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9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427
页数: 4
页码: 1113-1116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全区工业企业管理一直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运用行政命令、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管理经济。各级行政部门对企业产、供,销和人、财、物有直接处理权,经济指标由上级行政部门规定,企业按行政部门所定经济指标进行生产。国营企业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收益完全上缴财政,所需开支向财政申请拨款。企业生产品由商业部门、物资部门和外贸部门统购包销。在劳动上统包统配,由国家统一分配。
关键词: 工业经济 体制改革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全区工业企业管理一直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运用行政命令、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管理经济。各级行政部门对企业产、供,销和人、财、物有直接处理权,经济指标由上级行政部门规定,企业按行政部门所定经济指标进行生产。国营企业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收益完全上缴财政,所需开支向财政申请拨款。企业生产品由商业部门、物资部门和外贸部门统购包销。在劳动上统包统配,由国家统一分配。这种体制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结构较简单情况下,适当地强调集中统一,把有限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对工业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片面强调集中统一,束缚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无自主权,不能充分发挥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作用,决策者对企业盈亏不直接承担责任和风险,经营者吃大锅饭,统收统支,企业对于资金使用效果可不负任何经济责任;劳动者捧铁饭碗,职工一经录用,就有终身职位,企业不管经营盈亏,工资照发。计划经济体制把整个国民经济管得过死,从而影响劳动者劳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一、改革管理机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于1979年7月下达《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于1984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扩大企业自主权工作在各地逐步推行。
   (一)厂长(经理)负责制 1984年,抚州地区确定抚州电机厂、东乡糖厂、东乡化肥厂、抚州市自来水公司等4户企业为第一批试点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管理机制的改革。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具有法人资格,厂长是法人代表,是企业行政领导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1986年9月,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全区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进一步发展。至1987年年底,全区预算内123户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企业领导体制设置上,1000人以上的县级企业,厂长、书记分设,500人~1000人的企业逐步创造条件向厂长兼书记过渡,其他企业原则上厂长兼书记。1988年,先后在抚州第二棉纺织厂、抚洲印染厂进行完善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开试点。然后在全区国营企业中推广,进一步理顺党、政、工三者关系,确立厂长(经理)对企业建设全面负责的中心地位。
   (二)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4年,抚州地区首先在预算内工业企业江西第二气体压缩机厂试行招标承包试点。1987年1月召开全区工业县长会,推行招标承包实施办法。同年8月,地区在南城县召开推行竞争承包现场会,推广江西第二气体压缩机厂经验。企业承包经营“一定三年”,即1988年—1990年为第一轮承包期。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形式:上缴利润递增包干;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亏损企业实行亏损包干,减亏分成,超亏不补。承包企业普遍建立经济责任制,实行分级分权管理。第一轮承包中,全区122户预算内工业企业,3年承包的119户,占97.5%。143户二轻工业企业,136户承包,占95.77%。1990年,第一轮承包到期后即实行第二轮承包经营。全区相继成立19个由县(市)长、地直单位局长为组长的承包工作领导小组,按行业、系统组建74个发包委员会,工作人员590人,先选41户企业进行试点。1990年底,全区第二轮承包企业600户。至1991年底,全区636户企业全部实行承包经营,其中经营者变更186户,占29.25%。
   全区工业企业承包经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符合国家及抚州地区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的企业,实行“两保一挂”(保上缴利润、保技术改造、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市场变化大、效益不稳定的企业实行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基数利润分档分成;微利企业实行上缴利润定额包干;亏损企业实行减亏(减补贴)包干。承包、发包双方合同也根据不同的承包形式分别包含实现利润、上缴利润及递增率,减亏及递减率,新产品开发,生产性固定资产、自有流动性资金增值额以及承包期内还贷款,产品质量、消耗、安全生产、资金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承包指标。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大多数企业实行“工效挂钩”,企业内部工资分配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定额、计件、计时、提成、浮动等各种工资形式,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三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坚决破除“三铁”(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逐步推行“三全”(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中层干部全部聘任、工资全部浮动),真正做到“四能”(企业能生能死、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企业有权根据经营状况自主确定内部工资分配形式,拉开档次,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打破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界限,通过内部考试、考评,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实行动态劳动优化组合。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聘任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健全由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至1992年年底,抚州地区123户预算内工业企业,全面实行三项制度改革的108户,占总数87.8%;实行分配制度改革的109户,占89.3%;优化劳动组合的52户,占42.6%;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的28户,占30%。至1997年底,地直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自收自支单位,县(市)扩大到乡镇职工。全区有2049户企业142278名职工,32896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9%,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664个,参保人员13430名。
   二、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重组 1996年—1997年,全区各县(市)、地直各工业主管部门均成立以县(市)长、局长为组长,主管副书记、副县(市)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改革办公室均设在体改委或经贸委。全区共抽调800多人组成180多个企业改革专项工作组。至1997年底,有395户工业企业完成转机建制工作,占全区国有城镇工业企业总数97.5%。其中,公司制40户,股份合作制189户,拍卖25户,破产32户,托管4户,兼并8户,租赁85户,嫁接12户。改制企业共有24029人入股,占在岗职工67.4%,共吸纳股金11305.3万元,转移债务12389.99万元,冲销呆账、死账8816.4万元,分流安置实现再就业19302人。通过转机建制,全区102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123户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以转让产权为主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1996年4月17日,地委、行署下发《关于深化改革,搞活我区国有工业企业的意见》后,全区推行股份合作制,坚决打烂“大锅饭”,进一步形成企业干部工人竞争上岗机制,优胜劣汰。开始采用联营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托管、外资嫁接改造、竞价出售、分块经营、转移重组等多种形式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改革,探索工业体制改革新路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企业,对连年亏损,确实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1998年11月3日,行署下发《抚州地区国有(集体)企业产权转让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11月26日,由地区体改委牵头,抚州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产权转让暨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共推出195个项目,其中,产权转让项目125个,招商项目70个;共签约36个项目,总金额1.22亿元,招商项目19个,总金额4.2亿元。同年,抚州造纸厂与江西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由江西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抚州造纸厂实行先整体租赁再过渡到整体兼并。
   2000年8月,地委、行署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抚州地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办法》。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形式为出让产权、股份制改造、外资嫁接、依法破产。文件下达后,在全区推行以“三买断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部分县(市)先抓试点。东乡兽药厂较早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南丰塑料厂进行产权界定,置换职工身份;抚州减震器厂完成产权明晰工作;临川酒厂初步完成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整体出售和先售后股的改制形式,改制后临川贡酒(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设置为1066股,每股股金1万元,董事长杨灿龙个人获奖励股和现金股共计309股,注册资金为1066万元。2000年11月,市内有较大影响的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有股份整体转让给民营企业北京科瑞集团,转让价值为4450万元,由科瑞集团所属公司控股,商定待博雅公司上市,所募集资金中不少于60%用于在抚州投资。同年,经规范募股和股权运作的南丰飞环包装有限公司改制为中环南丰贡桔酒有限公司之后,变更设立为全市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飞环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由6户企业和6个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总股本为3000股,每股面值1万元。2000年底,抚州造纸厂由江西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抚州棉纺织厂破产项目经国务院兼并破产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制定破产方案。
   2001年3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强力推进全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承债式整体出让、生产经营性资产出让、先破产后出让、先租赁后出让、分块出让、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盘活国有资产,积极实施企业产权和职工身份“两个置换”。9月,经市政府批准和授权,市机械工业局与广东珠海星光集团发展公司签订关于江西电站车辆有限公司《企业资产转让合同》,珠海星光集团发展公司以9950万元收购江西电站车辆有限公司资产(不含职工住房等生活设施),实付2100万元用于职工身份置换,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2002年5月改名为江西钧天机械有限公司)。4月,抚州棉纺织厂因流动资金枯竭,连基本生产用电电费都无力缴纳而全面停产。8月,经抚纺八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报市政府批准,正式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市中级人民法院协调成立破产清算组,全权接管,进入破产清算司法程序。
   2002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坚持以退为主,改制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全市工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纺织行业抚州棉纺织厂依法破产,由福建三明市客商收购,成立江西明恒纺织有限公司;抚州第二棉纺织厂纺部资产出让给江西靖淞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抚州靖淞实业有限公司,织部资产出让给广东珠海客商,成立抚州市新维美染织有限公〓棉纺厂纺部资产出让给香港客商,成立抚州环球纺织有限公司,织部资产出让给广东客商〓有限公司;抚州印染厂整体出让给江西晶鹏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抚州顺富印染有县限让给广东顺德丰凯投资公司,成立丰凯江西纺织有限公司。机械电子行〓浙江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成立江西利群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江西重〓电机有限公司出让给抚州浙赣鸿运实业有限公司;江西江〓公司;江西量具有限公司出让给厦门邦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拍卖、租赁等方式,完成52户企业改制任务,引进资金9000万元〓分3100人。医药行业6家药厂全部完成改制。化工行业完成改制15〓量资金1亿元,10户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崇仁县中华山煤矿整体出让给福〓山东省黄金公司收购。市直转制企业1.2万名在职职工安置工作基本完毕,〓纳养老保险金、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返聘再就业3600人,给再就业或生活困难下岗职工办理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02年9月18日整体出让给香港泰昌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抚州造纸厂,2003年6月开始转制,按市改革指导协调办公室批准的转制方案,妥善安置在职职工1250人、退休职工155人、遗属遗孤47人。
   2003年,全市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40户。金溪县全面完成工业企业改制,临川、南城、南丰、资溪、广昌等县完成改制90%以上。全市国企改制累计出让产权19.74亿元(含当年2.04亿元),核销呆账坏账(债务)10.7亿元(含当年2.7亿元),转移债务14.1亿元(含当年1.7亿元),置换职工身份4.08万人(含当年1.38万人),改制企业返聘职工3.1万人。7月,河北中兴田野客车有限公司收购江西富奇汽车总厂持有的江西富奇汽车有限公司60%的国有股权,11月又收购马来西亚安卡莎公司和武汉富诚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西富奇汽车有限公司40%股权,收购全部股权后,在市工业园区购置1800亩土地建设新厂区,投资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企业。富奇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企业产权制度置换和1643名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200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抚州市工业管理体制调整方案>的通知》,撤销市机械电子工业企业转制管理办公室、市纺织工业转制管理办公室、市轻化工业企业转制管理办公室,合并组建为市工业企业转制管理办公室,为正处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归口市经贸委管理,负责做好市直国有工业企业转制及转制后的职工安置工作,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在企业改制实际操作过程中,统一留守处管理,统一改制做法,统一改制经费审核,统一改制企业剩余国有资产监管,力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妥善协调解决改制后下岗职工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身份置换等种种遗留问题,确保国企改革顺利实施。至2005年,金溪、黎川、南丰、广昌4个县全部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临川、南城、东乡、资溪、崇仁、乐安县完成90%以上,宜黄县完成85%。2009年,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全面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补充意见》,全市筹集改制资金6.56亿元,完成最后32家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置换职工身份12344人。
   21世纪初实施的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全市国有工业基本从一般性竞争中退出,消除长期困扰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包袱和体制障碍,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抚州的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6年—2010年,工业发展速度加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5.3倍。产业集聚程度提高,全市工业园区新增投产企业513家,2010年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是2005年的12.4倍。工业投资力度加大,5年内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7.5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10亿元。企业规模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到831家,比2005年增加483家;户均资产3131.2万元,比2005年提高690万元;户均主营业务收入8805万元,是2005年的3倍;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85家,比2005年多173家,10亿元以上的有3家。创新能力提高,5年内开发新产品212个;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62项;发明专利630项;省优秀新产品奖77项;获评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55件、市知名商标53件;获评江西名牌26件。民营经济比重加大,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民营经济占95.3%,比2005年提高7.8个百分点。2011年,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06户,其中超6亿元企业286户,比2010年增101户;实现税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38户,实现利润2000万元以上企业34户。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六大支柱产业企业452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4.5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0.54亿元,占全市79.39%;实现利税47.43亿元,占79.7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抚州电机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城县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
广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