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管理范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96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管理范围
分类号: D63
页数: 6
页码: 1133-1138
摘要: 一、工业计划管理;20世纪50年代,专署财委对全民所有制工业实行计划管理,下达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成本、职工总数、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利率等指标。从新中国成立初到“一五”计划期间,对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企业实施指导性计划。二、农业计划管理;新中国成立初经济恢复时期,根据政务院《关于1951年农林生产决定》,抚州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两种管理形式。“一五”计划时期,继续实行两种管理形式,对国有农场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实行直接计划管理,主要管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等农产品产量,对农村家庭副业、集市贸易实行间接计划管理。三、物资分配计划管理;“一五”计划时期,地方物资分配权限小,只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钢材、煤炭、生铁、机床、电机等50余种重要物资实行计划分配和计划调拨。四、基本建设与重点建设计划管理;“一五”计划时期,国家为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在基建管理上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资金渠道基本为单一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基建投资和项目大都由省、专区直接安排管理。五、劳动工资与以工代赈计划管理;“一五”计划时期对劳动工资管理,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由国家下达,包括城镇招工指标和新增工资总额均按国家下达计划执行。六、教育事业与“农转非”计划管理;教育事业计划一直由计划部门管理,根据财力、物力承受能力和上级要求,不同时期的计划指标内容有所变化。七、财贸与对外经济计划管理;1990年,地区计委内设财贸计划科,具体负责财贸计划管理。八、建设用地与国土规划管理;1988年始,区内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九、农业区划;开展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发展试点等方面研究,先后完成《抚州地区名特优稀资源产品简介》《“三荒”资源调查规划报告》《“四低”资源调查研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五荒”“四低”资源更新调查》《坡地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农村能源规划》《大水面调查》《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1990—2020)》和《农业主导产业布局与产业化开发建设方案》等。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县(区)的比较优势,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要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种养业,把多的调好、好的调多,形成规模,实行基地化生产。随着抚州经济发展和市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体验民俗风情和感受农耕文化的需求迅猛增长。
关键词: 管理体制 国家机构工作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

内容

一、工业计划管理 20世纪50年代,专署财委对全民所有制工业实行计划管理,下达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成本、职工总数、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利率等指标。从新中国成立初到“一五”计划期间,对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企业实施指导性计划。1956年后,全区基本实现对工业的计划管理。“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计划管理制度和办法有过几次调整,开始为“条条为主,条块结合”,1958年改为“块块为主”。1960年后,中央和省收回下放到地方的部分计划管理权限。1985年4月,省政府批转《江西省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地区计委管理工业生产指令性计划产品由34种减少到4种,工业生产计划指标相应作调整,增加经济效益指标。1990年以后,工业生产计划均为指导性计划。
   2000年—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成为衡量工业发展重要指标。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重大产业管理,从抓项目着手,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工业新城。全市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6个主导产业。培育金巢生物、黎川日用陶瓷、崇仁变电设备、金溪香料、东乡变性淀粉、南城南丰食品加工、宜黄塑料7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产业聚集效益日益凸显。2001年始,全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采取承债式整体出让、生产经营性资产出让、先破产后出让、先租赁后出让、分块出让、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盘活国有资产。至2005年底,大范围国企改制工作告一段落,市本级18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2007年抚州争取节能项目、省重大工业和循环经济前期经费项目、服务平台项目等取得重大突破。东乡江西雨帆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估,在全省3个评估项目中名列第一。2007年全市共争取工业项目资金3060.43万元。至2009年6月,全市原有国有工业企业282户完成改制250户,累计出让产权19.76亿元,核销呆账坏账(债务)10.8亿元,转移债务14.1亿元,置换职工身份4.29万人。2009年7月,启动新一轮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至年底全市32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完成改制,共安置企业职工12344人。
   2010年全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扩大6.8平方千米,达44平方千米;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5.4亿元。在金巢经济开发区规划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园”,进一步推进生物医药企业向园区聚集,签约入驻企业50户,初步形成血液制品、大输液、中成药、化学原料药、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抚州争取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2个、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及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18个,其中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7个项目获得国家资金490万元。
   二、农业计划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经济恢复时期,根据政务院《关于1951年农林生产决定》,抚州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两种管理形式。“一五”计划时期,继续实行两种管理形式,对国有农场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实行直接计划管理,主要管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等农产品产量,对农村家庭副业、集市贸易实行间接计划管理。1953年底,为稳定粮油价格,制止粮食投机,国家对粮油实行统购统销。1954年底,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对生猪实行派购,后扩大到禽蛋、部分中药材等。1955年农业合作化后,对农业实行指令性计划,下达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位产量等指标。1975年后,农业生产计划指标逐年减少。1980年,粮食收购由指令性计划改为合同收购。1985年,根据《江西省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农副产品购销全部改为指导性计划,实行经济合同制,并按规定的质量、数量完成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粮食、生猪、油脂等实行合同定购,由单一指令计划改为指导计划。该年列入计划管理的指标由64种减少到50种,1989年减少到26种,1990年减少到24种。1996年8月,行署将计划部门对农村经济的管理职能改为: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水产、畜牧、农垦发展规划,监测和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动态,安排农业项目。
   2000年,加强对商品粮基地、水利、生态建设等农业项目的协调和管理,及时对一批水利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以发挥效益,同时还配合国家生态项目监理,对广昌、南丰、南城3个县生态项目进行督促检查。2005年,农业计划管理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奋斗目标,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争取增加农业投入,突出项目管理和“十一五”规划期间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建设和监管水平,努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1年,重点抓巩固退耕还林、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型沼气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年争取唱凯堤除险加固工程省配套投资1亿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7947.5万元,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4050万元,农村沼气工程项目863.8万元,国有林场危房改造等林业项目投资9727.7万元。
   三、物资分配计划管理 “一五”计划时期,地方物资分配权限小,只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钢材、煤炭、生铁、机床、电机等50余种重要物资实行计划分配和计划调拨。“大跃进”时期,地方计划管理权限扩大,掌握的统配物资比“一五”计划时期增多,1959年比1957年增加1倍,达101种。1962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调配物资大幅度减少,1965年减少到22种。1984年,地区管理物资有钢材、生铁、铜、铅、铝、锌、精锡、钢材、铝材、废次钢材、废钢铁、杂铜、废铝、焦炭、烧碱、汽车、铝绞线、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化肥等。“七五”计划时期,物资计划部门由分配指标转到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掌握物资市场信息、为生产建设服务。1985年后,通过国家计划分配的物资平均只占全部物资的20%左右。同时,三类物资全部放开,实行市场调节。90年代,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的需要,改革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和办法。1993年起,对部分生产资料实行国家、省订货制度,其价格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均由供需双方自行协商定价。1997年后,实行计划管理和计划分配的主要物资有11种,即钢材、水泥、铸造生铁、铜、铝、铜材、铝材、石油焦、重油、液化石油气和小轿车,其中属国家资源、地方资源和省订货范围的有:钢材、水泥、铸造生铁、铜、铝、铜材、铝材。平衡分配原则为:国家资源按国家规定安排,地方和“省订货”资源坚持保重点,按农业、农田水利、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重点建设、重点技改、重点生产、省直投资项目和救灾等9个方面安排,除重油、液化石油气按国家和省规定价格执行外,其他一律实行市场价。
   2000年—2011年,国家基本没有计划物资分配,生产、生活物资主要靠市场调节,政府只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四、基本建设与重点建设计划管理 “一五”计划时期,国家为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在基建管理上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资金渠道基本为单一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基建投资和项目大都由省、专区直接安排管理。1958年后,国家制订“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原则。这一时期,县级管理权限增大,可对辖区内建设项目、投资使用等进行统筹安排。为避免条块分割,开始实行“双轨”计划体制,编制计划对象包括区内的中央、省属企业。1961年始,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许多刚下放的权力被上收,管理权限恢复到1957年状况。1964年后,中央陆续将管理权限下放。国家每年安排计划时留一些投资,不定项目,不分行业,由基层在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力求宏观上管住管好,微观上放开搞活,投资渠道增多。至1985年,基建投资渠道主要有国家预算拨款(含中央财政安排投资和地方财政统筹安排投资)、利用外资、银行贷款、自筹投资及其他各种专项资金,地方预算内统筹拨款改贷款投资中,由省计委切块给地区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教育、卫生、城市职工住宅建设补助等方面的投资,由地区自行安排。地区用自筹资金安排基建,由地区计委按照省计委分配指标,自行确定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上报省计委审批,地区计委将一部分自筹投资指标切块给县(市)计委,由其自行安排建设。对城乡集体所有制基建投资,国家下达指导性指标,由地区、县(市)计委自行安排。凡用地方企业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资金安排的中小学建设,县(市)以下医院、文化馆、博物馆,用养路费新扩建的公路,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修建街道、购置公交车辆,企业用自有资金建设职工宿舍等,均由地区按需要和可能自行安排,报省备案。
   1985年起,凡由国家预算内和省财政投资安排的建设项目,均改为银行贷款。对能源、交通以及少数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确无偿还能力的,需报省计委审查,可豁免本息。大中型项目由省或国家审批,小型项目设计任务200万元以下项目由地区计委审批。1993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下放投资审批权限,加强投资领域全过程管理。全民基建(房地产)非生产性项目50万元以下、生产性项目500万元以下、集体投资100万元以下和利用外资300万美元以下的,由县(市)自主审批。1995年起,凡投资估算在50万元以下的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委不再审批,由企业自主审批,但须向投资计划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凡未经投资计划管理部门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批准开工建设、领取投资许可证的项目,或未办理登记手续的项目,土管、城建、环保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开展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投资管理,配合房改进行商品住宅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建设计划。1996年,抚州地区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成立,为全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重点项目名单,负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文件上报工作;负责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联系;会同有关部门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程招标投标等开工前准备工作;参与重点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后评估和审议;负责调查工程建设计划执行情况。1998年,为使重点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行署批转《关于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1999年,行署下发《关于加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全区重点基建项目从此列入年度计划,层层签订责任书,专员与分管副专员,县(市)长、分管副县(市)长与主管部门负责人分别签订责任状,每年以目标责任制形式下达当年重点项目计划。
   2000年,对廖坊水库、市区南环路等10个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做好第2批、4个中央粮库建设项目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临川、东乡、黎川、南城4个库点的立项申报、初步设计审查、主体工程招投标、开工建设等工作。2005年,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招投标、预、决算审计等一系列程序。审查13项政府投资项目,核减项目概算资金1000多万元。对在建国家投资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对2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全年完成投资11.6亿元。2007年开始对向莆铁路进行重点建设项目管理。2010年底,全市376个大中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0.4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42.02亿元。向莆铁路抚州段累计完成投资38.8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7.1%,主体工程完成80%,其中架梁铺轨工程完成65%;杭南长客专线抚州段征用永久用地全面完成,拆迁房屋4.69万平方米,占计划的90%,开工建设控制性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抚州段均开工建设。
   2011年底,抚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基土石方填方完成1200万立方米,占总量74%;挖方完成1178万立方米,占总量73%;小构完成278道,占总量64%;桥梁桩基完成1534根,占总量86%;墩柱完成373根,占总量29%;隧道洞身掘进完成1510米,占总量39%;路面底基层备料完成36万立方米,占总量49%。向莆铁路抚州段累计完成投资50.37亿元,其中:路基工程土石方填压累计完成2386.96万立方米,占计划数103.71%;涵洞工程累计完成502座,完成13971.18横延米,占计划数104.73%;桥梁工程累计完成特大、大、中桥73座,完成32967.07延米,占计划数100.52%;隧道工程累计完成11946.2成洞米,占计划数的90.28%;架梁铺轨工程完成90%。电气化工程完成70%。
   五、劳动工资与以工代赈计划管理 “一五”计划时期对劳动工资管理,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由国家下达,包括城镇招工指标和新增工资总额均按国家下达计划执行。1958年6月,中央规定各地招工计划经省、专区确定后即可执行,不必经国家批准。1962年,劳动工资计划权上收,根据中央精简职工的要求压缩编制,减少城镇人口,统筹实行工资基金,严格控制工资总额和执行工资基金计划的审批,招收职工不得突破国家下达指标。为进一步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1985年国务院颁布《工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由国家编制和下达分地区、分部门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根据计划逐级分配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再编制分季度分月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送单位所在地的开户银行监督支付。1993年始,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增人增资不再下达计划,由企业按《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自主决定。
   1981年始,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计划指标由计划管理部门下达,劳动人事部门派遣,1984年后由教育部门派遣。1985年由计委、教育两家联合下计划,由教育部门派遣。2000年后,国家实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负责按计划统一分配工作,改为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对未被录用的毕业生,国家不再负责安排工作。自此,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计划不再下达。
   1984年起,国家开始实行以工代赈政策,主要用于贫困地区交通、水利、人畜饮水、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建设,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991年3月,行署成立以工代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地区计委物资科。1997年机构改革,以工代赈办公室成为地区计委内设职能科室。计委加强对以工代赈的计划管理,使以工代赈计划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开展以工代赈工作政策研究,使国家以工代赈方针原则具体化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以工代赈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和总结经验。
   2000年,在广昌、乐安两县边远贫困山区开展以工代赈扶贫调查,重点总结“九五”计划期间以工代赈扶贫成就,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及其重要意义,摸清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实际困难,为“十五”计划时期扶贫争取国家更大支持做好前期工作。该年全市争取以工代赈资金1180万元。2004年全市争得以工代赈项目资金2307万元。2011年争取以工代赈财政预算内资金2351.6万元、以工代赈示范项目760万元、省基建配套投资15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6117万元。
   六、教育事业与“农转非”计划管理 教育事业计划一直由计划部门管理,根据财力、物力承受能力和上级要求,不同时期的计划指标内容有所变化。1956年始,区内计划部门下达教育事业计划,重点发展小学教育和扫盲教育。计划指标有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招生计划和工农业余教育计划。60年代初,区内教育事业计划指标内容主要是高中、初中、小学招生计划。70年代前后,区内教育计划增加“共大”分校招生指标。1980年后,加强成人教育,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学习途径,使成年人获得继续受教育机会,增加的教育计划是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成人中等专业招生、城市和农村职业中学招生等指标。1998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包分配改为市场经济后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到2002年国家实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进入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结束对大学生包分配的历史。2000年—2005年累计筹措资金4亿元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校舍123万平方米。
   1990年起,“农转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计划管理。1991年始,区内计划部门负责“农转非”年度计划的编制、上报和下达,并与公安、粮食及各归口管理部门一起把握政策,在计划指标数内,对拟转人员进行认真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计划指标证,实行一人一证,对计划指标与政策规定双重控制,公安、粮食部门凭计划指标证办理户、粮关系,使农业人口转非农人口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2002年始,抚州取消“农转非”计划管理。
   七、财贸与对外经济计划管理 1990年,地区计委内设财贸计划科,具体负责财贸计划管理。1995年编制抚州地区市场建设“九五”规划(草案),重点发展抚州市五皇殿市场,黎川边贸市场,崇仁麻鸡市场,乐安、资溪、宜黄等县竹木市场。1997年财贸计划科更名为财贸与市场调控科,负责衔接财政、金融计划,分析研究财贸金融动态,预测发展趋势,研究域内资金平衡计划,提出有关政策措施;拟定区内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计划;负责域内商业、粮食、供销、财政、金融部门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分析市场动态,编制社会商品购买力平衡计划和重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中长期规划、年度分配计划、储备购销计划;制定重要商品市场流通设施规划,负责大中型市场的立项、审批上报及编制年度计划等。1998年编制抚州地区“菜篮子”建设规划(草案)。该年起,国家实施第一期中央粮库建设项目,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地区计委负责对全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进行规划、立项、审批。国家投资4732万元,建设崇仁国家粮食储备库,库容10万吨,竣工并通过省验收委员会验收。
   1991年,地区计委设立外经计划科,负责区内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计划编制及管理,外商合资合作的总投资500万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基本建设项目和新上、扩建生产性项目的审批,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中长期和年度计划的编制等。1995年省下放权限,地区审批的外商合资合作项目权限增加为1000万美元以下。1996年,外经计划科更名对外经济贸易科。2003年8月对外经济科与财贸和市场调控科合并更名为经贸流通科。2005年,地区审批的外商合资合作项目权限增加为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2011年3月经贸流通科更名为经贸与外资科。
   2000年国家安排第二期中央粮库建设项目,抚州地区扩建库容9万吨,库点4个,投资5205万元。其中,临川红桥国储库2.5万吨,投资1435万元;东乡国储库2.5万吨,投资1435万元;黎川国储库2.5万吨,投资1435万元;南城天井源国储库1.5万吨,投资900万元。2001年6月全部竣工,并通过省验收委员会验收。7月,国家安排第三期中央粮库建设项目,全市扩建库容8.5万吨,其中,乐安龚坊国储库2.5万吨,投资1360万元;资溪国储库2.5万吨及护坡工程,投资1685万元;抚州国储库2万吨,投资1100万元;金溪千家山国储库1.5万吨,投资825万元。2003年全部竣工,通过省验收委员会验收。2011年,江西阿公食品公司猪肉及肉制品冷链物流项目获中央预算投资220万元;金溪秀谷粮管所仓容扩建项目中央预算投资500万元;金溪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与检验检测系统建设项目中央预算投资200万元;泰纳南丰蜜桔公司年产10万吨南丰蜜桔冷链物流建设项目400万元;利康绿色农业公司食用菌冷链物流项目200万元;安泰物流公司信息服务平台项目200万元。该年省再次下放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权限,增加为总投资0.5亿~1亿美元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该年市发改委印发《抚州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对全市物流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编制《抚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对全市利用外资、外贸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会同市商务局做好猪肉储备基地筛选、活体生猪储备计划的下达验收工作;牵头做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落实。
   八、建设用地与国土规划管理 1988年始,区内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用地计划成为加强土地资源宏观管理重要措施和审批建设用地依据之一。国家建设项目(含需要新增用地的技改项目)用地计划按规定程序批准,有初步设计和相关批准文件的纳入年度计划。申报用地计划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原则,凡有荒地、劣地可利用的,不占用耕地、好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防止少征多用、迟征早用和不征也用。按规定县(市)土地管理局负责编制辖区的建设用地计划草案,经同级计划委员会综合平衡后,联合报送上一级计划委员会、主管局。然后根据上级计划委员会下达的建设用地计划编制下达辖区内的建设用地计划。1993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的通知》下达后,抚州地区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强调占用耕地用地计划指标属指令性计划,必须严格审批,只能节约,不得突破。按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原则,建设用地计划实行总量控制、项目管理、分级下达的管理办法,推行计划指标证制度,按照管理权限严格审批。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包括非农建设用地、农业建设用地、开发区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及开发土地(指导性)计划。对违反建设用地计划管理规定、擅自审批和突破计划用地不申报的进行查处。
   抚州国土规划编制工作于1986年8月正式铺开,开展地、县(市)和地直有关部门3个层次的国土规划和部门规划。1987年7月初步编制完成地区国土总体规划和15个部门(专题)国土规划,经地区国土管理委员会、国土管理委员会顾问小组审查讨论定稿。1988年3月省计委主持召开评审会全面评审后,由地委、行署审议通过,1991年5月省政府授权省国土管理委员会、省计委正式批准实施。“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期间还编制区域和专项的国土开发整治规划以及地质勘察、水资源平衡和环境整治计划,加强对土地和水资源宏观管理、地质减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地区间横向经济联合与经济协作。2002年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保护耕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全市土地规划进行调整。
   2010年,省国土厅下达抚州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61公顷(含农民建房42公顷)。该年全市实际上报新增建设用地117个批次,总面积1482.36公顷,实际使用新增建设用地下达指标1368.77公顷。积极申报省重大项目和争取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市在省发改委立项重大项目29个,总面积1393.81公顷,其中使用省级指标15个批次,面积307.25公顷。东华理工大学扩建、抚州多尼尔房车生产、崇仁工业园区机电产业基地建设3个项目用地获省政府批准。2011年全市向省申报重大建设项目省级用地计划6次,有8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建设项目调度会,争取到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68.05公顷。
   九、农业区划 1980年—1981年,抚州地区大规模开展县(市)农业资源调查和综合农业区划工作。全区12个县(市)先后完成《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和部门专业、专题报告研究成果以及大量区划图表等成果资料,乐安、南丰等县农业区划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农业部优秀科技一、二等奖。开展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发展试点等方面研究,先后完成《抚州地区名特优稀资源产品简介》《“三荒”资源调查规划报告》《“四低”资源调查研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五荒”“四低”资源更新调查》《坡地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农村能源规划》《大水面调查》《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1990—2020)》和《农业主导产业布局与产业化开发建设方案》等。
   1996年—1997年,在各县(市)完成更新简明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基础上,完成《抚州地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简明),共分4个区,约1万字。2005年,全市特色农产品实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区域化布局,全市11个县(区)和80%的乡(镇)都培育有1个以上主导特色产业。南丰、广昌、临川、崇仁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蜜橘之乡、中国通芯白莲之乡、西瓜之乡和麻鸡之乡。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县(区)的比较优势,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要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种养业,把多的调好、好的调多,形成规模,实行基地化生产。全市建成临川、南城、宜黄、金溪等县(区)为主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南丰的蜜橘基地,以广昌为主的白莲基地,以黎川为主的食用菌基地,以崇仁为主的麻鸡基地,以临川、金溪为主的黄栀子基地,以东乡为主的瘦肉型生猪基地,以东乡、金溪、乐安等县为主的蚕桑基地,以宜黄、乐安、黎川、资溪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以临川、崇仁、南城为主的金银花中药材基地等特色种养基地,10个产业规划区面积达到13.33万公顷,建成产业规划区面积8万公顷。
   2008年,全市结合龙头企业配套基地、16大主导产业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14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10个“一村一品”省级示范点建设,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新格局形成。发展南丰蜜桔为重点的“畜、沼、果”循环农业模式,进一步优化果业区域和品种布局,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规划把南丰、南城、临川、金溪建设成为世界著名优质柑桔生产加工基地。以东乡生猪、崇仁麻鸡生态养殖模式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和布局,规划把东乡、崇仁、临川建设成为中国优质生猪、家禽生产加工基地。同时引导各地在发展一村一品基础上,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随着抚州经济发展和市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体验民俗风情和感受农耕文化的需求迅猛增长。2010年,抚州初步形成以钓鱼休闲、观光采摘、品农家菜、赏农家风景、体验农家生活的“农家乐”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至2011年年底,全市有休闲旅游农业园区120个,其中,现代农业科技园16个、休闲农庄22个、农业观光采摘园58个、农家乐16个、休闲渔场7个,从业人员5026人,带动农民就业17930人。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地区计委
相关机构
中央预算
相关机构
金溪秀谷粮管所
相关机构
安泰物流公司
相关机构
市发改委
相关机构
市商务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昌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唱凯堤
相关地名
国有林场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
抚州地区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五皇殿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红桥
相关地名
东乡
相关地名
龚坊国储库
相关地名
资溪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千家山国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