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军事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79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军事设施
分类号: E2
页数: 8
页码: 1035-1042
摘要: 抚州因其“控带闽粤,襟领江湖”的地理位置,加之地联八闽,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是历代农民起义、民族战争夺取的目标。南朝时,抚州境内就筑有攻防工事,唐末五代随着南城、抚州城池的修建,到明代,各县城均修有城墙以供防卫。而闽赣边境的“二关三隘”在历代都起着护佑赣东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各县(市、区)人武部修建的民兵训练基地设施不断完善,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
关键词: 军事设施 抚州

内容

抚州因其“控带闽粤,襟领江湖”的地理位置,加之地联八闽,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是历代农民起义、民族战争夺取的目标。南朝时,抚州境内就筑有攻防工事,唐末五代随着南城、抚州城池的修建,到明代,各县城均修有城墙以供防卫。而闽赣边境的“二关三隘”在历代都起着护佑赣东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各县(市、区)人武部修建的民兵训练基地设施不断完善,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
   第一节 城池
   域内作为战争攻防所用的城池最早始于南朝梁时,南城人周迪筑城于工塘(今金溪石门乡公塘),保境安民。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十月,陈霸先取代梁敬帝建立陈朝,清州(今长沙)刺史王琳举兵反陈,派余孝顷率兵2万攻周迪,连络洛城(在今金溪浒湾镇)等8地,用树木筑起栅栏,围逼周迪。此地后有栅(珊)城之说。唐代安史之乱后,寇乱四起,民众常遭杀戮逃亡之苦。朱纶于元和年间(公元806—820)率领乡亲在今乐安县湖溪乡严陀结寨自保,环村用土石筑高墙,聚居5代150年,安居无恙。唐代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席卷大江南北,南城危全讽与弟危仔倡于乾符二年(公元875)招募同乡青壮年,以保家卫乡之名,在今株良乡城上和里塔乡都军筑土城以自卫,土城环绕数里,规模宏大。
   抚州城 是临川郡和抚州州、路、府及第七行政区、临川县治所在地。临川郡治最早设在今临川区城西街道办事处南岸村的赤岗。唐宝应元年(公元762),抚州刺史王圆将抚州州治迁至连樊水西陲。乾符四年(公元877),黄巢起义军柳彦璋率部从江州(今九江)南下攻占抚州,因抚州无城可守,无险可恃,不敌钟传与谢肇两路进逼,弃抚州而去。
   唐光启元年(公元885),抚州刺史危全讽考虑到置于连樊水西陲的州治地势低洼,不利于战守,遂将州治迁到形势险峻的羊角山(今抚州一中)。光启三年开始筑城,历3年而竣工。新建成的抚州城分内外两重,内为州治官署,叫子城,周长1里225步;外为民居,叫罗城,周长15里26步,辟有8门。罗城内有两条大街,对其繁华景象,时人张保和描述为“贾货骈肩”“豪华接袂”。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居民逐渐把房屋建到城外,周边几座山峰突兀于城外,极目远望,城内动静尽收眼底,不利于防守。南唐昇元四年(公元940),抚州刺史周宏祚扩建城池,城墙加长至20里,辟有13门,把青云峰(今抚州棉纺厂大门)、逍遥峰(今马家山广场)、香楠峰(今曾家园)、桐林峰(今军分区大院)和天庆峰(今泰山背)囊括在城内。城墙外挖掘护城河,河深3丈,宽6丈。宋绍兴十一年(1141),知州张滉又修城墙,仅留9门。景定年间(1260—1264),知州家坤翁重修城墙,不久倒塌半数。元末战乱不止,抚州城南毁为瓦砾。明初修复城墙时削去南部废墟,城墙周长仅剩9里30步,留4个门,并挖有护城河环绕城郭。成化年间(1465—1477),知府周瑛在护城河岸铸铁栏杆,以抵御攻城者。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府仓景恬将城围改置7门,并在城楼筑炮台5座,疏通护城河道,东北面临抚河处以坚石砌岸。太平军凭恃城池坚守两年零两个月,太平天国失败后,城垣疏于修缮,现已难寻城墙踪迹。
   建昌府城 南城县城,宋、元、明、清4朝均为建昌军(路、府)所在地。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始建城墙。城区东跨旴江至天井源,西到门楼岭,周长13里,城高2丈,厚1丈,开城门10处,并于城上建敌楼32所,称罗城,东西两城以浮桥相连。宋元丰四年(1081),福建邵武爆发农民起义,波及周边府县,建昌知军事郑琰顾虑旧城跨越旴江,不便于守御,遂于八年凭借旴江天堑,以罗城为基础,敛东展西修筑新城。东沿旴江垒以石,西城扩至磨盘山(今县城老西门)砌以砖,周长9里30步,仍开10门。建炎年间(1127—1130)后虽屡遭兵祸,但城坚不可破。元末王溥归附明太祖朱元璋,部将章益谦率兵围城54日不克。事后,王溥整修加固城墙,高2丈5尺,厚1丈9尺,墙基宽2丈9尺,仅留4门。城垣东临旴江,又于西南北三面掘壕,深1丈,宽1丈4尺,更利于战守。明建文年间(1399—1402),指挥使耿显忠建城楼4处,增筑西、南、北门瓮城。弘治八年(1495),益端王朱祐槟(明宪宗第三子)封藩南城,征发建昌府所辖各县工匠夫役,于城内东南部兴建王城王府,并加固建昌府城墙,使建昌府形成外有府城,内有王城的格局。府城墙周长4.6千米,高8.4米,厚6.4米,墙基宽9.7米。4座城门外均加筑瓮城。城外西南北3面有护城河,河宽5米,深4米,城门上建有高大城楼,险要处还设有箭楼。府城东凭旴江天堑,西枕磨盘山屏障,城高池深,十分坚固。清代,益王府改作文庙,王城城墙逐渐毁弃。咸丰五年(1855),南城知县张景在府城南隅增筑炮台。兵部侍郎曾国藩考察建昌府城后,称:“守之甚易,攻之颇难”。民国时期,城墙疏于修缮,多处塌毁,西南北城壕逐渐淤塞。抗日战争时期,县城两次遭日机轰炸,城墙也不能幸免。新中国成立后,旧城墙失去军事防御作用,且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除东门沿河一带古城墙留作防洪外,其余城门、城墙被陆续拆除。
   崇仁县城 明代以前县治无城,仅设关门6处。明弘治十二年(1499),环县治通衢建门楼栅栏30余所。嘉靖四十一年(1562),开始修筑南北两城垣,两城隔河相望,有桥联通。北城周长803丈,高1丈9尺,厚1丈2尺,设5门通城外,越南门渡桥而入南城,县署官衙、学校及官绅、富户住宅多在此,故称“官城”。南城高、厚与北城相同,惟周长870丈,设5门通城外。南城居民、商店胜于北城,庐舍栉比,财货繁茂,称“民城”。两城墙垣每隔20余丈建有垛口,共753个,城下除临河一段外,皆挖有护城壕。各门派岗设哨守护城堡。南城于明隆庆、万历年间进行过两次修葺,至清同治时已倒毁,仅余5城门遗迹。北城在明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和清顺治、乾隆、咸丰间共修葺过7次,同治元年(1862)大修,历6载竣工,改为7门。从民国22年(1933)起,逐渐拆除城墙,至29年拆毁殆尽。
   宜黄县城 宋代筑有土城,立5门,嘉定十七年(1224)重修,6年后塌毁。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城垣,城东面临河,西至仙人石、环风山而抵岳岭,周长1300丈,厚1丈2尺,城高也大体如此。崇祯五年(1632),赣州农民起义军压境,官府加固城墙,往西扩展300丈。民国28年(1939)拆毁。
   乐安县城 明正德七年(1512)兴筑土城墙,城内宽3里,长4里,周长10里,城高1丈5尺。至嘉靖四十年(1561)城墙塌毁过半,始改土墙为石墙,城高1丈7尺,厚1丈5尺,立城门9个。崇祯五年(1632),赣州农民起义军从永丰入乐安县境,攻打县城,城墙多处损坏,九年发动民工大修,扩大城区面积,城周长1160丈,高2丈2尺,设城门5个,并建有城楼。清康熙十六年(1677),又将城墙内垣增高2尺1寸。民国20年(1931),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第三次“围剿”失败后,驻守部队加固城墙,加强防务。28年,为防止日本侵略军攻占县城,不利于中国军队反攻,国民政府下令将城墙全部拆毁。
   金溪县城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修筑土城墙,周长2里,高5尺,设南北2门,元代时倒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铲平土垣,扩大城区面积,用石垒砌,城垣扩大到周长8里,高1丈8尺,基宽2丈5尺,设4门,历3任知县始竣工。清代又数度进行过修葺,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城墙加长150余丈,高2丈,并增设城垛1458个,城楼4座,水门8座,各水门俱嵌铁片,设铺房增加巡逻警戒,同时还开挖南门外城壕一道。民国期间城墙逐渐被拆除。
   东乡县城 明正德八年(1513)动工修筑土城,历时10年才竣工。城墙周长657丈,高1丈6尺,基厚1丈6尺,墙厚8尺,以石板平覆,上设更铺22所,城设4门,城墙四周有护城壕,深1丈,宽2丈。嘉靖四十二年(1563),削去土城内外侧,夹筑石墙,加固城防。此后城门及城墙经多次修葺,至民国23年(1934)又加固城墙,挖深护城壕,同时,四门分别建筑碉堡。民国28年,日军飞机轰炸县城,城墙塌毁,护城壕淤塞。至38年城池荡然无存,仅遗护城壕痕迹依稀可见。
   南丰县城 明正德六年(1511),闽粤农民起义军攻占南丰,次年始筑土城墙,周长891丈。因不甚坚固,两年后改筑石城,城高1丈8尺,厚1丈,基宽1丈5尺,设城楼4座,砌瓮门,筑墩台。竣工后发现西北城外山高可俯视城内,不利于战守。于是将西北城墙增高8尺,并在城墙上立铺舍44所。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增高其余城墙4尺,并增筑月城、敌楼,又于东北城外开壕沟以护城。清康熙十四年(1675),福建耿精忠起兵反清,分兵攻占南丰县城两年余,城墙倒塌。二十二年重修,嗣后历经修葺加固。新中国成立后,除沿旴江一段城墙用于防汛外,其余均拆毁。
   新城(黎川)县城 明正德七年(1512)始建城墙,初筑土垣,周长938丈,高8尺,分设5门。由于不够坚固,次年增高2尺,内外砌以石,墙厚1丈,墙基1丈5尺,建城堞1850个,铺舍36个,开4门,各覆以城楼,历两年竣工。嘉靖三十六年(1557)重建西门城楼,并在东门增筑敌楼1座。后3年又增筑4门月城,并环城建屋舍。崇祯十一年(1638)又加固城墙,增修女墙1980丈,历时两年建成,城高2丈1尺,厚1丈2尺。后经多次修葺。同治九年(1870)三月十六日夜雷电暴雨,次日拂晓,城区水深六七尺,冲塌东南2处城墙10余丈。
   广昌县城 明正德十年(1515)兴建,次年三月告成,城周长785丈,高1丈8尺,厚1丈,基7丈5尺。立4门,各覆以楼。城上设铺舍35个。嘉靖八年(1529)增建月城4座,方城12座。其后历代均有修葺。至崇祯六年(1633)又加长城垣,增高城墙。建成后,城墙长978丈,高2丈5尺,厚1丈6尺。4门建有大卷瓮,并各设内外城门2座。城上设箭楼9座,窝铺24所,垛头1736个。清咸丰四年(1854)五月洪水陡发,城内民居及90余丈城垣毁于一旦。
   泸溪(资溪)县城 明万历八年(1580)始筑城,周长500丈,高1丈5尺。立4门,各建有城楼,并于城墙外掘壕沟,宽、深各7尺。三十七年(1609)洪水冲毁城墙,知县发动百姓重修城垣,并于各水门密加铁条嵌护。至清同治六年(1867),先后进行过10次修葺。
   第二节 关隘
   铁牛关 始建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位于福建省光泽县西北32千米处,距资溪县城15千米,离闽赣交界处8千米,属光泽县华桥乡管辖,因铁牛岭而得名。铁牛关海拔450米,两侧山岭连绵,海拔800米~1100米,构成长约10千米、宽200米~800米的狭长谷道。附近地形属典型的山地和丛林地,山地植被为松杂混合林,树木高度多在5米~12米之间。白塔河流经隘中,地势险要。鹰潭一厦门铁路与316国道由此通过,是闽赣交通的重要通道。
   杉关 位于黎川县东北34千米处,至福建省光泽县28千米,因盛产杉木而得名。该关始建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于垭口垒石筑关,成拱形隧道,长、宽均8米,内有两扇铁铸大门,上建有楼阁,以作驻军值班、住宿之用。1956年因修建鹰厦(鹰潭一厦门)铁路,起动、装载车辆无法通过,故拆除关口隧道及楼阁。1957年重修南丰一杉关公路时,关口降坡3米。杉关海拔340米,关口处中凹成路,两侧山峰海拔500米~600米,沿关口两侧山脊筑有城垣约1.5千米,构成长5千米的狭长谷道,黎川至光泽公路由此通过,为闽赣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有“军事重险”之称,为“闽西第一关”。历朝视之为“有恃无恐”之地,宋朝韩世忠、元朝王溥、明朝张楷、清朝许贞等都曾奉命把守此关。1933年10月6日,彭德怀率红3军团扼据杉关,出击驻黎川国民党军,在洵口与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相遇,取得洵口战斗的胜利。
   叶竹隘 位于黎川县境内,距黎川县城41千米,至福建省泰宁县44千米,因山隘毛竹茂盛而得名。隘口海拔1269.7米,东西两侧均为高山峻岭,沿路多处陡崖,关口地势险阻,中凹成路,构成长约5千米的狭长谷道。隘中有黎川至泰宁公路通过,是江西、福建的主要公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34年3月22日,红5军团一部在距叶竹隘正北方5千米处的盐隘阻击自黎川南下福建的国民党军。1970年在其正南面约4千米的莲荷峰(海拔1493.7米)处设立过防空哨所。
   甘家隘 又名蟠蝴隘,位于南丰县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处,因附近有甘家村得名。甘家隘海拔1022米,西南部多为600米以上山岭。隘口凹陷成路,隘口原有拱形门可锁关,后于20世纪50年代整修公路时拆除,其残存墙基现仍清晰可见。隘下地形陡峭,崇山峻岭,南丰两条主要河流——密港和九剧河从这里发源。隘中有武汉至福州(南丰至建宁)公路通过,是赣闽交通孔道。
   船顶隘 又称广福隘,位于广昌县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处,两侧山峰海拔800米~1000米,构成长4千米、宽155米的狭长谷道。隘口为东西走向,距广昌县城37千米,距建宁县城44千米。广昌至建宁公路由此通过。
   此外还有黎川县与福建省邵武市交界的王虎关,距黎川县城33千米,黎川至邵武经由此地,关口地势险要,公路由关口通过。
   军峰山是抚州、建昌两府的界山,军峰山宜黄县境内在清顺治八年(1651)建有大雄关,嘉庆八年(1803)建有廖坊隘。
   第三节 炮台 碉堡 工事 机场
   一、炮台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抚州知府仓景恬、临川知县张炳坤,在抚州城上筑炮台5座。咸丰五年(1855),南城知县张景在建昌府城城楼南隅修筑炮台。民国时期,抚州各县修筑炮台无考。新中国成立后,各炮台年久失修,仅存遗址。
   二、碉堡
   民国19年—20年(1930—1931),国民党军在抚州城附郭建筑碉堡5座。21年增建1座,至23年先后在城内及郊区要隘处修筑护路堡、桥头堡、碉堡共153座。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金溪、崇仁、资溪8县共建碉堡2032座。碉堡分军碉、民碉两类,军碉由驻防军队建筑留守,民碉由保联派人施工。金溪县建有碉堡94座,其中,营建碉堡6座,排建碉堡45座,班建碉堡43座。在这些碉堡中,42座为土筑,52座为石建,配有国民党正规军31名、团丁45名、民众56名扼守。
   国民党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时,推行“堡垒主义”新战略,全面构筑碉堡封锁线,且随作战行动的进展逐渐延伸,以此为依托进犯中央苏区。其间,陈诚指挥的第三路军先后在抚州境内修筑碉堡2000余座,以构成对中央苏区的严密封锁。
   民国22年(1933)10月,第三路军为逐步向广昌方向推进,寻求与中央红军主力作战,计划在旴江沿岸一带构筑碉堡封锁线。分3期完成,其任务区分为:第一期,为吴奇伟部的第67师、第11师,构筑七里坳—里塔—东坪—营前之线的元桥(排用)、曾潭(连用)、里塔(团用)、官岭前(连用)、周坊(连用)、七里坳(连用),限15天完成;郭思演部的第97师、第99师,构筑永兴桥—见贤桥—麻坑桥之线的永兴桥(连用)、见贤桥(连用)、麻坑(2个营用)碉堡,限15天完成;薛岳部的第9师、第79师,构筑硝石—黎川之线的十里山(排用)、百顺(排用)、礼义(营用)、洋敦(排用)、九岗铺(连用)、石下促堡(连用)、洪门(营用)碉堡。薛岳部的第14师、第94师,构筑熊村—湖坊—石峡之线的熊村(营用)、株庵(排用)碉堡,限9天完成;刘兴部的第96师、第5师、第67师,构筑龙线的大平峡(排用)、石家桥(排用),石沟圩(营用)、永兴桥(连用)碉堡,限9天完成。第三期,薛岳部的第3师、第9师、第90师、第99师,构筑沧浪—宜古坳—回成桥之线的沧浪(连用)、宜古坳(营用)、坪上圩(连用)、回成桥(团用)碉堡,限15天完成;刘兴部的第5师、第6师、第79师、第96师构筑樟村之线的樟村(团用)、横村(营用)碉堡,限15天完成。要求各部在构筑碉堡时,尽量选择各点附近地势险要处,结构主要以砖石为主,排列呈梅花状且彼此能顾及侧防。
   11月21日,第三路军第79师(樊松甫)据守已建成的金溪—黄狮渡线上的碉堡,同时拟构筑黄狮渡—南城碉堡封锁线;第14师(霍揆彰)据守已建成的南城—南丰、南城—徐口—见贤桥—棠阴—宜黄线上的碉堡;第8纵队(刘兴)据守已建成的南城—硝石—八都圩线上的碉堡,同时拟在八都圩—实岗—演口—河口构筑碉堡封锁线。
   12月16日,蒋介石为切断闽、赣边区红军交通,电令陈诚在占领黎川德胜关后,以第8纵队(刘兴)负责构筑德胜关至团村间的碉堡工事;第99师(郭思演)为预备队,控制黎川附近并构筑黎川至团村间的碉堡工事;第5纵队(陈诚兼)各师,由熊村北亘中站、极高、李家场、飞鸢向杉关、光泽推进,构筑碉堡工事,限于月底完成。陈诚立即令所属各部队开始筑碉,在已完成硝石—潭头镇—资溪桥至黎川段碉堡线的基础上,又分3期完成各线碉堡封锁。第一期,以第5纵队主力,构筑黎川—永兴桥—团村—东山—德胜关—线碉堡,限12月20日前完成。第二期,以第5纵队为主,第8纵队为辅,构筑东山—熊村—黄土关—金坑—关山—李家坊—线碉堡,限12月27日前完成。第三期,以第5纵队为主,构筑李家坊—五都—光泽(福建)—杨关(福建)—飞鸢—资溪桥—线碉堡,限次年1月上旬完成。同时要求各碉堡封锁线上的主要地段还应各成据点,各据点以排碉堡3个至5个编成,各据点间再筑辅助碉,每里一碉。
   截至民国23年(1934)1月上旬,以上各段碉堡封锁线均已筑成。除此之外,还构筑了棠阴—凤岗—乐安—永丰的碉堡封锁线。3月中旬,蒋介石为集中正规部队与中央红军作战,将已构成的碉堡封锁线各段的大多数碉堡交给第3保卫师及黎川保卫团、南丰保卫团等地方部队据守。
   3月下旬,第三路军在向广昌地区推进前,构筑白舍、瑶陂至朱坊、甘竹的碉堡封锁线。4月11日一27日,在进取广昌战斗中,先后构筑白水岩—吴家山碉堡封锁线,修筑了延福嶂、白叶堡、平山、大罗山一带碉堡,并增筑大罗山、如意亭、树德亭一线碉堡。攻占广昌县城后,4月29日—5月3日,该路军第98师(夏楚中)在伞盖头、巴掌形至新人坪;第14师、第94师(霍揆彰、李树森)在新人坪、仙人山至卖竹坪之线以南高地;第79师、第62师(樊松甫、傅仲芳)在卖竹坪焦坑、三官殿、小港至河东之线,第95师、第96师、第97师(张达、肖致平、孔令恂)在番炉寺以南马坊寨、中坊、郭峰山至老头树一带,择要点构筑碉堡。
   7月3日—7日,第三路军第5纵队(罗卓英)攻占广昌头陂后,令部队构筑竹桥—头陂—五陵山之线碉堡封锁线。7月10日—14日,攻占赤水后,为准备向石城县发展攻势,陈诚令第10纵队(汤恩伯)构筑巴山桥—赤水间的碉堡;第5纵队构筑新安—下坪间的碉堡。7月21日攻占大寨脑后,第10纵队接着修筑大寨脑一带碉堡,以备继续向石城县推进。8月30日为攻占驿前,陈诚令第1纵队(卫立煌)构筑老巢—洛寨碉堡,逐步向驿前东端延伸;第3纵队(樊松甫)构筑刘季尖迤南至南岭脑间碉堡,逐步向驿前西部延伸;第5纵队巩固驿前北端工事,以期完成对驿前一带红军的堡垒封锁。
   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的民国26年(1937)《南丰县社会概况调查报告》称:“全县已筑成之碉堡共525座,其分布地区以县城附近之山岗为最多。各区碉堡现经划为4个守护区,除各区内主要碉堡由团队守护外,其余均责成铲共义勇队守护。但民众守碉甚费督促,稍不强制即无人应赴。”
   三、工事
   民国23年(1934),国民党南京政府出于对南城县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考虑,在该县举办土木工程训练班。教官从各部队抽人担任,学员为各部队的尉级军官。土木工程训练班创办以后,一面授课,一面在南城北门外,构筑许多永久性及临时性工事。这些工事未从战术上统一规划,因而缺点颇多,实用性不强。抗日战争中,民国31年6月5日,国民政府军第194师到达南城后,为阻击浙赣会战时侵抚日军南进,一边将原有工事进行整修,一边逐次加强阵地内的工事,如散兵坑、交通壕、掩蔽部、俺体及防御设施等。在南城县外围构筑比较整体的防御阵地带,为后续与日军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抗战胜利以后,该防御工事逐渐消失。
   四、机场
   新中国成立前,抚州境内有多处机场。1958年6月19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江西军区转发福州军区和总参谋部指示精神,决定保留2处,其中有场道设备的,除留出原修建的场道设备外,空闲土地可交群众生产,保留产权。场内空闲营房可借给当地政府使用,并负责维护、保养。在场内修建永久性建筑时,应征得军事部门同意。其余废弃机场,由当地政府和军事部门协商处理。
   1970年2月,东乡县在城郊大富岗动工兴建简易农用机场,当年竣工。机场位于县城西北2000米平岗上,紧靠南昌一景德镇浮梁张公庙公路北测。跑道南北走向,长1千米,泥沙道面。属农用飞机临时停机场。
   (一)废旧机场
   临川机场 位于抚州城东南侧千金陂一带。民国22年(1933),国民党中路军总指挥陈诚进驻抚州,为“进剿”苏区之急需要,圈地数百亩,强征民工修建飞机场,于是年底完工。飞机跑道用卵石铺成,宽30米。该机场曾作为南昌空军基地,直接服务于掩护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使用机型为达格拉斯型。民国31年(1942)6月,在日军发动浙赣会战前,该机场被国民政府军主动破坏。抗战胜利后场内跑道已无痕迹,曾拟重修,因故而未动工。此后,千金陂一带逐步成为菜地、桔园。
   崇仁机场 位于崇仁县沙堤乡刘渡村的沿河洲地。动工于民国25年(1936)6月,长、宽各约2千米,占地面积6000亩,其中一半为荒洲,一半为耕地,修建机场时征集全县男劳动力约2万人,毁去生长正茂的禾苗、花生苗,历时两月初步建成。31年6月某日,机场遭到日军9架飞机的轮番轰炸,投弹数十枚,弹坑累累。此后地方政府又召集民工重修,并建有平房两栋,派县自卫队一班兵丁守卫。机场修复后曾起落过3架飞机,抗战胜利后停用,直至解放后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办农场,恢复可耕地为粮田。
   南城大校场机场 位于南城县河东新街上的神农殿背与黄竹巷村之间,原为清代阅兵和考武场。清代一年一度的绿营军大校阅及3年一次的建昌府考选武秀才均在此举行,场中筑有将台。民国20年(1931),国民党军出于“围剿”苏区的需要,将此开辟为飞机场。除圈定原大校场基地外,还将杨林渡口至大园村一带的大景德地藏庙、封家大屋等10余栋房屋拆除,划入机场范围。为扩大机场视野,又将机场周围大树全部砍光。从是年春开始,每天征派民工五六百人砍树、填塘、拆屋、平基,历时半年才竣工。当年秋末作第一次试飞,由于地基不实,机轮陷入泥内。又征派民工用卵石、黄泥和石灰混合夯实,并派一个工兵营驻神农殿背督工和参加维修机场任务。当地驻军新编第13师派一个连驻黄竹巷担任机场警卫。机场呈梯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300米至700米不等,占地面积约600亩。飞机来时在地上铺设白布指示降落点。飞机的起降多是南北向,飞机来时在空中盘旋后,由河对岸的杨兰嵊徐徐下降进入机场,起飞时则向杨兰嵊方向飞走。20年冬至22年底常有单架飞机飞临机场。南城县北门外机场建成后,才废弃未用。
   南丰机场 位于南丰县东郊茅店(今县园艺分场)。民国20年(1931)初,国民党军毛炳文部派出军工,强征民工抢修简易军用飞机场,占用良田近200亩,历半年竣工,停落过1架飞机后即被搁废。
   黎川机场 位于黎川县城东鲤鱼桥,民国22年(1933)修建,面积26万平方米。
   乐安机场 位于乐安县鳌溪镇苗圃。
   (二)保留机场
   南城机场 位于南城县北门关,北抵金溪一南城公路万年桥段,南至今光塔村,东靠旴江河岸,西界南城一抚州公路,是国民党军出于“围剿”中央苏区的需要,征用民工于民国19年(1930)初动工,次年9月建成。面积48万平方米,跑道1100米。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期间,民国23年4月,国民党空军第三队进驻该机场,就近支援广昌、建宁地区作战。该机场作为南昌空军基地的前进基地,担任通信、补给和协同地面部队作战的任务,使用机型为达格拉斯。抗日战争时期还作为美国和中国军队后方机场,民国31年日军在浙赣会战撤退时破坏该机场。经简单修复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有安—2型飞机和直升机在此起落。1960年后,逐渐被开垦为农田。
   广昌龙陂机场 位于广昌县甘竹镇坪上村附近,东北至西南长约1200米,西北至东南宽约700米,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国民政府军出于抗击日军的需要,征用民工于民国31年(1942)2月动工,33年基本建成。内设主副跑道和简易机场。分别于刚建成时和1980年、1983年起落过1架飞机。“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两次作为该县军事训练的轻武器射击场。1990年1月,经上海民航(华东局)、江西省民航局审查批准,同意启用广昌机场作农用机场,供广昌、南丰、南城、金溪、乐安等县飞播造林使用。2月投入4万元整修,当年3月航天工业部常州飞机制造厂航空服务队承担飞播作业,在广昌作业9小时。
   第四节 训练场 军事禁区
   一、训练场
   (一)校场、射圃
   为历代科举州府县考试武秀才、童生的跑马演武之场所。
   抚州府校场 明代建有射圃,在正觉寺之西,后迁城内曾家园,新中国成立后废。
   建昌府校场 位于南城县城东,明代为大校场,面积横55丈,直195.5丈,周长1800步。场中筑有将台,修有马道和靶场等设施。民国20年(1931)将此处改为飞机场。另外还有小校场2处,清光绪年间尚存。
   各县也建有校场和射圃,新城县(今黎川)明正德间(1506—1521)辟有校场3处:分布在城东金斗冈、城南、南津河滩。南津河滩校场中建有演武厅,校场可阅兵千人。嘉靖三十九年(1560)在城内东山建环胜堂为校场,清代又在城南的窑前洲建有操场一处。南丰县明弘治三年(1490)于城东郊一都菖翠湖以北保福寺后建校场。嘉靖末(1566)县令招梦贤“复买民田以扩之”,命名为运筹堂。新中国成立后俱废除。
   (二)民兵训练基地
   随着民兵组织的建立、发展、壮大,为加强民兵军事训练,各地因地制宜建立训练场地,1971年南丰县在城东太坪嵊建训练场,分轻武器射击场、战术场,有靶壕、靶台、战壕、环形工事等训练设施。80年代,全区12个县(市)人武部训练基地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抚州、临川、崇仁、东乡、黎川5个县(市)的训练基地建在城郊,其他7个县民兵训练基地的生活设施建在人武部院内,综合训练场建在城郊,距县城1千米~4千米。全区已建成训练基地占地总面积约××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达600余万元,完善了训练、教学、生活等设施,基本实现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其中临川、金溪、黎川、南丰等训练基地一次能承训200人以上,其他县(市)也可一次性承训150人以上。各地均修建8个靶位以上,纵深为200米的基本射击场和纵深为500米~800米的炮兵射击场;临川、崇仁、宜黄、乐安等县还构筑可进行班以下战术科目的战术场地,其他各县的战术场也正在建设之中。
   在基本设施建设上,各县(市)人武部先后购置集训、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器材和生活设施,全区共购置床铺××××张、棉被××××床、办公桌×××张、课桌×××张,各类板凳、椅子××××把、饭桌×××套、资料柜××个,共建伙房××个、饭堂××个、澡堂××个、学员宿舍×××间、教室××间;共整理、自编、改制各种专业教材近万册,各种教具和器材×万多件。此外还购置幻灯机、收录机、电视机、扩音设备等教学用具,保障训练顺利进行。
   1997年,各地把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重点放在教学、生活设施的改建上。乐安、崇仁、临川等县(市)人武部先后投入2万~4万元用于基地改造建设。东乡县人武部在上年征用土地的基础上,投资200万元对训练基地进行重建。
   1998年,全区按照《关于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标准》和省军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实施细则》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以省军区在东乡召开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现场会为契机,带动全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到2005年底,各县(区)民兵训练基地改造建设全面完成,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
   二、军事禁区、管理区
   南京军区〔1986〕南司字第93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字〔1986〕第168号文件,在抚州区域内划设军事禁区×个、军事管理区×个。军事禁区为32290部队驻地,分布于东乡县某区。军事管理区分别为抚州军分区驻地、武警抚州地区支队,分布于抚州市区;某部某分队驻地,位于南丰县城郊×××一带、某部队某分队驻地,位于黎川县××一带;某部队某分队驻地,位于宜黄县××一带;某部队某分队驻地,位于临川县××一带。军分区教导队,位于金巢经济开发区××村,于2002年建成使用,占地总面积×××亩。有综合楼、食堂、宿舍楼和400米跑道操场。综合楼共有4层,设有大教室1个,小教室2个,床位100个,一次可承训100人。各县(市)武警中队营地分布于各县城。
   为加强对军事禁区、管理区的安全管理,抚州行署、军分区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规定凡是划有军事禁区、管理区的县(市),都相应成立由各县(市)人武部牵头,公安、保密、侨务、外事、城建等部门和当地驻军参加的军事设施安全保卫委员会。其基本职能是:对军事设施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领导;明确安全管理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和安全保密措施;对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外事常识和防奸、防特以及安全保密教育;经常了解、总结、交流军事设施管理工作经验;严密掌握敌情、社情动态,及时研究解决安全保密问题;维护部队驻地的社会治安,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以确保军事禁区、管理区的安全。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瑛
相关人物
吴奇伟
相关人物
彭德怀
相关人物
张景
相关人物
樊松甫
相关人物
霍揆彰
相关人物
刘兴
相关人物
罗卓英
相关人物
汤恩伯
相关人物
夏楚中
相关人物
张达
相关人物
肖致平
相关人物
孔令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川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
南丰县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