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特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37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特产品
分类号: F762.7
页数: 13
页码: 1977—1989
摘要: 域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除盛产大米外,蜜桔、白莲、苎麻等农产品极为丰富。农产品被加工成手工业产品后,同样受人们欢迎。明代以后,夏布、白酒等产品名闻遐迩。金溪浒湾油面、琅琚藕丝糖,宜黄、乐安、资溪土纸,黎川黄烟,南丰豆腐皮等,享誉数百年。
关键词: 土特产 抚州市

内容

一、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色泽金黄,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香气清幽,味甜如蜜。据有关部门鉴定,在100毫升南丰蜜桔汁中,含柠檬酸1克,维生素C19.5毫克,糖11.3克。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磷、铁、钙等人体所需元素。
   早在西晋时,南丰即产柑桔。到唐代,已有红桔、火桔、广桔、乳桔等诸多品种,而以乳桔品位最优。乳桔经数百年繁育改良,成为一个独立柑桔品系,即南丰蜜桔。国家商业部食品局与上海市果品公司合编《中国果品》(1985年版)中载:“南丰蜜桔实际上是乳桔的一个优良品系,也称南丰金钱蜜桔,主产于江西南丰、南城……以南丰产品最佳,品质极上,是梏中珍品,清朝曾作贡品,故又有南丰贡桔之称”。清末民国初,南丰蜜桔已远销国外。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称该桔为“梏中之王”。自1962年始,该桔多次被评为中国优质水果。1988年,国家商标总局批准“南丰蜜桔”商标注册。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名牌产品。2007年“南丰蜜桔”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创“三个第一”,即全国宽皮柑橘类第一个驰名商标、江西省水果类第一个驰名商标、抚州市各类产品第一个驰名商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南丰蜜桔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单产、总产不断增加,品种进一步优化,果品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为早熟、中熟、晚熟3种类型和大果、小果、桂花蒂等3个品系:大果系产品果大汁多,外观标致,酸甜适度,产量较高且采摘省工;小果系产品果形小巧玲珑,皮薄肉嫩,囊衣透明,质多味浓,甘甜如蜜;桂花蒂系属小果系衍变品种,蒂部萼片形同桂花,果味与小果系相同,因其产量较低,故栽种者较少。
   由于南丰蜜桔优异品质及良好市场前景,南丰县于1986年被列为全国柑桔商品基地县,1995年国家农业部命名中国南丰蜜桔之乡。2000年全县栽有南丰蜜桔18.2万亩,总产量约为3万吨,畅销全国及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全县栽有蜜桔62万亩,总产量115万吨,畅销全国,出口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印度、斯里兰卡、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英国、荷兰、瑞士、法国、德国、加拿大、巴西、南非、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25万吨。
   二、南丰豆腐皮 南丰豆腐皮形如扇、色如橙、薄如纸,以制作精巧、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该豆腐皮既可油炸,又可作汤料,制作简便,风味独特,为豆制品中之精品。该县莱溪乡生产豆腐皮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品远销深圳、广州、北京、上海、重庆、南昌等地。
   三、广昌通心白莲 广昌通心白莲为广昌县传统特产。它以色白、粒大、饱满、味甘、清香等优异品质名列广昌三大特产(另为晒烟、泽泻)之首。
   广昌白莲营养丰富。据现代营养学分析,每100克干莲子含蛋白质16.6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61.8克。此外,还含有粗纤维、钙、磷、铁、钾等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食用为滋补佳品,药用为治心肾病良药。由于广昌白莲优良品质,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3年获农业部中国优质农产品与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金奖,1994年获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1995年,广昌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通芯白莲之乡,1999年广昌县再次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优质白莲之乡”。2002年,广昌白莲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抚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农科技突出贡献二等奖。2004年,在第18届全国荷花展上广昌白莲获“大中型荷花新品种”一等奖。2005年,经过国家级农业专家考核审查,广昌白莲“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通过评审。2008年,在农业部公布的2007年度中国名牌农产品名单中,广昌白莲被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为抚州市惟一的中国名牌农产品,也是全国惟一上榜的莲子产品。
   据文献记载,广昌白莲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主产区有驿前、贯桥、赤水、塘坊、新安和头陂等地。千余年间,广昌莲农对莲子品种虽有改良,但变化不大。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倡导种子培育,使该莲种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品质也有所提升。尤其是1993年,科研部门将广昌莲种由卫星载入太空,进行航天诱变,使莲种性能明显优化。在提升品位基础上,广昌进一步扩大白莲种植面积。1997年全县种植8万亩。1998年,江西省批准广昌为白莲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县,白莲成为该县外贸出口主商品之一。
   2000年,广昌县委、县政府以“公司+农户”运作形式对农业生产进行结构调整,白莲生产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当年种植面积78186亩,总产2111吨。白莲经营大户发展至40多户,年销量占全县总产量80%以上。白莲生产实现良种化。太空莲繁育基地发展至1250亩,分布16个乡镇。人工辅助授粉面积2万亩以上。2003年,全县种植太空莲5.7万亩,周边地区推广种植近20万亩,全国累计推广40万亩。至2011年,白莲生产势头良好,广昌通芯白莲仍为全县农业生产主导产业。
   广昌通心白莲便于储运,烹调食用方便,蒸、烩、炖、酿、扣等法皆可,吃法繁多,老幼皆宜。经过加工,还制成莲子汁、莲子藕粉、莲心茶、荷花露汽水等省优新产品。莲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潮州、杭州等地,并通过当地商户转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美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四、广昌“黑老虎”晒烟 广昌晒烟属雪茄型晒红烟,叶大肉厚、纤维细致,经一二年醇化后,深红发黑,色泽鲜亮,香气浓郁,吸时味醇劲足,焦油含量低,富有弹性,燃烧性好。因力强气盛并呈斑虎色,故俗称“黑老虎”,为广昌县三大特产之一。
   广昌种烟始于明万历末,种植历史近400年。据《江西经济问题》载:“江西烟草之生产……,实为中国最大烟草出产地,唯所产之巨量烟叶,能用于制造卷烟者,仅广昌、广丰两县少数之产品。”民国19年(1930)江西建设厅调查报告称:“广昌县每年产额一万四千担。用途:卷烟及烟丝。销路:上海、广东、香港。”其时,晒烟除加工黄烟丝之外,还加工“黑老虎”烟丝,销往福建、广东、汉口、江苏及省内各地,尤其在沪、穗、湘、汕等地颇受欢迎,并行销中国港澳和南洋各地。1962年,轻工业部烟草研究所对广昌晒烟作质量鉴定,认定广昌晒烟品质较好,是生产低焦油混合型烟和雪茄烟的好原料。广昌烟叶主产于驿前、杨溪、塘坊、头陂等乡镇,县内其他地方零星种植。
   1978年广昌县被列为江西省晒烟出口基地。1977年种植面积为40407亩,总产量4182吨,为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全县晒烟种植面积、总产分别比1991年下降55.92%和72.20%,2000年至2011年,晒烟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五、广昌烤烟 1997年,广昌烤烟生产开始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和烟叶收购量居全省第三位,成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00年县委、县政府实行烤烟生产目标管理,将其列入各乡镇综合目标考评之一,年终考核评比,奖励先进。将烤烟特产税全部返还乡镇,用于发展生产,免收新建烤房的一切规费。县农行、信用社优先安排生产资金,分别发放贷款2620万元和2840万元。县烟草公司每年无偿供给烤烟种子、营养袋、烤房的火管、炉条、温度计、湿度计,优惠供应烟草专用肥,举办烟农技术培训班。聘请全脱产烟叶技术员,吃住在村,服务在田头地角。该年全县种植面积10399亩,总产1214吨,分布在12个乡镇,占全部乡镇的75%。
   2001年,全县种植烤烟1.5万亩,收购烟12.5万担,优质烟叶比例和收购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烟农创收5700元,财政创收517万元。广昌被列为江西省烟草公司“紫色”名牌烤烟基地、烟叶生产重点基地,以成熟度为中心的配套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基地,南昌烟厂烟叶生产基地、紧密型基地,赣南卷烟厂生产基地,国家烟草局国际性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基地。2004年,烟叶种植全部实行产销合同制,全县种烟1.85万亩,收购烟叶5.18万担,进入全国烟叶生产重点基地县行列,税收1100万元,财政收入115万元。2005年,本着自愿合作、互动、平等的原则,广昌县以村小组为单位成立315个烤烟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有计划地组织烟农种植烟叶,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烟叶生产一体化经营,较好地实现技术、劳动力、运输等生产重点的优化配置。2011年,全县11个乡(镇)普遍种植烤烟,烤烟生产成为广昌农村主导经济作物。
   六、广昌泽泻 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利尿渗湿的中药。广昌泽泻质坚、味甘、个大、粉足、断面光滑,内无焦枯,在中药行业有“大天鹅蛋”之誉,质量优于其他省市所产。
   清道光年间,泽泻栽培自福建建瓯传入广昌,故又有“建泻”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广昌泽泻以驿前、赤水、高虎脑、杨溪等地为主产区。1990年至2000年,年产量在6万千克左右。2000年,泽泻种植面积10050亩,亩产175千克。
   2010年,“广昌泽泻”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标志着广昌泽泻标准化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广昌泽泻”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七、南城麻姑酒 南城麻姑酒属黄酒类,酒精度为18°至20°,糖分为16%至18%,酒液呈琥珀色至棕红色,晶莹光亮,具有性温滋补、舒筋活血、清脑提神、驱风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是中国历史名酒之一。麻姑酒有很多传说,据清代《麻姑山志》载:最初麻姑酒用麻姑山龙门桥下“神功泉”水酿造。“神功泉”眼传为南极仙翁杖击而成。最为久远和广泛的传说有麻姑仙子在麻姑山酿造仙酒为西王母祝寿故事。因此,千余年麻姑酒一直被视为延年益寿滋补佳酿。
   据史籍记载,麻姑酒始产于西晋时期。到唐代,因著名道人邓紫阳携此酒贡于唐玄宗而名声大噪。宋元以降,文人墨客对麻姑酒多有题咏。元代乡贤吴当诗云:“麻姑酒是长生药,阿母桃应几度花”,将麻姑酒与西王母蟠桃相提并论。此时,麻姑酒成为当朝宫廷佳酿之一。到明代,麻姑酒已畅销大江南北。笑笑生《金瓶梅》中曾4次提到南城麻姑酒,民间南货店门口常贴“双料麻姑酒,玫瑰灌香糖”对联。由于麻姑酒名气极大,明朝国内很多地方生产黄酒套用麻姑酒名称,但人们皆以建昌府南城县出产为正宗。因此,南城麻姑酒远销外地时,也特意在酒坛上标明“建昌麻姑酒”。清代,酿造麻姑酒作坊遍于麻姑山下,且多数有字号。其中,“庆乐斋”“老协成”“聚成隆”“双料麻姑酒”4家名气最大。民国2年(1913),麻姑酒作为中国名产被选送南洋国际赛会参赛,获银牌奖。
   麻姑酒之所以自晋朝之后2000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其原因大体有五:一占“仙”气,即麻姑酿酒传说;二为地灵,麻姑山是“洞天福地”兼而得之圣地;三为水美,麻姑山泉水特宜酿酒;四靠料精,麻姑山上银珠糯米营养丰富,是最佳酿酒原料。再加上所州酒曲是用山上多种草药制成,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写:“麻姑酒曲有群药”,因而功力非凡;五为艺精,该酒采用双曲复酿之法,秘不外传。
   新中国成立后,麻姑酒生产在原有基础上大有发展。1956年几家私营作坊合并成公私合营南城县酒厂。1958年,麻姑酒作为江西名酒送庐山中央领导人品尝,受到李先念、李富春等赞赏。1963年、1980年、1983年,麻姑酒3次被评为江西名酒,并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牌奖,2004年被世界客属十九届恳亲大会列为指定用酒,2009年再次被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40年间,麻姑酒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2000吨年产能力,产品远销上海、北京、福建、广东等地。2000年后又开发出“麻姑玉液”系列产品。
   八、南城麻姑米 麻姑米产于麻姑山上。据清同治五年《麻姑山志》载:“银珠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八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至今仍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
   麻姑米色白如银,圆似珍珠,故又称银珠米,饭松软,有特别香味,煮成稀饭胶稠润滑。用其加工米粉,细微条直,洁白透明,韧滑香郁,风味独特。用其酿酒,香气浓郁,口味甘醇。1961年被选至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参展。曾获巴拿马国际土特产博览会银质奖。90年代始,为保存这一名贵地方品种,国家农业部门拨经费扶助,用科学方法对原品种进行优化,使单产得以提高,并以麻姑山为中心,建立万亩优质麻姑米基地。2009年荣获中国第八届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2000年至2011年,年产麻姑米约6000吨。
   九、南城麻姑茶 麻姑茶素为江西名茶,产自南城县麻姑山。麻姑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相对湿度85%以上,非常适宜优质茶叶生长。
   麻姑茶有“龙门毛尖”“麻姑旗枪”“丹霞岩茶”“石坪云雾”等品种。总体特点是:条索紧整均匀、色泽银灰翠润、香气鲜浓清高、汤色明亮鲜丽。据化验分析,其含有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可以明日益思、止渴利尿、宁神解烦、去秽除滞,令人神清气爽。对伤风、感冒、腹胀、吐泻、肠胃不适者有很好疗效。
   麻姑茶历史可推溯上千年,曾列为贡茶而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古代文人曾有:“金炉伏火长烧药,宝鼎浮烟旋煮茶”“麻姑云雾旗枪秀”等描述,还有形象记述“麻姑绿茶,满被毛茸,青黄相间,酷似雀屏”。20世纪90年代后,麻姑茶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茶叶评比、展销。1983年评为江西省优质茶;1986年、1989年均荣获省农牧渔业厅优质名茶奖;1990年荣获省食品工业协会优胜奖,被誉为绿茶之珍品;在2009年“恒天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麻姑茶获得金奖。
   1998年南城县麻姑茶栽培面积3735亩,产量22吨。2009年,引进福建客商企业,组建麻姑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公司继承麻姑茶传统手工制茶技法,融合现代制茶工艺,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创建专业制茶团队,生产研发品质优异的“麻姑”品牌茶,并在全国诸多城市设立经销专柜、加盟连锁店。2011年,南城县系全国100个、江西省13个重点产茶基地之一。拥有天然优质的“麻姑茶”茶园30万亩,开发出“麻姑茶”3品10级等系列,年产极品、精晶“麻姑茶”3万余千克。为更好保护珍贵麻姑茶品种,麻姑茶母树已被保存于南城县麻姑山仙都观中,由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监管、保护。栽种的麻姑茶,均从母树嫁接、培育而成。
   十、麻姑米粉 麻姑米粉又称银珠米粉,是南城县特产之一,色泽洁白、光亮透明、口感滑爽、软中带韧、耐煮宜炒,在省内遍受欢迎。为将这一优质名产形成规模,南城县于1996年创建江西麻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大量生产麻姑银珠米粉。该产品于1998年获全省特优产品奖,1999年获江西食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产量约4000吨。2002年企业改制后,由熊炳生等4位股东注册资金组建成立民营股份制企业江西麻姑米粉有限公司。2007年10月26日公司更名为江西麻姑实业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有:米、米粉、粮油食品、淀粉葡萄糖、麦芽糖、蛋白粉、糖果、农副产品。有米粉生产线4条,年生产米粉1.5万吨。该公司系江西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于2002年通过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被授予“江西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2011年6月被授予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产品先后荣获“抚州市用户满意产品”“抚州市优质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参展产品银奖”“第八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江西省名牌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企业先后荣获“抚州市名优特色产品交易会优秀企业奖”“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以及全国各大中城市、超市。2011年销售米粉9910吨,比2002年增长9.5倍,实现销售收入13405.6万元,比2002年增长28.9倍,出口创汇345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38.3倍。实现利润207万元,比2002年增长27.6倍,上缴税收287万元,比2002年增长26.3倍。
   十一、南城淮山 淮山又名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南城县种植淮山大约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有数百年历史。淮山药菜兼用,块根富含淀粉,并含蛋白质、脂肪、多糖、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和钙、锌、铁、碘、铜、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含皂甙、胆碱、尿囊素等药用成分,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滋补肝肾和止泻等功效,主治脾胃弱、食少倦怠、泄泻、肺虚、痰嗽、久咳、肾虚遗精、小便频数等症。作蔬菜食用,嫩滑爽口,风味独特。1998年全县淮山种植面积达万亩,产量约6万吨。
   南城淮山为南城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种植生产,成功引进桂淮2号等淮山新品种,推广“定向结薯”种植新技术,为古老淮山种植注入新活力;先后在天井源乡、建昌镇建立示范区,从选种、育苗、栽培、施肥到收获、销售实行统一管理;引导广大种植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开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该县以淮山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阿颖淮山食品有限公司会同县农技推广部门,到广西采购优质淮山种子,免费送给淮山种植户进行试验种植,并承诺实行淮山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种植淮山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和引导江西阿颖淮山食品有限公司、建洪中药饮片厂等淮山深加工重点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制、开发包括功能性食品、婴童辅食、中药饮片在内的淮山终端产品,延伸淮山种植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江西阿颖淮山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成功研制、开发出淮山婴幼儿米粉、淮山粥、淮山营养粉、奶伴侣、葡萄糖5大系列10多种淮山食品,年创产值7000多万元。2010年南城淮山产值7875万元。2011年,该县淮山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1.5亿多元。南城县成为江西省最大的淮山种植基地、中国三大淮山生产基地之一。
   南城五黑鸡 2011年经农业部审核,准予南城淮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范围内对南城淮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十二、南城五黑鸡 南城五黑鸡已有2000多年饲养历史,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独特地方鸡种,是一种集营养、食疗、药用为一体的纯天然药肉兼用型稀有珍禽。1981年经江西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筛选,确定其为地方名优鸡种。该鸡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五黑”特征,黑色素含量高,氨基酸品全质优,脂肪量少,胆固醇低,肉质细嫩鲜美,既是天然营养保健品,又是治病强身中医良药,享有“药鸡”的美誉。在上海、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占有一定市场。
   南城五黑鸡在未选育之前靠天然养殖,体型较小,性情温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主食虫草和谷物。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多年多代提纯选育和配合饲料圈养,年均产蛋量140枚~160枚,蛋壳均为灰白和白色,受精率、孵化率均达90%以上。一般饲养70日龄可以上市销售,成年母鸡体重0.9千克~1.2千克,成年公鸡体重1.2千克~1.5千克,大棚圈养的商品鸡料肉比为2.8比l。2000年,全县饲养量200万羽。五黑珍鸡种蛋、种苗远销内蒙古、河南、贵州、湖北、江苏、浙江等地。
   2001年后,在省政府、农业厅及南城县政府、农业局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全县形成品质纯正的核心育种体系,进行保种与提纯复壮工作,并组建江西省南城五黑鸡集团公司,年均可向社会提供种鸡、种苗和优质商品鸡10万多羽。
   十三、南城黑猪 南城黑猪又名赣东黑猪,《中国猪品种志》中称其为武夷黑猪,繁育历史悠久,是江西省七大优良品种之一。该猪皮毛全黑,皮薄体型长,背腰平直,四肢粗大健壮,具有耐粗饲、产仔率高、哺乳力强、瘦肉率高等特点,是进行二元、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优良母本,江西省农业厅指定其为全省猪品种原种,颇受该县各地及毗邻7县养殖户欢迎,畅销不衰,省内外占有一定市场。1998年,以赣东黑母猪为基础的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出栏32.9万头,远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2000年后,随着生猪生产“现代化养殖、工业化管理”模式的推行,约克、杜洛克等生长周期短、产肉率较高的生猪逐渐挤占了赣东黑猪的生存空间,市场上赣东黑猪已非常稀少。但赣东黑猪的优秀种质特性是经过漫长的风土驯化和产区百姓长期定向选择而形成的,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其高繁殖率和优良肉质,具有重要的“母本”价值。2010年,南城县徐家乡刘湖村投资169万元的赣东黑猪资源场改扩建项目正式竣工,标志着该县赣东黑猪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
   十四、乐安花猪 乐安花猪属江西优良猪种之一。历史上,由于乐安县交通闭塞,农副产品外运困难,粮食大多用以喂猪,加上当地历来皆放养,生猪运动量较大因而瘦肉较多。乐安人选种有留“头膘”习惯,阉割、配种较迟。经过长期环境影响和人工选择,形成体型大、背部宽阔、繁殖性能好、产仔率高、成活率高、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脂兼用型的乐安花猪。其外貌特征是:体型较大,全身毛色除头部及尾端固定为黑色外,躯干部位有形状不一、大小不等1个~4个黑色块,形成黑白相间花斑;也有背部为黑色,腹部为白色;额顶有不规则白色小块(条),毛较稀疏,头大,嘴平直,背部宽阔,四肢粗长。20世纪80年代始,国内优良猪种不断涌现,而乐安花猪由于缺乏计划选育,提纯复壮,体型、外貌均不一致,性能差异大,种猪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养猪生产发展需要,有被淘汰之势。2000年,仅有公猪1头,母猪100头左右,分布在乐安南村乡及湖溪乡部分村。到2002年,乐安仅存花猪种公猪2头。由于乐安花猪猪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被农业部列入中国畜禽资源名录,是江西省八大地方猪种之一,也是2005年江西省地方品种资源保护规划中重点保护的17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
   乐安县畜牧兽医局申请建立乐安赣中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11年获得批准。乐安县将金竹畲族乡、招携镇、南村乡规划为乐安赣中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区,确立以艾格福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乐安赣中南花猪保种核心区,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十五、乐安霉鱼 又称“状元鱼”。相传是南宋高宗赐名,属乐安本土风味食品。采用鲜活野生鱼为主要原料,将鱼切块,配以食盐、红椒粉、茶油等辅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既可以蒸食,也可以煎炒。这种霉鱼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此产品在全县均有制作,尤以乐安凌仁食品有限公司所产为特佳。
   十六、金溪藕丝糖 金溪藕丝糖又名丝绵糖,是金溪县独有的传统特产。选用优质糯米,通过蒸熟、加麦芽发酵,熬煎成饴糖。然后将饴糖拉成藕丝状,形如一团团藕丝洁白如棉,再一团团包上芝麻、白糖、桂花、桔饼芯。其外形似鸽蛋,每个约10克,具有洁白美观、落口消融、多食甜口不腻、少食味美不绝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金溪的藕丝糖历史悠久,明代万历年间民间自产自食。后逐渐有私人专门生产,走街叫卖。还有小贩挑着糖担,敲着小锣,走乡串村叫卖。每逢迎神赛会及春节前后更盛。
   藕丝糖因其有生津润燥,消痰止咳,补中益气,帮助消化之功效(因以麦芽为糖化剂),深受群众的喜爱,是冬季上等的副食品。但该品只宜在15℃以下低温保存,高于此温度易结成硬团,故仅限于冬天生产、销售。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为销售旺季。1949年以前,秀谷镇和琅琚镇属藕丝糖的主产地,通常在庙会和春节期间生产销售,顾客随买随吃。新中国成立后,由金溪县食品厂实行规模生产,并改进包装,使之能较长时间保存。1963年,金溪县贸易公司糕点厂开始少量生产,1971年年产12吨左右。1977年大批量生产,年产约24万吨。1989年达到历史高峰,年产量65吨,总产值13万元。2000年,产量达100吨。
   藕丝糖曾多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8年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展览会,在北京百货大楼举办的全国优质产品展销会上被列为特色优质产品展销。2008年6月,金溪藕丝糖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溪藕丝糖 十七、金溪浒湾油面 浒湾油面是金溪的传统名牌产品,明朝末年就见于市场。其做工考究,圆滑白净的面条细如龙须,优质的油面15根到16根横排才有1厘米,故有“龙须贡面”之美称。
   浒湾油面做工精细,用料讲究,操作程序严格。它采用优质面粉、菜油或麻油、精制薯淀粉、食盐等原料,按照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经3期发酵,以手工精制而成。油面外观圆滑白净、粗细均匀,经烹饪后润滑爽口,汤清味香。面条虽细,但久煮不糊,口感不粘,具有健脾胃、催母乳等功效。旧时常用于生辰寿诞、产妇催乳、四时节庆、伤风感冒之时,更是老、弱、孕妇、婴幼儿的上等理想食品。
   新中国成立前,浒湾油面基本上是个体作坊式生产,且多为自产自销,或通过水路销往南昌、九江等地。油面作坊有美芳斋、森和兴、利芳福、何源和等10余家。新中国成立后,油面作坊逐步改为公私合营,再后被收归县粮食局所属的浒湾粮油加工厂生产。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时,个体油面作坊基本上关闭,由浒湾加工厂和1982年建立的浒湾油面厂专业加工生产,产量随之增加,1997年250多吨。随着粮食政策的放开,到21世纪,浒湾个体油面生产作坊重新兴起,生产油面的作坊10余家,年产量增加到350多吨。
   浒湾油面在包装上颇为讲究。民国时期,精装油面采用红漆木盒包装,外刻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锦绣河山等图案,配以描金品名及规格、作坊字号、烹调说明,并以各种彩穗点缀,十分精美。20世纪90年代初,浒湾油面厂设计印制彩色硬纸质包装,每盒3千克,内装6小盒。因便于携带,民间常把这种精美包装的油面作为探亲访友的礼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油面生产由单一品种走向多品种,在原料上加入鸡蛋或其他营养成分,制成延年益寿面、龙凤呈祥面、吉庆团圆面、大师面、宝宝挂面等。油面的烹调方法也较简单,先调淡味鲜汤备用,然后在沸水中下面,500克油面须配水2.5千克,煮4分钟至5分钟后即可挑面入汤食用。讲究一点,还可配以鸡蛋、肉丝、香菇、木耳等作为“俏子”盖在面上,其味更佳。
   1984年至1985年,浒湾油面厂生产的龙牌贡面两次被省商业厅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该产品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同时在上海的展销会上获得市民的好评。2007年4月,浒湾油面经省有关部门考核通过,以“森和兴”牌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中华老字号产品,并于2011年获批准。
   业主吴和平兴办“森和兴”贡面厂,在继承传统工艺和技术后,又加以革新,产品品质有进一步提高,并且对包装作了进一步革新,远销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成为馈赠佳品。
   十八、金溪方何米粉 方何米粉产于金溪县陆坊乡方何村,用优质晚米靠手工操作精制而成,粉质细软洁白,耐煮耐炒,口感软滑味美,富有韧性。方何米粉有300多年生产历史,民国时期便畅销全省,30年代在上海已有专营店铺。新中国成立后,产量大有增加,60年代至70年代时,年产量约150吨。到80年代,机制米粉大量上市,而方何米粉却因生产成本高,晾晒占地面积大而无法大量生产。进入21世纪后,方何米粉改变以往手工木榨的生产方式,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产量大幅提高,改进包装以后还远销到省内外。
   方何米粉既可凉拌又可炒着吃,还能制成汤泡粉。烹调方法是先用猛火将水烧开,将干粉入锅煮5分钟左右,待米粉变柔软,捞起放入冷水盆内浸漂,冷却后将米粉卷成小团,放在器具内待用。然后根据各自喜好,加入不同的佐料,或凉拌或肉炒、或汤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利用方何米粉做出的各种汤粉名目繁多,如猪肠粉、排骨粉、鸭子粉等。
   十九、金溪浒湾金橘饼 浒湾金橘饼早在明朝末年就见之于市场。金橘饼用浒湾、石门等地出产的金橘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金橘小如枣,色如金,形如橘。用金橘精制成的小饼状蜜饯,即为金橘饼。
   金橘饼问世以后,其生产时兴时衰。新中国成立前,浒湾的义顺仁、和森、品芳斋等作坊生产的金橘饼最负盛名,远销南昌、上饶、抚州、武汉等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金橘饼生产得到较大发展,但其原料金橘仍然局限于抚河流域。50年代,浒湾副食品加工厂继承传统生产工艺,并加以改进,质量更为优良,色泽、香味、口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1985年全县生产金橘饼的企业10余家,产量17吨,1994年产量达到250余吨,产值400万元。
   金橘饼的加工二艺较为复杂,须经过选料、盐渍、切割、压榨、压制去籽、打灰、水漂、糖煮、拌饼、包装等工序。浒湾金橘饼不含任何添加剂,属于绿色食品,其色泽明亮金黄,味道甘甜,具有消食下气、开膈醒酒、通窍化痰、镇咳散寒之功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类化合物、有机酸、金橘甙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它可作为制作其他副食品的原料,也是家中常备的果中上品,更可作治疗感冒咳嗽的辅助药物。感冒初起,用少许金橘饼加葱泡水喝,有良好疗效,用少许金橘饼煮粥,能解暑止渴。
   1985年,浒湾副食品厂生产的疏山牌金橘饼被评为江西省和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获得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1年又被评为省优产品和农业部优质产品。此后,包装精美的疏山牌金橘饼销往省内外许多城市。
   二十、金溪秀谷毛尖茶 毛尖茶,又称银毫茶,主产于金溪县云林36峰和秀谷华侨农场。该茶以谷雨前茶叶嫩芽为原料,经过摊放、杀青、揉捻、理条、提毫、烘干6个环节加工制成。外观扁直丰满,形似目眉,翠绿披毫,汤色绿澈,气味清香,浓郁持久,味感鲜爽回甘,为茶中珍品。1997年,国营秀谷华侨农场茶科所选送“秀侨银毫”在江西省第五届名优茶评比会上以其色、香、味俱佳被评为江西省优质茶。2000年,干茶产量650吨。
   金溪秀谷毛尖茶 为适应市场需求,秀谷茶叶的包装多样化。较高档的用木盒包装,外刻精美图案,配以名人诗句、泡制方法、产地等。2003年,秀谷华侨农场茶叶生产基地被省外贸公司认定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011年5月金城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金源香茶”和“仙鹤香眉茶”参加江西省茶叶联合会举办的龙天国茶杯消费者最喜爱的大众茶评比,荣获金奖。6月,“金秀香茶”参加江西绿茶杯评比,再获金奖。
   二十一、黎川黄烟 黄烟为抚州传统产品。黎川、南城、崇仁、资溪、东乡、广昌均有生产,以黎川黄烟最负盛名。黎川黄烟系用当地所种晒烟叶加工刨制而成,色泽黄润、丝体细长、柔韧易燃、香味醇郁,闻名省内外。
   黎川黄烟始产于明末,当时烟草种植和烟丝加工已成为县内主要产业之一。民国时期,全县种植烟草的农户约5000余户,种植面积在3000亩左右,干烟叶产量最高75万千克。黎川烟叶皮张宽大、质地厚阔、色黄味香、绵软如绸、抓而不碎。最著名“三都烟叶”是其中上品,用其刨制黄烟丝驰誉四方,供不应求。黎川黄烟分特级、甲级、乙级、丙级等几大品级。特级烟丝又称“皮丝”,内分“飘香”“丹桂”等品类,系精选最优质烟叶加工制成,气味尤为芳香纯正。数百年中畅销于上海、汉口、长沙、苏州、福州、厦门、九江、南昌及抚州城乡。20世纪80年代后,黄烟渐被卷烟取代。
   二十二、黎川秆菇 秆菇学名草菇,是在稻草上培育出的一种食用菌,为世界四大蘑菇之一。黎川秆菇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被誉为南国庖厨之珍。秆菇营养价值甚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对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有良好效果。
   黎川生产秆菇历史久远,新中国成立前,秆菇生产主要分布在湖坊一带,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各地均有生产。1990年始,年产量稳定在10吨左右,畅销国内外市场。2005年后,主要采取人工培养菌种,再接种到稻草上生长,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秆菇种植遍及县内所有乡村,年产量在2万千克左右。
   黎川黄烟 二十三、黎川茶树菇 黎川是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黎川茶树菇为县内西城乡、东堡乡等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菌,数量极少,经过优化改良,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
   2008年后,黎川县将食用菌生产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该产业进行科技攻关。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是该县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与省农科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展的“茶树菇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通过建立茶树菇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示范基地,选育优良的茶树菇品种,进行茶树菇无公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示范,为当地茶树菇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选育出的多个优良茶树菇新品种平均单产每袋在0.5千克以上,产量较其他地区品种高近20%。2010年,该县生产的茶树菇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生产标准也成为省级行业标准,当年全县生产食用菌2.3亿袋,产值2.6亿元,均居全省第一,其中茶树菇产量全国第一,销量占全国市场的60%左右。2011年,该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5亿袋。黎川县茶树菇无公害生产科技示范与产业化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支持,成为江西省9个获此行动计划支持的项目之一。
   二十四、黎川藤茶 黎川藤茶是采摘深山野生勾藤烘制而成。该勾藤多生长在高海拔云雾山中,每两年可采一次。黎川县多山,群众历来喜欢自摘自制藤茶,常年饮用,可消暑排毒,润肺醒酒。1995年,黎川创办第一家藤茶生产厂家江西剑泉食品厂(后改黎川藤茶保健制品有限公司),与上海食品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袋装保健藤茶。经科学测试,藤茶内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平肝、益血、清热解毒、降血压、减肥、润肤等多种功效,老少皆宜。该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2004年,江西东南藤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厂家坐落在黎川县工业园区。该公司生产销售以藤茶为原材料的各种保健品,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且享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星火计划项目、江西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示范企业、江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及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论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论证,系全省2006年一级诚信企业。公司主要有藤茶黄酮提取物、野生藤茶保健系列产品及藤茶无糖保健饮料等8大类30多个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二十五、黎川灌芯糖 灌芯糖又称料糖,是黎川县传统特产。根据灌芯糖用料不同,可分为芝麻灌芯糖、豆粉灌芯糖等。粗如拇指,长约3寸至5寸,有的还弯成“m”字形。它和其它糖果不同的特点是:色(美如玉屑,洁白清润)、香(芳香沁人,清甜可口)、味(甜而不腻,落口消融)俱佳。
   灌芯糖以优质大米、小麦和芝麻、豆粉为主要原料,把小麦温湿下芽,待其芽长如针、根系特别发达时,把糯米煮成饭,把麦芽捣烂如泥,放人缸中搅匀,然后加以适度恒温,经过8小时左右化解,由淀粉转化成糖分后把渣榨去再煮。初时大火猛攻,后以小火慢煮,使糖水缩成糖。初呈赤色,经过不停拉绞后变为白色,后再灌以芝麻或豆粉等馅料成灌芯糖。据《本草纲目》载,麦芽性甘温,健脾开胃,下气中和,消食化积而性不损元,故为健脾温中之药。
   二十六、黎川、广昌擂茶 擂茶是黎川、广昌山区家家户户都会的传统手艺。擂茶的原料主要是茶叶,制作时将茶叶置陶盆,用尺许长的木杵擂成茶糕,加盐腌制,放入罐中贮藏。吃时倒少许于碗中。旧时殷实富裕人家,还要加上炒熟的芝麻、油炸黄豆、花生仁、猪排骨等佐料,这样冲开的擂茶,呈鸡汤色,清香扑鼻,沁人肺腑,不仅有茶叶的淡雅芬芳,更因吃时偶有几粒芝麻、黄豆、花生仁嚼碎,奇香入口,令人心旷神怡。
   黎川擂茶 二十七、临川上顿渡水豆腐 水豆腐为豆汁煮熟后加卤而未经压榨豆腐花。临川上顿渡水豆腐素负盛名。相传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从浙江遂昌弃官返回临川老家途中,曾在上顿渡喝水豆腐时赞叹道:“走尽天下路,找不到上顿渡水豆腐”。从此水豆腐更为民间喜爱,生产者历来小本经营,沿街叫卖。1955年2月,抚州市豆腐厂成立后,开始生产水豆腐,当年产量14万千克。随着技术、设备不断提高与更新,特别是将石磨改进为电动机铁磨后,产量显著增长,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年产量27万千克左右,深受广大市民喜爱。1992年以后,抚州市豆腐厂被众多豆腐和水豆腐专业户取代。
   二十八、临川竹叶青茶 该茶原名“清水茶”,产于临川区莲源、荣山、茅排乡的山林中,因其外形酷似新竹叶,兼之茶树散长于丛竹之间,故改名“竹叶青”。其特点是枝叶细嫩,芽头肥壮,密披白毫,翠绿披霜,香气清幽,回味绵长。1985年被评为全省传统名牌产品。此后,由于未形成规模,该茶逐渐淡出市场。
   二十九、抚州西瓜 抚州西瓜又名雪瓜,主要产地在临川七里岗乡,以流源、水溪、雷溪、菩峰、山口、水口等村为最。分厚皮青花皮瓜、薄皮青花皮瓜、厚皮白花、薄皮白花皮瓜和乌皮瓜等5种。瓜形椭圆,一般每个重10千克左右,大的15千克~20千克,最大的可达30千克。瓜瓤呈黄色,汁多味甘。有清凉解暑,降压通便之功能。宋代有诗称:“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人口沉疴痊。” 抚州(临川)西瓜与其他西瓜相比,含糖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老少皆宜。其他西瓜吃得太多,也许会腹泻或腹胀,而吃抚州西瓜却不会产生类似症状。西瓜皮不仅能吃,而且还很美味,兼有冬瓜、丝瓜、南瓜、菜瓜的味道,可切成块、片、丁、条、丝,可炒、可拌、可煎、可炸、可熘、可烩、可作冷盘、可成热菜、可做汤羹、可为馅料,而且可荤可素,甜咸两便,还可制作蜜饯或酱制成小菜,别有一番风味。抚州西瓜表层的绿皮晒干用火烧成灰后,还可入药。抚州西瓜遍身是宝。
   民国23年(1934)省会南昌举行西瓜赛会,诸项评比中,第一名至第三 名均为抚州西瓜所得。此后基本保持年产量150万千克左右,远销上海、武汉、南昌等地。2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是抚州西瓜生产的鼎盛时期,临川几乎每个乡镇都栽种,总面积数万亩。90年代后期,临川市大量生产优质西瓜,西瓜品质及知名度均有极大提高。1996年临川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在1997年江西省西瓜鉴评会上,临川无籽西瓜囊括前三名奖,有籽杂优西瓜排第一、第二名。1998年,西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1.8亿元。2001年,临川区西瓜种植面积17万亩,总产量36万吨。
   抚州西瓜 由于栽种抚州西瓜需要较多肥料,一般栽种在种过3年以上稻谷的田里,并且一株瓜秧只结两个西瓜,小家庭很难在一天内吃掉一个西瓜,所以购买的人日渐减少。此外,抚州西瓜对种植的土壤也非常挑剔,瓜种子在市场上无法买到,瓜农需在上年生长较好的瓜内取种。生长环境、瓜种难觅、个头较大、味淡、价高等因素,使抚州西瓜的销量不乐观。加之各种杂交嫁接的西瓜不断出现,使得抚州西瓜逐渐失去市场,濒临绝种。2006年12月19日抚州西瓜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拟保护名录。2009年,抚州西瓜的种植面积仅有8000亩。至2010年只有临川区七里岗乡和湖南乡种抚州西瓜,总面积不足100亩,大多是市区有关单位和企业上门去购买,价格每千克两元左右。
   为了提高种子纯度,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几次拨款,加强对抚州西瓜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但未尽人愿。
   三十、抚州竹笋 竹笋为抚州区域传统产品,宜黄、资溪、黎川、乐安产笋最多。品种有水竹笋、苦竹笋、麻壳笋;于冬季未出土时掘取为冬笋,于春季出土后掘取为春笋。冬笋用于鲜食,春笋晒干为笋干,品种有烟笋、明笋、玉兰片、笋片等。清明、谷雨时节为春笋加工黄金季节,至农历七八月间,笋干纷纷上市,销往九江、汉口、南京、上海等地。
   20世纪70年代,宜黄、资溪、临川、黎川等县相继办起竹笋罐头厂,利用毛竹冬笋、春笋、小山竹笋加工“三笋”清水罐头。资溪县竹笋罐头厂于1984年开发原汁鲜笋罐头获省荣誉证书。宜黄县第二食品厂所产水煮笋从1983年起连续4年在全省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获第一。1983年—2000年全区共出口水煮笋15956.9吨,主销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乐安县罐头食品厂所产2850克小竹笋罐头在1999年江西省食品展销洽谈会上被评为优秀产品。2000年后,各产笋地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出清水竹笋、真空包装竹笋、竹笋罐头等30多个系列产品,主销日本、欧美,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西班牙、葡萄牙。2000年至2011年,全市出口竹笋12.1万吨,出口额3.4亿元。2011年,乐安竹笋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正式获得保护。
   三十一、抚州红麻 抚州区域金溪、东乡、南城、乐安、宜黄等5县都曾出产红麻。1979年至1982年为域内黄麻盛产期,种植面积最多年1982年为32097亩,年产量9023吨。1984年金溪县被确定为全省5个商品麻生产基地县之一。1985年金溪县红麻生产达到顶峰,全县种植面积42942亩,总产量14365吨,平均亩产334.5千克,高于全省水平。后因市场变化,有关部门停止收购,各地陆续停止栽种。
   三十二、宜黄苎麻 抚州区域乐安、金溪、崇仁等县皆产苎麻,宜黄苎麻最负盛名。宜黄县于隋开皇年间始种苎麻,县内新丰乡为苎麻主产地,素有“麻乡”之称。棠阴、蓝水、神岗、东陂、潭坊、梨溪等乡次之。
   宜黄苎麻纤维细长、质地柔韧、耐磨耐腐、富有光泽,无褐斑,漂洗后颜色洁白,为织造夏布上乘原料。明清时期,夏布生产极盛,苎麻价高,全县各地普遍种植。仅新丰乡种植面积就有2000亩,年产苎麻约2000(担)。民国时期,夏布生产衰落,苎麻产量下降,全县年产量约4000担,到40年代后期仅800担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宜黄苎麻生产稍有回升,1956年产量1284担。1958年后,大片麻田改为稻田,加之苎麻价格偏低,产量下降。1962年产量仅50担,1978年濒临停产。1984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新扩种苎麻。1985年后,年产量在200担左右。
   三十三、宜黄君陵茶 该茶产于宜黄县棠阴镇君山林中。君山是明代御医黄宫绣之故乡。传说君山茶进贡皇室受到青睐,因而得名君陵贡茶。其特点是质嫩、色绿,香郁、味醇。1987年在江西省茶叶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二。由于销路不畅,该茶仅少数茶农种植自用。
   三十四、宜黄魔芋 魔芋主要产于黄陂、东陂、新丰、神岗、蓝水、中港等乡镇的山区,群众历来用其制作魔芋豆腐。由于魔芋块茎富含淀粉、葡萄甘露聚糖、葡萄糖以及多种生物碱等,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药品、粘胶等,用途颇广。魔芋豆腐不仅味美、爽口、开胃,为宴席上的名贵菜肴,而且能清除肠壁上沉积废物,是防治肥胖症、便秘、糖尿病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保健食品。
   三十五、崇仁麻鸡 崇仁麻鸡原产于崇仁县许坊乡,故又名许坊麻鸡,分黄麻与黑麻两大类。成年公鸡体重1400克~1450克,成年母鸡体重1200克~1250克,性情活泼,羽毛紧凑,母鸡羽色呈麻羽,公鸡羽色呈红色,脚为黑色。产蛋多,早熟,肉嫩,有“家鸡野味”之美誉。它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11种氨基酸、维生素、尼克酸及组氨酸,而人体不宜多摄的胆固醇含量则偏低,具有长精益气、健身养颜的功效,堪称绿色滋补佳品。
   据考证,崇仁麻鸡起源于唐朝晚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饲养历史。过去一直处于房前屋后小规模家养状态,1949年前全县麻鸡饲养量年产12万羽。直到1957年,许坊乡办起全县第一个麻鸡养殖场,崇仁麻鸡才开始进入规模化养殖。1988年麻鸡研究所成立,着手实施星火计划,利用全县草山草坡丰富的动植物饲料资源大规模放养麻鸡。随着农业开发各期项目的实施,大批专业户上山经营种养业,麻鸡的养殖更是全面地走向商品化。
   崇仁麻鸡属蛋肉兼用,轻型矮小鸡种,具有体形小、毛色美观、耐粗饲、抗病力强、产蛋率高、肉质鲜嫩、骨骼纤细、营养丰富、胆固醇低等特点,被中科院确定为国内很有发展前景的地方优良鸡种。1996年,该鸡种资料被输入国际信息网络中心。同年,绿凤牌麻鸡系列产品获江西省科技新成果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7年,崇仁县被命名为中国麻鸡之乡,崇仁麻鸡被列入中国十大名鸡。1998年,该县正式注册山风牌崇仁麻鸡商标。2003年,“山凤”牌崇仁麻鸡被江西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评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2004年,崇仁麻鸡鸡肉产品是江西省第一个被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崇仁麻鸡被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崇仁麻鸡”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同年,崇仁麻鸡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崇仁麻鸡被农业部审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为推进崇仁麻鸡产业化进程,1997年8月成立江西崇仁麻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麻鸡集团,以“公司+农户”联合生产模式,全面推行崇仁麻鸡“产、供、销”,“贸、科、牧”产业化进程,并在上海、湖南、广东及江西各城市建立销售网络。麻鸡研究所与南昌大学食品加工系联姻,用鲜麻鸡加工成贵仁牌崇仁五香麻鸡、天香麻鸡,绿凤牌麻鸡酱油、麻鸡酒等系列产品,以其独特风味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至2000年,全县共发展麻鸡饲养专业户1671户,麻鸡饲养量有2650万羽,麻鸡产值2.65亿元,创利税3000多万元。从2001年至2011年,崇仁县通过采取设立麻鸡专营摊点,建连锁店,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在广东普宁、陆丰、长沙、南昌和上海等省市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63个,每年外销鲜活麻鸡占总出栏量85%以上,并与沃尔玛、家乐福、步步高等超市和邮政网络建立稳定的直销模式,产品产销率在90%以上。
   2001年,除崇仁麻鸡原种场外,全县有个人投资兴办的麻鸡种鸡繁育场2个。随着该产业的发展壮大,2011年全县建有种鸡繁育场达11个,麻鸡种鸡存栏从2001年的5万羽增至到2011年的6500多万羽,种苗供应能力从2001年的不足1000万羽增至2011年的7000万羽。年加工转化鲜活麻鸡数量由2001年50万羽增加到2011年800万羽,创产值1.6亿元。生产的产品由“贵仁”牌五香麻鸡单一品牌增加到2011年“天地缘”、“跃鸣”、“崇辉”等多个品牌的麻鸡酱、五香麻鸡、麻鸡块近10个麻鸡系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联结紧密的生产农户300多户。为适应麻鸡产业发展需求,2008年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化法》,按照“自愿加入、进出自由、民主管理、自负盈亏”的原则,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防疫等“四统一”模式,至2011年全县共组建有绿凤麻鸡营销专业合作社、国品麻鸡孵化合作社、建祥麻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宏涛麻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各类麻鸡专业合作社12家,入社社员500多户,占全县总养殖户60%以上。
   三十六、资溪石耳 资溪石耳又名“石衣”,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每个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长成商品,形似黑木耳,但其营养价值是黑木耳的十几倍。《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日益精,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抗癌防癌。用石耳炖鸡味美色鲜,健康益寿,素为食客所爱。石耳内含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的补品。由于石耳其性清热解毒,可治吐血红崩,热结小便痛,白浊、白带、痢疾、毒蛇咬伤、火烫、牙痛、便秘等症,亦有降血压作用。
   三十七、资溪新月女儿红 以精白优等糯米和清凉山水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酿造工艺,多年陈化而成,滴滴入口,唇齿留香,故以陈醇来形容女儿红酒。新月女儿红酒色如琥珀,橙黄透明,味比琼浆,醇厚甘鲜,口感极佳,更具特有的馥郁芳香。新月女儿红含20多种氨基酸,每日适量饮用,既活血又养体,因此也成为过节访友时独具畲乡特色的馈赠佳品。
   三十八、东乡芋 东乡县栽芋历史悠久,全县各地都有栽种。清代时,抚州有“东乡萝卜芋头薯”之说。其品种有花荷芋、巫头芋、白荷芋、棕包芋、姜芋等。东乡芋品质优良,皮薄肉白,含淀粉多;煮熟后,松软而不松散,与荤菜同煮,既减油腻又添鲜味。墨鱼炖芋为东乡一道传统地方名菜。东乡人种芋虽比域内其他县多,但仍作为家用蔬菜生产,自食有余则到附近集市销售,尚未成为规模产业。
   三十九、东乡红糖 红糖,俗称砂糖,是东乡县的传统特产。一年四季,每逢圩日,农贸市场均有出售。据同治《东乡县志》记载,东乡煎制砂糖始于元朝中期,明代已很兴盛。
   东乡砂糖具有独特风味和广泛用途。逢年过节,巧妇用之为调料,可制作各种糕点果品,有糖炒年糕、糖熬花生、糖煮大豆、糖酱芝麻片、糖裹爆米花等;用少许砂糖当佐料,蒸肉烧鱼,甘香味美,油而不腻。东乡红糖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健脾消食,温经和中,祛寒解表,清淤补血之效。民间常用砂糖与桔皮、生姜混合重煎后密封久藏,制成“锅心糖”用以治疗伤风感冒、腹胀肚痛、阴虚晕眩、贫血畏寒、妇女痛经等症。
   20世纪60年代以后,蔗农生产甘蔗除大部分卖给东乡糖厂机制白糖外,还留一部分自煎砂糖,年产量约1200吨,销于全省及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
   四十、东乡甘蔗 东乡素有蔗乡之称,元代以前即盛产甘蔗。新中国成立后,东乡扩大甘蔗种植面积,改良甘蔗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甘蔗总产量逐年提高。1958年,东乡糖厂(前身为江西第四糖厂)建成后,该县先后从广东、福建引进台湾108、134、印度290、312,东爪哇2878、2883、3016等优良蔗种产量高,耐旱,抗虫能力强。上述品种甘蔗出糖率高达9.6%以上,是优良榨糖用蔗。1993年,东乡全县种蔗4万余亩,工业产量达580万吨。2000年后,全县年产甘蔗10万吨~16万吨。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