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民党军(国民革命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751
颗粒名称: 八、国民党军(国民革命军)
分类号: E26
页数: 6
页码: 993-998
摘要: 民国18年(1929)10月,该师(师长张辉瓒)第52旅驻抚州,后到洽村、新丰、甘竹、罗坊一带“进剿”红军。民国20年(1931)至23年(1934)5月中旬驻域内,期间先后由胡祖钰、周浑元、谢溥福任师长。20年4月1日由南丰向广昌前进,担任“清剿”红军任务,被红军歼灭一部,师长胡祖钰重伤后死亡。第三次“围剿”时,在南城、南丰、乐安、资溪、金溪等地活动。
关键词: 国民党军 抚州

内容

赣军35旅 民国18年(1929)1月—3月驻防乐安、广昌县城。同年6月至次年6月驻防乐安县城。后转驻瑞金和吉安“围剿”红军第4军。
   第18师 民国18年(1929)10月,该师(师长张辉瓒)第52旅驻抚州,后到洽村、新丰、甘竹、罗坊一带“进剿”红军。19年2月,该师第54旅主力和第52旅一部驻乐安、宜黄一带,不久撤走。6月—10月,第52旅驻防抚州,11月调往清江县城(今樟树市)。12月初,该师先后攻占崇仁、南丰,不久去永丰集结。
   新编第13师 后改编为第79师。民国19年(1930)11月5日至23年(1934)10月24日驻域内,期间先后由邓英、路孝忱、樊崧甫任师长。第一次、二次、三次“围剿”中,在抚州、崇仁、南城、宜黄等地担负“清剿”和维护后方任务。第四次“围剿”中在金溪、南城、宜黄等地担任预备队。第五次“围剿”在黎川、南丰、广昌担负主攻红军任务。26年5月—7月,第79师曾在东乡县詹圩、荫岭、幕塘一带驻扎,后调走。
   第24师 民国19年(1930)11月,由师长许克祥带领从新干、永丰一线进入乐安县境,中旬由抚州经南丰向广昌附近集结,参加第一次“围剿”,并在南丰洽村东西之线收容被红军击溃的国民党军第50师残部;20年3月下旬驻守南丰县城及附近地区,参加第二次“围剿”,在南丰、广昌间活动。第三次“围剿”中担负南丰至南城旴江沿线的防守任务,在南城东北礼西赵(即渭水桥)地区被红军歼灭1个团。第四次“围剿”时,在南城、南丰一带活动。第五次“围剿”中,起初负责构筑资溪桥经石峡至洵口一线碉堡,接着守备光泽、杉关、资溪、洪门、硝石一带。23年5月下旬,该师构筑南丰经新丰市至宜黄间横缀碉堡线。
   第8师 民国19年(1930)11月5日至23年(1934)8月初驻域内,期间先后由毛炳文、陶峙岳任师长。参加第一次“围剿”,由宜黄黄陂、南丰一线向广昌、宁都进攻,在洽村东西之线收容被红军击败的国民党军第50师残部。第二次“围剿”,在南丰、广昌担负清剿任务。此后撤向广昌,担负南丰至南城旴江沿线的防守任务。21年11月1日,在南丰以东之沧浪、大洋源地区被红军歼灭2个团。第四次“围剿”时,该师6个团驻守南丰县城及其周围地区。第五次“围剿”中守备南丰、里塔圩、东坪圩、沙岗上、石沟圩一带。23年7月2日由南丰推进至广昌附近,策应国民党军第5纵队作战。7月10日构筑白水至下坪封锁线。8月4日由白水去福建建宁接替第10师守备。
   第50师 民国19年(1930)冬集结于乐安,参加第一次“围剿”,师长由第2纵队司令谭道源兼。12月上旬由乐安经招携、藤田进攻龙冈、东固。20年1月3日,在东韶被红军歼灭1个多旅,残部一部逃回洛口,一部经宜黄逃向临川,2月在抚州集结待命。
   第5师 民国20年(1931)至23年(1934)5月中旬驻域内,期间先后由胡祖钰、周浑元、谢溥福任师长。20年4月1日由南丰向广昌前进,担任“清剿”红军任务,被红军歼灭一部,师长胡祖钰重伤后死亡。第三次“围剿”时,在南城、南丰、乐安、资溪、金溪等地活动。22年1月1日扼守黄狮渡,1月4日一5日被红军消灭一部,旅长周士达和第26团团长等1000多官兵被俘,残部撤往南城。第四次“围剿”中,在金溪、南城、宜黄、南丰等地活动,同年3月与其他师一起沿抚河两岸构筑碉堡封锁线。第五次“围剿”初期,在黎川构筑硝石以南洋墩至九里铺碉堡,接着在团村、东山、德胜关构筑碉堡封锁线。23年1月同第6、第96师一起守备黎川、硝石、洪门、德胜关、东坪圩、熊村一带。4月17日从甘竹以东地区沿抚河东岸向广昌进攻,4月29日至5月2日在香炉峰以南里坊寨一带择点筑碉堡。5月3日开始向建宁推进。
   第25师 在域内期间,师长先后由孙连仲、李松昆担任。民国20年(1931)3月下旬到达宜黄,参加第二次“围剿”。第三次“围剿”时在宜黄、乐安等地活动。9月—12月上旬驻守宁都。12月14日第73旅旅长董振堂和第74旅旅长季振同等率该师师部和3个旅、6个团在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师长李松昆率第27师1个团撤往抚州。重编后的第25师驻守抚州,担负附近“清剿”任务。11月中旬并入第27师,原第25师番号取消。
   第27师 民国20年(1931)春至24年(1935)6月驻域内,期间先后由高树勋、孙连仲、冯安邦任师长。20年3月初进占乐安县城后,参加第二次“围剿”。同年12月14日,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率领第25师、第27师在宁都起义(此时师长高树勋赴南京参加军事会议),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该师第79旅157团团长侯象麟带本部撤往抚州。事后,南昌行营收容该师残部,补充从山东招来的新兵重建该师,仍使用27师番号,驻乐安、宜黄地区。21年8月17日,守乐安城的7个营被红军全歼。8月20日守宜黄的4个团大部被红军歼灭,残部向北逃窜。8月22日,从宜黄撤出的残部在抚州以南龙骨渡又被红军追击部队歼灭大部,余部退往抚州。11月中旬,南昌行营将第25师、第27师、骑兵第4师缩编为一个师,仍用第27师番号,驻守抚州担负后方“清剿”任务。第四次“围剿”中在金溪枫山铺被红军击溃一部,经休整补充后于22年10月17日开赴永丰、乐安之线构筑碉堡封锁线。第五次“围剿”中驻守乐安。23年4月底,开始向乐安增田、望仙、招携苏区步步为营进逼。24年6月曾驻上渡顿整顿一段时间,不久调去湘鄂西边境。
   骑兵第1师 民国20年(1931)3月下旬至4月下旬驻临川、崇仁一带维护后方,参加第二次“围剿”,师长关树人。6月驻临川、樟树镇(今樟树市)一带担任第三次“围剿”的“清剿”和维护后方任务。21年改称骑兵第4师,改由马鸿宾任师长。8月18日该师第1团在崇仁凤岗被红军歼灭大部。11月中旬,该师在抚州并入第27师。
   第6师 民国20年(1931)6月至23年(1934)10月下旬驻域内,期间先后由赵观涛、周磊任师长。20年6月驻南城硝石地区,参加第三次“围剿”,7月5日攻占黎川城。22年2月上旬驻金溪、琅琚地区,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第五次“围剿”中,同第5师、第96师一起由南城、硝石向黎川进攻,并于9月28日攻占黎川城。10月6日—7日在黎川东北的洵口、飞鸢被红军东方军歼灭3个团,第18旅旅长葛钟山被俘。23年1月同第5师、第96师一道守备黎川、硝石、洪门、德胜关、东坪圩、熊村一带。4月9日主力由黎川向南丰开进,同其他4个师一起沿旴江东岸向广昌进攻。27日控制长生桥、饶家堡一带,策应其他部队攻打广昌城。8月2日守备广昌至生长桥、竹桥、新人坪、水南、巴口桥、刘田一带碉堡线,并担任广昌县城警备,此后逐步向南部推进。
   第9师 民国20年(1931)6月至22年(1933)12月驻域内,期间先后由蒋鼎文、李延年任师长。20年6月驻南城以北地区,参加第三次“围剿”,7月上旬集结于临川、南城地区。22年1月1日向金溪附近集中,参加第四次“围剿”,1月21日进至抚州,接替第11师抚河东岸一线防务。此后在南城、金溪、宜黄一带活动。9月集结南城、南丰地区,参加第五次“围剿”,12月21日进抵福建屏南,参加“围剿”蔡廷锴第19路军。
   第10师 民国20年(1931)6月驻抚州,策应第三次“围剿”各方作战,卫立煌任师长。7月6日主力进驻黎川县城,一部进占德胜关。7月31日由黎川进驻广昌。8月15日从广昌移驻抚州,次年去南昌担任警备。22年1月25日由南昌回抚州接替第14师、第90师城防任务,参加第四次“围剿”,师长改由李默庵担任。5月5日在宜黄席家楼遭红军伏击,撤往金溪、腾桥、崇仁一带构筑碉堡封锁线。12月25日进至福建顺昌,参加“围剿”蔡廷锴第19路军。
   第11师 民国20年(1931)6月至23年(1934)9月驻域内,期间先后由罗卓英、肖乾、黄维任师长。20年6月驻南城县硝石地区,参加第三次“围剿”,7月5日进占黎川,13日进占广昌,19日占领宁都县城。21年8月从吉安经崇仁增援宜黄,9月至年底驻崇仁、宜黄。22年1月6日从宜黄向抚州集中待命,参加第四次“围剿”,担负抚河东岸一带防务。2月上旬驻守宜黄、棠阴地区。3月20日进至宜黄草鞋岗、徐庄一线。21日在徐庄以南地区被红军歼灭大部。5名团长死亡,师长肖乾和2名旅长受伤。同年9月,补充后的第11师集结南城、南丰地区,参加第五次“围剿”,在黎川、南丰等地与红军作战。23年4月9日集结在枫林、白舍一带,策应各方作战行动和筑碉堡,配合进攻广昌。7月2日至7日构筑竹桥、头陂、五陵山之线碉堡封锁线。尔后逐步向南推进,相继攻占高虎脑附近的鹅形岭、万年亭、驿前,10月16日集中头陂附近,24日开始进攻宁都。
   第14师 民国20年(1931)6月至24年(1935)9月驻域内,期间先后由陈诚、周至柔、霍揆彰任师长。20年6月驻南城硝石地区,参加第三次“围剿”,7月5日进占黎川城,13日进占广昌,19日进占宁都县城。21年8月从吉水、新干一带经崇仁攻占宜黄。12月7日由南丰、新丰街攻击黎川城。22年1月1日集结抚州,参加第四次“围剿”,1月7日进至金溪琅琚、枫山铺附近,1月8日在黄狮渡以西彭家渡、徐元一线被红军击溃,第40旅旅长夏楚中受伤,余部退往南城。1月下旬驻抚州担负城防任务。3月中旬到达新丰市、侯坊、草鞋岗一线。下旬撤至南城、南丰地区,沿旴江两岸构筑碉堡封锁线。9月集结南城,参加第五次“围剿”,在黎川、南城一带与红军作战。23年2月下旬在黎川西城桥、坪上圩一带构筑工事。3月8日攻占枫林、三坑一线。4月15日控制罗坊圩及其以南地区集结待命。7月1日到广昌附近集中,构筑竹桥、头陂、五陵山之线碉堡封锁线,尔后逐步向南推进。10月24日开始进攻宁都。24年5月从于都县进驻宜黄,驻守4个月后调走。
   第23师 民国20年(1931)6月—7月驻南城、临川、樟树镇一带,担负第三次“围剿”的“清剿”和维护后方任务,师长李云杰。同年8月经广昌进驻头陂,9月初从头陂撤回,至次年8月驻南城地区,担负南城、硝石地区的防守任务。第四次“围剿”中担任乐安地区守备任务,并构筑碉堡封锁线。9月控制抚州附近,参加第五次“围剿”,后去吉安。
   攻城旅 民国20年(1931)6月—9月驻守抚州,策应第三次“围剿”各方作战,旅长李延年。
   第90师 民国21年(1932)8月从清江(今樟树市)、新干一带经崇仁增援宜黄。10月驻守乐安。12月7日由南丰、新丰街攻击黎川城,不久撤回乐安。22年1月1日到抚州集结,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师长由第2纵队纵队长吴奇伟兼任。1月7日该师第268旅由抚州进至浒湾,8日在浒湾以东枫山铺被红军击溃,余部撤往浒湾附近。1月下旬曾驻抚州担任城防任务。4月以后该师集结于南城、南丰地区,同其他师一起沿旴江两岸构筑碉堡封锁线。9月驻新丰街,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改由欧震担任。11月下旬在神岗、党口一带构筑碉堡封锁线。12月上旬驻五都一带构筑碉堡。23年1月底在永丰附近集结。
   第37师 民国21年(1932)10月中旬至次年1月驻守乐安,师长郭炳生。22年3月15日在南丰县下罗堡地区被江西红军独立第4师击溃,师长郭炳生毙命。
   第43师 民国22年(1933)9月—11月中旬驻守乐安、宜黄之间的凤岗,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邹洪。23年1月守备宜黄、五都一带。3月1日担任宜黄、河口一带守备。4月15日沿旴江西岸担任河西纵队进攻广昌进攻的预备队。4月19日驻甘竹、长生桥,28日进驻广昌城。此后集结南丰、广昌地区为总预备队。10月24日开始由秀岭隘、马迹隘一带向宁都进攻。27日进入宁都县境。
   第53师 民国23年(1934)1月6日从余江进援东乡,参加第四次“围剿”,师长李韫珩。1月6日红军1000余人从峡山、竹桥攻克东乡县城,原驻守东乡县城的该师工兵营退至县城以西将军岭。7日李韫珩率3个团从余江进占珀歼,8日进占东乡县城,红军弃城撤走。不久全师集中东乡。28日向乐安移动。3月1日,守备宜黄、河口、棠阴地区,接替第43师、第97师防务。4月10日调去赣江西岸。
   第52师 民国22年(1933)2月5日从赣南向乐安、宜黄地区集结,参加第四次“围剿”,师长李明。2月23日进驻乐安增田地区,26日东进至太平市一带,27日沿登仙桥、大龙坪、蛟湖、桥头之线向宜黄黄陂前进,在大龙坪、小龙坪地区被红军歼灭,师长李明被俘。
   第59师 民国22年(1933)2月5日从吉水、峡江一带向乐安、宜黄附近集结,参加第四次“围剿”,师长陈时骥。2月23日进驻乐安,26日东进至罗山街一带。27日沿谷岗、西源、霍源向宜黄黄陂前进,被红军歼灭大部。陈时骥见败局已定,率残部数百人乘夜暗向蛟湖方向逃窜,3月1日上午逃至登仙桥东北地区时被红军歼灭,陈时骥被活捉。16日该师残部驻东陂、黄陂、蛟湖地区。20日黄昏,该师残部进至雷公嵊附近,遭到红军严重打击,此后撤往南城、南丰地区,构筑碉堡封锁线。9月驻株良,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由韩汉英担任。10月中旬驻抚州担任守备,11月下旬在宜黄神岗、党口一带构筑碉堡封锁线。23年1月底在永丰附近集结。
   独立第32旅 民国22年(1933)2月驻临川,参加第四次“围剿”,旅长柏天民。6月上旬驻宜黄,不久调走。
   第3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南城,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李玉堂。10月13日进援硝石。22日由南城进占里塔。11月15日集结南丰,17日攻占云盖山,19日袭取神岗。12月21日进至福建屏南,参加“围剿”蔡廷锴第19路军。
   第4师 民国22年(1933)9月至11月驻金溪琅琚地区,负责构筑金溪、左坊营、琅琚一带工事,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邢震南。12月25日进至福建邵武拿口地区,参加“围剿”蔡廷锴第19路军。23年7月7日进至广昌附近,8日进攻白水,9日攻占蛤蟆台,10日负责构筑巴口桥、白水间碉堡。21日攻占大寨脑。8月5日攻占王家山,7日攻占高虎脑附近阵地,26日由驿前向石城小松进攻。
   第36师 民国22年(1933)9月—11月驻浒湾,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宋希濂。12月25日奉命进至福建邵武拿口地区,参加“围剿”蔡廷锴第19路军。
   第46师 民国22年(1933)9月—11月驻守宜黄棠阴,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戴嗣夏。23年1月守备崇仁凤岗。3月1日接替第96师守备黎川熊村、五都一带。4月24日担任邱家排、调村一带防务。5月11日去泰宁接替防务。
   第67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南城新丰街,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傅仲芳。10月4日—7日在元口桥、路口、株良一带与红军激战,12月11日在三都、横店和黎川附近策应第8纵队进攻团村、东山、德胜关。14日集结在东山附近,21日进至熊村、坊坪间。23年1月25日攻占横村,26日攻占邱家隘,2月14日在西城桥、坪上圩一带构筑工事。15日攻占凤翔峰附近的司令岩。8日进占南丰枫林、三坑一线并构筑碉堡。4月10日驻白舍策应各方行动和构筑碉堡。后沿旴江西岸向广昌进攻,于28日晚进占广昌城。4月29日—5月3日除担任广昌附近警备外,并在卖竹坪、焦坑、三官殿、小港至河东一线择点增筑碉堡。7月2日—7日在竹桥、头陂、五陵山之线构筑碉堡封锁线。尔后逐步向南推进,31日攻占驿前。10月24日开始进攻宁都。
   第83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金溪、腾桥、崇仁地区构筑碉堡封锁线,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刘戡。后调走。
   第87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临川腾桥,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王敬久。10月26日进驻南城硝石。11月15日全师驻守南城。12月20日移至福建建瓯,参加“围剿”蔡廷锴第19路军。
   第88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金溪、腾桥、崇仁地区,构筑碉堡封锁线,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孙元良。12月20日进至福建建瓯,参加“围剿”蔡廷锴第19路军。23年7月7日从福建进抵广昌附近,9日进至梓州附近,10日构筑巴口桥、白水间碉堡。23日构筑大寨脑一带碉堡。8月5日由大寨脑向驿前以北地区进攻。7日攻占高虎脑阵地。26日开始由驿前向石城小松进攻。
   第89师 民国22年(1933)9月—11月中旬驻临川龙骨渡,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王仲廉。不久调走。23年7月7日从福建进抵广昌附近,10日攻占白水后,即构筑巴口桥、白水间碉堡封锁线。21日攻占大寨脑,8月7日攻占贯桥附近阵地并守备,21日接替大寨脑、刘田一带守备及香炉峰的守碉任务。10月4日由白水向石城进攻。
   第94师 民国22年(1933)9月集结南城、南丰地区,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李树森。9月18日进占黎川资溪桥地区,此后在南城、黎川、南丰地区与红军作战。23年3月8日进占枫林、三坑一线构筑碉堡。4月28日与其他师一道攻占广昌,该师未进城。4月29日—5月2日在新人坪、仙人山至卖竹坪之线以南高地择点构筑碉堡,后守备。7月1日集中在广昌附近,2日开始进攻头陂,步步为营逐步构筑竹桥、头陂、五陵山一线碉堡封锁线,并担任守备。10月24日由头陂向宁都进攻。
   第96师 民国22年(1933)9月集结南城、硝石地区,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肖致平。9月28日攻占黎川城。11月7日在硝石以南构筑洋墩、九里铺间碉堡。16日—20日进驻黎川团村、东山、德胜关,构筑碉堡封锁线。23年1月同第5师、第6师一起守备黎川、硝石、洪门、德胜关、东坪圩、熊村一带。4月17日进至广昌甘竹以东地区,沿旴江东岸向广昌进攻,19日攻占大罗山、延福嶂。4月29日—5月2日在香炉峰以南马坊寨、中坊一带择点构筑碉堡。5月3日开始向建宁推进。
   第97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崇仁,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 孔令恂。10月22日移至南城里塔以西的永丰桥、见贤桥一带构筑碉堡,后驻宜黄棠阴。23年4月17日进至南丰以南的桑田圩,沿抚河东岸向广昌进攻。19日攻占大罗山、延福嶂。20日由大罗山、延福嶂向高洲段方向推进。7月2日进至广昌以北的枫竹圩一带待命,担任“围剿”中央苏区中心地区的总预备队。后调走。
   第98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抚州,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夏楚中。10月上旬移至南城,10月13日进援硝石,11月15日进至南城、新丰街、里塔地区。23年1月守备南城、后车、黄狮渡一带地区。2月7日主力向黎川推进,一部担任樟村、横村、龙安、邱家隘、寨头隘一带守备任务,一部去杨梅寨、三溪圩以北地区维护交通,作进攻广昌之准备。4月9日集结在枫林圩、白舍一带,沿旴江西岸向广昌进攻。13日控制罗坊圩、柴灵山一带。17日攻占慧眼岩、朱华山一带,21日攻占沙家陂。4月29日—5月2日构筑伞盖尖、巴掌形至新人坪一线碉堡。7月中旬由广昌附近西移吉安、泰和、万安一带。
   第99师 民国22年(1933)9月驻宜黄,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郭思演。10月22日移驻宜黄棠阴。11月17日进驻南城新丰街,12月中旬驻黎川附近,构筑黎川至团村碉堡工事。23年1月去永丰集结。
   第13师 民国22年(1933)10月中旬驻抚州附近,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万耀煌。23年1月守备金溪。2月14日守备黎川、德胜关、熊村一带。4月9日由黎川向南丰开进,17日进至广昌甘竹以东地区,后在广昌、南丰间策应、守备。7月中旬由广昌附近西移吉安、泰和、万安一带。
   第85师 民国22年(1933)10月中旬驻南城,参加第五次“围剿”,师长谢彬。11月10日守备金溪,11日—13日在浒湾同红军东方军作战。
   补充旅 民国23年(1934)1月守备临川、崇仁等地。
   独立第43旅 民国23年(1934)3月中旬驻南城、岳口。
   保卫第3师 民国23年(1934)3月中旬守备新丰街、株良、甘潭、南城、河东、后车一线。
   第26师 民国28年(1939)4月驻东乡县与进贤县交界处,师长刘雨卿。
   第100军 民国31年(1942)5月军部驻守资溪,军长刘广济。所辖第19师驻守浒湾、金溪一带。6月5日日军高桥兵团从抚州进攻浒湾、金溪,第19师放弃浒湾、金溪向南退却。8月23日第19师第55团收复浒湾,24日该师第57团收复东乡,不久调走。
   第79军 军长夏楚中,下辖第98师、第194师、暂编第6师和军直属队。民国31年(1942)5月奉命驰往临川参加“赣东会战”。5月31日下午该军暂编第6师为第1梯队,由驻地经醴陵、萍乡、宜春、分宜、清江向临川方向前进。第194师为第2梯队,第98师为第3梯队,沿暂编第6师前进路线跟进,军部和军直属队尾随第194师前进。6月4日14时,暂编第6师在临川桐源以西的桥东与日军高桥兵团右路军遭遇,伤亡惨重,被迫向崇仁方向撤退。此后该军会同第4军、第58军、第100军在赣江以东、抚河流域开展赣东会战,至8月23日先后收复宜黄、南城、崇仁、抚州几座城池。不久,第79军调走。
   第4军 民国31年(1942)5月21日奉命自湖南向江西移动,参加“赣东会战”,军长欧震,下辖第59师、第90师、第102师。6月12日第4军渡过赣江,15日下午第90师一举攻克崇仁城。16日第59师收复宜黄城。21日乘胜攻占五里塘、黄石岗、高桥、罗溪桥各要点,紧逼抚州。24日第4军迅速转移至临川茅排南北一线。29日第4军退往宜黄、凤岗圩以南山地集结。7月4日第90师攻克宜黄。7日第4军集结在公陂圩(今乐安公溪镇)、白陂、焦坑地区待命。不久由白陂向樟树之敌进攻。
   第58军 军长孙渡,下辖新编第10师、第11师。民国31年(1942)6月中下旬与日军转战于抚州、崇仁、丰城之间。6月30日全军奉命在潘桥、秀才埠地区集结,以新编第10师对抚州、崇仁之敌警戒,以新编第11师向许家渡、李家渡、三江口地区警戒,保障赣北战场侧翼之安全。并以一部分作数支队,向抚州、李家渡、三江口之日军佯攻,主力秘密向秀才埠、潘桥西南集结,准备侧击由崇仁方面逃窜之日军。
   江西保安第4师 民国31年(1942)5月下旬担任临川附近及其以北地区防务。6月3日,该师在临川附近与日军左路兵力近2万人发生战斗,因寡不敌众被迫向南撤退转向金溪,临川陷入敌手。10日,江西保安第4师第2团驻守南城。
   第108师 民国33年(1944)冬驻临川,师长顾宏扬。34年2月4日由临川增援赣州。
   第2编练司令部 民国38年(1949)2月,国民政府国防部在南城成立第2编练司令部,负责收集从长江以北溃败逃至江南的国民党军官兵,并补充新兵,司令胡琏。不久第2编练司令部编练成立第10军和第18军称“雄狮”部队。胡琏兼任第18军军长(一说是高魁元),张世光任第10军军长(一说是刘濂一),分驻南城、抚州、金溪、崇仁、宜黄、乐安等县境,军纪不好,驻地群众怨声载道。5月中旬第2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12兵团,胡琏任司令,不久撤离南城。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辉瓒
相关人物
邓英
相关人物
路孝忱
相关人物
樊崧甫
相关人物
许克祥
相关人物
毛炳文
相关人物
陶峙岳
相关人物
孙连仲
相关人物
李松昆
相关人物
董振堂
相关人物
蒋鼎文
相关人物
李延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乐安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清江县
相关地名
崇仁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资溪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
宁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