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68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分类号: D432
页数: 8
页码: 470-477
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域内苏区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和儿童团,调动广大团员和青少年积极性,支援革命,保卫苏区。民国时期,各县还有过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和童子军组织,一度对域内青少年的政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域内各级团组织加强对团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突击队作用,带领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抚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优异成绩。
关键词: 青少年 青年组织

内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域内苏区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和儿童团,调动广大团员和青少年积极性,支援革命,保卫苏区。民国时期,各县还有过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和童子军组织,一度对域内青少年的政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域内各级团组织加强对团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突击队作用,带领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抚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优异成绩。
   第一节 青年组织 一、民国时期青年组织 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11月,共青团东乡县支部成立,胡性刚任书记。1927年1月,共青团临川县支部成立,李干任负责人,有团员50人。同年3月,共青团金溪县支部成立,丁英、卢春生先后任书记。5月,临川县团员增至300人,成立共青团临川县委,李干任书记。不久,因国民党右派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运动,各县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28年后,域内各苏区先后建立共青团组织。1928年2月,崇仁县古塘村团支部成立,随后西馆周家、连城下城建立团支部。1929年,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乐安县委成立。1930年—1934年,少共南丰县委(李秋雨任书记)、少共宜黄县委(李书彬任书记,团员400多人),少共广昌县委(刘辉明任书记)、少共资溪县委(陈福海任书记,团员438人)、少共黎川县委(陈维标任书记)、少共崇仁县委(曾尚奎任书记,团员60多人)先后成立。苏区失陷后上述组织解体。
   共青团组织自成立起,发动和组织广大青年支援北伐军,支持工农运动,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组织宣传队,写标语,发传单,宣传革命真理。在苏区,动员团员和青年带头打土豪,分田地,站岗放哨,侦察敌情,配合红军和参军参战。1933年,少共中央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要求江西征调400人,仅资溪团县委就动员200人报名参军,在“少共国际师”中专门组建资溪连。
   三青团 1939年,南城、金溪、乐安等县分别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0年,临川、宜黄、南丰等县分别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1年,三青团南丰县分团成立,广昌县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3年,三青团临川县分团成立;崇仁县在学校中发展团员39人,成立崇仁区队,隶属临川县分团;东乡县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6年,资溪县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全区各县分团全部成立。三青团县分团实行干事制,由干事长主持团务。分团内设组训、宣传、总务等股。团员以15岁~25岁(后改至30岁)的男女青年为吸收对象。临川县分团有区队12个、分队76个、团员1114人,崇仁县分团有区队12个、团员441人,宜黄县分团有区队29个、团员1476人,乐安县分团有区队6个、分队38个、团员333人,南丰县分团有区队19个、团员576人,广昌县分团有区队8个、团员89人,东乡县分团有区队32个、分队169个、团员2000人,金溪县分团有区队4个、分队12个、团员300人,资溪县分团有团员185人。1947年冬,三青团对团员进行甄核登记,凡超龄的令其退团、跨党(参加民社党、青年党)的取消团籍,合格的发给新团员证。随后,与国民党合并,经甄核登记的团员全部转为国民党员,三青团撤销。
   三青团开展集训,邀请当地党、政、军头目为教官,对团员灌输法西斯意识,宣扬“三民主义”。创办《赣东青年报》《金溪青年报》《崇仁青年报》《宜黄青年》等报刊,广昌县分团则推销《南昌青年报》,向广大青年进行反共宣传。以抗日为名,诱惑青年响应国民党“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参加青年军。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年军被国民党投入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之中。
   二、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组织 专区团(地、市)委 1949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西省抚州分区工作委员会成立,设书记1人、委员2人。1954年,委员9人、常务委员7人。内设组织、宣传、学生工作3个部。1957年7月1日,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省抚州专区工作委员会,有委员9人、常务委员5人。1962年,委员14人、常务委员8人。1966年10月,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团组织停止办公。1968年2月,全区青年工作改由抚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分管。1973年恢复团组织。该年5月16日—20日,召开共青团抚州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抚州地区第一届委员会,有委员41人、常务委员18人。1980年1月,取消代表大会制,恢复共青团江西省抚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地委),为正处级行政单位,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工作部和办公室。1984年,增设工农青年部。1996年,成立地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部与宣传部合并为组宣部。2000年,团地委有行政编9个、事业编2个,在编11人。10月,抚州撤地设市,团市委由直接任命制改为大会选举制。2001年3月12日—13日,召开共青团抚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10人。团市委内设组宣部、学少部、工农青年部和办公室,下辖临川区团委和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金溪、东乡等10个县团委。2006年团市委被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08年6月,撤销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市希望工程服务中心。2011年底,团市委有行政编9个、事业编2个,在职10人。历任团(地、市)委书记为刘铁锐、孙林山、饶权(负责人)、王冶、李爱荪、王权义、饶士圻、陈贵生、魏小琴、许爱民、陈卫民、万锦、李晓浩、江晓斌、涂建忠、程新飞、张沥泉。
   团县(市、区)委 1950年,有临川、南城、南丰、黎川、资溪、金溪、崇仁、宜黄、乐安等9个团县委。1955年,增加抚州团市委。1968年,增加东乡、进贤团县委。1983年,增加广昌团县委,减少进贤团县委。1995年,增加临川团市委,撤销抚州团市委和临川团县委。2011年底,有11个团县(区)委,均为正科级,参照公务员管理。
   1950年始,全区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隶属专区、县两级团委领导。2004年4月,抚州市青年联合会成立,召开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163名各界优秀青年为市青联一届委员会委员。2005年12月,团市委成立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会员及领导机构,制定通过抚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章程及工作计划,为全市青年企业家打造创业平台。2008年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抚州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4月,团市委成立抚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协会下设18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除各县(区)下设1支服务队外,还设有公益事业、医疗卫生、消防环保宣传、临川教育、社区便民、文明礼仪、法制宣传等7支服务队,注册青年志愿者有1200人。
   自1990年以后,全区团员总数和在青年中所占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团员13万人,占青年总数的20%;1994年团员11.36万人,占青年总数的16.4%;1997年团员10.99万人,占青年总数的15%;2000年团员10.66万人,占青年总数的9.8%。2002年,全市有团委1039个,团支部7145个,团员14.22万人,占全市青年78.19万人的18.18%,有专职团干449人。2007年,全市团员17.6万人,占全市青年的14.6%。2011年底,全市有基层团委462个,团总支97个,团支部5075个,专职团干部253人,有共青团员20.46万人。
   三、主要活动 1950年,为巩固新生政权,抚州区、县两级团委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民兵组织,投入剿匪反霸斗争。该年6月,全区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到抗美援朝运动中,参加和平签名运动和游行、募捐;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东乡、金溪、南城、黎川、临川、资溪、广昌等县共有4286名团员青年入伍赴朝参战。1951年,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各级团委动员和组织农村团员青年参加农民协会,斗地主,分田地。1953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各县团组织与妇联组织密切配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号召团员青年向封建买卖婚姻展开斗争。该年,仅资溪县就有472对青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1954年—1955年,专区团委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共产主义教育,在全区开展以“七好”(服从党的领导好、劳动态度好、爱护公共财产好、学习好、勤俭节约好、道德品质好、身体锻炼好)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竞赛活动,评选出一批青年积极分子。辛长生、黄正生、周莱生3名团员被评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各级团委号召团员青年带头加入农业合作社,不少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被选为社长、副社长、会计、生产组长,成为农业合作社的骨干力量。1956年、1959年,专区团委两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团委迅速在农村与城镇组建突击队,投入工农业生产运动。1958年全区建立青年突击队11730个,突击队员中有15581人参加早稻高产试验、61841人参加晚稻高产试验、134590人参加工农业技术学习、96794人参加技术革新。金溪县团员宋喜明与同村青年大力进行农具改革,研制出竹齿耘禾耙;用人工合成化肥改造红壤,取得70亩稻田平均亩产粮食833公斤的高产纪录。广昌县由10452名团员青年组成的503个突击队,1年垦荒9000亩。资溪县团员廖美林等人在荒无人烟的豹虎圾改造低产田100多亩,夺得粮食大丰收。
   1960年,在全区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1963年,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至1964年,全区2683个团支部涌现出“四好”团支部342个、青年标兵1017人、“五好”青年3143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各团县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访贫问苦、忆“四史”(村史、家史、厂史、合作化史)活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组织活动基本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红卫兵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区开始。6月—7月,红卫兵组织在全区各大、中学校迅速发展。8月,学校先后停课,红卫兵打着“造反有理”旗号,组织各种名目繁多的战斗队,从学校走向社会,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方式,到处揪“黑帮”“牛鬼蛇神”“走资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三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分子”。不久,各县红卫兵开始全国大串联。1967年1月起,造反派到处夺权,红卫兵组织出现派性斗争。7月—8月,派性斗争愈演愈烈,由“文斗”变成“武斗”,影响最大的两个对立的红卫兵组织是华东地质专科学校的“红色革命委员会”(简称“红革会”)与“井冈山公社”。1968年下半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号召,全区许多红卫兵和知识青年陆续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同时,一大批上海知青到抚州插队落户。10月,团省委部分机关干部被下放到宜黄县参加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9年—197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分阶段、分批次地进行。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后,抚州地区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各县也相继成立红代会,一些红代会的主要负责人被结合进入专区、县革命委员会,成为领导班子成员。1977年后,红卫兵组织逐渐解散。
   1973年12月,团地委要求对广大团员青年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自身建设。1975年—1976年,全区农村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1977年,团地委发出《关于在全区青年中开展向雷锋式青年李志军学习活动的通知》,全区团员青年再次掀起向雷锋学习的热潮。资溪县建起学雷锋小组921个,县武警中队学雷锋小组为群众义务修路铺桥、修理农具车辆,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先进集体。金溪县建起学雷锋小组2429个,下放知青马龙生长期照顾五保户老人,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先进个人。东乡县县城58个学雷锋小组,1年内为群众做好事4万多件。1979年后,全区团员青年认真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投身改革大潮,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该年,全区农村团组织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主题,积极开展科学种田活动;企业团组织以增产节约、优质高产、多品种、低消耗和安全生产为中心内容,开展“三手一队”(节约能手、革新能手、质量能手、生产突击队)活动;财贸系统团组织以优质服务多贡献为重点,开展“争当商业小行家”活动。1981年,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新内容,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全区30万青少年5000个学雷锋小组走向社会,做好事,送温暖。该年底,团地委表彰先进集体220个、先进个人3700人。1982年,全区团员青年全面开展植树造林、育林护林活动。乐安县团员青年植树14万株,荒山造林4万亩。1983年,在全区开展争当优秀团干部活动。1984年—1990年,困地委号召全区农村团员青年开展“三户一体”(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个体户、经济联合体)致富比赛,各县团组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村青年掌握致富本领。一批优秀致富青年脱颖而出,豆腐加工状元何云林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团员陈茂华被评为全国科技示范标兵。同时,各县工厂企业团员青年开展“双增双节”“爱岗、创优、降耗”等竞赛。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各级团组织重点开展如下活动: 希望工程活动 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公益行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1991年9月,抚州地区“希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成立。1992年,团地委在全区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动员团员青年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失学儿童捐款,献爱心。1993年,继续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再行动。1994年,开展“1+1”助学行动,号召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参加结对救助。该年,由香港新界社团联合资助的全区第一个希望小学在乐安县谷岗乡奠基。1997年,团地委与地委组织部、地区农业银行联合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储蓄活动,全区存款785.3万元,所得利息48.73万元全部捐赠给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返还23.39万元),用于“希望工程”。至2000年,全区“希望工程”共接受海内外人士捐款540余万元,有487名失学青少年受到地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资助,1900余名青少年受到中国、省青少年基金会的资助。全区兴建希望小学25所,修缮农村学校5所,援建农村学校希望书库14个。有2名学生获全国“希望之星”奖学金,11名教师获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12名教师获全省“希望工程”园丁奖。进入21世纪后,抚州希望工程进一步推进,多种形式的救助贫困学生活动相继开展。2005年11月7日,团市委与洪客隆百货抚州购物广场举办“爱心呼唤”希望工程捐助仪式。2006年,团市委采取募捐钱物、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济困助学等多种措施,相继开展“让孩子们都上学”“真情助困进万家”“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等活动,使希望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南丰县市山镇官庄村等4所希望小学。2007年,团市委举行“书籍联通爱心,书香飘遍赣地”大型捐书活动启动仪式、“水塔醋爽”希望工程捐赠大型义卖活动启动仪式。为帮助贫困家庭青少年克服“无钱看病,看病致贫”的困难,使他们能及时治病,重获健康,团市委与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青基会联合下发《关于联合开展捐建“生命希望工程抚州市青少年健康基金”活动的通知》,筹措资金12.07万元,与抚州光明眼科医院联合开展“爱心光明行”活动,免费为71名青少年实施眼睛手术;与市直工委组织开展“生命希望工程”募捐活动,募款71410元,救助患病的贫困学生。2008年初,启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项目,市编委批复成立抚州市希望工程服务中心。该年,团市委进一步加大希望工程宣传力度,广开渠道、募集助学资金,制作爱心募捐箱28个,发放到全市各大超市、公共场所,向社会募捐。当年募集捐款10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900余名。援建希望小学8所,援助资金263万元,受益学生4300余人,筹资68.9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00人。为使希望工程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全市形成“一级管理基金,四级实施救助”,提高希望工程实施效益。2010年春,团市委、市希望工程服务中心启动“春暖2010”行动,共募捐款49万余元,援助云南干旱灾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1994年,团地委动员全区青年职工参加岗位训练,学习先进操作技术。1996年,组织导师带徒,以合同形式规范师徒关系,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担任导师,帮助青年职工进行岗位训练。1997年,举办全区首届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掀起技术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热潮。该年底,全区5000多名青年职工参赛,尚江黎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另有62人获评省、地级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2000年,进一步加强青年职工岗位训练,全区导师带徒近3000对。1.2万余名青年职工活跃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评出林宏、刘党荣等省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2人、地级90人、县级380人。2007年—2008年,团市委继续组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
   青年文明号活动 1994年下半年始,在全区金融、税务、商业、粮食、工商、邮电、公安、武警、交警、消防等24个部门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至2000年,乐安县招携林业公安派出所、抚州温泉宾馆客房部、南丰公路段路政大队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临川县酒厂贡酒班、抚州棉纺织厂织造车间等68个单位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集体),南城县公安局上唐派出所、抚州地区稽查分局南丰县通行费征收站等452个单位获评地级青年文明号单位(集体)。2007年,组织全市近300个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走进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青年志愿者活动 1994年,抚州地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随后,成立52个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60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招募青年志愿者5万余人,组织助耕队、抗洪抢险队、科技文化扫盲队、社区志愿服务队等1000多个。同年10月,团地委与地区交警支队组织的交通安全服务队200个,青年志愿交通安全宣传员、监督员5000多人,在全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全区交通事故当年下降12%。1995年,在团员青年中实施“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全区共落实“一助一”结对服务对象1万多户(人)。1996年,在全区青年志愿者捐助灾民行动中,捐款捐物价值共20余万元。1997年,开展青年志愿者清除非法张贴、护送小学生过马路活动。全区青年志愿者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对失足青少年帮教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007年后,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志愿者服务活动500余次。2011年,做好“七城会”抚州赛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团市委荣获“七城会”优秀组织奖。
   服务万村活动 1995年6月,响应团中央号召,团地委在全区农村团员青年中启动“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大专院校等单位与14个示范村结对。1996年,团地委开展“服务万村”行动,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加强对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同时,在全区组织储蓄活动,储蓄300万元,为“服务万村行动”提供资金保障。该年,团中央检查组到抚州考察,高度评价团地委的做法,《团内要讯》刊登抚州经验。至2000年,全区共培训地级青年星火带头人200多人,兴办各种服务项目和实体150个,广昌县青年谢远泰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2008年8月,团市委组织成立抚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凝聚一批在抚州投资及本地的优秀青年企业家,使之成为进一步做好抚州招商引资工作和推进抚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破解园区招工难问题,团市委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密切联系,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召开招聘会、深入村组织招工等形式,满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
   保护环境造林绿化活动 1999年起,响应团中央“保护母亲河”号召,抚州团地(市)委相继开展“团员青年植树”、青年“认养青年林”活动、一河两岸绿化工程、改造荒漠化土地工程、“环保世纪行”等活动。按照“经济发展好,生态保护好,村庄和谐好,青年作用发挥好”标准,创建20个“共青团生态文明示范村”,参与“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调动团员和青少年植绿护绿的积极性,营造起“爱护绿色家园,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共投入人力3万余人次,植树造林300多公顷。2005年,团市委继续倡导创建青年林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关心绿色,共同参与造林”的社会氛围。
   帮助青年创业致富活动 2001年后,开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创建农村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和青年星火带头人。2004年,团市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继续推进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2005年,团市委深入开展抚州青年创业行业活动,着重加强农村青年科技推广,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青年龙头企业,发展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先锋、十大创业青年、农村青年带头致富人、抚州青年创业论坛等评比、宣传系列活动。2006年,启动实现“五百工程”(培养10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创建100个农村青年示范基地;开展100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筹集100台电脑捐赠农村贫困小学)。组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年农业专家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服务、规划设计、项目咨询等活动。3月22日—23日,团省委在抚州召开全省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肯定抚州团市委整合力量服务新农村的做法。2007年后,团市委帮助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创业致富,与市农信社沟通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000多万元。组织开展“建设新农村、青春促和谐”行动,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走进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全市各级团组织以职业技术学校和致富基地为依托,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通过开展“华龙”杯抚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蓝欣”杯抚州市首届“十大青年创业先锋”等评选活动,激发青年创业热潮,促进抚州经济发展。2009年,团市委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市大力开展“共青团农村青年青季培训行动”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在全省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就业创业培训项目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联合劳动保障部门,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做好农村“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全市共创建7个国家级、20个省级、11个市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落实青年创业贷款发放,全市共授信信用卡1283张,实际发放1265张,授信贷款金额4691.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金额4519.49万元。2011年,全市建立各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11个,发放小额贷款金额9721.19万元,放贷1745户,带动3739人就业,培训青年3220余人。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2001年3月5日,团市委在市体育馆举行“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万人签名活动、“抚州明天更美好”青少年露天书画创作比赛、“温暖服务”竞赛活动、抚州市首届“青春小姐”大赛等。向市民散发20000多份“告别不良言行,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聘任红领巾文明新风监督员,并且与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塑造抚州青年新形象。同时,还分别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十大杰出青年”“抚州地税青年标兵”“十大青年检察官”“十佳青年交警”“十佳青年消防卫士”“十佳青年稽征员”“十佳辅导员”“十佳少先队员”等评选活动,积极宣传优秀青年典型,产生较大社会反响。2005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用半年时间举全市之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团市委承接青云峰路的整治任务,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整合社会资源等多项措施,使“老大难”路段面貌焕然一新,在综合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其他大型活动 进入21世纪后,团市委先后组织青少年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精神文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共青团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建设诚信抚州”,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先进典型、请英模作报告、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通过观映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影片,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赈灾活动,用实际行动参与北京奥运等,使青少年树立爱党、爱国精神。2007年,团市委召开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举行千名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欢庆“六一”全市少儿书法作品现场绘画赛、全市万名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我爱新农村”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全市少年儿童环保知识竞赛(与市邮政局、教育局联合举办)、“哈森杯”第二届抚州市青年歌手大赛等一系列活动。2008年,团市委举行“青春放歌——走进园区”慰问演出活动,慰问园区劳动者。该年,面对50年不遇的冰灾,团市委开展“抗冰灾、保畅通、送温暖、助滞留、捐物资、生产自救”等工作,全市青年、团员交纳特殊党费、团费,捐款捐物130余万元,为灾区群众献爱心。2009年,团市委举办“和谐青春”——抚州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文艺晚会,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启动《团旗飘扬——抚州共青团简史》编纂工作,不断完善抚州青少年团史团情教育载体。2010年,临川唱凯堤发生决口,全市组织动员近万名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组建青年突击队130余支,筹集款物650余万元,参加抗洪抢险和灾民安置工作。组建灾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70余支,募集救灾款物120余万元,参与灾后重建,并在17个灾民安置点成立临时团支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站。2011年,团市委举办“青春给力、紧跟党走”及万名青年“青春红歌会”“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红领巾心向党、争当四好少年”少先队主题活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
   第二节 少年组织 一、儿童团 儿童团为苏区少年组织,团员由8岁~15岁儿童组成。1929年,南丰县儿童团建立。1930年,宜黄县建团。1932年,东乡县建团。1933年,崇仁、资溪、金溪、黎川、广昌、乐安等县建团。入团儿童均来自贫苦农民或手工业工人家庭。儿童团由县儿童局领导,乡设大队,村设小队。1934年,苏区先后沦陷,儿童团自行消失。
   儿童团开展的活动有站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路条,监视土豪劣绅、反动军警行动,为过境红军送茶送粥,还组织口号队、歌咏队宣传革命真理、破除封建迷信,同时参加夜校或识字班学文化。1933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黎川县儿童团一边加强赤色戒严,一边积极募捐,支援前线,在募集“闽赣平射炮”运动中,全县儿童捐出大洋115元,成为闽赣省儿童团募捐先锋。
   二、童子军 民国时期,按照国民党《中国童子军总章程》规定,域内各县中、小学校建立童子军。童子军实行大队、中队、小队建制,吸收小学五年级以上和初中学生参加,由县童子军理事会管理,理事长由国民党军政官员担任。解放后,童子军自行解散。
   童子军身穿黄制服,头戴船型布帽,项系蓝白参半的领带。童子军每周设训练课程两节,培养“智、仁、勇”精神,授课内容为纪律、礼节、操法、结绳、旗语、侦察、救护、炊事、露营等。
   三、少年先锋队 组织 1950年,全区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儿童队在学校设大队委员会,并设大队辅导员1人;班级设中队委员会,并设中队辅导员1人;小组设小队。儿童入队时,须佩戴红领巾在队旗下宣誓。专区、县两级团委设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儿童队工作。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文化大革命”中,少先队停止活动,由红小兵组织取代。1978年,恢复少先队,重新开展队务活动。
   主要活动 50年代初,全区儿童队普遍开展“三爱”(爱劳动、爱集体、爱祖国)教育活动。1952年,临川、黎川、南城等团县委在寒暑假期间,组织2700多名儿童队员举办“少年乐园”活动,内容有唱歌、跳舞、打球和听辅导员讲抗美援朝中的英雄故事。活动后不少队员主动将零花钱捐献支援抗美援朝斗争。1955年—1958年,全区中学少先队与学校附近的8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联系,定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为农业社送字、送书、送戏、送肥。同时全区学校兴办小工厂482个、小农场1320个、小饲养场209个,共创收44951元。1959年,全区少先队员植树655965棵,营造少年林920亩。60年代,开展“向雷锋学习”“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活动,全区涌现一批“小雷锋”,受到社会赞誉。1981年,全区26万多名少年儿童利用荒地荒坡,种植蓖麻119万余株,当年评出“红花少年”39150人。1983年,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全区20余万少先队员参加,乐安县鳌溪镇第一小学五年级(1)班少先队中队和全区50名少先队员被团中央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87年,全区30多万少年儿童参加“做振兴江西小星星”活动,提出一批优秀方案,其中获省一等奖3人,二等、三等奖8人,抚州、金溪、宜黄等县(市)获省优秀组织奖。1995年,团地委推出“创五星雏鹰行动”,全区开展“手拉手拉回一个希望,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活动,孩子们自发回收废弃物,保护环境卫生。1996年,全区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数达48994对,结对学校50对。至2000年,先后开展“手拉手助残”“手拉手解困”等活动。金溪团县委、县少工委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雏鹰行动”先进单位,余丽安等16名队员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2004年3月,团市委发出《关于在全市少先队组织中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统一行动日活动的通知》,利用晨课前升国旗的时间,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大队会;利用下午班会时间,以中队为单位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中队会。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2005年,团市委组织全市共青团和少先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民族精神代代传”“邮政杯—青少年心向党,写给身边的共产党员一封信”青少年书信大赛、“同在蓝天下、健康共成长一共建和谐抚州手拉手”系列活动。5月20日—22日,团市委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在抚州一中、临川一中、实验小学、南城县共举办10场“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主题报告会,6000余名学生和家长聆听报告会。2006年,团市委以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深化“五爱、四有”“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007年,团市委在进一步推进“民族精神代代传”、18岁成人宣誓仪式教育、“雏鹰争章”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十佳少先队员”“十佳中学生”等评选活动。2008年,团市委以建国59周年、建党87周年、建团86周年、“五四”运动89周年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同抚州齐发展”主题活动。
   临川退休干部欧阳辉自1985年起,自愿坚持校外辅导员工作,先后到九江、宜春、上饶、武汉、福州等地、市为少先队员义务讲课3000多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28950元,多次受省、地团委表彰。1999年10月,欧阳辉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亲切接见。2000年8月,成立以行署常务副专员为主任的抚州地区青少年权益保护委员会,随后各县(区)也成立相应机构。团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制宣传,广泛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2004年10月,团市委、市综治委办公室等12家单位联合评选和表彰99家抚州首批杰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5年4月,下发《关于抚州市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等3个相关文件。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抚州形成“党政牵头,预防办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大预防、大综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局面。2009年11月,团市委召开抚州市青少年权益使者发布会,创建青少年权益使者制度。2011年,建立全市统一的“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加强对青少年权益状况的动态监测,收集整理并实时反映青少年利益诉求,形成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常态化工作机制。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性
相关人物
丁英
相关人物
卢春生
相关人物
李秋雨
相关人物
李书彬
相关人物
刘辉明
相关人物
陈福海
相关人物
陈维
相关人物
曾尚奎
相关人物
甄核
相关人物
和崇仁
相关人物
刘铁锐
相关人物
孙林山
相关人物
饶权
相关人物
王冶
相关人物
李爱荪
相关人物
王权义
相关人物
饶士圻
相关人物
陈贵生
相关人物
魏小琴
相关人物
许爱民
相关人物
陈卫民
相关人物
万锦
相关人物
李晓浩
相关人物
江晓斌
相关人物
涂建忠
相关人物
程新飞
相关人物
张沥泉
相关人物
辛长生
相关人物
黄正生
相关人物
周莱生
相关人物
宋喜明
相关人物
廖美林
相关人物
豹虎圾
相关人物
雷锋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关机构
三民主义青年团
相关机构
共青团临川县委
相关机构
乐安县委
相关机构
南丰县委
相关机构
宜黄县委
相关机构
广昌县委
相关机构
资溪县委
相关机构
黎川县委
相关机构
崇仁县委
相关机构
宣传部
相关机构
市委
相关机构
临川区团委
相关机构
抚州团市委
相关机构
中国少年先锋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
临川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南丰县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