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碉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801
颗粒名称: 二、碉堡
分类号: E2
页数: 3
页码: 1038-1040
摘要: 民国19年—20年(1930—1931),国民党军在抚州城附郭建筑碉堡5座。21年增建1座,至23年先后在城内及郊区要隘处修筑护路堡、桥头堡、碉堡共153座。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金溪、崇仁、资溪8县共建碉堡2032座。碉堡分军碉、民碉两类,军碉由驻防军队建筑留守,民碉由保联派人施工。金溪县建有碉堡94座,其中,营建碉堡6座,排建碉堡45座,班建碉堡43座。在这些碉堡中,42座为土筑,52座为石建,配有国民党正规军31名、团丁45名、民众56名扼守。
关键词: 碉堡 军事

内容

民国19年—20年(1930—1931),国民党军在抚州城附郭建筑碉堡5座。21年增建1座,至23年先后在城内及郊区要隘处修筑护路堡、桥头堡、碉堡共153座。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金溪、崇仁、资溪8县共建碉堡2032座。碉堡分军碉、民碉两类,军碉由驻防军队建筑留守,民碉由保联派人施工。金溪县建有碉堡94座,其中,营建碉堡6座,排建碉堡45座,班建碉堡43座。在这些碉堡中,42座为土筑,52座为石建,配有国民党正规军31名、团丁45名、民众56名扼守。
   国民党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时,推行“堡垒主义”新战略,全面构筑碉堡封锁线,且随作战行动的进展逐渐延伸,以此为依托进犯中央苏区。其间,陈诚指挥的第三路军先后在抚州境内修筑碉堡2000余座,以构成对中央苏区的严密封锁。
   民国22年(1933)10月,第三路军为逐步向广昌方向推进,寻求与中央红军主力作战,计划在旴江沿岸一带构筑碉堡封锁线。分3期完成,其任务区分为:第一期,为吴奇伟部的第67师、第11师,构筑七里坳—里塔—东坪—营前之线的元桥(排用)、曾潭(连用)、里塔(团用)、官岭前(连用)、周坊(连用)、七里坳(连用),限15天完成;郭思演部的第97师、第99师,构筑永兴桥—见贤桥—麻坑桥之线的永兴桥(连用)、见贤桥(连用)、麻坑(2个营用)碉堡,限15天完成;薛岳部的第9师、第79师,构筑硝石—黎川之线的十里山(排用)、百顺(排用)、礼义(营用)、洋敦(排用)、九岗铺(连用)、石下促堡(连用)、洪门(营用)碉堡。薛岳部的第14师、第94师,构筑熊村—湖坊—石峡之线的熊村(营用)、株庵(排用)碉堡,限9天完成;刘兴部的第96师、第5师、第67师,构筑龙线的大平峡(排用)、石家桥(排用),石沟圩(营用)、永兴桥(连用)碉堡,限9天完成。第三期,薛岳部的第3师、第9师、第90师、第99师,构筑沧浪—宜古坳—回成桥之线的沧浪(连用)、宜古坳(营用)、坪上圩(连用)、回成桥(团用)碉堡,限15天完成;刘兴部的第5师、第6师、第79师、第96师构筑樟村之线的樟村(团用)、横村(营用)碉堡,限15天完成。要求各部在构筑碉堡时,尽量选择各点附近地势险要处,结构主要以砖石为主,排列呈梅花状且彼此能顾及侧防。
   11月21日,第三路军第79师(樊松甫)据守已建成的金溪—黄狮渡线上的碉堡,同时拟构筑黄狮渡—南城碉堡封锁线;第14师(霍揆彰)据守已建成的南城—南丰、南城—徐口—见贤桥—棠阴—宜黄线上的碉堡;第8纵队(刘兴)据守已建成的南城—硝石—八都圩线上的碉堡,同时拟在八都圩—实岗—演口—河口构筑碉堡封锁线。
   12月16日,蒋介石为切断闽、赣边区红军交通,电令陈诚在占领黎川德胜关后,以第8纵队(刘兴)负责构筑德胜关至团村间的碉堡工事;第99师(郭思演)为预备队,控制黎川附近并构筑黎川至团村间的碉堡工事;第5纵队(陈诚兼)各师,由熊村北亘中站、极高、李家场、飞鸢向杉关、光泽推进,构筑碉堡工事,限于月底完成。陈诚立即令所属各部队开始筑碉,在已完成硝石—潭头镇—资溪桥至黎川段碉堡线的基础上,又分3期完成各线碉堡封锁。第一期,以第5纵队主力,构筑黎川—永兴桥—团村—东山—德胜关—线碉堡,限12月20日前完成。第二期,以第5纵队为主,第8纵队为辅,构筑东山—熊村—黄土关—金坑—关山—李家坊—线碉堡,限12月27日前完成。第三期,以第5纵队为主,构筑李家坊—五都—光泽(福建)—杨关(福建)—飞鸢—资溪桥—线碉堡,限次年1月上旬完成。同时要求各碉堡封锁线上的主要地段还应各成据点,各据点以排碉堡3个至5个编成,各据点间再筑辅助碉,每里一碉。
   截至民国23年(1934)1月上旬,以上各段碉堡封锁线均已筑成。除此之外,还构筑了棠阴—凤岗—乐安—永丰的碉堡封锁线。3月中旬,蒋介石为集中正规部队与中央红军作战,将已构成的碉堡封锁线各段的大多数碉堡交给第3保卫师及黎川保卫团、南丰保卫团等地方部队据守。
   3月下旬,第三路军在向广昌地区推进前,构筑白舍、瑶陂至朱坊、甘竹的碉堡封锁线。4月11日一27日,在进取广昌战斗中,先后构筑白水岩—吴家山碉堡封锁线,修筑了延福嶂、白叶堡、平山、大罗山一带碉堡,并增筑大罗山、如意亭、树德亭一线碉堡。攻占广昌县城后,4月29日—5月3日,该路军第98师(夏楚中)在伞盖头、巴掌形至新人坪;第14师、第94师(霍揆彰、李树森)在新人坪、仙人山至卖竹坪之线以南高地;第79师、第62师(樊松甫、傅仲芳)在卖竹坪焦坑、三官殿、小港至河东之线,第95师、第96师、第97师(张达、肖致平、孔令恂)在番炉寺以南马坊寨、中坊、郭峰山至老头树一带,择要点构筑碉堡。
   7月3日—7日,第三路军第5纵队(罗卓英)攻占广昌头陂后,令部队构筑竹桥—头陂—五陵山之线碉堡封锁线。7月10日—14日,攻占赤水后,为准备向石城县发展攻势,陈诚令第10纵队(汤恩伯)构筑巴山桥—赤水间的碉堡;第5纵队构筑新安—下坪间的碉堡。7月21日攻占大寨脑后,第10纵队接着修筑大寨脑一带碉堡,以备继续向石城县推进。8月30日为攻占驿前,陈诚令第1纵队(卫立煌)构筑老巢—洛寨碉堡,逐步向驿前东端延伸;第3纵队(樊松甫)构筑刘季尖迤南至南岭脑间碉堡,逐步向驿前西部延伸;第5纵队巩固驿前北端工事,以期完成对驿前一带红军的堡垒封锁。
   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的民国26年(1937)《南丰县社会概况调查报告》称:“全县已筑成之碉堡共525座,其分布地区以县城附近之山岗为最多。各区碉堡现经划为4个守护区,除各区内主要碉堡由团队守护外,其余均责成铲共义勇队守护。但民众守碉甚费督促,稍不强制即无人应赴。”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樊松甫
相关人物
霍揆彰
相关人物
刘兴
相关人物
郭思演
相关人物
陈诚兼
相关人物
张达
相关人物
肖致平
相关人物
孔令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崇仁
相关地名
资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