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81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战事
分类号: E29
页数: 46
页码: 1042-1087
摘要: 抚州地连闽粤,东西南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关隘易守难攻;中、北部沃野平川,给养丰富。历史上曾多次成为民族战争、豪强争霸和农民起义的必争之地。汉代时,域内有多处长沙王吴芮活动遗迹。唐宋数百年间,境域清靖,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乱。唐末黄巢农民起义虽波及抚州,但冲击不大。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如火如荼,然而持续时间不长,但小规模的农民暴动不断。
关键词: 战事 抚州

内容

抚州地连闽粤,东西南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关隘易守难攻;中、北部沃野平川,给养丰富。历史上曾多次成为民族战争、豪强争霸和农民起义的必争之地。汉代时,域内有多处长沙王吴芮活动遗迹。据《建昌府志》记载,高帝时,吴芮奉命讨伐南粤王赵佗,驻兵旴江,封其最高峰为“军山”(今南丰县军峰山);今东乡县王桥镇东面与上饶市余江县交界处,也有吴芮与车王对垒的古战场。三国时期,抚州是孙吴腹地,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长期生活于此的山越人彭材、李玉、王海率众万余,反抗孙吴。《三国志·吴志》记载:黄武中(公元222—228),“贼帅董嗣负险劫钞,豫章、临汝、南城并受其害”,吴将周舫派人打入其内部,杀死董嗣,董嗣之弟害怕,领众向陆逊投降。东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十二月,临川李高为丞相,拥立豫章(今南昌)黄韬为孝神皇帝,聚众数百人,乘犊车,衣皂袍,攻打临川郡,被临川郡太守庾条镇压。南朝梁陈时期,各方酋豪逐鹿赣东十余年。
   唐宋数百年间,境域清靖,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乱。唐末黄巢农民起义虽波及抚州,但冲击不大。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如火如荼,然而持续时间不长,但小规模的农民暴动不断,虔化(今宁都)县李敦仁攻抚州、围建昌;建昌军石陂寨、芦溪寨兵丁联络乡民数千“为乱”。汀州农民军攻宜黄、焚崇仁。在南丰,东庄八耆首结关社,啸聚石牛洞,焚烧富豪房屋,进攻县城。十余年后峡村罗动天、詹花五聚集佃户饥民焚县衙,杀宗室。
   明清两代,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农民起义浪潮此伏彼起。新城(今黎川县)有饶马、周道暴动;乐安曾子良聚众3万人,占据大盘山;南城邓茂七号称“铲平玉”,威震东南;东乡王钰五、徐仰四,大败官军。仅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四十年4年间,就有8股农民军自闽西过杉关入新城,直指赣东腹心。清军攻占赣东,明益王朱由本在建昌举兵反清,境内民众也义旗频竖,乐安、广昌、崇仁、宜黄、南丰、金溪等地群众奋起抗清。太平军曾挥师南下,占领抚州城两年余,前后征战赣东达9年。城乡秘密结社,组织边钱会、天地会、百花英盟,与各地农民武装一道,烧衙门,杀贪官,除恶霸,给予清军和地方劣绅以致命的打击。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14军从赣南分兵进军赣东,一举歼灭军阀孙传芳驻抚州部队,不到1个月就光复域内大部分县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域内东南半壁河山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蒋介石曾驻留抚州指挥国民党军“围剿”工农红军。这里曾是中央红军第二、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期间,侵占南昌日军3万人进犯抚州,临川、南城、崇仁、宜黄、东乡、金溪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调集4个军在这里实施赣东会战,人民不畏强暴,汇成抗日洪流,驱赶日本侵略军。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挥戈西指,横扫赣东,各县中共组织和政权组织迅速恢复和建立。解放初期,盘踞在抚州境内及闽赣边沿地区数千名残余特务、土匪,蠢蠢出动,冲击人民政府,枪杀革命干部和群众。1949年7月至1952年抚州军分区全面开展剿匪战斗,共消灭土匪22股,争取土匪投降66股。击毙土匪186人,击伤79人,俘虏1431人,投降1920人,基本肃清域内残留土匪。
   第一节 周迪反陈
   南朝梁末乱世,海内纷争诸侯争霸,赣东雄杰人物崛起,战事频仍。临川人周续以讨伐农民起义为名,起兵临川;南城人周迪也筑城于工塘(今金溪石门乡公塘),保境安民。梁简文帝大宝三年(公元552),始兴王、临川内史萧毅攻占豫章,把临川郡让给周续。不久周续部下争权,杀周续归附周迪。此时赣东境内的军事势力还有:控制临川郡的周敷和巴山郡(治所在今乐安县公溪镇古城)的熊昙朗。
   周迪曾资助陈霸先粮饷以用兵,被任为江州刺史。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十月,陈霸先取代梁敬帝,在建康(今南京)建立陈朝。湘州(今长沙)刺史王琳举兵反陈,入南川(南朝时赣江称南江,赣江流域称为南川)欲获取周迪的支持,岂知周迪和南川8郡长官结盟,欲自踞南川与王琳对峙。王琳派余孝顷带领樊猛、李孝钦、刘广德率兵2万来到工塘,联络洛城(今金溪浒湾镇洛城)等8地,用树木筑栅栏围逼周迪。周迪联合周敷和高州刺史黄法氍(今乐安龚坊人)反击余军。周敷守临川郡城,截断抚河江口,进攻余孝顷部。余孝顷告急,樊猛坐视不救,刘广德乘船溜之大吉。余孝顷、李孝钦兵败弃船逃走,被周迪生擒押往建康。而余孝顷的儿子余公飚,弟余孝劢、余孝酋仍然占据洛城,煽动南方各地举兵反陈。陈霸先派将领周文育出豫章会同周迪、黄法氍和周敷征讨,屠戮洛城等8城,积尸遍野,血流成河。
   陈永定二年(公元558),熊昙朗杀陈将周文育,占据豫章。天嘉元年(公元560)三月,又袭击周敷,兵至临川城下,周敷领兵出战,大败熊昙朗。熊昙朗南逃巴山郡,周敷、黄法氍和周迪乘胜追击,一举消灭熊昙朗,周迪尽收其众。周迪为陈朝基业开创出兵出粮,助陈霸先平定萧勃、欧阳颁,稳定了江州政局,为陈霸先禅代创造了条件。但周迪势力强大,且有专制南川雄心,必然成为铲除对象。天嘉初“(文)帝征江州刺史周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周迪本领江州刺史而据临川,临川是其根基所在,让其出镇湓城(今九江),是要挖空其根基,削弱其势力;征其子入朝,是以其子当人质,防止其反叛。
   剿灭熊昙朗后,黄法氍、周敷分别进号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周迪因平定熊昙朗有功,未得封赏,心怀不满,遂于天嘉二年(公元561)举兵反陈。次年春,陈文帝令江州刺史吴明徹与黄法氍、周敷率兵围攻周迪,未能取胜。又命陈顼(即后来的陈宣帝)为总督,统率诸军进攻周迪。天嘉四年(公元563)正月,周迪溃败,妻儿悉被擒。周迪独身逃到建安(今福建建瓯)求助陈宝应,陈宝应资助他兵众、粮食,东阳留异(陈宝应岳父)也派儿子留忠臣带兵随他返回赣东。南城、东兴、永城3个县(均在今抚州境内)民众感念当年周迪保境安民之德,积极响应,力量迅速壮大。陈文帝命章昭达为都督率兵攻打周迪。周敷也随军出征,被周迪设计擒杀。为避敌锋芒,周迪遣散部属,游走于山谷间,受到临川百姓的掩护。章昭达于是越过今黎川东兴岭进攻陈宝应。周迪再次聚合部属,越东兴岭战败吴州刺史陈祥,收降宣城太守钱肃,杀虔化(今宁都县)侯陈訬与陈留太守张遂,兵势复振。陈文帝派都督程灵洗率兵镇压,周迪又遣散部属,带领10余人复入山谷中,至天嘉六年(公元565)七月才被临川郡太守骆牙俘斩。 第二节 危全讽战守抚州
   唐朝末年,爆发黄巢农民大起义,各地民众群聚响应。南城县富绅危全讽与兄危韬、弟危仔倡及同乡饶信聚乡勇于麻姑山麻源,并联络姻亲、南丰县令曾洪立,招募青壮年,扩充兵员至3万余人,以保家卫乡为名,在今南城株良城上和里塔都军筑土城以自卫。
   乾符四年(公元877),柳彦璋受黄巢农民起义军首领王仙芝之命,从江州(今九江)南下攻取抚州,南丰县黄天感和新城(今黎川)朱从立聚众响应。此时,高安镇抚使钟传和安南都护谢肇进逼赣东,危全讽助战有功,谢肇任他为讨捕将,命他讨平朱从立、黄天感。柳彦璋不敌钟传、谢肇夹攻,退守江州。危全讽领兵追击柳彦璋于象牙潭(今新建县西南),斩柳彦璋部将黄可思、李道谦。抚州被钟传踞有。
   中和二年(公元882)七月,钟传驱逐江西观察使高茂卿,控制洪州(今南昌),危全讽率兵2万乘机占有抚州,派其弟危仔倡占据信州(今上饶),分别被唐朝廷任命为抚州、信州刺史。钟传不能节度抚州,多次派兵骚扰无所动,遂于天复元年(公元901)十二月火烧抚州城。士民惊恐逃匿,危全讽被迫与钟传联姻,以女嫁钟传之子钟匡时。天祐三年(公元905),钟传死,钟匡时继位,养子钟延规不服,遣使降吴,吴主杨渥派秦斐引兵围洪州3个月,俘钟匡时等500人而去。
   六年六月,危全讽为收复被杨吴政权掠夺的钟传故地,自称镇南节度使,起兵攻洪州,袁州(今宜春)彭彦章、吉州(今吉安)彭开、信州危仔倡起兵响应,四州之兵号称10万,进逼洪州。此时洪州守兵才千人,情况万分危急,洪州守将设空城计,置酒宴饮以疑敌。危全讽观望不敢进,屯兵于象牙潭。此时,潭州(在今湖南长沙)楚主马殷派苑玫围攻高安,声援危全讽。吴主杨隆演命老将周本率兵7000人往救。当时高安危急,周本不救,疾驱象牙潭,乘锐击危全讽。危全讽在象牙潭沿水栅营,长数十里。周本隔河布阵,派羸弱之兵诱敌,危全讽派兵涉水追击,兵至河中央,周本纵兵猛击,危兵大溃,自相践踏,溺水死者无数。周本分兵断其归路。此战,危全讽几乎全军覆没,危全讽及以下5000余人被俘,抚州之地括入杨吴。
   第三节 抗元战事
   一、元初战事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军统帅伯颜率20万大军顺江而下,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十一月,元兵攻占隆兴府(今南昌),江西制置使黄万石逃奔抚州。接着,元将张荣实、吕师夔提兵进逼抚州,黄万石又逃至建昌(今南城)。黄万石部下、都统密祐恕斥黄万石:“万石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十一月二十五日,张荣实、吕师燮逼近抚州,密祐率领从宁都、广昌、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招募来的千余名义军在临川龙马坪阻击元兵,被重重包围。元兵挑衅:“你是投降还是继续战斗?”密祐坚定地说:“继续战斗!”他激励部属:今天是我等死日,如以死力战,尚有生的可能。兵将众志成城,自日出战至日落,密祐身中4箭3枪,仍挥动双刀,率领数十人突围,过桥时因桥板断而被俘。元将见他勇猛,告诫部属勿杀他,用囚车押送至隆兴。元将吕师夔坐于城楼,引密祐于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密祐不受,大骂吕师夔。元军又让其儿子劝诱降他:“你死了,我怎么办?”密祐怒斥道:“你行乞于市,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谁不可怜你?”遂毅然解衣受刑。密祐阻敌失败,抚州通判施至道向元军献城投降。不久,元军攻建昌,黄万石南逃邵武。吕师燮兵临建昌城下,建昌军知军事程飞卿不战而降。
   德祐二年七月,文天祥临危受命,在南剑州设立都督府,号召四方起兵抗元。抚州各地积极响应,何时在乐安起兵“勤王”,崇仁东平人吴泳、山心人王道翁也起兵协助,占领崇仁县;南城吴楚材与儿子吴应登召聚民众与元兵战于乡里;新城(今黎川)肖雷龙与同乡黄巡检起兵抗元;金溪进士吴名扬,听说文天祥在赣州起兵,“帅诸郡豪杰踊跃赴义,积钱粟,备军需”。临川郑松编练民兵抗元;临川李天勇也在本县募集民众,加入弋阳谢枋得的抗元义军,在抚州、饶州、信州一带活动。吴楚材、吴应登父子从家乡岭村(今属资溪县)率领民军攻打建昌军,行至南城县城郊的龟湖,被元军分三路包围,攻城的长梯铁钩被缴而败,吴楚材只得退回岭村,关闭木栅围栏阻挡元军。
   抚州民众的反抗遭到元军的疯狂镇压,何时率领的民军进入崇仁时,元军纵火焚烧民城,伏尸遍地。岭村遭元军攻破后,吴楚材、吴应登父子突围逃到光泽时被俘,不屈而死。郑松抗元失败后“避入溪洞”。吴浚与制置司陈捷700余人与元军战于南丰东郊,惨遭失败,死者甚众,庐舍尽为灰烬。
   二、红巾军转战抚州
   元至正十二年(1353)三月,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彭莹玉部自临江富州(今宜春市丰城)进攻抚州,与监郡谔勒帖木儿、元帅章士谦统率的元军大战,未克,转攻宜黄、崇仁、乐安。此时,宜黄二都涂家寨涂佑、临川邓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加入红巾军。四月邓忠攻克建昌路,进军新城;义军徐桂庭攻入南丰州;此时广昌亦被起义军攻陷,县人饶秀远起兵克复。宜黄县涂乙、涂祐,新城县童远进入福建建宁,与该县应必达起义军联合攻克邵武路。不久,涂祐、应必达中计被俘,徐桂庭也被戴良的乡勇所杀,邓忠遭彭仲武的乡勇抵抗受挫。
   至正十三年(1352),临川胡志学、邓和,崇仁杜四、熊三、刘世英等起兵抗元,形成一股较大势力。胡志学占领明水山寨(在今临川温泉镇),元军检校章迪率兵攻寨,胡志学之子胡观勇果善战,但不敌元军锋芒,山寨攻破,红巾军遁入戚姑山(在今腾桥镇),章迪以长栅联围半年才将其剿灭。十六年(1356)江西廉访使吴当、兵部尚书黄昭率兵夹攻抚州,胡志学被杀,同时进兵宜黄、崇仁,清剿起义军。十八年,安仁(今余江)王溥占据金溪、新城,并踞有建昌路各县,朝廷任命他为左丞兼建昌路总管。五月,红巾军陈友谅率兵陷龙兴路(今南昌),江西平章事道通见城将破,弃城退保抚州,陈友谅派王春国南下追击,道通欲迎敌,渡河未及登岸便被消灭,陈友谅部一举攻陷抚州,俘虏完者帖木儿。八月红巾军攻陷建昌路,左丞兼建昌路总管王溥归顺陈友谅,仍令其踞守。十九年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称汉帝,改元大义。六月,新淦(今新干)民军首领邓克铭擒杀刘世英,占据崇仁、乐安,陈友谅以邓克铭为右丞踞抚州。至此,抚州、建昌各县尽为陈友谅控制。
   信州(今上饶)为朱无璋的明军势力范围,王溥之弟王汉二被陈友谅任命为宣慰使,跟随李明道进攻信州,被俘获,朱元璋令王汉二招降其兄王溥。二十一年(1361)九月,王溥以建昌向明军投降,又派检校刘巨川以南丰、临川、金溪投降明军。二十二年,朱元璋调兵攻取江西诸路,八月间,朱元璋部将金大旺擒杀邓克铭之弟邓至铭于崇仁。抚州全境尽入朱元璋势力范围。
   第四节 农民起义与暴动
   一、邓茂七起义
   南城县珀玕乡(今沙洲镇)人邓茂七,原名邓云,明正统初年(1436)因愤杀豪强,改名邓茂七,与弟避匿于福建宁化乡绅陈正景家,不久流亡沙县,定居于二十四都黄竹坑,以佃耕为生。当地官府为防叶宗留率领的福建矿工起义军进攻,编民为甲,自置兵器以护地方。邓茂七被推为总小甲。
   正统十三年(1448)四月,邓茂七在福建沙县领导农民抗田租,县府派军卒300余人捉拿邓茂七,邓茂七带领佃农杀死巡检及知县,邀陈正景等到沙县陈山寨歃血为盟,宣布起义,建立政权,号称“铲平王”。起义军攻占闽赣交界的杉关,连下光泽、邵武、顺昌数县,威震东南。福建尤溪炼铁炉主蒋福成组织炉丁和农民万余人袭据尤溪,声援邓茂七。不久,蒋福成、邓茂七联合,全歼“进剿”沙县邓洪新官军2000余人,并向闽中延平府(今南平)挺进,尔后分兵南下海宁、泉州等20余州县,前锋进至广东海阳,义军发展到80余万人,控制大半个福建。穷苦群众纷起响应的达数万人。起义军“还破石城,陷瑞金,余党蹂入广昌新坊,建昌千户杨清统千余人剿贼,俱战死”。在广昌期间,为抵御官军围剿,在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后的三角排上,修建一座城堡式山寨,山寨设两个石门,只能容一人出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明王朝先以御史丁暄招抚,邓茂七与诸首领拒绝投降。朝廷命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率京军2万人、浙江漕运军2.7万人进行镇压。邓茂七与明军激战。翌年二月,义军黄琴、罗汝暗通结明军,诱杀邓茂七。之后,起义军推举其侄邓伯孙为首领,踞九龙山继续抗明。五月,邓伯孙被俘杀,起义失败。 二、东乡农民起义
   明正德六年(1511),临川县东部农民起义军联结成3股:高湖一股以徐仰四、傅杰一为首;南坊一股以乐庚二、陈邦四、揭端三、艾茹七、艾茹八为首;冶塘一股以王珏五为首。义军建栅寨数百座,聚众万余人,杀贪官惩污吏,大败临川知县龙诰率领的官军。朝廷甚为震惊,急遣右都御史陈金调来广西“狼土兵”,分别屯兵毋城、黎墟、冶塘。另由两广副总兵张勇统领官军,岑鎏、岑猛统领目兵,分道并进,包围义军。起义军寡不敌众,先失利于熟塘,再受挫于南辽,最后败于赤岸、荫岭。这次战斗义军256座栅寨被破,1.3万人被斩首,750余人被俘。官兵、土兵乘机戕害百姓,“有巨族数百口阖门罹害者”,“所掠妇女皆指为贼属,载之数船而去。”当地民谣曰:“土贼犹可,土兵杀我”,士民皆切齿深怨。
   为强化临川东部的封建统治,次年朝廷析临川5个乡,进贤3个都,金溪、安仁(今余江)各2个都,余干1个都设立东乡县。一些被迫受招抚的义军密谋在县城暴动,由于事机不密,江西兵备副使胡世宁利用义军内奸王赛一等为内应先行镇压,乐庚二、艾茹七、陈邦四等300余人罹难。
   三、清初抗清斗争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进攻北京,推翻明王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败亡。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号召各地开展抗清斗争。临川人揭重熙积极响应,会同福宁(今福建霞浦)副总兵洪日升率领部队赶赴南京,协助福王抗清。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继续领导全国抗清斗争,揭重熙投奔福州,唐王命其负责联系建昌、抚州之兵。广昌县揭衷熙、揭暄父子亦举义兵活动于闽赣边境建宁、广昌、长汀一带。
   此时,明军左良玉拥军自重,以80万之众聚集武昌,不抗击清兵反而残害地方。清兵南下,左良玉投降。左良玉军后营总兵金声桓向清军请命,“收江西以自效”,遂与原李自成部降将王体忠合营屯兵九江。六月,金声桓率兵入南昌,江西府县官吏皆放弃职守逃避他处,惟湖东分巡道王养正与江西布政使夏万亨,建昌知府王域、推官刘允浩等辅佐益王朱由本起兵于建昌。揭重熙与艾南英、曾亨应等则在抚州招募乡人,组织抗清队伍。七月,金声桓令王体忠领兵下抚州、趋建昌。此时有明宗室保宁王自河南来到建昌,该人喜好谈兵,深得朱由本信赖,令其组织指挥抵抗兵临城下的王体忠,及战而败,3日后城破,益王朱由本等被俘,建昌府属各县皆降。逃亡福建的益王家族中的永宁王朱慈炎率领数万将士回攻建昌、抚州,一度收复两地。不久被王体忠击败,朱慈炎、曾亨应被俘。
   顺治四年(1647),王来八聚众数万人,活动于吉水、永丰、乐安等地,并与兴国、宁都、崇仁等县农民起义军相呼应,抗击清军。九月十六日,王来八部在永丰古县被清副将徐文灿击败,退至乐安县罗陂梅坑。义军杨拱卿部则转移至崇仁谢坊一带,此后在乐安公陂(今公溪)、龚坊与清军展开激战,义军死伤900余人,被俘700余人。余众由龚心国率领,退至潭港白石岭、东坑等地,复遭清军镇压。十一月,清军前往“围剿”王来八。王来八令熊龙率2000余人前往阻截,接战失利损失过半,熊龙投降。王来八带领义军退守乐安与宁都交界的高坚山寨。二十四日,清副将刘一鹏以炮火分兵夹击山寨,王来八兵败被杀,起义失败。
   顺治五年(1648)正月,金声桓、王得仁据南昌反清,临川人傅鼎铨、揭重熙起兵声援,金声桓败死,诸军散去。傅鼎铨、揭重熙继续在张自盛、曹大镐军中协助抗清,有众数万人,转战于邵武、铅山一带。八年八月,傅鼎铨在上饶张村被俘,押至南昌,令其投降,不从,又令其写信劝降揭重熙亦不从,从容就刑。十一月,揭重熙在百丈礤被围,颈项中箭,俘往福建建宁。临刑昂首受刃,面容不改。
   四、广昌农民起义
   清顺治五年(1648),明叛将、清江西总兵金声桓与副总兵王得仁起兵反清复明,广昌绿林武装张自盛军活跃于新城、泸溪(今资溪)。广昌县一支农民义军在陈百花(号称陈五总)率领下,在苦竹镇潘田村阳石结寨抗清。清军建昌营兵无力南顾,由广昌知县沈寅出面招抚,“仍允居寨屯垦”。后有农民周二曾领众加入义军,军力渐丰,义军拒绝抚招。沈寅自知广昌孤城难守,又割大罗岭、苦竹、南源、文上数十里地归义军统辖。陈百花修仓廒,屯谷盐,铸铜钱,设河税,以图大举。陈百花死后,曾文标、肖来仪继任首领,兵力增至数千,统辖村落数十都,义军曾会合宁都青阴、麻田农民军先后攻占过广昌、新城县城,威震建昌、抚州、赣州、汀州、邵武各地。 顺治十七年(1660)四月,江西巡抚调建昌营、虔州(今赣州)营、省营4000余人,由建昌知府高天爵统领,并调广昌人和会、南丰忠义会乡兵助战。五月二十三日高天爵移兵头陂,先打败宁都青阴义军。八月又镇压谢三总义军400余人,截断阳石寨外援,并重兵围寨,但义军坚守山寨。次年六月初二,终因粮草断绝,山寨失守,义军战死者1210人,拒俘而跳崖自尽者445名,被俘者仅77名。黄懋伦等部分义军杀出重围,复招集千余人活动于新城县横村,继续抗击清军。
   五、杨玉泰起义
   清康熙十六年(1677),杨玉泰乘三藩叛乱之机,组织反清起义,在宜黄、乐安、崇仁等山区集结后,派蔡仕伯率一部进驻宜黄,自率主力驻乐安,以便互相支援。清江西总督董卫国派兵镇压,义军作战不利,宜黄、崇仁相继失守,蔡仕伯降清。杨玉泰在大岭抗击清军,败退乐安。接着,清军攻占乐安,杨玉泰亦降,起义失败。
   六、天地会暴动
   清嘉庆年间,福建省建宁县李凌魁以传授大乘大戒经为名,创立天地会,用暗号联络,发展教徒。广昌县赖达中,石城县廖广周、李奇天,宁都州李步高、王定珍等入会,各自吸收教徒,共发展2500余人人教,并密议举行反清起义。
   嘉庆七年(1802),因李凌魁被捕处死,廖广周、赖达中等天地会首领紧急商讨应变之计。“造如意图书、号票给徒众”,定于次年十月十二日在广昌驿前姚坊竖旗起事,李奇天等在各所住村庄聚众接应,各带长矛、短刀、鸟枪,计划先踞广昌驿前为基地。因连日大雨,届期集合者仅400余人,众多教徒因雨阻在途,廖广周令暂时解散,改期举事。驿前富绅赖待诏等人一面出资招募乡勇,一面急驰县府请兵围剿。十三日,兵弁、乡勇麇集,展开全面搜捕,赖达中等57人于战斗中牺牲,104人被捕;宁都、石城两县在途之教民亦被兵勇沿途截杀,死616人,被捕者447人。
   七、边钱会起义
   19世纪中叶,边钱会兴起于吉安、建昌等府。临川边钱会由王瞎子于清嘉庆十年(1805)创立。他们以铜钱涂朱砂,描金字为号。官府多次捕捉,均不能禁绝。咸丰二年(1852)二月,李运红率边钱会众728人,自宜黄进至崇仁凤岗圩一带,冲入巡检司衙内,擒官劫富。3日后由凤岗转城洲上操练,遭清军袭击,败走大罗。接着,崇仁知县薛凤书、外委周得风带兵分路穷追,搜杀殆尽,首领李运红、芦金标、邓拐子等被杀害或监死。
   太平军进入抚州后,边钱会发展势头迅猛。咸丰六年(1856)三月,当太平军张三和率部首克南丰城时,五十二都林茄俚带领边钱会众加入太平军。五月,林茄俚部占据福日庵,转战二十八都、二十九都时,林茄俚不幸牺牲。七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杨辅清会合边钱会众二克南丰城,歼灭南丰守城外委把总郭树英等200余人。次日攻克新城县,处死知县诸葛槐。七月二十九日,边钱会众攻击泸溪(今资溪),遭到知县田彬的阻击,转而与太平军一道占领贵溪,阵斩带勇生员郭守谦,不久又攻克铅山,直逼广信府(今上饶)。七月十八日,边钱会众攻打永丰县,大败清军。七年六月十七日,谢芸标率领2万多名边钱会众转战至广昌县头陂,与清军王鑫接战失利,退守广昌县城。南丰及广昌甘竹太平军闻讯赶来增援,退守广昌县城的边钱会众亦返身杀回,受挫后撤出县城。太平军失败后,边钱会也随之消失。
   第五节 太平军转战抚州
   一、第一次西征
   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名天京,今南京)以后遣军北伐,同时由翼王石达开率部西征,欲取上游重镇武汉。咸丰五年(1855)十月十五日,石达开率大军自鄂南通城进入江西,十一月十一日进占临江(在今樟树市),威逼省城。困守南昌的清兵部侍郎曾国藩,紧急调整部署,调副将周凤山从九江回援以固省城,同时令刘长佑、肖启江出湖南援江西。十三日,石达开从临江分兵袭据樟树,抚州震惊。抚州知府林福祥急率宝勇赴防临川桐源附近的状元岭,又令崇仁、乐安地方官吏组织团练,招募兵勇,把守与永丰县交界的各隘口。六年一月,曾国藩令遮克敦布率兵扼守乐安,以屏蔽抚州、建昌。二月二十日,太平军将领李红兵率兵2万人,自峡江攻占永丰县,击败遮克敦布,占领乐安县城。抚州府候补经历陶燮领兵阻截,在乐安龚坊被歼,太平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克崇仁。临川知县马永炽领兵前往拦截,大败而归。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占领抚州城。
   太平军占领乐安、崇仁、抚州城后,立即发布安民告示,加固城墙。二月下旬,石达开奉命回援天京,于是率兵进占进贤、东乡,接着分兵攻克金溪,三月底分3路进入皖南。抚州军务由军略余子安主持,同时任命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等官吏,建立地方政权。在临川,太平军纪律严明,他们一面筹集钱粮,一面维护治安,散门牌、查户口,贫苦百姓纷纷投军。不久,抚州太平军监军冷逢辰带领随从入驻金溪,主持全县军政事务。二月二十九日,太平军以临川为依托,由将领张三和率兵向南出击,攻占建昌府,并于三月初六、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分兵攻克宜黄、南丰、新城3个县城。各地边钱会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太平军。至此,太平军已占领抚州、建昌大部分县份,与临江、吉安等地形成连通之势。
   抚州城被太平军攻克后,曾国藩急调湖口驻军李元度移师饶州(治所在今上饶鄱阳县),又派邓辅纶、平江知县林源恩率平江勇及周凤山的800兵勇,自南昌进攻进贤、东乡,以图与李元度会师。三月二十日,李元度攻打东乡县城,太平军失利,监军熊近光、军帅钱怀荣退回抚州大营。三月二十二日,李元度、林源恩率4营清兵驻扎在临川流坊,与太平军检点黄添用、军略余子安、指挥黄杨会战于抚州城南门外,两军相持达5月之久。太平军调集建昌、临江、崇仁、宜黄等地援兵,内外夹击,大败清军,李元度逃奔崇仁,抚州知府曹燮坤、临川知县马永炽均被革职逮问。新任抚州知府李瑞章、临川知县戴桂荣在青泥、龙溪、李渡、上顿渡等地办起团练局,抗御太平军。
   七月十三日,李元度等向抚州太平军发起猛攻,太平军失利,退守城内,清军一举攻占乐安县城。而建昌府的战事则对太平军大为有利,国宗杨柳青会同边钱会先后进占广昌县,攻克南丰、新城县,击毙南丰守城外委把总郭树英等官兵200余人,斩新城知县诸葛槐。七月二十九日进攻泸溪县(今资溪),遭泸溪知县田彬阻击。
   夏天炎热,清军临川流坊营中患暑疫者甚多,加上与太平军长期对峙,军无斗志。流坊处抚河之滨,距抚州城10里之遥,太平军从水路转瞬即至。曾国藩恐其有失,令李元度退驻临川七里岗,以守为攻,而李元度破城心切,坚持不撤军。适逢宜黄知县傅培峰赴临川流坊湘军大营请兵,李元度也欲先克宜黄、崇仁,一可振士气,二可孤立抚州城,遂派五岳、宝庆、志同3营清兵于九月初三前往宜黄,得到举人陈大力带领的练勇援助。太平军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退出宜黄城。九月初九,清军守备彭原坤等转而进攻崇仁县城。太平军巧妙转移到临川,全力攻打临川流坊清军大营。
   当清军攻打宜黄、崇仁之时,太平军大股兵力自景德镇直逼东乡,李元度急遣把总彭大寿率800人守金溪浒湾,临川清军兵力愈加单薄。李元度见太平军主力逼近,义急令攻打宜黄、崇仁之兵回援,以捍卫临川流坊大营,但各弁勇不听调遣,皆谓“崇仁有积谷可食,宜黄可捐银数万两,暂不欲还”。十七日太平军集中优势兵力,先攻林源恩营,李元度急忙率兵往救,遭到来自东乡方面及余子安率领的驻抚州城太平军的合击,溃不成军,李元度于慌乱之中自焚军装,化装成兵勇逃至崇仁。此役重挫清军,打破了僵持半年的局面,平江知县林源恩、都司唐得升、教谕耿光宣战死,李元度被革去花翎同知,降为知县。太平军乘胜进击宜黄,一举收复县城,继而又进攻崇仁县城。十月初九夜,清军崇仁火药仓库起火,硝磺火药焚烧殆尽,各营战守皆无火药接济,次日便退至丰城,太平军再次收复崇仁。
   当太平军攻占建昌府南城后,咸丰六年(1856)四月初,建昌知府何械将府治移至新城,设团练局捐饷募勇,组织团练,准备攻打太平军。四月初九,广昌廪生郭守谦率乡勇攻克金溪,随后又和袁英率南丰兵勇袭击建昌府,大败而归。此时正是抚州战事紧张之时,曾国藩在向朝廷上疏中说:“抚州之三检点,建昌之张三和,虽不甚著名,亦复谲谋百出,坚悍异常。”他考虑到太平军抚州、建昌连势,破建昌则抚州右臂可断,于是调整部署,调集湘军黄虎臣3500人,福建副将张从龙、陈上国3000人集结于旴江上游。太平军侦知清军意图,于十月十八日分兵增援建昌府,援军在临川茅排、朱岭一线与张从龙遭遇。太平军里外夹击,歼敌300余人,斩副将陈上国、守备伍连青和外委吕文炌。张从龙带领残兵败退闽赣交界的杉关。
   咸丰七年(1857)初,太平军迅速扩大战果,四处出击。先是清剿周边村寨清军兵勇,进而攻宁都,陷福建光泽,直逼邵武。五月,吉安战局扑朔迷离,太平军遭围攻,纷纷突围分驻乐安、崇仁、宜黄等地,清道员王鑫率3000名湘军劲旅追至乐安、永丰交界的藤田,意欲进攻乐安,忽闻驻宁都太平军肖复胜出动数万兵力,出永丰沙溪进击吉安,意在切断湘军归路。此时湘军中暑者甚多,王鑫遂挑选能战者1200人设伏于道,斩杀祷天侯胡寿阶以下官兵数千人。六月初一,广昌太平军分别屯于宁都古夏、广昌头陂,清广昌营都司张腾霄惧孤城难守,向驻永丰藤田的王鑫求援。六月十三日,王鑫率大队人马直扑广昌,太平军分5路与清军战于广昌县城北之三官殿,不胜,退守长生桥。国宗杨辅清带大队人马前来接应,又败,退至南丰县。国宗杨宜清由福建至新城,将取道抚州援救吉安。王鑫侦知后,督军拦击于山东坝,太平军损失3000余人。此后,王鑫带兵驻宁都、广昌、宜黄、乐安交界处。
   六月十七日,谢芸标率领2万多名边钱会众转战至广昌县头陂,与王鑫接战失利,退守广昌县城。南丰及广昌甘竹太平军闻讯赶来增援,退守广昌县城的边钱会众亦返身杀回,受挫后撤出县城,广昌县城被王鑫占领。次日,清千总朱维堂与张腾霄及广昌知县孙效曾攻陷乐安。王鑫以赣州上游诸县初定,欲取道南丰、宜黄,进攻抚州、建昌。忽闻吉安周凤山等营被攻陷,周凤山退走安福。王鑫深恐断己归路,急遣张腾霄率所部,扬言攻打建昌,同时分兵出宜黄,声言进攻抚州,又令朱维堂坚守乐安,自己率部悄悄还军藤田。这一时期,福建及赣州、宁都失利的太平军齐集抚州,然后分头进攻新淦(今新干)、进贤、丰城等周边县份,直逼省城南昌。
   七月初四,清张腾霄、孙效曾率兵围攻南丰县城,太平军弃城离去。太平军失利于宁都、广昌、南丰,故锐意攻取乐安、永丰,直逼吉安。如太平军踞有乐安,则永丰、新淦、吉安形成连通之势。王鑫于是严令永丰知县章澄死守永丰,以阻挡八都的太平军,自己冒雨行军两昼夜潜回乐安,设伏于城南。当太平军赶至太平市,王鑫率兵出城15里,太平军以2万兵力迎战,王鑫采取车轮战术,太平军缺乏后援,力渐不支,且战且退,直至崇仁客马塘,遭团练拦击和后面清军追杀。当时杨辅清率兵3万,屯驻林头,汇集各路兵力,陈兵革冈,张开两翼迎敌。王鑫布长蛇阵徐行进逼,分兵自阵首阵尾出击,致使太平军首尾不相顾,败退崇仁凤岗墟,伤亡万余人,大量尸体顺西宁水漂流。崇仁县城太平军见状主动移驻城外,谋划进击。
   此时,南丰、乐安二城已空虚。七月下旬,太平军冒雨收复南丰县城,击毙广昌知县孙效曾等400余人。不久又向乐安守军发动进攻,大败清军,乐安知县靳丹书战死于公陂墟(今乐安公溪镇)。王鑫自崇仁凤岗墟回军救援,而太平军已退走崇仁。八月初四,王鑫病死于乐安,以同知王勋暂统其军。
   八月,各地仍有小规模战斗。退休归乡的翰林院编修吴嘉宾、参将武明良、千总陈英带兵驻崇仁相山。他们侦知崇城县城内太平军大队人马已转移,于是集中千余人偷袭崇仁县城。留守太平军数十人牺牲,左港、刘家渡一带的太平军闻讯,即日驰回县城反击,杀死团勇数百人,占据崇仁县城。其时,驻泸溪高阜太平军也出击贵溪县,攻打广信府。清总兵李定太自进贤冒雨攻占东乡,并会合李元度夹攻金溪,以孤立抚州。太平军占领崇仁后,知县李清华率兵自丰城来援,驻扎长安墟,被太平军斩首。
   二、石达开部经略抚州
   咸丰七年(1857)五月,翼王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和洪仁发、洪仁达的挟制排斥,愤而率军离京远征,九月,石达开率大部兵力从安徽入江西。九月初四,分军攻克安仁(今余江),清军败走黄金埠。当地太平军驻军会合金溪、泸溪友军进逼贵溪,以接应石达开部。十月初四,清总兵李定太攻陷安仁,太平军渡过信江至邓家埠,这时东乡河坊集结大批太平军,江西巡抚耆龄派江西候补道员帅远烽、总兵李定太、副将周凤山率兵勇“进剿”。太平军严阵以待,当清军行至东乡县境之北津庙时,石达开率数万兵力由安仁骤至,清军腹背受敌,仓皇逃窜,帅远烽及候补知县庄兆能被歼,周凤山败退三江口,李定太退守武阳渡。石达开率兵进驻抚州,不久由崇仁趋丰城,图援临江。十月底石达开部抵达樟树镇,因无水师无法突破赣江防线,便改变战略向吉安急进。十一月进攻吉水失利,转而向东,月底由永丰、峡江、新淦分路回抚州。此时江苏镇江为清军所破,清提督张国梁重整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洪秀全多次派人到抚州求援,石达开均置之不理。曾国藩亦命李元度送书劝降,遭到石达开痛斥。
   咸丰八年(1858)初,临江被清军攻克后,湖南巡抚骆秉章令肖启江、刘坤一等由新淦入崇仁以攻抚州,张运阑、王开化及普承尧分所部宝勇由吉安赴永丰,进取乐安、宜黄以攻建昌。石达开眼看江西形势不利,决心进取浙江,于一月十三日留余子安守抚州,自率大军由东乡入浙江,后转福建入赣南进湖南。自石达开离去后,加上瑞州(州治在今高安市)、临江长围为清军所破,抚州太平军改变以往“踞城死守”的战术,分兵屯驻各村堡。
   二月十一日清张运阑、王开化等分道进军,一部扼守宜黄、崇仁交界处,一部进攻宜黄,并于三月上旬会合肖启江、刘坤一,先后破宜黄、崇仁县城,十九日进逼上顿渡。太平军出城迎战失利,退守抚州城。三月初二至初六,清李定太率马步军从丰城转战至临川高坪墟,会合水师刘于浔与太平军激战于横河口。二十日,李定太进驻浒津岭,截断抚州至丰城、樟树通道。
   宜黄、崇仁失守后,抚州、建昌藩篱尽撤。建昌太平军以一部分兵力驻扎在磁圭,以图攻取宜黄;一部分驻扎在龙骨渡,以图收复崇仁,并约期并进以声援抚州而巩固建昌。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张运阑、王开化、刘坤一从宜黄、崇仁分别击败磁圭、龙骨渡太平军营,进逼建昌。而南丰太平军人数众多,于都太平军也来相会,欲待清军攻建昌时,乘虚收复崇仁、宜黄,断其饷道。张运阑则打算先进攻南丰以北、建昌以南之太平军营垒,以去后顾之忧,遂于四月初六与王开化冒雨分道袭击南丰各村堡太平军营。太平军丞相廖雄篙、指挥廖亚清阵亡,城内太平军将士结筏转移,不料在河中散筏,溺死无数。建昌太平军以大部屯驻双湃、云羔,欲再攻磁圭。张运阑令朱南桂、胡兼善率兵阻击。
   四月十四日,清军在抚州文昌桥、上顿渡与太平军激战,太平军失利,建昌援军又被团勇阻截不得前进。留守抚州的太平军因清军渐逼,外援不至,老的驻军有转移之意,但花旗军(太平军一部)不同意,互相怨争。刘于浔设离间计,以花旗军黄杨为内应。二十日晚,清军环攻抚州城,刘于浔带所部人马赶到北门,黄杨从城墙上放下梯子接应,肖启江登南门拔关,清军涌入,城中大乱,太平军奔出东门越过文昌桥,并焚桥阻挡追军,走在后面的被追军逼溺于水,过桥后又受阻于千金陂,清军发巨炮遥击,扑水死者无数。至此,由太平军占领两年零两个月的抚州城被攻破。
   抚州城破后,周边城镇的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四月二十三日,张运阑、王开化进军建昌双湃,邀江西军渡过旴江,破新丰墟太平军营垒。不久,东乡知县周溯贤邀余干知县黄振成率团练收复东乡,太平军退走金溪。四月二十八日,金溪县也被贵溪防军参将刘芳贵攻克,至此,太平军赣东地盘尽失。
   七月二十一日,福建太平军自建宁至南丰,遭都司谭发祥阻击,太平军转攻新城。二十二日,道游击刘光明率所部出新城县城西门伏击,张运阑、王文瑞分别从南城、南丰驰至,太平军进退无路,向清军投降,800精壮被杀,检点胡其相等人被送至省城遇害。
   八月初六,太平军派出大股兵力从福建光泽、邵武出铁牛关,攻克泸溪,防军邓在富仓皇逃回抚州。八月初七,太平军攻克金溪,抚州知府李瑞章令临川、崇仁团勇会合金溪知县邓国恩带领的乡勇进击金溪。太平军弃城转移,一部返泸溪,一部屯驻邓家埠。返回泸溪之太平军当晚复入金溪,遭遇团勇阻击,复转入邓家埠,分兵攻克东乡。八月初九,太平军从吉安攻克崇仁、宜黄,不久又失守。
   为防止福建太平军复回江西,刘长佑军移防新城、泸溪,严把杉关等隘口。八月十四日,太平军大股兵力出黄土关活动于新城县,刘长佑督翟国彦、李明惠、江忠义等分别在熊村、横村及甘家隘等地与万余太平军发生激战,互有伤亡。九月初一,太平军退走建宁。九月,曾国藩谋赴建昌督战,派军分道进入福建,九月初九,曾国藩自贵溪经金溪抵达建昌,次年二月初十又从建昌移驻抚州,七月初七奉令移师四川,在建昌、抚州共10个月,指挥清军与太平军作战。
   咸丰十年(1860)广昌、新城、泸溪屯驻大部太平军,欲攻福建汀州、邵武,遭清军防军阻御,于十月初二由广昌、南丰边界攻建昌,受到建昌知府黄鸣珂、代理南城知县解璜等的阻击。十月,广东太平军由杉关出南城珀圩村至金溪南部,十月初九攻占金溪县城,随后分兵入贵溪和东乡。
   三、第二次西征
   咸丰十年(1860)初,屏蔽天京的战略要地安徽安庆被清军围困。八月中旬,太平天国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沿长江分路夹取湖北武昌,以救安庆。次年正月初,忠王李秀成率兵经皖南入赣进军金溪县境,直逼建昌。正月二十一日攻打建昌,清游击李升平率兵扼守万年桥,炮击太平军。太平军避其锋芒,晚上扎浮桥偷渡,突破清军第一道防线,环建昌城筑20余营垒。正月二十七日向建昌城发动总攻,知府黄鸣珂、参将富安督兵勇顽抗。太平军从南门挖地道以地雷轰塌城墙,清军拼死守城,广昌、南丰等县兵勇也火速驰援。太平军昼夜环攻达20日,不克。适逢清军主力鲍超部追至建昌,李秀成遂于二月十三日撤围,转而北攻抚州4日不下,于是南下崇仁,攻克县城,接着分兵攻永丰、丰城。
   四月二十一日,广东太平军屯驻广昌攻打福建建宁,遭参将吴连升阻击,太平军回屯新城樟村。五月,花旗军占领金溪县城将近一月,清军前来“围剿”,在水门城外五里亭处,太平军击毙清把总谢茂荣,江军都司洪兆虎,豪绅傅熙、李鸿翔。
   七月,李秀成率军自湖北东返,七月二十四日由樟树结筏渡江,被清军鲍超部拦击,损失数百人。过江后即至临川县境,围攻抚州城。八月初四,鲍超会合水师刘于浔,加强抚州防守。十二日,李秀成解围抚州东去攻广信府。
   四、李世贤汪海洋部转战抚州
   同治三年(1864)初,当清军围困天京时,天京粮源日竭,决定由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率兵入赣就粮,待秋收粮足再返旗东归,以解天京之围。李世贤率谭星、李仁寿、林正扬于正月十九日进入江西,占领金溪、南丰、新城,后退至福建、浙江。三月中旬,李世贤又与汪海洋在浙江昌化集结,然后分兵南下:一路由汪海洋与听王陈炳文率部赴皖南,四月十五日,进抵金溪、东乡之间。四月二十二日,汪海洋等设伏兵于浒湾斜头、丁牲等地,败清道员王沐,击毙参将刘志友、都司方桂兰。此后据守浒湾、金溪、东乡一带。另一路由李世贤与来王陆顺德、戴王黄呈忠率领,经皖南于四月初五至广丰,后经铅山、金溪,在浒湾与汪海洋、陈炳文部会合。四月十五日,李世贤从浒湾进军抚州,次日凌晨挺进至抚州城外河东湾,清水师刘于浔获讯,急令飞划3营顺流俯冲,冲锋营也由千金陂横出共同抵挡,太平军在洋炮掩护下,上午即攻至文昌桥,清军节节败退,营官胡迪堂等命守城清军施放排炮,太平军乃转移至桥头民房内,以墙壁作掩护频频向清军反击,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击毙胡迪堂等人。十八日晚,太平军复向文昌桥进攻,因无后援难以取胜,回师浒湾。二十五日太平军进据宜黄,二十六日占领崇仁。此后,李世贤以崇仁一带为据点,与据守浒湾、金溪、东乡的汪海洋、陈炳文及南丰的王宗李文茂相互声援,多次打败来犯清军。
   太平军入赣就粮,清廷视为心腹大患,令曾国藩、左宗棠从江苏、浙江、湖南等地调兵增援江西。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天京失陷,使李世贤、汪海洋处于不利地位:据守浒湾的汪海洋迫于清军提督鲍超、总兵王开琳、道员王德榜等部四面环攻,于七月初四突围出走。七月初十,鲍超等进攻东乡,陈炳文败走金溪。七月十二日,陈炳文及宁王张学明、奖王陶金会等6万余人及洋枪队7000余人向鲍超投降。七月十五日,汪海洋、利王朱兴隆、天将丁太阳部攻占新城,次日败于鲍超,天将陈玉林等被俘,太平军弃城走南丰、石城,后转战闽粤。据守崇仁的李世贤部在清江忠朝、席宝田等6路进逼下,弃城走宜黄,后经南丰、广昌,进围宁都,亦转战粤闽。
   五、太平天国幼主赣东被俘
   同治三年(1864)六月初一,洪秀全病逝,太平军将士拥立幼主洪天贵福即位。六月十六日,天京城破。洪天贵福乘夜突围,至安徽广德与干王洪仁玕会合,拟西上入赣,到抚州会合李世贤、汪海洋。八月下旬,洪仁玕和幼主冲破清军重重阻力,损兵折将赶至泸溪。此时,李世贤等已离开赣东,洪仁玕等遂护幼主寻踪南行。八月二十二日,昭王黄文英与洪仁玕及幼主等复会于新城县,向横村前进,两路仅万人左右,昼夜兼程。清席宝田亦舍辎重轻装紧追。八月二十七日,洪仁玕等人在广昌塘坊白水岭被清军追及,一度接战后又往前奔,入夜于杨家牌遭清军袭击。太平军部众溃散,数千人护幼主进据牯岭,由于人马拥挤,行动不便,洪仁玕、黄文英被俘,3000余将士战死,千余人退入福建。幼主于当夜混战中独自一人走脱,在山上过了两天,到第六日下山,请人剃了头,流落到唐姓人家,住了几天到白水镇,至高田遇见官兵,被盘出拿获。十月,幼主和洪仁玕在南昌先后被杀害。
   第六节 北伐军攻克抚州城
   国共两党合作后,为实现国家独立和统一,民国15年(1926)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北洋军阀5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从苏、皖、浙、闽调兵10万入赣,对北伐军作战。军阀的调动使北伐军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为保证北伐军胜利进军,乘孙传芳调动还未完全就绪之机,北伐军适时开辟江西战场。9月6日,入赣部队分3路向江西全面进攻,于9月19日占领南昌,但没守住。于是制定续攻以南昌为中心的作战计划,从赣东、赣南、赣西方面部署兵力。随后,国民革命军第14军赖世璜部自赣州分两路向吉安东西开进,一部于9月26日攻占吉水,继而向东北攻占永丰、乐安。10月11日攻克崇仁、宜黄;另一部向南于9月29日经宁都北上,连克广昌、南丰,10月14日占领南城,至此,北伐军已攻克崇仁、南城以南广大地区,将军阀部队赶到抚州城周围。
   驻抚州的军阀部队为孙传芳所属第1师第1混成旅刘宝题部,另有由南昌方向退却而来的邓如琢残部岳思寅旅约5000人。驻抚州军阀部队见北伐军大兵压境,急忙调整部署,调蒋镇臣部4万余人由东乡移防抚州,刘宝题率部在临川东馆、秋溪等处布防,企图阻挡北伐军的进攻,死守抚州,捍卫南昌城。
   北伐军为发展由南向北攻势,扫清南昌周围障碍,达到歼灭固守南昌军阀部队之目的,令谭延闿第2军之第4师(师长张辉赞)和第5师(师长谭道源)从丰城、南昌边界向抚州挺进,协助赖世璜第14军攻取抚州。10月8日,第14军在临川东馆、秋溪与刘宝题接战,刘宝题即退缩抚州。蒋镇臣、杨池生、杨如轩、陈修爵、谢文炳等部则纷纷向进贤和东乡退却。第14军先遣队抵达抚州城郊,集结于西门和南门外一带。此时,退往进贤的蒋镇臣、陈修爵、谢文炳等部进至云山,企图增援抚州,被张辉赞第4师击退10余千米。
   10月20日拂晓,第14军按既定计划向东南方面攻击抚州城,先后荡平东馆、秋溪一带军阀部队的障碍,直逼抚州城。刘宝题率2000人依城顽抗。第14军将士冲锋陷阵,英勇战斗,当冲至城下时,被城墙所阻。在这紧要关头,抚州城内进步工农青年积极为北伐军助战,承担探敌、带路、送茶、张贴标语等任务。进步学生章应昌、许瑞芳等人组织工人、农民借来100多只楼梯,供北伐军攻城使用。北伐军战士奋勇登城,激战至晚8时,终于从南门和清风门攀城成功,占领抚州城。第1师师长易简身先士卒,中弹身亡。盘踞在抚州城内的刘宝题残部分别向东乡、金溪方向逃窜,蒋镇臣、杨如轩残部退往南昌附近。26日,北伐军迅速向东乡、金溪跟踪追击,封锁抚河东岸,消灭残余军阀部队。此役,打死打伤军阀部队数百人,俘敌数百名,缴获步枪500支,机关枪1挺。
   第七节 “八一”起义军途经抚州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人率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2.3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起义取得胜利后,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马上撤离南昌,转战广东。
   一、起义部队在临川
   8月3日—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沿抚河南下。3日,朱德率领的第9军(实际约为1营人)和蔡廷锴率领的第11军第10师率先出发;4日,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第25师紧跟其后;5日,最后一批撤离南昌的为前敌委员会、革命委员会机关和贺龙率领的第20军。
   北伐战争结束后,赣东地区驻有两支国民党部队:驻防临川的是忠于武汉国民党中央的杨如轩第9军第27师,兵力约2000余人;驻防广昌及赣南的是忠于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赖世璜第14军,兵力约1000人。杨如轩同时兼任赣东警备司令,与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学,有一定的私交。朱德率起义部队南下前,致信杨如轩,动员其起义,杨如轩虽未作答复,但慑于朱德威名,加之从前同窗战友之谊,便带领部队退往南城,给起义部队让出一条通道,使南昌起义部队得以顺利通过抚州。
   第11军第10师师长蔡廷锴并无革命决心,南昌起义是迫于压力才参加的,当部队离开南昌以后,就盘算着如何脱离起义部队。该师3个团里有不少中共党员,其中第30团团长范孟声就是共产党员。当第10师到达进贤县城后,蔡廷锴即召集第30团军官到师部开会,宣布:“为保全本师,请本师共产党职员暂行离开,并且护送各人离部。”将共产党员悉数驱逐出第10师,随后脱离起义部队开往浙江,投奔蒋介石。
   8月的南方天气炎热,南昌至抚州行军途中,士兵每人背负300余发子弹,扛着机关枪、大炮,行军困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及武汉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后,赣东农民运动停滞,加上杨如轩等反动势力大肆宣传共产党是共产共妻,沿途不明真相的农民闻风躲避。起义军离开南昌时发的纸币商民无法兑换,买不到粮食蔬菜,士兵渴则饮田沟污水,生病的人很多,又无军医及时救治。加上宣传工作未开展起来,士兵不明了南征意义,不少人偷偷地开小差,行军几天部队损失实力1/3,遗弃的子弹将近半数,迫击炮完全丢尽。
   6日至8日,起义部队相继抵达临川。中共临川特别支部对迎接起义军过境作了动员和布置,沿途设有茶水站,有运输队帮助运送物资。抚州城内,中共临川特支组织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加强保卫,还发动工人、学生、妇女组成宣传队,准备好物资供应。城内各界人士与起义军在曾家园举行盛大的军民联欢。鉴于时值盛夏,战士负荷重,伤病员逐日增多,前委决定在临川休整队伍。
   8月8日,中共临川特支在“美以美会”召开全县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大会,号召党团员、工人纠察队员、农民自卫军队员参加“八一”起义军,参会人员纷纷要求参军“南征”。会议决定,未暴露身份的党员留下坚持地下斗争,其他党团员及工农武装随军南征。于是,章涤昌、李井泉、许瑞芳、章应昌、李干、刘景宽、周士及等一批党团员和青年师生300多人,以及工人纠察队员、农民自卫军队员120多人参加起义军。为此,起义部队在临川组建第20军第3师。
   起义部队在临川休整期间,首先抓纪律整顿。规定不得下田摘瓜果解渴,下塘摸鱼,入户捉鸡充饥;不许无故鸣枪、乱人民室;买东西用银元而不得给老百姓纸币。其次是解决部队供给问题。以前军阀部队通过土豪劣绅筹款,土豪借机巧立名目,多征民财,不仅自己不出钱,反而大捞一笔。前委决定,改为征发地主粮食,没收劣绅财产和罚款。同时也给士兵多发几块银元,解决买东西用纸票的问题。由于士兵手里有钱,在此后的行军中购买东西也没有困难,军纪大有改观。
   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学员原计划参加南昌起义,由于军阀部队的阻挠,8月2日,陈毅带领军校学员从武昌乘船沿江东下,8日在临川赶上起义部队。此时,临川有一股“农民建国军”土匪武装,傅大庆受党组织派遣回到临川,对农民建国军首领孙牛仔、邓克中等人进行团结教育。通过傅大庆,邓克中与贺龙、叶挺取得联系,表示愿意接受起义部队的委任,条件是发给他几百条枪,充实农民建国军力量,起义军可以派人去领导这支武装。起义军领导人考虑国民党朱培德部队正在追击起义军,一旦敌军迫近,农民建国军可以起到牵制作用,于是派陈毅去领导这支土匪武装。岂知邓克中见利忘义,拿了枪支以后躲避山林,傅大庆带着陈毅四处寻找,不见人影。此时朱培德部杨如轩师获悉起义军已向宜黄开拔,迅速杀进临川城,大抓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陈毅遭到杨如轩师哨兵盘查,陈毅跟他套老乡关系才得以脱险,到宜黄才赶上部队,分配在第73团任党代表。
   二、起义部队在宜黄
   8月10日,起义军离开临川,次日进入宜黄县境。宜黄局势为反动势力所控制,县长雷振初、自卫大队长程晋荪听到“八一”起义部队途经宜黄的消息,诬蔑共产党共产共妻,抢财劫色,拉夫捉丁。一些官僚和士绅听信谣言,带着家眷和贵重财物往各乡山村躲藏;城里贫苦居民男人怕抓丁拉夫,女人怕奸淫丧命,也纷纷躲进深山。起义军到达之前,宜黄县城遭赖世璜部队和土匪武装的骚扰,老百姓避之唯恐不及,近2万人口的县城,仅留下48名走不动的老人和商铺的杂工。
   8月12日,起义部队与宜黄县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筹建宜黄县民主政府,谢贤庆和陂下、外阴、潭坊的农民自卫军积极参加筹建宜黄县民主政府,推举林伯渠兼任县长,熊鸿卿为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经过充分准备,8月13日,在器械山戏台山上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宜黄县历史上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宜黄县民主政府,林伯渠任县长,代表部队赠送一批武器弹药给民主县政府。
   部队休整后分两路离开宜黄:一路由二都、新丰开进;一路由棠阴、神岗进发。15日,部队经过南丰洽村一带,当地群众准备大批柴、米、肉、油、菜等,送给起义军。
   三、起义部队在广昌
   起义部队过境广昌的消息传来,8月16日,盘踞广昌的土匪胡会汗和国民党反动官员退逃到宁都马头一带;资本家及土豪劣绅也纷纷逃离。广昌县长汤武大革命时期参加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与“八一”起义部队新成立的江西省政府代主席姜济寰有师生之谊。他率领广昌县政府人员出城数里迎接起义军,并腾出县政府供部队驻扎。
   由于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太匆忙,宣传工作没有跟上,士兵不明确起义的意义和南征的目的。部队到达广昌后,普遍开展政治和宣传工作。总政治部组织宣传小分队,沿途开展宣传鼓动,其中李井泉被分配到第25师任宣传员。同时,加强党的基层工作,印发贺龙的《告官兵书》,向官兵阐明革命对解放贫苦工农的意义;草拟《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宣传党对开展土地革命的决心和政策。当晚,第20军召开军人大会,贺龙总指挥登台讲话,规定:“所有军人都不准下老百姓的池塘洗澡、摸鱼,不准抓挑夫,行军锅一律自己背。”翌日清晨,起义部队在县城东门广场召开民众大会,叶挺、郭沫若、李立三等先后登台讲话,宣传起义军是保护工农利益、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军队;宣讲南昌起义的意义,揭露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号召工农群众行动起来,开展革命斗争,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符竹庭等当即参加起义军。之后起义部队分头整训。第20军第3师召开全师党代会,决定建立各级党组织,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此后,第3师振奋精神,军风军纪得到很大改善。
   19日,起义军分两路向瑞金进发:第20军为左纵队,当日抵达头陂;第11军为右纵队,当日到赤水。20日,第20军到达驿前,召集豪绅筹集军饷。
   起义军途经抚州,从城镇到乡村,沿途受到欢迎和慰劳。一批抚州籍优秀青年投入到起义军,为革命斗争输送力量。起义军的大力宣传和良好军风军纪,在抚州留下深远的革命影响。
   第八节 第二次反“围剿”广昌战斗
   广昌战斗是第二次反“围剿”第4仗,是红军“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的一个典型战例。
   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不甘心第一次“围剿”中央红军失败,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约2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这次“围剿”改“长驱直入”为“厚集兵力,严密包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4月1日始,国民党军分4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其部队从赣江向东延伸,一直到福建建宁,构成一条400千米、不连续性的弧形阵线。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利用根据地有利条件,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各个歼灭敌人。一周内连续取得富田、白沙、中村3个大胜仗,接着实施第4仗——广昌战斗。
   红军进至宁都南团后,苏区中央局留驻龙冈,另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负责指挥前线作战和领导战区地方工作。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日夜兼程向东急进。这时,国民党军第6路军如惊弓之鸟,仓皇向广昌收缩兵力。自5月23日开始,国民党军按第8师、第24师、第5师的顺序,由广昌向南丰撤退。
   5月26日,红军挺进到广昌苦竹,侦悉到敌第5师4个团还未撤离广昌。毛泽东立即在苦竹街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作战计划,暂不攻打南丰,先歼广昌之敌。以红1军团第3军经甘竹向南丰急进,追击北逃的敌第8师、第24师,阻止其回援广昌;以红4军为左翼,红12军为右翼,分两路攻打广昌县城;以红3军团为攻城总预备队。
   5月27日凌晨1时,红4军、红12军各派1个团接近广昌县城外围,分散潜伏待命。拂晓前,红军主力由甘竹至尧山后,兵分两路:红3军一部进占广昌城北沙子岭一带,警戒南丰之敌;红4军和红12军等部则从北、西、南3面包围广昌县城。
   此时,敌第8师、第24师大部已东渡旴江,向南丰退窜,第5师4个团则凭借工事固守广昌城。该师虽有4个团,但人数不足9000人。红军主力进入阵地后,采取步步进逼战术,向广昌县城发起进攻,将国民党军逐步压制在城内。敌军凭借坚固工事和优良武器固守城池,红军几次进攻都未能拿下。下午2时,毛泽东、朱德召开战地紧急会议,命令总预备队红3军团投入战斗,同时令红3军一部和广昌独立营等3000多人暂停执行进攻南丰计划,回师广昌,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面对红军凌厉的攻势,敌第5师师长胡祖钰一面组织撤退,一面发出紧急求援信号。没想到红军截获了他们的明码急电,得知胡祖钰被打成重伤,士气低落。红军将士受此消息鼓舞,士气大振,加强攻势。
   傍晚,当红军从北、西、南3面逼近城下时,胡祖钰已率部从城东过旴江桥仓皇逃跑。晚上9时,红军攻占广昌县城。敌第5师一部被歼灭,其余大部向南丰逃窜,身负重伤的胡祖钰逃到南昌,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晚,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军指挥机关穿城而过,在城北沙子岭邱家祠宿营。
   5月底,红军又在建宁打了一个大胜仗,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全面胜利。
   第九节 第四次反“围剿”前期战役
   一、乐安、宜黄战役
   1932年8月7日,红一方面军在兴国县竹坝召开军事会议,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国民党军主力摆在赣江以西,如红军渡过赣江寻找战机,必将陷于不利境地,而赣江以东国民党军兵力较薄弱,乐安、宜黄地区仅有1个师。会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消灭靠近苏区又孤立突出的驻乐安、宜黄的敌第27师,以调动赣江以西和抚河下游的国民党军,创造由赣江下游渡河,夺取吉安的有利条件。
   8月8日,中革军委下达发起乐安、宜黄战役的军事训令,决定以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为主作战军,消灭乐安、宜黄之敌,以便夺取与威胁赣江、抚河流域各中心城市;以红12军、红21军、红22军及江西军区、闽西军区各独立师、团为支作战军,配合主作战军行动。毛泽东、朱德和随军参与指挥的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率主作战军分路从兴国、于都向原定作战地区隐蔽开进。经过7天7夜的昼伏夜行,红军分头赶到预定作战地区,一部到达乐安县招携,一部到达宁都县东韶。
   8月15日,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在乐安招携签发《红一方面军攻击乐安、宜黄的命令》,指出:据守乐安城有高树勋第27师第80旅共2个团兵力,决定先攻乐安城。令红1军团率本部并指挥红31师、红22军的第65师及总司令部特务营为主攻部队,红3军团进至宜黄以南牌路港地区监视宜黄、崇仁之敌,红5军团位于乐安望仙、南村附近为总预备队,准备打击增援之敌。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总部在招携小学召开师、团干部会议,决定午夜出发,黎明前完成对乐安城的包围。
   此时,据守乐安城的国民党军第27师有79旅池峰城部的第1团、80旅吕如珂部第2团及81旅王文部1个营,共7个营的兵力,由吕如珂统一指挥。第27师自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后,师的番号虽然保留,但补充的新兵都是从山东招来的,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8月16日拂晓,担任主攻的红7师对乐安城西门实施奇袭,敌旅长吕如珂指挥第2团扼守西门。红7师与之交战数小时未奏效,加上红8师因向导带错路,未能按时到达东门指定位置,红7师便改强攻为佯攻,并摸清了敌军的虚实。
   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赶到前线指挥部,决定调整部署:以红3军附总司令部特务营部署于东门外,黄昏前占领有利地形,于次日凌晨3时以佯攻姿势吸引敌主力。红4军以一师兵力置于南门外,摧毁敌指挥中心。红7师仍在西门外滞留当面之敌,使其无法向南门增援。红31师、红4军及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要求各部队于黄昏前进入阵地。
   8月17日晨,红军向乐安城守军发起攻击,指战员士气高涨,在密集炮火打击下,敌南门阵地逐渐动摇,部分官兵干脆丢弃城外阵地四处逃命,约两营官兵缴械投降,其余向东、南门窜入城内,凭借城墙扼守。
   17日上午9时,红军发起总攻,红9师及红3军军部、红66师首先由北门攻入城内。接着红4军由南门攻入,红7师由西门攻入。国民党军派陈志伦、周纵元驾驶两架飞机从樟树机场前来增援,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周纵元飞机被红65师王招生击落,这是红军打落国民党军的第一架飞机。
   17日12时,国民党军全线崩溃,红军全歼乐安守敌2个团又1个营。
   19日,红一方面军按原定作战计划,接着进攻宜黄城。
   宜黄守军第27师师长高树勋率两个旅共4个团欠1个营兵力,构筑两道防线,主力守城,分出一部分兵力据守城外工事。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彭德怀红3军团。红1军团在攻下乐安城后急需休整,布置在宜黄城西南龙源一带为总预备队,与红3军团遥相呼应。
   20日拂晓,红3军团首先对城南峨眉山、北华山等主要据点发起总攻击。国民党军居高临下,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屡次击退红军。红军决定调整兵力部署,以敌防御薄弱的峨眉山麓为突破口,夜袭敌军。20日晚8时,红31师、红1师、红3师相继到达攻击准备位置。9时,红军发起总攻。红3军团在红1军团配合下从西北、西南和东南门同时向宜黄城进攻。21日凌晨3时,红31师率先从西北门攻入城内,红2师亦相继攻入城内,守敌大部被歼,残部向东逃窜。红1军团、红3军、红4军各一部尾随追击,于22日在临川龙骨渡将其大部歼灭。宜黄战斗,共歼灭敌3个团。
   乐安、宜黄战役是一次成功的进攻战,红军两次正确地改变西渡赣江北进同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原定计划,两战两胜,共歼国民党军约3个旅,俘敌5000余人,击落飞机1架,缴获各种枪支4000余支,并乘胜占领南丰。
   二、建(宁)黎(川)泰(宁)战役
   1932年秋,国民党军对湘鄂西、鄂豫皖两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基本结束,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尚未准备就绪,继续采取守势。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周围的部署是:抚州乐安、南丰地区驻有8个师兵力,赣东北之余江、上饶、德兴地区有4个多师。赣闽边境之建宁、黎川、泰宁、邵武、光泽地区只有新编第4旅和第24师、第56师各一部,兵力比较薄弱。
   9月,中共临时中央致信苏区中央局,提出在蒋介石“即将倾全力向中央苏区及赣东北进攻”的情况下,红军应采取“择敌人弱点击破一面,待其合围”的方针。苏区中央局为贯彻这个方针,于9月上旬在宁都举行全体会议,要求红军以进攻战略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实现江西及邻近省区的首先胜利。
   红一方面军根据宁都会议精神,决定乘国民党军新的围攻部署尚未完成之际,消灭建宁、黎川、泰宁地区之敌,于10月14日下达《红一方面军战役计划》。此时毛泽东虽已离开部队,但战役计划仍遵循毛泽东战略思想制定,周恩来在这份文件上还批示:“中央政府,如有便请毛主席一阅。”战役计划以第22军为右纵队,向泰宁前进;以红1军团为中央纵队,向建宁进军;以红3军团为左纵队,向黎川前进;红5军团为战役预备队。
   10月16日,红军各纵队依照既定部署从各自集结地域出发东进。18日中央纵队红1军团占领建宁,左纵队红3军团击溃敌第24师1个团占领黎川。19日右纵队红22军击溃新编第4旅主力,歼其1个团,占领泰宁。战役预备队红5军团进至泰宁以西大田地区。
   红军在建黎泰地区的胜利,震惊了国民党军。10月21日,何应钦指挥第8师2个旅、第23师1个旅和第24师1个旅,分由南丰、南城向黎川反扑。
   为诱歼进攻之敌,红3军团主动撤出黎川,转移到黎川以南之樟村、西城桥一带集结待机。10月23日,国民党军第24师占领黎川。24日敌第8师、第23师主力进至南丰东南部地区。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心集中主力歼灭该敌。部署红3军团和红1军团第4军为右翼队,分由梅源、坪上圩向石沟圩方向攻击,并攻击石沟圩以东退逃南丰之敌和准备打击南丰来援之敌;红1军团第3军和第31师为左翼队,主力由杭山圩、童坊经董家山攻击沧浪之敌,以一个师由康都佯攻荷田岗,监视并阻止南丰之敌增援,掩护红军左翼侧的安全;红5军团第13军为预备队。
   11月1日6时,红军开始攻击前进。8时半,右翼队红3军团第5军第1师进至乾昌桥附近,向沧浪东北高地之敌发起攻击;左翼队红31师进至凤翔峰,向沧浪西南周家堡一带高地之敌发起攻击。经3小时激战,周家堡、沧浪东北高地及沧浪之敌,退至沧浪以西云下山主阵地继续凭险顽抗。红军左、右翼队协同作战,勇猛冲击,激战至12时半,攻占云下山一带阵地。敌军退至山下及其南北一带阵地继续顽抗。下午3时,红军右翼队挺进至老石岭以东,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向该敌攻击;红军左翼队向该敌右翼压迫,密切配合右翼队行动。敌军不支,向石沟圩退去。11月2日,红军向石沟圩之敌发起攻击,遭到该敌的顽强阻击和敌机猛烈轰炸扫射,几经攻击未能拿下,遂主动撤出战斗转向东进。11月3日,红3军团和红1军团再克黎川。黎川、石沟圩之敌分别退回南城和南丰。建黎泰战役即告结束。
   建黎泰战役,红一方面军在国民党军继续取守势情况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择敌弱点各个击破的战法,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建宁、黎川、泰宁等广大地区,打通赣东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对以后反“围剿”作战是有利的。但在沧浪、石沟圩地区的作战中,未能大量消灭敌人。
   三、金(溪)资(溪)战役
   经过建黎泰战役后,红军一举攻占黎川及福建建宁、泰宁、邵武、光泽等广大地区,士气大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决定继续向周边地区扩大战果。
   1932年11月16日,红一方面军发起金溪、资溪战役。朱德、周恩来率领红军分别从黎川、邵武、光泽等地出发,向北挺进,准备先发制人,以进攻战略制止国民党军新的“围剿”。红1军团先行,从黎川出发。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3军团为红一方面军总预备队,尾随前进。
   11月17日清晨,林彪、聂荣臻率领红1军团赶到资溪城边,守敌周浑元第5师1个团刚从睡梦中醒来,来不及迎战就被红1军团击溃,红军顺利占领资溪县城。接着,朱德、周恩来命令彭德怀尽快占领金溪县城。11月19日,红3军团挺进金溪城郊,守敌措手不及,只好把县城拱手让给红军。
   国民党军连失两城,遂紧急调整部署,速派许克祥、孙连仲率第24、第27师分别从南城、抚州出发,企图合击红军于金溪。同时令第2路军、第4路军、第8路军、第9路军迅速向闽赣边区“进剿”红军。
   11月21日,许克祥率第24师1个团进至南城东北渭水桥一带,未及安营扎寨就被红3军团打得溃不成军。彭德怀正准备乘胜追击,不料传来国民党军各路援兵将至的消息,许克祥第24师两个团由南丰赶到渭水桥,第27师也由抚州进至浒湾,加上当地孙连仲部6个团已重兵集结。红军若是继续恋战必将陷入僵局。于是,彭德怀令各部回师黎川。红军在渭水桥与浒湾地区的作战都未能取得预期胜利。
   随即,蒋介石将驻扎在赣江流域吉安、吉水、永丰地区的陈诚所部3个师调至抚河流域,连同原先驻扎在该地区的军队总共9个师,组成抚河方面的“进剿”军,企图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朱德、周恩来乘国民党军调整部署之际,率红一方面军再度北进。1932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黎川举行阅兵誓师大会,红军官兵士气高涨。1933年1月2日,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3万余人分别从兴国、黎川、资溪等地出发,进入金溪县境。4日至5日红3军团、红22军在红1军团、5军团配合下,向黄狮渡发起进攻。黄狮渡是扼控金溪、资溪、南城3县的要塞。进攻前,红军已侦察到黄狮渡敌军除周士达第13旅两个团外,还有从金溪赶来增援的独立第3团。敌军在阵地前后挖掘8000多米长的战壕,派有重兵把守,只有阵地两侧防守薄弱。
   朱德、周恩来当机立断,以主力攻击敌防守薄弱的阵地两侧。1月5日下午2时,红3师以两个团迂回敌左翼侧向黄狮渡攻击,红2师也以两个团向庙山攻击。经激战,红3师夺取了国民党军大部分阵地,逼近其前沿支撑点。尔后在红22军和红7军协同下,攻占敌左侧全部阵地,攻击敌右翼部队也夺取制高点。傍晚,红军对黄狮渡残敌发起攻击,一举将其全部歼灭,俘旅长周士达以下官兵1000余人。红31师则击溃敌一部,占领金溪。
   黄狮渡战斗和金溪战斗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严重威胁着抚州守军的安全。但国民党军以1个旅的损失,发现了红军主力,错误判断红军主力在黄狮渡、珀玕一带。
   1月6日,国民党军重新部署兵力,以第27师之一旅加强抚州城防;令第8师坚守南丰;第24师固守南城,监视黄狮渡;调周至柔第14师、吴奇伟第90师及孙连仲第27师共14个团兵力集结于金溪浒湾,分别向金溪、黄狮渡进攻,截击红军,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浒湾东南地区。
   1月7日,红军获悉敌第27师、第90师沿浒湾至金溪大道向枫山铺进攻;第14师沿浒湾、茅店从北面、西面向黄狮渡一带夹击;驻南城守军也以1个师的兵力向东北出击,进行策应,妄图歼灭红军主力。朱德、周恩来沉着应对,以红1军团、红3军团和红22军、红31师为右纵队,以红5军团为左纵队,分别迎击由浒湾东进和南进之敌。
   1月8日凌晨,红1军团、红3军团在金溪县城北门外誓师,朱德、彭德怀作战前动员,随后分数路纵队出发,拂晓前赶在国民党军前面抵达崇麓、黄坊、城上一线。红5军团副总指挥兼15军军长赵博生率红15军和红38师、红39师从金溪开往黄狮渡以西之彭家渡、徐元一线,阻击周至柔第14师,保护北面主力红军安全。
   1月8日9时半,红1军团在枫山铺附近与孙连仲、吴奇伟各1个旅共6个团兵力遭遇,遂在公路两侧展开激战。敌抢先占领公路北侧制高点——崇岭,并出动8架飞机和大炮助战,向红军阵地狂轰滥炸。红军几次进攻未能奏效,部队伤亡较大。关键时刻,周恩来亲临阵地号召红军战士誓死奋战;彭德怀来到10团2连阵地组织冲锋。林彪、聂荣臻也赶到前沿阵地直接指挥战斗。红军指挥员身先士卒,战士们英勇战斗,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敌军渐渐不支,号称“铁军”的吴奇伟师终于放弃阵地向浒湾方向溃退。
   周至柔第14师由琅琚经丁坊村、彭家渡、后车向黄狮渡推进。8日11时,第14师向红15军第135团阵地发起猛攻,两次被红军击溃,失败后又纠集两个团兵力分两路再次扑来。赵博生亲临阵地前沿指挥,把部队部署在几个制高点上,以交叉火力给敌以沉重打击。但国民党军后续部队源源而上,冲进红135团阵地。警卫员劝赵博生离开阵地,但他毫不退缩,带领红军官兵与敌展开肉搏。战斗中赵博生被一块弹片击中要害,英勇牺牲。红1军团、红3军团击溃北线敌6个团后,迅速增援红15军,拿下崇岭主峰。
   下午1时,坐镇浒湾的吴奇伟为挽回败局,由浒湾增兵两个团,在长岗埠、枣树一带会合溃退的残兵,据守大仙岭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反扑。
   红1军团、红3军团决定乘胜在大仙岭一带采取围歼战术,将战斗部队分作4路,向大仙岭守敌进攻。下午3时总攻开始,激战一小时,国民党军开始全线溃退。红3师协同红22军向彭家渡穷追猛打。南面的周至柔获悉第27师、第90师已西逃抚州,遂率部乘夜向南城逃窜。红22军沿抚河东岸向国民党残兵猛烈追击,至9日凌晨一直追到抚州城对岸方才停止。浒湾战斗取得全面胜利。
   金溪、资溪战役历时两个月,红军先后击溃国民党军3个师,其中歼灭1个旅又1个团,俘虏4000余人,缴枪4000余支。虽重创国民党军,但未能达到以进攻战略制止国民党军“围剿”的预期目的,反而消耗和疲惫自己,还失去杰出将领赵博生。
   第十节 黄陂、东陂战役
   一、黄陂战役
   1932年底,国民党赣粤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剿匪”总司令,决定采取“分进合击”、三路进剿、主力集中于中路的战略,制定在黎川附近地区一举歼灭红军的作战方案。以陈诚指挥的12个师为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和驻福建的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余汉谋指挥的广东军队6个师又1个旅为右路军,左右路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中路军总兵力约16万人,70个团,编成3个纵队。第1纵队指挥第11师、第52师、第59师,向宜黄、棠阴地区集中;第2纵队指挥第10师、第14师、第27师、第90师向临川、龙骨渡地区集中;第3纵队指挥第5师、第6师、第9师、第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
   1933年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中共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提出,乘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之机,实行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并命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南城和南丰。
   南丰城为抚河流域国民党军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有5个团防守。2月12日晚,红军第3军、第5军各一部向南丰城外围阵地发起进攻,战至次日晨未能突破敌人防线。陈诚获悉红军围攻南丰后,令守军第8师撄城固守,同时急令驻南城的第24师驰援,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推进,企图合围红军于南丰城下。据此,朱德、周恩来当即决定改强攻南丰为佯攻,主力转移至南丰、里塔圩以西地区,准备打援。
   2月22日,红一方面军获悉国民党第1纵队准备由乐安、宜黄地区增援南丰,第2纵队主力集中于南城,企图在第3纵队策应下,与红军在南丰地区决战。朱德、周恩来鉴于国民党军兵力密集,打援无取胜把握,在南丰地区与之决战更为不利,遂决定撤围南丰,诱敌深入苏区。并以周建屏红11军伪装主力,由南城新丰和里塔圩之间东渡抚河,将第2纵队、第3纵队向黎川方向吸引,以迷惑敌人。红军主力则秘密转移到以宁都东韶为中心的南团、洛口、吴村地区隐蔽集结,待机歼敌。
   陈诚被红11军的行动所迷惑,以为红军主力撤回黎川地区,中路军为寻红军主力决战,解救南丰守军,遂以第1纵队于宜黄以南地区集中,然后出广昌、宁都堵截红军归路;第2纵队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侧击黎川、建宁;第3纵队由金溪地区南下,从正面向黎川方向进攻,企图合击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据此,第1纵队之第52师、第59师准备由乐安地区东进宜黄黄陂,由宜黄南下与第11师会合。 朱德、周恩来鉴于国民党第1纵队与第2纵队、第3纵队相距较远,态势孤立,且第52师、第59师由乐安向宜黄黄陂开进所必经的登仙桥以东地区山高林密,便于红军大兵团伏击。决心集中红一方面军主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在乐安谷岗、登仙桥以东,宜黄河口、黄陂以西地区选择有利地形,以伏击战求歼敌第52师、第59师。部署红1军团(辖第7师、第9师、第10师、第11师)、红3军团(辖第1师、第2师、第3师和第7军)、红21军为左翼队,隐蔽集结于金竹、大坪地区,待第52师进入蛟湖、桥头一线时突然发起进攻,歼击其行军纵队;红5军团、红22军为右翼队,隐蔽集结于横石、侯坊一线,准备占领黄陂、霍源地区,歼击谷岗、西源向黄陂前进的第59师,并保障左翼队侧翼安全;江西军区独立第4师、第5师钳制敌第11师,保障右翼队侧翼安全;红12军为预备队,随红5军团跟进。
   2月26日,敌第52师、第59师由乐安分两路东进。27日第52师按第155旅、第154旅(欠309团)、师直属队、第309团序列沿登仙桥、大龙坪、蛟湖、桥头之线向黄陂推进;第59师按第177旅、师直属队、第175旅、独立团序列,沿谷岗、西源、霍源向黄陂河口前进。敌两师之间有摩罗嶂大山相隔,联络协同较困难。此时细雨浓雾,十步之外人物难辨。第52师因受红军、游击队袭扰行动缓慢,加之误以为红军主力远在南丰、黎川地区,对隐蔽其行道南侧之红军主力毫无察觉。
   27日下午1时,第52师前卫第155旅进至桥头附近,后卫越过登仙桥时,遭红1军团第7师在蛟湖拦腰切断,红7师、红9师主力向进至大龙坪的敌第52师师部猛攻,红10师、红11师向进至小龙坪的敌后卫部队进攻,红21军赶到登仙桥附近截断敌退路。经3小时激战,红1军团全歼第52师直属队和第309团,俘获师长李明。李明由于身负重伤,抬至苦嘴蚴时死去。取道大龙坪、坪口、跃龙坪向黄陂推进的第155旅312团也遭到红军毁灭性打击。第155旅得知大龙坪和黄陂方向发生战斗后,就地转入防御。下午6时,红3军团主力赶到,将第155旅合围于桥头,于28日上午将其歼灭。与此同时,红3军团、红1军团各一部协同作战,于28日11时全歼第154旅主力于蛟湖。
   红军右翼队先头部队于2月27日11时进至黄陂、秀源一线,发现第59师正从霍源一带向黄陂前进,右翼队即以红22军之第64师向霍源方向前进。敌第59师先头部队占领黄陂西北一带高地。红15军在霍源以南占领阵地,求歼敌第59师于黄陂、霍源地区。27日下午1时,红15军同敌第59师之前卫第177旅接战,激战数小时将其击溃。敌第59师第175旅第351团和独立团,在西源及其以西地区转入防御,敌第175旅向前增援,战至黄昏,双方形成对峙。
   28日8时,红军右翼队向敌第59师发动全线进攻,经激烈战斗和反复争夺,于傍晚时分相继攻占云峰山、军山,歼敌第59师大部,并在红3军团一部配合下,于霍源地区截断敌军退路。敌第59师师长陈时骥见败局已定,率残部数百人乘夜暗向蛟湖方向逃窜,企图同第52师会合。当逃至蛟湖附近时发现第52师已被歼灭,又向乐安方向逃窜。3月1日上午,该残部在登山桥附近被红1军团歼灭,陈时骥被活捉。留在西源的该师后卫第351团大部和独立团在敌第11师接应下逃向河口。
   第59师主力被歼后,第1纵队第11师主力已到达河口、南源地区。红军准备乘胜继续围歼该部,但因第2纵队、第3纵队正向南城、南丰地区兼程来援,企图夹击红军于黄陂,再战于红军不利。为争取主动,朱德、周恩来当即决定红军陆续撤离战场,主力转移到宁都小布、洛口、东韶地区休整待机。
   黄陂战役,歼国民党军近2个师,俘师长李明、陈时骥以下官兵1万余人,缴枪约1万支。
   二、东陂战役
   黄陂战役后国民党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军始终不知红军去向。
   1933年3月中旬,陈诚吸取前次“分进合击”的教训,改为“中间突破”的作战方针。改第2纵队为前纵队,第1纵队余部和第3纵队第5师、第9师为后纵队,以第3纵队第6师守备抚州,第79师在宜黄为预备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开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国民党军前纵队兵强马壮,后纵队则稍显薄弱。
   朱德、周恩来获悉中路军企图向广昌进攻,为分散国民党军,创造战机,以周建屏红11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积极展开活动,吸引前纵队加速南进,以拉大其前后两个纵队的距离。同时将红军主力秘密北移,准备侧击力量较弱的后纵队。
   红11军的活动收到极大的效果,中路军总指挥陈诚误认为红11军是红军主力,意在保卫广昌,即令前纵队加速向广昌推进,并将后纵队之第5师配属前纵队指挥。后纵队力量更加薄弱。3月20日,敌前纵队进至广昌甘竹、罗坊、南丰洽村一带,后纵队之第11师进至宜黄草鞋岗、徐庄一线,第59师残部相继跟进,第9师进至东陂附近。两纵队相距近50千米,再次出现对红军极为有利的战机。
   朱德、周恩来决心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第11师于草鞋岗、徐庄地区,尔后相机各个歼灭其他进犯之敌。命令红5军团、红12军和宜黄两个独立团为右翼队,以主力由东向西进攻侯坊、徐庄、雷公嵊一带敌军,以一部兵力牵制东陂之第9师,并向新丰市方向警戒,阻止敌前纵队回援;红1军团、红3军团,红21军和独立第5师为左翼队,以主力由西向东进攻草鞋岗、徐庄地区之敌;以一部兵力切断第9师与第11师的联系;红22军为预备队。
   3月20日黄昏,红军首先向由徐庄地区南进的敌第11师前卫部队发动进攻。该师就地转入防御,第32旅占领霹雳山、龙咀寨、黄柏岭阵地,第31旅两个团占领龙咀寨以北及黄柏岭、草鞋岗南北之线,师部和预备队1个团驻徐庄。敌军转入防御,意味着红军已经如期实现切断第9师与第11师联系的作战意图。
   20日夜,红军各部队先后进入攻击位置。21日拂晓,红军对后纵队发起总攻。彭德怀、滕代远率左翼队红3军团向霹雳山、黄柏岭进攻;林彪、聂荣臻率红1军团向草鞋岗、黄柏岭、徐庄进攻;寻淮洲、李井泉率红21军向大公田、西岭进攻,牵制东陂第9师,并阻断该部与第11师的联系;季振同和肖劲光率右翼队红5军团向龙咀寨、雷公嵊进攻;罗炳辉、谭震林率红12军进至东陂、侯坊大道东侧山地,阻止东陂之第9师由侯坊大道南援。战至上午10时,红3军团突破霹雳山阵地,并迅速包围徐家段的第11师一部。12时,红1军团将敌第11师师部和预备队分割包围于徐庄。经过几番激战,13时,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左翼队攻占黎庄、徐家段,歼第11师师部及1个团。黄柏岭守军两个团在突围中大部被歼。季振同、肖劲光率领的右翼队攻占龙咀寨阵地,歼守敌两个团。至此,第11师大部被歼,第9师一部和第59师残部企图增援第11师,但在雷公嵊以南遭到红军的勇猛打击。
   第11师被歼后,中路军其他纵队纷纷后撤,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基本被打破。这次战役歼敌近1个师,缴枪数千支(挺)。
   黄陂、东陂战役,是朱德、周恩来在红军围攻南丰城不克,处于受敌夹击的不利态势下,毅然采取退却步骤,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由被动争取主动,在国民党军多路进攻的情况下,以少数兵力钳制数路之敌,集中主力歼敌。黄陂、东陂两役歼灭蒋介石嫡系近3个师,从而打破国民党军这次“围剿”,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大兵团伏击歼灭国民党军的光辉范例。
   蒋介石得知第四次“围剿”惨败的消息,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陈诚接到手谕后检讨:“诚虽不敏,独生为羞。”第1纵队队长罗卓英在给负伤的第11师师长肖乾的信中说:“英在今日已成为党国之大罪人。”
   第十一节 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一、洵口遭遇战
   洵口位于黎川东部,为黎川通往福建光泽的惟一大道,也是联系福建与赣东北苏区主要交通线。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乘红一方面军分离作战,中央苏区东北面守备薄弱之机,突然发起进攻。9月25日,敌周浑元率第8纵队3个师从南城、硝石南犯,直逼中央苏区北大门黎川,企图扼制中央苏区北部咽喉,阻断中央苏区与闽赣苏区以及中央军与东方军的联系。“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匆忙调兵遣将,以求“御敌于国门之外”。9月27日,中革军委令东方军从闽西北上应敌,“首先消灭进逼黎川之敌,进而会合抚河以西力量,全力与敌在抚河会战”。然而鞭长不及马腹,东方军尚未启程,黎川即于9月28日失陷。
   “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震惊于黎川一城之失,于9月29日命令彭德怀率领东方军(辖红3军团、红5军团、红7军团及第21师一部)撤围福建将乐、顺昌,迅速回赣,以一部赶到黎川西南,主力进攻硝石、资溪桥、黎川之敌,以阻止其向南推进。中央军主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和牵制南城、南丰地区之敌,以保障东方军对黎川地区的进攻。东方军预定于10月8日攻击硝石之敌第24师,并歼灭南城及黎川方向的援敌,为收复黎川创造条件。东方军开进途中,在飞鸢、洵口地区与敌北路军发生遭遇战。
   敌第8纵队司令周浑元于10月3日获悉,洵口地区有红军千余人,判断为非红军主力部队。乃决定派所部第6师第18旅旅长葛钟山率第17旅第31团、第18旅第34团及第5师第27团及黎川保卫团一部,赴洵口侦察游击。10月4日午夜,国民党军从黎川轻装出发,5日,其先头部队第34团到达洵口后,即向湖坊飞鸢方向警戒,并派出侦察分队。随后敌第27团、第31团也先后到达洵口、石硖地区。6日晨,葛钟山发现飞鸢有红军活动,即令第31团、第34团向飞鸢攻击前进,第27团作为预备队,置于洵口待命。
   此时,编入东方军战斗序列有7个师。红13师、红3师为左纵队,红4师、红5师、红6师、红19师、红20师为右纵队,由金坑、上关、极高地区向北开进。预定右纵队于6日晚到达飞鸢地区宿营。6日下午1时许,右纵队前锋红4师进抵飞鸢时,突然与葛钟山第31团遭遇。双方接火后,敌第34团也赶来参战。红4师对敌展开猛烈攻击,激战约4小时,敌不支,溃退洵口,就地组织防御,企图固守待援。
   东方军乘势围攻麇集之敌。部署红4师从飞鸢东向西攻击;红20师取道飞鸢至横亭自北向南攻击;红13师、红3师由极高经湖坊进抵海岭村、白沙间占领阵地,截断黎川至洵口通道,并侧击由黎川前来增援之敌。红6师、红19师分别置于王秋窟、飞鸢,为预备队。7日拂晓,东方军向困守洵口之敌发起总攻。激战至上午10时许,葛钟山部3个团除第34团1个营据守山顶土寨仍在负隅顽抗外,其余悉数被歼。
   正当东方军围歼葛钟山旅之际,驻黎川之国民党军第96师两个团奉命星夜赶赴洵口增援。7日9时,援敌进至白沙以北之马鞍岭、鹅峰岭时,遭东方军第5师第15团顽强阻击未能通过。东方军歼葛钟山旅(欠1营)后,除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洵口山寨残敌外,主力转兵白沙方向围攻援敌,敌仓皇逃往黎川。此时,彭德怀要求中革军委给他半天时间,消灭困守洵口山寨敌1营兵力。身处后方的李德却不允许,坚持命令东方军转移。
   洵口战斗共歼敌3个团,俘敌旅长葛钟山以下1100多人,缴获机枪29挺,迫击炮2门,长短枪1084支。东方军伤亡700多人。蒋介石受此打击后,命令部队加强防守,严防红军进攻硝石等地。
   洵口战斗,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首战胜利,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大大鼓舞了红军士气,增强苏区人民夺取第五次反“围剿”胜利的信心,也激发大批青年男女参加红军、参加地方武装部队的政治热情。
   二、硝石战斗
   硝石位于黎川、南城之间,扼黎川、南城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58年修建洪门水库时淹没。
   1933年9月29日,敌第8纵队第24师由南城进驻硝石,筑碉固守。至10月8日已完成村落及外围的第一、第二防御阵地,形成坚固的支撑点。此外,硝石附近的黎川有敌3个师,南丰、南城各有敌4个师,随时可增援硝石。
   “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无视敌军密集的严峻形势,急于收复黎川,不等洵口战斗完全结束,即强令东方军去攻打硝石等地。彭德怀、滕代远奉命指挥集结在黎川附近的红3军团、红5军团以及红3师、红19师、红20师,与敌作战。
   中革军委原计划以东方军先进至硝石以北,消灭硝石、资溪桥、黎川地区之敌,一举夺回黎川城。后得悉南城敌第14师、第94师企图增援硝石,硝石敌第24师将南援黎川,仍命令东方军迅速出击。彭德怀于10月8日令红24师进到杨坪向硝石作有力佯攻;以红3军团、红5军团及红19师集结于相埠、刘屋、苏元、乌石、小竹地区待机歼灭援敌。但援敌未至,东方军遂于9日将进攻重心转向硝石。部署红3师、红15师一部继续进攻黎川之敌;右翼红4师自寒公桥、红5师自相埠由北面向硝石攻击;左翼红13师自雁石由东面向硝石攻击;红19师集结寒公桥北端待命,另以有力支队抄出洪门截断南城、硝石交通通讯,并积极向南城游击侦察。红20师主力位于杨坪,另以1个团为左翼支队进到毛坪,从南面向硝石进攻,并破坏硝石、黎川间交通;红6师及红12团集结于竹油、竹原待命。
   10月9日12时,东方军红4师、红5师从北面开始进攻硝石。下午2时,红13师从雁石至谢坊与红20师1个营协同从东面发起进攻,并以1个营过河南占领石堡,尔后向硝石东南攻击。红4师依托华灵峰,红5师依托周家台,连夜向敌发起攻击。敌凭借工事顽抗,东方军各路进攻均未奏效,夜间再次发起攻击也未成功。此后东方军改由红4师、红5师、红13师各一部向硝石佯攻,以主力集结待机,随时准备歼击从南城来援和从硝石出击之敌。10日—12日,东方军对硝石之敌白天围困,晚上以一部分兵力发起攻击。而硝石之敌则晚上凭堡据守,白天有时以小分队在空军掩护下向外袭扰,其主力则按兵不动。
   10月13日,南城之敌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94师分两路出动增援硝石。彭德怀判断援敌一路将经样木岭向黄沙或经古塘向黄沙开进;另一路由廖家坊、毛家岭向寒公桥开进;此外,黎川之敌可能以一部向资溪桥策应。决定以东方军左纵队一部钳制从黎川北进之敌;以主力集结于黄沙、上桐早、何家边等地域,侧歼南城出援之敌,尔后乘势夺取硝石。然而南城出援之敌却经包坊、章家庄直达硝石。东方军打援未成,更难以攻克硝石。
   东方军连续5日攻击硝石,每一次冲锋都被击退,遭致重大伤亡。彭德怀接连电陈反对继续强攻硝石。中革军委也发现敌军将依托硝石据点向红军进攻,黎川之敌有与之策应断红军归路之可能。为避免陷敌包围,遂决定结束硝石战斗,令红5军团于资溪桥掩护部队转移;令红19师、红20师转至金溪地区钳制敌人,并于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令红3军团转至飞鸢、杉关地区待机。
   三、资溪桥战斗
   资溪桥位于硝石东南、黎川之北。
   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南昌行营发出训令,要求各部队本着“战备攻势,战术守势”的原则,继续构筑绵密的碉堡封锁线,逐步向中央苏区推进,在资溪桥一潭头市的20千米地域内集中7个师约26个团的兵力。以北路军第3路第7纵队薛岳部4个师又1个旅由南城硝石进至潭头市;第8纵队周浑元部3个师除1个旅驻守黎川外,于18日分3路由黎川开抵资溪桥地区。企图集中主力于抚河以东地区掩护完成硝石、黎川间堡垒线的构筑,并吸引东方军向其进攻,以达到与红军主力决战的目的。部署第6师担任硝石、黎川城、荷花庄一带警戒,在玉山至西村南侧高地、鄢家山至资溪桥河岸构筑堡垒;第96师担任对荷花庄、西莲塘、高洋的警戒,在武家洲西侧及资溪桥河岸起至武家洲、东仙山,西子嵊至麻坑河岸构筑工事;第5师担任高洋、桐埠、砂石地区的警戒,在余家芦东侧、麻坑河岸起至碾盘嵊、官山构筑工事。薛岳率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94师在潭头市严密设防。
   中革军委无视这一情况,于10月18日令红1军团向黎川东南角移动,准备协同红3军团等部在资溪桥地区同敌人决战,并指定由彭德怀、滕代远统一战场指挥。根据中革军委意图,红一方面军决心于10月22日集中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和红19师、红20师乘敌人新的援军未到、工事未固以前,先以有力兵团向敌堡垒外及期间隙间的部队以突然袭击,迫敌进行战斗。红军主力则集结于机动位置,待敌展开在旷野运动中歼灭之。10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下达作战命令:红5军团首长董振堂、朱瑞指挥红3师、红13师为右翼队,从资溪桥正面向敌第8纵队碉堡外的目标进行猛烈攻击,同时对严和市、潭头市派出有力支队进行侦察。红15师为左翼队,位于资溪桥、潭头市以南的池源、芦油之线,与右翼部队配合行动,并截断黎川一资溪桥交通。红3军团秘密推至石峡、资溪桥以南之线,红5师位于石硖、资溪桥以南之线,红6师位于洵口准备实施突击。红1军团为预备队,主力集结于湖坊地区,准备在敌军被牵动时实施猛烈突击。
   战斗于10月22日下午4时发起。红5军团第13师从资溪桥北之苏元、大元向敌猛烈袭击,红15师、红3师也勇猛向敌袭击。但由于薛岳、周浑元率部坚守阵地很少出击,红军连续攻击3昼夜仍未牵动敌军。23日夜,东方军得悉敌第79师由金溪经南城东进,企图增援硝石。即令红19师、红20师、红3师隐蔽于黄沙以北地区,准备待敌从南城向硝石推进时出毛岭向洪门截击。但由于情报不准确,敌第79师前梯队第325旅于红19师、红20师到达进攻位置前已越过洪门进入硝石,其后梯队第337旅及师部仍在南城。彭德怀、滕代远判断敌后梯队25日必到硝石,其前梯队则有经周家圩向黎川或潭头市增援的可能,仍决定以红19师、红20师、红3师在洪门附近截击敌后梯队;以红1军团进至周家圩截击敌前梯队,并打击由潭头市向周家圩增援之敌;以红3军团第4师、第5师进至茶前排、胆原地区掩护红1军团侧翼,并准备协同红1军团打击由资溪桥、潭头市向周家圩增援之敌;红13师、红15师仍继续向资溪桥袭击。
   10月25日,敌第79师第337旅及驻硝石、黎川各师之运输队由南城抵达洪门时,红19师、红20师、红3师突然发起攻击,敌即分头依托洪门堡垒及十里山据守顽抗,红19师、红20师见敌有险可据,难以歼灭,在给敌予重大杀伤并俘敌1000余人后即撤出战斗,向洪门以北转移。与此同时,红5军团连续不断向资溪桥发动进攻。26日,驻守之敌仍未被牵动,而红军主力接连数天摆在敌人堡垒据点之间,白天遭敌机袭击,晚上露宿沙场,疲劳不堪。有鉴于此,中革军委遂于26日决定放弃在资溪桥地区与敌决战的意图。资溪桥战斗即告结束
   资溪桥战斗后,红3军团转移到莲塘、蛟洋地区,准备打击南城、硝石、资溪桥及金溪移动之敌。
   四、浒湾八角亭战斗
   浒湾是抚州通往金溪大道的重镇,位于国民党第3路军指挥部驻地南城以北,北路军指挥部驻地抚州以东,第85师驻地金溪以西,系敌人后方。
   1933年10月间,当红军在黎川、硝石、资溪桥积极出击时,国民党军为预防红军进攻其后方,积极加强其纵深堡垒线,并企图向东南延伸,以求完全切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同时限制红军在东线的活动。从10月下旬起,陆续调集宋希濂第36师、邢震南第4师和谢彬第85师进驻抚州、浒湾、金溪地区,其中以5个营兵力驻浒湾,并加紧构筑防御工事,避免与红军过早决战。
   中革军委在资溪桥、硝石一带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计划落空后,又计划在抚河上游地区寻机与敌主力决战。为此命令东方军所指挥之红7军团伸入抚州附近地区活动,以求牵动金溪之敌西进和南城、南丰之敌北援;东方军主力与中央军主力则夹抚河以进,力求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消灭黎川外围之敌,收复黎川苏区。东方军之红7军团、红3军团遵照中革军委部署,于11月8日前,先后转到金溪、浒湾和水口、珀玕地区,寻机歼敌。
   东方军决定以一部袭击浒湾,牵动金溪西南之敌来援,尔后以主力协同红1军团与运动中的敌军决战。按此计划,寻淮洲、肖劲光指挥红7军团于11月9日进至金溪以西枫山铺、琉璃岗地区,准备进攻金溪之敌。11日,红7军团首先占领苦竹街,驱逐敌警戒部队,旋即依托苦竹街向浒湾敌第36师、第85师进攻,连续攻击一昼夜未奏效。当夜获悉驻浒湾东面琅琚、左坊营之敌第4师有西援浒湾的迹象。红7军团即以红19师1个团钳制浒湾之敌,另以红19师主力及红34师集结于浒湾的八角亭、大仙岭、崇岭一线,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准备随时阻击增援之敌。红3军团得悉上述情况后,即于12日凌晨3时由珀玕地区出发,分两个纵队经杨龙庙、杨公桥向长江铺前进,以协同红7军团歼灭移动中的敌第4师。由于时间紧迫,红3军团开动时尚未摸清敌增援兵力、行进路线及是否已经出动,仍按照估计制定部队进到左坊营、琅琚间可能与敌遭遇的作战方案。
   11月12日晨,左坊营敌第4师2个团进到琅琚,会同该师另1个团于9时出动,经毛店向浒湾增援。约11时,敌进至浒湾南面的吴家岗以北展开兵力,向浒湾大仙岭、八角亭红20师阵地攻击。红20师居高临下顽强抗击,并结合反冲击给敌以重大杀伤。这时浒湾之敌也配合增援,向苦竹街之红19师反冲击。下午4时许,正当敌第4师向红20师、红19师猛攻之时,红3军团赶到吴家岗,从东面和南面攻击敌之侧背。敌不支,慌忙退缩到一片小山林内,就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
   红3军团第4师、第5师连续行军40千米,刚抵达浒湾地区即投入战斗。近黄昏时,连续向敌发起猛烈攻击。由于敌凭借工事顽抗,进攻未奏效。为休整部队,东方军乃暂缓攻击,准备于13日拂晓再发起总攻。部署红7军团以一部分兵力坚守苦竹街阵地,箝制浒湾之敌,以两个师主力由金(溪)浒(湾)公路东北阵地向敌攻击,并截断敌逃往浒湾、金溪之道路。红3军团第4师、第5师由金浒公路以南之吴家岗、迹口岗向敌发起攻击,红6师主力置于南坑地区为预备队,并以一团占领山顶,监视和堵截可能从琅琚逃窜之敌。红4师、红5师战斗分界线是毛店至八角亭大路,红4师在左,红5师在右,由红4师首长张锡龙、彭雪枫负责两师战场统一指挥。刚部署完毕,东方军接红一方面军电示,要求“今夜必须解决战斗,13日晨准备与新的敌人战斗”。为此,彭德怀、滕代远将总攻计划改为13日3时前完成攻击准备,3时30分发起总攻,拂晓前结束战斗。
   13日3时30分,东方军按计划出击。红4师第11团一个营在总攻前拟由左翼迂回而失去掌握,同时该团又拨出一部分兵力担任警戒,因而减弱了突击力量,致使总攻后红4师未能实行有力的攻击。红5师第13团一开始就向敌人猛烈冲击,并突入敌阵地内与敌肉搏达40分钟之久。但该师第14团因地形不利,没有进行猛攻,使敌人得以集中兵力向红13团反扑。红5师血战到清晨5时,见后援不继,恐天明后再战不利,遂撤出战斗。恰在此时,红4师向敌发起猛烈进攻,撼动了敌人阵脚。但由于红5师后撤,敌人又得以集中兵力对付红4师,致使红4师陷于苦战。红军很多团营长都是打游击出身的干部,擅长打野战,但未曾见过装甲部队,一时手足无措,遭受重大伤亡。加上红军通讯联络极差,红7军团第20师、第34师因接到总攻命令过迟,未能适时配合总攻,形成此攻彼停、彼攻此撤不协调状态,使敌人得以集中兵力顽抗和反扑。
   13日8时,国民党军出动8架飞机前来支援,低空向东方军部队猛烈轰炸扫射。被围困的敌第4师拼命向大仙岭、八角亭红军阵地反冲击;浒湾之敌也乘机向大仙岭、苦竹街红军阵地反扑。此时,东方军接到红一方面军电令:红3军团、红7军团7时前如已结束战斗,立即转移地域,如7时未解决被围之敌,红4师则留原阵地,红19师、红20师应脱离大仙岭,在该阵地仅留少量警戒部队,主力转移至王家岭及其以北地区,从北面侧击苦竹街之敌。此时,东方军又侦悉金溪之敌企图西援,其先遣营已逼近杨公桥。彭德怀、滕代远遂决定红4师及红5师第1团原地监视被围之敌,红5师主力撤至南坑,协同红6师打击西援之敌。被围困的敌第4师乘东方军调整部署之机,在其空军支援和浒湾西援之敌协同下,向大仙岭、八角亭的红7军团阵地反扑。红7军团被迫向北撤退。红5师在转移中又不断遭到敌机袭扰,行进艰难,5千米路程走了8小时,直到下午7时才到达目的地。此时,从金溪西援之敌两个团经红6师阻击已经退走,打援亦未成功。
   浒湾、八角亭战斗历时3天,毙敌520多人。东方军伤亡和失踪1095人,红4师11团政委吴宗泰牺牲,红4师政委彭雪枫负伤。红7军团政委肖劲光因此次战斗不利,被“左”倾冒险主义者诬陷为“罗明路线”在军内的代表,遭撤职判刑。
   五、云盖山、大雄关战斗
   大雄关位于宜黄神岗乡东北部,距下湾村约4千米,因山陡地险,隘口有一关而得名,是宜黄通往南城、南丰的必经之地。1933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在大雄关至宜黄圳口乡麻坑村云盖山一带,与敌人5个师展开激烈战斗。
   自资溪桥战斗后,国民党军第3路军着手构筑东西封锁线,巩固黎川及西南防务。西由元口桥经南城里塔圩至见贤桥、宜黄棠阴联成一线,为西封锁线;东由黎川资溪桥经硝石、洪门至南城,为东封锁线;南丰至南城里塔圩构成西南间纵封锁线。
   1933年11月15日,红一方面军奉命以红1军团第1师、第2师和红9军团第14师由见贤桥至棠阴敌堡垒封锁线间隙北出,伸入党口、神岗、圳口一带进入南源、余家山等地活动,以配合东方军作战。
   11月16日战斗打响。红1师、红2师和红14师由宜黄神岗进入南源、余家山一带。17日国民党军以5个师兵力在吴奇伟指挥下,从东南两面合围红军。红军紧急部署,令红14师从神岗正面吸引敌人,以红1师、红2师两面包抄。此时敌第3师、第9师、第90师由南丰、南城到枫林、麻坑向驻守在云盖山的红14师第41团发起全面进攻。战斗一开始就打得非常艰苦,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但因兵力相差悬殊,增援部队又未赶到,战至黄昏,红军云盖山阵地失守。
   11月19日,敌第9师经宜黄下湾、中堡、樟岭、大雄关向党口推进,同时以第49团、第50团、第51团、第52团4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坚守在大雄关、西岭山担负阻击任务的红2师第4团、第5团发起猛烈攻击,红军战士用轻重机枪、步枪组成交叉火力网封锁敌前进道路。经过多次争夺,敌第51团团长谢辅三被打伤,第52团阵地被红军突破。后因敌不断增兵,火力强猛,红军大雄关木鱼岭阵地失守。
   在这紧要关头,红2师调整部署,以一个团兵力重新夺回阵地,此后阵地几经易手,红1师第1团、第2团和红2师第6团多次发起反攻,均未能攻克,一直激战到晚上9时,红军才向大雄关西南方向转移,撤出战斗。红2师政委胡阿林、红4团团长肖桃明牺牲,红1师、红2师师长均身负重伤。
   六、团村反击战
   团村位于黎川县城东约15千米处。
   1933年11月20日,驻福建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发动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害怕红军主力入闽支援第19路军,急派第6纵队、第8纵队的第5师、第6师、第11师、第67师、第94师、第96师共6个师,由陈诚、吴奇伟、周浑元指挥,向黎川东南进攻。并命令第5纵队为其策应,目的是占领赣闽边界的苏区,切断江西主力红军与福建第19路军的联系,保障其进攻第19路军的翼侧安全。
   12月9日,国民党军第8纵队4个师集中在黎川附近,第6师经余庆亭、五都围向李家排推进,第96师经鲤潭桥、三都向东山推进,第6纵队第11师、第67师除一部配合第8纵队行动外,其主力和第24师均集结在黎川。
   此时,中共临时中央将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进攻国民党军堡垒阵地,命令红3军团于12月12日前突击敌第8纵队。
   红3军团派1个团伪装红5军团第13师出青山、黎川间截击敌游击分队通道,吸引国民党军增援,以便主力红军实施侧击。12月10日上午8时,彭德怀命令红9军团以一部向黎川西南日峰山南佯攻,迷惑敌军,以主力集结于高溪、李家饶以西山地隐蔽。红3军团全部集中在团村以东3千米的长丰源、大原附近,准备与红9军团夹击进占东山、团村之敌。
   12月11日,敌第8纵队3个师从黎川南出,向团村、东山、德胜关进犯。同时以第5纵队4个师集中在三都、横店和黎川附近地区策应。12日,敌第8纵队2个师进至团村地区,另以3个团组成的师呈倒品字形摆成。红军预先布置一个师在正面钳制,分多组佯攻;另以3个师隐蔽在敌之第二梯队左侧后约两三千米之处,敌人未发觉,也不注意搜索。敌第一梯队2个师12个团,各约展开一半兵力;第二梯队之1个师3个团筹划修筑碉堡工事。
   大敌当前,红一方面军首长急令已奉命西调,但尚在团村附近的红3军团和红3师、红24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敌反击。由红3师钳制团村沿山前进之敌,红13师进攻李公岭之敌。红3军团全部由团村东面向西进攻。
   红军总攻信号发出,正面之师积极佯攻,埋伏的主力3个团同时猛烈突入敌人的第二梯队,一时间手榴弹声,机、步枪声,喊杀声相混杂,敌军第二梯队大乱,波及第一梯队两个师亦乱;红军正面佯攻之师乘机出击,国民党军纷纷向黎川城龟缩。
   团村战斗,红军以1.2万人击溃3万余敌,仗虽打胜,俘虏不及千人。彭德怀战后总结此次战斗经验教训时指出:如果红1军团、红3军团集中使用,不分开作战,就可能消灭敌军3个师15个团,就能缴获枪弹,俘虏敌兵,补充自己的战斗消耗。战斗中红4师师长张锡龙牺牲,红15师师长吴高群负重伤后在建宁红军医院逝世。团村反击战后,红军被迫向广昌撤退。
   七、凤翔峰阵地防御战
   凤翔峰在南丰县桑田镇。
   1934年1月23日,“福建事变”宣告失败,“福建人民政府”所属部队向蒋介石投降。蒋介石解除后顾之忧,即将军事攻击重心转向中央苏区。国民党北路军第5纵队罗卓英部4个师及第79师集结黎川,2月上旬进占南丰鸡公山后,夜以继日修筑碉堡,稳步向南推进。令第79师235旅附473团进占乾昌桥及其西端高地,构筑尼古坳到沧浪间碉堡封锁线,师主力随后跟进;第67师构筑封家湾至尼古坳间碉堡,并随机策应第79师;第94师守鸡公山坪上圩、路关岭一带碉堡;第11师集结在头陀;第14师集结在海源、播坊一带。
   1934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与中革军委合并,撤销红一方面军番号,所属部队改称中央红军。2月3日,中革军委改组,朱德任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任副主席,但实际指挥权仍在博古、李德手里。在敌人战略进攻面前,“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由起初的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转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军事平均主义,要求红军处处设防,分兵把口,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对付敌人新的进攻。
   为打破敌人封锁线,中革军委集中红1军团和红9军团进行反击。以红1军团第1师占据山背、茶山、丹阳一带,并以部分扼守金华山对尼古坳警戒;红2师位于杨家牌、里元村等地,以小部分扼守凤翔峰、司令岩,并对乾昌桥、沧浪、古城岗、桑田圩等方向警戒;红9军团主力守备古螺坑、三甲嶂一带。
   2月15日,当敌第79师3个团进至乾昌桥及其以西高地筑构碉堡时,中革军委于清晨5时向红1军团下达侧击该部命令:红1师、红2师于拂晓前全部到达凤翔峰左侧高地隐蔽,红4师迅速移至乾昌桥东南与含福之间隐蔽。红2师派一营兵力固守凤翔峰阵地吸引敌军,其主力则隐蔽集结于凤翔峰西南斜面,待敌仰攻抵达前沿阵地时,由左翼进行侧击,并切断其归路,以便一举歼灭前沿之敌。红1师留在凤翔峰东南斜面隐蔽集结,以1个营置于凤翔峰东南山腹,配合红2师突击右翼之敌,断其退往乾昌桥的归路而消灭之。
   同日,敌第79师第235旅及第437团共4个团到达乾昌桥西北地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凤翔峰红军阵地发起进攻。红2师倾全力反击,激战一上午,敌伤亡惨重,大部分向乾昌桥、沧浪方向逃窜,少部分则继续占领乾昌桥西南一带阵地,与红2师形成对峙。下午2时40分,樊崧甫率领第79师补充团赶来增援,由乾昌桥、尼古坳向红军阵地夹击,以第470团、第469团实行中间突破。国民党军在飞机掩护下,向红2团、红6团猛烈进攻。红1师以第2团、第3团、第6团固守阵地,红1团、红4团、红5团由两翼进行反突击,但均未获成功。战至下午6时许,凤翔峰左翼阵地被敌第79师占领,红军伤亡很大,被迫撤至杨家牌、窑坪、上尧坊一带。
   国民党军傅仲芳第67师自2月12日进至封家湾、尼古坳地区以后,加紧修筑工事。2月15日9时,该师为协助第79师向凤翔峰进攻,以第462团1个营自横山向凤翔峰左侧佯攻,进占朱古嵊,与红4师发生激战。16日增加兵力,从尼古坳分3路“围剿”红军,第402团向红军司令岩阵地进击,在大炮助威下进入司令岩、大寨脑,双方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惨烈。国民党军以损失过半的代价拿下凤翔峰、司令岩。红军退向杭山,集结于杨家牌、尧坊、田东、前坊。尔后又转移至沙舟、丹阳一带待机歼敌。
   八、三溪圩反击战
   三溪圩在南丰西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是南丰通往广昌的要隘。
   凤翔峰战斗之后,国民党北路军前敌总指挥部进驻南丰城,统一指挥第3纵队、第5纵队、第8纵队和第6纵队第97师、第34师。其主力正向南逐步逼近广昌。与此同时,敌东路军第10纵队攻占福建沙县,准备向将乐、泰宁、归化一线推进,以图与北路军会师赣南。
   敌北路军为夺取广昌和引诱红军主力决战,于1934年3月8日以6个师兵力由南丰向广昌方向推进。其中第94师、第14师进占三溪圩、三坑地区。陈诚为控制该地区,部署第5纵队第14师、第94师、第67师固守枫林圩、三坑及东华山一带阵地;第3纵队第79师主力集结于磨刀渡附近;第8师以一团兵力置于南丰以作后应;第43师、第97师两师主力于11日拂晓前赶到党口,袭击红军侧翼。
   中革军委决定集中红1军团、红3军团、红9军团及红5军团13师在三溪圩地区反击进犯之敌,指定彭德怀、杨尚昆负责战场统一指挥。3月9日红军各部先后抵达东华山、五都寨西南一带集结待命。10日午夜彭德怀、杨尚昆下达《为歼灭三溪圩、三坑地域敌之命令》,以红1军团为右翼队,占领石岭、尖岭,截击由西向东增援之敌,并协力攻取五都寨阵地;红9军团及红13师为左翼队,红13师主力占领中和圩东南福善山,向杨林渡之敌作牵制进攻;红9军团一部占领灵凤山,钳制石鼓山之敌,主力攻取东华山敌阵地;红3军团为中央队,红4师、红5师攻取五都寨、王家山敌阵,红6师向三溪圩突击,并保障红4师、红5师右侧安全。要求各兵团于11日3时前占领各自进攻出发阵地,4时开始攻击。
   3月11日拂晓,红3军团在红1军团协同下,向东华山、五都寨李树森第94师发起攻击。红9军团同时向石鼓山霍揆彰第14师发起进攻。红13师乘樊崧甫第79师主力转移之际进攻杨林渡。敌军凭借工事和优势火力顽抗。下午2时,红1军团、红3军团、红9军团利用天气突变狂风骤雨之机,协力向东华山发起攻击,红军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敌我短兵相接,反复肉搏,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血战,至下午5时红3军团终于攻占东华山、五都寨阵地。残敌退守三坑、牛形岭一线高地。红军主力跟踪追击溃退之敌,向石鼓山、牛形岭、立壁岭等地扩张战果。
   东华山、五都寨阵地丢失后,陈诚急令孔令恂第97师在沙岗,第3纵队、第5纵队在五化庵、汉帝庙、古鼓山、万福亭、牛形岭、枫林、百丈隘一线赶筑工事。3月12日晚,罗卓英、樊崧甫决定乘红军迂回时实行中间突破。
   3月13日拂晓,彭德怀以红3军团一部在东华山,红9军团一小部在白舍方面牵制敌主力,红1军团、红3军团、红9军团以主力进攻杨梅寨及其以北敌阵,并以一部向左迂回。敌纵队长罗卓英上阵督战,指挥第3纵队、第5纵队反攻,令李树森第94师进攻东华山,黄维第11师协攻王家山、五都寨,傅仲芳第67师一部攻瑶陂,陶峙岳、霍揆彰第8师、第14师策应第94师、第79师参与反扑。中午,红军向杏花山、杨梅寨之敌发起冲击。因敌堡垒坚固,攻击未奏效。
   此时,彭德怀依据战场形势,认为红军在这一地区已无胜利展开的可能,遂主动撤出战斗。但中革军委仍命令红军坚守阵地,以期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结果红军遭受很大伤亡。
   13日下午2时,国民党军集中10个师兵力开始全线反扑。黄昏时敌人从四面对红军进行围攻,先用大炮和飞机向红军阵地集中轰击,接着以步兵猛烈冲击。红军指战员奋起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英勇善战,接连4次击退敌人。特别是该团第5连顽强坚守马鞍寨阵地,敌以3个团兵力在7架飞机掩护下,向红5连阵地猛烈攻击。红5连指战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同敌血战竟夜,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并乘敌撤退之机实施短促突击,歼敌一部。下午,周浑元率第96师赶到,阻击红1军团迂回。
   红军面临四面被围境地,联络也被切断,红1军团、红3军团相距15千米,首尾不能相顾,伤亡已达2200余人。战至13日黄昏,敌第94师先占五都寨,第79师占领王家山、杨梅寨,第14师占领南堡。邹洪、孔令恂第43师、第97师由沙岗进占山口,肖致平第96师附加第8师的第45团由南丰进占贯巢、陶田,夏楚中第98师进占里江、三溪圩,第67师进抵古田。战至半夜,红军退向瑶陂、甘坊。14日敌再占桥头、寺前、鸡源岭、上英、古田等地。15日敌军继续向红军进逼。红军奋勇抗击,遏止敌于马鞍寨、甘坊、瑶陂圩、白舍一线。到16日,红1军团集结于朱坊以南中唐、田窑、沙坪上地域,红3军团集结于上际里、罗坊、上古、洽村地域,红9军团集结于白舍以南罗坊等地隐蔽。
   此役共歼敌1200余人,红军阵亡389人,伤1363人,失踪515人,合计2267人,损失各种枪支652支(挺)。
   九、广昌保卫战
   广昌是中央苏区北大门。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广昌地区是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进攻的主要作战地带,也是中央红军誓死守卫、与敌奋战最为惨烈的中心战场之一。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以博古为首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和军事顾问李德,调集主力红军,用5个月左右时间,在广昌县城以北到甘竹镇一线,构筑10多个大小支撑点和“主碉堡”,作为守卫广昌的主要依托。同时抽调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红9军团9个师的兵力,在广昌以北20千米内的旴江两岸布防,构筑工事,抵抗国民党军的进攻。
   1934年4月初,蒋介石按照既定的“会师赣南”计划,命令北路军、东路军协力“进剿”广昌、建宁;南路军攻取筠门岭,向会昌推进,配合北路军行动;空军第3队进驻南城,就近支援广昌、建宁地区作战。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集中11个师兵力,由陈诚统一指挥,首先向广昌发起进攻。并制定一个3期作战计划:第一期占领广昌以北约14千米处的甘竹附近地域;第二期由甘竹向南推进6千米,占领长生桥附近地区;第三期占领广昌城。依此计划,11个师分两路纵队,由南丰白舍夹旴江而进。河西纵队担任主攻,由罗卓英指挥,辖第5纵队、第8纵队之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4师、第98师,附加3个炮连,另第8纵队之第43师担任沿途堡垒守备。河东纵队担任助攻,由周浑元指挥,辖第3纵队之第6师、第7师、第19师及2个炮兵连和正在黎川的第8纵队第5师、第96师。采用河东受阻河西推进,河西受阻河东推进的战法,交替筑碉前进。
   面对局势的变化,中革军委急忙抽调在福建建宁地区的红1军团、红3军团及红5军团第13师,在龙冈地区的红23师,协同在广昌的红9军团共9个师的兵力,在广昌及其以北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决战”。中革军委在广昌头陂镇朱市埠村设立红军野战司令部,李德、博古、顾作霖等负责指挥。彭德怀、林彪、董振堂等组成北线阵地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广昌县城何家屋,后移至县城西南三官殿。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和红23师固守白舍以南咸水岩、罗家堡一线防御阵地,阻敌前进。集中红1军团、红3军团和红5军团第13师,在旴江以东大罗山、延福嶂地区准备对敌实行“短促突击”。
   4月10日,国民党军沿旴江两岸南犯,开始实施其第一期作战计划。河西纵队第98师进占罗坊圩。河东纵队第6师企图进占延福嶂,遭红5师痛击,敌先头部队第33团伤亡惨重,班排骨干全部被歼,团长以下官兵120人被俘。11日,河西纵队第98师、第14师、第94师在飞机大炮配合下,摧毁红军大部分工事,几小时后地面数千步兵从碉堡里爬出,向红军阵地扑去,先后占领庙岭、朱家山、竹山嵊、紫灵山、饶家陂、长岩石、牛鼻寨等地。河东纵队向白叶堡发动两次进攻,均被红5师击溃。后因敌人有空军配合,红军被迫转移。
   4月12日,河西纵队第14师、第98师乘红军主力在河东作战,正遇旴江水涨,渡河困难之机,极力向甘竹方向推进。驻守该地的红23师对甘竹西北的百子岭之敌进行反击,攻占百子岭。13日,河西纵队突破红9军团防守阵地,占领百子岭、坊坑、刘家堡、罗家堡、将军殿等地。14日,敌集中优势兵力占领咸水岩、仙山嵊、甘竹市及其以南各高地,立即筑碉固守。17日,推进至甘竹以南的朱溪堡、慧眼岩、朱华山一线。至此,国民党军完成进占广昌的第一期作战计划。
   4月19日开始,国民党军实施第二期作战计划。河东纵队第6师、第79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大罗山、延福嶂大举进攻。红军防御失利,被迫放弃阵地。是晚,红1军团、红3军团向占领大罗山之河东纵队发起反攻,虽予敌以重创,但自己也付出很大的代价,阵地未能收复。20日,河东纵队向高洲段推进,占领司前排、饶家堡一线。红3军团第4师、第5师向饶家堡之敌进行反击,白刃相搏,杀声震天,战斗至为激烈,阵地6次易手,终因缺少攻坚武器未能收复饶家堡阵地。21日,敌河东纵队攻占官府岭、凤凰坳、三品山、黄泥排、樟树下一带战略要点;河西纵队攻占长生桥及以南砖头岭、沙家陂等高地。红3军团奉命渡过旴江到达西岸广昌西北地区,其余退至伞盖形、火神岩。22日,河西纵队占领长生桥、张家脑;河东纵队占领云际寨、香炉峰、高洲段。23日,国民党军附山炮1连,在炮火掩护下推进到三仙庙、伞盖形,第98师靠炮火攻下险峻坚固的火神岩红军阵地。红3师组织反攻,占领伞盖形,但很快失守。
   至此,国民党军完成侵占广昌的第二期作战计划,准备总攻广昌城。将河东、河西两纵队改为左纵队和右纵队,区分作战地域,执行攻击计划。
   红军甘竹、长生桥二道防线突破后,广昌城危在旦夕。
   4月26日,中革军委发出坚守广昌的命令,将在广昌的红军编组成3个集团:东方集团由红9军团第3师和红5军团第13师组成,由红9军团首长罗炳辉、蔡树藩指挥,在河东钳制敌军;西方集团由红1军团、红3军团及红23师组成,由总司令朱德直接指挥,在广昌城以西及西北消灭河西南进之敌;广昌支点地域守备队,由红14师及高射炮连组成,守备广昌城及其周围地区。
   27日晨,旴江东西两岸国民党军同时向广昌发起全面进攻。9时半,右纵队在空军、炮兵支援下,第11师向巴掌形,第98师向摇篮寨、西华山,第14师向莲花山,第67师向清水塘红军阵地同时展开攻击。左纵队在河东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赵陂洲、藕塘下,对广昌城形成包围之势。10时左右,广昌城北之清水塘及西北之巴掌形红军阵地失守。12时,红1军团第1师、第2师和红3军团第4师对清水塘之敌进行反击,予以重创。但敌后续部队赶到,飞机大炮也向红军猛烈轰炸,红军反攻未能奏效。在河东岸,红军东方集团未能阻止敌左纵队优势兵力的进攻,赵陂洲、藕塘下及以南一线阵地均失守。广昌城已处于包围之中。
   在此情况下,中革军委才决定放弃广昌城。28日凌晨,红军主力撤离广昌城。这天大雨滂沱,上午8时,国民党军第67师、79师进占广昌城。中央苏区北大门被国民党军打开,中央苏区也岌岌可危。
   广昌保卫战红军损失惨重,是李德等人的指挥错误直接导致的。战后,李德、博古约彭德怀、杨尚昆谈话。李德仍气急败坏地谈如何组织火力,如何组织短促突击。彭德怀气愤地说:“怎样组织火力?根本没有子弹!在敌人碉堡密布下,进行短促突击,十次就有十次失败,几乎没有一次获得成功”“你们作战指挥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怒斥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痛!”
   广昌保卫战,历时18天,红军在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的同时,自身也伤亡5593人,占参战总兵力的1/5。红6师政治部主任曹其灿牺牲。
   十、大寨脑阵地防御战
   大寨脑位于广昌南部赤水、贯桥交界处,地势险要,山下一条蜿蜒小道为广昌通往石城、瑞金的惟一通道。
   1934年4月28日,广昌城失守后国民党军分兵合击,向中央根据地腹地宁都、兴国、石城等地突进,红军奉命实行“六路分兵”“全线防御”,结果进一步陷入被动局面。
   是年5月间,中共中央意识到红军要在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胜算不大,于是打算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并将这一打算报告共产国际,得到共产国际的同意。但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仍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只在极少数中央领导人中秘密进行,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三人团”主持筹划战略转移。“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只是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
   1934年7月,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广昌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转移,红军决定在广昌大寨脑给敌以沉重的打击,以迟滞其南进企图。7月中旬,红5军团第34师、少共国际师奉命在赤水西南5千米季风寨一带高地布防。少共国际师在大寨脑正面山头配置第44团,并在最险要的山顶上摆一个连进行固守;左面山头为第2营,右面山头为第1营、第3营,准备进行反突击,第43团、第45团为后续。
   7月16日—21日,国民党军汤恩伯第10纵队第4师、第88师、第89师由赤水沿石城大道向大寨脑、季风寨攻击前进,并攻占大寨脑西北高地。此后赶筑碉堡至大寨脑红军防御工事前沿。7月22日拂晓,敌第4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首先向红军阵地先后发起六七次攻击,未克,接着第89师正面猛攻红军主阵地以西,第4师转至从右翼侧击。红军战士顽强反击,手榴弹、子弹打光了,用石头砸和肉搏。当少共国际师第2营镇守的左翼阵地失守时,右翼两个营采用反突击,打退敌军两次冲锋。至下午1时,红3军团一部赶到敌第89师阵地前发起反攻,经反复冲杀,最后红军在敌人步炮协同和空军火力支援的强大攻势下,受到较大威胁,被迫向南面高虎脑一带撤退。
   这次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红军伤亡400多名,打死打伤国民党军500多名。
   十一、高虎脑战斗
   高虎脑系贯桥村的后龙山,形似昂首蹲坐的猛虎,居赤水、驿前之中,扼控广昌至石城的大道。
   1934年8月初,国民党军以广昌至石城大道为界,汤恩伯第10纵队第4师、第88师、第89师为左纵队,樊崧甫第3纵队第6师、第79师为右纵队,沿赤水、驿前大路东、西侧向南推进;罗卓英第5纵队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4师为守备队。
   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根据红军“六路分兵”计划,红3军团第4师、第5师和红5军团第34师、少共国际师在贯桥地区设防。红军每师兵力平均不足6000人,且弹药奇缺,而国民党军每师兵力达9000人,弹药充足,且有空军、炮兵配合作战,敌我力量悬殊。
   画眉寨、良田以北高地及高脚岭、赖禾岭为红军警戒地带,高虎脑、贯桥西北之鹅形与香炉寨为主防御地带。红5军团第34师配置于高虎脑以北红军警戒地带,其红102团在画眉寨及西南纵深配置,红101团守高脚岭、赖禾岭,红100团守香炉寨。这3个团吸引和扼制当面之敌,便于红4师、红5师第13团守备高虎脑及贯桥北端支点,扼制向南进攻之敌。红14团在上坪东端250高地附近,占据进攻出发地,为突击第二梯队,红15团在高虎脑的南端为预备队,迫击炮连配置在高虎脑东南端。红5师指挥所设在曾家排。红4师主力隐蔽集结于红5师右翼,在画眉山、东家边、土寨、保护山、蜡烛形一线布防,红4师指挥所设在麻坑。红3军团指挥部设在高虎脑南端。为打好这次战斗,彭德怀、杨尚昆亲临前沿阵地,指战员不顾疲劳连夜奋战,不仅加固主阵地,还在阵地前沿加筑副防御设施,挖掘外壕,埋设地雷,设置竹签和鹿砦。
   8月5日凌晨,高虎脑战斗打响,敌左纵队分两路向贯桥方向进犯,其中一个师于5时半向画眉寨红102团阵地进攻,敌人先以炮击,尔后步炮协同攻击。红102团两个连抗敌一小时后实行撤退。敌占领画眉寨后,又协同另一路部队攻占中舍排及良田,并就地筑垒固守,与红102团对峙。与此同时,敌右纵队向高脚岭发起攻击,红军守备高脚岭的101团第1营顽强抗击,激战3小时终因寡不敌众撤离阵地。敌军占领高脚岭后乘势推进到赖禾岭。12时许,红101团以两营兵力由鹅形向赖禾岭之敌反击未果。敌军占领红军警戒地带阵地后即停止前进,加紧修筑堡垒。
   6日5时,敌左纵队约1个师占据中沙、羊角咀及其以东高地,掩护其左翼与红4师警戒部队接火。8时,敌主力向高虎脑主阵地发起猛攻。先以1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以炮火轰击,尔后以密集队形发起冲锋。红5师所属第13团、第14团、第15团凭借有利地势,与敌激战终日,多次冲出战壕与敌肉搏,顽强地击溃敌军的多次冲锋,使其遭致惨重伤亡。红13团在团长黄珍、政委苏振华指挥下,冒着敌人炽盛炮火,沉着应战,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冲锋。红14团在团长姚喆、政委谢振华指挥下,密切协同红13团抗击敌人,保障高虎脑阵地的侧翼安全。傍晚,红军第13团撤下阵地休整,由第15团接防阵地。这一天,红5师、红4师、红34师密切配合,6次击退国民党军6个师的轮番冲锋,守住了阵地。
   8月7日,彭德怀、杨尚昆判断敌左纵队昨日在高虎脑受创后,今日将以右纵队主攻高虎脑西侧的香炉寨、鹅形阵地,左纵队将于高虎脑方向进行辅助突击,遂将红军防御重点移到香炉寨、鹅形之间。红3军团指挥部转移到渚水坑南端高地。
   7日上午8时许,樊崧甫右纵队由赖禾岭、高脚岭及东南分3路向贯桥西端运动,其主力靠高脚岭南进。汤恩伯左纵队由画眉寨向高虎脑以东运动。9时,敌军以炮兵集中火力开始向鹅形阵地轰击,樊崧甫右纵队首先以3个步兵团向鹅形冲锋。红军沉着应战,击退国民党军4次集团冲锋。至下午1时,红军守备支点被敌炮火毁坏,机枪子弹打光,增援部队被炮弹拦阻,鹅形阵地被敌占领,敌左纵队亦乘机占领中沙以南高地。红4师进行反突击未奏效,遂掩护高虎脑及贯桥以北支点守备队退出战斗,在高虎脑西南4千米处的万年亭构筑工事,阻止敌人向南推进。下午2时,红军守军奉命撤离高虎脑。
   高虎脑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最激烈的一仗,国民党军用6个师的兵力,倾泻在红军阵地上的各种炮弹2000多发,手榴弹5000多枚,各种子弹如飞蝗。红军发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顽强地抗击敌人,使敌费时3天,攻占不到3千米的距离,死伤兵员约3000人。其中,团以上军官5人,营长10余人,连排长等400人。红军在这次战斗中也牺牲1415人。
   十二、万年亭战斗
   万年亭是一座古亭,坐落在渚水坑南端高地大岭夹山腰,第五次反“围剿”时,处于红军这一防线的防御中心。
   高虎脑战斗后,中革军委规定红3军团的任务仍以防御及部分反突击来阻止敌人南进,但不必进入决战,以免损耗红军兵力。为此,红3军团为抗御敌南进驿前,设置3道防御地带:以刘桂峰、雨打壁、万年亭、保护山、蜡烛形等地域为第一防御地带;以黄土门、旗形、金鸡寨为第二防御地带;以平头寨、两排峰、驿前以北的小高地、古楼峰等地为第三防御地带。部署红5军团第34师配置于刘家坑、竹子排、大平头、木斜之线,并以一部扼守香炉寨、刘桂峰、雨打壁支点;红3军团第5师配置在沙洲、龙坑、隆兴庵之线,其中一团置于瑶下附近,以一部扼守万年亭两侧支点;红4师配置在庄下、毛谢、官坊之线,其中以两个营扼守保护山及蜡烛形支撑点。红3军团司令部设在旗形。
   国民党军进占高虎脑后,积极准备向红军新的防御阵地进攻,后来得知红军防御阵地比较坚固,并以主力担任防守,不敢贸然行动。陈诚一面电请南昌行营调新式火炮参战;一面令所属部队先行完成大寨脑至贯桥间的碉堡线,尔后再图进攻。
   8月12日,汤恩伯纵队第4师、第88师推进于椎头、下麻坑、渚水坑之线构筑工事;樊崧甫纵队一部由鹅形推进至司令排东南高地,距红军阵地只有1千米。当晚,彭德怀、杨尚昆判断翌日敌有可能向保护山、蜡烛形与万年亭两侧高地及香炉寨发动进攻,决心用反突击击溃敌人于阵地前,命令各部队13日4时前进入阵地。
   13日5时,敌右纵队以1个师由鹅形分3路向香炉寨红军阵地发动进攻,7时许与红34师一部接火。敌军以数架飞机及猛烈炮火向红军阵地轰炸一小时之久,紧接着步兵乘机抢占香炉寨阵地。红34师守备队节节抗击退至香炉寨南端。
   14日4时半,敌机和炮兵开始向万年亭右侧支点猛烈轰击,接着约1师兵力由渚水坑东南逼近红军阵地,5时,敌尖刀班突破红军第一道鹿砦,后续部队即发起冲锋。红5师第13团沉着应战,待敌迫近时即行反冲击,几经短兵相接,将敌击溃。接着敌又以两个团兵力在空军、炮兵协同下,向红13团第3营守备的万年亭主阵地发起攻击。红3营工事被打塌,指战员依托交通战壕顽强抗击,终于将敌击退。敌人进攻红军主阵地受挫后,放弃正面争夺,而以6倍于红2营的兵力从侧翼向该营阵地冲击。全营指战员英勇应战,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敌强攻不成,乃以猛烈炮火向红2营阵地疯狂轰击。尔后调整兵力,于下午2时再以两个团兵力向红13团第3营守备的万年亭左侧猛攻。在敌机和炮火的压制下,红3营未及时发现偷袭的敌突击队,一时间红13团左翼呈动摇状态。红5师师长李天佑立即调第二梯队红15团一部投入反冲击。与此同时,红14团一部由万年亭西北向敌侧后冲击。在红5师各部协力反击下,进攻之敌大部被歼于阵地前沿。最后,国民党军集中40余名军官组成敢死队,率一营兵力冲到红14团阵地前,虽越过3道鹿砦,但当接近主堡时,红13团、红15团以交叉火力封锁射击,红14团跃出工事施行反突击,全歼敢死队及一营兵力。下午4时,敌在空军掩护下,全部退入渚水坑北端堡垒地带。
   万年亭战斗,国民党军伤亡1000多人,红3军团第5师政委陈阿金、军团卫生部长何复生也在战斗中牺牲。
   十三、蜡烛形、保护山战斗
   万年亭战后,国民党军因红军阵地比较巩固,暂时停止进攻,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加紧修筑公路,调集重炮准备向驿前发动新的进攻。红军亦乘机巩固原有阵地,奉命在驿前以北地带构成3道防线,准备迎击国民党军新的进攻。此时,红5军团主力第13师接替第34师防务,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
   蒋介石吸取高虎脑、万年亭红军工事难攻的教训,于8月26日从南京调来中央炮兵第1旅一个营900多人,配置12门德国造卜福斯山炮,同时还增加税警总团迫击炮营、炮兵训练处第1营、第23师重迫击炮连,大大增强攻击力量。空军主力则集中在南城机场,待命出动。
   8月26日晚,国民党军下达准备攻击命令,部署第10纵队第4师、第88师为左翼队,攻击蜡烛形阵地;第5纵队第11师、第67师为中央队,攻击保护山阵地;第3纵队第79师和第6师第18旅为右翼队,攻击万年亭阵地;第5纵队第14师为预备队,配置于贯桥东南面地域。规定空军由南城机场前移到广昌机场起飞。
   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中革军委仍要求红军坚决抵御敌人的进攻。红军部署红4师第10团坚守蜡烛形及其左右支点,红12团坚守保护山,红11团为突击队,集结于下庄附近;红13团坚守万年亭大路以左,红14团坚守万年亭至龙坑西北大岭格,红15团为突击队,集结于沙洲附近;红5军团第13师以第39团坚守铁掉山以北至刘桂峰以东地域,红38团坚守刘桂峰阵地,红37团为突击队,集结于铁掉山附近。
   8月27日,国民党军用卜福斯山炮向红军阵地试射,并派部队占领红军蜡烛形阵地的警戒地带。红3军团首长判断敌人将很快发动进攻,命令各兵团于28日4时前完成战斗准备。
   8月28日拂晓,敌军集中7个师兵力,在20多架飞机和近百门火炮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全线攻击,战线纵横20多千米。红军指战员面对敌人空前猛烈的炮火,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战斗决心,坚决守住阵地,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是日,全线战斗均异常激烈,蜡烛形、保护山战斗尤甚。天刚亮,敌左翼队第4师以两个团兵力向蜡烛形左翼冲击。防守蜡烛形阵地是红4师第10团第3营。营长张震将师模范第8连配置在最前沿高地,营部率机枪排和第9连防守第8连侧后高地,第7连作为营预备队,集结在营指挥所附近的掩蔽部内。面对敌人的猛烈冲击,张震沉着地指挥全营官兵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在敌人飞机、重炮的轰击下,红军阵地工事全被打塌,机枪也被炸坏。但指战员毫不畏惧,继续凭借交通壕,用步枪、手榴弹、刺刀与敌人拼杀,激战至中午,红军弹药将尽,火力明显减弱。敌乘机组织两团兵力,在更加猛烈的炮火掩护下以密集队形发起冲击。在此紧要关头,张震命令营预备队第7连实施发击,全营官兵与敌展开顽强拼杀,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同敌人肉搏,一直血战到下午,杀得阵地上满是尸体和伤兵,红3营也付出很大的代价,第7连伤亡过半,第8连仅剩20余人。
   敌人在蜡烛形进攻阵地的同时,中央纵队第11师向保护山进攻。防守该阵地的是红4师第12团,其第2营防守该山主阵地。营长邓克明把全军闻名的第5连配置在主阵地前沿,第4连配置在主阵地左翼高地,第6连为营预备队,隐蔽在营指挥所附近。敌先以6架飞机轮番轰炸和低空扫射,接着数十门大炮猛烈轰击,炮弹雨点似的落在红军阵地上。邓克明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和猛烈炮火,沉着应战,为节约子弹,待敌人冲到接近外战壕时才下令开火。顿时,轻重机枪、步枪一起射击,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抱头鼠窜。紧接着敌人又以第二梯队进攻,红军机枪阵地被摧毁,交通壕被破坏,电话联系中断,许多战士因硫磺烟熏而中毒昏倒,在阵地已被敌包围危急时刻,邓克明当机立断,迅即指挥部队奋勇冲出重围,红5连大部壮烈牺牲。
   保护山、蜡烛形失守后,红军阵地陷于孤立。此时,敌右翼队第79师向万年亭阵地猛攻,第11师也向万年亭侧后迂回。红3军团首长鉴于扼守万年亭的红5师第13团、第14团有被敌包围的危险,于是下令红5师随红4师转移到第二防御地带。敌军乘红军转移之机,第88师、第67师、第79师紧追不舍,第二道防线红军来不及组织守御也被国民党军冲破。红军继续南撤到驿前及其北端第三防御地带,组织防御。这一天,国民党军推进10余千米。
   十四、驿前战斗
   驿前位于广昌最南端,是广昌境内最后一道防线。
   8月29日零时30分,彭德怀、杨尚昆下达作战部署:红5师守备北面之古楼峰、西华峰、平公寨一带;红4师为右翼突击队,于苦田竹、风田上东南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准备向前山枚、瑶下之敌实行突击;红5军团第13师及刚从福建宁化调来增援的红1军团第15师为左翼突击队,红13师于南脑、长安间占领出发阵地,待敌先头梯队越过南岭、杨梅段时,即向大脑上、南岭坚决突击敌第二梯队;红15师于长安、平公寨间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左接第13师,准备向外田西、杨梅段、塘角下之敌坚决突击。
   8月29日5时,国民党军开始逐次向红军警戒地带推进,并以空军、炮兵向红军主阵地猛烈轰击。敌军进到瑶下、南岭之后即停止前进,开始沿河筑垒。午后以两个团兵力向南攻击,被红13师击退后,未再发起进攻,表明敌人在作进攻前的侦察与准备,预示一场新的激战即将爆发。为此,彭德怀、杨尚昆重新调整部署:红4师接守驿前河东岸之东上至古楼峰、陈家庄阵地;红5师接守驿前河西岸自官背、西华峰、平公寨一带阵地;红5师交替守备后全部宿营于田南、安斗塘地域待命;红5军团部率第13师移驻接坊、罗村地域,执行中革军委赋予新的任务。
   30日5时,国民党军开始向驿前发起攻击。在此之前,敌突击部队第6师第18旅已秘密运动至红4师、红5师阵地前沿三四百米处隐蔽待机。敌军先以飞机对红军阵地轮番轰炸,继以炮兵攻击,预伏在红军阵地前的步兵突然发起冲击,红军前沿守备队奋起迎战,给敌以迎头痛击,而后向西华峰阵地节节抗击。国民党军于7时占领西华峰北端阵地。敌人占领红军警戒阵地后,立即以空军和炮兵向红军西华峰主阵地轰击。上午10时,敌步兵又发起攻击,11时突破驿前北端小高地支点,并以一部乘势突进驿前。同时,敌主力逐次攻占西华峰、平公寨支点。红军节节抵抗退至牛子嶂、何盘寨、西山下后方防御阵地。敌旋即占领驿前及其西南茶山背地区。12时许,敌炮兵转向古楼峰、驿前以南射击,同时以约1个师的兵力集结应头上兑。下午2时许,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古楼峰支点及其西南方向发起攻击,红4师守备队因工事被摧毁,主动放弃古楼峰,师主力撤至横江下、吊林、甲背后方防御地带。
   至此,红军在广昌境内第五次反“围剿”战事结束。
   驿前战后,红军退至驿前南面的桐江、小松市一带设防,部队进行休整、训练。国民党军则加紧构筑碉堡,修筑贯桥至驿前间的公路,准备进攻石城。
   第十二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
   民国26年(1937)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疯狂向中国内地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打击日本侵略军,从此,中国人民展开全面抗战。27年上半年,日军占领芜湖、安庆后,继续沿长江西犯,8个月之后于28年3月28日占领南昌。从民国28年6月25日开始,至31年6月地面入侵抚州止,日军以南昌为据点,先后出动飞机轰炸南城、东乡、广昌、崇仁、临川、宜黄、南丰等县37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出动16架B-25轰炸机,以浙江衢州、丽水和江西玉山等机场为补给,穿梭轰炸东京、横须贺、横滨、名古屋等地,使得日本国内民心恐慌,社会骚动。日军为解除此威胁,纠集约5个师团兵力,于5月15日起向中国第三战区部队发起进攻。浙江之日军与江西之日军同时出击,企图打通浙赣铁路线,摧毁衢州军用机场,进而消灭浙赣铁路沿线中国军队。民国31年6月3日,日军占据抚州城,半月之内,东乡、临川、宜黄、崇仁、金溪、南城相继沦陷。中国军队为阻止日军南犯,先后在赣东境内实施了南城守卫战、南临公路追击战、赣东会战,最终将日军赶出抚州境内。
   一、日军入侵抚州
   日机轰炸 从民国28年(1939)6月25日始,日军以南昌为据点,3年之间先后出动飞机轰炸南城、东乡、广昌、崇仁、临川、宜黄、南丰等县37次。仅东乡、南城、临川、崇仁4个县就炸死炸伤民众1700余人,炸毁房屋1242栋。其中以30年3月3日轰炸南城县城最为惨烈。随着日军入侵的深入,一批批从南浔铁路线上逃出来的难民流落到南城街头。3月3日上午7时,日军飞机27架由东向西飞来,到南城上空时分3批从东南西三方低空俯冲而下。第一批从株良方向飞来,掠过城区,北街粮仓、石家巷、府背、酱巷一带首先中弹起火,接着第二批从芙蓉山顶方向俯冲城区,在天一山、孝子巷、将军岭、十字街等处投下多枚炸弹。第三批日机又飞临县城施行轰炸。3次轰炸持续20分钟之久,炸死炸伤1000余人,炸毁房屋400栋。十字街口一家成衣店全家7人全被炸死。上夹城小贩水保,一条腿被炸断飞到屋上。南城县中学教师尧孝杰家砖包府库大屋变成瓦、土堆,一家5口仅剩1人;孝子巷张姓新婚夫妇洞房被炸飞,两具尸体断腿裸背悬挂在电线杆上;酱巷一户人家办喜事,空袭警报拉响后来不及疏散,无一幸免;永丰坊附近一防空洞口被砖石堵塞,窒息难民42人。11月14日下午3时,日机9架轰炸南城县城,投下大量燃烧弹,县城4条街一片火海,其中西街几百户商店民宅,除七八户外,全被烧光。
   地面进犯 民国30年(1941)12月7日,日本为摆脱侵略中国而引起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排挤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掠夺东南亚资源,悍然出动大批军舰、飞机,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由此爆发太平洋战争。31年4月18日,美军出动16架B-25轰炸机,从太平洋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然后降落在浙江衢州、丽水和江西玉山等机场整理。美军的穿梭轰炸,使得日本国内民心恐慌,社会骚动。浙江日军为解除此威胁,纠集约5个师团兵力,于5月15日起向中国第三战区部队发起进攻。企图打通浙赣(杭州—株洲)铁路,摧毁衢州军用机场,进而消灭浙赣铁路沿线中国军队。 浙江日军沿钱塘江西岸西进,连陷金华、衢州、江山、玉山、广丰。驻南昌侵华日军第11军,为配合浙江日军作战,于民国31年5月下旬陆续调集第3师团、第34师团、第13师团和第106旅团以及竹原、平野、金井、井手支队约3万兵力,编为3个兵团及预备队,在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的统一指挥下,分3路由谢埠镇、莲塘一带发起进攻。
   大贺兵团(即第34师团),辖第34步兵团、独立第14旅团、竹原支队及工兵、炮兵联队,由大贺中将指挥,以第34师团为基干。于5月31日从谢埠镇、李家渡间渡过抚河,6月2日攻占进贤后,以岩永支队沿浙赣线继续进犯,3日占领将军岭,6日占领东乡,9日攻占邓家埠,13日进占鹰潭以西地区,15日占领金溪。
   高桥兵团,由第3师团长高桥多贺二中将指挥,辖步兵第5旅团、第29旅团及步兵、工兵、骑兵、炮兵联队沿南(昌)抚(州)西路进犯。6月1日,突破江西保安纵队梁家渡至市汊街一线防御继续前进,3日占领临川,8日占领崇仁、宜黄,9日进犯南城。
   柴田兵团,由柴田芳三大佐指挥,辖步兵第68联队、第106旅团及第40师团各一部,沿赣江西岸向南进犯,该兵团一部于6月7日窜至淘沙,8日经溪桥至崇仁,与高桥兵团会合,实施对抚州部分地区的野蛮侵略。
   二、中国军队反击日军
   民国31年(1942)5月,在临川附近的中国军队只有江西保安第4师担任防务,兵力十分薄弱。为阻击日军南进,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令驻守湖南株洲、浏阳附近夏楚中的第79军,星夜驰援赣东,要求于6月4日前到达临川集结。并令欧震的第4军从湖南向江西移动,以策应第79军行动。同时,为协同第三战区浙江中国军队作战,薛岳令赣北、鄂南、湘北中国军队适时出击,牵制敌兵,并令孙渡的第58军从上高进驻丰城迎敌。
   第79军辖第98师、第194师及暂编第6师。夏楚中以赵季平的暂编第6师为第一梯队,经醴陵、萍乡、宜春、分宜、清江向临川前进。以郭礼伯的第194师、向敏思的第98师沿暂编第6师路线进发,军部及直属队在第194师后面跟进。由于湘赣边境山岭重叠,河流错杂期间,又值雨季,山洪暴发,中国军队渡河困难。而日军借助汽艇、皮筏和汽车运输之便利,中路第3师团主力约6000人于6月1日进占三江口,旋即沿抚河东岸向东乡、临川急进,与江西保安第4师发生战斗。保安第4师不敌日军锋芒,撤至金溪。左翼第34步兵师团于6月2日攻占进贤,向东乡进犯。右翼金井支队2000余人沿抚河西岸南犯,先于中国军队占领临川之西的桐源圩附近战略要地,并有飞机20余架、汽艇数十艘在抚河上空和水面掩护。
   6月3日下午5时,暂编第6师先头部队进至桐源及状元岭附近与日军遭遇,激战通宵。4日早上天降大雨,河水上涨,中国军队渡河困难,后续部队第98师1个团及军直属工兵营设法强渡临水成功,奋力向抚州城推进,傍晚突入城内,与日军发生巷战。该师另1个团则迂回三桥附近策应,堵截入侵日军。5日拂晓,日军出动6架飞机,掩护援兵4000余人向中国军队阵地猛攻。中国军队因伤亡过大,于下午2时转移至抚州城边与日军对峙。这天深夜,日军在后备队的协助下向中国军队发起强攻,暂编第6师伤亡惨重,被迫撤至崇仁方向的叶家桥、七里店一线。当第79军军部渡过赣江到达新干时,得知抚州城已陷入敌手,即决定在临川以南的东馆至龙骨渡地区布防,以迎击敌人。一面令暂编第6师重回抚州城桥东及白马寨附近,扰击敌人,掩护军主力侧敌行进。一面令第194师星夜从新干出发,驰赴东馆附近展开阵势狙击敌人。军部则率第98师驰赴龙骨渡以东地区。
   在此之前,孙渡率领第58军及江西保安纵队从白土圩向三江口、李家渡之敌侧击,浴血奋战3日,大挫敌锋。中国军队从缴获的日军作战命令、计划等文件中获悉:日军在占领抚州城后,企图东进鹰潭。而此时敌中路1个联队已集结于东乡附近,待机行动,左翼也将由鄱阳出击万年拊鹰潭之背。薛岳要求夏楚中:“迅速攻占临川战略要地,使敌不得东进,斯为上策;尔后再因敌情变化,指向东乡,击敌侧背。”于是第79军进攻临川更加急切。
   第194师于5日下午时到达东馆,发现有敌骑兵活动,部队即转赴腾桥附近占领阵地。后据报,当面之敌先头部队约3000人由临川向东馆推进,其后续部队仍在继续跟进中。师长郭礼伯认为敌众我寡,兼之地势不利,即留第580团一营在腾桥附近迟滞敌前进,师主力急向南城占领阵地。下午4时,由东馆向腾桥搜索前进的敌先头骑兵200人到达腾桥附近,遭第580团一营伏击,歼敌30余人(匹)。敌遭此意外袭击,顿时仓皇四散。半小时后又积聚兵力与第580团一营发生战斗。次日7时,敌近万名由东馆向腾桥方向前进,第580团一营采取节节抵抗方式迟滞敌前进,因寡不敌众,遂向宜黄山地转移。
   第79军军部率第98师于5日中午渡过龙骨渡后,部队尚未全部展开,由临川向南前进之敌数千人已迫近阵地,仓促中与敌发生战斗,战至日暮均无进展。入夜时据报由丰城南进之敌已到达崇仁附近,暂编第6师未能按军部命令进至抚州城桥东,反而被迫退往乐安。军部也有被敌包围之虞,即改变计划,星夜撤往崇仁方向。6月6日拂晓前,第79军部及第98师到达棠溪,一面利用该地沟溪作为天然障碍展开兵力,占领阵地。一面以有限的时间赶筑简易工事备战。下午3时左右,当面之敌已迫近阵地前,与第98师发生战斗,后日军虽时时发起攻击前进,均被天然的障碍所限及中国军队炽盛火力所阻,迄无进展。下午6时,日军一部数百名由中国军队阵地右翼迂回,拟抄袭第79军军部右侧背,复遭第98师预备队及军特务营奋勇阻击,又未得逞,双方相持到天黑。午夜12时,据报由崇仁南进之敌将迫近宜黄城。军部即率第98师于7日1时许自动撤离阵地,急向宜黄以东地区撤退,12时左右部队到达宜黄附近,拟进宜黄占领阵地遏止敌人。旋据报宜黄城郊已发现敌之骑兵,军部恐受敌两面夹攻的危险,急令部队向南城方向前进。
   南城守卫战 第194师于6月6日11时到达南城后立即展开兵力,以第580团(欠第一营)负责防守北门外一带阵地,第581团负责西门外一带阵地,第582团负责县城守备。师及直属队置于东门外附近。下午6时,日军骑兵500人迫近南城北郊,与第580团交上火。此后日军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双方战斗愈加剧烈,第580团凭借工事击退3次进攻,双方相持到次日天明。
   6月7日6时起,日军以野炮向中国军队阵地大肆轰击,1小时后又有敌机4架前来助战,投下20余枚小型炸弹,炸死炸伤居民20余名;同时又作低空飞行,用机枪向中国军队阵地扫射。中国军队以轻重机枪向敌机射击,迫使其遁去。与此同时,敌地面部队乘机向中国军队阵地攻击前进,均遭火力压制,前进不得逞。后敌反复用野炮向中国军队制压,先后达两小时之久,致使中国军队阵地内的工事大部被毁,官兵伤亡数十名;此时,敌机4架复来轰炸,在东门外投下10余枚炸弹,击沉木船一艘,死伤群众7名。11时左右,敌步兵复行发动攻击前进,战况较前更为猛烈,中国军队阵地右翼被突破一处,师预备队迅速弛往增援,与敌发生阵地争夺战,一连3次均因损失惨重无法恢复原阵地,第194师遂在第二线占领阵地,继续狙击敌人。双方相持到天黑。
   入夜后,日军利用夜暗迫近中国军队阵地前,再行发起攻击前进,遭到阵地前多处地雷爆炸,又受火力制压,敌攻击受挫停止前进,双方互相断断续续射击到天明。夜间战况稍行缓和时,中国军队一面监视敌人,一面赶修被毁坏的工事。8日晨,日军野炮复向中国军队阵地上滥施轰击,同时敌机出动两小队,每队3架,轮流在中国军队阵地上空投弹轰炸。8时开始,日军步兵向中国军队全线发起攻击前进,鏖战约1小时,中央阵地被突破。第194师调驻守西门外的第581团主力前往堵击,与敌作反复争夺和肉搏,一连3次才将敌击退,夺回阵地,双方损失均惨重。日军经受这次挫折后,气焰稍有收敛,双方在原阵地相持中。
   第79军军部及第98师于7日在宜黄附近被由棠溪、崇仁两路前进之敌压迫,转移到南城东南地区的上唐附近集结,作为军的总预备队。8日下午4时,由宜黄向南城前进之敌,一路由宜黄通南城的大道直迫南城西门外,向第581团阵地攻击前进;一路由宜黄小道直迫城南门外。到达后即以一部兵力向南城西门外(因南门有旴江阻隔)同由宜黄大道前进之敌向中国军队夹击;以主力在南门外(距南城南门约2千米)渡过旴江转到上唐以北地区,拟绕到南城东门外,企图包围中国守军于南城附近而歼灭之,被驻地附近的总预备队第98师发觉,即与敌发生战斗。下午6时起,当面之敌向南城守军作三面围攻,其步机枪声和炮声以及敌机投下炸弹的轰炸声,不绝于耳,震动整个县城。
   第581团在北郊增援第580团的主力却被敌吸引住,无法抽回原防御阵地(西门外)。这时在西门外的兵力只有该团两个步兵连。当初对付由宜黄大道方面前来之敌,尚能利用工事作顽强抵抗,后遇由城南之敌向守军作两面夹攻,防御力量益见薄弱,但仍和敌作殊死战斗。激战约1小时半,中国军队的兵力受敌炮火轰击及与敌作肉搏战,牺牲殆尽,西门外阵地全部陷于敌手。
   日军占领西门外后,一面用野炮攻城,一面由西门外直趋城北。幸亏城外西北角有第580团1个步兵连控制小高地据点,与城西北角组成浓密交叉火力网阻敌前进,敌未得逞。此时,师长郭礼伯得到情报后,认为北门外情势危急,万一此地失守,整个北门外守军有被敌全部包围的危险,即电令第582团从城内抽调1个营驰援,阻敌前进。北门外之敌更不顾生死继续向中国军队攻击前进,与守军作浴血战斗,中国军队牺牲惨重,阵地将被敌突破,适逢第582团一个营增援上去,阵地才转危为安。双方激战到天黑。
   入夜,师部根据第580团团长许其进的要求,令第581团抽调1个营入城接替城防,同时令第580团再派1个营前往北门外接替第581团的守备任务。晚上9时左右双方移接完毕,第580团(欠一营)开到城东门外,作为师预备队。9时30分,三面之敌复行发起全面攻击,情势对中国军队越来越不利。晚上11时许,在北门外的敌人将第582团全部阵地形成包围状态,展开更加剧烈的战斗。同时西门外之敌用野炮不断向西门城楼附近大肆轰击,不多时城门即被敌炮弹击毁,敌步兵乘势突入城内,与第581团守兵发生激烈巷战。
   由城南方向前进之敌已迫近东门外,距第194师指挥所位置只有2千米,已和师警戒部队搜索连发生战斗,枪声由远及近。师长郭礼伯见情势危急,令副师长徐光宇带特务连一个排前去打听情况。徐光宇走后,搜索连方向的枪声越打越烈,郭礼伯见势不佳,即率特务连(欠一排)向东溜走,原打算沿黎水左岸而上,又恐碰上日军,后见黎水右岸未发现敌踪,即在万年桥上游约500米许寻找船只渡过黎水右岸。师直属部队见师长溜走,也匆忙跟着转进。
   这时驻守东门的第580团听到师搜索连方向发生剧烈枪声,认为师指挥所及该团位置将发生危险,即自动派出1个营增援搜索连阻敌。徐光宇布置好阵势后赶回师指挥所,见通信兵在拆收电线,问:“师长在哪里?”“已走了,您赶快和我们一道走。”徐光宇赶到黎水边见郭礼伯在等渡船,质问:“我们都走了,部队无人指挥怎么办?关系到全军的安危啊!”郭礼伯说:“我临走时已电令第580团团长潘宇烈代为临时指挥,等我们到黎水右岸后,再设指挥所和各团取得联系。”当得知黎水不深可以徒涉时,大伙便手挽着手过河,登上右岸。
   师指挥所撤退后,各团和师指挥所的通信联络中断,均感到惊异,俱认为群龙无首,岌岌可危,即自动地急行突围。最先撤退的是东门外第580团,他们利用其1营兵力会同师搜索连狙击敌人之机,开始向黎水左岸急退。在城内的第581团得知消息后,即分令各部一面派部队掩护,一面尽速脱离战场,沿第580团路线撤退。
   6月9日1时左右,南城陷入敌手。此时,在北门外的第582团已完全处于敌包围中,战况越演越烈,情势万分危急。团长刘柏青决心突围,一面令各部队迅速作好突围准备,同时令转告各士兵将所携带的手榴弹揭开盖,拉出导火线悬挂于各要道口及敌必经之路的灌木林上,使敌急剧追击时触及手榴弹导火线引发爆炸,以迟滞敌人前进。一面组织两个突击队担任突击任务。该团突击点选择在阵地右前方敌兵力薄弱的飞机场附近,这里右靠旴江,突围成功后可沿旴江而下,向敌后转进。突围开始时还很顺利,不到半小时就告成功,并很快沿旴江左岸顺江而下。但东渡旰江时水深不能徒涉。前进不到2千米即被敌拦住去路,双方发生激烈战斗,随着战斗时间的延长,敌人越来越多,终于被包围住无法突围。这时,各官兵死中求生,仍和敌作殊死肉搏,反复冲击。后因包围圈逐渐缩小,阵势已乱,即被敌逐渐消灭。结果除一小部官兵脱险外,绝大部分官兵在此牺牲。战后统计归队官兵不上200人,当场牺牲1500余名官兵,损失极为惨重。
   南城沦陷后,战况对中国军队十分不利,抚州半数地区都有日军活动。在乐安县龚坊,发现日军千余人企图向永丰县窜扰;金溪县浒湾之敌则忙于架桥、征集船只,扬言大举进犯金溪;南城县万年桥之敌也企图偷渡旴江,攻取金溪。
   第79军为阻止敌继续南进,夏楚中以第98师兵力展开于南城上唐以南地区。暂编第6师兵力展开于上唐以西、南城以南地区继续阻击日军前进。一面令第194师主力负责切断由南城一临川日军运输补给线,并令派出一部分兵力,负责切断日军南城一宜黄联络线。一面派暂编第6师政治部主任潘先任南城县戒严司令,负责该县党政军统一指挥,并协调地方团队,维持后方的治安及筹备补给事宜。
   6月10日拂晓起,第98师及暂编第6师按军部指示分别进入阵地展开兵力,阻敌继续南进。同日第194师令第580团第1营负责切断南城一宜黄敌人联络线,师主力转赴游家边、腾桥、东馆等地区赶筑防御工事,以切断敌人运输补给线。
   日军攻占南城后,一因损失很重,二因补给困难亟待休整,也没有再行发起攻击前进,一连5日与中国军队作断断续续的射击。
   第194师于6月12日拂晓到达游家边、腾桥附近设伏。当日中午,由抚州方向运载粮秣的日军卡车10余辆,在数百名骑兵的护卫下到达腾桥附近,遭到中国军队伏兵阻击,当场击毙日军百余名、战马百余匹,焚毁卡车12辆,残敌急向东馆方向遁去。13日上午11时,又有敌骑兵约400名作先导,后有载运粮秣卡车8辆,在游家边附近复遭伏击,当场毙敌骑50余人匹,烧毁敌卡车8辆。残敌见势不佳,急行回窜到腾桥附近,再遭伏击,伤亡约40名,残敌抚州方向脱逃。经此伏击,日军之补给断绝。14日,南城之敌派出护路队千余名,分布在游家边、腾桥一带以防伏击。第194师将主力移伏于东馆附近,同时另派两部兵力分向游家边及腾桥之敌作游击战,扰乱敌人。敌陆路行不通改行水路。15日,满载粮秣的大小木船数十只由临川出发,在敌兵掩护下溯江而上,当船行至浒湾附近时,又遭受中国军队伏击无法前进,退回临川,日军的补给已处于完全中断状态。
   南临公路追击战 6月17日晚9时,第98师及暂编第6师利用夜暗迫近敌阵地,向敌攻击前进,双方激战通宵,中国军队迄无进展。第194师奉军部命令先行占领腾桥及游家边,攻击护路之敌,尔后将师主力转移于南城以北地区,攻击南城之敌侧背。第194师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若以一师不足两团的兵力攻击两处很难取胜,遂决定对腾桥之敌只派出一营兵力作牵制,主力直趋游家边拔除该地之敌,切断南城敌后路,使南城之敌受着莫大的威胁。即令各部队立即分途出发,向目的地前进。18日拂晓前出敌不意一举占敌阵地。
   18日4时左右,580团一个营向腾桥之敌作正面的攻击前进,日军200余人在仓促中受该营三面夹攻,便一面抵抗,一面急向东馆方向遁去,该营遂进占腾桥。到下午5时左右,撤退之敌会合东馆日军约500人向腾桥反扑,该营即凭临时简易工事进行抵抗,双方激战约2小时,该营逐渐不支,正准备转移阵地,不料敌又自行向原路撤走,腾桥仍在中国军队占领中。第194师主力于18日拂晓前乘敌不备,一举攻占游家边,毙敌40余名,残敌约300名急向南城方向窜去。中国军队乘势追赶,下午3时许,在距南城以北约10千米遭敌增援骑兵500余名的阻击,双方展开激战。到黄昏时,敌再行增援一部兵力,因天色已黑,双方在原阵地对峙。
   19日,南城日军给养发生问题,兼之后路又被切断,城内军心顿起恐慌,便于7时开始分成两路向临川方向撤退。右路敌约万余名往南临公路撤退,左路敌约万余名向宜黄方向撤退。撤退前,日军向第98师及暂编第6师发动佯攻。半小时后,又有4架飞机向中国军队阵地实施轰炸。中国攻击部队立即转攻为守。
   在南临公路上,敌先头部队分成左右侧卫纵队,掩护中路主力撤退。第194师迅速转移于南临公路左侧地区。这时敌如脱缰野马,一遇中国军队向其袭击,即迎面奔腾而来,第194师无法抵抗迅速退避山地。第79军军部获知此情后,令第98师及暂编第6师乘势向当面之敌攻击前进,无奈敌掩护部队仍作坚强顽抗,很少进展。到下午5时,日军才全部撤离南城。
   日军从南城撤退后,第79军令暂编第6师向敌右纵队追击前进,第98师向敌左纵队跟踪追击,令第194师继续在南临公路努力截击敌人。暂编第6师于6月19日晚上10时左右在游家边以北地区跟上敌人,与敌掩护部队发生战斗。敌一方面掩护主力撤退,一面急向腾桥方向逃窜。暂编第6师恐遭敌伏兵袭击,未再咬住敌人。第98师于20日天黑赶到宜黄县城附近时,敌已向崇仁方向逃窜,也未能跟上敌人。第194师在游家边以北至腾桥之间分成两个截击队,第一次截击毙敌百余名。第二次受敌掩护部队猛烈还击,未获战果。第三次截击敌断后部队,掳获步枪20余支,骡马9匹,并跟踪追击到腾桥附近,后据报敌有万余人停留在东馆附近,便停止追击。
   21日,第194师和第98师集结于宜黄待命,暂编第6师则留在腾桥附近监视东馆之敌。是日午后,东馆之敌向抚州方向退缩。暂编第6师便进驻东馆附近。当地民众报告,浒湾之敌有千余名,每当午后3时~5时便有大批日军到抚河洗澡。23日晚,该师派出1个重机枪连和1个步兵加强连携带4挺重机枪,15挺轻机枪,每个战士携带干粮前往浒湾抚河对岸设伏。24日下午2时,果然有百余名日军开始下河洗澡,此后又有不少日军陆续赶来,到下午4时,河里已聚集六七百名之多。中国设伏部队眼看时机已到,一声号响,所有轻重机枪火力齐向河里日军扫射。日军遭此突袭,惊慌失措争奔上岸,又被火力封锁无法逃脱,霎时敌尸满江,河水尽红。敌遭此挫折后,仓皇撤往抚州。
   赣东会战 民国31年(1942)6月,为抓住此有利战机,第九战区司令部决定投入4个军的兵力,实施赣东会战。根据敌军炮火猛烈、通讯灵活、运动迅速的特点,中国军队制定“争取外翼,稳扎猛打”的作战方针。会战分两个阶段进行。
   临川宜黄地带战役。按照第九战区司令部的部署,6月14日,第4军军长欧震率部由乐安、宜黄小路绕道至龙骨渡、荣山,然后移至临川城外附近待命。期间,中国军队第79军率先反攻南城之后,第4军由临川之南,孙渡率第58军由临川之西反攻,刘广济率第100军攻打浒湾、金溪。15日,第4军陈侃的第90师克复崇仁,歼敌千余人。翌日,张德能的第59师又将踞宜黄之敌击溃,规复县城。20日,第4军分途进击邓家山、长岗圩、新塘圩、上顿渡之线。第58军进至上顿渡以北、抚州城以西地区,开始向抚州城之敌猛攻,形势对中国军队大有好转。日军唯恐左翼南昌至鹰潭交通被阻断,华东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决定以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的浙赣西路兵力增援临川,以期一举歼灭中国军队,解除威胁并乘虚进窥吉安,达到侧击长沙、衡阳之目的。遂集中优势兵力,企图于宜黄、临川之间,围歼中国军队第4军主力及在抚河、赣江之间包围第58军,然后乘机南犯,入侵吉安。从6月18日起,日军第13师团之柴田支队、第6师团之竹源支队、第39师团之东川支队、第40师团之河野支队、第116师团之池田支队及第14旅团之中山兵团,向浒湾、临川、三江口一带集结,至23日遂与南城、临川之第34师团、第3师团一道,向欧震的第4军实施反攻。
   中国军队拟于宜黄、崇仁、铁路头、永泰以北先阻滞日军,待主力到达时立即由崇仁、新干地区开始反击,准备将日军赶至赣江东岸地区而歼灭。6月23日,南城、浒湾、临川的日军三面向临川以南的欧震第4军实施包围。根据敌军之企图,薛岳令第79军一部继续围攻南城牵制敌军,主力向棠阴方面攻击日军左侧;令欧震第4军全力歼南城、浒湾之敌,尔后再攻临川。24日,第4军迅速转移于茅排南北之线。翌日,南城、浒湾、临川之日军分途向中国军队阵地猛攻,企图围歼第4军后,再经宜黄、崇仁向北西窜扰。双方往返搏杀一昼夜,中国军队仍保持茅排、车前、石坑山、打石山、河埠之线。27日中午,天气突变,雷雨交加,中国军队后方山洪暴发,桥梁冲毁,以致补给增援困难。28日,日军步兵分路向中国军队两翼包围,因中国军队后援不继,右翼之元口及左翼之梨溪被日军突破。另一股日军千余人,乘隙由龙骨渡向潭坊、宜黄急窜。次日上午,又有千余日军由永兴桥西岸向宜黄进犯。同时,抚州城日军更是纷纷乘船向南城、崇仁分进。此前,中国军队已洞烛敌意欲先围歼第4军之企图,故在27日严令第79军之第98师速向茅排急进,击敌左侧。令梁德奎的新编第10师从白鹭渡、西津渡向上顿渡东南急进,击敌右侧。
   当敌分进南城、崇仁时,第4军已实施金蝉脱壳之计,成功转移到宜黄西南山地集结。而第79军之新编第6师则钳制南城之敌,第98师、第194师索敌侧尾追。第58军除一部向龙骨渡方向攻击外,主力向西转移,处处予日军夹击堵截。这样,一个反包围的格局已经形成。
   6月30日晨,日军5000余人分两股窜入棠阴和宜黄以西。下午,崇仁县城复陷敌手。晚上,棠阴被第194师攻克。7月1日,第194师、第98师齐头进至棠阴、居陵之线,适逢日军千余人从杨坊回窜棠阴,中国军队予以迎头痛击,不久又有大股日军由潭坊窜杨坊,在水南附近被中国军队击毙数百人,残敌仓皇退缩宜黄城。中国军队乘胜追击,于2日午夜追至高华山附近,日军加紧修筑工事,企图顽抗。中国军队奋勇推进,于3日中午攻克高华山,日军大部北窜崇仁。
   其时,第4军已于杏坊、凤岗间山地集结完毕,4日晨,该军第90师开始猛攻宜黄,激战至下午,攻克县城。至此,敌妄图聚歼第4军的阴谋被粉碎。
   抚河赣江地带战役。日军反窜崇仁后,日夜挖壕筑垒,后又有从南昌、临川增援5000余人,兵力已够雄厚,却终日蛰伏不动。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中国军队的注意,料定其必有新的行动计划,目的是围歼第58军。据此,薛岳命孙渡率部西渡富水,转移到荷湖山地,再向敌东南左侧,破敌包围。几天以后,日军果然以重兵进逼第58军两翼。薛岳手令各军:“崇仁之敌开始西北窜,战区决按既定计划,对敌夹击。夏军立以九十八师向崇仁、三山庙、潘桥之敌背夹击。一九四师控制于宜黄、官仓前为预备队,并派一部向黎溪、龙骨渡严密搜索。欧军立以主力经公陂圩、屋头街、马家渡,向马鞍坪、白陂、航桥街、四岳庙、焦坑、蒋家楼之敌背夹击,务使敌不得窜过龚坊圩、蜜蜂圩地区。以一师控制于凤岗、杨家山为预备队。孙军以重点置蜜蜂圩、蒋家楼之线,死力拒敌向西北或西南窜扰,以收夹击之功。”
   7月6日拂晓,孙渡率军部及直属部队行至七家桥,遇200余日军西窜,被中国军队一举击溃。而梁德奎率新编第10师师部抵达荷湖圩时,与日军主力第6师团13联队不期而遇,敌出动飞机数架前来助战。该师迅速占领制高点进行阻击,毙敌甚多。下午6时,第58军各部到达荷湖圩,集中全力向敌发起总攻,激战到7日黎明,敌军伤亡600余人,缴获敌战马百余匹,残敌向店下街窜去。第58军鲁道源的新编第11师也经铁路头集结于狮子山、岗坑、白石桥、蜜蜂圩,为第58军主力成功突围创造了条件。
   此时,第79军除以一部猛攻南城外,主力由崇仁方面,第4军由白陂方面,从南向北朝日军侧背猛烈打击。第58军得以安全突围。同时,在赣江以东的樟树镇附近,中国军队新编第12师、第20师和江西保安纵队也取得重大胜利。
   7月8日,中国军队一举收复崇仁,9日子夜攻克南城。此时日军获悉中国军队主力并未渡过赣江,西犯显已扑空,于是分别向临川、李家渡、三江口方面退却。
   薛岳指示各军:敌包围孙军计划已被摧破,必经三江口、大港口向南昌逃窜,命令:“孙军以一师向李家渡、三江口追击;一师控制于荷湖圩附近。夏军以一师向临川、许家渡追击,相机收复临川;以两师控制崇仁附近。欧军以集结于公溪、白陂、焦坑地区待命。”10日,第79军向临川,第58军向三江口方面迅速追击,13日到达临川及三江口附近。同时,第79军暂编第6师亦进至钟岭、上顿渡附近,与日军激战,斩获甚多。尔后分数路向日军攻击,并且截断抚河水上交通,日军退踞临川、浒湾固守。
   民国31年(1942)夏季,英美联军开始从太平洋东南反攻,日军妄图在德军攻下苏联斯大林格勒后,向西伯利亚进攻。因此收缩侵华兵力,准备抗击英美联军的反攻和进犯苏联,并于8月上旬开始从浙赣铁路走廊收缩撤退。8月15日,驻抚州中国军队开始尾击日军,并广泛截击、伏击,使日军损失严重。8月22日,鲁道源的新编第11师克复李家渡,23日第194师收复临川,暂编第6师收复浒湾,24日第194师收复东乡,27日新编第11师收复梁家渡。日军大贺、高桥兵团于8月底撤回南昌,抚州已恢复6月前的态势。
   赣东会战,日军付出死7325人,伤6136人,损失战马3342匹的惨重代价。井上哲男、宫浦、岸本幸次郎、中村种男、水野金正、近滕雪夫、谷岗名义、小林银喜次郎、宫城浦次郎、铃木、岗森等11人被俘。缴获步枪295支,手枪11支,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战马35匹,最后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三、民众自卫抗击日军
   日军侵占抚州期间,正值夏收季节,许多老百姓背井离乡,造成田地荒芜,家园破碎。面对日军血腥暴行,各地群众奋起自卫,英勇抗击。日军淫侮焚掠,激起临川长岭、凤岗人民群众的奋勇反抗,他们组成100多人的游击队,打死日寇30多名。临川云山农民付德仔、周水汝、罗长太等8人,组织自卫抗日游击队,用梭镖当武器,先后打死窜扰的日军20余人,夺获步枪10支,子弹数百发。后来,人数发展到20余人并与东乡古家塘一支20多人枪的农民自卫组织联合起来,组成抗日游击队,相继在芦场岭、云山和进贤大埠坪等地伏击日军搜索队,打死打伤日军30多人。
   东乡岗上积乡毛栗岗村武术师饶嘉贵、饶福英兄妹俩打死进村抢劫的日军3人。
   宜黄棠阴永兴桥农民群众得知日军入侵,纷纷持鸟枪隐蔽在路侧山林中袭击日军,打死打伤日军数十名。
   金溪县群众组织义勇军,协助县保安队,与驻县城的日军激战1小时,将其击溃,县城得到光复。6月中旬,一股日军在合市杨桂林村焚烧40多栋民房,村民满腔仇恨。一日,躲在村后龙山白云岭密林中的村民发现两名游荡的日本兵,挥起锄头将其打死,抛尸田畈水塘里。6月17日下午,3名日本兵窜入琉璃北岸村,其中两人窜入紫金阁,一人追赶村妇余发㚢,正要强奸,余发㚢奋力反抗并高声呼救。打砻匠黄禾尚、农民黄永昌闻声赶到,用木棍将日本兵打死在花峰桥下。3天后日军前来报复,纵火烧毁牛黍头、北岸两村民房40余栋,捉去村民22人,除8名妇女深夜挖墙逃脱外,其余被押至花峰桥下杀害。20日,两名日本兵窜扰琅琚赖家村,杀村民一头肥猪,并抓赖凤书、赖礼寿为其送猪肉。二赖会武术,走到蓝家排村时,两人合力将两日本兵打死移入塘中,然后逃走。次日,日军进至赖村,放火烧掉4栋民房。
   崇仁许坊乡谙源村农民李大生,组织20多名青壮年在横坑岭伏击日军,毙伤日军10人,缴获步枪15支。
   在南城万年桥塔山上,当地民众摸进日军营房,杀死哨兵。南城麻源路家桥群众,抓到日本兵活埋处死。曾任浙瓯海关监督兼外交部温州特派员的南城人程希文,民国26年(1937)卢沟桥事变后,带着女儿程乃萱返回南昌,两年后九江战事吃紧,程希文迁回南城老家。时任国民政府通讯员的弟弟程希孟、武汉大学任教授的儿子程乃颐考虑到南城地处东南前线,不安全,请他入四川,他回信婉拒。6月3日临川陷落后,南城危在旦夕,其弟程希泰、程希亮专程前来接他到黎川躲避。他坚辞不去。6月8日,心远中学迁往黎川,他来到学校与校长熊育锡话别:“我老了,应该留在家乡倡导抗敌。倘有不测,愿以身殉。江西为文章节义之邦,文天祥是我们的榜样。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我岂能偷生?”6月9日,日军攻陷南城,老百姓大都逃难去了,城里只留下老、残、孤、寡,商店全部关闭。日军得不到副食品、蔬菜供应,日军司令官田孝行企图诱劝程希文、程希颜兄弟当汉奸,让程希文出任维持会主席。程希文兄弟无比愤怒,大骂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大片国土,淫掳焚杀,罪恶滔天。日军愤而枪杀程氏兄弟。
   日军侵抚期间,抚州各地人民利用各种方式,与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日军撤退为止。附记:
   侵华日军在抚州的暴行
   从民国28年(1939)3月开始,侵占南昌的日军出动飞机轰炸东乡、临川、南城、崇仁等县37次,31年6月,日军为打通浙赣铁路线,实施地面攻占赣东,在抚州各地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狂轰滥炸 28年(1939)3月,日军飞机多次轰炸东乡县城,毁坏房屋422栋。4月25日至6月初,日军飞机先后2次轰炸临川县城,炸毁民房、天主堂、行易桥(今文昌桥)、飞机场等处房屋20余栋,死伤居民200多人。30年3月3日,日军出动轰炸机3批27架对南城狂轰滥炸20分钟,炸死炸伤1000余人,炸毁房屋400余栋。11月14日下午,日军飞机9架轰炸南城,投下大量燃烧弹和定时炸弹,使县城四街一片火海,几百户民宅和商店除七八户外全部烧光,死伤数百人。31年6月8日晨,日军飞机9架对崇仁县城实施空袭,炸死军民100余人。
   烧杀淫掳 31年(1942)6月3日至8月24日,日军占领抚州期间,所经之处,遍地哀鸿,惨遭浩劫。6月3日,日军侵入临川,将未能及时逃出的50名居民捆绑手脚从文昌桥投入抚河溺死。6月19日,临川唱凯岭上徐家村136名村民一次性全被日军用机枪射杀。7月,临川30余名妇女遭日军集体奸污后,有的开胸,有的割乳,有的被刺阴部致死,其惨状不堪入目。日军在临川蹂躏81天,相继杀害15885人,烧毁房屋9596栋,掠夺粮食30多万千克,财产损失1791.4亿元(法币)。6月6日至8月24日,日军占领东乡期间,杀害居民1069人,烧毁房屋4569栋,财产损失97.7亿元(法币)。6月8日和17日,日军两次窜扰崇仁,全县被杀死266人,杀伤54人,被俘10人,强奸妇女200余人,烧毁中学1所,民房1952栋,杀死耕牛2560头,财产损失40.66亿元(法币)。6月8日和29日,日军两次入侵宜黄,杀害809人,杀伤159人,烧毁房屋2196栋,财产损失51.52亿元(法币)。6月9日,日军侵占南城,断墙残壁,随处皆是,致使县、乡尸首遍地,蝇蛆滋生,鼠疫泛滥。6月11日,日军进犯金溪县浒湾镇,将该镇自洲头至篾器港口安门上3/4店铺变成焦土。13日又侵占县城,烧杀奸掠,无恶不作。6月下旬,日军在金溪黄访村将老弱群众6人全部用刺刀捅杀。日军在侵占金溪期间,共杀害金溪民众198人,烧毁房屋1720余栋。
   第十三节 解放抚州战斗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国民党军精心设防的长江防线。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第四、第五兵团从安庆至九江一线强渡长江,一举打通浙赣(杭州—株洲)铁路线进入抚州境内。5月上旬至下旬,“二野”部队自北向南先后解放东乡、金溪、临川、南城、资溪、崇仁、宜黄、黎川等地。8月,“二野”挺进西南后,抚州地区由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接管。8月上旬至10月初,抚州军分区先后解放南丰、乐安,“四野”一部从宁都北进解放广昌。
   一、解放东乡
   1949年4月下旬,解放军“二野”部队为控制浙赣铁路义乌至东乡段,遏止退敌,割断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军的联系,从而粉碎敌主力,沿浙赣铁路线勇猛进击,在解放贵溪、鹰潭之后挥戈西指,进击东乡。5月2日,国民党军驻东乡“雄狮”部队眼看大势已去,全部撤离县城,仓皇南逃抚州。5日,“二野”四兵团第14军第41师、第42师先遣部队700余人,由第14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鲁之敬率领进驻东乡县城,全城居民鸣爆欢迎,东乡宣布解放。 二、解放金溪
   1949年5月5日,国民党军第75师残部从抚州向金溪逃窜。7日清晨,“二野”第四兵团第14军第40师先头部队沿鹰(潭)金(溪)公路追击国民党军残部,在金溪青田地区与国民党军第75师第3团第4营遭遇,国民党军为阻止解放军前进,纵火烧毁青田桥。解放军迅速灭火,然后兵分三路,实施迂回包抄,围歼该敌。
   第一路解放军官兵约100余人,由官桥老李(做小买卖的群众)做向导,向大岭虎山直插杨公庙以南,断其后路。第二路约30人,由官桥经洪家村背渡河,从正面发起攻击。第三路30人,绕道由樟树岭经下源村、郎山村、朱溪桥、绪咀上直插杨公庙,与虎山主力配合阻击该营从高家山逃窜。青田完全处于解放军包围之中。
   7日,当解放军发起进攻后,国民党军毛营长正在村内煮鸡喝酒,听到解放军来了,慌忙率部退至杨公山上的“杨公古刹”进行顽抗。下午3时,第二路解放军担任正面佯攻,以明显目标吸引国民党军视线,让左右翼顺利到达预定阵地。国民党军见解放军人数不多,似乎没有作战准备,立即组织向解放军射击。解放军沉着应战,弹不虚发,当左翼部队到达朱溪桥以后,即向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国民党军慌忙转移火力,抵抗解放军左翼的进攻。在第三路军到达虎山后,中路部队立即配合,趁机发起冲锋,炸塌“杨公古刹”大门,国民党军完全暴露,机枪阵地也被炸毁,士兵相争逃命。毛营长一面命令士兵拼死抵抗,一面带着随从急忙向梅坊方向逃窜,其余士兵在解放军政治宣传和炮火威慑下,纷纷缴枪投降。晚上7时战斗胜利结束,共歼国民党军70余人,俘虏200余人,缴获火炮10多门,轻重机枪11挺,步枪150支及弹药、军用物资等。解放军连夜开进县城,金溪获得解放。
   三、解放临川
   1949年5月初,从东乡、进贤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窜入临川,抓兵抢粮、掠夺钱财,并会同原驻防临川的国民党军重新布置城防,妄图阻止解放军南进。5月8日,“二野”四兵团第14军第42师师长廖运周和政委张子明签署命令,由所属第124团副参谋长原是灯率师部侦察连和本团9连为先头部队进攻临川城。当天下午,原是灯率部从东乡县出发,赶到临川城郊的七里岗、杨泗桥、鹏溪等地扎营。命侦察连派1个班深夜潜入城内侦察敌情,并作攻城内应。此时国民党军如惊弓之鸟,大部分向丰城、崇仁、宜黄3县退逃。城内尚有一个正规营留守,并在城外重要地段布岗设障,断绝交通,还在文昌桥上安放炸药,企图炸毁大桥,阻止解放军进城。5月9日上午9时许,解放军在抚河东岸向城内发动猛烈攻势,守军排长被击毙,敌兵一窝蜂地溃散,纷纷逃向桥西。解放军先头部队冲上文昌桥,却遭到桥头观音阁上敌军暗堡内机枪的狙击。解放军立即用迫击炮摧毁暗堡,保障先头部队通过文昌桥。国民党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南门溃退,但仍有部分残敌凭借街头障碍物、房屋等有利地形与解放军先头部队展开巷战。桥东主力部队在中共地下党员引导下,一部从千金陂横渡抚河,向上顿渡进击,追歼残敌;另一部分从太保乡渡过抚河,向北门、西门进击,截断城内国民党军的退路。经过1小时的战斗,解放军歼敌数百。10时,解放军浩浩荡荡开进临川城。
   四、解放南城
   1949年5月上旬,为控制闽赣通道,国民党军在南城设重兵防守:县城驻有一个团兵力,塔山、登高山、麻姑山和机场驻有自卫大队和保安队等地方武装,县境北部的骆家坪还驻有第二编练司令部。他们分别把守县城城门、登高山、万年桥等处,并集中火力封锁桥头,企图阻止解放军进城。5月9日,“二野”第四兵团第14军第40师某部200多人从金溪直趋南城,当日下午解放黄狮渡逼近南城。10日清晨向塔山发起进攻,守军急忙炸断万年桥,然后向南仓皇逃窜,留下部分官兵在城内继续顽抗。
   解放军占领塔山后,从圭峰渡兵分两路:一路涉水过旴江,在飞机场登陆进占汽车站,击溃保安队,再由广度寺冲上登高山控制整个县城;另一路由圭峰渡、景云寺、太平桥东头和守军展开激战。守军紧闭城门,以猛烈火力封锁太平桥。为摧毁守军堡垒,解放军5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太平桥上匍匐前进,当接近桥西头时,前面的第461团1营3连战士何二俚、宋有文不幸中弹牺牲,后面3名战士机智地滚下桥阶,然后悬着竹竿爬上城门,摧毁守军堡垒,打开城门,解放军主力部队乘势冲入县城。国民党守军见败局已定,纷纷从南门、西门向新丰方向逃窜。困守麻姑山的自卫大队在解放军包围之中,走投无路举手投降,南城获得解放。
   五、解放资溪、崇仁、宜黄
   1949年5月8日,“二野”第五兵团第17军第51师及南下支队第6大队第5中队从鹰潭经饶桥挺进资溪,下午解放资溪县城。10日全县解放,随即成立中共资溪县工作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同日,“二野”第四兵团第15军第43师所部势如破竹,迅速解放崇仁、宜黄。6月中旬,中共崇仁县委在抚州组建(称“崇仁工作团”)。7月1日,中共宜黄县委成立,7月5日,宜黄县人民政府成立。“二野”挺进西南后,抚州军分区和东北南下干部大队赴崇仁接管,途中在秋溪马岭村遭国民党崇仁县保警大队两个中队阻击。解放军奋勇出击,一举歼敌50余人,为工作团进驻崇仁县建立政权扫清障碍。7月16日,崇仁县人民政府成立,21日,中共崇仁县委成立。
   六、解放黎川
   1949年5月18日,闽赣边区人民游击总队进驻黎川县城,策动国民党自卫队杨兰波和杨传伟率部起义,活捉国民党黎川县长潘明光等人。为安定社会秩序,顺利迎候上级党政组织接管,在游击总队领导下,成立工商维持会,暂时主持全县工作。5月28日,“二野”第15军第45师由福建西进黎川,解放黎川全境。
   七、解放南丰
   1949年夏,抚州地区中北部获得解放。其时,南丰境内尚有反动武装3000余人,拥有长短枪1200余支,机枪18挺,他们勾结国民党军残部妄图负隅顽抗。8月16日,抚州军分区第483团向南丰进军,当抵达南城县上唐、新丰一带时,与国民党军残部遭遇。解放军奋勇追击至黄家堡后,敌军分两路向南丰县城北门、西门外逃窜。解放军和南下工作队员当即兵分两路:一路于晚上9时抢占城北登高山制高点;一路到达徐家边,向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第7纵队副司令李彬部发起正面攻击。解放军在炮火的配合下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李彬部溃败,俘获分队长以下官兵30余人。解放军乘胜向县城进逼,迅速抢占南台山,与登高山遥相呼应成夹击之势,随即用迫击炮向城内守敌猛攻,敌兵弃城而逃。8月17日拂晓,两路解放军胜利会师县城十字街,南丰获得解放。
   八、解放乐安
   1949年6月,“二野”随军南下工作队在临川组建中共乐安县委、县人民政府。7月4日,“二野”部队奉命向西南挺进,由崇仁分两路进取乐安城:一路经凤岗、南村,一路经公溪、小陂,两路大军于当天同时到达乐安县城。国民党乐安县长黄越率地方武装400余人闻风逃至招携、善和等地。解放军随即离开乐安向永丰县进发。不久,国民党地方武装又重返乐安城并大肆活动。中共地下党员刘辉汉赶到永丰县向解放军剿匪部队汇报敌情,引导一个营兵力在藤田围歼江西保安团400多人,缴获枪支200余支。8月,抚州军分区剿匪部队会同中共乐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称“乐安工作团”)到达崇仁县山斜乡。为迅速解放乐安,抚州军分区派一个班侦察乐安敌情后,决定先打崇仁县保警大队长汪澜部。9月中旬,解放军出动兵力在谷岗车田后山和马仔坑将汪澜部包围,歼敌2个连,汪澜只身逃脱,余敌皆被俘。9月13日,乐安工作团进抵乐安南村,15日在南村正式宣布成立乐安县人民政府。27日剿匪部队解放大金竹,29日进驻招携,10月5日,中共乐安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由南村迁入县城。
   九、解放广昌
   1949年8月,广昌县地主武装拼凑起来的豫章山区绥靖游击第6纵队还盘踞城区,纵队长廖其祥前往福建建宁县里心,参加“闽赣边区八县反共联防会议”。会后,廖其祥指使部属疯狂逮捕商民,严刑逼交“赎身钱”,又集中煤油,计划在撤退时烧毁城区商店民宅,制造“无人区”。一时城区秩序大乱,居民争相躲避。8月27日,“四野”第48军第144师解放宁都,随即向广昌进军。廖其祥来不及焚烧城区,仓皇率部逃窜闽西。9月15日,解放军第144师第430团从宁都进兵,占领广昌县头陂镇。9月27日夜,第430团解放广昌县城,次日分兵驻长桥、尖峰、白水、甘竹、大株、驿前等地,发动群众,筹粮支前,追剿残匪,解放全县。
   至此,抚州全境解放,并建立新的人民政权,开创了抚州历史新纪元。 第十四节 剿匪战斗
   为安定民心,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7月始,抚州开展军事重点进剿土匪工作,并于1950年、1951年全面展开清剿。剿匪工作由抚州地委、行署、军分区共同承担,抚州军分区直接指挥。各县以县委、县政府、县大队、公安局、驻剿部队共同组成剿匪指挥所。在剿匪战术上,采取大部队、武工队、便衣组的形式,集中与分散的灵活机动方法,力求一网打尽。剿匪按重点进剿、全面清剿和肃清残匪3个阶段进行。1949年7月至1952年抚州军分区全面开展剿匪战斗,共消灭土匪22股,争取土匪投降66股;击毙土匪186人,击伤79人,俘虏1431人,投降1920人,基本肃清境内残留土匪。
   一、土匪分布
   1949年以前,抚州匪患猖獗,许多土匪头子既是地方恶霸,又是国民党地方政府的贪官污吏,“官、绅、匪”结为一体,政治上十分反动,不少土匪代代为匪,辈辈相传。特别是国民党政权溃退台湾时,为在抚州留下复辟的种子,网罗反动党团骨干、特务分子、保安团队、地方恶霸和历史惯匪及国民党溃军散兵游勇,组织特务土匪武装。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抚州有新老股匪、潜匪、散匪近百股,四五千人,每股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匪首们利用封建宗族观念和帮派势力,策划反革命暴乱,破坏基层人民政权,屠杀解放军官兵及无辜人民群众。他们分散在抚州境内和闽赣交界的边沿区域,其中,临川县土匪多,活动猖獗,有土匪数十股约1000人,主要有付尚荣、杨长仔、王志忠三大匪首。付尚荣原系国民党临川县自卫总队队长、县兵役协会主任,拥有土匪数百人。杨长仔是临川腾桥一带惯匪,从1947年为匪以来,由20多名匪徒发展到100多人的股匪,经常在临川腾桥、东馆、嵩湖及浒湾、金溪等地杀人劫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谈“杨”色变。金溪县匪首向理安为豫章山区游击总队第6支队长,任金溪、资溪、余江、贵溪、南城、临川、东乡7个县总指挥,拥有土匪近千人,活动于金溪、资溪。资溪县有土匪10余股,匪首28人,匪徒450余人,其中最大的匪首曾皋九、邱旭升分别是豫章山区游击总队特务大队及第2支队正副队长,有土匪120余人,经常出没深山树林,流窜于资溪和邻县边界地区。崇仁匪首汪澜,解放前夕为崇仁县保警大队副大队长,拥有土匪100余人,多在崇仁谷岗、太平市(今属乐安县)及临川秋溪一带活动。原国民党乐安县长黄越在乐安解放前夕逃至招携,将地主武装改编为“豫章山区游击总队乐安第13纵队”,企图负隅顽抗。南丰匪首李彬,曾任南丰县自卫大队分队长、四区区长,1948年任国民党南丰县副县长,解放前夕被委任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第7纵队”副司令,下辖两个支队、1个特务大队,共800余人。李彬自带300余人,盘踞于车辕山区;特务大队170余人,活动于康都附近山区;另一股200余人活动于军峰山地区。境内影响较大的匪首还有黎川的孙杨芬、黄士琳,南城的谢仁质,南丰的陈保生,宜黄的邓克勇,广昌的廖五仔,分别拥有土匪数十至数百人,多在本县流窜,扰乱社会,袭击县区乡人民政府。
   闽赣交界边沿区域土匪组织还有两个:一是“闽赣边区民众自卫总队”,以严正为首,约400人,设第19支队、第20支队、第21支队,常在黎川、光泽、泰宁一带进行破坏活动。二是“豫章山区游击总队”,以廖其祥(原为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第8纵队司令)为首,纠集光泽匪首蔡缄三、金溪匪首向理安,设第16支队、第17支队、第18支队,频繁活动于南丰、广昌、建宁3个县交界处。他们利用政治欺骗和武装反抗相结合的反革命手法,拉拢当地反动势力,组成反共地下军,妄图摧毁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进剿土匪
   抚州剿匪工作按重点进剿、全面清剿和肃清残匪3个阶段进行。
   重点进剿 1949年7月,抚州大多数县城已解放,但土匪活动十分猖獗,军分区决定先以重点进剿的方法打击土匪。7月上旬,中共抚州地委43名干部前往崇仁建立县人民政府。崇仁县匪首汪澜率领2个中队,在临川秋溪乡马岭村伏击,妄图阻止崇仁工作团干部前往崇仁,解放军第483团第3营指战员迅速包围马岭村,歼灭土匪2个中队约50人,缴获各种枪支50余支,为建立崇仁县人民政府扫除了障碍。
   8月底,抚州军分区独立支队、第481团2营、第483团1营奉命进剿南丰李彬股匪。以第481团2营进驻车辕山、第483团1营进驻军峰山担任主攻,以抚州军分区独立支队进至南丰、黎川与福建建宁交界地区担任堵击任务,防止土匪流窜福建。9月1日,第481团2营到达康都,歼灭外出窥探情报的土匪1个排,进而开展政治攻势,迫使康都地区的康振华股匪110余人全部投降。9月2日,第483团1营(欠第3连),在南丰县甘家隘歼李彬股匪4个连,俘匪100余人。抚州军分区独立支队在三溪地区堵截逃亡建宁土匪,毙匪7名,俘匪60余名。9月中旬,第483团1营进至军峰山地区,采取“驱匪就范”的战术将邹富成股匪引入预设伏击圈内,使之陷入孤立无援境地,200余人举手投降。南丰地区剿匪作战,1个月之内歼灭土匪4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20支,除匪首李彬带少数残匪逃往福建外其余全部落网。
   9月下旬,军分区根据临川县付尚荣股匪活动的特点,命第483团一部前往进剿,通过近一个月的围追堵截,消灭该股匪,缴获各种枪支500余支,电台5部,各种弹药近万发,并于10月在南昌逮捕付尚荣。紧接着,第483团3营进剿崇仁汪澜股匪,俘匪49人,缴获步枪46支,轻机枪2挺,汪澜逃窜福建邵武山区。第483团6连则在金溪崇麓乡下塘村围剿向理安股匪,击毙匪徒9人,伤7人,活捉10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16支,匪首向理安逃脱。
   通过近半年的重点军事进剿,歼灭大股土匪,大大振奋人民群众,社会秩序得到相对稳定。
   全面清剿 1950年初,抚州境内残留股匪大部分流窜边沿山区,区以上人民政权普遍建立,社会秩序初步稳定。1月,抚州军分区贯彻江西军区高干会议精神,确定以生产为主,把剿匪任务分配给县大队、县中队担任,从而削弱了剿匪力量,边沿山区的残匪在美蒋特务的策动下结股再起。1月底,廖其祥、李彬等恢复“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廖充任司令,李为副司令,致使各地连续发生土匪袭击县、区、乡政府,杀害工作人员事件。
   1950年2月20日午夜,资溪县匪首曾皋九与匪首廖其祥和“闽赣边区民众自卫总队”司令严正等,纠集当地大刀会匪徒600余人,以混入资溪县城关区政府的反革命分子为内应,趁解放军驻资溪县城之第483团第2营1个排临时离城执行护仓任务,守城兵力薄弱(仅1个班及少数病号)之际,突然袭击资溪县城,于21日拂晓4时破城而入,围攻县政府。第483团第2营副教导员林兴才立即组织武装奋力抗击,掩护党政机关干部撤退,经3小时战斗,党政机关人员大部突围。资溪县城被袭事件,使中共党政军机关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阵亡12人,被土匪活埋13人,损失长短枪140支,粮食25万千克。抚州军分区获悉,速派参谋长王子衡率领4个连的兵力星夜驰援。江西军区亦命上饶军分区配合堵击。22日下午,袭击资溪县城的土匪在抢劫、烧杀之后,纷纷逃出省境,驰援部队当即追至福建建宁、泰宁地区展开清剿。
   资溪县城被袭后,江西军区于3月发布命令,加强闽赣边境的剿匪力量,集中部署兵力:以上饶军分区第469团第2营进至资溪、光泽、云际关之间地区;宁都军分区以第430团一个营进至南丰军峰山地区;抚州军分区第483团一个营和团侦察排进至黎川、泰宁、邵武地区,统由抚州军分区指挥。从4月1日开始,对黎川、资溪、光泽、邵武、泰宁边区及南丰军峰山地区之严正、蔡缄三、廖其祥、李彬、王象起等股匪展开进剿。至9月底,先后歼灭严正股匪70余人,王象起股匪68人,廖其祥股匪27人。尚有残匪200余人,由廖其祥、李彬统辖,流窜于福建省境内。此外,仍有金溪的向理安,资溪的曾皋九、邱旭升等尚在活动。
   1950年12月,江西军区和福建军区派出部队联合会剿闽赣边沿地区土匪,以第483团两个连和第481团一个连对泰宁、建宁、邵武地区之廖其祥、严正等股匪展开搜剿;以第483团、第469团各一连进剿光泽、资溪、金溪边境向理安、曾皋九股匪。为配合剿匪部队会剿,抚州军分区党委在分区直属机关部队抽调军事素质好,战斗力强的营、连、排干部20人赴金溪,并与第483团第3营第8连组织10个便衣组,第469团第2营第5连组织6个便衣组,金溪县大队90人组织3个便衣队,协同剿匪部队会剿向理安股匪。各县大队也紧密配合,临川县大队组织5个便衣组捕捉王志忠、吴德辉等匪首。南城县大队组织3个便衣组进剿残匪,南丰县大队组织3个便衣组,第483团第1营第1连组织3个便衣组,负责捕捉邓玉堂、张亮远、肖炳荣,阙文辉等匪首。宜黄县大队与第483团第3营第7连共同组织4个便衣组,负责捕捉朱希林、吴熊民由福建窜回的潜匪。崇仁县大队组织2个便衣组捉拿汪澜匪首。通过撒下一张张大网,使土匪遭到毁灭性打击。1951年1月,剿匪部队在金溪歼灭向理安股匪,向理安孤身外逃。1月8日,第483团第3连在南丰青山庵将匪首李彬等8人擒获。此后剿匪部队有组织、有重点地对资溪罪大恶极的曾皋九、邱旭升、王安锡土匪进行清剿。同月,抚州军分区第483团第4连、第5连、第6连及侦察排、上饶军分区第469团第6连、第7连进入资溪县展开会剿。资溪县长晨光发动3000人配合剿匪部队,包围盘踞在深山的曾皋九、邱旭升股匪。经过3昼夜的围剿,土匪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匪首曾皋九、石峰于3月12日被第483团击毙。2月8日,资溪县高阜、水秀、石峡乡500名民兵配合部队围剿邱旭升股匪,击毙2名、俘虏9名、冻饿死5名,匪首邱旭升被击毙。资溪围剿战击毙、俘虏土匪94名,彻底消灭了曾皋九这股顽匪。
   在开展对抚州境内土匪进剿的同时,抚州军分区还积极参与闽赣边沿区联防会剿,消灭流窜在黎川、广昌、南丰及福建泰宁、建宁、邵武边界地区的股匪。1950年2月起,先后由抚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杨春、参谋长王子衡率部指挥闽赣边沿区会剿。以第483团一部及军分区警卫连两个多连负责泰宁、邵武、黎川边界进剿严正、廖其祥股匪,宁都军分区两个连担任南丰、广昌及建宁3个县的进剿,上饶军分区以一营兵力担任资溪、金溪、光泽3个县的进剿。1951年2月,抽调第483团第2连、第6连,接受泰宁指挥所指挥,并以第483团第3连、第5连、第8连担任闽赣边沿区域的堵剿任务,配合福建军区第96师第287团在泰宁边界将廖其祥击毙,全歼其股匪100多人。2月下旬擒获严正和大刀会头目蔡缄三。至3月下旬,在黎川、资溪与福建边沿地区交界处,对残匪给予迅速歼灭,并争取严正股匪以李友元为首的50名土匪投诚。
   在剿匪部队、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下,从1949年7月至1951年6月,共击毙土匪155人,击伤79人,俘虏1431人,投降1920人,消灭土匪20余股,争取土匪投降66股,缴获各种轻重机枪54挺,步马枪3611支,短枪480支,卡宾枪5支,冲锋枪18支,手榴弹70枚,各种子弹68385发,通信器材68件,战马22匹。
   肃清残匪 1951年6月后,全区残匪为数不多,多系刁顽匪首,分散在各地潜伏下来。抚州军分区制定新的剿匪方针,以武工队为主,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动员民兵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捕捉匪首。至1952年初,抚州境内尚有58名土匪,是年被剿匪部队歼灭31名。到1953年6月,境内还有乐安张亮远、邓玉堂,黎川王生仔,资溪林亚元,广昌廖五仔,南丰陈保生,宜黄邓克勇,金溪向理安等匪首19人,虽数量不多,但危害极大。1954年1月24日,向理安受国民党香港特务组织派遣,由香港乘火车潜回大陆,在广州火车站被公安机关捕获。1954年初,针对土匪为数不多的特点,剿匪工作由军事进剿转为群众性清匪运动。至1955年,全区只剩乐安的邓玉堂、张亮远,宜黄的邓树清,南丰的陈保生,资溪的林亚元等6名土匪。随后,林亚元于1956年9月6日向人民政府投降,陈保生于1957年5月11日在南丰六区清石桥被擒,其余4名均潜逃在外。至此,抚州境内各地土匪全部消灭。
   1955年5月,根据廖五仔股匪流窜在广昌、建宁、南丰闽赣交界处一带活动规律,抚州、赣州军分区派出部队,抚州公安大队40人协助,以广昌为主,南丰、建宁为辅,联合进剿最后一股残匪,使气焰嚣张一时的廖五仔股匪土崩瓦解,一网打尽。至此,闽赣边沿区域土匪也全部消灭。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赵佗
相关人物
吴芮
相关人物
王琳
相关人物
周迪
相关人物
李孝钦
相关人物
刘广德
相关人物
熊昙朗
相关人物
周文育
相关人物
周敷
相关人物
黄法氍
相关人物
周迪
相关人物
杨隆
相关人物
吴楚材
相关人物
吴应登
相关人物
徐寿辉
相关人物
胡志学
相关人物
邓和
相关人物
刘世英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东兴
相关地名
永城
相关地名
临安
相关地名
宁都
相关地名
广昌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永丰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
新城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