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芝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2361
颗粒名称: 三 芝麻
分类号: S565.3
页数: 2
页码: 1439-1440
摘要: (一)种植规模 芝麻又名胡麻。清代《抚郡农产考略》记述域内芝麻:“脂麻,直杆挺生,其茎方而高约三四尺,白花节节著,荚荚有棱……”。同治《黎川县志》记载:“胡麻,又载芝麻,服食以黑者为良,取油以白者为良。”民国36年(1947)《江西统计摘要》记载,域内该年芝麻总产2503吨。 20世纪50年代初,芝麻年均播种面积20309.7亩,年均总产422.3吨。后芝麻生产逐步恢复,年均播种面积29078亩,年均总产496.2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自然灾害,芝麻生产虽然年均播种面积33203.8亩,但单产、总产低。1963年—1965年,域内芝麻生产继续滑坡,年均播种面积24461亩,年均总产415.2吨。尤其是1966年—1975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芝麻生产再次滑坡,年均播种面积14174亩,年均总产292吨。70年代末芝麻生产得到恢复,年均播种面积21090.2亩,平均单产24.2千克,年均总产515.1吨。此后,芝麻产量有较大回升。1986年—1990年,面积基本稳定,产量达到千吨水平,年均播种面积21526.2亩,平均单产47.4千克,年均总产1020.34吨。1991年—2000年,域内芝麻生产迅速发展,年均播种面积34244亩,年均单产69千克,年均总产2365吨。1997年总产为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2011年,年均播种面积1.37万亩~2.78万亩,年均总产1061吨~1979吨。 (二)品种类型 域内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繁育许多地方品种。按种皮可分为白、黑、褐、红4种;按用途可分为食用芝麻和油用芝麻;按其蒴果棱数又可分为四棱、六棱、八棱和多棱。主要品种有临川红、八方白、东乡四棱红芝麻、抚州芝麻、多棱芝麻、霸王鞭、武棱黑芝麻、佛座芝麻等。 (三)栽培技术 新中国成立前,耕作栽培技术较落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单产水平较低。新中国成立后,域内芝麻栽培技术逐步改进,尤其是70年代后期推行一系列新栽培技术: 沟厢播种。从80年代开始推行沟厢播种,改宽厢为窄厢,采用高畦栽培,变浅沟为深沟,保证排水畅通,促进芝麻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克服以往无厢无沟播种常遇阴雨天气,造成芝麻出苗不齐,生长不良缺陷,因而一直沿用至今。 精细耕作。芝麻种子细小,贮藏养分不多,幼芽顶土力弱,出苗较困难。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精细整地,在前茬收获后做到二犁二耙,整得细平,然后进行一次播种、一次全苗。 合理密植。域内芝麻传统种植规格偏稀,每亩种植5000株~6000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合理密植,80年代—90年代,种植密度单株型芝麻提高到每亩1万株,一般增产10%。 其他新技术。适时打顶促增产,在芝麻终花期进行,选择晴天摘掉1寸~2寸左右空梢尖即可;在苗期、花期施用微肥,分别喷施0.2%锌肥溶液,增产10%以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在初花期每隔4天~6天喷一次,连喷两次,显著增产。促进双茎芝麻夺高产,芝麻幼苗期摘去主茎顶尖,促进主茎基部腋生长出2个类似主茎杆的枝条,使一株一茎变为一株双茎。
关键词: 芝麻 油料作物

内容

(一)种植规模 芝麻又名胡麻。清代《抚郡农产考略》记述域内芝麻:“脂麻,直杆挺生,其茎方而高约三四尺,白花节节著,荚荚有棱……”。同治《黎川县志》记载:“胡麻,又载芝麻,服食以黑者为良,取油以白者为良。”民国36年(1947)《江西统计摘要》记载,域内该年芝麻总产2503吨。
   20世纪50年代初,芝麻年均播种面积20309.7亩,年均总产422.3吨。后芝麻生产逐步恢复,年均播种面积29078亩,年均总产496.2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自然灾害,芝麻生产虽然年均播种面积33203.8亩,但单产、总产低。1963年—1965年,域内芝麻生产继续滑坡,年均播种面积24461亩,年均总产415.2吨。尤其是1966年—1975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芝麻生产再次滑坡,年均播种面积14174亩,年均总产292吨。70年代末芝麻生产得到恢复,年均播种面积21090.2亩,平均单产24.2千克,年均总产515.1吨。此后,芝麻产量有较大回升。1986年—1990年,面积基本稳定,产量达到千吨水平,年均播种面积21526.2亩,平均单产47.4千克,年均总产1020.34吨。1991年—2000年,域内芝麻生产迅速发展,年均播种面积34244亩,年均单产69千克,年均总产2365吨。1997年总产为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2011年,年均播种面积1.37万亩~2.78万亩,年均总产1061吨~1979吨。
   (二)品种类型 域内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繁育许多地方品种。按种皮可分为白、黑、褐、红4种;按用途可分为食用芝麻和油用芝麻;按其蒴果棱数又可分为四棱、六棱、八棱和多棱。主要品种有临川红、八方白、东乡四棱红芝麻、抚州芝麻、多棱芝麻、霸王鞭、武棱黑芝麻、佛座芝麻等。
   (三)栽培技术 新中国成立前,耕作栽培技术较落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单产水平较低。新中国成立后,域内芝麻栽培技术逐步改进,尤其是70年代后期推行一系列新栽培技术: 沟厢播种。从80年代开始推行沟厢播种,改宽厢为窄厢,采用高畦栽培,变浅沟为深沟,保证排水畅通,促进芝麻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克服以往无厢无沟播种常遇阴雨天气,造成芝麻出苗不齐,生长不良缺陷,因而一直沿用至今。
   精细耕作。芝麻种子细小,贮藏养分不多,幼芽顶土力弱,出苗较困难。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精细整地,在前茬收获后做到二犁二耙,整得细平,然后进行一次播种、一次全苗。
   合理密植。域内芝麻传统种植规格偏稀,每亩种植5000株~6000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合理密植,80年代—90年代,种植密度单株型芝麻提高到每亩1万株,一般增产10%。
   其他新技术。适时打顶促增产,在芝麻终花期进行,选择晴天摘掉1寸~2寸左右空梢尖即可;在苗期、花期施用微肥,分别喷施0.2%锌肥溶液,增产10%以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在初花期每隔4天~6天喷一次,连喷两次,显著增产。促进双茎芝麻夺高产,芝麻幼苗期摘去主茎顶尖,促进主茎基部腋生长出2个类似主茎杆的枝条,使一株一茎变为一株双茎。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