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第四次反“围剿”前期战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837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第四次反“围剿”前期战役
分类号: E29
页数: 4
页码: 1055-1058
摘要: 1932年8月7日,红一方面军在兴国县竹坝召开军事会议,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国民党军主力摆在赣江以西,如红军渡过赣江寻找战机,必将陷于不利境地,而赣江以东国民党军兵力较薄弱,乐安、宜黄地区仅有1个师。会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消灭靠近苏区又孤立突出的驻乐安、宜黄的敌第27师,以调动赣江以西和抚河下游的国民党军,创造由赣江下游渡河,夺取吉安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 第四次 反“围剿”

内容

一、乐安、宜黄战役
   1932年8月7日,红一方面军在兴国县竹坝召开军事会议,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国民党军主力摆在赣江以西,如红军渡过赣江寻找战机,必将陷于不利境地,而赣江以东国民党军兵力较薄弱,乐安、宜黄地区仅有1个师。会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消灭靠近苏区又孤立突出的驻乐安、宜黄的敌第27师,以调动赣江以西和抚河下游的国民党军,创造由赣江下游渡河,夺取吉安的有利条件。
   8月8日,中革军委下达发起乐安、宜黄战役的军事训令,决定以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为主作战军,消灭乐安、宜黄之敌,以便夺取与威胁赣江、抚河流域各中心城市;以红12军、红21军、红22军及江西军区、闽西军区各独立师、团为支作战军,配合主作战军行动。毛泽东、朱德和随军参与指挥的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率主作战军分路从兴国、于都向原定作战地区隐蔽开进。经过7天7夜的昼伏夜行,红军分头赶到预定作战地区,一部到达乐安县招携,一部到达宁都县东韶。
   8月15日,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在乐安招携签发《红一方面军攻击乐安、宜黄的命令》,指出:据守乐安城有高树勋第27师第80旅共2个团兵力,决定先攻乐安城。令红1军团率本部并指挥红31师、红22军的第65师及总司令部特务营为主攻部队,红3军团进至宜黄以南牌路港地区监视宜黄、崇仁之敌,红5军团位于乐安望仙、南村附近为总预备队,准备打击增援之敌。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总部在招携小学召开师、团干部会议,决定午夜出发,黎明前完成对乐安城的包围。
   此时,据守乐安城的国民党军第27师有79旅池峰城部的第1团、80旅吕如珂部第2团及81旅王文部1个营,共7个营的兵力,由吕如珂统一指挥。第27师自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后,师的番号虽然保留,但补充的新兵都是从山东招来的,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8月16日拂晓,担任主攻的红7师对乐安城西门实施奇袭,敌旅长吕如珂指挥第2团扼守西门。红7师与之交战数小时未奏效,加上红8师因向导带错路,未能按时到达东门指定位置,红7师便改强攻为佯攻,并摸清了敌军的虚实。
   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赶到前线指挥部,决定调整部署:以红3军附总司令部特务营部署于东门外,黄昏前占领有利地形,于次日凌晨3时以佯攻姿势吸引敌主力。红4军以一师兵力置于南门外,摧毁敌指挥中心。红7师仍在西门外滞留当面之敌,使其无法向南门增援。红31师、红4军及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要求各部队于黄昏前进入阵地。
   8月17日晨,红军向乐安城守军发起攻击,指战员士气高涨,在密集炮火打击下,敌南门阵地逐渐动摇,部分官兵干脆丢弃城外阵地四处逃命,约两营官兵缴械投降,其余向东、南门窜入城内,凭借城墙扼守。
   17日上午9时,红军发起总攻,红9师及红3军军部、红66师首先由北门攻入城内。接着红4军由南门攻入,红7师由西门攻入。国民党军派陈志伦、周纵元驾驶两架飞机从樟树机场前来增援,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周纵元飞机被红65师王招生击落,这是红军打落国民党军的第一架飞机。
   17日12时,国民党军全线崩溃,红军全歼乐安守敌2个团又1个营。
   19日,红一方面军按原定作战计划,接着进攻宜黄城。
   宜黄守军第27师师长高树勋率两个旅共4个团欠1个营兵力,构筑两道防线,主力守城,分出一部分兵力据守城外工事。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彭德怀红3军团。红1军团在攻下乐安城后急需休整,布置在宜黄城西南龙源一带为总预备队,与红3军团遥相呼应。
   20日拂晓,红3军团首先对城南峨眉山、北华山等主要据点发起总攻击。国民党军居高临下,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屡次击退红军。红军决定调整兵力部署,以敌防御薄弱的峨眉山麓为突破口,夜袭敌军。20日晚8时,红31师、红1师、红3师相继到达攻击准备位置。9时,红军发起总攻。红3军团在红1军团配合下从西北、西南和东南门同时向宜黄城进攻。21日凌晨3时,红31师率先从西北门攻入城内,红2师亦相继攻入城内,守敌大部被歼,残部向东逃窜。红1军团、红3军、红4军各一部尾随追击,于22日在临川龙骨渡将其大部歼灭。宜黄战斗,共歼灭敌3个团。
   乐安、宜黄战役是一次成功的进攻战,红军两次正确地改变西渡赣江北进同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原定计划,两战两胜,共歼国民党军约3个旅,俘敌5000余人,击落飞机1架,缴获各种枪支4000余支,并乘胜占领南丰。
   二、建(宁)黎(川)泰(宁)战役
   1932年秋,国民党军对湘鄂西、鄂豫皖两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基本结束,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尚未准备就绪,继续采取守势。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周围的部署是:抚州乐安、南丰地区驻有8个师兵力,赣东北之余江、上饶、德兴地区有4个多师。赣闽边境之建宁、黎川、泰宁、邵武、光泽地区只有新编第4旅和第24师、第56师各一部,兵力比较薄弱。
   9月,中共临时中央致信苏区中央局,提出在蒋介石“即将倾全力向中央苏区及赣东北进攻”的情况下,红军应采取“择敌人弱点击破一面,待其合围”的方针。苏区中央局为贯彻这个方针,于9月上旬在宁都举行全体会议,要求红军以进攻战略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实现江西及邻近省区的首先胜利。
   红一方面军根据宁都会议精神,决定乘国民党军新的围攻部署尚未完成之际,消灭建宁、黎川、泰宁地区之敌,于10月14日下达《红一方面军战役计划》。此时毛泽东虽已离开部队,但战役计划仍遵循毛泽东战略思想制定,周恩来在这份文件上还批示:“中央政府,如有便请毛主席一阅。”战役计划以第22军为右纵队,向泰宁前进;以红1军团为中央纵队,向建宁进军;以红3军团为左纵队,向黎川前进;红5军团为战役预备队。
   10月16日,红军各纵队依照既定部署从各自集结地域出发东进。18日中央纵队红1军团占领建宁,左纵队红3军团击溃敌第24师1个团占领黎川。19日右纵队红22军击溃新编第4旅主力,歼其1个团,占领泰宁。战役预备队红5军团进至泰宁以西大田地区。
   红军在建黎泰地区的胜利,震惊了国民党军。10月21日,何应钦指挥第8师2个旅、第23师1个旅和第24师1个旅,分由南丰、南城向黎川反扑。
   为诱歼进攻之敌,红3军团主动撤出黎川,转移到黎川以南之樟村、西城桥一带集结待机。10月23日,国民党军第24师占领黎川。24日敌第8师、第23师主力进至南丰东南部地区。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心集中主力歼灭该敌。部署红3军团和红1军团第4军为右翼队,分由梅源、坪上圩向石沟圩方向攻击,并攻击石沟圩以东退逃南丰之敌和准备打击南丰来援之敌;红1军团第3军和第31师为左翼队,主力由杭山圩、童坊经董家山攻击沧浪之敌,以一个师由康都佯攻荷田岗,监视并阻止南丰之敌增援,掩护红军左翼侧的安全;红5军团第13军为预备队。
   11月1日6时,红军开始攻击前进。8时半,右翼队红3军团第5军第1师进至乾昌桥附近,向沧浪东北高地之敌发起攻击;左翼队红31师进至凤翔峰,向沧浪西南周家堡一带高地之敌发起攻击。经3小时激战,周家堡、沧浪东北高地及沧浪之敌,退至沧浪以西云下山主阵地继续凭险顽抗。红军左、右翼队协同作战,勇猛冲击,激战至12时半,攻占云下山一带阵地。敌军退至山下及其南北一带阵地继续顽抗。下午3时,红军右翼队挺进至老石岭以东,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向该敌攻击;红军左翼队向该敌右翼压迫,密切配合右翼队行动。敌军不支,向石沟圩退去。11月2日,红军向石沟圩之敌发起攻击,遭到该敌的顽强阻击和敌机猛烈轰炸扫射,几经攻击未能拿下,遂主动撤出战斗转向东进。11月3日,红3军团和红1军团再克黎川。黎川、石沟圩之敌分别退回南城和南丰。建黎泰战役即告结束。
   建黎泰战役,红一方面军在国民党军继续取守势情况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择敌弱点各个击破的战法,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建宁、黎川、泰宁等广大地区,打通赣东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对以后反“围剿”作战是有利的。但在沧浪、石沟圩地区的作战中,未能大量消灭敌人。
   三、金(溪)资(溪)战役
   经过建黎泰战役后,红军一举攻占黎川及福建建宁、泰宁、邵武、光泽等广大地区,士气大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决定继续向周边地区扩大战果。
   1932年11月16日,红一方面军发起金溪、资溪战役。朱德、周恩来率领红军分别从黎川、邵武、光泽等地出发,向北挺进,准备先发制人,以进攻战略制止国民党军新的“围剿”。红1军团先行,从黎川出发。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3军团为红一方面军总预备队,尾随前进。
   11月17日清晨,林彪、聂荣臻率领红1军团赶到资溪城边,守敌周浑元第5师1个团刚从睡梦中醒来,来不及迎战就被红1军团击溃,红军顺利占领资溪县城。接着,朱德、周恩来命令彭德怀尽快占领金溪县城。11月19日,红3军团挺进金溪城郊,守敌措手不及,只好把县城拱手让给红军。
   国民党军连失两城,遂紧急调整部署,速派许克祥、孙连仲率第24、第27师分别从南城、抚州出发,企图合击红军于金溪。同时令第2路军、第4路军、第8路军、第9路军迅速向闽赣边区“进剿”红军。
   11月21日,许克祥率第24师1个团进至南城东北渭水桥一带,未及安营扎寨就被红3军团打得溃不成军。彭德怀正准备乘胜追击,不料传来国民党军各路援兵将至的消息,许克祥第24师两个团由南丰赶到渭水桥,第27师也由抚州进至浒湾,加上当地孙连仲部6个团已重兵集结。红军若是继续恋战必将陷入僵局。于是,彭德怀令各部回师黎川。红军在渭水桥与浒湾地区的作战都未能取得预期胜利。
   随即,蒋介石将驻扎在赣江流域吉安、吉水、永丰地区的陈诚所部3个师调至抚河流域,连同原先驻扎在该地区的军队总共9个师,组成抚河方面的“进剿”军,企图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朱德、周恩来乘国民党军调整部署之际,率红一方面军再度北进。1932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黎川举行阅兵誓师大会,红军官兵士气高涨。1933年1月2日,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3万余人分别从兴国、黎川、资溪等地出发,进入金溪县境。4日至5日红3军团、红22军在红1军团、5军团配合下,向黄狮渡发起进攻。黄狮渡是扼控金溪、资溪、南城3县的要塞。进攻前,红军已侦察到黄狮渡敌军除周士达第13旅两个团外,还有从金溪赶来增援的独立第3团。敌军在阵地前后挖掘8000多米长的战壕,派有重兵把守,只有阵地两侧防守薄弱。
   朱德、周恩来当机立断,以主力攻击敌防守薄弱的阵地两侧。1月5日下午2时,红3师以两个团迂回敌左翼侧向黄狮渡攻击,红2师也以两个团向庙山攻击。经激战,红3师夺取了国民党军大部分阵地,逼近其前沿支撑点。尔后在红22军和红7军协同下,攻占敌左侧全部阵地,攻击敌右翼部队也夺取制高点。傍晚,红军对黄狮渡残敌发起攻击,一举将其全部歼灭,俘旅长周士达以下官兵1000余人。红31师则击溃敌一部,占领金溪。
   黄狮渡战斗和金溪战斗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严重威胁着抚州守军的安全。但国民党军以1个旅的损失,发现了红军主力,错误判断红军主力在黄狮渡、珀玕一带。
   1月6日,国民党军重新部署兵力,以第27师之一旅加强抚州城防;令第8师坚守南丰;第24师固守南城,监视黄狮渡;调周至柔第14师、吴奇伟第90师及孙连仲第27师共14个团兵力集结于金溪浒湾,分别向金溪、黄狮渡进攻,截击红军,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浒湾东南地区。
   1月7日,红军获悉敌第27师、第90师沿浒湾至金溪大道向枫山铺进攻;第14师沿浒湾、茅店从北面、西面向黄狮渡一带夹击;驻南城守军也以1个师的兵力向东北出击,进行策应,妄图歼灭红军主力。朱德、周恩来沉着应对,以红1军团、红3军团和红22军、红31师为右纵队,以红5军团为左纵队,分别迎击由浒湾东进和南进之敌。
   1月8日凌晨,红1军团、红3军团在金溪县城北门外誓师,朱德、彭德怀作战前动员,随后分数路纵队出发,拂晓前赶在国民党军前面抵达崇麓、黄坊、城上一线。红5军团副总指挥兼15军军长赵博生率红15军和红38师、红39师从金溪开往黄狮渡以西之彭家渡、徐元一线,阻击周至柔第14师,保护北面主力红军安全。
   1月8日9时半,红1军团在枫山铺附近与孙连仲、吴奇伟各1个旅共6个团兵力遭遇,遂在公路两侧展开激战。敌抢先占领公路北侧制高点——崇岭,并出动8架飞机和大炮助战,向红军阵地狂轰滥炸。红军几次进攻未能奏效,部队伤亡较大。关键时刻,周恩来亲临阵地号召红军战士誓死奋战;彭德怀来到10团2连阵地组织冲锋。林彪、聂荣臻也赶到前沿阵地直接指挥战斗。红军指挥员身先士卒,战士们英勇战斗,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敌军渐渐不支,号称“铁军”的吴奇伟师终于放弃阵地向浒湾方向溃退。
   周至柔第14师由琅琚经丁坊村、彭家渡、后车向黄狮渡推进。8日11时,第14师向红15军第135团阵地发起猛攻,两次被红军击溃,失败后又纠集两个团兵力分两路再次扑来。赵博生亲临阵地前沿指挥,把部队部署在几个制高点上,以交叉火力给敌以沉重打击。但国民党军后续部队源源而上,冲进红135团阵地。警卫员劝赵博生离开阵地,但他毫不退缩,带领红军官兵与敌展开肉搏。战斗中赵博生被一块弹片击中要害,英勇牺牲。红1军团、红3军团击溃北线敌6个团后,迅速增援红15军,拿下崇岭主峰。
   下午1时,坐镇浒湾的吴奇伟为挽回败局,由浒湾增兵两个团,在长岗埠、枣树一带会合溃退的残兵,据守大仙岭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反扑。
   红1军团、红3军团决定乘胜在大仙岭一带采取围歼战术,将战斗部队分作4路,向大仙岭守敌进攻。下午3时总攻开始,激战一小时,国民党军开始全线溃退。红3师协同红22军向彭家渡穷追猛打。南面的周至柔获悉第27师、第90师已西逃抚州,遂率部乘夜向南城逃窜。红22军沿抚河东岸向国民党残兵猛烈追击,至9日凌晨一直追到抚州城对岸方才停止。浒湾战斗取得全面胜利。
   金溪、资溪战役历时两个月,红军先后击溃国民党军3个师,其中歼灭1个旅又1个团,俘虏4000余人,缴枪4000余支。虽重创国民党军,但未能达到以进攻战略制止国民党军“围剿”的预期目的,反而消耗和疲惫自己,还失去杰出将领赵博生。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陈志伦
相关人物
周纵元
相关人物
高树勋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何应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兴国县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