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涉台交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30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涉台交往
分类号: D63
页数: 3
页码: 783-785
摘要: 为沟通两岸联系,区内对台工作部门鼓励、指导台胞亲属与在台亲人通信,谈家常,报平安,叙别情,捎夹生活照片,附寄讲话录音,解释台胞来信涉及的疑虑。在两岸敌对状态时期,家书抵万金,台属、台胞倍感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1960年—1965年,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区内与港台通信人员降至114人。1966年—1970年,因“文化大革命”,全区对台及海外通信人员只有48人。1971年以后,对台交往逐步恢复。1985年,有1795名去台人员通过境外迂回渠道同家乡1774户亲属通信4267封。1986年全区有2074户台属与台湾亲人通信,通信方式经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地转寄。
关键词: 涉台交往 台湾

内容

一、通信 1987年以前,台湾当局对两岸通信实行控制,查禁甚严。为沟通两岸联系,区内对台工作部门鼓励、指导台胞亲属与在台亲人通信,谈家常,报平安,叙别情,捎夹生活照片,附寄讲话录音,解释台胞来信涉及的疑虑。在两岸敌对状态时期,家书抵万金,台属、台胞倍感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1950年—1960年,区内有743人与港、台、海外保持通信联系。1960年—1965年,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区内与港台通信人员降至114人。1966年—1970年,因“文化大革命”,全区对台及海外通信人员只有48人。1971年以后,对台交往逐步恢复。1980年,全区与台湾、港澳、海外亲人通信、通汇者有387人,799名台属为台湾亲人写信2077封空飘台湾。1983年,全区有1191户台属同台湾亲人沟通联系。1985年,有1795名去台人员通过境外迂回渠道同家乡1774户亲属通信4267封。1986年全区有2074户台属与台湾亲人通信,通信方式经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地转寄。
   1987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出现新局面,台胞可以回乡探亲,两岸人员交往、通讯频繁,指导通信工作停止。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抚、台利用互联网通讯越来越便捷。
   二、探亲接待、境外会亲 探亲接待 1977年5月,全区接待的第一个去台回乡探亲者是原国民党空军少校值勤官吴健(金溪县人)。福州军区、江西省军区、抚州军分区、地委、金溪县委参与接待。此后,去台人员陆续回乡探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来去自由、既往不咎、以礼相待”原则,热情接待。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地委、行署召开会议,要求公安、卫生、民政、交通、财政、劳动、人事、邮电、报社、车站、宾馆、红十字会等部门配合做好台胞接待工作,地区、县(市)成立台胞台属联谊会,聘请198名台属联系员,帮助寻找亲人、转信转汇、协助和配合台办做好台胞接待工作。是年,去台回乡探亲100人。1988年达1720人,1990年为1367人。
   1989年1月,宜黄县去台人员吴方吉的妻子邓慧娟和儿子吴为铣赴台探亲,为江西省首批赴台探亲者。1990年后,台胞、台属互往探亲、旅游逐渐增多,台胞返乡探亲接待工作逐步社会化,一般由其亲属自行接待。2001年—2011年间,抚州接待台湾团体交流活动3790人次,其中,经贸团89个、1178人次,文体卫生活动260人次,其他活动950人次;抚州赴台人员增多,达1026人次,其中,应邀从事各项交流活动团58个、469人次,通过旅行社赴台旅游266人。
   境外会亲 1987年以前,由于台湾当局不允许大陆同胞赴台探亲,也严禁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因此,两岸亲人只好相约在香港、澳门或国外会面,称为“境外会亲”。台属、台胞出境会亲,与亲人团聚,地、县(市)对台办给予积极支持和协助。1980年—1986年,全区共有42批、84人次赴香港同台湾亲人会面,畅叙骨肉之情。1987年—1990年全区有67批、139人次赴香港与抚州籍台胞会亲。
   三、台胞定居 1979年以后,台胞陆续要求回乡定居,政府持欢迎态度,给予妥善安置。1982年8月台胞詹和季绕道日本回到家乡抚州,被安排在抚州地区盐业公司定居,次年出席全国台联会。1983年1月台胞艾炉女经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辗转回到抚州,被安排在家乡东乡县长林乡大田村定居,上城镇居民户口,供应商品粮,享受公费医疗,发给一次性安家费500元和每月生活费30元,还被选为东乡县政协常委。至1986年,全区有8位台胞回乡定居。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亲眼看到家乡变化,了解政府对台政策,尤其是孤老台胞纷纷回大陆要求定居,与家乡亲人团聚。各级台办按照“从严掌握,妥善安置”原则,对要求定居的台胞进行解释,如实分析家乡现有生活条件、定居后生活上可能遇到困难及可能遇到的家庭纠纷,劝说其如期返台;对于家乡有直系亲属、能解决住房、生活能自理、坚决要求定居而无法劝返的台胞,则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定居手续。至2011年,全区(市)共安置定居台胞386人(期间亡故258人),临川最多,为88人,资溪最少,为3人。省、地(市)、县(市、区)台办派人定期走访、节日慰问、邀请其参加有关座谈会,参观游览,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四、落实对台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多次政治运动中,由于“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不少台属因“台湾关系”致升学、参军、就业受不同程度株连和歧视,造成不少冤假错案。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对去台人员在大陆亲属政策的通知》,198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去台人员在祖国大陆亲属政策的通知》,纠正冤假错案,坚持对台属一视同仁的方针。全区按照中央精神,本着有错必纠原则,对全区台胞台属进行调查,该平反的平反,该退赔的退赔,查实一件落实一件,落实台胞台属政策共计1470人次,省、地、县(市)财政拨款支付落实政策经费169548.72元,其中纠正历史错案30件,平反225人,抚恤28人、1.51万元;231户得到财物退赔款83068.38元;80户得到退回房屋362间;141户、476人恢复商品粮;84人得到补发工资71380.39元。至1987年,涉及台胞、台属的冤假错案全部平反纠正。
   1987年后,台属在升学、就业、参军、提拔使用等方面受到优惠政策,如台湾省籍青年在大陆参加高考可获5分加分优惠政策。台属担任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被评定高、中级技术职称,被推荐为全国、全省先进人物,均不在少数。2011年,全市台属中,担任副厅级以上职务1人、处级6人、科级123人,中共党员1861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9人。
   五、对台经贸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区内对台工作部门积极协助台属利用台胞赠予的资金兴办企业。1990年7月,行署成立引进外(台)资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优惠办法的通知》,要求全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台资,兴办台资企业。地、县(市)举办经贸会、座谈会、招商会,宣传介绍抚州区域特色,为企业牵线搭桥。同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台胞苏茂与南丰贡桔饮料厂合资,成立江西南弘饮料有限公司,为区内第一家台资合资企业。
   1995年,赣台经贸洽谈会暨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会上,抚州组织14个展位、620多种产品参展,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2664万美元。1997年11月,区内举办南丰蜜桔节暨招商大会,邀请25名台商到会,签订项目8个,引进台资1906.7万元。1998年11月,地委、行署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江西抚州产权转让暨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地区台办邀请32名台商参加。1999年4月,行署组团参加第三届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推出招商引资项目87个、重点项目20个,70多种名优新产品参展,与台(外)商签订项目10个,签约台(外)资56500万元。2000年7月,“抚州—福州经济技术恳谈会”在福州举行。11月,抚州各县(市)台办邀请20多名台商参加2000年江西(南昌)招商引资洽谈会。
   台商在抚州投资发展趋势良好,投资地域扩大。投资区域最初主要集中在环境条件较好的临川、南城、崇仁、东乡等县(区),后逐步向较为偏远的黎川、资溪、乐安等县发展。投资项目多样化、项目技术层次提高。对台转口贸易日益活跃,抚州出产的松香、瓷土、筷子、凉席、罐头、丝瓜络、牛皮卡纸、活性炭、杉木板等商品销往台湾。2000年,全区共有台资企业33家,总投资3451.35万美元,其中台资2514.62万美元。2003年—2011年,抚州市连续9年组团参加省政府每年8月—9月间举办的大型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加强与台商的交流沟通,积极推进抚台经贸合作。至2011年,市内台商独资企业发展到41家,总投资4.5亿元。
   六、抚台联姻 1987年—1997年,全区涉台婚姻共290对。1998年—2008年,抚州台湾联姻达到高峰。至2011年,全市涉台婚姻1531对。抚州台湾联姻中,1997年前男女年龄相差较为悬殊,最大相差41岁。之后“老夫少妻型”现象逐渐减少,双方年龄多半相差15岁~3岁,其中台湾男性占绝大多数。
   七、捐资兴学 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大陆开始捐资兴学,为贫困地区捐资援建小学校舍,统一命名为“明德小学”。2005年—2010年,抚州市获其捐助资金995万元,建成“明德小学”23所,每所小学获捐40万~45万元不等。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