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援老区建设与扶持贫困县、乡(镇)、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108
颗粒名称: 二、支援老区建设与扶持贫困县、乡(镇)、村
分类号: D632
页数: 3
页码: 665-667
摘要: 1980年—1985年,对老区实行无偿扶持,用于交通、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986年—1993年,对老区扶持实行有偿和无偿相结合,变“输血”为“增强造血功能”。1994年—2000年,扶持工作由经济救济型向经济开发型转变,由解决温饱转入脱贫致富。
关键词: 老区建设 扶贫

内容

1980年—1985年,对老区实行无偿扶持,用于交通、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扶持老区个体种植业为主,集体专业承包为辅,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种植业、养殖业和以种养业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即“一种二养三加工”,解决老区特困户“衣不御寒、食不果腹、住不避雨”的困难,扭转“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局面,减免老区特困乡农户农业税、屠宰税、企业所得税、产品税、经营税、增值税。1985年,共对全区39970户老区特困户减免农业税稻谷8970吨,价值270.2万元;林业税233.8万元。对人均口粮不足205千克的老区特困生产队,免除征购粮任务。核销老区特困农民1978年前银行贷款18.925万元。
   1986年—1993年,对老区扶持实行有偿和无偿相结合,变“输血”为“增强造血功能”。在扶持资金投放上重点使用、相对集中,不撒“胡椒面”。结合各地实际,区别对待,扶持老区发展生产。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以茶果为主的种植业,发展以养牛、猪、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以种养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多种经营,兴办经济实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986年,全区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居民等社会各界有钱捐钱、有物献物、有力出力,为老区人民捐献棉被3901床、棉衣10977件、绒衣1860件、蚊帐133床、单衣54971件、布匹38729尺、粮票面额8.32万千克。
   1994年—2000年,扶持工作由经济救济型向经济开发型转变,由解决温饱转入脱贫致富。根据各老区乡(镇)资源实际,加快与支柱产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模经营,逐步朝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服务一条龙方向发展。重点支持以南丰蜜桔为主的果业开发,香菇、茶薪菇为主的食用菌种开发,养猪为龙头的养殖业开发,“黑老虎”烟叶种植开发,毛竹林垦复开发,中药材种植开发,使各地特色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提高特色产品竞争力。
   1986年,国家统一规定以1985年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对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可适当放宽)可确定为贫困县。抚州地区重点对广昌、乐安两县调查摸底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广昌县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994年,省政府批准乐安县为扶贫贷款扩大使用县。
   1980年,将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人均年口粮不足225千克的老区乡(镇)列为特困乡(镇),进行重点扶持,全区有特困乡(镇)16个。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调整为不足150元,全区有特困乡(镇)34个。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又调整为530元以下,全区有特困乡(镇)41个。
   2002年,中央改变扶贫攻坚做法,将面上分散扶持改为对农村贫困村重点扶持。2002年—2005年,全市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92个。2006年—2010年有217个。2011年有253个。
   2004年起,对居住在深山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山村实施整体移民搬迁,至2011年,整体搬迁1.2万户、5.18万人,并做好搬迁后续扶持,做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22053人,转移就业21626人。扶持开发广昌、乐安、黎川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的烟叶、白莲、食用菌、药材等产业,资溪、宜黄县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毛竹、木耳产业,崇仁的麻鸡产业,东乡的生猪养殖产业,促进扶贫开发重点村“一村一品”的形成。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国务院
相关机构
省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