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救济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949
颗粒名称: 做好救济工作
分类号: D630
页数: 1
页码: 601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战乱、灾荒,区内到处是贫穷和饥饿,抚州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大规模救济工作。对农村贫困农民进行救济扶助,发给救济款和物,同时给予贷款和支援农用物资,帮助发展生产,脱离贫困。对农村孤老残幼实行“五保”制度。据统计,是年全区享受城市低保对象9812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1.3%,发放生活保障金420.8万元。2006年开始在全市全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城乡医疗救助比例最高达到50%,城乡低保常补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实行全额救助,救助年封顶线最高8万元。至2011年,全市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额474万元。
关键词: 救济 抚州

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战乱、灾荒,区内到处是贫穷和饥饿,抚州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大规模救济工作。收容、改造、遣送和就地安置流落街头的国民党散兵游勇、妓女、难民、灾民和游民,组织贫民、失业工人和知识分子开展生产自救,创办敬老院,收养孤老残幼。据统计,1950年全区遣送外省灾民9批3000人,安置无家可归者2500人参加劳动生产,为4.7万名贫困市民发放救济粮258万千克,为占农户总数20%的贫苦农民发放救济粮11万千克,救济款10万元。之后,人民政府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每年对城镇贫困市民和因天灾人祸特别困难的市民给予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一般是发给钱、粮、衣、被。对农村贫困农民进行救济扶助,发给救济款和物,同时给予贷款和支援农用物资,帮助发展生产,脱离贫困。对农村孤老残幼实行“五保”(吃、穿、住、医、葬)制度。20世纪80年代,人民政府改革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2000年,全区11个县(市)205个乡(镇)全部建立并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据统计,是年全区享受城市低保对象9812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1.3%,发放生活保障金420.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2235人,占农业人口0.8%,发放保障金269.3万元。为全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市政府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先后下发《抚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抚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抚州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文,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城乡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救助标准、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资金管理发放等内容,确保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实施。至2011年,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93424人,全年月人均补差206元,比2000年的16.8元提高189.2元。全市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22901人,全年月人均补差91元,比2006年的21元提高70元。2006年开始在全市全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城乡医疗救助比例最高达到50%,城乡低保常补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实行全额救助,救助年封顶线最高8万元。至2011年,全市累计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3991.47万元,累计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6661.68万元。2008年始,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特殊困难。至2011年,全市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额474万元。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