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广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2786
颗粒名称: 一 推广机构
分类号: D267.5
页数: 2
页码: 1538-1539
摘要: 民国25年(1936),江西省农科院在南城西郊外设置省立第七农业推广处。29年,省农业院在临川县创办农事试验场,规定至少应以县地方政府行政收入10%为县农业推广建设经费。30年至34年,省农业院在临川、南城设立农业推广所。35年至38年,农业推广所被撤销,改设行政区农场。全省有行政区农场暨辅导区6个(抚州是其中之一),县农业推广所73个,临川、南城、南丰、金溪、宜黄等县位于其中。平均每县农业推广所有职工14人,其中,技术员5人,工人9人。解放前夕,农业推广机构被撤销,人员被解散。 1953年,域内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以下简称农技推广)机构11个,畜牧兽医站3个,家畜改良站1个,另有鱼苗鱼种场1个,水产场1个,共有职工106人,其中科技人员35人。1954年,建农技推广中心站70个,有推广人员104人。1956年,成立地、县农技推广机构103个。其中,农技推广站61个,种子站11个,植保植检站11个,病虫测报站1个,畜牧兽医站11个,家畜检疫站1个,家畜改良站和兽医诊断室1个,园艺场1个,鱼苗鱼种场2个,农机站2个,会计辅导站1个,配有技术干部295人。1965年,域内农技推广机构达到150个。其中,农技推广站61个,种子站11个,植检站1个,会计辅导站11个,畜牧兽医站11个,水产站11个,农机管理站11个,水稻原良种场11个,畜牧良种场11个,鱼苗鱼种场11个;有职工3080人,其中科技人员422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技推广机构全部瘫痪,技术推广工作停顿。1968年9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农技推广站,科技人员下放农村劳动。1972年后,域内农技推广机构开始恢复。1973年8月,地、县(市)恢复种子站、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植保植检站、水产站、农机站、经营管理站。 1983年,域内有农技推广机构79个,从事农技推工作的科技人员403人,职工624人;公社农技推广机构和良种、鱼苗繁殖基地597个,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及职工有3185人,村有示范组1510个,科技示范户3100户。1987年,地区行署下发《关于执行省政府(关于深入改革,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若干决定〉的实施意见》,规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是改革县一级,强化乡一级,恢复村一级,发展示范户。县(市)成立农技推广中心,乡(镇)成立农技推广服务站,村成立农技服务组,自然村成立科技示范户。到1990年,域内11县(市)设置农技推广中心,东乡、崇仁、金溪成立畜牧技术推广中心。1994年,南丰县成立柑桔及甲鱼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业“五站”也随之陆续成立与加强。至1995年,域内乡(镇)农业“五站”的人员编制4268个。其中,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编制1115个,乡(镇)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人员编制794个,乡(镇)农机管理站人员编制81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1167个,乡(镇)水产站人员编制375个。一些由农户自行组织服务于农户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各种民间协会也应运而生,全区全民、集体科技服务网络初具规模。随后由于财力薄弱,多数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没有按要求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需要由经营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基层农技站技物结合中的部分生产资料经营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发生利益矛盾较大,农技推广部门技物结合受到限制和阻挠,使乡(镇)农技站的推广工作受到冲击。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乡(镇)人员编制精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三权”下放到乡(镇)一级。2001年,江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重点是撤乡并镇和精简乡(镇)机构编制与人员以及机构体制调整。是年,省委、省政府为保障农技推广体系稳定,印发《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决定》。此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进入适应性调整改革阶段。这次改革对抚州的乡(镇)事业单位产生较大影响,乡(镇)一级种植业推广机构与人员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乡(镇)综合建站、推广机构数和人员数大幅度减少,体制上部分由县农业局管理为主变为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基层农技推广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经费没有保障,公益性职能不明确,技物结合的收入又大大削弱,农技推广工作一度有所减弱。 2010年7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市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改革。改革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使改革后的基层农技推广站达到“四有五化”(即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目标。至2011年,金溪、崇仁、南城、黎川、广昌、南丰、资溪、乐安8县基本完成改革与建设任务。全市县、乡两级有种植业推广(管理)机构215个。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60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15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属县农业局直属管理的有102个,占65.8%,全市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数456人,实有448人;乡(镇)综合农业综合服务站核定编制数1859人,实有2068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2142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大学及以上学历的189人,占8.9%;大专学历的547人,占25.5%;中专学历的1029人,占48%;中专以下学历的377人,占17.6%。通过改革,赋予乡(镇)农业综合站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农业公共服务职能职责,理顺和加强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工作明显加强。“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管理模式的推行,既能保证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又能防止因条块分割、管人和管事分离导致推广工作缺位和错位,有效地解决乡(镇)农业技术“无人推广、无心推广”的问题。在2010年全市特大洪涝灾害后的生产自救中,广大农技人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恢复生产,为全市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金溪县乡(镇)综合站农技人员年进村入户时间均超过150天。通过竞争上岗、强化培训,实现农技推广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改革,财政保障力度明显增强。2009年农业部启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金溪、崇仁、南城等县列入示范县。至2011年,中央共投入资金1120万元,省财政安排255万元。
关键词: 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

内容

民国25年(1936),江西省农科院在南城西郊外设置省立第七农业推广处。29年,省农业院在临川县创办农事试验场,规定至少应以县地方政府行政收入10%为县农业推广建设经费。30年至34年,省农业院在临川、南城设立农业推广所。35年至38年,农业推广所被撤销,改设行政区农场。全省有行政区农场暨辅导区6个(抚州是其中之一),县农业推广所73个,临川、南城、南丰、金溪、宜黄等县位于其中。平均每县农业推广所有职工14人,其中,技术员5人,工人9人。解放前夕,农业推广机构被撤销,人员被解散。
   1953年,域内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以下简称农技推广)机构11个,畜牧兽医站3个,家畜改良站1个,另有鱼苗鱼种场1个,水产场1个,共有职工106人,其中科技人员35人。1954年,建农技推广中心站70个,有推广人员104人。1956年,成立地、县农技推广机构103个。其中,农技推广站61个,种子站11个,植保植检站11个,病虫测报站1个,畜牧兽医站11个,家畜检疫站1个,家畜改良站和兽医诊断室1个,园艺场1个,鱼苗鱼种场2个,农机站2个,会计辅导站1个,配有技术干部295人。1965年,域内农技推广机构达到150个。其中,农技推广站61个,种子站11个,植检站1个,会计辅导站11个,畜牧兽医站11个,水产站11个,农机管理站11个,水稻原良种场11个,畜牧良种场11个,鱼苗鱼种场11个;有职工3080人,其中科技人员422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技推广机构全部瘫痪,技术推广工作停顿。1968年9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农技推广站,科技人员下放农村劳动。1972年后,域内农技推广机构开始恢复。1973年8月,地、县(市)恢复种子站、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植保植检站、水产站、农机站、经营管理站。
   1983年,域内有农技推广机构79个,从事农技推工作的科技人员403人,职工624人;公社农技推广机构和良种、鱼苗繁殖基地597个,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及职工有3185人,村有示范组1510个,科技示范户3100户。1987年,地区行署下发《关于执行省政府(关于深入改革,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若干决定〉的实施意见》,规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是改革县一级,强化乡一级,恢复村一级,发展示范户。县(市)成立农技推广中心,乡(镇)成立农技推广服务站,村成立农技服务组,自然村成立科技示范户。到1990年,域内11县(市)设置农技推广中心,东乡、崇仁、金溪成立畜牧技术推广中心。1994年,南丰县成立柑桔及甲鱼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业“五站”也随之陆续成立与加强。至1995年,域内乡(镇)农业“五站”的人员编制4268个。其中,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编制1115个,乡(镇)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人员编制794个,乡(镇)农机管理站人员编制81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1167个,乡(镇)水产站人员编制375个。一些由农户自行组织服务于农户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各种民间协会也应运而生,全区全民、集体科技服务网络初具规模。随后由于财力薄弱,多数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没有按要求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需要由经营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基层农技站技物结合中的部分生产资料经营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发生利益矛盾较大,农技推广部门技物结合受到限制和阻挠,使乡(镇)农技站的推广工作受到冲击。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乡(镇)人员编制精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三权”下放到乡(镇)一级。2001年,江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重点是撤乡并镇和精简乡(镇)机构编制与人员以及机构体制调整。是年,省委、省政府为保障农技推广体系稳定,印发《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决定》。此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进入适应性调整改革阶段。这次改革对抚州的乡(镇)事业单位产生较大影响,乡(镇)一级种植业推广机构与人员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乡(镇)综合建站、推广机构数和人员数大幅度减少,体制上部分由县农业局管理为主变为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基层农技推广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经费没有保障,公益性职能不明确,技物结合的收入又大大削弱,农技推广工作一度有所减弱。
   2010年7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市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改革。改革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使改革后的基层农技推广站达到“四有五化”(即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目标。至2011年,金溪、崇仁、南城、黎川、广昌、南丰、资溪、乐安8县基本完成改革与建设任务。全市县、乡两级有种植业推广(管理)机构215个。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60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15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属县农业局直属管理的有102个,占65.8%,全市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数456人,实有448人;乡(镇)综合农业综合服务站核定编制数1859人,实有2068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2142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大学及以上学历的189人,占8.9%;大专学历的547人,占25.5%;中专学历的1029人,占48%;中专以下学历的377人,占17.6%。通过改革,赋予乡(镇)农业综合站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农业公共服务职能职责,理顺和加强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工作明显加强。“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管理模式的推行,既能保证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又能防止因条块分割、管人和管事分离导致推广工作缺位和错位,有效地解决乡(镇)农业技术“无人推广、无心推广”的问题。在2010年全市特大洪涝灾害后的生产自救中,广大农技人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恢复生产,为全市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金溪县乡(镇)综合站农技人员年进村入户时间均超过150天。通过竞争上岗、强化培训,实现农技推广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改革,财政保障力度明显增强。2009年农业部启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金溪、崇仁、南城等县列入示范县。至2011年,中央共投入资金1120万元,省财政安排255万元。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东乡
相关地名
崇仁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
广昌
相关地名
资溪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