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匪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880
颗粒名称: 一、土匪分布
分类号: E297.5
页数: 2
页码: 1084-1085
摘要: 1949年以前,抚州匪患猖獗,许多土匪头子既是地方恶霸,又是国民党地方政府的贪官污吏,“官、绅、匪”结为一体,政治上十分反动,不少土匪代代为匪,辈辈相传。特别是国民党政权溃退台湾时,为在抚州留下复辟的种子,网罗反动党团骨干、特务分子、保安团队、地方恶霸和历史惯匪及国民党溃军散兵游勇,组织特务土匪武装。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抚州有新老股匪、潜匪、散匪近百股,四五千人。
关键词: 土匪 分布

内容

1949年以前,抚州匪患猖獗,许多土匪头子既是地方恶霸,又是国民党地方政府的贪官污吏,“官、绅、匪”结为一体,政治上十分反动,不少土匪代代为匪,辈辈相传。特别是国民党政权溃退台湾时,为在抚州留下复辟的种子,网罗反动党团骨干、特务分子、保安团队、地方恶霸和历史惯匪及国民党溃军散兵游勇,组织特务土匪武装。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抚州有新老股匪、潜匪、散匪近百股,四五千人,每股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匪首们利用封建宗族观念和帮派势力,策划反革命暴乱,破坏基层人民政权,屠杀解放军官兵及无辜人民群众。他们分散在抚州境内和闽赣交界的边沿区域,其中,临川县土匪多,活动猖獗,有土匪数十股约1000人,主要有付尚荣、杨长仔、王志忠三大匪首。付尚荣原系国民党临川县自卫总队队长、县兵役协会主任,拥有土匪数百人。杨长仔是临川腾桥一带惯匪,从1947年为匪以来,由20多名匪徒发展到100多人的股匪,经常在临川腾桥、东馆、嵩湖及浒湾、金溪等地杀人劫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谈“杨”色变。金溪县匪首向理安为豫章山区游击总队第6支队长,任金溪、资溪、余江、贵溪、南城、临川、东乡7个县总指挥,拥有土匪近千人,活动于金溪、资溪。资溪县有土匪10余股,匪首28人,匪徒450余人,其中最大的匪首曾皋九、邱旭升分别是豫章山区游击总队特务大队及第2支队正副队长,有土匪120余人,经常出没深山树林,流窜于资溪和邻县边界地区。崇仁匪首汪澜,解放前夕为崇仁县保警大队副大队长,拥有土匪100余人,多在崇仁谷岗、太平市(今属乐安县)及临川秋溪一带活动。原国民党乐安县长黄越在乐安解放前夕逃至招携,将地主武装改编为“豫章山区游击总队乐安第13纵队”,企图负隅顽抗。南丰匪首李彬,曾任南丰县自卫大队分队长、四区区长,1948年任国民党南丰县副县长,解放前夕被委任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第7纵队”副司令,下辖两个支队、1个特务大队,共800余人。李彬自带300余人,盘踞于车辕山区;特务大队170余人,活动于康都附近山区;另一股200余人活动于军峰山地区。境内影响较大的匪首还有黎川的孙杨芬、黄士琳,南城的谢仁质,南丰的陈保生,宜黄的邓克勇,广昌的廖五仔,分别拥有土匪数十至数百人,多在本县流窜,扰乱社会,袭击县区乡人民政府。
   闽赣交界边沿区域土匪组织还有两个:一是“闽赣边区民众自卫总队”,以严正为首,约400人,设第19支队、第20支队、第21支队,常在黎川、光泽、泰宁一带进行破坏活动。二是“豫章山区游击总队”,以廖其祥(原为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第8纵队司令)为首,纠集光泽匪首蔡缄三、金溪匪首向理安,设第16支队、第17支队、第18支队,频繁活动于南丰、广昌、建宁3个县交界处。他们利用政治欺骗和武装反抗相结合的反革命手法,拉拢当地反动势力,组成反共地下军,妄图摧毁新生的人民政权。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付尚荣
相关人物
杨长仔
相关人物
王志忠
相关人物
汪澜
相关人物
曾皋九
相关人物
邱旭升
相关人物
孙杨芬
相关人物
黄士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余江
相关地名
贵溪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东乡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