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档案体系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27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档案体系建设
分类号: G279.21
页数: 5
页码: 768-772
摘要: 抚州解放初期,域内各县委、县政府接管国民党遗留档案。域内各级档案馆为各地各单位编写单位志、组织史、县(市、区)志、市志提供大量翔实史料。同时,档案部门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一定史料价值的档案文献,编辑大事记、地区概况、机关组织沿革、各种基础数字汇编。
关键词: 档案资源 体系建设

内容

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收集 抚州解放初期,域内各县委、县政府接管国民党遗留档案。至1958年,全区收集文件300万余件。1961年1月—1964年6月,专区档案馆收集现行机关档案7190卷、革命历史档案40卷、民国档案120卷、各种技术档案180套、资料6500余册。1983年11月,收集行署公安处移交的民国档案6021卷、资料3202册;收集地直撤并机构印鉴206枚。1994年9月,地委办公室批转地区档案局《关于抚州地区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要求地、县(市)档案馆扩大接收范围,档案接收进馆形成制度,县(市)机关档案在本机关档案室保留5年、地直机关档案在本机关档案室保留10年即应向同级档案馆移交。
   1994年—2000年,档案馆在接收档案资料同时,还采取接受捐赠、寄存、征收、征购等形式,广泛征集流散在社会上或个人手中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进馆,收集到《抚州府志》《建昌府志》《新城县志》《王氏族谱》《乐氏十三修宗谱》,汤显祖《暖红室汇刻粲花斋》,王安石年谱、文集、诗文、评传及临川籍北宋诗人谢逸,清代文学家李来泰、汤储番、李绂,现代波谱学家丁渝等有关资料;《二晏研究论集》《宜黄县名寺曹山寺》《千年古村流坑揽胜》《千年古迹话南城》,荣获广电部“乌金奖”的电视剧《我们开采爱情》(上、下集)录像带、剧本及《新天新地》《拦灵车的人》电视、电影剧本,南丰傩舞录像带,中央领导王震、李铁映等视察抚州的照片和舒同文稿、国内外知名人士为南城麻姑山碑文题词手迹298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币、铜币5枚,闽赣省党史资料、1933年中华苏维埃文件,曾巩档案21卷,旴江索桥档案12卷,宝岩塔档案6卷,广昌《恐龙化石》《追捕二王》档案,南城地震台科技档案240卷,1998年抗洪抢险、重建家园档案资料363卷等。
   2000年后,按照档案法规定,接收机关、企事业单位到期档案进馆。2004年,市档案馆接收市委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1979年—2001年机关财务档案22箱、1520卷,对馆藏党群系统的档案和离(退)休干部的人事档案2万余卷进行清理核对和规范编号。2005年,市档案馆接收市纪检、市监察局、市委政法委、市统计局等单位档案资料1273卷(册)、699件。2006年,接收民政、审计、重点工程等专业、专门档案3000卷、1.8万件。2007年,接收市直32个单位和抚州第一棉纺厂等9家改制企业档案41763卷(册)。2008年,市档案局下发《关于市直有关单位档案移交的通知》。2009年,接收15个市直单位和破产的抚州城市信用社档案。
   2003年,开展《上海知青在抚州》专题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其中5件实物和26张照片被选中在上海及江西政府网展出;收集防治“非典”相关档案资料576卷(册)。2004年,宜黄县档案馆收集《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夏布业与棠阴村落变迁》等资料111册(本),广昌县档案馆收集到“天书”资料和恐龙化石资料,南城县档案馆收集“江西浙江路桥商贸开业庆典暨江西·南城经贸洽谈会”资料5100件。2005年,临川区档案馆接收临川文塔建设工程档案30卷、临川一中50周年校庆活动相关资料,南丰县档案馆收集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和南丰国际蜜桔节照片、视频资料及《江西南丰傩文化》书籍,宜黄县档案馆收集《乐史》《虎乡情》等资料88册。2007年,乐安县档案馆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到祖居地乐安县龚坊乡浯塘村访问的照片收集进馆,黎川县档案馆将朱熹家谱4卷全部复制进馆,临川区档案馆接收婚姻档案10700对、纪检惩戒档案6500卷、区粮食局人事档案1800份。2008年,市、县(区)两级档案部门将抗冰救灾档案资料全部收集进馆。2009年,市档案馆征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图片展照片136张,临川区档案馆征集总理温家宝视察临川冰灾的影像资料,南丰县档案馆征集2009南丰国际蜜桔文化节的照片、影视资料,金溪县档案馆征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照片60张,宜黄县档案馆征集到民国时期的毕业证、律师证、甄别证、土地证30余份,黎川县档案馆征集《千年沧桑话黎川》《黎河》书籍30册,乐安县档案馆征集政协风采录、罗氏家谱、王氏宗祠记事等资料,东乡县档案馆征集清代名人吴嵩梁撰辑的石刻印本14卷。2010年,市档案馆征集《奇迹》《血脉》《赶超发展新跨越——抚州建市十周年》及反映临川文化的系列丛书。乐安县档案馆征集《可爱的家乡——乐安》摄影集,广昌县档案馆征集《广昌物流志》,黎川县档案馆征集《瓷耀黎川》《古屋疑云》《王刚讲故事——船屋探秘》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料进馆。抚州抗洪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市档案局下发《关于做好抗洪救灾档案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市抗洪救灾档案资料收集移交工作会,接收55个市直单位有关抗洪救灾文件859件、照片2946张、光盘5盘、实物12件,是域内有史以来收录最完整的抗洪救灾档案资料。东乡县档案馆接收沪昆铁路东乡段火车脱轨抢险影像资料。2011年,在抚州抗洪救灾一周年之际,市档案馆接收省委党校课题组编写的《抚州市“6·21”唱凯决堤抗洪抢险救灾应对策略与主要经验》、省应急办应急管理专家组编写的《江西省2010年罕见持续性特大暴雨洪灾应急处置典型案例调研评析报告》等抗洪救灾课题材料;接收2009年—2011年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声像档案。广昌县档案馆将县电视台记录2000年后广昌政治经济及城乡变化的101盒珍贵声像档案征集进馆,还聘请县委宣传部摄影专业人士为档案馆照片档案收集员,将其每年拍摄的全县重大活动照片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金溪县委办、政府办下发《关于向县档案馆移交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的通知》,接收一批印章、奖牌等实物档案。南丰县档案馆大力做好红色档案征集工作。同年,市档案局还派5名干部到省图书馆征集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抚州历史概况、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方面的文字资料、照片148篇(幅)。2001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贯彻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该年,临川区档案局向金巢开发区移交城西乡、钟岭乡的6个村委会有关档案。2004年,按照《江西省农村税费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东乡、广昌、乐安、崇仁等县档案馆将农村税费改革档案收集进馆。2003年,广昌县政府下发《广昌县农村劳动力档案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头陂镇、旴江镇和赤水镇枫岭村进行建档试点工作,至2004年,该县建档农民工6000余人。2005年,农民工档案建档工作开始在全市推广。2008年,广昌县档案局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的通知》,召开村级建档流动现场会,全部完成村级建档工作。金溪县档案局与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联合下发《金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实施细则》。2009年,全市在16个乡(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建档试点工作。2010年在全市1807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档案管理示范村38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21%。
   档案整理档案馆对收集到的档案按照来源、时间、问题、形式等历史联系,进行分类、组合、立卷、排列、编目、上架编号。对符合进馆质量标准的案卷,按全宗进行分类排列上架;对零散文件则划分全宗、分类、组卷、编目,进行整理。
   1955年10月,根据省委指示,专区、县(市)成立工作组,清理敌伪政治档案和资料。1957年,在“大整大训”“既快且好”要求下,专署整理1949年后的80箱积存文件;南城、南丰、崇仁、宜黄4个县共整理积存文件50万余件,整理率为70%以上。1956年起,全区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1979年,对“文化大革命”中散存、散失、积存的零散文件进行大清理,各县(市)606个单位共抽调1076人,整理档案22235卷;地直28个局指定55名专职人员,整理档案2985卷;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整理1949年—1979年的积存文件11.5万余件(张),组卷265卷。1982年,进贤县(时属抚州地区管辖)档案局对54个全宗、12710卷积存零散文件档案进行整理、鉴定。2007年4月,市档案馆对馆藏57117卷档案重新进行分类、编目、装盒、排列和上架,划分全宗168个。2008年,市档案馆对馆藏资料按照图书分类法重新进行分类整理,对各门类档案进行清点核实,编写馆藏档案全宗介绍。
   档案馆对馆藏档案资料成分、数量和整理、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以便综合分析,作出决策。20世纪70年代以前,缺乏系统、准确统计,不能科学地管理档案。1984年2月,国家档案局制定《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年报》。此后至2011年,域内各级档案部门每年将库房面积、经费、设备、人员素质状况、馆藏量、整理编目和利用、编研工作、档案抢救、开放情况等统计上报,制定《档案统计制度》,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作为局(馆)内部统计,以利掌握情况,提高管理水平。
   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保管与保护对档案馆库房、档案箱柜、档案架统一编号。档案以全宗为单位排列,分别将永久、长期、短期保存的案卷编号、装箱,分库保管。资料按图书分类法编号、入库、上架。编制《档案存放指南》《全宗一览表》,以掌握档案资料存放情况,提高查找速度。档案用品装具规范、标准化。保持库房内外清洁,做到“十防”(防火、防水、防潮、防虫、防盗、防光、防鼠、防霉、防高温、防污染)。
   1987年11月,全国档案装具会议在抚州召开,研究档案装具标准化问题。1990年5月,地区档案馆采用闭馆“磷化铝片熏蒸法”对库房消毒杀菌灭虫。箱、柜内常年放置逐虫防霉药剂,每月测记库房内、外温湿度,用空调机、去湿机、电扇控制和调节库房温湿度(档案保存最佳温度为14摄氏度~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5%~60%)。建立和健全保管、保密、保护、借阅和值班制度,库房重地安装红外线报警器。对破损、褪变档案进行抢救修裱。抄写誊清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件褪色、字迹模糊的核心档案。对主要全宗建立两套制。1995年全区使用无酸纸制卷皮卷盒。至2000年,全区13个档案馆购置密集架10列、铁制资料厨30只、铁质档案箱(柜)3600只、木质档案箱(柜)3699只。至2011年底,全市各级档案馆购置密集架1111列、铁制资料厨424只、铁质档案箱(柜)3003只、木质档案箱(柜)3554只。
   2001年—2003年,全市各级档案馆通过分类、编目、装订、标引、消毒、电脑录入等多道工序,抢救档案360余万字。2006年,市档案馆对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进行调查统计,全市各级档案馆的国家重点档案涵盖明清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档案4个方面,共2.2万余卷(册);完成全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项目上报工作。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列入国家“十一五”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规划,中央财政先期拨款6万元用于市档案馆和临川区档案馆部分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2007年,全市档案馆完成清代契约档案、民国档案数据采集工作。2010年,市档案馆开展明清档案、民国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抢救工作,将国家重点档案分期分批进行抢救。“6·21”特大洪灾期间,全市档案部门注重档案抢救工作。2011年,中央财政拨款抚州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6万元,市财政配套安排10万元。受临川“5·26”爆炸案影响,临川区档案馆2万多卷(册)档案资料不同程度受损,区档案馆进行抢运、清理、杀菌消毒,受损档案得到全面清理和有效修复,重新排列上架。
   档案鉴定 档案馆对所收档案进行鉴定,按规定标准和方法定期甄别和判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永久保存(50年以上)、长期保存(16年~50年)和短期保存(15年以下)等不同保管期限,将不需保存的档案剔除、销毁。
   1957年,全区清理鉴定机关积存档案。1965年开展以档案战备工作为中心的清档运动,全区245个人民公社有216个开展档案清理、鉴定工作,专区、县(市)直396个单位有376个开展档案清理、鉴定工作,全区清理鉴定档案31115卷,占档案总数51%。1976年,地区档案馆重新鉴定、清理1949年—1959年地委全宗档案材料。1998年,对专署财政科、财委会1949年—1953年档案进行鉴定、整理。1977年,全区13个档案馆对案卷进行质量鉴定。1979年全区13个档案馆整理、鉴定档案165个全宗、共37510卷,其中地区档案馆整理鉴定14个全宗、3725卷。
   三、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各界对利用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加。1987年9月档案法颁布,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区内档案馆制定开放档案方案,对满30年的档案进行鉴定、复制、整理、编制目录。档案馆为查档者提供原件、复制件查询服务,开具档案证明。为查档方便,档案馆编制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1988年3月,地区档案馆向社会开放1927年—1949年有关文教卫生、邮电交通、财贸金融、盐务、气象档案525卷。至2000年,地区档案馆共6批向社会开放档案计6200卷(册)。全区各县(市)档案馆共向社会开放档案26499卷(册)、档案目录71061条。1984年—2000年,全区档案馆共接待查档人员145937人次,提供档案资料查询364086卷(册),复印档案122034件(页)。
   2000年后,全市各级档案馆积极做好日常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工作,依法依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资料对外开放工作,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和已公开的现行文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满30年的档案进行鉴定、复制、整理、编制目录。市档案馆对1969年—2000年的档案编有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干部档案索引、任免干部人名目录、组织机构专题目录、全区特大洪水专题目录、各种照片专题目录、民国档案目录、敌伪人员卡片、人名索引、档案存放索引、全宗一览表、开放档案目录、地区革委会全宗介绍14种检索工具,共有目录844本、卡片42934张。至2000年,全区各县(市)共编制案卷目录1236本、簿式专题目录546本、卡片式目录69004张、簿式重要文件目录21本、卡片式重要文件目录1556张。优先对民生档案建档归档、整理篇目、数字化,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数据库,以供查阅利用。各级档案馆均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档案信息查阅中心、国务院公报阅览点,设置阅览室,配备查询电脑。制定《公文处理制度》《网站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审核发布安全保密制度》等制度,在查阅场所公布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项目、举报电话。2004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加大对已公开现行文件收集力度,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2009年,全市各级档案馆对外公开353个全宗、76432卷档案,其中市档案馆将1978年前的53个全宗、14810卷档案在抚州档案信息网上公开。至2011年年底,市档案馆编有电子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干部档案索引、任免干部人名目录、组织机构专题目录、全区特大洪水专题目录、各种照片专题目录、民国档案目录、敌伪人员卡片、人名索引、档案存放索引、全宗一览表、开放档案目录、地区革委会全宗介绍等多种检索目录2037本,卡片42934张。全市各级档案馆共编制案卷目录3974本、簿式专题目录43160本、卡片式目录49885张、簿式重要文件目录6951本、卡片式重要文件目录19563张;共向社会开放档案647个全宗、77463卷(册),其中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136个全宗、37413卷(册)。2000年—2011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接待社会各界查阅利用者97944人次,提供档案资料查询203971卷(册),复印档案10159件(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29383个。
   1965年,省委决定在崇仁县建设“三线”厂,因崇仁黄洲桥桥面狭窄,不能适应运输需要,而新建大桥需3年~5年,会影响“三线”建设速度。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派员到崇仁县档案馆查阅有关黄洲桥资料,经省公路局二中队鉴定,黄洲桥结构坚固,可以加宽桥面。结果仅用半年时间,投资7.8万元加宽桥面完毕,坚固耐用,为国家节约资金百余万元(经测算,当时若建新桥,需投资120万元)。1971年起,崇仁县三山公社塘坪大队与丰城县罗山公社小溪大队为“官地里”山场所有权问题争执不休,1976年2月发生械斗(伤13人,非法捆绑关押5人),双方地、县、公社领导多次调解未果。省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后在崇仁县档案馆查到土地证存根,证明“官地里”山权属塘坪大队所有,双方在原始档案凭证面前积怨冰释。1982年6月,黎川县气象局利用《历年早晨连降气压》及降雨档案资料,准确及时地预报黎川县将有一次洪水暴发,全县及时部署,做好抗洪准备,减少经济损失100多万元。1983年春,洪门水库因水库补强和加固,造成水位升高,水面扩大,给黎川县带来洪水灾害。黎川县政府与洪门水库管理局查阅1958年《洪门水库黎川县境水淹区移民资料》,查出水位提高具体数据,为救灾、移民安置提供依据。黎川县自明代后期就盛产黄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产量逐渐下降。1984年,黎川县档案馆提供明、清《新城县志》,民国时期《历年农业基础数据统计》《江西地方农产志》《江西年鉴》《黎川统计》等有关黄烟产量、产地、种植面积、种类、加工等档案资料,县政府决定开发黄烟传统产品。1989年,黎川县统战部落实“赣闽边区人民游击队”(解放前夕黎川地方武装)人员政策,根据黎川县档案馆大量档案资料,认定230人享受政策待遇。宜黄县吴锦云原为小学公办教师,1958年因丈夫判刑导致她被单位清退,后她多次要求恢复公职、落实政策,1990年县文教局派员到县档案馆查阅1958年干部退职花名册,证实吴锦云是正式教师下放,据此纠正30多年的错案。1991年6月,东乡铜矿利用1962年的征地协议书和图纸资料,证实矿尾砂坝公路239亩土地属铜矿已征用土地,不必再征购,顺利解决此纠纷,节约16.73万元。同年,东乡铜矿坑口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分析研究得出裂隙型冒顶是该铜矿常发冒顶类型,成功预测两起冒顶事故,避免伤亡事故发生。1992年,该矿查阅1959年5月征用119亩农田的协议书和征地款项及图表等,解决与附近村民的权属争议,节约238万元;1995年,该矿利用档案资料收回赔偿费4400元,收回村民占用的土地5.17亩。1996年,南丰作者吴昀利用档案资料创作出《傩神》(上、下集)电视剧,由南丰县委宣传部与江西省电视台联合拍摄上映。1997年7月,临川市廖坊水库筹建工程处需征用山地2000亩,山地附近几个村村民均主张山权,索要征山费,市档案馆及时提供山权归属信息,工程处按有关规定确定以档案馆馆藏的1981年山权证为惟一合法依据,7天就办妥征用手续。宜黄县雷泽民于1971年在县公路段被开除公职后,多次上访,却因证据不足未得落实,县档案馆查明其被开除公职原因是参加“抚州104队反革命组织”(即“反共救国军”),1997年8月,县信访办组织专案组调查认定“反共救国军”属假案,县公安局据此对牵涉该案的156人进行平反,恢复雷泽民公职。
   2004年,南城县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帮助解决沙洲镇黄狮村车田小组与资溪县欧溪乡脊木村关于牛形山归属问题。2007年,黎川县档案馆接待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东方时空”栏目组查阅《新城县志》;广昌县档案馆利用农民工档案帮助该县客商企业招收民工200名。2010年5月—7月,临川、南城、资溪、金溪、东乡、黎川、广昌等县(区)档案馆为60年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提供档案查阅服务。2011年,按照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解决未参保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市各级档案馆为市内小集体企业职工提供“查档、咨询、复印、证明”一站式服务。
   2007年,市档案馆被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教育基地陈列室。2008年,宜黄、南丰、广昌3个县档案馆被确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2011年年底,全市各级档案馆共建立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资政育人作用。2008年,市档案馆举办“瞬间的记忆——抗冰救灾、抗震救灾纪实图片展”和“历史的画卷——全市古建筑精品图片展”;广昌县档案馆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工作图片展。2009年国庆期间,市档案馆举办“赶超·跨越·发展”大型图片展。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市档案馆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强基固本党旗红”专题展,市委将该项展览工作列入全市纪念建党90周年10项重大活动之一;广昌县档案馆与有关部门联合,利用馆藏的196种、386份报纸举办“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报展。
   域内各级档案馆为各地各单位编写单位志、组织史、县(市、区)志、市志提供大量翔实史料。同时,档案部门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一定史料价值的档案文献,编辑大事记、地区概况、机关组织沿革、各种基础数字汇编。2002年,黎川县档案馆根据馆藏《李觏专卷》,撰写学术论文《“李觏无子孙”质疑》,参加全国首届李觏思想学术研讨会。2005年,市档案馆编写《抚州市名优土特产品介绍》,宜黄县档案馆编写《石巩寺资料汇编》,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围绕粮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编研相关资料集12种共19.5万字。2010年,宜黄县档案馆编写《宜黄县乡镇机构名称演变及有关情况介绍》,南城县档案馆对干部任免进行专题编研,南丰县档案馆对民生档案进行专题编研。2010年11月始,《抚州日报》开设“兰台天地”档案宣传专栏。2011年,市档案局出版发行150余万字的书籍《兰台见证历程——档案再现抚州九十年》,南丰县档案馆编写《县委、县政府蜜桔产业发展文件汇编》《南丰县新安江水库移民安置基本情况》。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显祖
相关人物
王安石
相关人物
谢逸
相关人物
李来泰
相关人物
李绂
相关人物
丁渝
相关人物
王震
相关人物
李铁映
相关人物
胡德平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温家宝
相关人物
吴嵩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抚州地区档案馆
相关机构
抚州第一棉纺厂
相关机构
宜黄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广昌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南城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临川区档案馆
相关机构
临川一中
相关机构
南丰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乐安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黎川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金溪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东乡县档案馆
相关机构
广昌县政府
相关机构
广昌县档案局
相关机构
金溪县档案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