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282
颗粒名称: 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分类号: G279.21
页数: 1
页码: 770
摘要: 档案保管与保护对档案馆库房、档案箱柜、档案架统一编号。档案以全宗为单位排列,分别将永久、长期、短期保存的案卷编号、装箱,分库保管。资料按图书分类法编号、入库、上架。编制《档案存放指南》《全宗一览表》,以掌握档案资料存放情况,提高查找速度。档案用品装具规范、标准化。保持库房内外清洁,做到“十防”(防火、防水、防潮、防虫、防盗、防光、防鼠、防霉、防高温、防污染)。
关键词: 档案 安全体系

内容

档案保管与保护对档案馆库房、档案箱柜、档案架统一编号。档案以全宗为单位排列,分别将永久、长期、短期保存的案卷编号、装箱,分库保管。资料按图书分类法编号、入库、上架。编制《档案存放指南》《全宗一览表》,以掌握档案资料存放情况,提高查找速度。档案用品装具规范、标准化。保持库房内外清洁,做到“十防”(防火、防水、防潮、防虫、防盗、防光、防鼠、防霉、防高温、防污染)。
   1987年11月,全国档案装具会议在抚州召开,研究档案装具标准化问题。1990年5月,地区档案馆采用闭馆“磷化铝片熏蒸法”对库房消毒杀菌灭虫。箱、柜内常年放置逐虫防霉药剂,每月测记库房内、外温湿度,用空调机、去湿机、电扇控制和调节库房温湿度(档案保存最佳温度为14摄氏度~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5%~60%)。建立和健全保管、保密、保护、借阅和值班制度,库房重地安装红外线报警器。对破损、褪变档案进行抢救修裱。抄写誊清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件褪色、字迹模糊的核心档案。对主要全宗建立两套制。1995年全区使用无酸纸制卷皮卷盒。至2000年,全区13个档案馆购置密集架10列、铁制资料厨30只、铁质档案箱(柜)3600只、木质档案箱(柜)3699只。至2011年底,全市各级档案馆购置密集架1111列、铁制资料厨424只、铁质档案箱(柜)3003只、木质档案箱(柜)3554只。
   2001年—2003年,全市各级档案馆通过分类、编目、装订、标引、消毒、电脑录入等多道工序,抢救档案360余万字。2006年,市档案馆对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进行调查统计,全市各级档案馆的国家重点档案涵盖明清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档案4个方面,共2.2万余卷(册);完成全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项目上报工作。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列入国家“十一五”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规划,中央财政先期拨款6万元用于市档案馆和临川区档案馆部分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2007年,全市档案馆完成清代契约档案、民国档案数据采集工作。2010年,市档案馆开展明清档案、民国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抢救工作,将国家重点档案分期分批进行抢救。“6·21”特大洪灾期间,全市档案部门注重档案抢救工作。2011年,中央财政拨款抚州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6万元,市财政配套安排10万元。受临川“5·26”爆炸案影响,临川区档案馆2万多卷(册)档案资料不同程度受损,区档案馆进行抢运、清理、杀菌消毒,受损档案得到全面清理和有效修复,重新排列上架。
   档案鉴定 档案馆对所收档案进行鉴定,按规定标准和方法定期甄别和判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永久保存(50年以上)、长期保存(16年~50年)和短期保存(15年以下)等不同保管期限,将不需保存的档案剔除、销毁。
   1957年,全区清理鉴定机关积存档案。1965年开展以档案战备工作为中心的清档运动,全区245个人民公社有216个开展档案清理、鉴定工作,专区、县(市)直396个单位有376个开展档案清理、鉴定工作,全区清理鉴定档案31115卷,占档案总数51%。1976年,地区档案馆重新鉴定、清理1949年—1959年地委全宗档案材料。1998年,对专署财政科、财委会1949年—1953年档案进行鉴定、整理。1977年,全区13个档案馆对案卷进行质量鉴定。1979年全区13个档案馆整理、鉴定档案165个全宗、共37510卷,其中地区档案馆整理鉴定14个全宗、3725卷。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临川区档案馆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