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关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7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关隘
分类号: K879.1
页数: 2
页码: 1037-1038
摘要: 铁牛关始建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位于福建省光泽县西北32千米处,距资溪县城15千米,离闽赣交界处8千米,属光泽县华桥乡管辖,因铁牛岭而得名。杉关位于黎川县东北34千米处,至福建省光泽县28千米,因盛产杉木而得名。
关键词: 关隘 抚州

内容

铁牛关 始建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位于福建省光泽县西北32千米处,距资溪县城15千米,离闽赣交界处8千米,属光泽县华桥乡管辖,因铁牛岭而得名。铁牛关海拔450米,两侧山岭连绵,海拔800米~1100米,构成长约10千米、宽200米~800米的狭长谷道。附近地形属典型的山地和丛林地,山地植被为松杂混合林,树木高度多在5米~12米之间。白塔河流经隘中,地势险要。鹰潭一厦门铁路与316国道由此通过,是闽赣交通的重要通道。
   杉关 位于黎川县东北34千米处,至福建省光泽县28千米,因盛产杉木而得名。该关始建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于垭口垒石筑关,成拱形隧道,长、宽均8米,内有两扇铁铸大门,上建有楼阁,以作驻军值班、住宿之用。1956年因修建鹰厦(鹰潭一厦门)铁路,起动、装载车辆无法通过,故拆除关口隧道及楼阁。1957年重修南丰一杉关公路时,关口降坡3米。杉关海拔340米,关口处中凹成路,两侧山峰海拔500米~600米,沿关口两侧山脊筑有城垣约1.5千米,构成长5千米的狭长谷道,黎川至光泽公路由此通过,为闽赣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有“军事重险”之称,为“闽西第一关”。历朝视之为“有恃无恐”之地,宋朝韩世忠、元朝王溥、明朝张楷、清朝许贞等都曾奉命把守此关。1933年10月6日,彭德怀率红3军团扼据杉关,出击驻黎川国民党军,在洵口与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相遇,取得洵口战斗的胜利。
   叶竹隘 位于黎川县境内,距黎川县城41千米,至福建省泰宁县44千米,因山隘毛竹茂盛而得名。隘口海拔1269.7米,东西两侧均为高山峻岭,沿路多处陡崖,关口地势险阻,中凹成路,构成长约5千米的狭长谷道。隘中有黎川至泰宁公路通过,是江西、福建的主要公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34年3月22日,红5军团一部在距叶竹隘正北方5千米处的盐隘阻击自黎川南下福建的国民党军。1970年在其正南面约4千米的莲荷峰(海拔1493.7米)处设立过防空哨所。
   甘家隘 又名蟠蝴隘,位于南丰县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处,因附近有甘家村得名。甘家隘海拔1022米,西南部多为600米以上山岭。隘口凹陷成路,隘口原有拱形门可锁关,后于20世纪50年代整修公路时拆除,其残存墙基现仍清晰可见。隘下地形陡峭,崇山峻岭,南丰两条主要河流——密港和九剧河从这里发源。隘中有武汉至福州(南丰至建宁)公路通过,是赣闽交通孔道。
   船顶隘 又称广福隘,位于广昌县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处,两侧山峰海拔800米~1000米,构成长4千米、宽155米的狭长谷道。隘口为东西走向,距广昌县城37千米,距建宁县城44千米。广昌至建宁公路由此通过。
   此外还有黎川县与福建省邵武市交界的王虎关,距黎川县城33千米,黎川至邵武经由此地,关口地势险要,公路由关口通过。
   军峰山是抚州、建昌两府的界山,军峰山宜黄县境内在清顺治八年(1651)建有大雄关,嘉庆八年(1803)建有廖坊隘。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奇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光泽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泰宁县
相关地名
建宁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