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844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分类号: E29
页数: 13
页码: 1061-1073
摘要: 洵口位于黎川东部,为黎川通往福建光泽的惟一大道,也是联系福建与赣东北苏区主要交通线。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乘红一方面军分离作战,中央苏区东北面守备薄弱之机,突然发起进攻。9月25日,敌周浑元率第8纵队3个师从南城、硝石南犯,直逼中央苏区北大门黎川,企图扼制中央苏区北部咽喉,阻断中央苏区与闽赣苏区以及中央军与东方军的联系。“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匆忙调兵遣将,以求“御敌于国门之外”。
关键词: 第五次 反“围剿”

内容

一、洵口遭遇战 洵口位于黎川东部,为黎川通往福建光泽的惟一大道,也是联系福建与赣东北苏区主要交通线。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乘红一方面军分离作战,中央苏区东北面守备薄弱之机,突然发起进攻。9月25日,敌周浑元率第8纵队3个师从南城、硝石南犯,直逼中央苏区北大门黎川,企图扼制中央苏区北部咽喉,阻断中央苏区与闽赣苏区以及中央军与东方军的联系。“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匆忙调兵遣将,以求“御敌于国门之外”。9月27日,中革军委令东方军从闽西北上应敌,“首先消灭进逼黎川之敌,进而会合抚河以西力量,全力与敌在抚河会战”。然而鞭长不及马腹,东方军尚未启程,黎川即于9月28日失陷。
   “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震惊于黎川一城之失,于9月29日命令彭德怀率领东方军(辖红3军团、红5军团、红7军团及第21师一部)撤围福建将乐、顺昌,迅速回赣,以一部赶到黎川西南,主力进攻硝石、资溪桥、黎川之敌,以阻止其向南推进。中央军主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和牵制南城、南丰地区之敌,以保障东方军对黎川地区的进攻。东方军预定于10月8日攻击硝石之敌第24师,并歼灭南城及黎川方向的援敌,为收复黎川创造条件。东方军开进途中,在飞鸢、洵口地区与敌北路军发生遭遇战。
   敌第8纵队司令周浑元于10月3日获悉,洵口地区有红军千余人,判断为非红军主力部队。乃决定派所部第6师第18旅旅长葛钟山率第17旅第31团、第18旅第34团及第5师第27团及黎川保卫团一部,赴洵口侦察游击。10月4日午夜,国民党军从黎川轻装出发,5日,其先头部队第34团到达洵口后,即向湖坊飞鸢方向警戒,并派出侦察分队。随后敌第27团、第31团也先后到达洵口、石硖地区。6日晨,葛钟山发现飞鸢有红军活动,即令第31团、第34团向飞鸢攻击前进,第27团作为预备队,置于洵口待命。
   此时,编入东方军战斗序列有7个师。红13师、红3师为左纵队,红4师、红5师、红6师、红19师、红20师为右纵队,由金坑、上关、极高地区向北开进。预定右纵队于6日晚到达飞鸢地区宿营。6日下午1时许,右纵队前锋红4师进抵飞鸢时,突然与葛钟山第31团遭遇。双方接火后,敌第34团也赶来参战。红4师对敌展开猛烈攻击,激战约4小时,敌不支,溃退洵口,就地组织防御,企图固守待援。
   东方军乘势围攻麇集之敌。部署红4师从飞鸢东向西攻击;红20师取道飞鸢至横亭自北向南攻击;红13师、红3师由极高经湖坊进抵海岭村、白沙间占领阵地,截断黎川至洵口通道,并侧击由黎川前来增援之敌。红6师、红19师分别置于王秋窟、飞鸢,为预备队。7日拂晓,东方军向困守洵口之敌发起总攻。激战至上午10时许,葛钟山部3个团除第34团1个营据守山顶土寨仍在负隅顽抗外,其余悉数被歼。
   正当东方军围歼葛钟山旅之际,驻黎川之国民党军第96师两个团奉命星夜赶赴洵口增援。7日9时,援敌进至白沙以北之马鞍岭、鹅峰岭时,遭东方军第5师第15团顽强阻击未能通过。东方军歼葛钟山旅(欠1营)后,除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洵口山寨残敌外,主力转兵白沙方向围攻援敌,敌仓皇逃往黎川。此时,彭德怀要求中革军委给他半天时间,消灭困守洵口山寨敌1营兵力。身处后方的李德却不允许,坚持命令东方军转移。
   洵口战斗共歼敌3个团,俘敌旅长葛钟山以下1100多人,缴获机枪29挺,迫击炮2门,长短枪1084支。东方军伤亡700多人。蒋介石受此打击后,命令部队加强防守,严防红军进攻硝石等地。
   洵口战斗,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首战胜利,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大大鼓舞了红军士气,增强苏区人民夺取第五次反“围剿”胜利的信心,也激发大批青年男女参加红军、参加地方武装部队的政治热情。
   二、硝石战斗 硝石位于黎川、南城之间,扼黎川、南城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58年修建洪门水库时淹没。
   1933年9月29日,敌第8纵队第24师由南城进驻硝石,筑碉固守。至10月8日已完成村落及外围的第一、第二防御阵地,形成坚固的支撑点。此外,硝石附近的黎川有敌3个师,南丰、南城各有敌4个师,随时可增援硝石。
   “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无视敌军密集的严峻形势,急于收复黎川,不等洵口战斗完全结束,即强令东方军去攻打硝石等地。彭德怀、滕代远奉命指挥集结在黎川附近的红3军团、红5军团以及红3师、红19师、红20师,与敌作战。
   中革军委原计划以东方军先进至硝石以北,消灭硝石、资溪桥、黎川地区之敌,一举夺回黎川城。后得悉南城敌第14师、第94师企图增援硝石,硝石敌第24师将南援黎川,仍命令东方军迅速出击。彭德怀于10月8日令红24师进到杨坪向硝石作有力佯攻;以红3军团、红5军团及红19师集结于相埠、刘屋、苏元、乌石、小竹地区待机歼灭援敌。但援敌未至,东方军遂于9日将进攻重心转向硝石。部署红3师、红15师一部继续进攻黎川之敌;右翼红4师自寒公桥、红5师自相埠由北面向硝石攻击;左翼红13师自雁石由东面向硝石攻击;红19师集结寒公桥北端待命,另以有力支队抄出洪门截断南城、硝石交通通讯,并积极向南城游击侦察。红20师主力位于杨坪,另以1个团为左翼支队进到毛坪,从南面向硝石进攻,并破坏硝石、黎川间交通;红6师及红12团集结于竹油、竹原待命。
   10月9日12时,东方军红4师、红5师从北面开始进攻硝石。下午2时,红13师从雁石至谢坊与红20师1个营协同从东面发起进攻,并以1个营过河南占领石堡,尔后向硝石东南攻击。红4师依托华灵峰,红5师依托周家台,连夜向敌发起攻击。敌凭借工事顽抗,东方军各路进攻均未奏效,夜间再次发起攻击也未成功。此后东方军改由红4师、红5师、红13师各一部向硝石佯攻,以主力集结待机,随时准备歼击从南城来援和从硝石出击之敌。10日—12日,东方军对硝石之敌白天围困,晚上以一部分兵力发起攻击。而硝石之敌则晚上凭堡据守,白天有时以小分队在空军掩护下向外袭扰,其主力则按兵不动。
   10月13日,南城之敌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94师分两路出动增援硝石。彭德怀判断援敌一路将经样木岭向黄沙或经古塘向黄沙开进;另一路由廖家坊、毛家岭向寒公桥开进;此外,黎川之敌可能以一部向资溪桥策应。决定以东方军左纵队一部钳制从黎川北进之敌;以主力集结于黄沙、上桐早、何家边等地域,侧歼南城出援之敌,尔后乘势夺取硝石。然而南城出援之敌却经包坊、章家庄直达硝石。东方军打援未成,更难以攻克硝石。
   东方军连续5日攻击硝石,每一次冲锋都被击退,遭致重大伤亡。彭德怀接连电陈反对继续强攻硝石。中革军委也发现敌军将依托硝石据点向红军进攻,黎川之敌有与之策应断红军归路之可能。为避免陷敌包围,遂决定结束硝石战斗,令红5军团于资溪桥掩护部队转移;令红19师、红20师转至金溪地区钳制敌人,并于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令红3军团转至飞鸢、杉关地区待机。
   三、资溪桥战斗 资溪桥位于硝石东南、黎川之北。
   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南昌行营发出训令,要求各部队本着“战备攻势,战术守势”的原则,继续构筑绵密的碉堡封锁线,逐步向中央苏区推进,在资溪桥一潭头市的20千米地域内集中7个师约26个团的兵力。以北路军第3路第7纵队薛岳部4个师又1个旅由南城硝石进至潭头市;第8纵队周浑元部3个师除1个旅驻守黎川外,于18日分3路由黎川开抵资溪桥地区。企图集中主力于抚河以东地区掩护完成硝石、黎川间堡垒线的构筑,并吸引东方军向其进攻,以达到与红军主力决战的目的。部署第6师担任硝石、黎川城、荷花庄一带警戒,在玉山至西村南侧高地、鄢家山至资溪桥河岸构筑堡垒;第96师担任对荷花庄、西莲塘、高洋的警戒,在武家洲西侧及资溪桥河岸起至武家洲、东仙山,西子嵊至麻坑河岸构筑工事;第5师担任高洋、桐埠、砂石地区的警戒,在余家芦东侧、麻坑河岸起至碾盘嵊、官山构筑工事。薛岳率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94师在潭头市严密设防。
   中革军委无视这一情况,于10月18日令红1军团向黎川东南角移动,准备协同红3军团等部在资溪桥地区同敌人决战,并指定由彭德怀、滕代远统一战场指挥。根据中革军委意图,红一方面军决心于10月22日集中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和红19师、红20师乘敌人新的援军未到、工事未固以前,先以有力兵团向敌堡垒外及期间隙间的部队以突然袭击,迫敌进行战斗。红军主力则集结于机动位置,待敌展开在旷野运动中歼灭之。10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下达作战命令:红5军团首长董振堂、朱瑞指挥红3师、红13师为右翼队,从资溪桥正面向敌第8纵队碉堡外的目标进行猛烈攻击,同时对严和市、潭头市派出有力支队进行侦察。红15师为左翼队,位于资溪桥、潭头市以南的池源、芦油之线,与右翼部队配合行动,并截断黎川一资溪桥交通。红3军团秘密推至石峡、资溪桥以南之线,红5师位于石硖、资溪桥以南之线,红6师位于洵口准备实施突击。红1军团为预备队,主力集结于湖坊地区,准备在敌军被牵动时实施猛烈突击。
   战斗于10月22日下午4时发起。红5军团第13师从资溪桥北之苏元、大元向敌猛烈袭击,红15师、红3师也勇猛向敌袭击。但由于薛岳、周浑元率部坚守阵地很少出击,红军连续攻击3昼夜仍未牵动敌军。23日夜,东方军得悉敌第79师由金溪经南城东进,企图增援硝石。即令红19师、红20师、红3师隐蔽于黄沙以北地区,准备待敌从南城向硝石推进时出毛岭向洪门截击。但由于情报不准确,敌第79师前梯队第325旅于红19师、红20师到达进攻位置前已越过洪门进入硝石,其后梯队第337旅及师部仍在南城。彭德怀、滕代远判断敌后梯队25日必到硝石,其前梯队则有经周家圩向黎川或潭头市增援的可能,仍决定以红19师、红20师、红3师在洪门附近截击敌后梯队;以红1军团进至周家圩截击敌前梯队,并打击由潭头市向周家圩增援之敌;以红3军团第4师、第5师进至茶前排、胆原地区掩护红1军团侧翼,并准备协同红1军团打击由资溪桥、潭头市向周家圩增援之敌;红13师、红15师仍继续向资溪桥袭击。
   10月25日,敌第79师第337旅及驻硝石、黎川各师之运输队由南城抵达洪门时,红19师、红20师、红3师突然发起攻击,敌即分头依托洪门堡垒及十里山据守顽抗,红19师、红20师见敌有险可据,难以歼灭,在给敌予重大杀伤并俘敌1000余人后即撤出战斗,向洪门以北转移。与此同时,红5军团连续不断向资溪桥发动进攻。26日,驻守之敌仍未被牵动,而红军主力接连数天摆在敌人堡垒据点之间,白天遭敌机袭击,晚上露宿沙场,疲劳不堪。有鉴于此,中革军委遂于26日决定放弃在资溪桥地区与敌决战的意图。资溪桥战斗即告结束 资溪桥战斗后,红3军团转移到莲塘、蛟洋地区,准备打击南城、硝石、资溪桥及金溪移动之敌。
   四、浒湾八角亭战斗 浒湾是抚州通往金溪大道的重镇,位于国民党第3路军指挥部驻地南城以北,北路军指挥部驻地抚州以东,第85师驻地金溪以西,系敌人后方。
   1933年10月间,当红军在黎川、硝石、资溪桥积极出击时,国民党军为预防红军进攻其后方,积极加强其纵深堡垒线,并企图向东南延伸,以求完全切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同时限制红军在东线的活动。从10月下旬起,陆续调集宋希濂第36师、邢震南第4师和谢彬第85师进驻抚州、浒湾、金溪地区,其中以5个营兵力驻浒湾,并加紧构筑防御工事,避免与红军过早决战。
   中革军委在资溪桥、硝石一带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计划落空后,又计划在抚河上游地区寻机与敌主力决战。为此命令东方军所指挥之红7军团伸入抚州附近地区活动,以求牵动金溪之敌西进和南城、南丰之敌北援;东方军主力与中央军主力则夹抚河以进,力求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消灭黎川外围之敌,收复黎川苏区。东方军之红7军团、红3军团遵照中革军委部署,于11月8日前,先后转到金溪、浒湾和水口、珀玕地区,寻机歼敌。
   东方军决定以一部袭击浒湾,牵动金溪西南之敌来援,尔后以主力协同红1军团与运动中的敌军决战。按此计划,寻淮洲、肖劲光指挥红7军团于11月9日进至金溪以西枫山铺、琉璃岗地区,准备进攻金溪之敌。11日,红7军团首先占领苦竹街,驱逐敌警戒部队,旋即依托苦竹街向浒湾敌第36师、第85师进攻,连续攻击一昼夜未奏效。当夜获悉驻浒湾东面琅琚、左坊营之敌第4师有西援浒湾的迹象。红7军团即以红19师1个团钳制浒湾之敌,另以红19师主力及红34师集结于浒湾的八角亭、大仙岭、崇岭一线,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准备随时阻击增援之敌。红3军团得悉上述情况后,即于12日凌晨3时由珀玕地区出发,分两个纵队经杨龙庙、杨公桥向长江铺前进,以协同红7军团歼灭移动中的敌第4师。由于时间紧迫,红3军团开动时尚未摸清敌增援兵力、行进路线及是否已经出动,仍按照估计制定部队进到左坊营、琅琚间可能与敌遭遇的作战方案。
   11月12日晨,左坊营敌第4师2个团进到琅琚,会同该师另1个团于9时出动,经毛店向浒湾增援。约11时,敌进至浒湾南面的吴家岗以北展开兵力,向浒湾大仙岭、八角亭红20师阵地攻击。红20师居高临下顽强抗击,并结合反冲击给敌以重大杀伤。这时浒湾之敌也配合增援,向苦竹街之红19师反冲击。下午4时许,正当敌第4师向红20师、红19师猛攻之时,红3军团赶到吴家岗,从东面和南面攻击敌之侧背。敌不支,慌忙退缩到一片小山林内,就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
   红3军团第4师、第5师连续行军40千米,刚抵达浒湾地区即投入战斗。近黄昏时,连续向敌发起猛烈攻击。由于敌凭借工事顽抗,进攻未奏效。为休整部队,东方军乃暂缓攻击,准备于13日拂晓再发起总攻。部署红7军团以一部分兵力坚守苦竹街阵地,箝制浒湾之敌,以两个师主力由金(溪)浒(湾)公路东北阵地向敌攻击,并截断敌逃往浒湾、金溪之道路。红3军团第4师、第5师由金浒公路以南之吴家岗、迹口岗向敌发起攻击,红6师主力置于南坑地区为预备队,并以一团占领山顶,监视和堵截可能从琅琚逃窜之敌。红4师、红5师战斗分界线是毛店至八角亭大路,红4师在左,红5师在右,由红4师首长张锡龙、彭雪枫负责两师战场统一指挥。刚部署完毕,东方军接红一方面军电示,要求“今夜必须解决战斗,13日晨准备与新的敌人战斗”。为此,彭德怀、滕代远将总攻计划改为13日3时前完成攻击准备,3时30分发起总攻,拂晓前结束战斗。
   13日3时30分,东方军按计划出击。红4师第11团一个营在总攻前拟由左翼迂回而失去掌握,同时该团又拨出一部分兵力担任警戒,因而减弱了突击力量,致使总攻后红4师未能实行有力的攻击。红5师第13团一开始就向敌人猛烈冲击,并突入敌阵地内与敌肉搏达40分钟之久。但该师第14团因地形不利,没有进行猛攻,使敌人得以集中兵力向红13团反扑。红5师血战到清晨5时,见后援不继,恐天明后再战不利,遂撤出战斗。恰在此时,红4师向敌发起猛烈进攻,撼动了敌人阵脚。但由于红5师后撤,敌人又得以集中兵力对付红4师,致使红4师陷于苦战。红军很多团营长都是打游击出身的干部,擅长打野战,但未曾见过装甲部队,一时手足无措,遭受重大伤亡。加上红军通讯联络极差,红7军团第20师、第34师因接到总攻命令过迟,未能适时配合总攻,形成此攻彼停、彼攻此撤不协调状态,使敌人得以集中兵力顽抗和反扑。
   13日8时,国民党军出动8架飞机前来支援,低空向东方军部队猛烈轰炸扫射。被围困的敌第4师拼命向大仙岭、八角亭红军阵地反冲击;浒湾之敌也乘机向大仙岭、苦竹街红军阵地反扑。此时,东方军接到红一方面军电令:红3军团、红7军团7时前如已结束战斗,立即转移地域,如7时未解决被围之敌,红4师则留原阵地,红19师、红20师应脱离大仙岭,在该阵地仅留少量警戒部队,主力转移至王家岭及其以北地区,从北面侧击苦竹街之敌。此时,东方军又侦悉金溪之敌企图西援,其先遣营已逼近杨公桥。彭德怀、滕代远遂决定红4师及红5师第1团原地监视被围之敌,红5师主力撤至南坑,协同红6师打击西援之敌。被围困的敌第4师乘东方军调整部署之机,在其空军支援和浒湾西援之敌协同下,向大仙岭、八角亭的红7军团阵地反扑。红7军团被迫向北撤退。红5师在转移中又不断遭到敌机袭扰,行进艰难,5千米路程走了8小时,直到下午7时才到达目的地。此时,从金溪西援之敌两个团经红6师阻击已经退走,打援亦未成功。
   浒湾、八角亭战斗历时3天,毙敌520多人。东方军伤亡和失踪1095人,红4师11团政委吴宗泰牺牲,红4师政委彭雪枫负伤。红7军团政委肖劲光因此次战斗不利,被“左”倾冒险主义者诬陷为“罗明路线”在军内的代表,遭撤职判刑。
   五、云盖山、大雄关战斗 大雄关位于宜黄神岗乡东北部,距下湾村约4千米,因山陡地险,隘口有一关而得名,是宜黄通往南城、南丰的必经之地。1933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在大雄关至宜黄圳口乡麻坑村云盖山一带,与敌人5个师展开激烈战斗。
   自资溪桥战斗后,国民党军第3路军着手构筑东西封锁线,巩固黎川及西南防务。西由元口桥经南城里塔圩至见贤桥、宜黄棠阴联成一线,为西封锁线;东由黎川资溪桥经硝石、洪门至南城,为东封锁线;南丰至南城里塔圩构成西南间纵封锁线。
   1933年11月15日,红一方面军奉命以红1军团第1师、第2师和红9军团第14师由见贤桥至棠阴敌堡垒封锁线间隙北出,伸入党口、神岗、圳口一带进入南源、余家山等地活动,以配合东方军作战。
   11月16日战斗打响。红1师、红2师和红14师由宜黄神岗进入南源、余家山一带。17日国民党军以5个师兵力在吴奇伟指挥下,从东南两面合围红军。红军紧急部署,令红14师从神岗正面吸引敌人,以红1师、红2师两面包抄。此时敌第3师、第9师、第90师由南丰、南城到枫林、麻坑向驻守在云盖山的红14师第41团发起全面进攻。战斗一开始就打得非常艰苦,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但因兵力相差悬殊,增援部队又未赶到,战至黄昏,红军云盖山阵地失守。
   11月19日,敌第9师经宜黄下湾、中堡、樟岭、大雄关向党口推进,同时以第49团、第50团、第51团、第52团4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坚守在大雄关、西岭山担负阻击任务的红2师第4团、第5团发起猛烈攻击,红军战士用轻重机枪、步枪组成交叉火力网封锁敌前进道路。经过多次争夺,敌第51团团长谢辅三被打伤,第52团阵地被红军突破。后因敌不断增兵,火力强猛,红军大雄关木鱼岭阵地失守。
   在这紧要关头,红2师调整部署,以一个团兵力重新夺回阵地,此后阵地几经易手,红1师第1团、第2团和红2师第6团多次发起反攻,均未能攻克,一直激战到晚上9时,红军才向大雄关西南方向转移,撤出战斗。红2师政委胡阿林、红4团团长肖桃明牺牲,红1师、红2师师长均身负重伤。
   六、团村反击战 团村位于黎川县城东约15千米处。
   1933年11月20日,驻福建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发动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害怕红军主力入闽支援第19路军,急派第6纵队、第8纵队的第5师、第6师、第11师、第67师、第94师、第96师共6个师,由陈诚、吴奇伟、周浑元指挥,向黎川东南进攻。并命令第5纵队为其策应,目的是占领赣闽边界的苏区,切断江西主力红军与福建第19路军的联系,保障其进攻第19路军的翼侧安全。
   12月9日,国民党军第8纵队4个师集中在黎川附近,第6师经余庆亭、五都围向李家排推进,第96师经鲤潭桥、三都向东山推进,第6纵队第11师、第67师除一部配合第8纵队行动外,其主力和第24师均集结在黎川。
   此时,中共临时中央将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进攻国民党军堡垒阵地,命令红3军团于12月12日前突击敌第8纵队。
   红3军团派1个团伪装红5军团第13师出青山、黎川间截击敌游击分队通道,吸引国民党军增援,以便主力红军实施侧击。12月10日上午8时,彭德怀命令红9军团以一部向黎川西南日峰山南佯攻,迷惑敌军,以主力集结于高溪、李家饶以西山地隐蔽。红3军团全部集中在团村以东3千米的长丰源、大原附近,准备与红9军团夹击进占东山、团村之敌。
   12月11日,敌第8纵队3个师从黎川南出,向团村、东山、德胜关进犯。同时以第5纵队4个师集中在三都、横店和黎川附近地区策应。12日,敌第8纵队2个师进至团村地区,另以3个团组成的师呈倒品字形摆成。红军预先布置一个师在正面钳制,分多组佯攻;另以3个师隐蔽在敌之第二梯队左侧后约两三千米之处,敌人未发觉,也不注意搜索。敌第一梯队2个师12个团,各约展开一半兵力;第二梯队之1个师3个团筹划修筑碉堡工事。
   大敌当前,红一方面军首长急令已奉命西调,但尚在团村附近的红3军团和红3师、红24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敌反击。由红3师钳制团村沿山前进之敌,红13师进攻李公岭之敌。红3军团全部由团村东面向西进攻。
   红军总攻信号发出,正面之师积极佯攻,埋伏的主力3个团同时猛烈突入敌人的第二梯队,一时间手榴弹声,机、步枪声,喊杀声相混杂,敌军第二梯队大乱,波及第一梯队两个师亦乱;红军正面佯攻之师乘机出击,国民党军纷纷向黎川城龟缩。
   团村战斗,红军以1.2万人击溃3万余敌,仗虽打胜,俘虏不及千人。彭德怀战后总结此次战斗经验教训时指出:如果红1军团、红3军团集中使用,不分开作战,就可能消灭敌军3个师15个团,就能缴获枪弹,俘虏敌兵,补充自己的战斗消耗。战斗中红4师师长张锡龙牺牲,红15师师长吴高群负重伤后在建宁红军医院逝世。团村反击战后,红军被迫向广昌撤退。
   七、凤翔峰阵地防御战 凤翔峰在南丰县桑田镇。
   1934年1月23日,“福建事变”宣告失败,“福建人民政府”所属部队向蒋介石投降。蒋介石解除后顾之忧,即将军事攻击重心转向中央苏区。国民党北路军第5纵队罗卓英部4个师及第79师集结黎川,2月上旬进占南丰鸡公山后,夜以继日修筑碉堡,稳步向南推进。令第79师235旅附473团进占乾昌桥及其西端高地,构筑尼古坳到沧浪间碉堡封锁线,师主力随后跟进;第67师构筑封家湾至尼古坳间碉堡,并随机策应第79师;第94师守鸡公山坪上圩、路关岭一带碉堡;第11师集结在头陀;第14师集结在海源、播坊一带。
   1934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与中革军委合并,撤销红一方面军番号,所属部队改称中央红军。2月3日,中革军委改组,朱德任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任副主席,但实际指挥权仍在博古、李德手里。在敌人战略进攻面前,“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由起初的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转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军事平均主义,要求红军处处设防,分兵把口,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对付敌人新的进攻。
   为打破敌人封锁线,中革军委集中红1军团和红9军团进行反击。以红1军团第1师占据山背、茶山、丹阳一带,并以部分扼守金华山对尼古坳警戒;红2师位于杨家牌、里元村等地,以小部分扼守凤翔峰、司令岩,并对乾昌桥、沧浪、古城岗、桑田圩等方向警戒;红9军团主力守备古螺坑、三甲嶂一带。
   2月15日,当敌第79师3个团进至乾昌桥及其以西高地筑构碉堡时,中革军委于清晨5时向红1军团下达侧击该部命令:红1师、红2师于拂晓前全部到达凤翔峰左侧高地隐蔽,红4师迅速移至乾昌桥东南与含福之间隐蔽。红2师派一营兵力固守凤翔峰阵地吸引敌军,其主力则隐蔽集结于凤翔峰西南斜面,待敌仰攻抵达前沿阵地时,由左翼进行侧击,并切断其归路,以便一举歼灭前沿之敌。红1师留在凤翔峰东南斜面隐蔽集结,以1个营置于凤翔峰东南山腹,配合红2师突击右翼之敌,断其退往乾昌桥的归路而消灭之。
   同日,敌第79师第235旅及第437团共4个团到达乾昌桥西北地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凤翔峰红军阵地发起进攻。红2师倾全力反击,激战一上午,敌伤亡惨重,大部分向乾昌桥、沧浪方向逃窜,少部分则继续占领乾昌桥西南一带阵地,与红2师形成对峙。下午2时40分,樊崧甫率领第79师补充团赶来增援,由乾昌桥、尼古坳向红军阵地夹击,以第470团、第469团实行中间突破。国民党军在飞机掩护下,向红2团、红6团猛烈进攻。红1师以第2团、第3团、第6团固守阵地,红1团、红4团、红5团由两翼进行反突击,但均未获成功。战至下午6时许,凤翔峰左翼阵地被敌第79师占领,红军伤亡很大,被迫撤至杨家牌、窑坪、上尧坊一带。
   国民党军傅仲芳第67师自2月12日进至封家湾、尼古坳地区以后,加紧修筑工事。2月15日9时,该师为协助第79师向凤翔峰进攻,以第462团1个营自横山向凤翔峰左侧佯攻,进占朱古嵊,与红4师发生激战。16日增加兵力,从尼古坳分3路“围剿”红军,第402团向红军司令岩阵地进击,在大炮助威下进入司令岩、大寨脑,双方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惨烈。国民党军以损失过半的代价拿下凤翔峰、司令岩。红军退向杭山,集结于杨家牌、尧坊、田东、前坊。尔后又转移至沙舟、丹阳一带待机歼敌。
   八、三溪圩反击战 三溪圩在南丰西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是南丰通往广昌的要隘。
   凤翔峰战斗之后,国民党北路军前敌总指挥部进驻南丰城,统一指挥第3纵队、第5纵队、第8纵队和第6纵队第97师、第34师。其主力正向南逐步逼近广昌。与此同时,敌东路军第10纵队攻占福建沙县,准备向将乐、泰宁、归化一线推进,以图与北路军会师赣南。
   敌北路军为夺取广昌和引诱红军主力决战,于1934年3月8日以6个师兵力由南丰向广昌方向推进。其中第94师、第14师进占三溪圩、三坑地区。陈诚为控制该地区,部署第5纵队第14师、第94师、第67师固守枫林圩、三坑及东华山一带阵地;第3纵队第79师主力集结于磨刀渡附近;第8师以一团兵力置于南丰以作后应;第43师、第97师两师主力于11日拂晓前赶到党口,袭击红军侧翼。
   中革军委决定集中红1军团、红3军团、红9军团及红5军团13师在三溪圩地区反击进犯之敌,指定彭德怀、杨尚昆负责战场统一指挥。3月9日红军各部先后抵达东华山、五都寨西南一带集结待命。10日午夜彭德怀、杨尚昆下达《为歼灭三溪圩、三坑地域敌之命令》,以红1军团为右翼队,占领石岭、尖岭,截击由西向东增援之敌,并协力攻取五都寨阵地;红9军团及红13师为左翼队,红13师主力占领中和圩东南福善山,向杨林渡之敌作牵制进攻;红9军团一部占领灵凤山,钳制石鼓山之敌,主力攻取东华山敌阵地;红3军团为中央队,红4师、红5师攻取五都寨、王家山敌阵,红6师向三溪圩突击,并保障红4师、红5师右侧安全。要求各兵团于11日3时前占领各自进攻出发阵地,4时开始攻击。
   3月11日拂晓,红3军团在红1军团协同下,向东华山、五都寨李树森第94师发起攻击。红9军团同时向石鼓山霍揆彰第14师发起进攻。红13师乘樊崧甫第79师主力转移之际进攻杨林渡。敌军凭借工事和优势火力顽抗。下午2时,红1军团、红3军团、红9军团利用天气突变狂风骤雨之机,协力向东华山发起攻击,红军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敌我短兵相接,反复肉搏,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血战,至下午5时红3军团终于攻占东华山、五都寨阵地。残敌退守三坑、牛形岭一线高地。红军主力跟踪追击溃退之敌,向石鼓山、牛形岭、立壁岭等地扩张战果。
   东华山、五都寨阵地丢失后,陈诚急令孔令恂第97师在沙岗,第3纵队、第5纵队在五化庵、汉帝庙、古鼓山、万福亭、牛形岭、枫林、百丈隘一线赶筑工事。3月12日晚,罗卓英、樊崧甫决定乘红军迂回时实行中间突破。
   3月13日拂晓,彭德怀以红3军团一部在东华山,红9军团一小部在白舍方面牵制敌主力,红1军团、红3军团、红9军团以主力进攻杨梅寨及其以北敌阵,并以一部向左迂回。敌纵队长罗卓英上阵督战,指挥第3纵队、第5纵队反攻,令李树森第94师进攻东华山,黄维第11师协攻王家山、五都寨,傅仲芳第67师一部攻瑶陂,陶峙岳、霍揆彰第8师、第14师策应第94师、第79师参与反扑。中午,红军向杏花山、杨梅寨之敌发起冲击。因敌堡垒坚固,攻击未奏效。
   此时,彭德怀依据战场形势,认为红军在这一地区已无胜利展开的可能,遂主动撤出战斗。但中革军委仍命令红军坚守阵地,以期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结果红军遭受很大伤亡。
   13日下午2时,国民党军集中10个师兵力开始全线反扑。黄昏时敌人从四面对红军进行围攻,先用大炮和飞机向红军阵地集中轰击,接着以步兵猛烈冲击。红军指战员奋起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英勇善战,接连4次击退敌人。特别是该团第5连顽强坚守马鞍寨阵地,敌以3个团兵力在7架飞机掩护下,向红5连阵地猛烈攻击。红5连指战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同敌血战竟夜,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并乘敌撤退之机实施短促突击,歼敌一部。下午,周浑元率第96师赶到,阻击红1军团迂回。
   红军面临四面被围境地,联络也被切断,红1军团、红3军团相距15千米,首尾不能相顾,伤亡已达2200余人。战至13日黄昏,敌第94师先占五都寨,第79师占领王家山、杨梅寨,第14师占领南堡。邹洪、孔令恂第43师、第97师由沙岗进占山口,肖致平第96师附加第8师的第45团由南丰进占贯巢、陶田,夏楚中第98师进占里江、三溪圩,第67师进抵古田。战至半夜,红军退向瑶陂、甘坊。14日敌再占桥头、寺前、鸡源岭、上英、古田等地。15日敌军继续向红军进逼。红军奋勇抗击,遏止敌于马鞍寨、甘坊、瑶陂圩、白舍一线。到16日,红1军团集结于朱坊以南中唐、田窑、沙坪上地域,红3军团集结于上际里、罗坊、上古、洽村地域,红9军团集结于白舍以南罗坊等地隐蔽。
   此役共歼敌1200余人,红军阵亡389人,伤1363人,失踪515人,合计2267人,损失各种枪支652支(挺)。
   九、广昌保卫战 广昌是中央苏区北大门。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广昌地区是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进攻的主要作战地带,也是中央红军誓死守卫、与敌奋战最为惨烈的中心战场之一。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以博古为首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和军事顾问李德,调集主力红军,用5个月左右时间,在广昌县城以北到甘竹镇一线,构筑10多个大小支撑点和“主碉堡”,作为守卫广昌的主要依托。同时抽调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红9军团9个师的兵力,在广昌以北20千米内的旴江两岸布防,构筑工事,抵抗国民党军的进攻。
   1934年4月初,蒋介石按照既定的“会师赣南”计划,命令北路军、东路军协力“进剿”广昌、建宁;南路军攻取筠门岭,向会昌推进,配合北路军行动;空军第3队进驻南城,就近支援广昌、建宁地区作战。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集中11个师兵力,由陈诚统一指挥,首先向广昌发起进攻。并制定一个3期作战计划:第一期占领广昌以北约14千米处的甘竹附近地域;第二期由甘竹向南推进6千米,占领长生桥附近地区;第三期占领广昌城。依此计划,11个师分两路纵队,由南丰白舍夹旴江而进。河西纵队担任主攻,由罗卓英指挥,辖第5纵队、第8纵队之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4师、第98师,附加3个炮连,另第8纵队之第43师担任沿途堡垒守备。河东纵队担任助攻,由周浑元指挥,辖第3纵队之第6师、第7师、第19师及2个炮兵连和正在黎川的第8纵队第5师、第96师。采用河东受阻河西推进,河西受阻河东推进的战法,交替筑碉前进。
   面对局势的变化,中革军委急忙抽调在福建建宁地区的红1军团、红3军团及红5军团第13师,在龙冈地区的红23师,协同在广昌的红9军团共9个师的兵力,在广昌及其以北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决战”。中革军委在广昌头陂镇朱市埠村设立红军野战司令部,李德、博古、顾作霖等负责指挥。彭德怀、林彪、董振堂等组成北线阵地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广昌县城何家屋,后移至县城西南三官殿。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和红23师固守白舍以南咸水岩、罗家堡一线防御阵地,阻敌前进。集中红1军团、红3军团和红5军团第13师,在旴江以东大罗山、延福嶂地区准备对敌实行“短促突击”。
   4月10日,国民党军沿旴江两岸南犯,开始实施其第一期作战计划。河西纵队第98师进占罗坊圩。河东纵队第6师企图进占延福嶂,遭红5师痛击,敌先头部队第33团伤亡惨重,班排骨干全部被歼,团长以下官兵120人被俘。11日,河西纵队第98师、第14师、第94师在飞机大炮配合下,摧毁红军大部分工事,几小时后地面数千步兵从碉堡里爬出,向红军阵地扑去,先后占领庙岭、朱家山、竹山嵊、紫灵山、饶家陂、长岩石、牛鼻寨等地。河东纵队向白叶堡发动两次进攻,均被红5师击溃。后因敌人有空军配合,红军被迫转移。
   4月12日,河西纵队第14师、第98师乘红军主力在河东作战,正遇旴江水涨,渡河困难之机,极力向甘竹方向推进。驻守该地的红23师对甘竹西北的百子岭之敌进行反击,攻占百子岭。13日,河西纵队突破红9军团防守阵地,占领百子岭、坊坑、刘家堡、罗家堡、将军殿等地。14日,敌集中优势兵力占领咸水岩、仙山嵊、甘竹市及其以南各高地,立即筑碉固守。17日,推进至甘竹以南的朱溪堡、慧眼岩、朱华山一线。至此,国民党军完成进占广昌的第一期作战计划。
   4月19日开始,国民党军实施第二期作战计划。河东纵队第6师、第79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大罗山、延福嶂大举进攻。红军防御失利,被迫放弃阵地。是晚,红1军团、红3军团向占领大罗山之河东纵队发起反攻,虽予敌以重创,但自己也付出很大的代价,阵地未能收复。20日,河东纵队向高洲段推进,占领司前排、饶家堡一线。红3军团第4师、第5师向饶家堡之敌进行反击,白刃相搏,杀声震天,战斗至为激烈,阵地6次易手,终因缺少攻坚武器未能收复饶家堡阵地。21日,敌河东纵队攻占官府岭、凤凰坳、三品山、黄泥排、樟树下一带战略要点;河西纵队攻占长生桥及以南砖头岭、沙家陂等高地。红3军团奉命渡过旴江到达西岸广昌西北地区,其余退至伞盖形、火神岩。22日,河西纵队占领长生桥、张家脑;河东纵队占领云际寨、香炉峰、高洲段。23日,国民党军附山炮1连,在炮火掩护下推进到三仙庙、伞盖形,第98师靠炮火攻下险峻坚固的火神岩红军阵地。红3师组织反攻,占领伞盖形,但很快失守。
   至此,国民党军完成侵占广昌的第二期作战计划,准备总攻广昌城。将河东、河西两纵队改为左纵队和右纵队,区分作战地域,执行攻击计划。
   红军甘竹、长生桥二道防线突破后,广昌城危在旦夕。
   4月26日,中革军委发出坚守广昌的命令,将在广昌的红军编组成3个集团:东方集团由红9军团第3师和红5军团第13师组成,由红9军团首长罗炳辉、蔡树藩指挥,在河东钳制敌军;西方集团由红1军团、红3军团及红23师组成,由总司令朱德直接指挥,在广昌城以西及西北消灭河西南进之敌;广昌支点地域守备队,由红14师及高射炮连组成,守备广昌城及其周围地区。
   27日晨,旴江东西两岸国民党军同时向广昌发起全面进攻。9时半,右纵队在空军、炮兵支援下,第11师向巴掌形,第98师向摇篮寨、西华山,第14师向莲花山,第67师向清水塘红军阵地同时展开攻击。左纵队在河东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赵陂洲、藕塘下,对广昌城形成包围之势。10时左右,广昌城北之清水塘及西北之巴掌形红军阵地失守。12时,红1军团第1师、第2师和红3军团第4师对清水塘之敌进行反击,予以重创。但敌后续部队赶到,飞机大炮也向红军猛烈轰炸,红军反攻未能奏效。在河东岸,红军东方集团未能阻止敌左纵队优势兵力的进攻,赵陂洲、藕塘下及以南一线阵地均失守。广昌城已处于包围之中。
   在此情况下,中革军委才决定放弃广昌城。28日凌晨,红军主力撤离广昌城。这天大雨滂沱,上午8时,国民党军第67师、79师进占广昌城。中央苏区北大门被国民党军打开,中央苏区也岌岌可危。
   广昌保卫战红军损失惨重,是李德等人的指挥错误直接导致的。战后,李德、博古约彭德怀、杨尚昆谈话。李德仍气急败坏地谈如何组织火力,如何组织短促突击。彭德怀气愤地说:“怎样组织火力?根本没有子弹!在敌人碉堡密布下,进行短促突击,十次就有十次失败,几乎没有一次获得成功”“你们作战指挥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怒斥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痛!” 广昌保卫战,历时18天,红军在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的同时,自身也伤亡5593人,占参战总兵力的1/5。红6师政治部主任曹其灿牺牲。
   十、大寨脑阵地防御战 大寨脑位于广昌南部赤水、贯桥交界处,地势险要,山下一条蜿蜒小道为广昌通往石城、瑞金的惟一通道。
   1934年4月28日,广昌城失守后国民党军分兵合击,向中央根据地腹地宁都、兴国、石城等地突进,红军奉命实行“六路分兵”“全线防御”,结果进一步陷入被动局面。
   是年5月间,中共中央意识到红军要在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胜算不大,于是打算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并将这一打算报告共产国际,得到共产国际的同意。但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仍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只在极少数中央领导人中秘密进行,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三人团”主持筹划战略转移。“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只是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
   1934年7月,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广昌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转移,红军决定在广昌大寨脑给敌以沉重的打击,以迟滞其南进企图。7月中旬,红5军团第34师、少共国际师奉命在赤水西南5千米季风寨一带高地布防。少共国际师在大寨脑正面山头配置第44团,并在最险要的山顶上摆一个连进行固守;左面山头为第2营,右面山头为第1营、第3营,准备进行反突击,第43团、第45团为后续。
   7月16日—21日,国民党军汤恩伯第10纵队第4师、第88师、第89师由赤水沿石城大道向大寨脑、季风寨攻击前进,并攻占大寨脑西北高地。此后赶筑碉堡至大寨脑红军防御工事前沿。7月22日拂晓,敌第4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首先向红军阵地先后发起六七次攻击,未克,接着第89师正面猛攻红军主阵地以西,第4师转至从右翼侧击。红军战士顽强反击,手榴弹、子弹打光了,用石头砸和肉搏。当少共国际师第2营镇守的左翼阵地失守时,右翼两个营采用反突击,打退敌军两次冲锋。至下午1时,红3军团一部赶到敌第89师阵地前发起反攻,经反复冲杀,最后红军在敌人步炮协同和空军火力支援的强大攻势下,受到较大威胁,被迫向南面高虎脑一带撤退。
   这次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红军伤亡400多名,打死打伤国民党军500多名。
   十一、高虎脑战斗 高虎脑系贯桥村的后龙山,形似昂首蹲坐的猛虎,居赤水、驿前之中,扼控广昌至石城的大道。
   1934年8月初,国民党军以广昌至石城大道为界,汤恩伯第10纵队第4师、第88师、第89师为左纵队,樊崧甫第3纵队第6师、第79师为右纵队,沿赤水、驿前大路东、西侧向南推进;罗卓英第5纵队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4师为守备队。
   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根据红军“六路分兵”计划,红3军团第4师、第5师和红5军团第34师、少共国际师在贯桥地区设防。红军每师兵力平均不足6000人,且弹药奇缺,而国民党军每师兵力达9000人,弹药充足,且有空军、炮兵配合作战,敌我力量悬殊。
   画眉寨、良田以北高地及高脚岭、赖禾岭为红军警戒地带,高虎脑、贯桥西北之鹅形与香炉寨为主防御地带。红5军团第34师配置于高虎脑以北红军警戒地带,其红102团在画眉寨及西南纵深配置,红101团守高脚岭、赖禾岭,红100团守香炉寨。这3个团吸引和扼制当面之敌,便于红4师、红5师第13团守备高虎脑及贯桥北端支点,扼制向南进攻之敌。红14团在上坪东端250高地附近,占据进攻出发地,为突击第二梯队,红15团在高虎脑的南端为预备队,迫击炮连配置在高虎脑东南端。红5师指挥所设在曾家排。红4师主力隐蔽集结于红5师右翼,在画眉山、东家边、土寨、保护山、蜡烛形一线布防,红4师指挥所设在麻坑。红3军团指挥部设在高虎脑南端。为打好这次战斗,彭德怀、杨尚昆亲临前沿阵地,指战员不顾疲劳连夜奋战,不仅加固主阵地,还在阵地前沿加筑副防御设施,挖掘外壕,埋设地雷,设置竹签和鹿砦。
   8月5日凌晨,高虎脑战斗打响,敌左纵队分两路向贯桥方向进犯,其中一个师于5时半向画眉寨红102团阵地进攻,敌人先以炮击,尔后步炮协同攻击。红102团两个连抗敌一小时后实行撤退。敌占领画眉寨后,又协同另一路部队攻占中舍排及良田,并就地筑垒固守,与红102团对峙。与此同时,敌右纵队向高脚岭发起攻击,红军守备高脚岭的101团第1营顽强抗击,激战3小时终因寡不敌众撤离阵地。敌军占领高脚岭后乘势推进到赖禾岭。12时许,红101团以两营兵力由鹅形向赖禾岭之敌反击未果。敌军占领红军警戒地带阵地后即停止前进,加紧修筑堡垒。
   6日5时,敌左纵队约1个师占据中沙、羊角咀及其以东高地,掩护其左翼与红4师警戒部队接火。8时,敌主力向高虎脑主阵地发起猛攻。先以1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以炮火轰击,尔后以密集队形发起冲锋。红5师所属第13团、第14团、第15团凭借有利地势,与敌激战终日,多次冲出战壕与敌肉搏,顽强地击溃敌军的多次冲锋,使其遭致惨重伤亡。红13团在团长黄珍、政委苏振华指挥下,冒着敌人炽盛炮火,沉着应战,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冲锋。红14团在团长姚喆、政委谢振华指挥下,密切协同红13团抗击敌人,保障高虎脑阵地的侧翼安全。傍晚,红军第13团撤下阵地休整,由第15团接防阵地。这一天,红5师、红4师、红34师密切配合,6次击退国民党军6个师的轮番冲锋,守住了阵地。
   8月7日,彭德怀、杨尚昆判断敌左纵队昨日在高虎脑受创后,今日将以右纵队主攻高虎脑西侧的香炉寨、鹅形阵地,左纵队将于高虎脑方向进行辅助突击,遂将红军防御重点移到香炉寨、鹅形之间。红3军团指挥部转移到渚水坑南端高地。
   7日上午8时许,樊崧甫右纵队由赖禾岭、高脚岭及东南分3路向贯桥西端运动,其主力靠高脚岭南进。汤恩伯左纵队由画眉寨向高虎脑以东运动。9时,敌军以炮兵集中火力开始向鹅形阵地轰击,樊崧甫右纵队首先以3个步兵团向鹅形冲锋。红军沉着应战,击退国民党军4次集团冲锋。至下午1时,红军守备支点被敌炮火毁坏,机枪子弹打光,增援部队被炮弹拦阻,鹅形阵地被敌占领,敌左纵队亦乘机占领中沙以南高地。红4师进行反突击未奏效,遂掩护高虎脑及贯桥以北支点守备队退出战斗,在高虎脑西南4千米处的万年亭构筑工事,阻止敌人向南推进。下午2时,红军守军奉命撤离高虎脑。
   高虎脑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最激烈的一仗,国民党军用6个师的兵力,倾泻在红军阵地上的各种炮弹2000多发,手榴弹5000多枚,各种子弹如飞蝗。红军发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顽强地抗击敌人,使敌费时3天,攻占不到3千米的距离,死伤兵员约3000人。其中,团以上军官5人,营长10余人,连排长等400人。红军在这次战斗中也牺牲1415人。
   十二、万年亭战斗 万年亭是一座古亭,坐落在渚水坑南端高地大岭夹山腰,第五次反“围剿”时,处于红军这一防线的防御中心。
   高虎脑战斗后,中革军委规定红3军团的任务仍以防御及部分反突击来阻止敌人南进,但不必进入决战,以免损耗红军兵力。为此,红3军团为抗御敌南进驿前,设置3道防御地带:以刘桂峰、雨打壁、万年亭、保护山、蜡烛形等地域为第一防御地带;以黄土门、旗形、金鸡寨为第二防御地带;以平头寨、两排峰、驿前以北的小高地、古楼峰等地为第三防御地带。部署红5军团第34师配置于刘家坑、竹子排、大平头、木斜之线,并以一部扼守香炉寨、刘桂峰、雨打壁支点;红3军团第5师配置在沙洲、龙坑、隆兴庵之线,其中一团置于瑶下附近,以一部扼守万年亭两侧支点;红4师配置在庄下、毛谢、官坊之线,其中以两个营扼守保护山及蜡烛形支撑点。红3军团司令部设在旗形。
   国民党军进占高虎脑后,积极准备向红军新的防御阵地进攻,后来得知红军防御阵地比较坚固,并以主力担任防守,不敢贸然行动。陈诚一面电请南昌行营调新式火炮参战;一面令所属部队先行完成大寨脑至贯桥间的碉堡线,尔后再图进攻。
   8月12日,汤恩伯纵队第4师、第88师推进于椎头、下麻坑、渚水坑之线构筑工事;樊崧甫纵队一部由鹅形推进至司令排东南高地,距红军阵地只有1千米。当晚,彭德怀、杨尚昆判断翌日敌有可能向保护山、蜡烛形与万年亭两侧高地及香炉寨发动进攻,决心用反突击击溃敌人于阵地前,命令各部队13日4时前进入阵地。
   13日5时,敌右纵队以1个师由鹅形分3路向香炉寨红军阵地发动进攻,7时许与红34师一部接火。敌军以数架飞机及猛烈炮火向红军阵地轰炸一小时之久,紧接着步兵乘机抢占香炉寨阵地。红34师守备队节节抗击退至香炉寨南端。
   14日4时半,敌机和炮兵开始向万年亭右侧支点猛烈轰击,接着约1师兵力由渚水坑东南逼近红军阵地,5时,敌尖刀班突破红军第一道鹿砦,后续部队即发起冲锋。红5师第13团沉着应战,待敌迫近时即行反冲击,几经短兵相接,将敌击溃。接着敌又以两个团兵力在空军、炮兵协同下,向红13团第3营守备的万年亭主阵地发起攻击。红3营工事被打塌,指战员依托交通战壕顽强抗击,终于将敌击退。敌人进攻红军主阵地受挫后,放弃正面争夺,而以6倍于红2营的兵力从侧翼向该营阵地冲击。全营指战员英勇应战,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敌强攻不成,乃以猛烈炮火向红2营阵地疯狂轰击。尔后调整兵力,于下午2时再以两个团兵力向红13团第3营守备的万年亭左侧猛攻。在敌机和炮火的压制下,红3营未及时发现偷袭的敌突击队,一时间红13团左翼呈动摇状态。红5师师长李天佑立即调第二梯队红15团一部投入反冲击。与此同时,红14团一部由万年亭西北向敌侧后冲击。在红5师各部协力反击下,进攻之敌大部被歼于阵地前沿。最后,国民党军集中40余名军官组成敢死队,率一营兵力冲到红14团阵地前,虽越过3道鹿砦,但当接近主堡时,红13团、红15团以交叉火力封锁射击,红14团跃出工事施行反突击,全歼敢死队及一营兵力。下午4时,敌在空军掩护下,全部退入渚水坑北端堡垒地带。
   万年亭战斗,国民党军伤亡1000多人,红3军团第5师政委陈阿金、军团卫生部长何复生也在战斗中牺牲。
   十三、蜡烛形、保护山战斗 万年亭战后,国民党军因红军阵地比较巩固,暂时停止进攻,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加紧修筑公路,调集重炮准备向驿前发动新的进攻。红军亦乘机巩固原有阵地,奉命在驿前以北地带构成3道防线,准备迎击国民党军新的进攻。此时,红5军团主力第13师接替第34师防务,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
   蒋介石吸取高虎脑、万年亭红军工事难攻的教训,于8月26日从南京调来中央炮兵第1旅一个营900多人,配置12门德国造卜福斯山炮,同时还增加税警总团迫击炮营、炮兵训练处第1营、第23师重迫击炮连,大大增强攻击力量。空军主力则集中在南城机场,待命出动。
   8月26日晚,国民党军下达准备攻击命令,部署第10纵队第4师、第88师为左翼队,攻击蜡烛形阵地;第5纵队第11师、第67师为中央队,攻击保护山阵地;第3纵队第79师和第6师第18旅为右翼队,攻击万年亭阵地;第5纵队第14师为预备队,配置于贯桥东南面地域。规定空军由南城机场前移到广昌机场起飞。
   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中革军委仍要求红军坚决抵御敌人的进攻。红军部署红4师第10团坚守蜡烛形及其左右支点,红12团坚守保护山,红11团为突击队,集结于下庄附近;红13团坚守万年亭大路以左,红14团坚守万年亭至龙坑西北大岭格,红15团为突击队,集结于沙洲附近;红5军团第13师以第39团坚守铁掉山以北至刘桂峰以东地域,红38团坚守刘桂峰阵地,红37团为突击队,集结于铁掉山附近。
   8月27日,国民党军用卜福斯山炮向红军阵地试射,并派部队占领红军蜡烛形阵地的警戒地带。红3军团首长判断敌人将很快发动进攻,命令各兵团于28日4时前完成战斗准备。
   8月28日拂晓,敌军集中7个师兵力,在20多架飞机和近百门火炮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全线攻击,战线纵横20多千米。红军指战员面对敌人空前猛烈的炮火,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战斗决心,坚决守住阵地,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是日,全线战斗均异常激烈,蜡烛形、保护山战斗尤甚。天刚亮,敌左翼队第4师以两个团兵力向蜡烛形左翼冲击。防守蜡烛形阵地是红4师第10团第3营。营长张震将师模范第8连配置在最前沿高地,营部率机枪排和第9连防守第8连侧后高地,第7连作为营预备队,集结在营指挥所附近的掩蔽部内。面对敌人的猛烈冲击,张震沉着地指挥全营官兵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在敌人飞机、重炮的轰击下,红军阵地工事全被打塌,机枪也被炸坏。但指战员毫不畏惧,继续凭借交通壕,用步枪、手榴弹、刺刀与敌人拼杀,激战至中午,红军弹药将尽,火力明显减弱。敌乘机组织两团兵力,在更加猛烈的炮火掩护下以密集队形发起冲击。在此紧要关头,张震命令营预备队第7连实施发击,全营官兵与敌展开顽强拼杀,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同敌人肉搏,一直血战到下午,杀得阵地上满是尸体和伤兵,红3营也付出很大的代价,第7连伤亡过半,第8连仅剩20余人。
   敌人在蜡烛形进攻阵地的同时,中央纵队第11师向保护山进攻。防守该阵地的是红4师第12团,其第2营防守该山主阵地。营长邓克明把全军闻名的第5连配置在主阵地前沿,第4连配置在主阵地左翼高地,第6连为营预备队,隐蔽在营指挥所附近。敌先以6架飞机轮番轰炸和低空扫射,接着数十门大炮猛烈轰击,炮弹雨点似的落在红军阵地上。邓克明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和猛烈炮火,沉着应战,为节约子弹,待敌人冲到接近外战壕时才下令开火。顿时,轻重机枪、步枪一起射击,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抱头鼠窜。紧接着敌人又以第二梯队进攻,红军机枪阵地被摧毁,交通壕被破坏,电话联系中断,许多战士因硫磺烟熏而中毒昏倒,在阵地已被敌包围危急时刻,邓克明当机立断,迅即指挥部队奋勇冲出重围,红5连大部壮烈牺牲。
   保护山、蜡烛形失守后,红军阵地陷于孤立。此时,敌右翼队第79师向万年亭阵地猛攻,第11师也向万年亭侧后迂回。红3军团首长鉴于扼守万年亭的红5师第13团、第14团有被敌包围的危险,于是下令红5师随红4师转移到第二防御地带。敌军乘红军转移之机,第88师、第67师、第79师紧追不舍,第二道防线红军来不及组织守御也被国民党军冲破。红军继续南撤到驿前及其北端第三防御地带,组织防御。这一天,国民党军推进10余千米。
   十四、驿前战斗 驿前位于广昌最南端,是广昌境内最后一道防线。
   8月29日零时30分,彭德怀、杨尚昆下达作战部署:红5师守备北面之古楼峰、西华峰、平公寨一带;红4师为右翼突击队,于苦田竹、风田上东南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准备向前山枚、瑶下之敌实行突击;红5军团第13师及刚从福建宁化调来增援的红1军团第15师为左翼突击队,红13师于南脑、长安间占领出发阵地,待敌先头梯队越过南岭、杨梅段时,即向大脑上、南岭坚决突击敌第二梯队;红15师于长安、平公寨间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左接第13师,准备向外田西、杨梅段、塘角下之敌坚决突击。
   8月29日5时,国民党军开始逐次向红军警戒地带推进,并以空军、炮兵向红军主阵地猛烈轰击。敌军进到瑶下、南岭之后即停止前进,开始沿河筑垒。午后以两个团兵力向南攻击,被红13师击退后,未再发起进攻,表明敌人在作进攻前的侦察与准备,预示一场新的激战即将爆发。为此,彭德怀、杨尚昆重新调整部署:红4师接守驿前河东岸之东上至古楼峰、陈家庄阵地;红5师接守驿前河西岸自官背、西华峰、平公寨一带阵地;红5师交替守备后全部宿营于田南、安斗塘地域待命;红5军团部率第13师移驻接坊、罗村地域,执行中革军委赋予新的任务。
   30日5时,国民党军开始向驿前发起攻击。在此之前,敌突击部队第6师第18旅已秘密运动至红4师、红5师阵地前沿三四百米处隐蔽待机。敌军先以飞机对红军阵地轮番轰炸,继以炮兵攻击,预伏在红军阵地前的步兵突然发起冲击,红军前沿守备队奋起迎战,给敌以迎头痛击,而后向西华峰阵地节节抗击。国民党军于7时占领西华峰北端阵地。敌人占领红军警戒阵地后,立即以空军和炮兵向红军西华峰主阵地轰击。上午10时,敌步兵又发起攻击,11时突破驿前北端小高地支点,并以一部乘势突进驿前。同时,敌主力逐次攻占西华峰、平公寨支点。红军节节抵抗退至牛子嶂、何盘寨、西山下后方防御阵地。敌旋即占领驿前及其西南茶山背地区。12时许,敌炮兵转向古楼峰、驿前以南射击,同时以约1个师的兵力集结应头上兑。下午2时许,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古楼峰支点及其西南方向发起攻击,红4师守备队因工事被摧毁,主动放弃古楼峰,师主力撤至横江下、吊林、甲背后方防御地带。
   至此,红军在广昌境内第五次反“围剿”战事结束。
   驿前战后,红军退至驿前南面的桐江、小松市一带设防,部队进行休整、训练。国民党军则加紧构筑碉堡,修筑贯桥至驿前间的公路,准备进攻石城。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彭德怀
相关人物
葛钟山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董振堂
相关人物
朱瑞
相关人物
滕代远
相关人物
肖致平
相关人物
汤恩伯
相关人物
杨尚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南昌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南丰县
相关地名
广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