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盖山、大雄关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849
颗粒名称: 五、云盖山、大雄关战斗
分类号: E29
页数: 1
页码: 1065
摘要: 大雄关位于宜黄神岗乡东北部,距下湾村约4千米,因山陡地险,隘口有一关而得名,是宜黄通往南城、南丰的必经之地。1933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在大雄关至宜黄圳口乡麻坑村云盖山一带,与敌人5个师展开激烈战斗。自资溪桥战斗后,国民党军第3路军着手构筑东西封锁线,巩固黎川及西南防务。西由元口桥经南城里塔圩至见贤桥、宜黄棠阴联成一线,为西封锁线;东由黎川资溪桥经硝石、洪门至南城,为东封锁线;南丰至南城里塔圩构成西南间纵封锁线。
关键词: 云盖山 大雄关

内容

大雄关位于宜黄神岗乡东北部,距下湾村约4千米,因山陡地险,隘口有一关而得名,是宜黄通往南城、南丰的必经之地。1933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在大雄关至宜黄圳口乡麻坑村云盖山一带,与敌人5个师展开激烈战斗。
   自资溪桥战斗后,国民党军第3路军着手构筑东西封锁线,巩固黎川及西南防务。西由元口桥经南城里塔圩至见贤桥、宜黄棠阴联成一线,为西封锁线;东由黎川资溪桥经硝石、洪门至南城,为东封锁线;南丰至南城里塔圩构成西南间纵封锁线。
   1933年11月15日,红一方面军奉命以红1军团第1师、第2师和红9军团第14师由见贤桥至棠阴敌堡垒封锁线间隙北出,伸入党口、神岗、圳口一带进入南源、余家山等地活动,以配合东方军作战。
   11月16日战斗打响。红1师、红2师和红14师由宜黄神岗进入南源、余家山一带。17日国民党军以5个师兵力在吴奇伟指挥下,从东南两面合围红军。红军紧急部署,令红14师从神岗正面吸引敌人,以红1师、红2师两面包抄。此时敌第3师、第9师、第90师由南丰、南城到枫林、麻坑向驻守在云盖山的红14师第41团发起全面进攻。战斗一开始就打得非常艰苦,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但因兵力相差悬殊,增援部队又未赶到,战至黄昏,红军云盖山阵地失守。
   11月19日,敌第9师经宜黄下湾、中堡、樟岭、大雄关向党口推进,同时以第49团、第50团、第51团、第52团4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坚守在大雄关、西岭山担负阻击任务的红2师第4团、第5团发起猛烈攻击,红军战士用轻重机枪、步枪组成交叉火力网封锁敌前进道路。经过多次争夺,敌第51团团长谢辅三被打伤,第52团阵地被红军突破。后因敌不断增兵,火力强猛,红军大雄关木鱼岭阵地失守。
   在这紧要关头,红2师调整部署,以一个团兵力重新夺回阵地,此后阵地几经易手,红1师第1团、第2团和红2师第6团多次发起反攻,均未能攻克,一直激战到晚上9时,红军才向大雄关西南方向转移,撤出战斗。红2师政委胡阿林、红4团团长肖桃明牺牲,红1师、红2师师长均身负重伤。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