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年儿童及家庭教育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683
颗粒名称: 三、少年儿童及家庭教育工作
分类号: D442
页数: 2
页码: 467-468
摘要: 2000年后,幼儿教育愈来愈受到政府、社会和家长重视,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幼儿教育环境、幼师队伍、幼教质量均不断提高。2011年底,市区约有两万名0~6周岁的儿童,其中3~6周岁的适龄儿童约有1.9万名;全市登记在册的公办、集体、民办幼儿园有358所,其中市中心城区(含上顿渡城区)44所。儿童入学率达100%。2011年,“春蕾计划10元捐”募集捐款124443.6元,全市利用春蕾资金捐建春蕾学校3所,资助春蕾女童班5期、贫困女生5100余人次。并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暖心”行动。2010年,开展特色百户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和谐之家、守法之家、育才之家、平安之家、健康之家、爱心之家共600户。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捐资助教

内容

托幼工作 1951年,专区保育院开办,接收儿童10余人。1952年,各县试办农忙托儿所。1958年,全区幼儿园3459所,接收儿童91880人;托儿所9352所,接收儿童74816人;保育院104所,接收儿童2600人。1960年,全区表彰先进托幼园所200个、先进保教员100人。抚州市东风人民公社第一保育院、临川县温圳公社幼儿园、南城县上塘公社幼儿园、崇仁县秋溪公社幼儿园和乐安县增田公社幼儿园被评为全国“六一”儿童工作先进单位,抚州市机关保育院保教员黄荣香等19人获全国“六一”儿童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61年,省妇联表彰抚州专区先进幼儿园28个、先进个人19人。广昌县尖锋公社红军大队幼儿园、苦竹翠雷山垦殖场托儿所,成为群众喜欢的幼儿之家,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962年后,随着公共食堂的解散,托幼组织停办。1976年,恢复托幼组织。至1977年,全区有托儿所、幼儿园1059所。1981年,中央书记处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妇联要以托育、培养、教育儿童为工作重点。地区要求各县(市)要办好1个示范幼儿园,公社要有中心幼儿园,大队要办常年幼儿园。至1982年,全区办有县保育院11个(抚州市在第十小学开幼儿班),239个公社办起236个中心幼儿园。全区共有幼儿园(所)4120个,入托儿童122725人,占应入托儿童的25.6%,城镇儿童入托率为47.7%。宜黄县凤冈镇幼儿园于1979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984年后,民办幼儿园所发展迅速,该年全区办起家庭幼儿园29所,收托儿童970人。1995年,全区有民办幼儿园720所,其中个体户办园100所。1997年7月,经专员办公会研究,幼儿教育工作移交地区教委主管。
   随着幼儿园所增多,幼师队伍不断扩大。1960年,全区有保教员4985人、保育员36480人。为提高教学质量,地区、县(市)妇联师举办幼师培训班。1980年—1996年,地、县两级共举办培训班278期,培训人数15260人。1982年7月,地区妇联举办全区自制儿童玩具展览。1984年,推广木偶教学,全区制作木偶头像3100多个,改写木偶剧本120篇,6个木偶童话参加全省木偶戏汇演,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1985年,全区有9个县开展技能技巧赛活动,参赛幼儿234人。在全省举办的宝宝智力赛中,全区有4所幼儿园获奖,其中南丰县幼儿园获一等奖。1986年,省妇联在南昌举办自制教玩具展览,全区选送20件参展,10件获奖。1990年,南丰县幼儿园制作的“神奇的盼盼时钟”“趣味板竹”、乐安县幼儿园的“多功能智力盒”、宜黄县幼儿园的“自旋式单棍跳绳”等玩具,均获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自制教具奖。
   2000年后,幼儿教育愈来愈受到政府、社会和家长重视,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幼儿教育环境、幼师队伍、幼教质量均不断提高。2011年底,市区约有两万名0~6周岁的儿童,其中3~6周岁的适龄儿童约有1.9万名;全市登记在册的公办、集体、民办幼儿园有358所,其中市中心城区(含上顿渡城区)44所。儿童入学率达100%。
   捐资助教工作 1981年,成立抚州地区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各级妇联在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协调幼教工作。1982年,行署拨款21万元扩建地区保育院校舍1400平方米。“六一”儿童节期间,全区机关干部捐资28546元,赠送少儿读物15221册。各地电影院免费为儿童放电影210场。医疗卫生部门为7岁以下儿童义务体检19423人。1983年,地区妇联、团地委、地区工会、地区科协等9家筹资购买2000册少儿读物、170多种文娱器材和玩具,分送到乐安县和黎川县的边远山区幼儿园。地区卫生局组织医疗部门免费为地区直属单位的儿童作健康检查。金溪、东乡、宜黄、黎川、进贤等县筹资76.5万元,扩建保育院校舍6300平方米,购买儿童玩具。行署拨款12万元在抚州市人民公园添置“空中飞机”等大型电动玩具。1985年,成立地区儿童工作领导小组,1993年初改称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年底改称工作委员会,制定《九十年代抚州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各县(市)也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儿童工作发展规划。1994年,响应全国妇联开展“爱心献春蕾”号召,地区妇联广泛动员城镇儿童、家长把多余的玩具捐献出来。地区建设银行、供电局等单位捐资2万元购买儿童读物送给山区贫困儿童。1995年,地区妇联推行“春蕾计划”,全区集资3.57万元资助208名贫困女童上学。1996年,有300名失学女童获得资助重返校园。1997年,地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与江西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专题片《爱的呼唤》,吸引更多人士加入“春蕾计划”行列。地委、行署领导带头与贫困女童结对,对其学业进行全额资助。年底,全区共资助贫困失学女童1013人,金额40.5万元。广昌县被列为联合国基金会扶助女童入学项目县,崇仁县六家桥“春蕾女童班”50名学生被列为国家、省妇联扶助对象。1998年,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南城县株良乡资助“春蕾女童班”50人。2000年,地区妇联与地区邮政局发行“春蕾计划”明信片10万枚,为失学儿童募集基金1万元。2000年后,各级妇联组织“关爱女生阳光助学”活动,东乡县摄影师白影、杨淑琴夫妇自1998年后,共出资近20万元,资助40名贫困女大学生上学。2010年,“春蕾计划十元捐”“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共募集资金40多万元,帮助581名贫困女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市妇联在临川唱凯镇“八一”希望小学举行“春蕾计划”捐助暨爱心书包捐赠仪式,向20名贫困女生发放9200元“春蕾助学金”,并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的740套爱心书包和文具发放给灾区儿童。2011年,“春蕾计划10元捐”募集捐款124443.6元,全市利用春蕾资金捐建春蕾学校3所,资助春蕾女童班5期、贫困女生5100余人次。并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暖心”行动。
   家庭教育工作 1980年,全省儿童工作、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1982年,地区妇联与抚州市妇联在六水桥街道办事处举行家庭教育讲座,总结推广市人民银行职工教育子女的经验。1986年5月,成立抚州地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各县(市)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9个、家庭教育研究会13个、联谊会6个。乡镇、街道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谊会218个,配专职、兼职干部43人,兼职教师1500多人。全区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刊授家长学校、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共1700余所。其中,中学家长学校63所、小学家长学校1205所、幼儿园家长学校306所、新婚学校165所、孕妇学校37所。1995年—1997年,撰写家教调查报告290篇,组织6000个家庭参加家教知识竞赛,表彰优秀家长2008人。1998年,全区举行家教知识竞赛。2000年,南城县家庭教育中心成立。2001年始,全市每年召开“廉内助”表彰大会,倡导廉政家庭。2008年4月,市妇联评选首届“十大优秀母亲”。2010年,开展特色百户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和谐之家、守法之家、育才之家、平安之家、健康之家、爱心之家共600户。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荣香
相关人物
杨淑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城县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