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民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65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农民团体
分类号: D422
页数: 4
页码: 458-461
摘要: 东乡、金溪、崇仁、宜黄等县农民协会相继成立,各县农协成立后。全区农协组织全部被迫解散,农协组织在这些地方又一次成立,在当地成立农协组织。资溪县下张等地成立农民协会,协助成立农民协会。南丰县的洽村、长坡、明湖、白舍、罗坊等33个乡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各乡均成立农协组织,先后成立农民协会,各地普遍成立农协组织,苏区沦陷后农协组织全部解体。
关键词: 农民团体 农民组织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民国时期农民组织
   赣东农民运动办事处 民国15年(1926)11月,成立赣东农民运动办事处,由中共赣东特派员钟赤心任主任委员指导赣东地区农民运动,办公地址设在抚州城内。
   农民协会 民国15年(1926)10月,北伐军攻占抚州后,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当月下旬,南城县农民协会成立,卢笑予任负责人。11月,临川县农民协会成立,钟绍尧任负责人。12月,东乡、金溪、崇仁、宜黄等县农民协会相继成立,负责人分别为乐庭玉、蔡菊圃、张维新、邹渊。16年1月,南丰县农民协会成立,熊开文任负责人。6月,乐安县农民协会成立,易道明任负责人。各县农协成立后,迅速发展会员,最多时全区发展到近30万人。16年“七·一五”宁汉合流后,国民党疯狂镇压农民运动,至8月底,全区农协组织全部被迫解散。
   1929年—1933年,宜黄、资溪、广昌、黎川、南丰、崇仁、南城、乐安、金溪等县的部分或全部乡村先后成为苏区,农协组织在这些地方又一次成立。1929年1月,红军游击到宜黄县新丰、侯坊一带,在当地成立农协组织。4月,资溪县下张等地成立农民协会。8月,南丰县黄龙坑赤卫队到广昌县苦竹乡,协助成立农民协会。1930年,南丰县的洽村、长坡、明湖、白舍、罗坊等33个乡相继成立农民协会。1931年6月,黎川县在红军进入后,各乡均成立农协组织。1933年春,崇仁县部分乡村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先后成立农民协会。同时,金溪县的濠湖、横源、罗源等地,在红军地方工作团的帮助下,分别成立农民协会。该年,资溪等县成为苏区,各地普遍成立农协组织。苏区沦陷后农协组织全部解体。
   农会 民国23年(1934),国民党临川县党部开始筹建县农会。根据《中华民国农会法》规定,乡、保、甲也成立农会组织。宜黄、东乡、金溪、崇仁先后成立农会。至37年,域内有农会会员23128人。抚州解放时,农会自行解体。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组织 农民协会 新中国成立初,全区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次兴起。1949年冬,崇仁县农民协会率先成立,区乡分会和村协会小组也相继成立,共273个,会员18767人。1950年,全区各县、乡、村农协组织普遍成立。1952年,崇仁农协会员33779人,宜黄10937人,临川70000人,东乡22100人,金溪32798人,资溪10213人,南城30000人,南丰15845人,黎川35000人。农协以贫、雇农为主要依靠对象,协会主席、委员均由农民代表选举产生。1950年7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协会组织通则》,规定农民协会性质既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构,又是农民群众反封建的战斗组织。1953年,全区土地改革运动结束,随后逐步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农协组织自行终止。
   贫下中农协会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决定在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1963年,抚州市郊区人民公社在社教试点中分别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64年,社教运动在全区铺开,各县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为单位,全部成立贫协,生产队设贫协小组。根据1964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的有关规定,县协会选举主任委员1人(均由县委书记兼任)、副主任委员1人~3人、委员若干人。
   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文化大革命”中,在“重新组织阶级队伍”的口号下,域内各县(市)分别成立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贫代会),取代贫协组织。1969年1月,崇仁、资溪、乐安、金溪、临川等县和抚州市相继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贫代会,公社、大队相应成立贫代会组织。2月,宜黄、东乡、黎川、南城、广昌等县贫代会先后成立。贫代会选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若干人。1979年,贫代会被撤销。
   第二节 农民运动 民国7年(1918),资溪洪江会成立后,提出“平富济穷”的口号,对土豪劣绅展开斗争。资溪县湖石一带的富人,有的被写捐,有的被退租,有的被抄家。首领张怀亮带领会员数次攻打县城,知县被吓跑。知县请贵溪县冷水坑的地主武装前来支援,也被击败,团总李如被杀。洪江会坚持斗争3年后被镇压。邱云福领导的农民建国军以军阀、劣绅为斗争对象,经常出没在临(川)、崇(仁)两县交界处的高坪、孙坊、白露一带。建国军每到一处就把当地财主的粮食、财物分给穷人。12年,建国军攻打宜黄县城,把城内军阀赶走达两月之久。其间,开仓济贫,开狱放人,将所没收衣物分给贫苦百姓。15年10月,邱云福带领部分建国军配合北伐军攻占临川,并参加北伐军。邱云福走后,邓德高、孙牛仔等人率领建国军继续活动于临川、崇仁、宜黄、金溪、资溪等县。该年冬,建国军攻进崇仁县城,将“时彬”和“协和”两家大当铺的东西全部分给穷人,并打开牢狱放走无辜群众200多人;还在秀才埠枪杀大恶霸、县商会会长袁翰丞;在金溪县的鸦雀亭,建国军截获知县银元9000多块,并将知县处死,一时威震赣东。16年8月,国民党军第九军军长金汉鼎率领两个师围剿,10月4日,建国军全部人马到崇仁县接受杨如轩部改编,杨如轩奉金汉鼎之命,将建国军550多人全部杀害。
   16年初,域内农民协会在赣东农民运动办事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提出“实现耕者有其田”“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等口号。3月,中共临川特别支部领导临川县农协斗争为恶最甚的大地主傅青田,农民强烈要求公审傅青田,但县长肖治品拒不同意。3月27日,县农协组织万名群众,到县政府门前示威,肖治品只好答应将傅青田交群众公审,判处死刑。同时,南城、南丰、金溪、资溪、东乡、宜黄、崇仁等县在县农协组织领导下,农民运动也开展得十分激烈。东乡县农协斗争郑徽猷、王殿元等大土豪。郑、王勾结起来,纠集地主武装500多人,袭击县农协。县农协派李克昌、舒同等人带领农民自卫队反击,并查抄王殿元当铺,将其财产全部分给贫苦农民。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大地主李添贵剥削农民手段十分狠毒,他以特制大风车(现存江西省博物馆)收租,私设土牢和刑具,对付拖欠债租的穷人。县农协对李添贵进行打击,清算其剥削罪行,将其田地分给农民。宜黄县陂下农协发动群众向地主豪绅要回土地山林。南丰县农协捉拿人人痛恨的西坪大土豪崔炳炎并给予严惩。乐安县农协领导农民开展打倒贪官吴定邦、驱除污吏钟志博的斗争。金溪县农协在发动农民减租减息、废除高利贷斗争的同时,还提出反封建迷信、妇女放脚等主张。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骤然变化。朱德率军官教育团到抚州,驻临川县城外黄家书院。朱德与当地中共组织紧密合作,鼓励和支持继续开展农民运动,将临川农民自卫队改为挨户团,委任中共临川特别支部组织委员章应昌为挨户团主任,派军官教育团营教导员郑侨松为副主任。挨户团扩充到500余人、枪百余支,农民运动武装力量加强。6月,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公开反共,下令停止工农运动,朱德被“礼送”出境。7月,域内各县农协纷纷解体。此后一大批农协骨干分子遭迫害。8月,临川县温圳区农协主席何龙恩在遭受长达27天的拷打、折磨后,被土豪邹文山、罗老年杀害。10月,乐安县农协主席易道明在县城遭杀害。11月,临川县李渡区农协主席汤双喜被大土豪李逢春乱刀砍死,并割下头颅“示众”7天。同月,宜黄县农协负责人谢贤庆在监狱里受尽种种酷刑后惨遭杀害。12月,南丰县农协负责人熊开文在县城被枪杀。次年7月,东乡县农民自卫队队长李克昌慷慨就义。9月,临川县挨户团主任章应昌在狱中坚持斗争半年之久,坚贞不屈,英勇牺牲。
   苏区时,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和支援红军。1930年上半年,乐安县竹溪、湖坪、善和等区乡首先开展土地分配斗争。次年春,乐安县中部广大区域和南丰县洽村、白舍两个区开展分田斗争。1932年后,红军每开辟新苏区,农协均开展分田斗争。1933年6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发《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各苏区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查田运动。仅黎川县湖坊、飞鸢、熊村、宏村、樟村、西城、东山等地就查出地主90余家、富农80余家,查出瞒田8000余亩,惩办阶级异己分子130余人,没收地主豪绅、反革命分子财产300多万元。方志纯领导樟村农协打土豪,在一个姓杨的大地主家里抄出大量稻谷、金银,还挖出步枪数十支。1934年,红军先后离开苏区,各地农协干部普遍遭到捕杀。
   第三节 农协贫协(贫代会)主要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初,域内各级农协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开展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临川县518个村在减租减息运动中退减稻谷125万千克。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各县农协一面开展土改政策的宣传教育,调动农民群众斗地主、分田地的积极性,一面认真贯彻执行土改法,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倒地主,保证土改运动顺利完成。土改中,各级农协对划分阶级、分配土地起决定作用,真正成为代表贫雇农利益的权力机构。此外,各县农协在开展剿匪反霸、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农村互助合作等运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963年—1965年,全区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成立贫下中农协会,配合社教工作队开展活动。社教运动以“四清”(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运动初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农村大部分干部被视为“四不清”干部而靠边站,农村基层权力由贫协组织取代,连社员出工也由贫协委员吹口哨指挥。贫协组织既对农民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又监视“四不清”干部及地、富、反、坏、右分子的活动。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下达后,肯定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大部分“四不清”干部被解脱出来,农村基层组织恢复正常工作,贫协组织活动逐渐减少。1969年起,各县贫代会分别选派积极分子组成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学校、医院、商店和公社所属企、事业单位,领导“斗、批、改”运动。部分贫宣队员还以“三结合”形式,参加各单位的领导班子。1971年—1976年,各县贫代会号召贫下中农和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大寨,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发挥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主力军作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贫代会停止活动。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农民团体自行消失。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钟赤心
相关人物
卢笑予
相关人物
钟绍尧
相关人物
蔡菊圃
相关人物
邹渊
相关人物
熊开文
相关人物
张怀亮
相关人物
李如
相关人物
邱云福
相关人物
邓德高
相关人物
孙牛仔
相关人物
袁翰丞
相关人物
金汉鼎
相关人物
杨如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城县农民协会
相关机构
临川县农民协会
相关机构
南丰县农民协会
相关机构
乐安县农民协会
相关机构
崇仁县农民协会
相关机构
国务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南丰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临川县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贵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