状,放入白糖、鲜奶搅匀,做成山状放入冰箱中冰冻(古时加入隔年冰块),使之固定成山形;把蛋清糊盖在山状上面,再把莲子排成圆形放在蛋清糊上,上笼蒸约1分钟即成。特点:外表美观,冰凉爽口。
   拔丝莲子 相传在民国时,有一位张将军路过广昌,在一家店里吃到一桌莲子菜,其中有一道菜能拉出长长细丝,脆嫩香甜,将军为此菜取名为“拔丝莲子”。从此在广昌一传十、十传百,家家皆知,流传至今。制法:将鸡蛋清放在碗内,用筷子搅打起泡沫呈雪白色时,加入面粉搅打均匀,制成雪衣糊;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4成热时,将莲子逐个裹着雪衣糊放人油锅内,炸呈金黄色时沥出油;锅内放入少许水,用中火加热放入白糖,用手勺搅动,待糖溶化后,淋入三四滴香油炒至糖色发黄时,立即倒入炸好的莲子,迅速颠翻,边翻边撒入红椒丝,盛人抹有香油的盘中即成。特点:外脆里嫩,香甜解腻,拔丝细长。
   目鱼焖芋 明正德七年(1512),东乡新知县上任,衙门大摆酒宴为其接风洗尘。不知哪位小师傅错把名厨师于胖子配好的原用于焖肉的目鱼放在芋头里,发现后重做已来不及。当新知县吃过目鱼焖芋后,赞不绝口,当众宣布给予于胖子嘉奖;并交代,凡今后来客,桌上都要有目鱼焖芋头。此后,目鱼焖芋就成为东乡的一道名菜。制法:先选用鸡蛋大小好芋头刨皮冲洗干净待用;在油锅中放入姜片、目鱼丝、排骨煸炒片刻,后放入米酒、清汤烧开起锅,再倒入瓦罐内,用小火焖半小时,再放芋头焖40分钟;待上桌时去掉排骨和姜片,调味倒入瓷钵内,撒上胡椒、葱花即成。特点:汤清味鲜,整芋不烂,芋如奶白色。
   麻糍 又名糯米糍,抚州民间传统风味食品,尤其是临川、乐安农村逢喜庆必制麻糍作点心宴宾客。春节期间,麻糍为拜年必送礼品。制法:将精白优质糯米用水浸数小时后,洗净蒸熟,乘热放在石臼中,用木棒捣至无饭粒为宜,再做成饭碗口大圆饼状,晾至不粘手即成。食用时可以水煮、油炸或蒸熟,甜食咸食均可,柔软香韧可口。摊点上出售麻糍,用小火将锅中麻糍保持柔软状态,顾客购买时,现做成小丸,用豆粉和食糖拌匀即可食用。
   金线吊葫芦 即面条加清汤,临川风味小吃。制法:先将干面粉和成盐碱面团,做成手工切面,要达到很细很韧,像金线一样,易熟不易糊;又将干面粉和成盐水面团,做成清汤皮子,包入绞碎调好味的猪肉,成清汤;再将面条和清汤同时下锅煮熟,盛入碗中配上猪骨头汤和葱花、胡椒即成。特点:线韧葫芦滑、汤鲜肉香、一碗多味。
   牛杂 临川风味小吃。1982年后上顿渡罗家巷形成牛杂一条街,有牛杂小吃店20余家,远近闻名。制法:将牛杂切成约5厘米长条,用微火焖好取锅,放入青油、米酒、干红辣椒片、高汤再焖,撒上胡椒粉、淋上香油,盛入盘中即可。吃时香、甜,辣味更重,具有开胃、健身之功效。
   汤粉 历来为域内各城镇传统早点食品,以南丰县最有名气。制法:将优质籼米用水浸泡后,磨成粉浆,沥水后压制成细润光滑的米粉,再用清水冲洗后待用;将猪骨放入锅内加水煮上一整夜,加盐、味精制作出猪骨汤;把米粉放入沸水锅内泡热,沥水装碗,倒入猪骨汤,放上葱、姜末即可。若另在猪骨汤内氽煮一些猪瘦肉、猪肝、猪肠结等配料,用来拌粉吃,则味道更鲜美。
   牛舌 南丰县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纯正糯米粉、植物油、食糖。制法:将糯米粉用沸水烫熟,按三、七比例分开糅和,其中七分糯米粉中加红糖操作均匀,制成红、白两色粉团;将白粉团拍扁包红粉团,再拍扁制成8厘米宽、4厘米高长方块,用刀横切成0.5厘米,将每只薄片稍扭一下投入六七成热油锅内炸成金黄色捞起即成。特点:色泽红白分明,味道香甜酥脆。
   金炸子包 南丰县风味小吃。制法:先将豆腐皮切成三角形状,将笋、韭菜、香菇切成米粒状下锅调味炒熟晾凉;把切好的豆腐皮放在案板上,放入炒熟的馅,再卷起包好用面粉糊封口;炒锅上火加油烧至六成热,放入子包炸至金黄色,起锅漏油即成。特点:香酥、色泽金黄、形状美观。
   藕丝糖 明万历年间流传至今,金溪县独特风味食品。主要原料:糯米、麦芽、豆粉、白糖、芝麻、桔饼、桂花。制法:先将糯米蒸熟成糯米饭后,倒入缸内,再将粉碎麦芽倒入其中搅拌均匀,然后封盖包缸使其发酵。将发酵糯米饭放入锅中熬煎成饴糖。用豆粉作为饴糖防粘剂,将饴糖臼在豆粉上散热后做成一圆块,通过反复地扩展拉细、折转,使其慢慢成藕丝状,最后用配好的芯子(含有白糖、芝麻、桔饼、桂花)包裹,便成藕丝糖。特点:形似藕丝,甜而不腻,脆而不碎,落口消融。
   卷锦 广昌驿前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猪网油、面粉、白砂糖、金钱饼、芝麻、豆腐皮。制法:将白砂糖、金钱饼、芝麻掺入面粉中加水糅合成饼块。取豆腐皮展开摊平于案板上,覆盖猪网油,再将面饼块铺在猪网油上,卷成圆柱体形状,上笼蒸熟。趁热切断成块摆盘盛好,并用滚烫熟制猪油挂面油淋,即可食用。特点:香、甜、软、韧兼而有之,甚是爽口。
   萝卜饺 东乡县名点。制法:将萝卜刨皮切成细丝,用少量食盐腌制片刻;将猪五花肉切丝,放入油锅煸炒出香味,再放入萝卜丝炒至八成熟,放入葱白、姜末调味,撒上辣椒末而成饺馅;用面粉做成饺皮,包上萝卜馅,蒸15分钟即成。特点:饺皮澄白滑润、馅质香辣味鲜。
   板栗炒鸡 相传晏几道从小体弱多病,晏殊多方延医,总不见效。晏殊的母亲想,孙儿体弱多病源于脾胃不好,于是买来大量的板栗让晏几道吃,可吃不了几天,晏几道就乏味了。此时有人送来几只当年新鸡,老祖母想到鸡是益五脏、补虚亏、健脾胃、强筋骨的食物,用它烧板栗,一定有更强的滋补作用。板栗烧鸡色好味香,晏几道特别爱吃。不到半月,晏几道面色红润,精神振作。制法:将鸡宰杀去毛,破腹去内脏洗净,切成1厘米左右的小方块;板栗用刀在皮层开个小口子,放入温水锅里煮至八成熟捞起,再放入冷水浸片刻剥壳,切成鸡块一样大小;炒锅放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热,倒入辣椒、板栗拌炒几下,再将鸡块入锅拌炒,转色时,加入料酒、酱油、精盐、大蒜片和少许好汤,约翻炒2分钟左右,挂芡起锅即成。特点:味鲜、鸡嫩,别有风味。
   石鸡米粉 相传曾巩一学生家长为了答谢曾巩对弟子的辛勤教育,便宴请曾巩。席间,端上一道香喷喷的“石鸡炒米粉”。在主人的盛情下,曾巩接连吃了几小碗,并对身边的家长说:“比我在南丰时吃的石鸡炒米粉味道鲜美多了”。后来,曾巩在济南做巡抚时,把这道菜带去,使得石鸡米粉成为当地百姓桌上的佳肴。制法:将石鸡剖腹,除内脏,斩去头爪,每只石鸡斩成2至3段;将猪油、植物油混合一起倒入锅内,烧至七成热后,取油一半用碗装好,将石鸡、肉丝下锅爆炒几下,放入红辣椒、葱、姜丝,再炒几下;将碗内的留油倒入锅内,烧至七成热时,放入米粉炒熟,将炒好的石鸡倒入锅内,炒匀起锅装盘,撒上胡椒粉即成。特点:味鲜香浓。
   目鲍滑肉 相传明代临川才子祝徽在山东任道御史时,把目鲍海鲜与猪肉相炒,结果鲜香可口,饭量增加许多。后进一步改进,把瘦猪肉切成薄片,与淀粉相拌,在炒时加上冬笋之类配料,使得肉片色泽鲜明。祝徽胃口大开,每餐必上此菜,他根据此菜特点,取名“猪鱼斗”。后来他回家乡,用“猪鱼斗”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大家认真品味,确实不错,色泽黄亮、透明、嫩滑、鲜香可口。从此,这道“目鲍滑肉”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制法:先将干目鱼去骨,用水浸透(4小时),洗净。然后将目鱼切成薄片,放入小钵内,加纯碱抓匀,约腌2小时;将肉切成4厘米长、1.7厘米宽的薄片,放入碗中,用料酒、细盐、酱油、湿生粉抓匀;油烧至六成热,放入肉片氽熟,连油倒入漏勺内,投入葱头、生姜爆炒一下,随即放入冬笋、香菇,煸炒几下,再放料酒、盐、酱油、好汤、味精,沸后将肉片投入,随即把开水中的目鲍捞出,沥干水放入锅内,推动几下,待汤再沸后,用湿生粉挂芡起锅,撒上胡椒粉即成。特点:色泽黄亮、透明、嫩滑、鲜香可口。
   爆炒鱼丝相传曾巩有一天钓得一尾大草鱼,喜不自禁亲自下厨,将头尾烧成鱼汤,取中段鱼肉剁成肉茸,拍成薄片在热水中氽熟。晾凉后切成鱼丝,配以猪肉丝、红辣椒丝、水发香菇丝制成一道美味佳肴。但见盘中雪白如银的鱼丝与鲜红的辣椒丝交相辉映。举箸试尝,嫩滑爽口,色美味佳,令人胃口大开。制法:将鱼肉剁成茸,加盐5克抓匀,做成大鱼丸。把生粉碾碎铺在案板上,将鱼丸放在生粉上滚匀后拍薄;蛋液下锅烙成蛋皮一张;猪油放入锅内烧热,将肉丝放入锅内,炒至五成熟时即下鱼丝,翻炒几下,放入配料,调好味,再翻炒几下,待起锅时,用湿生粉勾芡,淋上香油,装盘即成。特点:鱼丝软滑,色美味佳。
   牛肉米粉 相传临川城郊某农村,小两口为了生活,在城内瓦窑开小饭店,经营家乡特色菜肴,其中有一道“牛肉炒米粉”,色佳味道美、可口实惠,深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红火。以后相沿成习,“牛肉米粉”便成了地方名菜。制法:将干米粉用温水浸泡半小时,捞起沥水;炒锅放炉上,烧至七成热,放入猪油50克,将牛肉丝入锅翻炒,转色时加红椒丝、大蒜丝、葱花合炒;炒锅洗净,烧至七成热,放入猪油100克烧热,将米粉人锅炒动,放入酱油、精盐、姜末,一齐拌炒半分钟,再将炒好的牛肉丝里面的汤泌到米粉里,再拌炒1分钟,待汤汁吸干后,淋上猪油25克,拌匀起锅入盘,再把炒好的牛肉丝撒在面上即可。特点:色形分明,味香润滑。
   清炖瓜鸭 南宋名医陈自明,将两只全鸭和冬瓜块倒在一大砂锅内,拌上葱蒜,微火细炖,弄成整整两大盆,邀几位挚友亲朋美美吃了一顿。其中一位朋友多年难治的胆结石竟痊愈了。陈自明大受启发,行医中用冬瓜炖鸭竟医治好许多胆结石病人,遂成抚州地方传统家常菜肴。制法:将毛鸭宰杀去毛,去内脏洗净,剁去头、脚,割去鸭腴,放入沸水锅内烫一下,去掉血水腥气,再用清水洗净,装入汤碗,放入肉汤250克,入笼用旺火蒸至八成烂起笼待用;冬瓜带皮,留底去瓤,13厘米左右长(以能装一只全鸭为准),立放在汤碗中,然后,将全鸭(连汤)倒入冬瓜内,再放入猪肉(切片)、香菇(切小块)、姜块、葱结、食盐、味精、料酒,再入茏蒸1小时取出,拣去姜块、葱结即成。特点:清香味美。
   薯粉蒸饺临川名菜。制法:薯粉滚碎过粉筛,放入大铁勺内干炒至三成热,用250克左右开水冲成芡,搓成团,再搓成30个棋子,用擀面棍擀成8厘米一块的元皮子待用;猪肉、冬笋(烫熟)、葱切成小丁,放入锅内,加酱油、盐、味精炒熟,挂芡起锅,待凉后再用;将冷馅包入皮内,做成半圆形饺,上笼蒸15分钟左右即成。特点:嫩滑味鲜。
   冬瓜“扣肉” 相传乾隆皇帝五十大寿时,各位京官都要献土特产贺寿,纪大奎送的便是冬瓜“扣肉”。乾隆皇帝吃惯了山珍海味,对色泽红黄、香味喷鼻的冬瓜“扣肉”特别感兴趣,以后几乎每隔几天就要纪大奎送上一份冬瓜“扣肉”。制法:冬瓜去皮除瓤,切成8厘米方块,表面用刀划成花纹。大蒜切成片;切好的冬瓜蒸七成熟,将冬瓜的花纹面,放在茶油中炸至黄红色捞起,切成条肉形状,砌入扣碗,人笼蒸三至五分钟;将扣碗取出,翻倒入稍大一点的碗中,再加入酱油、味精、大蒜、辣椒(切末)挂芡即成。
   欢喜丸子 明朝,临川四大才子“陈罗章艾”,学富五车,出口成章。一天,有大户人家娶亲做喜事,他们4人贺礼没带,硬要入席喝酒。适逢酒席上到“欢喜丸子”这道菜,主人灵机一动:“我向四位先生讨个彩头,请你们说说这道菜的好处,说得大家欢喜,即另开一桌酒席”。陈罗章艾看看色泽晶莹、形似珍珠的欢喜丸子,一人一句道:“欢声笑语满庭中,喜酒宴宾新郎公,圆月好花醉红烛,子孙富贵代代红。”这4句彩语,不但把“欢喜丸子”的菜名嵌进去了,而且句句吉祥如意,主家和客人听了齐声叫好,立即让4人入席喝酒。从此,临川人办红喜事都少不了“欢喜丸子”。制法:先将糯米洗净,放在水中约浸1小时,捞起沥干;将肥瘦猪肉剁成茸,荸荠去皮拍碎,鸡蛋打散,水发香菇洗净,与葱、姜一并切成细末;将肉茸团做成直径1.7厘米大小的肉丸,投入生糯米盘中滚动一下,放入蒸笼内(或搪瓷盘内);将蒸笼放置沸水锅上,用旺火蒸15分钟,起笼稍凉。然后将碗抹上一层熟猪油,再将肉丸整齐地扣入碗中,吃时再上笼蒸热取出,碗翻入盘中即成。特点:色泽晶莹,形似珍珠,松软鲜美。
   如意冬笋 宋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致力于朝政,心力交瘁。其时,改革受阻,夫人劝其回乡调息,便向神宗报假,回到故园。一日,王安石于卧榻上小憩,忽见床头露出一棵笋苗。王安石深知,笋长室内难以成竹,弃之可惜,遂令家人将其烹制成菜。家人便将冬笋配以少许瘦肉、香菇、蛋清,精心制成“如意冬笋”。王安石食后,味甘如饴,便将此菜取名“如意冬笋”,记录入谱,凡是客到,烹以待客。制法:冬笋剥壳去皮,用水煮熟,捞出晾干;把冬笋片切成长形薄片,撒上少许淀粉,再铺上一层茸馅,接着相对卷拢成如意形,在合缝处抹上少许温淀粉然后放入盘内,上笼蒸熟取出。晾干切成厚片,整齐地摆在碗内再上笼蒸熟,取出扣在盘内;炒锅置旺火,放入鸡汤、味精、精盐,调好味烧沸,用淀粉、勾芡撒上胡椒,浇在冬笋卷上即成。特点:味鲜脆嫩,形似如意头。
   丝瓜鳅鱼 此菜源于崇仁孙坊、白露一带。此地田傍河沟盛产泥鳅,牧童、村姑捉到后,即在菜园内采摘丝瓜一起烧煮,不上酒席,只作下饭家常菜,后历经厨师细心配料,逐渐演化而成。制法:麦泥鳅以清水养至3天~5天为宜,丝瓜刨皮滚刀切成块;炒锅放入猪油烧至五成热,放入丝瓜过油片刻,漏勺捞出沥油待用;原锅留油少许,放入大蒜子、生姜速爆,加入鲜汤,待沸后放入泥鳅,烧沸后放入丝瓜、糯米酒、盐,同时撇去泡沫,再放醋,装入汤碗,撒入椒粉、葱花即成。特点:鲜嫩滑口。
   二、服务业 (一)旅馆 私人开设客栈在抚州古已有之,大小规模不等,经营饭菜兼住宿。清末至民国初期,金溪浒湾镇有旅店六七家;资溪县城有客栈1家,顾客多为上福建光泽、邵武挑盐的脚夫;广昌县城有客栈l家。民国22年(1933),资溪县有客栈7家。23年,临川县有旅馆42家;广昌县城有旅店3家。25年,黎川县有旅馆86户。26年,东乡县城有旅社48家。29年,南丰县有旅社31家,其中较好房间,常为官吏豪富包住,成为藏污纳垢场所。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临川县有旅馆(兼营饮食)66户;南城县城有客栈5家;崇仁县城有客栈、旅社7家;资溪县有客栈18家;东乡县城有旅社17家。其中,临川长安旅社、复兴大旅社、新生活招待所、南城旴江旅社、黎川五洲旅社、南丰大旅社、金溪浒湾陈八宝饭店、广昌东亚旅社等颇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对私营客栈旅馆进行整顿、扶持,使旅馆业得到健康发展。到1955年,抚州市有旅社、客栈18家,资溪县有客栈25家。各地商业部门积极兴建国营旅馆,1957年至1960年间,抚州饭店、赣东饭店、南城饭店、南丰饭店、崇仁饭店、乐安饭店、宜黄饭店、资溪饭店、东乡饭店等一批较大规模的国营旅馆相继建成营业。同时,各级政府、机关、部队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自办招待所甚多。
   1978年以后,域内集体、私营旅馆不断增加,且条件愈来愈好。社会各界自办招待所经改造装修后全部对外营业,形成与国营旅店相互竞争局面。从1981年始,国营旅店业实行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注重加大投入,改造住宿环境,更新客房设备,增加服务设施,培训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1984年、1992年,南丰饭店、赣东饭店先后改建为集住宿、餐饮、舞厅、大小会议室、商店、小吃茶座、停车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宾馆。改造、扩建后抚州市南站大酒店、上顿渡龙津宾馆、黎川宾馆、宜黄饭店、金溪秀谷迎宾馆、资溪商业宾馆、广昌龙岗宾馆、广昌莲城宾馆等均具有较强竞争力。2000年,市工商登记注册的有国有集体旅馆业86家,注册资本金4306万元;域内县(区)城镇有私营旅馆23家,注册资金269万元;有个体旅馆758家,注册资金5798万元;其中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旅馆有抚州城区的抚州宾馆、赣东宾馆、交通宾馆及上顿渡的临川宾馆,南城县南城宾馆、建昌宾馆,黎川县黎川宾馆、惠达宾馆,南丰县南丰宾馆、桔苑宾馆,崇仁县崇仁宾馆、信合宾馆,乐安县县政府招待所,宜黄县宜黄宾馆、宜黄饭店,金溪县金溪宾馆、金穗宾馆,资溪县资溪宾馆、红星宾馆,广昌县广昌宾馆、龙岗宾馆,东乡县龙山宾馆、千禧龙宾馆等。
   至2011年,新增加的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旅馆有抚州汝水森林宾馆、临川大酒店、荣誉国际大酒店、法莱德国际大酒店;黎川县的国安国际大酒店;金溪县的波尔度假山庄;资溪县的法水度假村、大觉山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崇仁县的华侨大酒店、象山大酒店;宜黄县的宜黄国际大酒店等。
   (二)理发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挑担提箱流动理发匠颇多,亦有少量理发店坐等顾客上门。理发工具有手剃刀、手推剪、梳子、毛刷和人拉风扇等简单几种。民国35年(1946),广昌县倪世棠独资开设理发店始用“洋凳”“洋剪”“洋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域内原有私营理发业大都转为公私合营店(组),也有部分个体自营户。抚州市内1955年有理发店5户、个体理发担80余个,1960年有理发社总店1户、分店6户、从业人员105人。资溪县1955年有个体理发业8户,从业人员24人。南丰县1956年设有门店5个,从业人员50余人。崇仁县于1956年将县城13户理发店和一些流动理发担组建成理发合作社。广昌县城1958年将5户理发店合并成立广昌理发厅,有职工27人。从60年代初开始,各县(市)城镇集体理发店在市场唱主角,理发工具发展到电推剪、电吹风、电风扇和蒸气烫发。男女发型向多型化发展,男式由分式、平装发展到青年式、西式、运动式、平圆式、波涛式、游泳式等10余种;女子发型从单一花卷式发展到长、中、短发式、刘海式、海燕式、蝴蝶式、螺花髻、单双花发髻等20余种。
   1978年以后,域内城镇装潢豪华高档个体理发店发展迅速,社会上开始流行各种发型,青年男女洗头普遍,烫发染发成为时尚。以洗头、理发、焗油、烫发、染发为主,附加按摩服务的理发店(又称理发屋、发廊、美容厅等)生意兴隆,营业服务从白天到深夜。1990年,全区从事理发业人员有11811人,其中商业系统有国营理发店4家、职工31人,有集体理发店15家、职工130人。90年代中期开始,个体理发美容厅发展较快,尤其是以洗头按摩为主的理发店成倍增加。1997年,全区县(市)城镇有理发按摩美容店302家、从业人员1086人,其中,集体5家、职工33人,私营个体297家、从业人员1053人。到2000年,全区有理发按摩美容店436家,从业人员1523人,其中集体4家、职工18人,私营个体432家、从业人员1505人。此外,还有一批流动理发个体户活跃在城乡,以乡村为多。从2001年开始,全市理发、按摩服务等店均由民营、个体企业经营。
   (三)浴池 民国期间,临川县有浴室3户。南城县旴江旅社、陶陶招待所、南丰县琴城招待所内均设有澡堂。
   新中国成立后,抚州市内开办工人浴室一直经营到1959年。国营抚州饭店设有大浴池2个,小浴盆40个;同时男浴室设有按摩、擦背、修脚等服务项目。南丰第一旅社澡堂经营至1964年才关闭。从60年代开始,厂矿企业、机关单位自建澡堂、洗澡间,作为单位内部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很少对外经营;新盖宾馆、旅社都建有洗澡间。到80年代,各单位自建澡堂向社会开放,档次较高的宾馆、旅社在单间、标准间旅客房均有洗澡设备,因此,各地浴池业务清淡,澡堂、浴室逐渐关闭。到1985年,全区商业系统只有浴池业1家、职工10人。90年代中期后,域内浴池业有所恢复,赣东宾馆开设桑拿浴,地区民政局招待所开设芬兰浴,各地开设一些中草药水泡脚房,一些个体户还开办了蒸饭兼小型浴室。到2000年,全市有私营个体浴池业21户,从业人员647人。其中临川区温泉和资溪县法水两个天然温泉浴池,基础设施好,服务项目多,生意兴隆。
   (四)洗染 清末至民国时期,域内洗染坊兴旺。期间,抚州城有洗染店6家;南城县城有一些前店后坊式洗染业;黎川县有颜色染业3户;南丰县城有染印店3家;崇仁县城有洗染店5家;广昌县城和赤水各有染布作坊1家。洗染店主要为群众染制土棉布、夏布、旧衣服、旧被单等,也替布店染色布,并印染印花长巾,赚取加工费。印染时主要采用植物、矿石两类颜料,多是染成蓝、黑、红3色。其收费标准为:土布一匹(50市尺)收1.8银圆~1.9银圆,白细(洋)布一匹(300市尺)收2.84银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棉布统购统销和家庭手工纺织业衰败,洗染业大减。1956年对私营商业改造后,抚州市内设立1个公私合营洗染核算组,下辖3家洗染店;南丰县只剩下1家染印坊和县棉印厂门市部;此外,各地还有一些个体染印户。80年代以后,传统洗染店或洗染摊担逐渐消失,代之以干洗、电烫、皮衣上色上光为主要服务的洗染店。1990年,全区有26家洗染店,均为个体经营。90年代中期以后,洗染店设备越来越先进,洗烫衣服均为半自动化或全自动机械化操作。1997年,全区有私营洗染店30家。到2000年,全市有54户洗染店,均属私营个体服务业。
   (五)摄影 清末,广昌县城记吾照相馆开业。民国期间,临川县有照相馆6家,其中新华、毕肖照相馆规模较大;南城县城有照相馆5家;南丰县城有照相馆3家;崇仁、宜黄、东乡县城有照相馆各1家;金溪县城和浒湾有照相馆各1家;广昌县城有照相馆2家。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私营商业改造,域内照相业大都转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组织。1956年至1957年,抚州市6家照相馆组成公私合营照相核算组1个;崇仁、乐安、宜黄、资溪、东乡等县城各有公私合营照相业1家;金溪县2家照相馆转为公私合营;广昌县城将2家个体照相户合并成立胜利照相馆。1972年至1975年,国营抚州羊城照相馆、国营崇仁东风照相馆、国营乐安芙蓉照相馆先后建成营业。到1982年,全区商业系统有国营照相业14户,集体照相业3户。80年代开始,以摄影为职业的个体经营者发展较快,或开办照相馆,或在名胜游览地、风景区设立照像服务点。私人照相馆专门开设结婚彩照系列相关服务,很有市场。国营和集体照相馆实行承包经营,提高摄影技术,增加大型团体照、天然彩色照、工业品特技照、民族服装照、生活彩照和代客冲洗胶卷、彩色扩印等服务项目,与个体摄影户竞争市场。1990年,全区从事摄影业人员有288人,其中,商业系统国营摄影业14户、职工75人,集体摄影业2户、职工8人。90年代以后,录像服务开始兴起,域内各县(市)城镇均有个体户从事录像服务,为人们喜庆场面和各种庆典活动留下美好记录。到2000年,全市有照相业87户、从业人员256人,其中,国营7户、57人,集体1户、2人,个体79户、197人。仅抚州城即有照相业20户、从业人员129人,羊城照相馆、维也纳经典婚纱摄影中心较有名。
   (六)日用品修理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日用品修理多以补锅、修伞、箍桶、竹篾制品加工与修补、打铁、打锡、打铜业兼修焊等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域内从事钟表、自行车、铁锁、自来水笔等修理业逐步增加。到80年代以后,日用品修理业发生明显变化,箍桶、补锅、修伞、铜匠、锡匠等寥寥无几,铁器锻造修理、竹篾加工修补、自来水笔、钟表等修理业大量减少,修锁由手工操作变为电动半机械化操作,鞋摊、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及其家用电器等修理业成倍增加。1990年,临川县有修理业273户、从业人员376人;广昌县有修理业182户、从业人员223人;全区从事日用品修理业有2144人,其中,商业系统国营修理业3户、职工8人,集体修理业1户、职工2人,其余均为个体户。90年代中期开始,打金银饰品业迅速兴起,仅抚州城老五皇殿周围就设立打金银饰品店46户。1997年,全区县(市)城镇有修鞋摊223户,自行车修理摊168户,摩托车修理店156户,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修理店134户。到2000年,全市有个体日用品修理业2355户、从业人员4492人,其中县(区)城镇1010户、2103人。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饮食服务
相关人物
餐饮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