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会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866
颗粒名称: 赣东会战
分类号: K265
页数: 3
页码: 1078-1080
摘要: 民国31年(1942)6月,为抓住此有利战机,第九战区司令部决定投入4个军的兵力,实施赣东会战。根据敌军炮火猛烈、通讯灵活、运动迅速的特点,中国军队制定“争取外翼,稳扎猛打”的作战方针。会战分两个阶段进行。赣东会战,日军付出死7325人,伤6136人,损失战马3342匹的惨重代价。井上哲男、宫浦、岸本幸次郎、中村种男、水野金正、近滕雪夫、谷岗名义、小林银喜次郎、宫城浦次郎、铃木、岗森等11人被俘。缴获步枪295支,手枪11支,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战马35匹,最后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关键词: 赣东 会战

内容

民国31年(1942)6月,为抓住此有利战机,第九战区司令部决定投入4个军的兵力,实施赣东会战。根据敌军炮火猛烈、通讯灵活、运动迅速的特点,中国军队制定“争取外翼,稳扎猛打”的作战方针。会战分两个阶段进行。
   临川宜黄地带战役。按照第九战区司令部的部署,6月14日,第4军军长欧震率部由乐安、宜黄小路绕道至龙骨渡、荣山,然后移至临川城外附近待命。期间,中国军队第79军率先反攻南城之后,第4军由临川之南,孙渡率第58军由临川之西反攻,刘广济率第100军攻打浒湾、金溪。15日,第4军陈侃的第90师克复崇仁,歼敌千余人。翌日,张德能的第59师又将踞宜黄之敌击溃,规复县城。20日,第4军分途进击邓家山、长岗圩、新塘圩、上顿渡之线。第58军进至上顿渡以北、抚州城以西地区,开始向抚州城之敌猛攻,形势对中国军队大有好转。日军唯恐左翼南昌至鹰潭交通被阻断,华东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决定以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的浙赣西路兵力增援临川,以期一举歼灭中国军队,解除威胁并乘虚进窥吉安,达到侧击长沙、衡阳之目的。遂集中优势兵力,企图于宜黄、临川之间,围歼中国军队第4军主力及在抚河、赣江之间包围第58军,然后乘机南犯,入侵吉安。从6月18日起,日军第13师团之柴田支队、第6师团之竹源支队、第39师团之东川支队、第40师团之河野支队、第116师团之池田支队及第14旅团之中山兵团,向浒湾、临川、三江口一带集结,至23日遂与南城、临川之第34师团、第3师团一道,向欧震的第4军实施反攻。
   中国军队拟于宜黄、崇仁、铁路头、永泰以北先阻滞日军,待主力到达时立即由崇仁、新干地区开始反击,准备将日军赶至赣江东岸地区而歼灭。6月23日,南城、浒湾、临川的日军三面向临川以南的欧震第4军实施包围。根据敌军之企图,薛岳令第79军一部继续围攻南城牵制敌军,主力向棠阴方面攻击日军左侧;令欧震第4军全力歼南城、浒湾之敌,尔后再攻临川。24日,第4军迅速转移于茅排南北之线。翌日,南城、浒湾、临川之日军分途向中国军队阵地猛攻,企图围歼第4军后,再经宜黄、崇仁向北西窜扰。双方往返搏杀一昼夜,中国军队仍保持茅排、车前、石坑山、打石山、河埠之线。27日中午,天气突变,雷雨交加,中国军队后方山洪暴发,桥梁冲毁,以致补给增援困难。28日,日军步兵分路向中国军队两翼包围,因中国军队后援不继,右翼之元口及左翼之梨溪被日军突破。另一股日军千余人,乘隙由龙骨渡向潭坊、宜黄急窜。次日上午,又有千余日军由永兴桥西岸向宜黄进犯。同时,抚州城日军更是纷纷乘船向南城、崇仁分进。此前,中国军队已洞烛敌意欲先围歼第4军之企图,故在27日严令第79军之第98师速向茅排急进,击敌左侧。令梁德奎的新编第10师从白鹭渡、西津渡向上顿渡东南急进,击敌右侧。
   当敌分进南城、崇仁时,第4军已实施金蝉脱壳之计,成功转移到宜黄西南山地集结。而第79军之新编第6师则钳制南城之敌,第98师、第194师索敌侧尾追。第58军除一部向龙骨渡方向攻击外,主力向西转移,处处予日军夹击堵截。这样,一个反包围的格局已经形成。
   6月30日晨,日军5000余人分两股窜入棠阴和宜黄以西。下午,崇仁县城复陷敌手。晚上,棠阴被第194师攻克。7月1日,第194师、第98师齐头进至棠阴、居陵之线,适逢日军千余人从杨坊回窜棠阴,中国军队予以迎头痛击,不久又有大股日军由潭坊窜杨坊,在水南附近被中国军队击毙数百人,残敌仓皇退缩宜黄城。中国军队乘胜追击,于2日午夜追至高华山附近,日军加紧修筑工事,企图顽抗。中国军队奋勇推进,于3日中午攻克高华山,日军大部北窜崇仁。
   其时,第4军已于杏坊、凤岗间山地集结完毕,4日晨,该军第90师开始猛攻宜黄,激战至下午,攻克县城。至此,敌妄图聚歼第4军的阴谋被粉碎。
   抚河赣江地带战役。日军反窜崇仁后,日夜挖壕筑垒,后又有从南昌、临川增援5000余人,兵力已够雄厚,却终日蛰伏不动。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中国军队的注意,料定其必有新的行动计划,目的是围歼第58军。据此,薛岳命孙渡率部西渡富水,转移到荷湖山地,再向敌东南左侧,破敌包围。几天以后,日军果然以重兵进逼第58军两翼。薛岳手令各军:“崇仁之敌开始西北窜,战区决按既定计划,对敌夹击。夏军立以九十八师向崇仁、三山庙、潘桥之敌背夹击。一九四师控制于宜黄、官仓前为预备队,并派一部向黎溪、龙骨渡严密搜索。欧军立以主力经公陂圩、屋头街、马家渡,向马鞍坪、白陂、航桥街、四岳庙、焦坑、蒋家楼之敌背夹击,务使敌不得窜过龚坊圩、蜜蜂圩地区。以一师控制于凤岗、杨家山为预备队。孙军以重点置蜜蜂圩、蒋家楼之线,死力拒敌向西北或西南窜扰,以收夹击之功。”
   7月6日拂晓,孙渡率军部及直属部队行至七家桥,遇200余日军西窜,被中国军队一举击溃。而梁德奎率新编第10师师部抵达荷湖圩时,与日军主力第6师团13联队不期而遇,敌出动飞机数架前来助战。该师迅速占领制高点进行阻击,毙敌甚多。下午6时,第58军各部到达荷湖圩,集中全力向敌发起总攻,激战到7日黎明,敌军伤亡600余人,缴获敌战马百余匹,残敌向店下街窜去。第58军鲁道源的新编第11师也经铁路头集结于狮子山、岗坑、白石桥、蜜蜂圩,为第58军主力成功突围创造了条件。
   此时,第79军除以一部猛攻南城外,主力由崇仁方面,第4军由白陂方面,从南向北朝日军侧背猛烈打击。第58军得以安全突围。同时,在赣江以东的樟树镇附近,中国军队新编第12师、第20师和江西保安纵队也取得重大胜利。
   7月8日,中国军队一举收复崇仁,9日子夜攻克南城。此时日军获悉中国军队主力并未渡过赣江,西犯显已扑空,于是分别向临川、李家渡、三江口方面退却。
   薛岳指示各军:敌包围孙军计划已被摧破,必经三江口、大港口向南昌逃窜,命令:“孙军以一师向李家渡、三江口追击;一师控制于荷湖圩附近。夏军以一师向临川、许家渡追击,相机收复临川;以两师控制崇仁附近。欧军以集结于公溪、白陂、焦坑地区待命。”10日,第79军向临川,第58军向三江口方面迅速追击,13日到达临川及三江口附近。同时,第79军暂编第6师亦进至钟岭、上顿渡附近,与日军激战,斩获甚多。尔后分数路向日军攻击,并且截断抚河水上交通,日军退踞临川、浒湾固守。
   民国31年(1942)夏季,英美联军开始从太平洋东南反攻,日军妄图在德军攻下苏联斯大林格勒后,向西伯利亚进攻。因此收缩侵华兵力,准备抗击英美联军的反攻和进犯苏联,并于8月上旬开始从浙赣铁路走廊收缩撤退。8月15日,驻抚州中国军队开始尾击日军,并广泛截击、伏击,使日军损失严重。8月22日,鲁道源的新编第11师克复李家渡,23日第194师收复临川,暂编第6师收复浒湾,24日第194师收复东乡,27日新编第11师收复梁家渡。日军大贺、高桥兵团于8月底撤回南昌,抚州已恢复6月前的态势。
   赣东会战,日军付出死7325人,伤6136人,损失战马3342匹的惨重代价。井上哲男、宫浦、岸本幸次郎、中村种男、水野金正、近滕雪夫、谷岗名义、小林银喜次郎、宫城浦次郎、铃木、岗森等11人被俘。缴获步枪295支,手枪11支,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战马35匹,最后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侃
相关人物
烟俊六
相关人物
孙渡
相关人物
梁德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崇仁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