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闽赣省军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683
颗粒名称: 六、闽赣省军区
分类号: E26
页数: 2
页码: 973-974
摘要: 第四次反“围剿”红军收复建宁、泰宁、黎川地区,取得“北线大捷,连克三城”的胜利,接着红军进一步扩大战果,相继解放资溪、光泽、邵武等地,使中央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取得联系。1933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委会决定在闽赣边区设立闽赣省。5月上旬,闽赣省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
关键词: 闽赣省 军区

内容

第四次反“围剿”红军收复建宁、泰宁、黎川地区,取得“北线大捷,连克三城”的胜利,接着红军进一步扩大战果,相继解放资溪、光泽、邵武等地,使中央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取得联系。
   1933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委会决定在闽赣边区设立闽赣省。5月上旬,闽赣省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闽赣省的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人口100余万,区域范围包括今福建、江西两省的三明、南平、抚州、上饶、鹰潭5个市的21个县。为加强这一地区的军事斗争,1933年6月4日,闽赣省军区在黎川县湖坊成立,肖劲光任闽赣省军区指挥(司令员)兼政委。当时肖劲光不在黎川,肖劲光到职前,由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邵式平兼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和政委。7月,省军区随同闽赣省各级机关一道迁入黎川县城。闽赣省军区主力部队有:第19师(师长周建屏)、第20师(师长粟裕)、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建黎泰独立师(师长周振国)、建宁模范少先师、闽赣省工人师、闽赣省少共国际师。1933年6月7日,中革军委决定在红一方面军内成立红7军团,并将这一重任交给闽赣省。6月28日,闽赣省革委会发出创建红7军团训令,号召闽赣省人民踊跃加入到红7军团中去。肖劲光深入黎川横村区指导扩红工作,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该区200多人加入到红7军团。7月至10月,省军区主力部队经改编后分别编入红军第7军团第19师、20师、21师。闽赣省军区重新组建武装力量,到12月,闽赣省军区下辖抚东军分区(司令员郭如岳)、建黎泰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闽北军分区(司令员薛子正);直属武装有:黎川独立团、闽中独立团、崇安独立团、上铅独立团、光泽独立团、建阳独立营、贵南独立营、金资贵独立营、崇浦独立营、铜钵独立营、邵武独立营。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首先在闽赣省打响。9月28日,国民党军周浑元部3个师向闽赣省所在地黎川进攻,闽赣省各级机关撤至德胜关。11月,闽赣省军区机关从黎川县德胜关迁人建宁县城,肖劲光受到“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处理被撤职,由叶剑英接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闽赣省军区武装进行较大的行动有80多次,有力地打击国民党军及其地方武装的进攻,对保卫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34年10月,闽赣省军区对下属武装进行整编,共编为4个团、5个队,即第12团、16团、17团、18团,闽赣省基干游击队、闽赣省保卫队、宁化游击队、均口特区游击队、清泉归游击队。闽赣省军区的武装1934年冬至1935年春经多次战斗,人员伤亡较大。1935年3月,闽赣省军区在将乐县境内对所属武装进行再次整编,组成闽赣省新编第1团,下辖3个营,兵力仅剩600余人。5月,该团被国民党军打散,闽赣省军区活动结束。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建屏
相关人物
粟裕
相关人物
黄立贵
相关人物
周振国
相关人物
李德胜
相关人物
薛子正
相关人物
郭如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建宁
相关地名
泰宁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