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638
颗粒名称: 卷五 群众团体
分类号: C912.2
页数: 78
页码: 444-521
摘要: 清代末年,临川、崇仁、南丰等商业较繁荣的县出现商会组织。民国初期,域内泥木匠、裁缝、铁匠等手工业工人自发建立行会组织。一些文人建有民间诗社。在资溪和临川农村,曾出现洪江会、农民建国军两支农民武装团体。
关键词: 群众团体 社会组织

内容

清代末年,临川、崇仁、南丰等商业较繁荣的县出现商会组织。民国初期,域内泥木匠、裁缝、铁匠等手工业工人自发建立行会组织。一些文人建有民间诗社。在资溪和临川农村,曾出现洪江会、农民建国军两支农民武装团体。
   民国15年(1926)冬,域内各县普遍建立起总工会、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等组织。16年,“七·一五”宁汉合流后,这些组织先后被迫解散。乐安、宜黄、广昌、黎川、南丰、资溪、崇仁、金溪、南城等县苏区开辟后,总工会、农民协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运动会、儿童团、革命互济会、反帝(拥苏)大同盟等群众团体重新建立起来,苏区失陷时消失。同时,国民党县党部也组建工会、农会、妇女会、“三民主义青年团”、童子军等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在域内青年中产生一定影响,1948年与国民党合并后消失。其工会、农会、妇女会等其他群众团体均无活动,名存实亡。抗日战争时期,域内先后有抗敌(日)后援会、妇女指导处等抗日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组织和人民政府重视群众团体作用。50年代,专区和各县相继建立总工会、农民协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妇女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抗美援朝分会等组织。各县工商业联合会在旧商会基础上改组成立。其中农民协会、中苏友好协会、抗美援朝分会存续时间不长。1965年成立市红十字会。“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团体受到冲击而停止活动,取而代之的有工人代表大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红卫兵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群众团体重新恢复。80年代—90年代,又先后建立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消费者协会和广告协会。2004年成立市侨联。进入21世纪,域内各党群机关、人民团体、中介经济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为促进经济发展,帮助特殊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团委、工商联、妇联、工会、残联、红十字会、侨联等团体通过发动爱心企业和人士,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春蕾计划”“金秋助学”“一助一”等助学行动,捐资助教。
   第一章 工人团体 民国时期,域内工业不发达,至民国末年,工人总数不足5万人,且多从事手工业。工人为生存和自由曾组织工会,开展反压迫、反剥削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域内成立各级工会。各级工会在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重视保护工人利益,在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帮助工人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提高工人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0年后,全市工会事业迅速发展,2011年底与2000年相比,全市基层工会涵盖法人单位由2423家发展到7354家,会员由18万余人发展到54万多人;全市参加劳动竞赛职工由19.6万人发展到55.7万人;培训农民工由1.6万多人上升到8.9万余人;帮扶困难职工资金由287万元上升到1790余万元;市本级工会经费由156万元增加到744.2万元;全市职工互助保障金由1.9万元增加到317.1万元。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民国时期工会组织 民国初期,域内仅有一些小作坊和个体手工业者,从事打铁、做篾、泥木、铸造、修理、缝纫、制笔、酿造等,工人不过万人。这些手工业工人一般都自发建有行会组织,有的还以所敬之神命名,木匠、泥匠敬鲁班先师,称鲁班会;裁缝敬轩辕黄帝,称轩辕会;铁匠敬炉王菩萨,称炉王会,等等。行会立有各自行规,每年“做会”1次,大家聚会,祭神、演戏、喝酒、联欢,商谈业务维护行业利益。
   民国10年(1921)4月,南丰县店员工会成立,这是全区最早自发建起的行业工会组织。15年,国共两党合作,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北伐军的帮助下,域内各县有组织地建立县总工会,各区、乡(镇)及行会建立基层工会。该年10月下旬,南城县总工会率先成立,选举傅和春为主席,有会员900多人。随后资溪县总工会成立,选举木匠刘水来为主席,有会员600余人。11月—12月,临川、崇仁、宜黄、黎川等县总工会相继成立。临川选举吴从众任委员长,有会员近万人。崇仁选举陈利昌为主席,有会员1620人。黎川选举兰德昌为主席,有会员1000余人。宜黄选举黄启旦为主席,有会员471人。16年初,东乡、南丰、金溪等县先后成立县总工会。东乡选举揭土豪为主席,有会员223人。南丰选举谢友文为主席,有会员918人。金溪选举肖添吉任委员长,有会员1000余人。各县总工会还普遍建立几十至上百人的工人纠察队,配有枪支,以加强自卫能力。“七·一五”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右派逐渐控制各县党部领导权,禁止工人运动,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工会干部。至8月,各县工会组织先后被迫解散。
   1929年—1934年,域内9个县建立起苏维埃政权,重新成立工会组织。1930年4月,南丰县在白舍苏区成立县总工会,内设青年、妇女、雇农3个工作机构。同11月,乐安县在招携苏区成立县总工会,选举孙信河任委员长,有会员2000多人。1931年2月,广昌县苏区成立县总工会,选举吴冬生任委员长,有会员4300人。11月,宜黄县苏区成立县总工会,选举芦长胜任委员长,有会员961人,其中雇农会员490人。1933年4月,黎川县苏区成立职工联合会,选举涂来孙为主席,有刨烟、糕饼、泥木等14个行业基层工会。5月,崇仁县在谷岗苏区成立县总工会,选举陈文熙为主席,内设组织、宣传、青年、女工等工作机构。此外,金(溪)南(城)特区也成立总工会,选举陈子明为主席。1934年,苏区先后沦陷,各地工会组织被迫解散。
   同期,国民党各县党部也在管辖区内组建总工会。国民党当局采取强迫入会、限制退会、派驻官员、利用行业把头等方法控制工会,领导权都掌握在官方、资方手中,使工会成为他们争名夺利的工具。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各县工会组织号召工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31年,日军入侵抚州,工会组织停止活动。34年抗战胜利后,各县工会组织陆续恢复。是时,在国民党当局严格控制下,工会不能为工人办实事,会员逐年减少,几乎未开展活动。1949年5月后,各县相继解放,国民党工会组织解散。
   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会组织 地区(分区、专区、市)总工会 1949年9月,成立江西省总工会抚州分区办事处。1953年9月,改称江西省工会联合会抚州专区办事处。1958年10月,又改称江西省总工会抚州专区办事处。1966年10月,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停止办公。1968年2月,工会工作由抚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管理。同年,成立抚州专区工人代表大会,取代抚州专区工会办事处。1973年6月,恢复工会组织,称抚州地区总工会,正处级。1979年4月,改称江西省总工会抚州地区办事处。1996年,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经济工作部、生活女工部和教育工会,定编14个(行政编12个、事业编2个),实际在编13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教育工会主席1人(副处级)。2000年11月8日,江西省总工会抚州地区办事处改称抚州市总工会,为正处级群团组织,主任、副主任改称主席、副主席。2002年10月,组织宣传部改称基层工作部,经济工作部改称权益保障部;明确市总工会行政编制10个、事业编制2个。2006年,市总工会被列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07年12月,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市总工会增设财务部,增配科级职数1名:增设困难帮扶中心,为市总工会下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增配事业编制4个。2010年8月,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增加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个。2011年底,市总工会编制18个。历任主席(主任)为寇健、张景云、韩玉书、刘占华、邹广志、邓水文、魏建华、徐三毛、胡新生(兼)。
   县(市、区)总工会 1950年,全区有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金溪等8个县成立总工会。1951年—1953年,各县总工会结合各项政治运动,对174个基层工会进行整顿,清退亦工亦农不宜入会的会员1544人,清退政治不纯分子出会850人。1955年,抚州市、资溪县成立总工会。1968年,东乡、进贤县划归抚州管辖并成立总工会。因区划调整,1983年,广昌县总工会划入抚州地区管辖,进贤县总工会划归南昌市管辖。1995年,抚州市总工会、临川县总工会合并为临川市总工会。2000年撤地设市,临川市总工会更名为临川区总工会。2011年,全市有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广昌、东乡、金溪、资溪等11个县总工会,均为正科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县(区)共有工会专职干部196人。
   市总工会直属工会组织 总工会直属工会由市直、县(区)工会,中央、省驻抚州单位工会,国有企业工会,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构成。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抚州工会组织涵盖地方总工会及直属国营企业、事业、机关工会,以及中央和省驻抚州单位工会组织。1995年,全区新建工会118个,其中,乡镇企业工会87个、外资企业工会24个、私营企业工会7个。1997年,全区工会增至401个,其中,乡镇企业工会264个、外资企业工会56个、私营企业工会81个。1998年—2000年,加强在新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全区827个工会中,外资企业工会有70个,乡镇企业工会452个、私营企业工会287个。90年代末期开始,大部分国营企业改制、破产,取而代之的是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
   市内市教育工会为较大的直属工会,在市总工会内办公,主席由市总工会副主席兼任。至2011年底,市教育工会下辖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会、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抚州广播电视大学工会、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工会、抚州一中工会、临川一中工会、临川二中工会、市实验学校工会、市保育院工会等9所直属学校工会,共有会员3500人;并对11个县(区)教育工会进行工作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基层工会组织2000多个,会员近4万人。市教育工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市教育工会年度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参与教育系统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调查研究,反映教职工的呼声和要求,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总结推广县(区)和基层工会工作经验;完成市总工会和省教育工会布置的工作任务。
   第二节 工人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很快波及抚州,域内各县工人纷纷自发参加在县城举行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民主斗争。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抚州,6月上旬,临川、南城、南丰、宜黄、崇仁、乐安等县工人相继召开声援大会,谴责英、日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暴行,支持上海工人斗争。会后,工人们又积极投入募捐和抵制日货活动。
   1926年10月16日,北伐军攻打抚州城,守敌凭借丈余高的城墙负隅顽抗。城内部分工人与学生为北伐军向农民借来100多个长梯,以作攻城之用。19日凌晨,北伐军凭借长梯登上城墙,一举攻入城内,全歼守敌。上午,在清风门外举行祝捷大会,北伐军特别表彰抚州工人的支前工作。随后,在刚刚建立的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域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1月,崇仁县总工会召开200多人的群众大会,批斗贪污县长陈作才和大土豪李天贵。1927年1月,临川县城绸布业工人首先罢工,接着,黎川县刨烟业工人、南丰县店员工人、金溪县粮食加工业工人、临川和宜黄县夏布业工人分别在县总工会领导下举行罢工,并取得胜利,迫使资本家为工人增加工资。2月,南城县总工会组织千余名工人批斗经常打骂工人的县盐务局长肖大王。3月,黎川县700多名会员举行驱除贪污县长王又庸的示威游行。4月,金溪县总工会派工人纠察队捉拿浒湾镇商会会长、大地主丁豹虎进行批斗。临川县罗针乡工会批斗地主恶霸帅竹轩、黄宜行。黎川县宏村工会200多名会员批斗监察署长魏某。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或被罚款,或被戴上高帽游街示众,威风扫地。赣州发生镇压工人运动、杀害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的反革命事件后,临川县总工会在临川中学大礼堂举行追悼陈赞贤烈士大会,中共临川特别支部和县总工会负责人号召工农群众团结起来,与国民党当局坚决斗争到底;其他各县总工会也相继召开工人群众大会,声援赣州工人的斗争。4月12日,上海发生国民党当局屠杀工人和共产党员的反革命事件。下旬,各县总工会先后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声讨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及发动反革命政变罪行。8月5日,南昌“八一”起义军途经临川县,中共临川特别支部和县总工会,组织工农群众,在温圳镇到临川县城的50多千米沿途设立接待站,备凉茶,贴标语,热烈欢迎起义军。朱德在李渡镇召集当地工会干部座谈,并赠送步枪12支供工会开展武装斗争之用。6日,县城工人参加在曾家园举行的欢迎起义军千人大会。8日,100多名工人报名参军,随起义军南征。8月后,域内国民党当局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临川县上顿渡镇工会主席冯久辉,金溪县总工会干部陈明仔、黎钻仔、姜金生、严三多,南丰县总工会负责人熊开文、干部陈友文等许多工会干部先后惨遭杀害。临川、崇仁等县部分工人不畏强暴,在秘密成立的中共临川县委领导下,坚持对敌斗争。12月,为响应全省秋收暴动,临川几十名工人在县城及上顿渡、罗针、唱凯、云山等集镇,一夜之间张贴上千张写有“反对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口号的革命标语,鼓舞群众,引起国民党当局极大震动。1928年5月,临川、崇仁的工人砍断临川至崇仁、宜黄、金溪、东乡、南城、南昌等地的电话线杆1000多根,剪断电话线数十里。10月,又砍断临川至崇仁、南昌的电话线杆数十根。1930年4月,临川工人再次砍断临川至崇仁、宜黄、南昌等地的电话线杆数十根。
   1931年—1934年,域内苏区工会为配合红军反抗国民党军事“围剿”,积极开展支前工作。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扩大100万铁的红军”的号召,有1326名工人报名参军。资溪县总工会仅两天内就在高阜区动员32名工人参军,中共《中华时报》为此专门报道,给予表扬。黎川县总工会为红军赶制军服1万套,在熊村办起小兵器厂,为红军修造枪支。广昌县总工会为红军组织工农担架队1200人、运输队900人,赶制军服2万套、布草鞋22780双。南城县龙湖区工会负责人梁启贤自办小兵器厂,为红军修复步枪800支。宜黄县总工会组织工人参加向导队、担架队、洗衣队、救护队,奔赴前线。由临川县工人、农民组成的游击队,配合红3军团,在鹏田、东馆一带击毙敌军100多人。乐安县总工会派出工人赤卫队在增田、金竹一带配合红军独立5师,与敌军作战。广昌县总工会动员全体工人武装起来,响应“为保卫广昌而战”的号召,参战工人与红军密切配合,浴血奋战,为保卫广昌作出重大牺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域内各县工人积极参加抗敌(日)大同盟,要求坚决抗日。8月,各县工人参加大规模的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4月—6月,在各县抗日后援会统一指挥下,工人掀起抗日活动高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临川、崇仁两县店员、码头工人,自愿捐献一日所得,慰问前方抗日将士。南城、临川两县一批青年女工参加中共领导的妇女战时服务团,深入工厂、农村宣传、募捐。工人们还以购买救国公债、捐献衣鞋等行动支援抗日。南城、崇仁两县工人代表带着物资分别到医院慰问受伤抗日官兵。1942年6月,日军入侵抚州,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激起极大民愤。临川、崇仁等县工人或组织游击队伏击日军,或拆毁桥梁,挖断公路,阻止日军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域内工人开展反捐税、反饥饿、反抓丁斗争。1946年6月,临川县罗湖乡工人甘海昌等人痛打强征苛捐杂税的警察局局长杨长江、警察袁加树,砸烂监狱。1947年2月,南城、临川两县受饥饿的工人,先后两次围抢粮行大米。宜黄县伐木工人谢风保等数十人抗拒抓丁,并杀死黄陂区区长黄子澄。资溪县工人郑木华等6人赶跑前来抓丁的高阜乡保长黄自增。金溪县浒湾工人数十人挖开华丰米行围墙,夺取粮食度荒。临川县罗湖乡数百名工人、农民手持扁担、木棍冲到乡政府要求减免壮丁及派粮等。
   解放前夕,域内工人参与护粮、剿匪行动。1949年3月,临川县温家圳火车站停放着国民党正准备运走的军用粮食4800袋、军被200捆、军服160包。中共温圳特别支部发动铁路搬运工人拒绝装卸物资。4月,国民党当局正筹划运走临川县云山乡粮库储粮5000千克,云山乡数百名工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贴出禁运告示,并日夜守护,使这批粮食得以保留。9月,乐安县造纸工人刘辉汉探得匪首王兆麟行踪,趁夜带解放军赶到其住处,将其包围击毙。广昌县工人将敌人计划毁城的情报,秘密报告解放军,解放军采取果断措施,朝发夕至,敌人措手不及,阴谋未能得逞。抚州刚解放时,域内职工为巩固新生政权,配合解放军和公安干警剿歼残余土匪。
   第三节 工会主要活动 一、参加政治运动 1951年,域内工人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宜黄、东乡、金溪、资溪、南丰等5个县共抽调职工541人参加土改宣传队和工作队。专区工会办事处派出工作组分赴临川、南城两县,指导开展水上民主改革运动,查出反动封建组织10个,逮捕把头13人。在抗美援朝中,专区工会办事处组织全区工人积极参加和平签名运动,制订爱国公约。至1952年,临川、南城、南丰、黎川、金溪、东乡、资溪、乐安8个县共动员412名工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捐款522.6亿元(旧人民币),一些老工人连珍藏多年的金银首饰都捐献出来。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中,专区工会办事处与各县总工会,成立工人“打虎队”,发动95%以上的店员、工人参加,共揭露出有“五毒”行为的资本家452户,发现其中12.7%为严重违法户,收缴退、罚款25.6亿元(旧人民币)。1954年—1956年,在私营手工业、工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各级工会响应号召,抽调干部参加政府组织的工作队。专区工会办事处耿道明和南丰县总工会彭启文2人出席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的庆祝公私合营胜利大会。1958年,专区工会办事处发出通知,要求各县总工会组织工人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中,企业生产秩序混乱,但全区工人大多数仍能坚守岗位,坚持“抓革命促生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区工会办事处团结全区工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振兴全区经济而努力生产。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全区各级工会组织立场坚定,组织广大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及上级有关指示,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排除干扰,坚持生产,维护安定团结局面。1999年6月,中央决定取缔以李洪志为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地区工会办事处及时召开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学习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功”的通知》和中央领导的讲话,一致表示拥护中央的决定,带头与邪教“法轮功”决裂,并要求全区工会会员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同邪教“法轮功”的斗争。
   二、生产劳动竞赛 20世纪50年代初,专区工会办事处号召全区工人向东北第五机器厂马恒昌小组学习,开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全区涌现出一批马恒昌式的生产小组。1956年,响应南昌市工人提出的“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倡议,开展以“四比”(工业:比质量、比成本、比安全、比效益;交通:比效益、比成本、比保管、比安全;商业:比服务态度、比扩大推销、比节约费用、比上缴利润)为内容的劳动竞赛。1959年,专区工会办事处组织开展以高质量、高产量、高工效、高出勤、低消耗、多品种为内容的劳动竞赛,全区出现标兵赛、巧姑娘赛、一条龙协作赛、技术操作表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形式。1964年,开展企业学大庆、工人学铁人(王进喜)竞赛活动,并与评功摆好活动相结合,活动形式有攻关赛、协作赛、对手赛、一帮一、一对红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劳动竞赛一度停止。1973年一1975年,地区成立学大庆办公室,在全区开展以“优质、高产、低耗、安全、多品种”为内容的学大庆竞赛活动。1980年—1983年,地区工会办事处号召全区工人“为四化立功”,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全区开展起来,竞赛形式有小指标计奖百分赛、优质服务赛、节约能源赛、技术操作表演赛、新产品试制攻关赛等。1985年,全区开展“三高(高产值、高利税、高贡献)、一增(职工增收)、一安全(生产安全)”竞赛活动,参赛职工8万人,年底评比受省表彰的先进集体有5个,先进个人32人;受地区表彰的先进集体有15个,先进个人82人。1989年,全区开展创先、创新、创优、创汇、创最佳效益的“五创”竞赛活动,参赛职工9万人,年底评出受省表彰的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4人;受地区表彰的先进集体18个,先进个人190人。1990年—1992年,开展以“质量、品种、效益”为内容的劳动竞赛,地区劳动竞赛委员会总结临川、抚州、南城等市县的企业劳动竞赛,编印《抚州地区劳动竞赛工作经验汇编》,在全区推广。1993年—1995年,劳动竞赛委员会组织开展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的竞赛活动,全区参赛职工人数连续3年均在10万人以上,其中1993年成效尤为突出,全区工业产值增长24%,销售增长5.3%,财政增收24.4%,质量综合指标考评全省第一名。1996年—1997年,全区劳动竞赛进一步发展,参赛职工积极响应竞赛委员会发出的“双增双节”(增产增节、增收节支)号召,在竞赛中努力生产,两年共评出受省表彰先进集体21个,先进个人11个;受地区表彰先进集体42个,先进个人500人。1998年—2000年,开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双争”(争创一流业绩,争当“九五”英雄)立功竞赛活动,全区参赛单位662个,参赛职工29.8万人,受省表彰先进单位17个,先进班组9个,先进个人12人;受地区表彰先进单位65个,先进班组145个,先进个人750人。地区工会办事处被评为全省群众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90年代,成立抚州地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及办公室,2000年10月,改称抚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及办公室。竞赛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工业和联系工会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市总工会主席担任,委员由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分管领导担任。竞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与市合理化建议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各县(区)和企事业单位也成立劳动竞赛委员会。2005年,市劳动竞赛委和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动员全市职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的实施方案》。2006年,在全市978家企业和3万多名职工中开展“为抚州经济发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点石成金”、小发明小创造等多种形式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评选表彰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企业、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岗、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经理(厂长)、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工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重大成果各10个。市政府主办,市总工会、市委人才办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承办“抚州市2006年首届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由市政府授予“抚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前3名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理论和操作均达60分以上者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前6名由竞赛组委会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江铃底盘公司等3家企业、12名选手参加第二届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2007年,市总工会安排10万元资金举办全市机械行业职工职业技能操作竞赛、全市纺织行业职工职业技能操作竞赛,机械行业竞赛分数控加工、铣工两个工种。市总工会还首次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通知》。2008年12月份,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举办全市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竞赛工种为数控车工、电焊工、细纱挡车工、织布挡车工、陶瓷成型工等。全市各县(区)和市直16个重点企业、100人参赛,竞赛分别在江铃底盘公司、抚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黎川县举行。2009年,市总工会在各级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中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并与“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为主题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相结合。各县(区)企业开展职工技术比武、技能比赛。9月,市总工会选派职工组和农民工组两个队共21人参加全省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工具钳工、电焊工、钢筋工、砌筑工、缝纫工7个工种技能竞赛,抚州市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优秀组织奖。抚州建筑集团的何建伶获得农民工组砌筑工第六名,抚州建筑集团的熊俊高、熊锦文分别获得农民工组钢筋工第五名和第九名,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的付辉获得职工组数控车工第十名。
   2011年3月,市总工会制定《抚州市总工会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12月,抚州组队参加“江西省首届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选拔32名选手参加7个工种、11个组别的决赛,获得1个第一名、1个第四名、3个第六名。
   三、技术革新与技能培训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1954年,专区工会办事处在抚州工人大礼堂召开千人大会,动员全区职工参加创造新技术、推广新经验活动。至1958年,通过挖潜力,找窍门,创造出一批革新成果。1960年,全区职工掀起提合理化建议高潮。至1961年,全区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7463条,采纳实施10598条。1986年,发动职工以主人翁姿态,每人提1条合理化建议,全区共提出合理化建议9792条,采纳实施7250条,产生经济效益1521万元。1990年,全区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共提合理化建议31520条,采纳实施9521条,产生经济效益2100万元。1994年—1996年,地区工会先后推广七二一矿《开展提合理化建议献计献策活动的做法》和江西富奇汽车总厂《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及考评办法》两个典型经验。2000年,全区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0.8万条,采纳实施4万条。合理化建议的数量增多,质量明显提高,产生经济效益3446万元。20个技术革新项目获省奖励,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1个。2001年,全市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2003年,市总工会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和临川区组织职工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选拔赛。2004年,全市职工开展“百千万群众性经济技术竞赛”(百家以上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的工作岗位,万名以上的职工参加)和“八个一”(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推广一项科技新成果、学习一门新技术、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完成一项技术革新、开发一种新产品、创造一项新操作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全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达382项,提合理化建议4837条,直接经济效益8580余万元。江铃底盘公司的《后桥壳本体冲压工艺优化》、添光化工公司《水解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临川建筑安装公司《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应用》获得全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技能培训 1985年,成立抚州地区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简称地区技协)。随后,各县、市技协相继成立。1986年,地区技协与抚州市技协联合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40期,参训职工2000余人。在抚州市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比赛9次,参加职工共300余人。1989年,地区技协组织全区焊接技术比武,参赛工人41人,评出焊接能手6人。1992年,有条件的工厂先后成立技协156个,全区有技协专业队(组)143个,技协会员5294人。1992年—1993年,采取“班组练、车间选、企业赛、县市比”的办法,连续两年在全区10万名职工中开展练兵活动,获省总工会“百万职工技术练兵组织奖”。同时,开展学习“创造学”活动,为会员购买科技书,举办培训班,组织收看录像,帮助会员解决技术革新中的难题。1995年—1997年,全区技术协作队遵照面向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面向亏损企业,面向乡镇企业,面向老、少、边、贫地区的方针,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协作活动,3个先进县(市)技协,16个先进技协服务实体,33个先进技协队员受到表彰。
   2001年—2003年,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4年—2005年,各级工会积极协助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职工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开展“一帮一”传、帮、带活动,传授职业绝招、绝技、绝活;选送技术业务骨干专业对口脱产学习,优化职工知识结构,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市、县(区)总工会共自办和联办下岗失业职工免费技能培训班92期,培训学员5340人(次)。2004年,市总工会帮扶中心举办免费烹饪、电脑、电工、缝纫培训班4期,培训下岗、失业特困职工248人,介绍就业580人。2007年,市总工会投入资金10余万元,聘请高校教授和高级技师,为5家重点企业387名职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281名职工分别获得高、中、初级技工职称,参加培训的职工均获得岗位资格证书。市、县(区)两级工会帮扶中心为下岗、失业、特困职工进行技能培训2632人。200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蓝领军团”活动。8月6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抚州市工业企业创建“蓝领军团”五年计划实施意见》,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抚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市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抚州市工业企业创建蓝领军团五年计划领导小组。大规模开展“技术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竞赛”,并把培训与就业对接,有效解决全市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培养、创建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新型蓝领技能人才队伍。2010年,全市共举办技术技能竞赛190次,2.82万名职工参加技能大培训,8.42万名职工参加岗位大练兵,9800名职工参加技能大竞赛,推动企业运用新技术80多项,攻克技术难题130多个,开发新产品和派生产品110多个,创造经济价值3000余万元。2011年,开展技能大培训的企业达96%以上,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企业达80%以上,开展“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选拔活动的企业73家,选拔技能带头人85人。通过技能培训、练兵、比赛10983名职工晋升技术等级。
   四、劳模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与管理 1979年后,工会开始协助政府在工会中进行评模工作。至1997年,地区工会办事处协助行署共评选出全国劳动模范1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2人,全省劳动模范65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全省“有突出贡献”工人68人。地区工会办事处对劳模的先进事迹采取多种形式宣传。1982年和1990年,两次组织抚州地区劳模事迹报告团赴基层作报告32场。1996年11月,举办劳模事迹图片展览进厂区。每年春节对劳模进行慰问。先后4次组织劳模共50人赴京观礼。1993年,对全区省级以上劳模747人全部建立档案。1995年和1999年两次为506名劳模进行免费体检。
   2001年,出台《抚州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月,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抚州市劳动模范管理办法》,对劳模资格认定、推荐评选和命名表彰的条件、程序、日常管理机构、职责、劳模奖励及其他待遇作出明确规定。全市各级工会负责劳模的管理工作,市总工会承担市评委会办公室的职责。健全劳模档案管理,2001年起,市总工会每年对省级以上劳模进行社保、医保和失业保险以及全国、省、市困难劳模情况调查,对低于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省级以上劳模一年一核上报,争取上级帮扶。2005年、2010年,受市政府委托,市总工会两次评选推荐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06年、2010年,召开抚州市第二次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市政府委托,市总工会评选全市第一、二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每年春季,市总工会下发《关于推荐评选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的通知》,按照省总工会分配的表彰名额,评选推荐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和工人先锋号。2008年起,每年评选表彰市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和市工人先锋号(劳模评选年份除外)。
   2006年、2010年,市委、市政府先后隆重召开抚州市第一次、第二次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并与劳模合影留念;举办歌颂劳模精神的大型文艺晚会。除劳模评选年份,从2008年始,市总工会在每年“五一”前夕都召开全市“五一”劳动奖状(章)、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激励先进,弘扬正气,积极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每年春节前夕,市总工会印发《致全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慰问信》。每年元旦、春节或国庆期间,各级政府和工会领导均开展走访慰问劳模活动。2004年,市总工会下发《关于落实办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补充养老保险的通知》,相关单位分别为全国劳模、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市劳模一次性交纳3000元、2000元、1000元的补充养老保险储金。建立慰问帮扶劳模“三金”机制,为劳模筹集发放慰问金、生活困难补助金和特殊困难帮扶金。2010年向全市各级劳模发放各种慰问、补助和帮扶金共95.042万元。市、县(区)总工会每年都组织安排部分劳模赴外地学习考察、观光旅游和疗养休养。
   五、民主管理与监督 20世纪50年代初,全区职工主要通过职工大会、生产会议、劳模座谈会等形式,讨论生产计划,处理存在问题,对工业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同时,结合每次政治运动,向企业领导提批评意见,对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批判。1955年,国营工业企业普遍建立起有工人代表参加的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对工厂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管委会有权发动工人讨论制订生产计划,提合理化建议,检查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监督财务,揭发贪污行为,反对官僚主义;有权参与工厂劳保、人事、工资福利等重大事项的讨论。1957年,在国营工业企业开始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设立民主管理委员会为职代会的常设机构。管委会委员由工厂的党、政、工、团负责人,职工代表和私方代表担任。管委会的职责是讨论生产财务计划,对中层干部任免提出意见,讨论决定厂长基金和职工福利金的使用方法等。至1960年,专区属工业企业和县属部分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该制度。
   1962年,发动职工积极参加企业管理整顿工作。同时,贯彻《工业七十条》,继续推行职代会制度,加强职工监督。“文化大革命”中,干部不敢管,工人不敢干,企业管理混乱。1978年,及时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工业三十条》,一些工业企业开始恢复职代会制度。1981年,学习贯彻《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并在地区磷肥厂进行民主选举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的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全区。1983年,全区建立职代会制度的工业企业826个,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491人。1984年,全区大、中、小学校先后建立起教工代表大会制度。1986年,在底盘厂、开关厂、电机厂、针织厂、磷肥厂、量具厂进行职代会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将职代会与工会组织一体化,以改变职代会与工会内部存在的机构重叠、工作重复的现象。建立起企业、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职代会的“五权”(对企业生产计划、经营方针等重大问题的审议建议权;对职工收入分配、重要规章制度等重大问题的审议通过权;对职工福利方面重大问题的审议决定权;对领导干部的审议、监督、奖惩及任免建议权;对厂长、经理的推荐选举权)。1988年,全区建立职代会的单位发展到1127个,职工代表共23555人。有178个工业企业实行三级民主管理,有202个工业企业民主评议干部1113人,有258个工业企业召开职代会进行民主咨询、答辩、考评,实行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1990年,职工直接参政议政。职工代表中有省政协委员1人,各县(市)总工会主席均分别担任县(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一批职工被选为县(市)人大代表。次年,行署与地区工会,县(市)政府与县(市)总工会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工会组织参与研究管理行政、经济等工作。1991年,地、县(市)人大与工会联合组成14个检查组,对全区150个工业企业实行职代会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促进职代会活动经常化。1992年,全区660个工业企业分别召开职代会,对劳动、人事、工资3项制度进行改革。1995年,地区工会办事处在全区推广崇仁县二轻系统企业民主选举厂长的经验。该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发动全区职工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天绅、长安两个企业召开职代会,进行试点,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1997年,加强民主评议工作,地区工会办事处与地委组织部、地区经贸委联合制发《关于做好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实施意见》,在全区510个工业企业评议领导干部2000人。同年,推广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经验,召开职代会,通过平等协商,全区签订集体合同企业585个,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1999年,在全区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地区工会办事处印发《关于建立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情况报告和通报制度的通知》,地、县(市)两级分别成立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在部分单位开展试点工作。2000年3月,地委下发《关于实行厂务公开的决定》后,正式全面铺开。该年底,全区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国有、集体和控股企业有839个,占应厂务公开的企业98.6%;事业单位有450个,占应厂务公开的单位85%;临川、东乡、南城、资溪、宜黄、南丰、黎川等县(市)公开面达100%,崇仁、乐安、金溪、广昌等县公开面为96%以上。
   2000年—2011年,市总工会与市人大、市政协等部门联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调研;出台维护职工和工会合法权益的文件,最大限度保障改制企业职工和特困职工的利益;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拖欠的执法监督和查处;要求有关部门为解决工会经费拨缴难问题给予进一步支持等;历任市总工会主席、副主席分别担任省政协委员、市人大委员、市政协常委等职务。市总工会组织引导各级工会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改制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推行和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制度,努力探索和推进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职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事业以及其他组织健康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2003年,下发《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2011年,全市建立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均达98%。2000年—2011年,全市工会组织共为省内外2.7万余名抚州职工(农民工)讨薪、维权,涉及金额23300余万元。
   六、关心职工生活 1950年,域内一些资方老板暗地抽走资金,解雇工人。分区工会办事处及时派出工作组赴各地,协助基层工会执行《劳动法》规定,组织工人与资方签订劳资合同、徒弟与师傅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强调不得无故解雇工人。同时对困难工人做好救济工作。至1953年,崇仁、宜黄、乐安、临川、南丰、黎川、金溪等县总工会先后向政府申请发放救济粮35980斤、救济款20564万元(旧人民币)。195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专区、县工会组织分期分批帮助工人办理劳动保险。1952年,专区、县工会组织协助政府做好工人就业和救济失业工人的工作。至1955年,全区通过各种渠道共安置工人1112人,推荐优秀工人到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担任干部1565人。基层工会动员会员之间互助互济,建立互助储金会146个,会员有5900人,储金17.7万元。1953年—1956年,各县工会普遍办起工人消费合作社、工人理发室、工人浴室,有条件的还办起工人诊疗所、工人疗养站等福利机构,工人凭会员证可得到优惠服务。1960年,发动职工响应中共中央“一种三养”(种菜、养猪、养禽、养鱼)号召,力争蔬菜自给,办好职工食堂。次年,布置基层工会对全区243个工人食堂进行整顿,食堂膳食质量和服务态度明显改善。1964年—1965年,对全区职工劳动保险事业进行整顿,重新登记劳保卡片,颁发待遇证书,统一划归行政管理。“文化大革命”中,工会关心职工生活被诬为“物质刺激”“福利工会”而受到批判。1977年,全区各级工会重新端正对职工福利的认识。
   80年代,地区工会办事处组织开展以办好职工食堂为主的后勤工作竞赛活动,先后在星火、永胜机械厂和抚州师范专科学校3个先进职工食堂召开现场会,推广其先进经验,以加速全区职工后勤工作的达标进程。1990年检查验收,全区达标职工食堂129个,职工浴室26个,职工宿舍13栋。整顿和加强劳动保险工作,各级工会举办劳动保险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1376人。在工厂企业建立劳动保险委员会151个,有1639个工厂企业实行劳动保险。1990年,全区享受劳动保险待遇职工有99988人。
   90年代,各基层工会建立和健全互助储金会的管理制度,对职工互助储金会的管理制度进行整顿,要求账目清楚、借款方便、还款及时,互助储金会有新发展。1990年,全区有互助储金会1669个,会员97693人,储金372.77万元,当年互济职工12824人,金额49万元。1991年,全区建立扶贫基金会698个,筹集资金119.7万元,扶助贫困职工6890人。1992年,做好从固定工成为合同工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至1995年,全区签订合同企业719个,签订合同职工83938人,占应签人数的80%。1993年一1994年,全区推广抚州市、宜黄县、黎川县和抚州棉纺厂做好退休职工管理的工作经验,并开展评比竞赛活动。1995年,全区成立“送温暖”基金会118个。至1997年,筹集资金215万元,建立困难职工档案14579人、特困职工档案5803人,慰问困难企业1143个(次)、困难职工8394人(次),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55人。1997年,全区建立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527个,配专职干部189人、兼职干部439人。设立退休职工活动室167个。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退休职工生活。每年9月9日重阳节,各县(市)退休职工管委会召开联欢会,当地党政领导与退休职工共庆“老年节”。1998年—2000年,地区工会向各企业下达签订合同任务;先后两次进行全区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职工劳动保险,全区互保会员发展到11977人,保险金额突破100万元。在基层建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921个,培训上岗调解仲裁员400人。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困难职工42655户(次),慰问金共500多万元,办实事2596件。各级工会为下岗职工举办烹调、幼教、电器维修等培训班近300期,培训12182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6536人。
   2000年后,工会与安监、卫生、城建等部门共同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开展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行动;每年高温季节为职工发放防暑药品;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介绍就业。2006年,市总工会联合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关爱农民工安全与健康特别行动”。2007年,市总工会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8年,各县(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全部成立。市、县(区)采取将帮扶配套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政府拨一点、向上争一点、工会挤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2011年底,全市建立14574人困难职工档案,其中,市直企业1898人、县(区)12618人。多年开展为职工、农民工送清凉、送健康活动,累计1.3万人次。2003年以后,市总工会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2011年,全市共资助贫困学子4000余名,资助金额500多万元。每年元旦、春节,党、政、工会领导都向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
   1997年4月,江西省职工保险互助会抚州办事处成立,2010年更名为江西省职工保障互助会抚州办事处,各县(区)总工会设立代办点,覆盖各县(区)、市直近3000家基层单位。开展职工互助保险(保障)工作,维护职工基本经济利益,提高职工社会保障水平。实行储蓄性险种与保费性险种相结合,既能互助互济,又能享受风险保障。职工互助会不以盈利为目的,是职工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工群众性社会互助互济合作保险组织,是工会组织职工依靠自己和集体的力量,用互助合作的办法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作为国家基本保险的补充。先后开展职工安康互助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女职工幸福互助保险、在职职工大病住院自负部分医疗互助保险和特种重病团体互相医疗保险等业务。2007年2月,职工储蓄性险种向保障型险种转型,停办安康险等储金保险业务,保留原有的团体意外险、女职工幸福险,着力发展保障型险种,并新开展特种重病险、在职职工大病住院自负部分医疗互助保险。职工互助保障基金由2006年的26.528万元发展到2011年的317.12万元,参保职工由11.33万人发展到34.29万人。
   七、思想政治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工会结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对职工开展阶级教育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1953年—1954年,各县工会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宪法和统购统销政策等加强时事政策学习。1958年,各级工会利用黑板报、夜光报、宣传栏、幻灯片等宣传工具和组织文艺宣传队,广泛开展宣传在职工中进行社会主义总路线教育。1959年,进行敢想、敢说、敢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育,推动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区开展。1960年—1962年,面对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情况,着重对职工进行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教育,部分职工主动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1963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并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雷锋式人物的先进事迹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随后,又组织学习先进人物王杰、“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事迹,并总结《南城县农机厂翻砂车间工会小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1964年,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同时开展以“忆三史”(革命斗争史、老工人家史、企业发展史)为内容的阶级教育。1966年10月,专区工会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迅速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工作停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断。1978年,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开展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活动。1980年,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对职工进行主人翁教育。1982年3月,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月活动。同年8月,组织全区财贸系统工会干部观看文明礼貌先进典型赵春娥事迹的录像报告。1983年,组织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着重推荐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国工人阶级》两本书,全区有自学读书小组1450个,参与职工22000人。1986年,加强职工法制观念教育,在职工中普及“十法一条例”(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兵役法、食品卫生法、森林法和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制定出3年学习计划。1989年,对职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1990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做‘四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职工”活动,8名先进职工组成学雷锋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基层作巡回报告17场,听众14000人。1993年,组织职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贯彻中国总工会十二大会议精神。1994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学习活动。1997年,地区工会办事处结合学习中央十五大文件精神活动,推荐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9人,号召全区职工弘扬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和为“四化”献身的精神。1998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在全区工人中开展学习贯彻活动,12月举行知识竞赛。1999年,在全区工人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评选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和“十佳标兵”,崇仁县乡邮员方仉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称号。2000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区工人党员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001年后,先后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全国工会十四大、十五大,市党代会一次、二次、三次会议精神,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和“赶超发展、建功立业”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活动。2011年,加强非公企业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在全市非公企业推进以“提炼一种企业精神、打造一批企业典型、设立一处职工文化场所、培养一支职工文艺队伍、创办一份企业刊物”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职工文化工程。
   八、职工文化科技教育 1950年5月,临川县总工会率先办起全区第一所工人夜校,开展职工文化教育。随后,崇仁、乐安、南丰、广昌、金溪等县相继办起工人夜校。1951年,一些基层工会也开始办学,进行识字教育。当时办学条件极差,无教室、无课桌、无教师,但广大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极高,在困难中坚持学习。1952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扫盲运动的指示》发出后,在抚州镇举办识字班试点,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扫除文盲60人。随后总结推广办学经验,全区掀起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全区办起工人夜校112所,学员3522人。1956年,贯彻“大量举办正规的业余工农学校”和“大量发展,注重质量”方针,用“两条腿走路”办法,既办好县(市)总工会的职工业余学校,又办好基层工会的职工业余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固定的教室,有专职教师,以学文化为主,兼学政治、技术。至1958年,抚州、南丰、东乡等县(市)共办校98所,学员11403人。1960年,区内一些较大企业办起职工业余学校,抚州城区就有30所、171个教学班,专职教师62人、兼职教师215人,学员5202人。1963年,职工教育以巩固、提高为主,适当发展。一些学校增设先进生产者、老工人半脱产文化班。1965年,召开全区职工教育工作会,介绍南丰、临川、抚州等县(市)办学经验。“文化大革命”中,职工业余学校停办。
   1979年,恢复职工业余教育,全区办起职工业余学校12所,有专职教师5人,学员813人。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全区职工教育出现新高潮。至1989年,省、地、县共拨(筹)款371.26万元,新建职工业余学校12所,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改善办学条件。1982年,各县职工业余学校普遍开办初中文化补习班,帮助青年职工补习文化。1984年,地区工会办事处与地区教育局对各县(市)职工业余学校进行实地评估,抚州、南丰、崇仁、南城、乐安、资溪、金溪、东乡、临川、黎川10所学校均评估合格。1985年,全区有职工业余学校12所,专职教师27人,办班304个,学员10221人。其中,基层工会办班60个,学员3671人;办科技班107个,学员4556人。1987年,贯彻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全区各级工会组织改革职工教育,走转轨变型的多种形式办学道路,广开学员来源。1989年,地区工会办事处制发《职工业余学校工作竞赛评比细则》,以入学人数、巩固人数、合格人数、合法创收为主要评比内容,开展全区职工教育工作竞赛,推动职工教育巩固和发展。1994年,全区职工业余学校办班176个,学员9414人。1997年,全区县(市)职工学校12所,办班25个,学员1160人,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60人。
   从1984年起,根据全国总工会颁布的《职工自学成才奖励条例》,地区制定《职工读书自学奖励办法》,鼓励全区职工勤奋读书,自学成才。至1997年,域内获全国自学成才奖励7人,全省自学成才奖励11人,全省读书积极分子10人,先进集体1个。
   2001年,市内举办普及WTO基本知识培训班。2004年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2006年,市总工会转发全国总工会、财政部等11个部委《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会督促贯彻执行,维护职工群众文化权益,提高职工群众文化科技素质。2010年,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市总工会购买40余万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书籍,赠送给市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会“职工书屋”。2011年,建设推进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市各级工会共培训职工群众2.42万人次。
   九、业余文体活动 1950年,各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秧歌队、歌咏队,上街宣传演出。1951年—1953年,各县总工会陆续建起工人俱乐部,开展图书阅览、歌咏、舞蹈、乐器演奏、棋类、球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1954年,抚州镇俱乐部建起全区第一个灯光球场。各县基层工会陆续建立俱乐部13个。1955年,地区工会办事处组织银鹰工会体育代表队参加省首届工人体育运动会,获铅球、标枪比赛第一名。1956年,抚州市举行首届工人体育运动会,参赛职工290人。1957年,举行全区首届职工文艺汇演,各县工会代表队10个共300人参加演出。1959年,各县总工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1960年,专区工会组织文艺队参加省职工文艺会演,《麻姑献寿》获演出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职工文艺汇演。1963年,印发《关于组织职工俱乐部开展工作竞赛方案》,推动全区俱乐部工作进一步发展。南城县工人俱乐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并出席全国总工会召开的俱乐部工作会议。1965年9月,专区工会办事处与地区文教处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区工农兵文艺汇演,参演文艺队28个、演员300人。10月,组队参加省第三届职工文艺会演,演出节目18个,获奖3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人俱乐部全部关闭。1976年,职工文体活动逐渐恢复。5月,举行全区职工篮球邀请赛,各县总工会组队13个,参赛职工200人。1977年,东乡铜矿篮球队参加全省职工篮球邀请赛;全区工会举行攀登军峰山比赛,各县总工会组队12个,参赛职工80人。1980年,各县工人俱乐部相继恢复活动。
   1981年,区内工人俱乐部更名工人文化宫。至1989年,全区12个县(市)全部新建工人文化宫,新建厂矿工人文化宫32个,配专职文化干部36人。1982年,抚州市工人文化宫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称号。1984年,组织篮球、排球、举重、田径、自行车、武术6个体育代表队参加省第二届工人运动会,3个职工体育先进集体和6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1985年,举办全区职工文艺调演,参演文艺队13个,参演职工180人,演出节目18个。1986年,为庆祝国际劳动节100周年,组织全区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并推选部分作品赴省展出。1988年,印发《县、市文化宫管理细则》,实行主任负责制和承包责任制,并开展达标升级活动。1990年—1991年,组织全区职工两次文艺调演,参演文艺队30个,参演职工450人。
   1993年,为庆祝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以“放声歌唱毛主席”为主题,在全区职工中进行歌咏比赛,参赛职工250人,评出优秀歌手54人。1996年,举办迪斯科健身操、交谊舞等大众体育新编项目赛,参赛体育队31个,参赛职工300余人。1997年5月,地区工会举办全区职工文艺会演,参赛文艺队28个,参赛职工420人,演出节目48个。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澳门回归,举行“临川贡酒杯”文艺汇演,参赛文艺队26个,参赛职工300人,并举办“抚医杯”书法作品展览。2000年,在抚州体育馆举行拔河、保龄球、乒乓球、飞镖、投篮5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参赛代表队35个,参赛职工280人。
   2002年,市总工会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联欢活动。2003年,进行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情况调查,向省总工会提交《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工人文化宫和职工学校工作》调研报告。2008年5月1日,隆重举办“庆五一、迎奥运”大型文艺晚会,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为抚州市2600名劳模、职工和工会干部代表演出两场。2010年4月,举行抚州市“庆五一颂劳模促发展”职工文艺汇演。2011年,结合建党90周年庆典,举办晚会、演唱、书法、球类比赛、登山、郊游、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等职工文体活动2846场次,参加职工14.2万人次。
   十、女工、家属工作 1953年,组织全区女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5年,抚州镇总工会在全区率先建立工人家属委员会。全镇工人家属705户设委员会6个、委员45人。按照自愿结合,成立打石渣小组35个、洗衣小组2个,帮助家属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1958年,发动全区女职工开展“四化”(政治思想先进化、文化学习经常化、友爱风气普遍化、劳动卫生制度化)、“六好”(政治时事宣传好、生产技能革新好、劳动纪律遵守好、社会活动参加好、勤俭节约计划好、尊老爱幼教育子女好)竞赛活动。1960年,各级工会教育女职工勤俭持家,参加副业生产,推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1961年,专区一些直属工业企业办起托幼园、所38个,入园(所)儿童761人。1963年,各县总工会制定《保护女工暂行条例》,对女职工的政治、经济、物质利益进行保护。1980年,地区工会办事处设立女工部,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的女工和家属工作。1983年,地区工会办事处与地区妇联共同组织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1984年,举办“三八”妇女节座谈会,邀请地区直属工业企业的女劳模、女先进生产(工作)者、女能手代表参加,交流工作经验,妇女座谈会活动持续到1989年。1986年,组织全区女职工参加“四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和“四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知识竞赛活动。1990年,地、县两级女职工委员会成立,地区直属企、事业单位相继成立女职工委员会。1993年,全区女职工72866人,女会员68462人,建立女职委会2589个(其中县、市女职委会12个,企、事业单位女职委会2577个),配备女工干部2033人(其中专职女工干部103人),制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规则》,全区女工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1994年—1995年,地区女职委会多次举行基层女职委会主任培训、女工岗位培训、法律知识学习、科技知识培训等活动。组织女工干部赴东北、广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女工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区女职工中开展“中国母亲”读书自学活动和“康迪杯迎世妇”(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知识竞赛活动。1996年,地区女职委会发动全区女职工参加“巾帼成才、一专多能”“巾帼爱心,互帮互助”“巾帼文明,立足家庭”“巾帼先锋,无私奉献”4项文明立功竞赛活动,参赛女职工6万余人。该年,评出生产标兵10人、自学成才10人、文明家庭10户、廉政贤内助10人、无私奉献先锋10人。1997年,全区女工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特殊权益进一步落实,每个企业管理委员会都有1名女工代表。职代会的女工代表5405人。建有女工冲洗室76个、孕休室18个、哺乳室58个、女浴室176个。及时治疗患有妇科病的女工3896人,治愈率80%。1998年,全区开展创建女职工“文明标兵岗”活动,表彰女标兵13人。开展评选女职工先进典型活动,表彰再就业女职工先进典型7人。2000年,地区女职工委员会举行座谈会,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2011年底,全市基层女职工组织4816家,女职工18.2万人,女职工组织建制率98%。2011年市女职工委员会组织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健康检查,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两癌”(乳腺、宫颈癌)患者进行帮扶救助,一律纳入大病救助范畴,争取到省总工会女职委专项资金9万元。
   十一、工会经费征缴与使用 工会经费来源于会员交纳的会费、企事业单位行政拨交的经费、工会事业部门的收入和地方政府的临时赞助4方面。主要用于职工业余教育、宣传与文体活动、技术协作、干部培训等费用开支。实行地、县(市)、基层工会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会计、出纳制度,严格审批手续,节约开支。地区工会办事处对内部机构的经费采取“定额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办法,控制好会议、办公、差旅、招待、电话、车辆等费用开支。县(市)总工会和基层工会须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入情况。2002年,财政统发工资单位的工会经费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的比例列入财政预算、划拨。2004年起,全市财政划拨以外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会经费由地税部门代征,2010年代征工会经费1677.5万元,征收单位1500余家。工会还通过审计,对国税、工商、气象、水文等省管驻抚州单位以及其他单位自主收缴工会经费,2010年全市自主收缴工会经费近百万元。县(区)工会分100万元、150万元和200万元3个征缴任务档次,上解市总工会。
   大部分工会经费上解省总工会,其余部分用于全市工会工作经费。2009年,市总工会安排60万元在全省工会率先开展“三方共同约定”和“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2010年,安排60万元帮助市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职工书屋、60万元帮助基层工会开展“职工之家”建设。
   第二章 农民团体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民国时期农民组织
   赣东农民运动办事处 民国15年(1926)11月,成立赣东农民运动办事处,由中共赣东特派员钟赤心任主任委员指导赣东地区农民运动,办公地址设在抚州城内。
   农民协会 民国15年(1926)10月,北伐军攻占抚州后,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当月下旬,南城县农民协会成立,卢笑予任负责人。11月,临川县农民协会成立,钟绍尧任负责人。12月,东乡、金溪、崇仁、宜黄等县农民协会相继成立,负责人分别为乐庭玉、蔡菊圃、张维新、邹渊。16年1月,南丰县农民协会成立,熊开文任负责人。6月,乐安县农民协会成立,易道明任负责人。各县农协成立后,迅速发展会员,最多时全区发展到近30万人。16年“七·一五”宁汉合流后,国民党疯狂镇压农民运动,至8月底,全区农协组织全部被迫解散。
   1929年—1933年,宜黄、资溪、广昌、黎川、南丰、崇仁、南城、乐安、金溪等县的部分或全部乡村先后成为苏区,农协组织在这些地方又一次成立。1929年1月,红军游击到宜黄县新丰、侯坊一带,在当地成立农协组织。4月,资溪县下张等地成立农民协会。8月,南丰县黄龙坑赤卫队到广昌县苦竹乡,协助成立农民协会。1930年,南丰县的洽村、长坡、明湖、白舍、罗坊等33个乡相继成立农民协会。1931年6月,黎川县在红军进入后,各乡均成立农协组织。1933年春,崇仁县部分乡村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先后成立农民协会。同时,金溪县的濠湖、横源、罗源等地,在红军地方工作团的帮助下,分别成立农民协会。该年,资溪等县成为苏区,各地普遍成立农协组织。苏区沦陷后农协组织全部解体。
   农会 民国23年(1934),国民党临川县党部开始筹建县农会。根据《中华民国农会法》规定,乡、保、甲也成立农会组织。宜黄、东乡、金溪、崇仁先后成立农会。至37年,域内有农会会员23128人。抚州解放时,农会自行解体。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组织 农民协会 新中国成立初,全区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次兴起。1949年冬,崇仁县农民协会率先成立,区乡分会和村协会小组也相继成立,共273个,会员18767人。1950年,全区各县、乡、村农协组织普遍成立。1952年,崇仁农协会员33779人,宜黄10937人,临川70000人,东乡22100人,金溪32798人,资溪10213人,南城30000人,南丰15845人,黎川35000人。农协以贫、雇农为主要依靠对象,协会主席、委员均由农民代表选举产生。1950年7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协会组织通则》,规定农民协会性质既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构,又是农民群众反封建的战斗组织。1953年,全区土地改革运动结束,随后逐步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农协组织自行终止。
   贫下中农协会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决定在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1963年,抚州市郊区人民公社在社教试点中分别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64年,社教运动在全区铺开,各县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为单位,全部成立贫协,生产队设贫协小组。根据1964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的有关规定,县协会选举主任委员1人(均由县委书记兼任)、副主任委员1人~3人、委员若干人。
   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文化大革命”中,在“重新组织阶级队伍”的口号下,域内各县(市)分别成立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贫代会),取代贫协组织。1969年1月,崇仁、资溪、乐安、金溪、临川等县和抚州市相继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贫代会,公社、大队相应成立贫代会组织。2月,宜黄、东乡、黎川、南城、广昌等县贫代会先后成立。贫代会选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若干人。1979年,贫代会被撤销。
   第二节 农民运动 民国7年(1918),资溪洪江会成立后,提出“平富济穷”的口号,对土豪劣绅展开斗争。资溪县湖石一带的富人,有的被写捐,有的被退租,有的被抄家。首领张怀亮带领会员数次攻打县城,知县被吓跑。知县请贵溪县冷水坑的地主武装前来支援,也被击败,团总李如被杀。洪江会坚持斗争3年后被镇压。邱云福领导的农民建国军以军阀、劣绅为斗争对象,经常出没在临(川)、崇(仁)两县交界处的高坪、孙坊、白露一带。建国军每到一处就把当地财主的粮食、财物分给穷人。12年,建国军攻打宜黄县城,把城内军阀赶走达两月之久。其间,开仓济贫,开狱放人,将所没收衣物分给贫苦百姓。15年10月,邱云福带领部分建国军配合北伐军攻占临川,并参加北伐军。邱云福走后,邓德高、孙牛仔等人率领建国军继续活动于临川、崇仁、宜黄、金溪、资溪等县。该年冬,建国军攻进崇仁县城,将“时彬”和“协和”两家大当铺的东西全部分给穷人,并打开牢狱放走无辜群众200多人;还在秀才埠枪杀大恶霸、县商会会长袁翰丞;在金溪县的鸦雀亭,建国军截获知县银元9000多块,并将知县处死,一时威震赣东。16年8月,国民党军第九军军长金汉鼎率领两个师围剿,10月4日,建国军全部人马到崇仁县接受杨如轩部改编,杨如轩奉金汉鼎之命,将建国军550多人全部杀害。
   16年初,域内农民协会在赣东农民运动办事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提出“实现耕者有其田”“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等口号。3月,中共临川特别支部领导临川县农协斗争为恶最甚的大地主傅青田,农民强烈要求公审傅青田,但县长肖治品拒不同意。3月27日,县农协组织万名群众,到县政府门前示威,肖治品只好答应将傅青田交群众公审,判处死刑。同时,南城、南丰、金溪、资溪、东乡、宜黄、崇仁等县在县农协组织领导下,农民运动也开展得十分激烈。东乡县农协斗争郑徽猷、王殿元等大土豪。郑、王勾结起来,纠集地主武装500多人,袭击县农协。县农协派李克昌、舒同等人带领农民自卫队反击,并查抄王殿元当铺,将其财产全部分给贫苦农民。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大地主李添贵剥削农民手段十分狠毒,他以特制大风车(现存江西省博物馆)收租,私设土牢和刑具,对付拖欠债租的穷人。县农协对李添贵进行打击,清算其剥削罪行,将其田地分给农民。宜黄县陂下农协发动群众向地主豪绅要回土地山林。南丰县农协捉拿人人痛恨的西坪大土豪崔炳炎并给予严惩。乐安县农协领导农民开展打倒贪官吴定邦、驱除污吏钟志博的斗争。金溪县农协在发动农民减租减息、废除高利贷斗争的同时,还提出反封建迷信、妇女放脚等主张。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骤然变化。朱德率军官教育团到抚州,驻临川县城外黄家书院。朱德与当地中共组织紧密合作,鼓励和支持继续开展农民运动,将临川农民自卫队改为挨户团,委任中共临川特别支部组织委员章应昌为挨户团主任,派军官教育团营教导员郑侨松为副主任。挨户团扩充到500余人、枪百余支,农民运动武装力量加强。6月,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公开反共,下令停止工农运动,朱德被“礼送”出境。7月,域内各县农协纷纷解体。此后一大批农协骨干分子遭迫害。8月,临川县温圳区农协主席何龙恩在遭受长达27天的拷打、折磨后,被土豪邹文山、罗老年杀害。10月,乐安县农协主席易道明在县城遭杀害。11月,临川县李渡区农协主席汤双喜被大土豪李逢春乱刀砍死,并割下头颅“示众”7天。同月,宜黄县农协负责人谢贤庆在监狱里受尽种种酷刑后惨遭杀害。12月,南丰县农协负责人熊开文在县城被枪杀。次年7月,东乡县农民自卫队队长李克昌慷慨就义。9月,临川县挨户团主任章应昌在狱中坚持斗争半年之久,坚贞不屈,英勇牺牲。
   苏区时,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和支援红军。1930年上半年,乐安县竹溪、湖坪、善和等区乡首先开展土地分配斗争。次年春,乐安县中部广大区域和南丰县洽村、白舍两个区开展分田斗争。1932年后,红军每开辟新苏区,农协均开展分田斗争。1933年6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发《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各苏区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查田运动。仅黎川县湖坊、飞鸢、熊村、宏村、樟村、西城、东山等地就查出地主90余家、富农80余家,查出瞒田8000余亩,惩办阶级异己分子130余人,没收地主豪绅、反革命分子财产300多万元。方志纯领导樟村农协打土豪,在一个姓杨的大地主家里抄出大量稻谷、金银,还挖出步枪数十支。1934年,红军先后离开苏区,各地农协干部普遍遭到捕杀。
   第三节 农协贫协(贫代会)主要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初,域内各级农协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开展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临川县518个村在减租减息运动中退减稻谷125万千克。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各县农协一面开展土改政策的宣传教育,调动农民群众斗地主、分田地的积极性,一面认真贯彻执行土改法,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倒地主,保证土改运动顺利完成。土改中,各级农协对划分阶级、分配土地起决定作用,真正成为代表贫雇农利益的权力机构。此外,各县农协在开展剿匪反霸、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农村互助合作等运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963年—1965年,全区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成立贫下中农协会,配合社教工作队开展活动。社教运动以“四清”(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运动初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农村大部分干部被视为“四不清”干部而靠边站,农村基层权力由贫协组织取代,连社员出工也由贫协委员吹口哨指挥。贫协组织既对农民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又监视“四不清”干部及地、富、反、坏、右分子的活动。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下达后,肯定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大部分“四不清”干部被解脱出来,农村基层组织恢复正常工作,贫协组织活动逐渐减少。1969年起,各县贫代会分别选派积极分子组成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学校、医院、商店和公社所属企、事业单位,领导“斗、批、改”运动。部分贫宣队员还以“三结合”形式,参加各单位的领导班子。1971年—1976年,各县贫代会号召贫下中农和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大寨,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发挥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主力军作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贫代会停止活动。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农民团体自行消失。
   第三章 妇女团体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妇女长期处于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压迫下,生活在最低层。“五四”运动后,妇女开始觉醒,向封建礼教作斗争。北伐时,妇女正式联合起来,开展妇女运动。在苏区,妇女运动委员会组织妇女放脚、剪发、反对买卖婚姻和纳妾蓄婢,支援红军反“围剿”斗争,表现出强有力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夫一妻制,域内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成立地、县(市)、乡(镇)妇女联合会。各级妇联充分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动妇女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提高妇女政治地位;帮助妇女创业、就业,提高妇女经济地位、家庭地位;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关心幼儿少年健康成长。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广大妇女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女性在政治、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地位不断提高,实现男女真正平等,甚至在参政议政、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向女性倾斜政策。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民国时期妇联组织 妇女(解放)协会 民国15年(1926)10月,北伐军进军赣东,域内妇女纷纷投身大革命运动。10月下旬,南城县妇女协会率先成立。11月,临川县妇女协会成立,聂紫瑜任主任。12月,东乡、崇仁两县妇女协会成立,徐佩贞和彭彩云分别任负责人。16年1月—2月,金溪县、南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成立,负责人分别为萧贤和曾象山。“七·一五”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右派镇压妇女运动。至8月,各县妇女(解放)协会全部解散。
   妇女运动委员会 1931年,黎川、南丰、广昌、资溪、崇仁、宜黄、乐安等县苏区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亦称妇女解放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1933年7月,资溪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83人。该年冬,广昌县召开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0余人,妇女部长作工作报告,并选举出参加省工农兵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人。1934年10月后,苏区先后全部沦陷,妇女运动会撤销。
   妇女服务团、指导处 民国27年(1938)10月,成立临川县战时妇女服务团,举办妇女干部训练班,支援抗日战争。不久,服务团被解散。28年8月,江西省妇女指导处派共产党员游寿、季洁、黄明(又名马国英)等人到临川、南城两县成立妇女指导处,下设区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30年,指导处解散。
   妇女会 民国31年(1942),临川县妇女会成立。随后,南城、金溪、东乡、崇仁、宜黄等县也成立县妇女会。各县妇女会均受国民党县党部领导。1949年,域内各县解放,各县妇女会自行解体。
   二、新中国成立后妇联组织 地区(专区、市)妇联 1950年2月,成立抚州专区妇女委员会。7月,改称抚州专区妇女联合会,内设组织、宣传、生产、福利4个部。1954年,改称江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抚州专区分会。1958年,改称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抚州专区办事处,为省妇联派出机构。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妇联组织停止工作。1968年2月,全区妇女工作由抚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分管。1973年1月,恢复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抚州地区办事处(简称地区妇联)。2000年,地区妇联内设办公室和组织宣传、城乡工作、妇儿权益3个部,定行政编7个、事业编1个,实际在编6人。有地直机关妇委会69个。2000年10月,抚州撤地设市,江西省妇联抚州地区办事处更名为抚州市妇女联合会,正处级。行政编制10名、事业编制1名,下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妇女发展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4个部室。2006年被确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11年底,市妇联实有7人。历任地区(专区、市)妇联主要领导:甄(欧?)明玉、魏明、赵光、侯淑媛、赵光、于培华、郭秀金、杨尚珍、王亚芳、王晓媛、辛建华、江玉兰、魏绮、梁安。
   县(市、区)妇联 1950年,域内有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金溪、资溪9个县妇联。1955年,增加抚州市妇联。1968年,增加东乡、进贤县妇联。1983年,因区划调整,增加广昌县妇联,减少进贤县妇联。1995年,增加临川市妇联,撤销抚州市、临川县妇联。2000年,全区有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广昌、东乡、金溪、资溪等11个县(市)妇联,205个乡(镇)妇联,1927个村妇代会。有县(市)直机关妇委会462个。
   2000年,全区专职妇联干部共268人,其中地区妇联5人,县(市)妇联58人,乡(镇)妇联205人。2011年底,全市有专职妇女干部2034人,其中市妇联7人、县(区)妇联62人、乡(镇)妇联158人、村妇代会主任1807人。全市有县(区)妇联11个、县(区)直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520个、乡镇(街道)妇联158个、社区居委会妇联205个、村妇代会1807个。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有妇女组织80个,村居“妇女之家”100%全覆盖。全市妇联共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1200多支,有巾帼志愿者2.14万人;成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妈妈帮教团”“巾帼调解队”等新型妇女组织3620个,形成辐射面广、延伸线长的妇女纵向组织网络。
   第二节 妇女运动 一、反封建礼教 民国元年(1912),抚州毓秀女子初级中学学生曾金珠与抚州初级师范学堂学生徐定林相恋,曾母贪财硬将女儿许配给商人邓某为妻,曾誓死不从。邓抢亲逼婚,抚州初级师范学堂学生将曾救出后,曾勇敢地与徐结为伴侣。9年3月,临川县40多名家庭妇女到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生开办的民众夜校上课识字。15年冬,临川县妇女协会在全县开展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放脚剪发、反对纳妾蓄婢、反对抱养童养媳、提倡妇女识字学文化的宣传活动。协会主任及成员聂紫瑜、谢道蕴、王研美、周嫦娥等人带头放脚剪发,然后上门串户去动员,使县城放足妇女达80%以上。临川妇女工读学校一女学生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县妇女协会致函县政府请求为其判决离婚。县长肖治品不但不支持,反而叫嚷妇女就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四德”。妇女协会立即组织300多名妇女,在积极分子黄素英的带领下到县政府门前示威,要求与县长评理,吓得肖治品从后院狼狈逃走。此后,全县1000多名妇女获得婚姻自由。16年6月,南城县成立妇女放脚运动委员会,掀起全县妇女放脚运动高潮,共收集到妇女脚带五大捆,在天一山召开有500多名妇女参加的大会上当众烧毁。
   在苏区城乡,妇女放脚剪发、童养媳解除婚约、寡妇改嫁、男女自由婚姻形成风气。1931年,乐安县妇女协会动员40岁以下妇女普遍放脚剪发,还自编《剪发放脚歌》:革命妇女要剪发,剪发好处多。省得梳来省得摸,省得生虱婆。头上不带金和银,真心来革命。妇女缠脚苦处多,硬把大脚变小脚。走路脚痛不方便,怪得婆婆害死我。中国女团结起,快快剪发和放脚。
   二、反帝反军阀斗争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学生爱国运动。5月14日,抚州毓秀女子初级中学学生罢课1天,并与省立第三师范、省立第七中学的学生1200多人,在府学前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6月中旬,临川县城妇女百余人与工人、学生、商民一起在抚州会馆集会,声援上海工人总罢工,反对帝国主义暴行。毓秀女校学生还组织讲演队、劝募队、仇货检查队,在大街小巷进行宣传,动员捐钱捐物,焚毁日货、英货。1926年10月,北伐军攻打抚州城,守敌军阀刘宝题部负隅顽抗。毓秀女校学生与城内工人、三师学生一道,连夜印制大量革命传单和标语在城内散发和张贴,瓦解敌人士气。抗日战争时期,域内妇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妇女运动再次兴起。1937年7月,临川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成立,不少有识妇女和青年女工积极投入募捐和认购爱国公债等活动中。1938年10月,一批青年女工和学生组成临川县妇女战时服务团,深入到工厂、农村、街道,以唱抗日救亡歌曲、演活报剧等形式,边宣传边募捐,发动并组织广大妇女做军鞋,支援前方抗日将士。1939年10月,临川县妇女指导处在鹏溪乡举办全县妇女训练班,学习抗战时期的政治常识、防盗防毒知识、妇婴卫生知识等。南城县妇女指导处发动和组织妇女开展义卖活动。1940年春,临川、南城、光泽3个县妇女指导处组织开展规模浩大的抗日募捐活动,共募捐18815元,猪肉、鸡蛋、青菜共18117千克,还有一批药品和军鞋,送到南昌慰问前线抗日军队。7月7日,临川县妇女指导处在县城曾家园举行纪念“七七”抗战4周年妇女大会,会上1000多名妇女振臂高呼抗日口号,高唱救亡歌曲,会后列队上街游行示威。
   三、保卫苏区、支援前线 1932年,中共中央发出“扩大一百万铁军”号召,苏区广大妇女迅速行动,动员丈夫、儿女、哥哥、弟弟踊跃报名参军,母送子、妻送夫、妹送哥、夫妻同上战场的动人情景到处可见。宜黄县参加红军252人,其中妇女6人。乐安县万崇区妇女干部胡春莲带头为丈夫报名参军,并带动其他11名青年参军,招携乡妇女动员亲友参军100人,被评为“模范乡”。1933年,南丰县妇女运动委员会发动妇女动员亲友参加红军383人,参加游击队409人。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她们组织战地担架队员120人、运输队员914人、向导和救护队员900人、洗衣队员885人、慰问队员763人,支援前线。为红军送布212匹、布鞋草鞋754双、套鞋143双、粮食1250千克、蔬菜2250千克、纸烟138包、大洋44块。黎川县妇女为前线送军鞋2600双。宜黄县霍源村妇女冒着枪林弹雨把饭菜送上前线。在后方,广大妇女参加代耕队,帮助军烈属耕田、栽禾和收割,为红军找房子、烧开水、送米送柴,青年妇女则组织宣传队,自编节目到城乡演出,宣传工农红军政策。1934年春,为配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苏区妇女群众站岗放哨,检查路条,有的还充当秘密交通员,为红军送信送情报。黎川县张家岭妇女张炳珍,组织7名妇女成立游击队,白天帮红军洗衣服、送饭、照顾伤员。10月后,苏区先后失陷,但仍有许多妇女参加游击队坚持斗争。同年冬,南城县女游击队长夏细惠在战斗中不幸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枪杀在竺油乡夏家村,年仅20岁。在保卫苏区斗争中,为革命献身的妇女英烈有105人。
   第三节 妇联主要活动 一、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宣传贯彻婚姻法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后,全区各级妇联利用各种会议、夜校、黑板报、墙报、幻灯片等广泛宣传婚姻法。南丰县妇联举办婚姻法图片展览,宣传“三反”(反迫害、反买卖婚姻、反限制)、“四保”(保人权、保财权、保婚姻自主权、保政治活动权)。1953年1月,成立抚州专区贯彻婚姻法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的指示》。派出工作组到临川县第13区进行试点。3月,在全区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各县共培训干部7299人,其中女干部1572人。专区妇联举办训练班,培训男干部3880人,女干部714人。通过宣传贯彻婚姻法,广大妇女提高认识,纷纷站出来反对不合理婚姻制度。至该年底,全区到政府办理离婚手续6525对,自由结婚12935对,解除婚约1722人,寡妇改嫁979人,童养媳回娘家1661人。此间,各级妇联还协助法院查处妨碍婚姻案件132件、虐待迫害童养媳案件64件、买卖婚姻和贩卖妇女案件16件。在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中,各县还评选模范夫妻、模范家庭。1954年,广昌、金溪、南城3个县共评出模范夫妻1168对、模范婆媳225人、模范家庭316个、贯彻婚姻法模范干部554人。1958年—1963年,地区妇联、团地委、地区民政局、地区法院4家单位先后两次组成工作组赴各县农村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贯彻执行情况。1964年,各县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区出现结婚不摆酒席、不要彩礼的新气象。
   70年代初,区内一些地方包办买卖婚姻重新抬头,早婚、换婚、结婚讲排场、嫁女要彩礼现象普遍。专区革委会政治部群运组派工作组下乡调查,在全区开展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反对买卖婚姻,提倡计划生育,支持男到女家落户,喜事新办等活动。1975年,全区有381对青年男女举行集体婚礼,84名姑娘退礼金。1979年,地区妇联在地委大礼堂为19对青年男女举办集体婚礼。抚州市和临川、南城、宜黄等县妇联为65对青年男女举办集体婚礼。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实施后,各级妇联通过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1985年,全区开展婚姻家庭调查,针对农村部分人结婚不登记的情况进行清理。经过宣传教育,全区依法补办结婚登记手续1878对,撤销违法登记167对。1996年,地区妇联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形成《一个值得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法律、政策不完善之处》调查报告。1997年10月,地区妇联成立“鹊桥”联谊会婚姻服务中心,为适婚青年、丧偶离异者牵线搭桥。1998年—2000年,地区妇联积极参与省妇联、省高等法院、省电视台联合开展的《妇女权益与法》宣传教育片拍摄工作,加大婚姻法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氛围;与地区政法委联合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特别奖”评选活动,全区评出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7人。
   推广新法接生 1952年,全区普遍开展训练保健员,培养新助产士。专区、县妇联协助县卫生院训练保健员和助产士,改造旧接生婆,为其上政治课,宣传新法接生的目的意义。1957年,专区妇联将推广新法接生列入全区妇女工作计划。1959年,全区基本铲除旧法接生。1976年,抚州市建成市、社、队三级妇幼保健站,全面普及新法接生。1978年,地区妇联组织开展全区新法接生大检查,要求进一步提高新法接生质量。随着专门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健全,推广新法接生工作由妇幼保健机构负责。
   贯彻妇女劳动保护、男女同工政策 1954年,专区妇联要求各地农业互助组、生产合作社发动妇女参加劳动时,要注意妇女利益,贯彻男女同工同酬政策。要照顾妇女生理现象,经期不下水田,孕妇不干重活,产前产后适当休息。1960年,各县把妇女基本劳动日分为5类,一类是身体好,有婆婆照顾小孩的,每月出勤20天~22天;二类是身体好,但没有婆婆照顾小孩的,每月出勤18天~20天;三类是身体一般,无辅助劳力的,每月出勤15天~18天;四类是身体较弱,且家务活重的,每月出勤10天;五类是身体有病的,适当安排轻活或不出工。同时还照顾妇女早、晚不出工。针对妇女“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专区妇联发出通知,对调配妇女工作实行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的保护政策。农村妇女产假应享受工分补助,机关妇女干部产假工资照发,给予副食品、营养品照顾。60年代初,区内农村不少地方发生妇科病。据1960年统计,全区患闭经病妇女10317人,占妇女劳力5% ;患子宫脱垂病的妇女7980人,占妇女劳力3%。地委、专署根据专区妇联的调查报告,指示各级妇联和卫生部门派出工作组和医疗队,对妇女闭经、子宫脱重、尿漏“三病”进行普查医治,控制病情发展。1976年,南城、进贤两县均完成5万余人的妇科病普查医治工作。1979年,地区妇联派员到东乡县调查男女同工同酬政策贯彻情况,发现妇女底分普遍为7.5分,最高9分,年终总工分最高4190分,比男社员最高分少600分。1982年,全区拿固定工资的大队妇女主任有935人,占33%,实行误工补助的有1821人,占64.5%。1984年后,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妇女同工同酬问题不复存在。1990年—1995年,地区妇联两次向地委提出建议,要求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不低于村主要干部的70%,有条件的地方要帮助她们参加养老保险,地委办公室、地区村建办公室转发地妇联的建议报告。2000年,全区有30%的村妇代会主任报酬达到要求。东乡县为村妇代会主任全部办养老保险,还对从事妇女工作30年以上的村妇女干部发给一次性退休金。2000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同工同酬基本实现。妇女劳动保护工作由劳动部门负责。
   提倡计划生育和晚婚 1957年,在机关干部中进行节制生育和晚婚宣传,普及避孕知识。70年代,重提计划生育和晚婚。各级妇联开展宣传并号召妇联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计划生育,实行晚婚。1974年,金溪县枫山大队148名育龄夫妇自行制定节育规划,采取节育措施,在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先行一步。1975年,全区57万对育龄夫妇有1.4万对落实节育措施。1978年全区妇女结扎7587人,上环70639人。1980年,地妇联印发中共中央《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召开会议并派出工作组到临川县开展试点工作。1982年,地、县妇联干部71人带头领取独生子女证。各级妇联均把计划生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计划生育成为乡、村妇女主任主要工作内容。1995年后,全区80%的村妇代会主任兼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走村串户发放避孕工具,护理引产结扎妇女。2000年后,计划生育宣传引导工作逐渐由计划生育部门负责。
   协查对妇女儿童的侵权行为 1983年,在全区开展声势浩大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各级妇联协同法院共查处各种侵权案件603件,其中虐待案170件、强奸案29件、包办买卖婚姻案154件、童养媳案66件、溺弃女婴案67件、拐卖妇女案114件、暗娼卖淫案3件。各县(市)召开宣判大会15次,宣判奸污残害妇女罪犯100人,其中罪大恶极首犯、重犯7人被依法判处死刑。1984年,地区、县(市)妇联成立法律顾问信访室13个,聘请法律顾问13人。1985年,地区、县(市)妇联先后派出24名专职干部到省参加律师培训班学习,有8人被批准为见习律师。该年,地区妇联法律顾问室两次与公安部门合作,到福建解救被拐妇女、儿童13人。1989年,地、县妇联成立打黄清查小组21个,深入各书店、书摊、录像厅查封收缴黄色书刊18239本、黄色录像带1014盒、黄色录音带2558盒。1991年,颁布《妇女权益保障法》,各级妇联依法做好妇女维权工作。1994年9月,南城、广昌6名女青年被拐骗到广州沙洲乡等地,县妇联与公安局联合解救,使被拐少女回到家中。1996年,乐安县率先成立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由经验丰富的女法官担任庭长,妇联干部担任陪审员。随后,各县也成立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至2000年,全区有合议庭13个,其工作职责和制度由地区妇联进一步规范,全区妇女维权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2001年初,制定下发《2001—2010年妇女发展纲要》和《2001—2010年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两纲”),并展开宣传。2004年7月,市妇联成立抚州市妇联妇女儿童法律维权中心。2005年,以纪念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十周年和第四次世妇会召开十周年为契机,加大为妇女和儿童维权宣传力度,年内接待妇女来信来访来电1230件次,有效处理1210件,处理率97.6%。2007年,开通“110”家庭暴力报警电话,建立162个妇女维权投诉站、12个妇女儿童伤情鉴定中心、12个维权合议庭,开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2008年,市妇联召开“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向家庭延伸。市妇联启动“万名妇女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举办关爱女性健康科普公益知识讲座。崇仁县妇联实施“儿童意外伤害干预项目”,并于1月在南昌举行项目总结推广会。2009年,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助抚州市母亲健康快车4辆,为南城等4个县妇女儿童提供卫生健康服务。2010年,市妇联、市综治委联合启动“妇女法律知识流动大讲堂”活动,聘请女法律工作者30名,开展“法律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活动,实施“百千万”工程。
   二、生产劳动和劳动竞赛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妇联把发动广大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工作。1952年,全区农村有64761名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57378名妇女参加积肥运动,共积肥441317担。城镇有2066名妇女参加工厂企业生产。1956年,全区有21名妇女学会犁、耙田,53名妇女学会栽禾,1250名妇女学会耘禾。1958年,全区有25万名妇女在田间地头抢收抢种,有妇女突击队339个;4.38万名妇女参加建立水稻试验田17461亩;修水库477座,办养猪场657个、养鸡场326个。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全区妇女不甘落后,71692名妇女参加钢铁大军,建立以刘胡兰、花木兰、“三八”命名的钢铁炉窑344个。1959年,全区妇女投入增产节约运动,农村开展“十万巧姐妹”劳动竞赛,27万名妇女踊跃参加,建立以各种英雄命名的巧姐妹队(组)11047个。竞赛中涌现出巧姐妹、巧姑娘、巧大嫂、巧大娘7.7万人。有17万名妇女学会犁耙栽耕技术,涌现犁耙能手29000人、栽禾能手2.7万人、收割能手4000人、使用新式农具手29666人。办起妇女养猪场2359个、养鸡场481个,修大小水库602座。在城镇,妇女办起各种小型工厂1780个,建立高工效队(组)9560个,18936名妇女刻苦钻研技术,改制、仿制、创新各种工具23154件,涌现革新能手2320人。两年间,全区评出全国女劳模9人、省女劳模和先进积极分子368人。金溪县火箭队队长丁长华,临川县“三娇”(谢梅娇、许南娇、郑瑞娇),乐安县红旗姑娘张密红,崇仁县花木兰队队长吴牡花,南城县农业生产多面手李俚女,南丰县蜜桔姑娘邱芝珍,抚州市居委会主任廖员金等为代表的一批女劳动模范、女先进积极分子脱颖而出。丁长华和她的“火箭队”开展棉花丰产试验,亩产子棉达290千克,取得优异成绩。
   1960年,全区妇女养鸡、鸭、鹅2433885只,有女饲养员14890人。临川县妇女年出勤率270天,出勤率达95%。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广大妇女参加治水、治山、治田。1975年—1977年,全区建立铁姑娘战斗队、妇女突击队17259个,妇女队员157586人。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方230.74万立方米,造田216847亩。临川县湖南公社孔家生产队队长艾荷香带领社员大搞低产田改造,粮食产量持续上升,水稻亩产达1150千克,每年向国家交粮12.5万千克,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地劳动模范、农业学大寨标兵和“三八”红旗手。
   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区妇联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十大”种植、“十大”加工服务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81年,全区评出24名多种经营女能手和致富女强人。1985年,全区组织345名妇女参加省妇联、省农牧渔业厅联合举办的“十大”养殖竞赛,有80人被评为全省养殖女能手,其中,养猪53人、养兔7人、养鸡1人、养鸭2人、养蜂1人、养鱼16人。被评为养殖先进单位2个。获全国养兔女能手称号的南丰县山溪公社妇女胡火红,利用养兔技术和山区资源开展养兔生产,几年后不仅还清几千元债务,并盖了新房,有来自全国各地求学者前去要求传授技术。地、县妇联为其铅印技术资料1万份散发。
   90年代,全区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简称“双学双比”)劳动竞赛活动。至1997年,全区有60万名农村妇女参赛,举办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6462期,培训农村妇女102万人次,每人均掌握1门~2门实用技术。创建“三八”绿色基地2694个,面积13.8万亩。开设扫盲识字班1021个,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10万余人。有5000余名妇女参加农业函授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学习,1000余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职称。有女科技示范户17865户,评出全国、省、地女能手、女标兵3840人。其中有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5人、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巾帼扫盲”先进个人7人。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称号的东乡县珀玕乡红壤开发专业户余娥英与丈夫一起创办家庭农场,开荒山,建果园,养生猪,办饲料加工厂,年年出售生猪480多头,实现种养加工一条龙。获全国“三八”绿色工程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乐安县鹏洲乡妇女邹菊华,1982年—1997年,带领全家开荒造林212亩,林木达1800多立方米,价值40多万元。获全国巾帼扫盲先进个人称号的宜黄县二都乡妇女邹老女,自办家庭夜校,腾出厅堂做教室,自制桌凳买教具,使400多名妇女脱盲并学到技术。1998—2000年,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地妇联先后在全区农村妇女中开展“万、千、百、十”(万名妇女参加养殖增收,千名妇女通过养殖脱贫,举办百期养殖培训班,评选十名养殖标兵)系列活动,以高效种养、延长产业链、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庭院经济建设活动和万名妇女闯市场,争当销售状元活动。1999年,宜黄县潭坊乡李爱红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资溪县乌石镇畲族兰念瑛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2000年,又评出全省“双学双比”女能手11人。
   1990年始,全区开展“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1年,全区9.68万名城镇女职工参加,参赛面96.9%。提合理化建议1289条,创效益141.26万元,增收节支8.6万元。开展技术革新42项,创造价值1758.8万元。获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的地区医药公司副经理李玉英,带领公司全体职工苦干加巧干,连续4年完成销售额1200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1992年—1996年,地区妇联先后与地区人民银行、地区卫生局、地区农业局开展妇女点钞技术、医院护理技术、生猪饲养技术等“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7年,全区女职工有105247人,其中国有企业女职工86754人、集体女职工17117人、其他女职工1549人。全区分别在党政机关开展“公仆杯”、窗口行业开展“满意杯”、教育系统开展“园丁杯”、卫生系统开展“天使杯”、个体工商业开展“光彩杯”、工业系统开展“效益杯”等“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8年成立“巾帼职业介绍所”,至2000年,共为5000余名下岗女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牵线搭桥。1999年,在全区开展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全区共评出省“巾帼建功”精英5人,省、地“巾帼建功”先进个人45人和119人,省级5个文明示范岗、地级27个、县级97个。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1995年地妇联筹资拍摄《抚州妇女竞风流》电视专题片。地区妇联于1997年10月成立社区服务部,为下岗女职工再就业拓宽门路。各县(市)妇联与劳动部门联合举办再就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下岗女职工5076人,介绍就业2406人。地区、县(市)妇联创办就业实体6个,安置下岗女职工2160人。2001年,陈春英等10人被评为全市“巾帼销售状元”,临川区文昌桥计生服务站等15个单位被评为全市巾帼文明示范岗。2010年,林小红等9人被省妇联授予第八届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窗口等8个单位(集体)被授予第八届江西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2001年后,全市通过举办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帮助、促进妇女创业、就业。2009年,妇联、财政、银行、劳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帮助农村妇女申请金穗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的实施办法》等扶持妇女创业政策性文件。至2011年底,累计发放贷款近亿元。
   三、少年儿童及家庭教育工作 托幼工作 1951年,专区保育院开办,接收儿童10余人。1952年,各县试办农忙托儿所。1958年,全区幼儿园3459所,接收儿童91880人;托儿所9352所,接收儿童74816人;保育院104所,接收儿童2600人。1960年,全区表彰先进托幼园所200个、先进保教员100人。抚州市东风人民公社第一保育院、临川县温圳公社幼儿园、南城县上塘公社幼儿园、崇仁县秋溪公社幼儿园和乐安县增田公社幼儿园被评为全国“六一”儿童工作先进单位,抚州市机关保育院保教员黄荣香等19人获全国“六一”儿童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61年,省妇联表彰抚州专区先进幼儿园28个、先进个人19人。广昌县尖锋公社红军大队幼儿园、苦竹翠雷山垦殖场托儿所,成为群众喜欢的幼儿之家,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962年后,随着公共食堂的解散,托幼组织停办。1976年,恢复托幼组织。至1977年,全区有托儿所、幼儿园1059所。1981年,中央书记处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妇联要以托育、培养、教育儿童为工作重点。地区要求各县(市)要办好1个示范幼儿园,公社要有中心幼儿园,大队要办常年幼儿园。至1982年,全区办有县保育院11个(抚州市在第十小学开幼儿班),239个公社办起236个中心幼儿园。全区共有幼儿园(所)4120个,入托儿童122725人,占应入托儿童的25.6%,城镇儿童入托率为47.7%。宜黄县凤冈镇幼儿园于1979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984年后,民办幼儿园所发展迅速,该年全区办起家庭幼儿园29所,收托儿童970人。1995年,全区有民办幼儿园720所,其中个体户办园100所。1997年7月,经专员办公会研究,幼儿教育工作移交地区教委主管。
   随着幼儿园所增多,幼师队伍不断扩大。1960年,全区有保教员4985人、保育员36480人。为提高教学质量,地区、县(市)妇联师举办幼师培训班。1980年—1996年,地、县两级共举办培训班278期,培训人数15260人。1982年7月,地区妇联举办全区自制儿童玩具展览。1984年,推广木偶教学,全区制作木偶头像3100多个,改写木偶剧本120篇,6个木偶童话参加全省木偶戏汇演,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1985年,全区有9个县开展技能技巧赛活动,参赛幼儿234人。在全省举办的宝宝智力赛中,全区有4所幼儿园获奖,其中南丰县幼儿园获一等奖。1986年,省妇联在南昌举办自制教玩具展览,全区选送20件参展,10件获奖。1990年,南丰县幼儿园制作的“神奇的盼盼时钟”“趣味板竹”、乐安县幼儿园的“多功能智力盒”、宜黄县幼儿园的“自旋式单棍跳绳”等玩具,均获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自制教具奖。
   2000年后,幼儿教育愈来愈受到政府、社会和家长重视,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幼儿教育环境、幼师队伍、幼教质量均不断提高。2011年底,市区约有两万名0~6周岁的儿童,其中3~6周岁的适龄儿童约有1.9万名;全市登记在册的公办、集体、民办幼儿园有358所,其中市中心城区(含上顿渡城区)44所。儿童入学率达100%。
   捐资助教工作 1981年,成立抚州地区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各级妇联在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协调幼教工作。1982年,行署拨款21万元扩建地区保育院校舍1400平方米。“六一”儿童节期间,全区机关干部捐资28546元,赠送少儿读物15221册。各地电影院免费为儿童放电影210场。医疗卫生部门为7岁以下儿童义务体检19423人。1983年,地区妇联、团地委、地区工会、地区科协等9家筹资购买2000册少儿读物、170多种文娱器材和玩具,分送到乐安县和黎川县的边远山区幼儿园。地区卫生局组织医疗部门免费为地区直属单位的儿童作健康检查。金溪、东乡、宜黄、黎川、进贤等县筹资76.5万元,扩建保育院校舍6300平方米,购买儿童玩具。行署拨款12万元在抚州市人民公园添置“空中飞机”等大型电动玩具。1985年,成立地区儿童工作领导小组,1993年初改称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年底改称工作委员会,制定《九十年代抚州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各县(市)也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儿童工作发展规划。1994年,响应全国妇联开展“爱心献春蕾”号召,地区妇联广泛动员城镇儿童、家长把多余的玩具捐献出来。地区建设银行、供电局等单位捐资2万元购买儿童读物送给山区贫困儿童。1995年,地区妇联推行“春蕾计划”,全区集资3.57万元资助208名贫困女童上学。1996年,有300名失学女童获得资助重返校园。1997年,地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与江西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专题片《爱的呼唤》,吸引更多人士加入“春蕾计划”行列。地委、行署领导带头与贫困女童结对,对其学业进行全额资助。年底,全区共资助贫困失学女童1013人,金额40.5万元。广昌县被列为联合国基金会扶助女童入学项目县,崇仁县六家桥“春蕾女童班”50名学生被列为国家、省妇联扶助对象。1998年,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南城县株良乡资助“春蕾女童班”50人。2000年,地区妇联与地区邮政局发行“春蕾计划”明信片10万枚,为失学儿童募集基金1万元。2000年后,各级妇联组织“关爱女生阳光助学”活动,东乡县摄影师白影、杨淑琴夫妇自1998年后,共出资近20万元,资助40名贫困女大学生上学。2010年,“春蕾计划十元捐”“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共募集资金40多万元,帮助581名贫困女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市妇联在临川唱凯镇“八一”希望小学举行“春蕾计划”捐助暨爱心书包捐赠仪式,向20名贫困女生发放9200元“春蕾助学金”,并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的740套爱心书包和文具发放给灾区儿童。2011年,“春蕾计划10元捐”募集捐款124443.6元,全市利用春蕾资金捐建春蕾学校3所,资助春蕾女童班5期、贫困女生5100余人次。并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暖心”行动。
   家庭教育工作 1980年,全省儿童工作、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1982年,地区妇联与抚州市妇联在六水桥街道办事处举行家庭教育讲座,总结推广市人民银行职工教育子女的经验。1986年5月,成立抚州地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各县(市)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9个、家庭教育研究会13个、联谊会6个。乡镇、街道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谊会218个,配专职、兼职干部43人,兼职教师1500多人。全区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刊授家长学校、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共1700余所。其中,中学家长学校63所、小学家长学校1205所、幼儿园家长学校306所、新婚学校165所、孕妇学校37所。1995年—1997年,撰写家教调查报告290篇,组织6000个家庭参加家教知识竞赛,表彰优秀家长2008人。1998年,全区举行家教知识竞赛。2000年,南城县家庭教育中心成立。2001年始,全市每年召开“廉内助”表彰大会,倡导廉政家庭。2008年4月,市妇联评选首届“十大优秀母亲”。2010年,开展特色百户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和谐之家、守法之家、育才之家、平安之家、健康之家、爱心之家共600户。
   四、参政议政 域内各县(区)历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一般占20%左右。各县(市、区)重视对女干部的培养、使用。1956年,全区有女副县长1人,女高级农业社正、副社长13人,女生产队长87人,女组长164人;女初级农业社正、副社长14人,女生产队长3人,女组长156人。1959年,全区有人民公社正、副女社长82人,1132个生产大队和11424个生产队均有女干部。1974年,全区5名县妇联主任进入县委常委班子。1984年,全区有女县委副书记2人,女常委6人,女副县长3人,女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人,女政协副主席2人,女乡(镇)党委正、副书记16人,女正、副乡(镇)长70人,各县有女正、副局长共102人。1990年—1993年,金溪、乐安、南丰、东乡、黎川、临川等县和抚州市获得省妇联设立的重视妇女工作特别奖。1997年,全区有地级女干部3人,其中,地委书记1人、行署副专员1人、政协联络处副主任1人;处级女干部84人,其中,县委书记1人、县长1人、纪检书记3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0人、副县(市)长9人、政协副主席9人;乡(镇)街道女书记4人、女镇长11人、街道办事处女主任4人。2000年撤地设市后,妇女参政比例上升,党代会有女代表78人、女市委委员4人、女候补委员1人;人代会女代表94人,其中,女人大常委5人;女政协委员55人,其中,女政协常委6人;地级女干部4人;处级女干部96人。1988年,全区有女党员12327人,占妇女总数11%。1997年,女党员增至17032人,占妇女总数12.4%。
   2011年,全市处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共有191名,其中厅级实职女干部7人。市党代会有女代表80人,占代表总数17.82%。市人代会有女代表102人,占代表总数27.42%。市政协委员中有女性93人,占28.18%。全市有女乡镇党委书记20名,女乡(镇)长14名,占22.52%。
   五、评优活动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号召在职工家庭中开展“五好”(勤俭持家好、团结互助好、教育子女好、清洁卫生好、努力学习好)活动,全区各级妇联在职工家属、城镇居民中,广泛宣传贯彻,并评选过一批“五好”户和“五好”积极分子。此后各级妇联每年均开展此项评优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中断。1979年,全国妇联重新倡导“五好”(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好;努力生产,积极工作,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好)活动。1980年,全区有7个县(市)开展“五好”活动试点,评出“五好”家庭361户。1981年,全区评出“五好”家庭286户、好媳妇1027人、好婆婆4471人、好妯娌2347人。1982年,全区评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2372人。1983年,全区有全国“五好”家庭27户、省“五好”家庭46户。1986年,全区有9户“五好”家庭、1个文明楼院受到省妇联、省精神文明办公室、省政法领导小组表彰。1994年,全区开展家庭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年底评出省“五好”家庭标兵户10户、省文明社区2个、省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先进单位3个。1996年,崇仁县获全省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先进县称号。1997年,成立地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全区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活动日和周末志愿者服务日活动,评出全省“五好”文明家庭90户、全省文明楼院11栋。东乡县珀玕乡胡家村民办教师胡雪英被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十大标兵户)称号。1999年,全区评出“五好”家庭100户,“五好”家庭标兵户5个,文明楼院20栋。2002年3月5日,全市评出艾文茂等8户“五好文明家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宿舍大院等11个“文明楼院”。2003年,全市评出华小明等104户“五好文明家庭”、临川区检察院第二栋等68个“星级文明楼院”、周桂英等97户“美好农家”。2005年,全市评出141户“五好文明家庭”、121个“文明楼栋”。
   为表彰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显著成绩的妇女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各级妇联开展“三八”红旗手评优活动。1960年,全区获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12人、“三八”红旗集体15个,专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300人、“三八”红旗集体200个。1979年—2000年,全区涌现“三八”红旗手7944人,其中,全国60人、省级364人、地级1847人、县级5673人;“三八”红旗集体815个,其中,全国4个、省级81个、地级403个、县级327个。黎川县宏村公社洲下大队妇代会带领全村妇女学大寨取得显著成绩,1979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宜黄县幼儿园幼儿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地区医院妇产科主任余娥娇医德高尚,4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或全省劳模称号;南丰县第一中学女教师熊信芝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培力杯”巾帼奖;抚州第二棉纺厂厂长徐雅芳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鸭鸭杯”标兵奖;张福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妇女干部。2001年,市妇联授予吴艳玉等55人为全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2年,东乡县医院护士长洪小玉被评为全省妇女“十大道德标兵”。2003年,孔繁迅等被省妇联授予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东乡县地税局办税中心被授予全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05,全市评出市人事局等7个“三八”红旗集体、桂梅等34人“三八”红旗手。2008年,全市评出赫丽丽等30人为全市“三八”红旗手,市检察院等18个单位为全市“三八”红旗集体。2010年,全市评出徐红梅等44人为全市“三八”红旗手,临川区地方税务局等20个单位为全市“三八”红旗集体。该年,全国妇联授予资溪县第二批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县称号。
   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域内苏区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和儿童团,调动广大团员和青少年积极性,支援革命,保卫苏区。民国时期,各县还有过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和童子军组织,一度对域内青少年的政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域内各级团组织加强对团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突击队作用,带领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抚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优异成绩。
   第一节 青年组织 一、民国时期青年组织 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11月,共青团东乡县支部成立,胡性刚任书记。1927年1月,共青团临川县支部成立,李干任负责人,有团员50人。同年3月,共青团金溪县支部成立,丁英、卢春生先后任书记。5月,临川县团员增至300人,成立共青团临川县委,李干任书记。不久,因国民党右派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运动,各县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28年后,域内各苏区先后建立共青团组织。1928年2月,崇仁县古塘村团支部成立,随后西馆周家、连城下城建立团支部。1929年,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乐安县委成立。1930年—1934年,少共南丰县委(李秋雨任书记)、少共宜黄县委(李书彬任书记,团员400多人),少共广昌县委(刘辉明任书记)、少共资溪县委(陈福海任书记,团员438人)、少共黎川县委(陈维标任书记)、少共崇仁县委(曾尚奎任书记,团员60多人)先后成立。苏区失陷后上述组织解体。
   共青团组织自成立起,发动和组织广大青年支援北伐军,支持工农运动,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组织宣传队,写标语,发传单,宣传革命真理。在苏区,动员团员和青年带头打土豪,分田地,站岗放哨,侦察敌情,配合红军和参军参战。1933年,少共中央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要求江西征调400人,仅资溪团县委就动员200人报名参军,在“少共国际师”中专门组建资溪连。
   三青团 1939年,南城、金溪、乐安等县分别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0年,临川、宜黄、南丰等县分别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1年,三青团南丰县分团成立,广昌县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3年,三青团临川县分团成立;崇仁县在学校中发展团员39人,成立崇仁区队,隶属临川县分团;东乡县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1946年,资溪县成立三青团县分团筹备处,全区各县分团全部成立。三青团县分团实行干事制,由干事长主持团务。分团内设组训、宣传、总务等股。团员以15岁~25岁(后改至30岁)的男女青年为吸收对象。临川县分团有区队12个、分队76个、团员1114人,崇仁县分团有区队12个、团员441人,宜黄县分团有区队29个、团员1476人,乐安县分团有区队6个、分队38个、团员333人,南丰县分团有区队19个、团员576人,广昌县分团有区队8个、团员89人,东乡县分团有区队32个、分队169个、团员2000人,金溪县分团有区队4个、分队12个、团员300人,资溪县分团有团员185人。1947年冬,三青团对团员进行甄核登记,凡超龄的令其退团、跨党(参加民社党、青年党)的取消团籍,合格的发给新团员证。随后,与国民党合并,经甄核登记的团员全部转为国民党员,三青团撤销。
   三青团开展集训,邀请当地党、政、军头目为教官,对团员灌输法西斯意识,宣扬“三民主义”。创办《赣东青年报》《金溪青年报》《崇仁青年报》《宜黄青年》等报刊,广昌县分团则推销《南昌青年报》,向广大青年进行反共宣传。以抗日为名,诱惑青年响应国民党“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参加青年军。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年军被国民党投入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之中。
   二、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组织 专区团(地、市)委 1949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西省抚州分区工作委员会成立,设书记1人、委员2人。1954年,委员9人、常务委员7人。内设组织、宣传、学生工作3个部。1957年7月1日,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省抚州专区工作委员会,有委员9人、常务委员5人。1962年,委员14人、常务委员8人。1966年10月,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团组织停止办公。1968年2月,全区青年工作改由抚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分管。1973年恢复团组织。该年5月16日—20日,召开共青团抚州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抚州地区第一届委员会,有委员41人、常务委员18人。1980年1月,取消代表大会制,恢复共青团江西省抚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地委),为正处级行政单位,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工作部和办公室。1984年,增设工农青年部。1996年,成立地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部与宣传部合并为组宣部。2000年,团地委有行政编9个、事业编2个,在编11人。10月,抚州撤地设市,团市委由直接任命制改为大会选举制。2001年3月12日—13日,召开共青团抚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10人。团市委内设组宣部、学少部、工农青年部和办公室,下辖临川区团委和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金溪、东乡等10个县团委。2006年团市委被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08年6月,撤销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市希望工程服务中心。2011年底,团市委有行政编9个、事业编2个,在职10人。历任团(地、市)委书记为刘铁锐、孙林山、饶权(负责人)、王冶、李爱荪、王权义、饶士圻、陈贵生、魏小琴、许爱民、陈卫民、万锦、李晓浩、江晓斌、涂建忠、程新飞、张沥泉。
   团县(市、区)委 1950年,有临川、南城、南丰、黎川、资溪、金溪、崇仁、宜黄、乐安等9个团县委。1955年,增加抚州团市委。1968年,增加东乡、进贤团县委。1983年,增加广昌团县委,减少进贤团县委。1995年,增加临川团市委,撤销抚州团市委和临川团县委。2011年底,有11个团县(区)委,均为正科级,参照公务员管理。
   1950年始,全区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隶属专区、县两级团委领导。2004年4月,抚州市青年联合会成立,召开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163名各界优秀青年为市青联一届委员会委员。2005年12月,团市委成立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会员及领导机构,制定通过抚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章程及工作计划,为全市青年企业家打造创业平台。2008年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抚州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4月,团市委成立抚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协会下设18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除各县(区)下设1支服务队外,还设有公益事业、医疗卫生、消防环保宣传、临川教育、社区便民、文明礼仪、法制宣传等7支服务队,注册青年志愿者有1200人。
   自1990年以后,全区团员总数和在青年中所占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团员13万人,占青年总数的20%;1994年团员11.36万人,占青年总数的16.4%;1997年团员10.99万人,占青年总数的15%;2000年团员10.66万人,占青年总数的9.8%。2002年,全市有团委1039个,团支部7145个,团员14.22万人,占全市青年78.19万人的18.18%,有专职团干449人。2007年,全市团员17.6万人,占全市青年的14.6%。2011年底,全市有基层团委462个,团总支97个,团支部5075个,专职团干部253人,有共青团员20.46万人。
   三、主要活动 1950年,为巩固新生政权,抚州区、县两级团委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民兵组织,投入剿匪反霸斗争。该年6月,全区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到抗美援朝运动中,参加和平签名运动和游行、募捐;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东乡、金溪、南城、黎川、临川、资溪、广昌等县共有4286名团员青年入伍赴朝参战。1951年,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各级团委动员和组织农村团员青年参加农民协会,斗地主,分田地。1953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各县团组织与妇联组织密切配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号召团员青年向封建买卖婚姻展开斗争。该年,仅资溪县就有472对青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1954年—1955年,专区团委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共产主义教育,在全区开展以“七好”(服从党的领导好、劳动态度好、爱护公共财产好、学习好、勤俭节约好、道德品质好、身体锻炼好)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竞赛活动,评选出一批青年积极分子。辛长生、黄正生、周莱生3名团员被评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各级团委号召团员青年带头加入农业合作社,不少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被选为社长、副社长、会计、生产组长,成为农业合作社的骨干力量。1956年、1959年,专区团委两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团委迅速在农村与城镇组建突击队,投入工农业生产运动。1958年全区建立青年突击队11730个,突击队员中有15581人参加早稻高产试验、61841人参加晚稻高产试验、134590人参加工农业技术学习、96794人参加技术革新。金溪县团员宋喜明与同村青年大力进行农具改革,研制出竹齿耘禾耙;用人工合成化肥改造红壤,取得70亩稻田平均亩产粮食833公斤的高产纪录。广昌县由10452名团员青年组成的503个突击队,1年垦荒9000亩。资溪县团员廖美林等人在荒无人烟的豹虎圾改造低产田100多亩,夺得粮食大丰收。
   1960年,在全区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1963年,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至1964年,全区2683个团支部涌现出“四好”团支部342个、青年标兵1017人、“五好”青年3143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各团县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访贫问苦、忆“四史”(村史、家史、厂史、合作化史)活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组织活动基本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红卫兵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区开始。6月—7月,红卫兵组织在全区各大、中学校迅速发展。8月,学校先后停课,红卫兵打着“造反有理”旗号,组织各种名目繁多的战斗队,从学校走向社会,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方式,到处揪“黑帮”“牛鬼蛇神”“走资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三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分子”。不久,各县红卫兵开始全国大串联。1967年1月起,造反派到处夺权,红卫兵组织出现派性斗争。7月—8月,派性斗争愈演愈烈,由“文斗”变成“武斗”,影响最大的两个对立的红卫兵组织是华东地质专科学校的“红色革命委员会”(简称“红革会”)与“井冈山公社”。1968年下半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号召,全区许多红卫兵和知识青年陆续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同时,一大批上海知青到抚州插队落户。10月,团省委部分机关干部被下放到宜黄县参加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9年—197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分阶段、分批次地进行。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后,抚州地区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各县也相继成立红代会,一些红代会的主要负责人被结合进入专区、县革命委员会,成为领导班子成员。1977年后,红卫兵组织逐渐解散。
   1973年12月,团地委要求对广大团员青年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自身建设。1975年—1976年,全区农村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1977年,团地委发出《关于在全区青年中开展向雷锋式青年李志军学习活动的通知》,全区团员青年再次掀起向雷锋学习的热潮。资溪县建起学雷锋小组921个,县武警中队学雷锋小组为群众义务修路铺桥、修理农具车辆,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先进集体。金溪县建起学雷锋小组2429个,下放知青马龙生长期照顾五保户老人,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先进个人。东乡县县城58个学雷锋小组,1年内为群众做好事4万多件。1979年后,全区团员青年认真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投身改革大潮,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该年,全区农村团组织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主题,积极开展科学种田活动;企业团组织以增产节约、优质高产、多品种、低消耗和安全生产为中心内容,开展“三手一队”(节约能手、革新能手、质量能手、生产突击队)活动;财贸系统团组织以优质服务多贡献为重点,开展“争当商业小行家”活动。1981年,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新内容,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全区30万青少年5000个学雷锋小组走向社会,做好事,送温暖。该年底,团地委表彰先进集体220个、先进个人3700人。1982年,全区团员青年全面开展植树造林、育林护林活动。乐安县团员青年植树14万株,荒山造林4万亩。1983年,在全区开展争当优秀团干部活动。1984年—1990年,困地委号召全区农村团员青年开展“三户一体”(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个体户、经济联合体)致富比赛,各县团组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村青年掌握致富本领。一批优秀致富青年脱颖而出,豆腐加工状元何云林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团员陈茂华被评为全国科技示范标兵。同时,各县工厂企业团员青年开展“双增双节”“爱岗、创优、降耗”等竞赛。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各级团组织重点开展如下活动: 希望工程活动 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公益行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1991年9月,抚州地区“希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成立。1992年,团地委在全区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动员团员青年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失学儿童捐款,献爱心。1993年,继续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再行动。1994年,开展“1+1”助学行动,号召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参加结对救助。该年,由香港新界社团联合资助的全区第一个希望小学在乐安县谷岗乡奠基。1997年,团地委与地委组织部、地区农业银行联合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储蓄活动,全区存款785.3万元,所得利息48.73万元全部捐赠给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返还23.39万元),用于“希望工程”。至2000年,全区“希望工程”共接受海内外人士捐款540余万元,有487名失学青少年受到地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资助,1900余名青少年受到中国、省青少年基金会的资助。全区兴建希望小学25所,修缮农村学校5所,援建农村学校希望书库14个。有2名学生获全国“希望之星”奖学金,11名教师获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12名教师获全省“希望工程”园丁奖。进入21世纪后,抚州希望工程进一步推进,多种形式的救助贫困学生活动相继开展。2005年11月7日,团市委与洪客隆百货抚州购物广场举办“爱心呼唤”希望工程捐助仪式。2006年,团市委采取募捐钱物、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济困助学等多种措施,相继开展“让孩子们都上学”“真情助困进万家”“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等活动,使希望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南丰县市山镇官庄村等4所希望小学。2007年,团市委举行“书籍联通爱心,书香飘遍赣地”大型捐书活动启动仪式、“水塔醋爽”希望工程捐赠大型义卖活动启动仪式。为帮助贫困家庭青少年克服“无钱看病,看病致贫”的困难,使他们能及时治病,重获健康,团市委与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青基会联合下发《关于联合开展捐建“生命希望工程抚州市青少年健康基金”活动的通知》,筹措资金12.07万元,与抚州光明眼科医院联合开展“爱心光明行”活动,免费为71名青少年实施眼睛手术;与市直工委组织开展“生命希望工程”募捐活动,募款71410元,救助患病的贫困学生。2008年初,启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项目,市编委批复成立抚州市希望工程服务中心。该年,团市委进一步加大希望工程宣传力度,广开渠道、募集助学资金,制作爱心募捐箱28个,发放到全市各大超市、公共场所,向社会募捐。当年募集捐款10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900余名。援建希望小学8所,援助资金263万元,受益学生4300余人,筹资68.9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00人。为使希望工程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全市形成“一级管理基金,四级实施救助”,提高希望工程实施效益。2010年春,团市委、市希望工程服务中心启动“春暖2010”行动,共募捐款49万余元,援助云南干旱灾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1994年,团地委动员全区青年职工参加岗位训练,学习先进操作技术。1996年,组织导师带徒,以合同形式规范师徒关系,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担任导师,帮助青年职工进行岗位训练。1997年,举办全区首届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掀起技术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热潮。该年底,全区5000多名青年职工参赛,尚江黎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另有62人获评省、地级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2000年,进一步加强青年职工岗位训练,全区导师带徒近3000对。1.2万余名青年职工活跃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评出林宏、刘党荣等省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2人、地级90人、县级380人。2007年—2008年,团市委继续组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
   青年文明号活动 1994年下半年始,在全区金融、税务、商业、粮食、工商、邮电、公安、武警、交警、消防等24个部门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至2000年,乐安县招携林业公安派出所、抚州温泉宾馆客房部、南丰公路段路政大队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临川县酒厂贡酒班、抚州棉纺织厂织造车间等68个单位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集体),南城县公安局上唐派出所、抚州地区稽查分局南丰县通行费征收站等452个单位获评地级青年文明号单位(集体)。2007年,组织全市近300个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走进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青年志愿者活动 1994年,抚州地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随后,成立52个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60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招募青年志愿者5万余人,组织助耕队、抗洪抢险队、科技文化扫盲队、社区志愿服务队等1000多个。同年10月,团地委与地区交警支队组织的交通安全服务队200个,青年志愿交通安全宣传员、监督员5000多人,在全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全区交通事故当年下降12%。1995年,在团员青年中实施“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全区共落实“一助一”结对服务对象1万多户(人)。1996年,在全区青年志愿者捐助灾民行动中,捐款捐物价值共20余万元。1997年,开展青年志愿者清除非法张贴、护送小学生过马路活动。全区青年志愿者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对失足青少年帮教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007年后,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志愿者服务活动500余次。2011年,做好“七城会”抚州赛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团市委荣获“七城会”优秀组织奖。
   服务万村活动 1995年6月,响应团中央号召,团地委在全区农村团员青年中启动“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大专院校等单位与14个示范村结对。1996年,团地委开展“服务万村”行动,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加强对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同时,在全区组织储蓄活动,储蓄300万元,为“服务万村行动”提供资金保障。该年,团中央检查组到抚州考察,高度评价团地委的做法,《团内要讯》刊登抚州经验。至2000年,全区共培训地级青年星火带头人200多人,兴办各种服务项目和实体150个,广昌县青年谢远泰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2008年8月,团市委组织成立抚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凝聚一批在抚州投资及本地的优秀青年企业家,使之成为进一步做好抚州招商引资工作和推进抚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破解园区招工难问题,团市委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密切联系,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召开招聘会、深入村组织招工等形式,满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
   保护环境造林绿化活动 1999年起,响应团中央“保护母亲河”号召,抚州团地(市)委相继开展“团员青年植树”、青年“认养青年林”活动、一河两岸绿化工程、改造荒漠化土地工程、“环保世纪行”等活动。按照“经济发展好,生态保护好,村庄和谐好,青年作用发挥好”标准,创建20个“共青团生态文明示范村”,参与“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调动团员和青少年植绿护绿的积极性,营造起“爱护绿色家园,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共投入人力3万余人次,植树造林300多公顷。2005年,团市委继续倡导创建青年林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关心绿色,共同参与造林”的社会氛围。
   帮助青年创业致富活动 2001年后,开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创建农村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和青年星火带头人。2004年,团市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继续推进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2005年,团市委深入开展抚州青年创业行业活动,着重加强农村青年科技推广,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青年龙头企业,发展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先锋、十大创业青年、农村青年带头致富人、抚州青年创业论坛等评比、宣传系列活动。2006年,启动实现“五百工程”(培养10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创建100个农村青年示范基地;开展100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筹集100台电脑捐赠农村贫困小学)。组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年农业专家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服务、规划设计、项目咨询等活动。3月22日—23日,团省委在抚州召开全省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肯定抚州团市委整合力量服务新农村的做法。2007年后,团市委帮助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创业致富,与市农信社沟通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000多万元。组织开展“建设新农村、青春促和谐”行动,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走进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全市各级团组织以职业技术学校和致富基地为依托,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通过开展“华龙”杯抚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蓝欣”杯抚州市首届“十大青年创业先锋”等评选活动,激发青年创业热潮,促进抚州经济发展。2009年,团市委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市大力开展“共青团农村青年青季培训行动”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在全省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就业创业培训项目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联合劳动保障部门,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做好农村“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全市共创建7个国家级、20个省级、11个市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落实青年创业贷款发放,全市共授信信用卡1283张,实际发放1265张,授信贷款金额4691.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金额4519.49万元。2011年,全市建立各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11个,发放小额贷款金额9721.19万元,放贷1745户,带动3739人就业,培训青年3220余人。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2001年3月5日,团市委在市体育馆举行“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万人签名活动、“抚州明天更美好”青少年露天书画创作比赛、“温暖服务”竞赛活动、抚州市首届“青春小姐”大赛等。向市民散发20000多份“告别不良言行,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聘任红领巾文明新风监督员,并且与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塑造抚州青年新形象。同时,还分别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十大杰出青年”“抚州地税青年标兵”“十大青年检察官”“十佳青年交警”“十佳青年消防卫士”“十佳青年稽征员”“十佳辅导员”“十佳少先队员”等评选活动,积极宣传优秀青年典型,产生较大社会反响。2005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用半年时间举全市之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团市委承接青云峰路的整治任务,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整合社会资源等多项措施,使“老大难”路段面貌焕然一新,在综合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其他大型活动 进入21世纪后,团市委先后组织青少年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精神文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共青团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建设诚信抚州”,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先进典型、请英模作报告、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通过观映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影片,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赈灾活动,用实际行动参与北京奥运等,使青少年树立爱党、爱国精神。2007年,团市委召开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举行千名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欢庆“六一”全市少儿书法作品现场绘画赛、全市万名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我爱新农村”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全市少年儿童环保知识竞赛(与市邮政局、教育局联合举办)、“哈森杯”第二届抚州市青年歌手大赛等一系列活动。2008年,团市委举行“青春放歌——走进园区”慰问演出活动,慰问园区劳动者。该年,面对50年不遇的冰灾,团市委开展“抗冰灾、保畅通、送温暖、助滞留、捐物资、生产自救”等工作,全市青年、团员交纳特殊党费、团费,捐款捐物130余万元,为灾区群众献爱心。2009年,团市委举办“和谐青春”——抚州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文艺晚会,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启动《团旗飘扬——抚州共青团简史》编纂工作,不断完善抚州青少年团史团情教育载体。2010年,临川唱凯堤发生决口,全市组织动员近万名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组建青年突击队130余支,筹集款物650余万元,参加抗洪抢险和灾民安置工作。组建灾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70余支,募集救灾款物120余万元,参与灾后重建,并在17个灾民安置点成立临时团支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站。2011年,团市委举办“青春给力、紧跟党走”及万名青年“青春红歌会”“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红领巾心向党、争当四好少年”少先队主题活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
   第二节 少年组织 一、儿童团 儿童团为苏区少年组织,团员由8岁~15岁儿童组成。1929年,南丰县儿童团建立。1930年,宜黄县建团。1932年,东乡县建团。1933年,崇仁、资溪、金溪、黎川、广昌、乐安等县建团。入团儿童均来自贫苦农民或手工业工人家庭。儿童团由县儿童局领导,乡设大队,村设小队。1934年,苏区先后沦陷,儿童团自行消失。
   儿童团开展的活动有站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路条,监视土豪劣绅、反动军警行动,为过境红军送茶送粥,还组织口号队、歌咏队宣传革命真理、破除封建迷信,同时参加夜校或识字班学文化。1933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黎川县儿童团一边加强赤色戒严,一边积极募捐,支援前线,在募集“闽赣平射炮”运动中,全县儿童捐出大洋115元,成为闽赣省儿童团募捐先锋。
   二、童子军 民国时期,按照国民党《中国童子军总章程》规定,域内各县中、小学校建立童子军。童子军实行大队、中队、小队建制,吸收小学五年级以上和初中学生参加,由县童子军理事会管理,理事长由国民党军政官员担任。解放后,童子军自行解散。
   童子军身穿黄制服,头戴船型布帽,项系蓝白参半的领带。童子军每周设训练课程两节,培养“智、仁、勇”精神,授课内容为纪律、礼节、操法、结绳、旗语、侦察、救护、炊事、露营等。
   三、少年先锋队 组织 1950年,全区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儿童队在学校设大队委员会,并设大队辅导员1人;班级设中队委员会,并设中队辅导员1人;小组设小队。儿童入队时,须佩戴红领巾在队旗下宣誓。专区、县两级团委设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儿童队工作。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文化大革命”中,少先队停止活动,由红小兵组织取代。1978年,恢复少先队,重新开展队务活动。
   主要活动 50年代初,全区儿童队普遍开展“三爱”(爱劳动、爱集体、爱祖国)教育活动。1952年,临川、黎川、南城等团县委在寒暑假期间,组织2700多名儿童队员举办“少年乐园”活动,内容有唱歌、跳舞、打球和听辅导员讲抗美援朝中的英雄故事。活动后不少队员主动将零花钱捐献支援抗美援朝斗争。1955年—1958年,全区中学少先队与学校附近的8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联系,定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为农业社送字、送书、送戏、送肥。同时全区学校兴办小工厂482个、小农场1320个、小饲养场209个,共创收44951元。1959年,全区少先队员植树655965棵,营造少年林920亩。60年代,开展“向雷锋学习”“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活动,全区涌现一批“小雷锋”,受到社会赞誉。1981年,全区26万多名少年儿童利用荒地荒坡,种植蓖麻119万余株,当年评出“红花少年”39150人。1983年,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全区20余万少先队员参加,乐安县鳌溪镇第一小学五年级(1)班少先队中队和全区50名少先队员被团中央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87年,全区30多万少年儿童参加“做振兴江西小星星”活动,提出一批优秀方案,其中获省一等奖3人,二等、三等奖8人,抚州、金溪、宜黄等县(市)获省优秀组织奖。1995年,团地委推出“创五星雏鹰行动”,全区开展“手拉手拉回一个希望,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活动,孩子们自发回收废弃物,保护环境卫生。1996年,全区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数达48994对,结对学校50对。至2000年,先后开展“手拉手助残”“手拉手解困”等活动。金溪团县委、县少工委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雏鹰行动”先进单位,余丽安等16名队员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2004年3月,团市委发出《关于在全市少先队组织中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统一行动日活动的通知》,利用晨课前升国旗的时间,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大队会;利用下午班会时间,以中队为单位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中队会。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2005年,团市委组织全市共青团和少先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民族精神代代传”“邮政杯—青少年心向党,写给身边的共产党员一封信”青少年书信大赛、“同在蓝天下、健康共成长一共建和谐抚州手拉手”系列活动。5月20日—22日,团市委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在抚州一中、临川一中、实验小学、南城县共举办10场“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主题报告会,6000余名学生和家长聆听报告会。2006年,团市委以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深化“五爱、四有”“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007年,团市委在进一步推进“民族精神代代传”、18岁成人宣誓仪式教育、“雏鹰争章”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十佳少先队员”“十佳中学生”等评选活动。2008年,团市委以建国59周年、建党87周年、建团86周年、“五四”运动89周年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同抚州齐发展”主题活动。
   临川退休干部欧阳辉自1985年起,自愿坚持校外辅导员工作,先后到九江、宜春、上饶、武汉、福州等地、市为少先队员义务讲课3000多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28950元,多次受省、地团委表彰。1999年10月,欧阳辉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亲切接见。2000年8月,成立以行署常务副专员为主任的抚州地区青少年权益保护委员会,随后各县(区)也成立相应机构。团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制宣传,广泛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2004年10月,团市委、市综治委办公室等12家单位联合评选和表彰99家抚州首批杰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5年4月,下发《关于抚州市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等3个相关文件。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抚州形成“党政牵头,预防办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大预防、大综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局面。2009年11月,团市委召开抚州市青少年权益使者发布会,创建青少年权益使者制度。2011年,建立全市统一的“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加强对青少年权益状况的动态监测,收集整理并实时反映青少年利益诉求,形成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五章 工商业团体 清末,域内各县始有工商业团体商会。民国期间,商会发展较快。新中国成立后,工商业联合会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做好团结教育私营工商业者的工作,在组织会员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繁荣市场经济、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域内成立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有组织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0年后,全市工商联团体在共产党领导下,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为党委、政府做好统战联谊、招商引资等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节 商会 一、组织机构 地区总商会20世纪90年代之前,地区未建立商会组织。1995年3月,成立抚州地区总商会,选举理事56人、常务理事14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李耕生担任会长,副会长有7人。5月,增补副会长3人。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均为区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地区总商会与地区工商联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0年后,市总商会下辖县(区)商会11个。
   县(市)商会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设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规定:“商务繁富之城埠,宜设商务总会,商务较次之处,设立分会。”商会实行会董制,主持人称总理。民国6年(1917),国民政府农商部颁布《修正商会法》,规定商会继续实行会董制,总理改称会长。15年,各县商会一度改称商民协会,旋即又恢复商会名称。19年,工商部颁布《商会施行细则》,改会董制为委员制,会长改称主席。26年—38年,商会实行理、监事制,主席改称理事长,各县商会设理事11人~15人,由各行业选举产生。县商会均无内设机构,只设文书、会计、交际、工友各1人,处理日常工作。商会下层组织为同业公会,其宗旨是维持增进同业的公共利益,矫正营业的弊害。并负担商会的会费,承办商会下达的事务。
   临川县商会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成立,会址在县城东门外抚惠巷(今临川区文昌桥炉子厂)。民国19年(1930),县商会有会长1人,会员237人。24年,县商会下辖百货、布匹、南货、饮食、粮食、国药、屠宰、旅栈、五金等同业公会21个,会员2770人。1949年,入会行业57个,会员减为600余人。崇仁县商会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立。初时有同业公会3个。民国27年(1938),同业公会增至14个,会员489人。32年—35年,县商会先后召开两次会员代表大会,会员最多时605人。南丰县商会于清宣统元年(1909)成立,会址在县城下前街江家祠(今旴江东路)。民国15年(1926),有棉布、百货、南货、手工业等同业公会4个。30年,扩增为南货、洋广货、土布、针织、药业、屠宰、缝纫、寿坊、爆竹、煤油、文具、烟酒、粮食、金银首饰、钢铁锡、竹木、餐馆、钱庄、绸缎、漂染等同业公会30个。至1949年,县商会理事会历经16届。黎川县商会于民国元年成立。南城县商会于民国2年成立,19年,各行业相继成立同业公会,至1949年,县商会历经15届。宜黄县商会于民国2年成立,会址在黄氏双井公祠(今县武装部招待所)。初时有杂货、豆腐、船筏、屠宰、纸业、粗布、饮食等同业公会,33年,增加渔业、药业、酒业、绸布业等同业公会。东乡县商会于民国3年成立。19年,发展会员114家,36年,下辖棉杂货、南货、烟酒、中药、旅栈、饮食等6个同业公会。金溪县商会于民国7年成立,30年,有南货、布匹、粮食、饮食、国药、屠宰、旅栈、五金、理发、缝纫同业公会10个,至1949年,会长先后更迭5任。广昌县商会于民国7年成立,会址在下街何由周祠堂,至解放前,会长先后更迭5任。资溪县商会于民国13年成立。乐安县商会于民国24年成立,不久因经费困难而关门。民国28年,成立县商会整理委员会,仅维持4个月便解体。
   新中国成立后,各县商会在50年代初相继改组为县工商联。1995年5月,宜黄、黎川两县率先重建商会。7月,乐安、广昌、金溪、资溪4个县成立商会。8月,成立南城县商会。1996年4月,成立东乡县商会,8月成立崇仁县商会,10月成立南丰县商会。1997年6月,成立临川市商会。各县(市)重建的商会均与当地工商联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主要活动 民国初期,依照《商会法》,各县商会协助县府、党部,实施各种法规,调解各业之间纠纷,核发营业执照。临川、崇仁、南城、南丰、金溪等县商会兴办夜校,开展劳工教育。各县商会还承担消防、打更、点路灯等杂务。“五四”运动后,各县商会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一些商号自觉举行罢市,查焚仇货。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宜黄、崇仁、南丰等县商会按照国民党县党部旨意,实行食盐、煤油专卖,对苏区进行经济封锁。广昌县商会则拥护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为红军筹款1.5万元,筹粮7500千克,还将地方特产白莲秘密销往国民党统治区,换回苏区稀缺商品棉布、药品、食盐等。解放战争爆发后,商会的政治色彩更浓,国民党县党部在工商业者中大量发展党员。宜黄县规定凡属商会会员年龄在20岁以上都要参加国民党,并在商界中建立国民党基层组织。乐安县重建县商会,参与参议会选举,竞选县参议员。解放前夕,各县商会按照共产党的秘密通知,保护财产,维护治安。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县(市)商会改组,商会停止活动。90年代,地、县(市)建立商会,与工商联合署办公。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一、组织机构 地区(市)工商联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地区工商联组织尚未成立。1990年,正式成立江西省工商业联合会抚州地区办事处(简称地区工商联),但仅作为统战部的内设机构,与统战部经济联络科合署办公。1993年10月,升格为副处级机构,仍挂靠在统战部内。1996年10月,地区工商联单列,设主任1名(由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副主任1名,定编4人,其中行政编制2个、事业编制1个、工勤编制1个。2000年,地区工商联下辖县(市)工商联11个、乡镇(街道)分会45个、联络小组9个、同(行)业商会18个,共有会员2244个(其中团体会员35个、企业会员654个、个人会员1555个)。全区有专职工商联干部50人,其中地区3人、县(市)47人。
   抚州撤地设市后,江西省工商业联合会抚州地区办事处更名为抚州市工商联。抚州地区总商会更名为抚州市总商会,与市工商联合署办公。2001年,市工商联(总商会)升格为正处级单位,内设办公室、会员科、经济联络科3个科室,人员编制8个。市工商联先后于2001年2月和2006年9月召开第一次、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2008年后,各级工商联会长、副会长改称主席、副主席。2011年底,市工商联在编在岗8人。历任会长(主席):李耕生、邹俐菁、谭文英、蔡青。
   2000年后,根据“稳步发展、调整结构、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要求,抓好会员队伍建设,吸纳一批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政治上有觉悟的民营企业会员。2001年—2011年,全市工商联累计发展新会员2700多个,其中,企业会员1421个、个体会员1178个、团体会员111个。还吸纳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社会贡献较大和对外形象较好、热心工商联事业的非公人士进入市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11年,市工商联非公经济人士执委63名,常委35名,分别占执委、常委班子78.8%和81.4%。2011年底,全市有县(区)工商联11个、乡镇(街道、市场)商会67个、行业商会73个(含市直行业商会5个);异地商会15个(含市本级异地商会6个)。全市工商联会员4523名,其中,企业会员1963个、团体会员154个、个人会员2406个。
   县(区)工商联 20世纪50年代初,域内各县相继建立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1951年,资溪县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工商联。1952年,崇仁、广昌两县成立工商联。1953年,临川、宜黄、乐安、金溪、东乡、黎川等县工商联成立。临川县工商联内设秘书、组织、宣传教育、辅导与总务4个股(室),下辖4个工商分会、32个工商小组。东乡县工商联只设秘书1人,办理日常事务,下辖17个工商小组,其中有县城的南货、百货、棉布、烟酒、饮食、国药、理发、摊贩等8个小组,农村市集9个小组,共1400余户。1954年,南城、南丰两县成立工商联。南城县工商联下辖19个同业公会。此后,各县(市)工商联每隔2年至4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届委员会及正、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各县工商联及下属分会均遭冲击而停止活动,随后即被撤销。1984年,各县(市)工商联相继恢复。1995年,临川市工商联成立。至2000年,各县(市)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东乡、南城分别为4次,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南丰、黎川、广昌和抚州市分别为3次,资溪为2次。
   二、主要活动 协助政府税收和发展经营 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较早的县工商联协助政府动员私营企业恢复生产,发展经营。帮助私营企业建账建表,协商税收。1951年,东乡县工商联筹委会组织全县1435户私营企业集体纳税,荣获政务院、省政府通令嘉奖。1952年,临川县工商联筹委会向县委、县政府请示由县人民银行向全县2481户私营企业实行低息贷款,获得批准,使一部分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
   辅导和推动对私改造 1952年,域内各县工商联配合政府,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全面开展登记发证工作,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组织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帮助他们消除顾虑,认清前途。1954年,先在抚州镇的德丰、大中两家绸布百货业开展全行业公私合营试点。然后,总结经验,推广全区。1956年,各县工商联组织力量帮助私营工商户清产核资,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公私合营和合作化。同时,根据“量才录用,适当安排”原则,对全区私营工商户代表人士在国营公司、商店、工厂适当安排实职,顺利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区安排县级国营公司副经理3人,国营合作部门正、副经理25人,科、股长35人,公私合营工厂正、副厂长48人,乡、镇公私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正、副经理663人。临川县2193名手工业者分别参加各类手工业合作社,1602户私营商业户分别组织公私合营301户、合作商店755户、代购代销140户、个体经营337户,对被淘汰的282户也作安置。
   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 1950年—1951年,各县工商联组织工商业者学习《共同纲领》和抗美援朝有关文件,订立爱国公约。学习中,大家出钱出物,为购买飞机大炮捐款,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1952年—1953年,学习中共关于“三反”“五反”文件,进行遵纪守法教育。1954年—1956年,在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重点组织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政策,帮助会员提高认识,转变立场观点,自愿接受改造。宜黄县举办工商业者政治讲习班,98人参加学习。临川县先后办班7期,508人参加学习,165人被选送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1957年,组织工商界人士进行座谈学习,开展整风运动。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一批工商业者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此后,各县(市)工商联以“破资立社”(破资本主义,立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组织学习《工商业者政治学识读本》。为加强工商业者的自我改造,1958年—1959年,各县工商联多次组织工商业者参加义务劳动。1960年,组织学习中共中央会议精神,增强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贯彻党对工商业者的“团结、教育、改造”方针,1960年—1963年,抚州专区社会主义教育学校举办工商业者政治学习班7期,参加学员有1400多人。1963年下半年,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964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关文件,结合清账目、清财产、清物品、清票证的“四清”运动,教育工商业者进一步遵纪守法,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教育工作一度中断。
   90年代,地区工商联(总商会)运用多种方式加大政治教育力度。1995年,地区工商联与抚州电视台联合筹拍《光彩事业光彩人》专题电视片,举办“爱国敬业守法,致富奉献光彩”演讲比赛。创刊《商业通讯》,至2000年,共出刊64期,每期都以宣传中共方针、政策,宣传先进典型为重点,使广大会员深受教育。1996年,与地委统战部共同举办全区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成果图片展览,介绍全区有影响、有贡献的私营业主先进事迹。1997年,举办“迎回归,雪国耻”演讲比赛,激发会员爱国热情,坚定从业信念,走健康发展道路。1998年—1999年,地区工商联(商会)开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法律讲座19期、经济知识讲座12期,培训会员940多人次,编印发行《赣东民营企业》,宣传全区23名民营企业家创业历程。2000年,地区工商联(商会)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双思”(富而思进,富而思源)恳谈会,开展“信誉宣言”签名活动,在会员中倡导讲信誉、重信义商业道德。
   办经济实体与专业培训 1988年后,各县(市)工商联有的开办经济实体,进行商务、中介等活动;有的成立咨询服务部,举办专业培训班。至2000年,全区先后共创办经济实体10个。举办裁剪、缝纫、厨师、会计、装璜、美容理发、家用电器维修、花边刺绣、经济管理等专业培训班近百期。2001年后,市工商联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和论坛30多场,参训人数2000多人次;组织企业家参加省工商联等有关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论坛、讲座累计300多人(次)。2007年,市工商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组织40多名非公经济人士及县级工商联会长赴浙江绍兴学习培训,并在绍兴建立民营企业家培训教育基地。2008年,市工商联先后组织5批次共100余名会员企业家参加江西财智名家论坛。2009年,市工商联先后举办“中银信贷工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专题讲座,组织60多位非公经济人士赴海南培训。2010年,市工商联先后与市委统战部、金巢经济开发区、清华大学(江西)高管培训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企业总裁拓展训练班、抚州新经济发展论坛、EMBA总裁培训班、“中层危机培训班”及企业赢利总裁研讨会,全年共计组织会员培训15次、900多人次。2011年,市工商联先后组织100多名企业家参加EMBA总裁培训班、《经济转型——现实和道路》专题讲座、《新时期——国民经济热点分析预测》专题讲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政议政 域内工商联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吸收其中的代表人士、积极分子加入工商联(商会)组织,培养和推荐代表人士进入人大、政协。2000年,全区有300多名有影响、有代表性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到各级工商联(商会),担任县(市)工商联常委、委员,县(市)商会副会长、理事的有262人;县人大代表14人,省人大代表1人;县政协委员106人,省政协委员1人。2006年,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换届,推荐非公经济人士人大代表41名、常委3名,政协委员58名、常委7名。2001年—2011年,市工商联每年推荐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参加全国、省、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等各种评选表彰活动。工商联还组织会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商情,积极参政议政,围绕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政府进言献策。积极撰写提案、议案。2001年—2011年,全市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非公经济人士共提交提案、议案2000多件。
   协调服务 域内工商联为工商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架设非公经济人士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的桥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发展困难。2004年成立抚州民营企业服务中心,2008年成立抚州市工商联民营企业维权中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搭建银企合作平台。2008年,市工商联组织会员企业家参加在抚州召开的全省政银企融资对接工作会,促成会员企业获得项目贷款6400万元。2009年,市工商联与中国银行抚州市分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会员企业江西添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中国银行抚州市分行3亿元贷款。2006年—2011年,市工商每年联合有关市直单位举行全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市工商联通过搭建各类发展平台,及时准确地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经济、科技、人才、项目、融资等信息服务。同时,工商联组织还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非公经济人士良好形象。
   光彩事业活动 光彩事业活动是以民营企业家为参与主体、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一项自觉自愿、互惠互利的活动。1995年3月,地区工商联在全省率先成立地区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光彩事业促进委员会),各县(市)工商联也相继成立该组织,弘扬“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光彩精神,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投身光彩事业。制订“4411”工程计划,每年为贫困县、乡培训40名专业人才、开办4个项目、开发1种资源、引资扶助1个企业。地区工商联与抚州电视台筹拍《光彩事业光彩人》专题电视片,介绍全区9名有影响、有贡献的私营业主的先进事迹。组织民营企业家到贫困县、乡进行项目考察。经动员和引导,不少民营企业家投资办厂,开发资源,兴学助教,赈灾济贫。宜黄兴华特优稻米开发公司总经理朱新华、临川振兴汽车运输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吴建平、金溪光海黄桅子场场长韩光海、广昌远大神菇集团公司董事长谢远泰、崇仁蚶蝎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军文等开发的巴西陆稻、黄栀子、茶薪菇、昌寿莲、蝎子养殖种植等扶贫项目,在全区均形成规模发展,帮助不少农户摘掉“贫困帽”。1995年—1997年,全区共有16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活动,开办项目71个,开发资源7种,培训人才8469人,投资总额7135.1万元,为希望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捐资191万元。1997年9月,从事巴西陆稻扶贫开发项目的朱新华,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扶贫状元表彰会,获“全国扶贫贡献奖”奖杯。1998年,地区工商联(商会)动员民营经济人士,开办项目33个,培训人才1420人,投资总额1985万元;引进资金551万元,扶助企业11家;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50万元,为抗洪救灾捐款捐物40余万元;民营企业安置下岗职工1614人。1999年—2000年,拓宽光彩事业的参与面,开展“扶贫助学结对”活动。全区有85名民营企业家与206名中小学学生结对,年助学金8万余元;20多家会员企业租赁、承包国有中、小型企业,安置下岗职工2866人。
   2001年—2005年,全市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光彩项目200多个,投资额近4亿元;为全市农村培训技术人员36231人,安置就业16415人;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助学、救灾捐赠2177多万元。2006年—2011年,全市非公经济人士累计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82个,投入资金7亿元;参与“百企带百村”及“百千万惠农工程”活动,全市累计652家(次)民营企业与704村(次)进行村企对接,开展产业帮扶项目197个,投资额及帮扶资金达22605.8万元;会员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30万元;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助学、救灾捐赠1817多万元。2008年,会员企业为年初冰雪灾害捐赠145万元,为汶川地震捐款捐物1520多万元。2010年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75万元,为抚州特大洪涝灾害捐款2000多万元;实施“百千万惠农工程”项目282个,投资总额6亿元,参与新农村建设60个,捐赠款、物300万元。
   发展基层商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 2003年,在东乡进行行业商会建设试点,受到省委统战部和省工商联肯定,并倡导在全省推广。2004年—2005年,全市推广东乡县基层商会发展经验。2005年,抚州市副食品百货供应商协会成立。2007年,成立1个异地商会(抚州市福建商会)、2个外埠商会(厦门市抚州商会和九江市抚州商会)及3个行业协会(资溪面包、副食品批发和餐饮协会),实现异地商会、外埠商会和行业商会建设零的突破。2008年,大部分县(区)均组建副食品行业商会;成立抚州市浙江商会及古玩商会。2009年成立上海抚州商会。2010年成立赣抚商会。2011年成立昆明市抚州商会、深圳市抚州商会及江西省安徽商会抚州分会。至2011年底,全市有外埠商会15个、市本级外埠商会6个、属地商会14个、市本级属地商会3个、行业商会73个、市本级行业商会5个、乡镇(街道、市场)商会67个。形成市、县(区)、街(镇)商会组织网络。
   协助对外联络,招商引资 2001年—2011年,市工商联与上海金山、宝山,浙江宁波、杭州,广东河源,福建福州、三明、莆田,海南三亚,河北保定,云南昆明等11市(区)工商联缔结友好商会关系,为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合作交流奠定良好基础。为加强与世界各地华商的交流与合作,市工商联先后组团参加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世界华商大会。11年中,市工商联每年都积极协助政府组织市内民营企业家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各类商品展销、经贸洽谈会,赴省内外学习、考察、交友,参与市党政代表团赴港、粤、浙、沪、闽、苏等地的经贸考察和招商引资活动20多次。市工商联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为推动抚州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一、组织机构 地区(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1982年8月,江西省个体劳动者协会抚州地区办事处成立,在地区工商局内办公。1987年7月,更名为江西省个体劳动者协会抚州地区工作委员会。1990年10月,更名为江西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抚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地区个协),协会职能由个体被劳动者“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转变为政府进行管理和教育。1992年,地区个协定为副处级事业单位。2000年,地区个协内设组织宣传部、生产经营服务部和办公室,工作人员10人。2001年5月,召开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抚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在市工商局内办公,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之后,分别于2006年5月、2011年5月召开第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协会换届。2011年,市个协内设办公室,工作人员3人。
   县(市、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1981年金溪县率先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1982年7月,临川县召开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区第一个县级个体劳动者协会。此后,金溪县于同年11月,抚州市和南丰、乐安、广昌、崇仁、宜黄、资溪、南城、东乡等县于1983年分别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1990年,各县(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改称个体私营经济协会。1995年4月,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于同年7月成立临川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金巢经济开发区于2010年成立个协。2011年,全市有县(区)个协12个、基层分会98个、会员70746人,专职工作人员43人。
   二、主要活动 域内各级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组织协助工商管理部门管理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共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991年,地区个协下发《抚州地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化普及教育工作计划的通知》。至1993年,全区各县(市)举办职业道德学习班1302期,144060人次参加学习。学习内容以《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教育读本》为主,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江西省私营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1998年—2000年,全区开展“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和“百县万店服务承诺”活动。支持和吸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对新会员进行技术培训。至2000年,地区个协组织全区个体劳动者参加扶贫救灾、慰问军烈属和特困户、为亚运会和希望工程捐款等社会义务活动达121768人次,金额共578万多元。2001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减轻国有企业负担。该年,全市个体工商户44609户,从业人员87527人;私营企业1745户,从业人员33431人。2004年,全市个私经济持续增长,个私户数59430户,个私企业上缴税收31970万元。2010年底,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82931户,从业人员187182人,注册资金297015万元;实有私营企业15496户,从业人员275812人,注册资金251992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289户,出资额126065万元,成员共13320个。
   第六章 残疾人团体 解放前,残疾人处于社会最低层,受歧视和冷遇。残疾人谋生无路,就业无门,饥不饱腹。盲人多数靠算命卜卦或说书卖唱求生,聋哑人靠卖苦力、字画糊口。为维护自身利益,一些算命盲人自行组织起来,结成“瞽目神会”,这是域内残疾人的早期民间自发组织。
   解放后,人民政府弘扬人道主义,维护残疾人权益,成立残疾人联合组织,为残疾人服务。党和政府视残疾人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使残疾人不但享受到与健全人一样的权利,而且还对残疾人关心、照顾,给予各种优惠。市、县残疾人组织成立后,做好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人利益,办好残疾人福利,鼓励残疾人发扬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尊重、爱护和帮助残疾人,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2000年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就业、医疗康复、扶贫解困、社会保障、宣传文体和信访维权等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进步。各级残疾人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积极开展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人权益,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鼓励和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其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2010年,抚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简称市政府残工委)成立,是市政府管理残疾人事业的常设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综合协调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工作,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动。市政府残工委秘书处设市残联内,承担日常工作。主任由市政府分管残疾人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单位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2011年,市政府残工委有34个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1名领导分管和负责残疾人工作。各县(区)政府也成立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乡、镇(街办)分管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为成员。
   二、市残疾人联合会 1959年,地区民政局社会救济科负责全区残疾人工作。1989年1月,成立地区残疾人三项康复(小儿麻痹矫治、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借调干部2人从事日常工作。1990年10月,成立残疾人工作办公室,为副县级单位,配备专职主任和工作人员2人。1991年1月,地区残疾人三项康复领导小组改名为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1996年12月,按照抚行办发(1996)64号文件规定,残疾人工作办公室事业编6人。历任办公室主任为黄胜辉、刘铭育。
   2000年10月,抚州地区残疾人工作办公室更名为抚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残联),负责残疾人工作,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对各类残疾人社会团体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市残联由市委领导联系、市政府领导分管,实行执行理事会负责制。2003年,市残联由副处级升格为正处级,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内设综合科,编制6名。2004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抚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抚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均为市残联下属的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10年8月,市残联增加教育就业科、康复科;增加6个编制(市残联机关增加行政编制2个、两个下属中心各增加2个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抚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抚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改为市残联下属的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1年底,市残联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内设办公室、教就科、康复科,下属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康复中心。编制共12个,实有工作人员8名。历任理事长为刘铭育、杨更生、黄晓慧、罗晓宾。
   三、县(区)残疾人联合会 1959年5月,成立抚州市盲人协会筹备委员会,设市民政局内。1979年9月,正式成立抚州市盲人、聋哑人协会。1990年3月,市盲人、聋哑人协会改为抚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全区各县相继成立残疾人联合会,级格为副科级,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997年底,全区有县(市)残联11个,专职干部60人。
   至2011年底,全市有县(市)残联11个,专职干部61人,11个县(区)残联机构全部升格为正科级,人员编制3个~9个,均配有专职正、副理事长。经费在同级财政中实行计划单列。金巢经济开发区残疾人工作由社会事业局负责。大部分县(区)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等工作机构。
   四、基层残疾人组织 1998年,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各县(市)推动乡镇(街道)残联和村(居委会)残协的规范化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场)残联组织建设的通知》,基层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2005年,广昌县旴江镇残联理事长邱艳华被中国残联授予“优秀乡镇残联理事长”称号。2010年,全市开展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强化、提高”年活动。2011年,广昌县残联按每个乡(镇)1万元的标准从残疾人保障金中拨款,加强乡(镇)残联办公室基础设施建设。宜黄县基层残联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东乡、乐安等地实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康复协调员、农家书屋管理员“三员”合一。至2011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场、街办均成立残联,有专兼职残联主席和理事长,残联主席一般由乡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理事长由乡民政所所长兼任,办事员由民政所干事兼任,共选聘160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全市80%以上的村(社区)均成立残协组织,设立兼职残协主席、副主席,共选聘1624名残疾人专职委员。
   五、残疾人专门协会 残疾人专门协会是由残疾人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接受各级残联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任务是为本类别残疾人服务。市内有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和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2003年,市、县(区)两级残联5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全部成立。各协会成立后,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和帮助各自归口管理的残疾人。2004年,东乡县肢残人协会得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省残疾人联合会表彰。2011年,金溪县盲人协会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先进盲协组织。至2011年底,全市各级共有60个残疾人专门协会。
   第二节 主要工作 一、残疾人调查 1987年4月1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安排,以临川县为试点,对全区残疾人进行调查。全区残疾人总数15.42万人,占全区总人数4.7%。其中,视力残疾4.26万人、肢体残疾3.08万人(含小儿麻痹0.59万人)、听力语言残疾3.12万人、其他残疾4.96万人。全区残疾人文盲达70%,盲、聋、哑儿童入学率不到9%,8万多名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仅为25%。1997年,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全区有残疾人贫困户31446户,贫困残疾人56123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6%。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从2005年1月1日开始至2006年年底结束,抽中临川区、南城县、金溪县。现场调查从2005年4月1日凌晨开始至5月31日结束。南城县抽查结果为6.32%,接近于全国残疾人6.34%的比例。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全市共有各类残疾人24.9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6.39%。其中,视力残疾4.11万人,占全市残疾人总数16.48%;听力残疾5.62万人,占22.53%;言语残疾0.42万人,占1.7%;肢体残疾7.51万人,占30.09%;智力残疾2.21万人,占8.84%;精神残疾1.73万人,占6.92%;多重残疾3.35万人,占13.44%。农村残疾人19.5万人,占残疾人总数78.16%;城镇残疾人5.4万余人,占残疾人总数21.84%。
   2009年,全市启动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至2011年底,全市共受理、办理残疾证49317例,其中发证47940本。
   二、残疾人康复 1990年4月,地区残疾人工作办公室组织对全区各县(市)的小儿麻痹矫治、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等三项康复对象进行普查,全区康复对象11250人。12月,召开全区第一次三项康复工作会议,对康复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1991年11月,制定《抚州地区残疾人“八五”康复实施方案》,白内障复明手术946人,小儿麻痹矫治手术476人,聋儿语训35人。至1995年,先后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医疗骨干和护理人员180余人。1996年4月,制定《抚州地区残疾人“九五”康复实施方案》。1997年11月,制定《“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抚州地区实施方案》。全区举办第四期医务人员培训班,60余名医疗、护理人员参加培训。
   2000年,全区白内障复明手术脱盲率100%,脱残率93.5%;小儿麻痹矫治手术有效率98.7%,显效率91.5%;32名语训聋儿达国家三级康复水平标准。2001年—2002年,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2003年,实施“助听、助行、助明”三助爱心工程。2004年,市残联制定《关于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市第一医院被确立为贫困残疾人康复定点医院,赣东医院被确立为精神、智力类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定点医院,抚州惠耳中心被确立为听力、言语类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点。2005年,市光明眼科医院被确定为抚州市贫困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康复定点医院。2006年—2007年,举行江西省国家电网公司“助行行动”假肢安装项目启动仪式;开展“彭年光明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活动,先后为16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2008年,启动“三星爱之光行动”项目,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获得免费治疗重见光明。4月,组织80多名白内障患者到江西省同仁眼科医院进行免费超声乳化复明手术;组织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专家到抚州市各县(区)进行肢体残疾儿童、唇裂和尿道下裂患者矫治手术筛查和免费治疗。2009年,全市各级残联配合政府开展“光明微笑”行动,为118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2010年,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南丰县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全市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正式启动,由市百灵聋儿语训中心和宜黄县特教学校具体实施。市百灵聋儿语训中心于9月29日揭牌,20多位6周岁以下聋儿接受听力语言抢救性康复训练。20名智力残疾儿童在宜黄县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抢救性康复训练。2011年,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摸底工作,全市共为12264名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评估建档。各县(区)残联与卫生部门制定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规范,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卫生服务内容。东乡县在全市率先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中共东乡县委、东乡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从2011年起,县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康复工作经费不低于辖区总人口人均0.8元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按10%的比例逐年增加。”至2011年底,全市构建县(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乡(镇、街道)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村(社区)康复点三位一体、层层覆盖的康复服务网络,共成立200个社区康复站,培训1600余名社区康复协调员,为12264名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建立档案,为7万多名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其中,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3929例,低视力配用助视器558名,培训低视力家长142名;聋儿康复训练315名,培训聋儿家长289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404名,普及型假肢装配755条,矫形器装配238件;麻风畸残矫治手术25名,麻风病患者康复训练37名,发放麻风病畸残患者辅助用具600余件;脑瘫儿童康复训练63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344名。全市各县(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为9317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辅助用品器具供应13933件,为70名贫困聋儿提供1年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费用补助。
   三、残疾人培训、就业 20世纪90年代以前,域内残疾人就业主要依靠民政部门创办福利企业安置,就业人员仅1000多人。1990年,地、县(市)残联组织成立后,一面积极创办经济实体,接纳残疾人集体就业,一面鼓励和帮助残疾人个体开业,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重点对盲人进行按摩培训,成立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做好残疾人技术职称评审、鉴定、行业管理等工作,至2000年,地、县(市)残联创办经济实体19个,安置残疾人1032人,残疾人个体开业3025人,民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4988人。2007年,市残联与市科协制定并启动《抚州市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进行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崇仁县成立全市残疾人电脑培训中心。2010年,盲人按摩培训作为全市重点实施的“民生工程”纳入全市民生工程计划。2000年—2011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242期,包括蓝孔雀养殖、食用菌栽培、网箱养鳝鱼、大棚蔬菜、肉牛(鸡、鸭、兔)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电脑培训、面包制作、摩托车维修、电脑操作、电机缝纫、刺绣、民间绘画等城镇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9268人。
   政府重视、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到适合的企事业单位工作。1997年11月,行署根据省政府发布的第58号省长令,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通知》,全区各县(市)相应出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2003年,市政府重新出台《抚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市财政局、市残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财政统发工资单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保障金由财政统一划拨工作的通知》,对市直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实行财政直接划转制度。2004年,11个县(区)全部出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财政代扣的相关文件。2005年,启动由地税部门对全市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2006年,市政府进一步规范保障金征收工作;向各县(区)下达征收任务;市直及11个县(区)财政统发工资单位的保障金全部实现财政划转。2008年,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精神,抚州市全面贯彻《江西省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办法》,市、县(区)两级相应制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全市各级残联认真贯彻残疾人就业工作各项政策法规,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凡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未达到本单位总职工人数1.5%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干部职工年平均工资总额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各单位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数=上年度某单位在岗干部、职工总人数×1.5%-上年度某单位在岗残疾人(含伤残军人)干部、职工人数×上年度本级干部、职工年人均收入总额(干、职工年人均收入总额以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各有关部门还结合实际制定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等就业保护政策,至2011年,全市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1170个,农家书屋安排残疾人管理员800人,全市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6%以上。
   四、残疾人生活保障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全区民政部门采取定期定量救济、临时救济、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和敬老院供养等途径,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90年代,地、县(市)残联加大对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力度,有康复扶贫、社会扶贫和法律扶贫等扶贫方式。
   1991年—2000年,全区共投入康复扶贫资金1610万元(省残联拨款210万元、当地政府配经费200万元),建立金溪县残疾人福利蚕丝被服厂、南城县残疾人福利种养场和崇仁县残疾人福利花炮厂3个康复扶贫基地,共扶助贫困残疾人9403人,脱贫5418人。1997年,地区残疾人工作办公室被省残联评为康复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各县(市)全部制定《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对残疾人开展全方位扶贫解困活动。开展干部“1+1”扶贫、富裕户“1+1”、社会帮扶和科技帮扶相结合扶贫,共扶助贫困残疾人47021人,脱贫29504人。围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全区各县(市)先后制定残疾人优惠政策和实施措施。1997年,宜黄、东乡、金溪、乐安、南城5个县以发放“全国统一残疾人证”为契机,制定第二次残疾人优惠政策。1991年—1997年,全区农村残疾人减免义务工49895人,减免积累及摊派32083人,减免残疾人个体户税费194.9万元,为残疾人解决法律纠纷885人(次)。
   2000年后,残疾人扶贫纳入全市扶贫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各年度康复扶贫贷款工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力度,积极引导农村残疾人创办扶贫基地,抓好残疾人种养殖扶贫基地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困难,尤其在“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有关节日和传统节日期间,市、县两级都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率有关单位负责人,开展走访慰问和扶助贫困残疾人活动。2002年—2004年,全省在金溪县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费税减免试点工作,各县(区)农村残疾人税费减免工作全面铺开,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市农村残疾人农业税减免对象52631人,减免金额190万元;2003年—2005年,全市开展“千村万户公仆行”助残济困活动,12049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就业、培训、康复、教育、房屋维修、小额信贷、致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或资助,全市各级包村单位共资助农村残疾人近30万元,捐赠物资2万多件。2005年,出台《抚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城乡贫困群众救助实施方案》。2006年,市残联与市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联合在全市党员中开展“向残疾人献爱心”扶残助残活动,全市10余万名党员捐献资金20多万元。2007年,市残联与市民政局组建抚州市爱心超市,为3000多户市城区特困残疾人家庭在改善生活状况方面提供帮助,发放衣裤1万多件、棉被400多床。组建抚州市扶贫助残义工协会,招募义工1700多名,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服务活动。2008年,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开展“心系灾区残疾人,扶残助残献爱心”活动,共募集资金6万余元,通过市慈善总会汇到四川小金县残疾人联合会。2000年—2011年,全市走访慰问和扶助贫困残疾人10478户,为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通过多种渠道帮扶,上万名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问题。2004年,国家和省残联在金溪、南城两县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至2011年,全市投入资金586.25万元,为202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各级残联还与房管部门协调,制定城镇残疾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优惠政策,帮助残疾人优先配置廉租房和购买经济适用房。按照“一乡一特色”和“一村一品”要求,各县(区)残联扶持建立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扶贫示范基地。2006年,广昌县残疾人养兔示范基地获得省残联资助5万元,市、县两级扶持资金14万多元。2007年,省级农村残疾人种养业示范基地——资溪县高阜林场残疾人白茶种植基地获得省残联5万元扶助资金。至2011年,全市共建有28个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扶贫示范基地(省级扶贫示范基地10个、市级扶贫示范基地18个)。全市共争取康复扶贫项目贴息贷款计划1113万元,贴息45万元;小额信贷到户贴息贷款计划630万元,贴息资金38.1万元。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全市各级残联积极参与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协调民政部门制定针对残疾人的低保政策,全力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优先把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做到应保尽保。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试点县的残疾人全部纳入。2011年,部分县(区)明确将运动疗法等9类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将残疾人假肢装配及7周岁以下聋儿人工耳蜗手术纳入新农合范围。解决贫困残疾人就医“三免四减半”、贫困残疾人子女或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两免一补”等问题。至2011年底,全市37592名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48239名城镇残疾人和173426名农村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7136名残疾人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积极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2010年启动残疾人居家托养工作,至2011年共为1442名重度残疾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发放托养服务补助资金。积极筹建“阳光家园”托养机构。2011年3月,东乡县筹备成立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省残联扶持该中心15万元。
   2002年,全市各县(区)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机构,南城县被授予全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县称号,临川区抚北镇陈全龙被授予全国残疾人法律援助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南城县残联吕永忠被国务院残工委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全市各级残联联合城建部门,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中小街道整治、新建公共设施和道路时,将无障碍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2010年始,全市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至2011年,全市共为18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2009年始,开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工作,至2011年底,共为3619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发放燃油补贴。
   五、特殊教育工作 抚州地区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全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普及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全体适龄残疾儿童均接受义务教育。同时积极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1990年,区内只办有抚州市聋哑儿童语训班,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仅30.2%。1991年起,地、县(市)残联加强特殊教育工作,投入特教经费139万元(含省拨63万元),先后在宜黄、临川、崇仁、南丰等县建起4所特教学校,增强特教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以特教为龙头,辐射全区,家庭训练为辅,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特教事业新格局。至2000年,全区有聋哑儿童语训班9个,特教教师32人,在教聋儿246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提高到85%。宜黄县特教学校语训教师吴荣兰两次获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表彰,1996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997年出席全国残疾人事业先进工作者会,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2001年—2002年,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盲童入学项目,受助盲生和低视力学生107名。2005年,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共资助190名盲童入学。2006年,全市有7名残疾人技能选手参加全省残疾人技能竞赛,取得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的成绩。2007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为残疾学生募捐活动,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各特殊学校学生及残疾学生困难补助。2008年,市残联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将扶残助学列入全市教育计划,全市“三类儿童”(适龄听力、视力、智力)随班就读率上升到85%以上。2010年,南城县残联会同教育部门争取到上级280万元建校资金兴办县特教学校,配置80万元的特教教学设备,方便全县盲、聋、智三类残疾少年儿童入学。2011年,金溪县政府在秀谷镇联乐村无偿划拨2公顷土地用于建设特教学校,全市共建有特教学校7所;资溪县在鹤城二小开办弱智儿童特教班;东乡县资助60名初、高中和大学残疾学生。2000年—2011年,全市有142名残疾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详见本志卷二十二第三章第七节)。
   六、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 2008年,成立赣东残疾人艺术团,该团13名残疾人农转非,享受城镇低保最高标准待遇。2001年,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2个、一等奖1个。2003年,南丰县聋哑人赵红梅参加全国首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大赛获优秀奖。2007年,临川特教学校选送的舞蹈《快乐爵士》获第五届全省盲、聋及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一等奖。
   1982年,地区民政局、教育局、体委联合举办首届盲人、聋哑人体育运动会,126名盲、聋哑运动员参加田径、拔河、腾圈等47个项目的比赛。1984年6月,地区派出残疾人运动员18人参加全省首届伤残人运动会,获游泳金牌2枚、60米短跑金牌1枚;10月,在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抚州市聋哑运动员王国泉获男子100米自由泳、仰泳两项冠军。1987年7月,地区派出残疾人运动员13人,参加全省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王国泉获100米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4枚金牌,并打破男子聋哑组1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8月,在全国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王国泉又获100米自由泳、仰泳、蝶泳和200米混合泳4枚金牌。1991年10月,地区派出残疾人运动员16人参加全省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在气手枪、气步枪、举重、铅球、游泳等项目比赛中,共获金牌13枚、银牌2枚、铜牌9枚。1995年10月,地区派出残疾人运动员19人参加全省第四届伤残人运动会,在举重、游泳、气手枪、1500和3000米跑等项目比赛中,共获金牌16枚、银牌2枚、铜牌1枚。1996年8月,在全国第四届伤残人运动会上,抚州运动员获金牌5枚,其中王国泉获100米自由泳、仰泳、蛙泳金牌3枚,陈海清获60公斤卧举、推举金牌2枚。1997年,王国泉入选国家队赴丹麦参赛。1999年,陈海清入选国家队集训,在第七届远南运动会上获60公斤级卧举银牌。2000年,在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王国泉获100米自由泳、1000米蛙泳两枚金牌,400米接力赛银牌;邱阳获48公斤级卧举金牌;唐良获50米自由泳、50米蛙泳两枚铜牌。2002年,成立抚州市青少年残疾人举重训练基地,4名残疾人运动员被抽调到国家队训练。2003年,抚州市残疾人运动员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4枚,其中临川区残疾人举重运动员杨艳在新西兰举行的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上夺得1枚金牌;市体育局局长刘辉祥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抚州市体校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抚州肢残举重运动员杨艳、肖翠娟代表国家队在希腊雅典举行的残疾人奥运会上勇夺2枚铜牌,实现抚州市运动员在残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2005年,抚州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2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2006年,肖翠娟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06年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上获得44公斤级女子举重金牌,打破该项目青年组世界纪录;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肖翠娟、裘春红、项丽分获冠、亚、季军;肖翠娟还在第九届远南运动会上获得举重金牌。建成特奥项目宜黄县硬地滚球基地和南城县田径训练基地,并在南城、宜黄两县建立第二批特奥活动示范社区。2007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上,肖翠娟荣获44公斤级女子举重冠军,并打破世界青年纪录;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肖翠娟获得44公斤级女子举重冠军。市残联被评为2003年—2007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理事长杨更生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肖翠娟荣获女子44公斤级举重冠军,实现该市残疾人运动员残奥会上金牌零的历史性突破;市残联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省政府颁发的“第十三届残奥会人才输送突出贡献奖”。2010年,抚州市有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第十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肖翠娟荣获48公斤级女子举重亚军。2011年,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抚州市7名残疾人运动员在举重、羽毛球、田径等项目比赛中夺得金牌1枚、铜牌2枚、2个第四名和2个第五名,肖翠娟获女子举重52公斤级金牌并打破全国纪录。
   第七章 科学技术团体 20世纪50年代,域内开始建立科协组织,以农村为重点的科技活动日趋活跃。“文化大革命”中,科协组织基本解体,科技活动时断时续。80年代起,地、县科协组织恢复活动,并建立起乡(镇)科协组织。同时,各种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也相继建立。至1997年,全区有地区科协1个、县(市)科协11个、乡(镇)科协219个;地区学会(协会、研究会)39个、县(市)学会(协会、研究会)160个。2000年后,市内推广科普示范。至2011年底,全市有市科协1个、县(区)科协11个、乡(镇)科协151个、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33个、县(区)学会(协会、研究会)126个。科技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教育、学术交流与调研、科技咨询等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全市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专(地)区、市科协 1956年6月2日,专署批准成立抚州专区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为正处级机构。其职责为:协调科技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1958年12月,专区召开全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大会,将抚州专区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更名为抚州地区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选出协会委员33名。专区科协同科委、科学院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人马。1962年12月,国家、地方均精简行政、事业机构,专区科协仍对外挂牌,但机构、人员并入专署文教卫生处。1963年1月,重新设立专区科协和科委两个单位,一套人马、合署办公。1968年2月,专区科协、科委在“文化大革命”中解体。1979年6月9日,专署决定恢复地区科协,仍为正处级机构,与地区科委合署办公。1981年12月30日,地区科协同科委分开,成为单独的正处级机构,内设办公室。次年8月,增设科技咨询服务部。1983年全区机构改革,确定地区科协直接隶属于中共抚州地委,归口党群系统。1989年3月,成立抚州科技馆,隶属于地区科协,但经济上单独核算。该年9月,地区科协增设学会工作部和科普工作部。2000年10月,抚州地区科协更名为抚州市科协。2011年底,市科协编制12个,在编11人。历任主席为:崔传芸(兼)、周泰(兼)、王华(兼)、严东(兼)、崔保民(副主席,主持工作)、杨荣祥(副主席,主持工作)、王元良(副主席,主持工作)、陈锦云、易国祯、丁兆祥、徐仁生、黄晓华。
   二、县(市、区)科协 1954年,乐安县科普协会成立,此后区内各县均成立科普协会。1958年12月,专区科普协会更名为科学技术协会,各县科普协会也随之改为科学技术协会。1960年,县科协在精简机构中撤销。至1964年,各县、市相继恢复科协机构。“文化大革命”中,县、市科协于1967年上半年基本解体。1980年,恢复县、市科协,统一定为正科级机构,编制3个~5个。2011年底,全市1区10县科协编制为2个~8个,在编人数共49人。
   三、乡(镇)和基层科协 1979年10月,全省第一个公社科协在黎川县潭溪公社成立。1981年,全省科协工作会在抚州召开,推广潭溪公社成立科协的经验。全区各公社科协相继成立,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至1990年底,全区乡(镇、场)全部成立科协。1984年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也相继成立。2011年11月,临川区下发《中共临川区委关于乡镇党委副书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科协主席的通知》。2011年,全市有乡(镇)科协151个,会员378人;街道科协20个,会员61人。1980年4月,抚州棉纺织厂科协成立,为全区第一个工厂科协。1980年6月,江西医学院抚州医学分院科协成立,为全区第一个学校科协。2011年,全市有厂矿科协10个、学校科协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15个,会员56232人。
   四、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 专(地)区、市学会(协会、研究会) 1954年,抚州专区兽医工作者协会成立,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区自然科学界第一个学术团体。随后,其他科技学会、协会相继成立。“文化大革命”中,科技学会全部被解散,不少学会骨干、普通会员被诬为“白专分子”“地下组织骨干分子”而遭受批斗。1978年,区内群众性科技活动活跃,各种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相继成立,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地区学会(协会、研究会)29个,会员共24344人。
   县(市、区)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 1950年,临川县中医协会在抚州镇成立。1952年,金溪县成立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有会员400余人,并创办周刊。此后,各县医药、兽医、农林、化工等科技界人士陆续成立学会(协会、研究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会全部解散。1978年后,区内各县、市的学会迅速成立。1997年,全区共有县(市)学会(协会、研究会)160个,会员22424人。1999年,学会进行清理整顿,重新登记。至2000年,全区县(市)学会(协会、研究会)减为113个,会员共7740人。2011年,全市县(区)学会(协会、研究会)126个,会员9988人。
   第二节 科普宣传 一、农村科普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科普宣传面向农村,重点推广农药、化肥、先进农具,宣传改良土壤和农作物品种。1956年秋,地区科协派技术人员在临川、崇仁两县指导农民使用比旧犁更先进的“江西水田犁”。此后,全区各地都有使用。1957年始,地、县两级科协干部联合农业技术员下乡宣传使用“六六六”“敌敌畏”、过磷酸钙、碳酸铵、硫酸铵等农药、化肥,在乡村建立示范试验田。至60年代初,该些农药和化肥在全区农村普遍施用。1958年,地区科协和南城县科协在该县株良等乡培训农民技术员,推广“南特号”“莲塘早”“银梗晚”等水稻良种。60年代初,大力宣传“矮脚南特号”“珍珠矮”等矮杆水稻种植方法和“岱字15号”“彭泽4号”棉种的地窖催芽技术。1963年上半年,专区科协组织农业科学技术报告团深入各县农村宣讲农业科技,分发棉花丰产技术资料,放映防止水稻烂秧、壮秧的科教影片,10余万名农民受到教育。1965年,地、县两级科协编印资料,组织文艺宣传队下乡,宣传金溪县浒湾公社丁家火箭队改造砂壤和琉璃公社曾泗大队改造红壤的经验。在黎川、资溪、乐安等山区县推广开沟排锈水、改造冷浆田、晚田变早田、改种一季(水稻)为种两季等办法,改造山区低产田。1979年,地、县(市)两级科协恢复后,大力推广“杂优”水稻。该年,全区杂优晚稻种植面积达150.6万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0%。
   80年代,农村科普工作转向宣传农业高新科技。地区科协同各县(市)科协到农村推广“M—1113”“6188”水稻良种和稀土肥料、除草剂、“871”高效浓缩饲料等科技新产品。结合红壤开发,引进并宣传温州蜜柑、黄桃等水果栽培技术。全区地、县(市)两级科协共举办“科普集市”4790次,为群众提供各种咨询达48万余人次。1985年9月,地区科委科协、抚州市政府联合在抚州市举办全区科技成果交易会,参加交易会的共有47个科协团体、1251个项目,展销科技资料4076册,成交金额22.92万元,咨询服务1.4万人次。地、县(市)两级科协、学会在城乡举办科普展览,扩大科技普及面。1980年—1990年,共举办科普展览38次,观展者11万人次。随着农业由单一种植水稻向多种经营转化,从1986年开始,地、县(市)科协重点抓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以推动全区农村科普工作。该年,科协会科委联合在全区重点推广水稻、油茶、花生、柑桔等14个优良品种,花生、二晚联作,柑桔低产园改造,黄花菜高产栽培,柽麻遮阴培育杉苗,青料青贮,瘦肉型良猪饲养,崇仁麻鸡饲养,冷冻精液杂交改良耕牛,池塘养鱼高产法。90年代后,农村科普重点转向特色农业。地区科协组织到外地学习袋装香菇栽培,养鳖、黄鳝、牛蛙、非洲鲫鱼等技术,在区内传播。通过组建乡、村科协培训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等办法,扩大科普队伍,加大科技宣传力度。1992年,乐安县潭岗乡有1800户掌握凤尾菇生产技术。资溪县乌石镇有500余家袋种香菇专业户。宜黄县农民办起果园牛蛙繁殖场。1997年10月,地委书记陈梅芳、行署专员徐俊如分别率领5个地直科技学会48名科技人员先后到临川市罗针镇、崇仁县沙堤乡送科技下乡,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1998年,全区3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担科技试验任务省级6项、地级5项、县级6项,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72项。地、县(市)科协共组织3000余名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至全区各乡(镇),举办科普集市12次,免费向农民发放科普资料161850份、科技图书2.2万册、科普挂图1000套。1999年,全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试验基地3556亩,示范推广农业科学新技术51项、新品种63个、新成果56项,建科普示范基地14个、试验田5521亩,引进农业新技术26项、新品种34个、新成果12项。涉及果树、蔬菜、人参果栽培、太空白莲9号繁育、毛竹垦复抚育及红壤开发、菜牛开发等。2000年,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示范推广的东乡黑鸡、优秀麻花鸡的育种、繁殖和广昌太空莲9号、36号莲种的繁育两个项目,列入全区“金桥工程”项目。
   2005年9月17日,省、市科协联合在临川区罗针镇举办全省第一届“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举办3场专题科普讲座,展出科普展板100多块。2008年3月29日,省、市科协联合在东乡县圩上桥镇举办全省2008年“科普之春”活动启动仪式,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结合受灾情况,针对群众技术需求,省级科技学会30余名专家现场咨询服务,展出科普展板100多块,举办科普讲座2场,发放科普资料3000多份。2001年—2011年间,市科协结合农时季节、春耕春播、乡镇机构改革、税费改革、包乡扶村工作,先后组织52次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市医疗、气象、农业等专家2090多人深入乡镇,为农民群众义诊6.55万人次、义务用药13.96万元、释疑解难2.63多万件,散发各种科技资料、科普书籍75.8万册、展出挂图8006套,巡回展120多次,举办各类讲座、培训976场次,赠送光盘1100多张,接受科技咨询、观看科普图片展的群众达26.7万人。全市各级科协送科技下乡覆盖11个县(区)、118个乡镇,602个村,直接受益农民75.2万余人。
   二、城市科普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城镇多以黑板报、宣传橱窗、画廊等形式宣传破除迷信、卫生防疫、预防雷击触电等知识。1979年,地、县(市)科协组织恢复后,城市科普宣传逐步广泛、深化,向生产、生活、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科技知识延伸。1984年2月,地区科协在抚州市召开计算机应用座谈会。4月,举办微型计算机知识讲座和计算机操作表演,200多人参与。此后接连举办4期电视机、收录音机维修培训班,接受培训人员17056人次。随着厂矿科协和街道居民科协组织的发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更加活跃。1990年—1997年,全区各县(市)城镇共举办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座78次,办家电维修班57期,在电视台组播科普专题节目224期,开展街道科技咨询活动153次,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植树绿化、饮水卫生等方面的专题宣传活动132次,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154次,受益群众达20多万人次,科普宣传渗透到城镇居民生活诸多领域。
   1998年—1999年,地区科协举行“百万公众学科学”大型科普挂图巡展,上街摆摊设点接受咨询5000多人次。帮助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戳穿“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歪理邪说。与南昌傲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江西省计算机成果暨交易洽谈巡展会”,推动计算机在全区各个领域应用。2000年,地、县(市)科协同时举办首届科普周活动,邀请省科普报告团分别作现代工业、生态农业、野生动物保护3场报告。放映科技录像片《南联盟战场上的北约高科技武器装备》《神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开展科普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将300道有关工业、农业、卫生、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科普试题悬挂在中心街道上吸引参赛者。还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大型科普图片巡展,帮助邪教组织“法轮功”修炼者进一步认清“法轮功”邪教组织的伪科学真实面目。
   2001年—2011年,城市科普工作全方位开展。市科协积极开展“科普之春、夏、秋、冬”和各种科普行动日活动,在11个县(区)举办科普报告会345场,听讲人数9.8万余人;举办各种科普展览342次,观众达23万余人;全市有科技、科普、医疗卫生、农、林、水、环保、气象等各类专家2669人参加科普活动;编印科技资料49万余份,赠送科普图书42万余册,展出科普挂图4826套;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12场次,接受群众咨询41.8万人次,受惠群众达62.8万余人。2001年10月,市科协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在市体育馆联合举办“崇尚文明,反对邪教”大型科普图片展览。2003年11月,省科协和市科协在南丰举办“科普之秋”大型科普活动,56个省级科技协会的专家前往现场向农民释疑解难。2010年9月2日—3日,市科协在临川、崇仁、南丰、南城、东乡、金溪、资溪、黎川等8个县(区)举办全省“百场科普报告会”巡讲活动。
   三、科普书刊 1980年—1997年,地、县(市)两级科协与学会共编印《抚州科协》《赣东科普》《农村科技专版》《赣东科技报》等科普宣传刊物和书籍共28种,发行38万余份。2001年—2011年,共编印科普宣传刊物和书籍共150种,发行66.98万份(册)。2007年,市科协开始编印《抚州科协之声》刊物。2009年,市科协与《抚州日报》联合创办科教专刊栏目;与抚州电视台共同创办《科普大篷车》栏目,每月8期。
   第三节 科技教育 一、农村科技教育 1987年3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地区科协联合地区民政局、农牧渔业局、财政局、乡镇企业管理局和老区建设办公室共同创办江西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抚州分校(以下简称“抚州农函大”)。抚州农函大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科技、文化进步”为办学宗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培训原则,融培训、推广、服务于一体,开设种植系(作物栽培专业、果树蔬菜专业、蚕桑专业)、养殖系(兽医专业、畜禽养殖专业、水产养殖专业)、乡镇企业系(乡企管理专业、服装加工专业)、加工系(综合加工专业),学制1年。并在全区建立12个辅导站、197个辅导小组、254个教学辅导班。创办当年招生654名,次年招生1444名。至2000年,共招生31979名,结业人数为29420名,学员结业率92%,当年致富率23%。宜黄县学员朱新华荣获江铃科技贡献奖。1989年,抚州农函大被评为江西省农函大先进分校,1990年被评为中国农函大先进分校。1982年9月—11月,地区科协和武汉科技日语研究会联合举办科技日语培训班,培训学员56名。1985年—1989年,地区科协举办全区乡镇科协主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05个乡镇科协主席参加培训。1992年6月,地区科协举办稻草种菇培训班,学员352人。该年,资溪县科协举办香菇、竹荪、茯苓栽培技术培训班共78期,培训农民5100人次,推动该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994年,全区地、县科协、学会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150期,接受培训人员达16935人次。1997年—2000年,全区科协及所属学会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12万多人次。
   2001年初,各县(区)科协会同当地组织部门联合下文,把农函大招生任务层层分解,加以落实。2006年,市科协对农函大办学进行改革,充实加强农函大领导机构,成立校务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担任校务委员会名誉校长,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任校务委员会成员。较好地解决办学经费问题,编印具有抚州特色的农函大辅导教材。全市新农村建设把农函大培训列为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期间,市科协与市廖坊水库移民办公室联合举办多期库区移民实用技术培训班,编印6套培训辅导教材,培训移民1.2万人、农村残疾人2100人。2001年—2011年,抚州市农函大共招生6.97万人。
   全市科协系统共开办养牛、养猪、养禽、烤烟、柑桔、蜜桔、花椒、蜜梨、蔬菜等16个特色实用技术专业,为全市支柱、重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2009年,针对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大量农民工返乡现象,市科协农函大迅速启动“返乡农民工123培训计划”,开办白莲、蜜桔、水产、烟叶、生猪、水稻制种、服装裁剪、大棚蔬菜等培训班,培训返乡农民工3000多人。2001年—2011年,全市科协系统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8608期,培训197.8万人次。2011年,临川区农民温泉镇周志华获国家科协、财政部表彰,被授予2011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同志华擅长种瓜果蔬菜,特别是在培育冬瓜方面有独到之处。2009年,周志华种的冬瓜单个重104.15千克(瓜长1.34米、腰围1.42米)获得吉尼斯“最重的冬瓜”证书,成为闻名遐迩的“冬瓜王”。周志华创建的顺华生态农业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基地。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 1986年,全区12个县(市)均成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辅导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自然科学、发明创造和应用高新技术,经常参加全省、全国性的竞赛活动。1979年,在全省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中,抚州参展作品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0个。1980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会上,抚州参展作品荣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1982年,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与科学讨论会上,抚州地区获小发明项目银质奖、铜质奖各1个。1989年,南城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小星火杯”奖。1990年,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与科学讨论会上,抚州地区小发明项目荣获银、铜牌各1枚,小论文项目荣获银、铜牌各1枚。同年,在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临川县河东中学范碧海发明的“拔棉秆器”荣获银牌奖。1994年,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与科学讨论会上,东乡县孝岗第一小学学生胡亚军发明的“剥蔗衣器”荣获小发明一等奖,并获茅以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奖。1997年—2000年,在全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抚州每年均派出5名选手参赛,连续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1995年—2000年,抚州以绝对优势连续6年在全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名列榜首。1984年—2000年,抚州地区青少年参加各项竞赛共获全国性奖励44次、全省性奖励333次。1997年,地区青少年科技协会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2000年,全省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授奖大会在抚州举行。
   2002年,全市有13项作品上报全国参赛,其中优秀活动奖4个。广昌县驿前中学赖青桂同学发明的“莲子剥壳机”荣获全国大赛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二等奖。2006年,市科协与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联合在南丰县附小举办“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启动仪式,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电脑动漫竞赛、智力竞赛、小交警执勤、健康安全小天使评选、专家科普讲座等活动。参加活动的专家60多人,学生5000多人,散发科普资料8000余份,举办科普讲座、展览、竞赛30多场,听众2000多人。2006年,市科协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本状况调查的通知。2011年10月13日,市科协邀请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到临川二中作题为《运用当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科普报告。2001年—2011年,全市青少年参加各项竞赛共获全国性奖励11次、全省性奖励334次。
   三、学术交流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学术交流基本是在各学会内部进行,科协届时派人参与指导。80年代以后,学术交流形式逐渐增多。1981年—1997年,地区级学会内部交流1002次,地区科协组织的学会间交流5次,邀请专家、学者讲学71次。1981年11月,地区科协在抚州市召开全区丘陵建设与生态平衡学术讨论会,42名代表交流论文28篇。该年,地区通讯学会研制出长途电话自动计时机。1982年11月,地区科协、抚州市政府、地区农业局联合召开全区植物保护学术讨论会,37篇论文在《抚州科技》刊登。1983年11月,地区科协与地区计委联合召开全区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学术研讨会。1984年1月,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学会召开全区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通过《抚州地区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模式》,发出《全区1984年杂交水稻生产竞赛倡议》。1984年—1990年,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学会先后共接待到抚州考察红壤开发的外国专家40余人次,进行学术交流。1986年12月,地区科协派代表参加四省九地市(浙江省衢州市、金华市、丽水地区;江西省鹰潭市、景德镇市、抚州地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地区;福建省建阳地区)科技联席会议,订立加强科技横向联系协议。
   1991年8月,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学会会员、高级农艺师李源祥出席在长沙市召开的首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1992年—1997年,全区地、县科协和学会共组织学习交流活动814次,交流论文7262篇;派员参加省级学术会议900余人次,交流论文781篇;参加全国性学术论文讨论480余人次,交流论文287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1人次,交流学术论文4篇。1979年—2000年,全区科协系统共撰写学术论文12770余篇,其中在地区级杂志发表791篇,省级杂志发表757篇,国家级杂志发表302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共8994篇次,获各种论文奖共2417篇。1998年—1999年,结合抚州经济发展现状,开展科技兴区活动,地级学会召开各类学术会议63次,参加人数5850多人次,交流论文2210篇。2000年,地区科协组织地区医学会、农学会撰写论文,参加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粮油学会、物理学会、数学学会等10多个学会分别召开学术年会,交流论文1760篇。2001年9月,市科协组织4篇论文参加中国科协在长春召开的学术年会。2002年6月,组织学会会员撰写论文参加中国科协第四节学术年会。组织百余名科技工作者撰写信件,配合中国反邪教协会与“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8月,组织西欧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活动。2003年,市粮油学会理事长万拯群参加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作学术报告,其学术论文被编入《中国科协2003年年会学术论文集》。2010年,全省学会(院校、企业科协)干部学习研讨班在抚州汝水森林宾馆举办。
   1980年春,地区水电学会派员到浙江考察,带回无底阀抽水技术在区内推广,全区每年节省抽水费40余万元,先后获水电部和省委、省政府嘉奖。1985年6月,地区农学会组织6名会员赴山东、河南考察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和1989年,地区环境科学学会先后派会员考察武汉市的次氯酸处理污水、顺德县的全国生态农业点和吉安市的消烟除尘工作。2000年,地区公路学会派员赴泰国对公路建设进行考察。2001年10月,市科协组织8人前往新疆等地考察学会工作,了解兄弟单位做好学会工作的途径、方法以及国家加入WTO之后,学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04年,市科协对全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近70家,科技人员2490人,涉及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医疗、卫生、数学、物理、制药、防疫、城建、交通灯12个专业,形成《抚州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01年—2011年,全市科协系统共撰写学术论文11926余篇,其中在省级杂志发表393篇、国家级杂志发表314篇。
   四、科技咨询服务 1982年始,地区科协开展科技咨询工作。1987年后,各县(市)科协相继成立科技咨询部。1982年11月,地区科协与地区农业局联合组织46名科技人员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关于进一步搞好全区植保工作的建议》,被地委、行署采纳。1986年8月,地区科协组织地区化学化工学会、环境科学学会会员经过10个月的调查研究,向行署递交《从造纸厂废气中提取松节油的建议》。1990年2月—10月,地区科协受行署委托,组织抚州造纸厂等7家单位的12名科研人员论证“集中制浆、分散造纸”环保课题。1992年,地区化学工业学会受地区化学建材工业局的委托,举办抚州化工发展战略研讨会,提交《关于发展我区精细化工的建议》,多数条款被地区化工部门采纳。该年,东乡县畜牧水产协会受县政府委托,论证东乡成为江西省瘦肉型猪养殖基地的可行性。1979年—2000年,地、县两级科协和所属学会共进行决策咨询93次,涉及工业、农业、卫生、环保等领域。2011年,金溪县科协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全县13个乡(镇)46个新农村建设点调研,撰写出《金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980年—1997年底,全区共有170多个科技学会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咨询项目1000余个,主要有家用电器维修、计算机应用、杂优稻种播育、新农药使用等。1981年1月,地区机械工程学会组织设计组为江西量具厂设计四用目锁游标卡及8套工夹模具,批量生产,被列为出口产品。11月,地区化工学会组织科技人员为资溪县成功设计并安装年产3000吨甲胺磷生产线。1984年,地区药学会协助南丰县桔城制药厂进行生产技术攻关,药品完好率由50%提高到80%。1985年,地区气象学会先后与区内交通、航运、供电、通讯、农业、水电等24个单位签订天气预报服务合同。1989年,地区农学会派员到宜黄县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3万亩水稻年产量每亩提高100千克以上,该学会获得咨询服务费2.4万元。1991年,地区水电学会对南丰县、临川县水利建设提议将正待动工的南丰头坊水库的土坝改为浆砌石坝,大坝质量提高,并节省投资29万元;提议临川张山河段治理由截弯取直开新河改为挖深拓宽老河床,节省资金32万元。1994年,地区药学会对赣东制药厂计划生产片剂、胶囊、冲剂等新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为东亚制药厂新开发的复合结晶氨基酸注射液原料来源提供信息。该年,地区电机工程学会为乐安县鳌溪变电站设计避雷方案。1998年,地区药学会为乐安县制药厂开发新产品,培训人员,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为南城县制药厂规范生产和质量管理,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利税较1997年提高100多万元。地区印刷技术学会与地区印刷厂开展协作,为其提供最新信息,帮助购置WD—B型胶印轮转机和九控配订机,企业生产能力大增,创经济效益84万元。1999年,临川博雅公司的酒精回收工程经地区环境科学学会技术指导,回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2000年,地区环境科学学会为江西天绅化纤有限公司解决排污技术改造难题,节约资金80余万元。2001年年初,科协就如何做好科技咨询业务专门开会,制定激励机制,吸收各学会加入咨询队伍,扩大咨询业务网,增加服务项目,全年“四技服务”咨询合同金额达60余万元。2001年,市环境科学学会与江西天绅化纤有限公司、市纤维板厂协作,科技人员实地指导和科技攻关,解决两个企业在治理烟尘、粉尘的技术难题,江西天绅化纤有限公司利用废水闭路循环使用和锅炉烟尘治理,市纤维板厂治理粉尘,两厂共投入40余万元进行治理,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金,两企业每年节约资金80余万元,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9年,科协组织科技人员与金溪华宇香料有限公司协作,在利用松节油合成二氢月桂烯醇方面取得新突破;市林学会与大亚集团大亚木业江西有限公司科研协作;市药学会与江西富中药业有限公司科研协作,在提高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五、科普示范 农村科普致富示范 2001年—2011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广农村科普致富示范,东乡县孝岗镇张坊村、南丰县洽湾镇洽湾村、南城县徐家乡白洲村、资溪县鹤城镇排上村、南丰县市山镇耀里村、金溪县琅琚镇凤尾村、崇仁县河上镇江上村、金溪县何源镇孔坊村、临川区青泥镇吴家村、宜黄县中港乡龙岗村、南丰县付坊乡立新村、黎川县中田乡公村村11个村被评为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11个县(区)各有1个村被评为市级科普致富示范村。有109个县级科普致富示范村。有16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省精品农技协、全省优秀科普示范基地。崇仁县麻鸡行业协会、南丰蜜桔协会、临川区农村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临川区食用菌协会、乐安县蘑菇产业协会、金溪县梨业协会、江西柳浪农业应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丰蜜桔科普示范基地、广昌白莲协会、东乡丝瓜络协会、黎川奇可利草生态养猪科普示范基地、崇仁县树莓协会、东乡县生猪协会、乐安县山露菜种植协会、南城县柑桔协会、崇仁县绿彬油脂有限公司油茶科普示范基地、金溪县凤尾山科普示范基地、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东乡绿壳蛋鸡标准化科普示范基地,方金山、李梦龙、朱博、周志华分别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资溪县面包行业协会、临川区农村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东乡县养猪行业协会、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科普示范基地、南城县柑桔协会、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有机白茶科普示范基地分别被省科协、省财政厅授予“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0年,临川区六水桥街道办事处羊城社区、乐安县鳌溪镇芜塘社区、宜黄县凤岗镇学前街社区、临川区青云峰街道办事处县学岭社区创建全省“党旗映社区、科普进楼宇”示范社区;临川区六水桥街道办事处羊城社区、东乡县孝岗镇凤凰社区创建全省科普示范社区点。2011年,崇仁县、南丰县、临川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市气象台科普教育基地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市有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2个、县(区)级科普教育基地45个。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共同建立市级人才示范工作点29个。东华理工大学地质陈列馆为省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东华理工大学地质陈列馆、市气象台、鹏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市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有县(区)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2个。资溪县鹤城镇第三小学、崇仁县第一中学、广昌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全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第八章 社会科学团体 社会科学研究在抚州源远流长。宋至清,域内有李觏、王安石、陆象山、吴澄、吴与弼、罗汝芳等诸多名家。“五四”运动后,域内涌现出提倡新文化、勇于探索革命和改造社会的一批先进分子。1926年,南城、临川两县先后成立以传播、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社科学术组织“列宁主义研究会”和“尚志娱乐会”。新中国成立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全区社会科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50年代,广大干部开展大规模的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运动。1964年,专区社联成立后不久,遇“文化大革命”冲击而停止活动。1980年10月,全区社联组织恢复,社科学术活动活跃。80年代后,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术团体和县(市)社联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确定专题,进行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探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涌现出一批学术成果,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后,全市社会科学事业日益繁荣。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专(地)区、市社科联 1964年3月,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专区社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7人、常务委员15人、秘书长1人、副主任委员3人、主任委员1人。第一届社联下辖教育、哲学、历史、文艺、科社、新闻等6个学会。1981年11月,全区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地区社联第二届理事,理事67人、常务理事17人、副主席6人、主席1人。第二届社联下辖教育、哲学、历史、文艺、科社、新闻、档案、机电工业会计、金融、王安石研究、价格、财政会计、职工思想研究、农业经济、物资经济、妇女、商业经济、家庭教育研究共18个学会。
   1988年7月,社联体制改革,地区社联实行工作委员会制,不再召开代表大会,不设立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社联工作委员会的委员由下辖各学会、县(市)社联团体委员组成。1997年,地区社联由行政编制改为机关事业编制,其性质是市委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正处级级别,有机关事业编制4个、事业编3个,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和下属事业单位《抚州社会科学》编辑部。2000年,全区有地级学会、研究会、协会47个,会员24736人。抚州撤地设市后,市委要求各群众团体都要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2001年10月,抚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改名为抚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1月,抚州市第一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抚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社科联”)第一届理事会理事57名、常务理事20名。2002年9月,江西省抚州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与市社科联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7年,市社科联被列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历任主任(主席)为王华(兼)、叶学龄(兼)、刘洪伟、高荣泉、万斌生、周信昌、罗崇辉。
   二、县(市、区)社科联 1981年12月15日—17日,临川县第一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为全国第一个县级社联。1982年1月至1987年12月,南城、南丰、金溪、资溪、黎川、抚州、宜黄、东乡、乐安、崇仁、广昌等县(市)社联先后成立。1995年,抚州市社联与临川县社联合并,成立临川市社联。2000年,全区县(市)社联共11个、专职干部18人。下辖学会159个,会员10638人。2011年底,全市县(区)社联共11个,专职干部19人。下辖学会145个,会员共11023人。
   第二节 学术活动 一、专题研究 临川文化研究1981年—1983年,域内社科工作者李嘉祥、江淮、罗传奇等人对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抚州历史文化名人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出一批论文。1985年—1988年,罗传奇、吴林抒、傅林辉、陈圣、杨佐经、万斌生、黄铭锡和吴凤雏等一批论文和专著先后发表和出版。1989年,域内开始出现“临川文化”概念。2月,江西《文艺理论家》杂志首辟“临川文化研究”专栏,发表陈其辉的《临川文化源远流长》等9篇论文。此后,全区社科工作者对临川文化研究进入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新阶段。至1991年,先后有吴林抒的《临川文化研究是一项重大课题》、周世泉的《“临川文化”的概念及其命名考略》等论文发表。1992年5月,地区临川文化开发领导小组成立。11月,行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弘扬中国临川文化暨兴建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新闻发布会,临川文化为海内外所公认。1993年—2000年,大批重要研究成果涌现,主要有罗传奇主编的《临川文化史》,涂木水主编的《临川文学史》、吴林抒的专著《临川文化论萃》、吴文丁的专著《陆九渊全传》、傅林辉的专著《王安石世系传论》、傅胜国的论文《李觏的礼》、戢球光的《谢逸诗词尝析》、周悦文的《抚州傩舞》等,临川文化研究更加走向深层化、系列化。2005年《临川文化系列丛书》由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分文史篇、人物篇、教育篇、风物篇四大类,共28本,总计330万字,为王安石、汤显祖、曾巩、陆九渊、晏殊、谭纶等临川杰出历史人物逐一立传,并对抚州独特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同年,市社科联主办“临川文化系列沙龙”2次大型活动,讨论临川文化与抚州经济发展。2006年,市社科联编辑出版《中国·抚州汤显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吴凤雏、万斌生、邹自振、黄建荣评注的《临川四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傅林辉的《王安石全传》《文昌桥史话》先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罗伽禄主编的《罗汝芳全集》《北宋名儒李觏》先后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全区社科工作者对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研讨。1981年,黄金良发表《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刍议》论文。陈光荣、熊飞师发表《澄清错误认识,坚持社会主义》论文。1982年,傅柏林发表《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终身奋斗目标》。1985年,范宏若撰文《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万恕群、朱景昌撰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初探》,李华青、邱振国和盛棠分别发表《新特点新方法——莱溪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调查》《厂长负责制与思想政治工作》论文。1987年—1989年,邓建华、邹法禄、李绍裘、何荣昌、侯永斌等人分别发表《我们这样改进车间思想工作》《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及其对策》《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需要继承和发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能》和《常抓不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论文。1990年,艾峻《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童玉明《思想政治工作中改善人际关系之我见》和谢方生《思想政治工作在这里升华》等撰写的论文在省、地刊物上发表。1991—1993年,刘长荣撰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影响及改进对策》,张源生撰写出《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光辉》论文。1997年,帅宝强、王士文主编的《中国历代道德思想今鉴》出版。2001—2011年,李小兰发表《论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文的渗透》,章国平发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系列论文)和《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当代价值》,王文斌发表《找准切入口,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党建理论研究 1990年9月,地区社联、地委政研室、地区党建学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地委组织部长吴步高作题为《加强党建理论研究,促进党的建设》的报告。与会70多名理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进行专题研究,交流论文40篇。1991年,区内社科工作者赖书祥、章海斌、吴员峰、徐辉学和吴若兰等人先后发表《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浅议》《农村基层党组织乏力的主因》《思想建党的哲学思考》《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哲学思考》和《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思考》等论文,其中《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思考》入选《省党建理论班论文选》。2003年,陈必辉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结构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2011年,吴文新发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胡坚发表《实践“三个代表”切实加强私营企业党建工作》,吴小龙发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运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吴伟柱发表《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等。
   生态经济研究 全区社科工作者对生态经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1985年,管立基的《从生态经济观点看发展混合林的重要性》论文在《林业经济问题》杂志上发表。1986年,季敦峰撰写《用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搞好土地利用》论文。1987年,范贤儒、范景春在《中国农村经济》杂志发表《生态环境与农田生态平衡》论文,管立基撰写《老区农业开发与生态经济平衡》论文。1988年,徐高光的《实行生态农业刻不容缓》论文在《中国科技论坛》上发表。1989年,管立基发表《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经济目标和双层调节机构》论文。1990年11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年会、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抚州分会成立大会在抚州召开,地委书记任分会名誉会长,行署专员任分会会长。该次会议对全区农业发展产生较深远的影响。2001年—2011年,傅清发表《坚持生态立县构建和谐资溪》,李军毅发表《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徐建波发表《对抚州加快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思考》,顾胜和发表《县域教育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初探》等。
   农业经济研究 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区社科工作者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商品生产和农业开发等农业经济问题开展讨论。1980年,王莘耕写出《推行经济责任制与生产关系的调整》论文。1981年,黄华光、黄呈祥撰写《联产到劳好,担子众人担》调查报告。1982年—1984年,单及春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需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问题》、许天浩的《谈谈农业联产责任制的客观依据》、龚金保的《临川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研究》等论文在《江西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1985年,吴志成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放眼山水》、何乾丰的《专业户怎样才能搞好生产经营》、季敦峰的《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之我见》等论文发表。1986年—1987年,就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许天浩撰写《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何乾丰撰写《农民进入市场问题的探索》、罗文豪撰写《管好用活集体资金,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等论文。1989年,邹忠华、顾景云、阮华仁等人分别撰写《对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几点认识》《内引外联发展创汇农业》《农业工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等论文。1990年,地委、行署制定“661农业开发工程”,地区社联与有关单位联合召开研讨会进行研讨。2001年—2011年,罗建华、李求明、宋有志等发表《决策力和执行力是守住耕地红线资本》,汪晓莺发表《新时期江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袁凤辉发表《江西南丰蜜桔园蜘蛛优势种和目标害虫生态位研究》,邓金辉发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李智强等发表《浅析“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的完整和调整》等。
   人才学研究 80年代中后期,区内部分社科工作者关注人才学研究。1985年,夏老长撰写《王安石人才思想探微》论文。1986年,夏老长、曾郁基、宁冠群分别发表《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脱颖而出》《早发现早培养早出人才》《电大教育如何为四化建设快出人才》论文。1988年,杨安帮撰写《教育思想与人才观》论文,石磊的《论拔尖人才生长的影响及优化措施》在《中国人才资源开发》杂志上发表。1989年,许四星发表《历史文化的强力辐射——临川少年才子现象初探》的论文。睦平发表《人才如何走向成功》系列论文。夏老长出版《作家人才学》一书,这是全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作家人才成才规律的专著。2000年后,吴信根发表《坚持多维识辨 提升干部“三力”》,邹新亮发表《关于高校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几点构想》等。
   革命史研究 1981年,曾志巩、文耀奎撰写《赵醒侬传》。1985年,梅绍裘发表《有关四次反“围剿”历史的探讨》论文。1986年,为纪念赵醒侬牺牲60周年,地区社联、党史学会组织征文活动。1987年,梅绍裘发表《对第五次反“围剿”若干历史考辨》论文,钟华发表《朱德在江西革命活动纪事》。1988年,何建辉写出《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论文。1991年,赵水泉发表《论周建屏对创建红十军的卓越贡献》论文。1993年,李国定的专著《创业珍闻——中共党史之最研究》出版。2005年,林长生《南京大屠杀之铁证》出版。2007年,危仁川主编的《临川之殇》出版。2011年7月,王惠霞主编的《兰台见证历程——档案再现抚州九十年》出版。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市)、县委党史办先后编纂出版《抚州地区人民革命斗争史》《中央苏区闽赣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共抚州地区党史大事记》《赣东烽火》《赣东英烈》《中央领导在抚州》《王震在抚州》《中共抚州地方史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赣东丰碑》《抚州党史集萃》等40余部党史书籍。编写《金资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斗争》《康都会议》《东、黄陂战役始末》《金溪战役》《红军长征前夕的广昌保卫战》《浅议第五次“围剿”前后的闽赣苏区》等80余篇党史专题。
   新闻、党务学研究 1986年,域内社科工作者朱洪波与他人合作撰写《新闻学与新闻写作》专著。1987年,陈必辉发表《党务科学研究和党务专业教育——兼谈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的方向》论文,首先提出要把党务作为—门学科来研究。1988年,陈必辉又发表《党务学概说》,对党务作为一门科学作系统阐述。
   人生理论史、文学期刊史研究 1991年,域内社科工作者程林辉与他人合著,撰写出《中国人生理论史鉴》一书,分析说明传统人生理论对现代中国人的积极价值和消极影响,是全国第一部中国人生理论史专著。黄志雄多年从事中国文学期刊史研究,1995年,黄志雄的专著《中国文学期刊史略》出版,填补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空白。
   二、学术讨论会 1983年3月,地区社联与地委宣传部联合召开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75篇。张源生的《努力掌握开创新局面的钥匙》在全省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获奖。12月,地区社联召开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34篇。1984年7月,地区哲学学会举办社会主义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讨论会,研讨如何用哲学的观点看待改革、指导改革以及改革中的哲学问题。10月,地区社联召开全区社科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学术讨论会。1988年12月,地委宣传部、地区社联等7个单位联合举办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0周年学术讨论会,对改革开放10年来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收到论文57篇。1990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地委宣传部、地区社联、地区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对不忘国耻、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精神进行研讨。宜黄县学者发表论文以充分的史实资料肯定黄爵滋在禁烟中的积极作用、重大功绩和反侵略的爱国思想。1991年“七一”前夕,地委宣传部、地区社联、地委党史办、地委党校、地委讲师团、地区党建学会和赣东报社联合召开建党70周年学术讨论会,收到论文78篇,围绕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等问题进行讨论。陈必辉的论文《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对接》后在《争鸣》杂志上发表,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同年10月,地区社联、地区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40篇。1997年8月,《抚州社会科学》编辑部在庐山召开热心作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20余人,收到论文10篇。听取有关专家关于三分法、立体思维和庐山文化学术报告。2006年7月27日至29日,由中央党史学会、省党史学会和市委党史办联合主办,广昌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暨第五次反“围剿”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100多人,收到论文69篇。
   2000年9月,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江西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在抚州举办“纪念汤显祖诞辰4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抚州地区艺术创作研究所、抚州师专临川文化研究所组织撰写论文近150万字,在《抚州师专学报》出专辑1期,对汤显祖生平、思想、人格、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析。2004年3月,陆象山国际学术理论研讨会在抚州和湖北荆门隆重举行。研讨会由抚州市政府和荆门市政府联合主办,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共200余人,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和内地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大会共收到有关陆学研究论文120余篇。2007年12月,市社科联与宜黄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全国首届乐史学术研讨会,省内外60余名相关著名专家学者聚集宜黄,对乐史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重要贡献及历史地位进行广泛探讨与交流。
   三、学术交流 1982年10月,省著名学者石凌鹤、俞林、王季思等人参加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365周年纪念大会并作学术报告。1983年8月,地区社联、地区数学学会邀请全国著名数学家、南开大学教授王梓坤作学术报告。同年11月,地区社联邀请全国著名宋史专家、河北大学教授漆侠作《关于研究王安石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1984年,地区历史学会邀请江西大学教授姚公骞、许怀林,省委党校教育长戴向青教授分别作《我国当代选举制度的由来和发展》《抚州地区历史》《关于延安整风和当代整党的关系》的学术报告。1986年11月,省著名学者周銮书、姚公骞、许怀林等人参加王安石逝世900周年纪念大会并进行学术交流。1991年11月,晏殊诞辰1000周年纪念大会及“二晏”研究学术讨论会在临川县举行,邀请江西省社科院名誉院长姚公骞、华东师范大学马兴荣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陈祥耀教授、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南京大学高国藩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朱安群教授等人参加并进行学术交流。1994年10月,省社联研究员雷正良先后到抚州医学分院、地委、地区物资局作“一分为三、立体思维”学术报告。该年10月,地委宣传部、地区社联与省社联、省社科院、省艺术研究所等单位在南昌联合召开纪念汤显祖逝世380周年座谈会,邀请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傅修远、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吴海、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苏子裕、《江西社会科学》主编郭树森、南昌大学中文系主任奕惮、《江西日报》读书版主编周鸣贵等学者参加座谈,进行学术交流。2005年6月,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汤锦程研究员应邀在抚州作《临川文化与抚州经济的发展》的专题报告。2007年11月,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社科联会同市文化局、城市规划局联合协办“抚州市中心城区文化生态名城建设高峰论坛”,来自省、市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打造成文化生态名城问题进行讨论。
   四、学术期刊 《抚州社会科学》 原名《论文选编》,地区社联主办,创刊于1982年6月,系抚州社科工作综合性理论刊物,16开本,不定期编印,内部发行,并在全国社联系统交流。1984年更名《抚州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停刊,共出57期,发表各类文章1860篇,约600万字。2004年12月复刊,双月刊。
   《抚州教育》 原名《教学研究》,地区教育学会和地区教研室主办,创刊于1964年3月。1990年1月更名《抚州教育》。研究教育改革,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内部发行,1997年12月停刊,共出90期,约438万字。
   《抚州金融》 地区金融学会主办,创刊于1985年5月,季刊,16开本。1996年12月停刊。共出84期,发表文章3000余篇,约840万字。此刊每期印发1000份,除在区内金融系统内部发行外,还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二级银行分行建立信息交换关系。
   《王安石研究》 原名《王安石研究通讯》,创刊于1986年5月,地区王安石研究会主办。1990年6月停刊。共出19期,发表论文300余篇,约100万字。
   《二晏研究辑刊》 抚州“二晏”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86年7月。不少文章被《文艺理论家》《江西社会科学》《江西大学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岳麓诗词》等转载,有的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1989年7月停刊,共出10期,约40万字。
   《抚州价格信息》 地区价格学会主办,1985年创刊时为《物价信息》,不定期,出98期后于1992年更为现名,至1997年又出110期,每期6000余字。辟有领导论坛、政策研究、调定价信息、市场动态、外地经验、形势分析、市场价格等栏目。
   《学术研究》 原临川县社联主办,1982年3月创刊,1985年停刊,共出19期,发表论文200余篇。1986年又创办《临川社会科学》,1992年停刊,共出29期,发表论文900余篇,约210万字。与全国30多家省、地、县社联期刊交换。
   《南城社科论坛》 南城县社联主办,1982年3月创刊时为《南城理论文汇》,1987年更为现名,1997年10月停刊,共出56期,发表论文224篇,约67万多字。
   《研究与参考》 金溪县社联主办,月刊,1982年4月至1984年6月共出37期。2006年复刊,季刊,更名为《象山论坛》。2010年,更名为《魅力金溪》。
   《桔城论坛》 南丰县社联主办,创刊于1983年5月,16开本,每期4万~5万字,不定期印发,印数400册。1989年下半年停刊,共出17期。
   《羊城论坛》 1983年5月抚州市社联主办,16开本,每期印发400册。1987年12月停刊,共出5期,发表文章115篇,约41.5万字。1990年12月创办《抚州学刊》,1992年12月停刊,共出5期,约50万字。1993年10月至1994年2月创办《抚州论坛》,1995年4月停刊,共出2期,约20万字。
   《资溪学刊》 资溪县社联主办,1983年12月创刊时为《论文选编》,1984年11月更名《资溪社会科学》,1989年11月又更名《论文专辑》,1990年9月更名《论文选集》,1993年再更名《资溪学刊》。至1997年底,共出10期。
   《巴山论坛》 崇仁县社联主办,创刊于1985年10月,季刊,每期印数600册~1000册。1990年停刊,共出14期,发表论文282篇,约150万字。与全国40多家省、地、县社联期刊交换。2008年复刊,季刊,每期印数1000册。
   《东乡论坛》 东乡县社联主办,1985年10月创刊时为《东乡社联》,1990年更为现名。至1997年底,共出12期。
   《宜黄论丛》 宜黄县社联主办,1985年创刊,1995年停刊,共出11期,每期5.5万字。
   《黎川社联学刊》 黎川县社联主办,1987年8月创刊时为《黎川学术通讯》,1988年7月更为现名,1990年停刊,共出10期。
   《广昌社联通讯》 广昌县社联主办,创刊于1988年3月,16开本,每月两期,每期6万~8万字。1990年3月停刊,共出16期,发表各类文章380篇,约110万字。
   《抚州内部论坛》 地区社联主办,1999年6月创刊。以向党政领导传达有价值的信息、建议为主。2000年—2011年,不定期出刊。
   第九章 学艺术团体 抚州自古文化鼎盛,才子辈出,有诗社、吟社、文社、书社、画社、歌社、剧社等众多民间文艺组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临川人邹宝卿、黄辉等人组织民间诗社,开展以诗会友活动10年之久。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临川、金溪、南城、南丰、崇仁、宜黄等县一些文艺工作者自发成立歌舞、戏剧等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地、县(市)相继成立文联组织和各种文艺协会。从20世纪50年代起,专区、县(市)先后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和地区性文艺协会组织。2000年抚州撤地设市后,文联作为文学艺术界的联合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文艺事业,开展文艺创作、艺术交流、搜集整理文艺资料、编纂文艺集成、培养文艺人才等活动。先后涌现出一批文艺新秀,创作出不少佳作。
   第一节 机构 一、专(地)市文联 1952年11月4日—8日,抚州专区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文代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8人,选举产生第一届文联委员会,委员25人,副主席3人,主席1人。第一届文联辖文学、艺术、音乐舞蹈3个协会,会员197人。1964年6月14日—20日,第二届文代会在抚州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有120人,选举产生第二届文联委员会,委员31人,副主席2人。第二届文联辖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4个协会,会员28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联组织停止活动。1980年10月4日—8日,第三届文代会在抚州市召开,选举产生第三届文联委员会,委员93人,副主席4人。第三届文联辖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民间文学5个协会及文艺理论研究组,会(组)员398人。
   1988年3月,地区文联改为工作委员会制,委员由地区文联主席、副主席、内设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市)文联专职领导及地区各文学、艺术协会负责人组成。2000年,地区文联所属地区性文艺协会10个,会员843人。其中国家文联所属协会会员23人、省文联所属协会会员182人。2000年10月撤地设市后,地区文联更名为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仍为正处级单位,内设办公室、协会工作部和《抚河》杂志编辑部,所属企、事业单位有“文艺之家”和“二晏”(晏殊、晏几道)研究所。2006年市文联被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011年底市文联在职6人。历任主席为黄羽、张成哉、傅柏林、吴林抒、苏辑黎、万锦、甘少华。
   二、专(地)区、市文艺协会 作家协会 1952年11月成立抚州专区文学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7人,正、副主席各1人。1964年6月成立第二届文学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1人,常务理事7人,正、副主席各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协会被迫停止活动。1980年10月成立第三届文学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21人、常务理事5人、名誉主席2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88年3月成立第四届文学工作者协会。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作家协会。1999年12月成立第五届作协理事会,设理事19人,正、副主席4人。2000年底,会员共129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3人、省作协会员26人。2000年10月,地区作家协会更名为抚州市作家协会。2008年,市作家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6名。2011年底,市作协有会员463名,其中,中国作协会员4名、省作协会员99名。
   音乐家协会 1952年11月成立抚州专区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只设干事1人负责日常工作。1964年6月成立第二届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5人,秘书长1人,正、副主席各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协会被迫停止活动。1980年10月成立第三届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9人、秘书长1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1988年3月,音乐、舞蹈协会分开,分别成立协会。同月,成立第四届音乐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1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音乐家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2000年7月成立第五届音协理事会,设理事11人,正、副主席3人。2000年底,会员共81人,其中,中国音协会员3人、省音协会员25人。2000年10月,地区音乐家协会更名为抚州市音乐家协会。2008年,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主席1名。2010年,成立钢琴键盘专业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至2011年底,市音协拥有会员271名,其中,中国音协会员9名、省音协会员55名。
   舞蹈家协会 1988年3月,地区舞蹈音乐协会成立,11月,选举产生理事15人、常务理事7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2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1994年10月,更名为地区舞蹈家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2000年底,会员共43人,其中,中国舞协会员2人、省舞协会员16人。2000年10月,地区舞蹈家协会更名为抚州市舞蹈家协会。2001年9月7日,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2人、秘书长1人。2006年,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4名、秘书长1名。至2011年底,有会员198名,其中,中国舞协会员3名、省舞协会员27名。
   美术家协会 1952年11月成立抚州专区美术工作者协会,只设干事1人负责日常工作。1964年6月成立第二届美术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1人,秘书长1人,正、副主席各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协会被迫停止活动。1980年10月成立第三届美术摄影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1人、秘书长1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88年3月,美术与摄影分开,各自成立协会。同月,成立第四届美术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21人、常务理事6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美术家协会。2000年11月成立新一届美协理事会,设理事6人,正、副主席4人。2000年底,会员共52人,其中国家美协会员2人、省美协会员20人。2000年10月,地区美术家协会更名为抚州市美术家协会。2006年,市美术家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主席1名、常务理事13名、理事13名。至2011年底,有会员247名,其中全国会员1名、省级会员16名。
   摄影家协会 1988年3月,摄影与美术协会分开,成立第一届摄影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22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1人、副主席4人。1988年12月成立第二届摄影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21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1人、副主席4人。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摄影家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2000年7月成立第三届摄影家协会理事会,设理事19人,正、副主席3人。2000年10月,地区摄影家协会更名为抚州市摄影家协会。2000年底,市摄协有会员共104人,其中,中国摄协会员4人、省摄协会员11人。2008年,市摄影家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出主席、副主席、秘书长。至2011年底,全市有会员354名,其中,中国摄协会员12名、省摄协会员36名。
   戏剧家协会 1964年6月成立抚州专区戏剧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1人、常务理事9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协会被迫停止活动。1980年10月成立第二届戏剧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29人、秘书长1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88年12月成立第三届戏剧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7人,正、副秘书长各1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戏剧家协会,有理事11人、秘书长1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2000年12月,戏剧家协会与曲艺家协会合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戏剧曲艺家协会理事会,设理事11人,正、副主席5人。2000年底,有会员207人,其中国家戏协会员7人、省戏协会员36人、国家曲协会员2人、省曲协会员9人。2001年,抚州市戏剧家协会与曲艺家协会合并为抚州市戏剧曲艺家协会。2007年,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主席1名。至2011年底,有会员450名,其中,国家级会员30名、省级会员150名。
   民间文艺家协会 1980年10月成立抚州地区民间文艺研究会,选举产生理事9人、秘书长1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88年12月,更名为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进行换届选举,成立第二届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8人,正、副秘书长各1人,名誉主席4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聘请顾问1人。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2000年10月,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更名为抚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民协理事会,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4人,理事11人。2000年底,全市共有会员72人,其中,省民艺协会会员21人。2002年,市民协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4名、秘书长1名。2007年市民协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主席1名,副主席4名,秘书长1名。至2011年底,有会员139名,其中,中国民协会员9名、省民协会员22名。
   文艺理论家协会 1982年5月成立抚州地区文艺理论评论组,成员5人。1984年,更名为文艺理论研究组,成员增至7人。1988年11月成立文艺理论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1人、常务理事4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2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文艺理论家协会。2000年10月成立新一届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会,设理事13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2000年底,全市共有会员49人。2001年,地区文艺理论家协会更名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2007年抚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名。至2011年底,有会员72名,其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5名。
   电影电视家协会 1987年10月成立抚州地区电影电视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5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1人,正、副主席各1人。1994年10月,更名为抚州地区电影电视家协会。2000年10月,地区电影电视家协会更名为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2000年底,全市会员共21人,其中有省影视协会会员3人。2001年8月14日,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4人、秘书长1人。2006年12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4人。至2011年底,有会员1308名,其中省影视协会会员14名。
   市书法家协会 1989年12月成立抚州地区书法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31人、常务理事8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2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2000年10月,地区书法家协会更名为市书法家协会。2000年底,全市共有会员85人,其中省书协会员24人。2001年7月29日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5人、秘书长1人。2006年6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抚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抚州市书法家协会章程》,选举第一主席1名、执行主席1名、副主席5名。至2011年底,全市有会员517名,其中,中国书协会员3名、省书协会员136名。
   曲艺家协会 1989年12月成立抚州地区曲艺工作者协会,选举产生理事15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1997年,全市会员86人,其中,中国曲协会员1人、省曲协会员14人。2000年,与市戏剧家协会合并。
   三、县(市、区)文联 50年代初,广昌、崇仁、东乡、资溪、金溪、黎川、宜黄等县成立文联组织。抚州市与临川县的文艺工作由专区文联负责,至1959年才分别成立文联组织。1964年—1965年,乐安、南丰、南城3个县成立文联组织。“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县(市)文联均被迫停止活动。80年初,开始陆续恢复活动。2000年,全区县(市)文联共11个,专职干部29人,所属协会62个,会员734个。至2011年底,全市县(区)文联共有11个,单位性质均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级别为正科级,专职干部共有25人,所属协会65个,会员3798人。
   第二节 文艺创作 一、创作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在抚州源远流长。宋代,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方仲永的诗作就闻名遐迩。民国时期,民间流行打油诗。新中国成立后,文联组织贯彻中共文艺方针,诗歌创作繁荣。20世纪50年代,工人、农民、学生以写诗、吟诗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生活,讴歌时代精神。这一时期涌现出肖炳禧、封发寿、邵沐恩、孙卒祥等一批农民诗人,他们的不少作品在《江西日报》《星火》《赣东报》等报刊上发表。肖炳禧先后创作诗歌、快板、顺口溜700多首,情感真实,格调鲜明,生活情趣多姿多彩,被选为省第三届作协理事。60年代初,诗歌创作进一步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文联组织停止活动,诗歌创作受到极大影响。80年代各地文联组织恢复后,诗歌创作又活跃起来。1983年,地区文联与临川县文联联合召开“临川诗会”,此后全区诗歌作者队伍迅速壮大。至1984年底,全区诗歌作者在县级以上文艺刊物发表过作品的440人。苏辑黎、刘道远、李芝、岩泉、杨学泉、徐东明等一批中青年诗人脱颖而出,作品在大型文学刊物《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当代诗歌》及《人民日报》发表。1984年,苏辑黎的《桃花水》和刘立云的《草原上的红军堡》获全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89年,李芝的《南方的四月雨》获江西省谷雨文学奖。区内作者出版的诗集有苏辑黎的儿童诗集《闪亮的银河》,苏辑黎等人合著的抒情诗集《故乡情》,吴林抒的科普诗集《海洋之歌》《生命诗史》等。90年代,刘道远的《远山,那一片故地》和苏辑黎的《弥勒佛生活会》分获1991年、1993年江西省谷雨文学奖。2000年,发表作品的有吴林抒《心海拾贝》《我是抚河水》,苏辑黎《飘香的土地》《野花的梦》,刘道远与川梅合著《远山,那一片故地》,王小林《心约》,万斌生《缪斯的啼笑》,岩泉《泣血的心韵》,饶杰《紫荆花》,林一峰《无弦琴》《清音集》等。2001年,业余作者邓信堂的诗《灵与肉》参加文化部等举办的首届“世界华人艺术作品展”,荣获诗文创作佳作奖。同年,崇仁县业余作者付武文诗作《乡情集》出版。2002年,业余作者章先文诗集《绿洲诗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3年,资溪县作者黄春祥诗集《翠绿的回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4年,《东乡诗词》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刘道远诗集《书香临川》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临川诗作者杨景荣在《诗刊》发表组诗;李英昌诗集《占星家与鹿》、南蛮玉诗集《水的手语》由华艺出版社出版;万杰兵诗集《尘缘》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5年,黄春祥诗集《微弱星光》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资溪一中教师黄辛文诗集《山高水长》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崇仁作者胡圣德诗集《打工妹》由北京出版社出版。2006年,杨景荣的诗歌《到明天那里去》《总有一天时间会停下来》在《诗刊》发表;蓼草诗集《青青苔藓》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7年,黄荣泉的诗集《在低处、更低处》,叶金书的诗集《竹园诗草》,陈建福的诗集《嚼字斋诗词选集》出版。2008年,双翠兰诗集《倾听一首歌的回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9年,杨景荣组诗《高三十三班》在《诗刊》头条显著位置发表,南坤诗集《摇晃的天空》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邓全恩《临汝诗谭》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孙丽华诗集《纯黑小茉莉》、苏群辉诗集《秀谷清音》、吴国荣诗集《乡野情思》出版。青年诗人龙泉、吴素贞、卢彬、王建兰、吴凯春等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潮》《创作评谭》《文学港》等国内众多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诗作近千首,形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诗歌创作群体。该年出版的诗集有黄多亮《千年无梦》、徐明《十里稻香》。2010年,吴素贞诗作《我从远方归来》获“放歌鄱阳湖”诗歌大赛二等奖;黄飞跃诗集《布谷鸟叫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戈苏平诗集《天穹的漏斗》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黄春祥现代禅诗集《月下指月》面世。
   小说创作 20世纪70年代初,域内农民作者邱桂仁《蛤蟆脊上的风波》等3篇短篇小说在省级报刊发表。1975年,兰力生、陈国璋合著的全区第一部长篇小说《映山红》出版问世。1981年,地区文联召开全区农村题材创作研讨会。1982年,召开全区青年文学作者创作会。至1989年,程文科的《命运》《在这块土地上》等短篇小说陆续在《江西日报》发表,郭碧良的《九十八级台阶上的尼姑》在《星火》杂志发表,并被《小说选刊》杂志转载。徐恒堂的中篇小说《黑太阳》在《朔方》杂志发表。吴南凯的《牛伢上天记》和林长生的《千古浩劫》两部长篇小说出版,《千古浩劫》获全国第三届优秀图书奖。90年代,先后有万斌生的《禾镰草》、杨沥泉的《尘封的记忆》、段文华的《那人、那梦、那歌》、唐勋的《唐勋作品集》短篇小说集出版;长篇小说有曾印泉的《生死链》、郑水龙的《热血》、肖鸿鸣的《康熙收复台湾》等。80年代初,区内小小说创作队伍迅速扩大到30多人,刘国芳仅1984年—1987年就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小小说近百篇,《言极亦反》在《萌芽》杂志上发表后,《中国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每周文摘》等多家报刊先后转载;《黑蝴蝶》获1989年—1990年度全国优秀小小说作品奖。至2000年,全区小小说作者共在全国5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600余篇,其中刘国芳有1000余篇。出版的小小说集有刘国芳的《诱惑》《人在旅途》《黑蝴蝶》《刘国芳小小说集》《抬头望见北斗星》,蔡良基的《陪衬》,谢必中的《顾此失彼》,罗国钦的《苦丁香》等。2001年,省作家协会会员林长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愿为春华美》、徐恒堂长篇小说《乡裸》正式出版。2002年,崇仁县文联主席段文华长篇小说《梦歌》、汪伟跃中短篇小说集《击掌扑文》、龚顺荣中短篇小说《血凤凰》正式出版。2003年,董金声长篇小说《小山村出了个大人物》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孔剑力长篇小说《决不放弃》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刘柳小说集《一片纯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汪伟跃中篇小说《女性杂志的男编辑和他的女作者》在《延安文学》杂志首篇发表;刘国芳获得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4年,董金声长篇小说《好想当个大人物》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5年,汪伟跃中篇小说集《来兮去兮》、陈国兴长篇小说《果子》、双翠兰长篇小说《生命是条流淌的河》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刘国芳最新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城市上空的鱼》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创作的小小说《村规》被收入韩国中学课本。2006年,董金声第三部长篇小说《我又不怕你》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4月,段文华长篇小说《血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8月,万斌生耗时10年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双翠兰长篇小说《倾城之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9月,黄金亮的长篇神话小说《麻姑仙女传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8年,刘国芳小小说《我也说了假话》入选北京大学教材;汪伟跃长篇小说《幸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黎国华长篇小说《生命之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9年,刘国芳小小说作品集《被风吹走的快乐》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陈国兴、黄多亮合著小小说集《天上那朵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10年,郭放根据其创作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的长篇小说《政协主席》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6月,段文华长篇小说《无路之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方树成小小说集《山花》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东乡吴静玉相继出版《倾世皇妃》《倾眸天下》《替身皇妃》《嫁入豪门》4部长篇网络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倾世皇妃》于2010年被北京林心如工作室改编成24集电视连续剧。江五洲小说《荷塘》获《小说选刊》主办的首届全国小说笔会征文大赛三等奖。2011年,刘国芳小小说集《回家》《稻草人》分别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剧本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域内剧本创作多以现代题材为主。1958年,林凡的大型现代戏《红松林》剧本在《剧本》月刊发表,80年代被收入《中国戏剧集成》。1964年,辛勤、刘则肃合作的采茶戏《怎么谈不拢》和周悦文的采茶戏《秧》剧本,于1965年由文化部合编成剧本选,《秧》剧本被《解放日报》《文汇报》刊登。1966年,《秧》剧本还被列为国家对外图书博览书目。1979年,夏雪庆、李景文合作的京剧现代小戏《卞主任》剧本获江西省剧本创作一等奖。80年代,全区开始兴起电影电视剧作创作。1981年,吴南凯等人创作出全区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瓜熟蒂落》。1982年—1983年,王圣民、周悦文合作的采茶戏《翠竹青青》剧本和张齐改编的采茶戏《牡丹亭》剧本分获全省优秀文艺作品一、二等奖。1985年,乔木森的电影文学剧本《水涨船高》在《电影作品》杂志发表,吴昀的电影单本剧《新天新地》、颜继峰的电影文学剧本《拦灵车的人》相继拍摄放映,徐正付的新编历史采茶戏《泪洒玉茗花》剧本在《江西戏剧》月刊发表,叶金书的小戏曲《一对凤凰鸡》剧本在《影剧新作》杂志发表,李景文的电视剧本《井盖失去以后》在《新剧作》杂志发表。1986年,王圣民、周悦文、徐正浩合作的电影剧本《实习报告》在《电影新作》月刊发表,顾建中的电影文学剧作《血染的名片》在《电影新作》杂志发表。1987年,吴文丁、徐正付、陈防合作的电影剧本《公关女》在《舞台与银幕》杂志发表。1989年,万斌生、黄金亮、熊啸空合作的电视戏曲《明月照我还》和王圣民的《王婆卖鸡》剧本分获全国第四届电视戏曲评比三等奖和华东电视戏曲短剧评比二等奖。1990年,陈耀庭等人合作的电视剧《我们开采爱情》获煤炭部电视剧创作“乌金奖”。1991年,王圣民的电视戏曲《鸡缘》获全国第六届电视戏曲创作评比二等奖。1993年,陈耀庭等人合作的电视剧本《法苑情深》由江西电视台摄制播映。90年代还创作出一批戏剧小品作品,如《老乡》《问路》《挂中堂》《上学路上》《盼》《畜旺人欢》《厂长上门》《县官下乡》《天天都是十五号》等。2000年,黄定荣创作的电视片《三峡迷》在全国获二等奖。2001年,星雪、文丁、南凯联合创作的电视剧本《上海诱惑》拍摄完毕并于2002年春天正式播出。2002年,资溪业余剧作者尧喜传创作的短剧《快乐的村民小组长》获中国戏剧家协会小品小戏暨百优入围奖。市戏剧曲艺家协会顾问龙雪翔编导、抚州采茶戏著名表演艺术家易兰英表演的独角抚州采茶戏《王妈妈爱鸡》在全国老年人文艺调演中获得调演金奖。黄金亮、吴文丁创作完成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麻姑献寿》。2003年,丁建中创作的小品《夕阳美》,杨莉贞、李玲创作的小品《兰盾1200》获全省小戏小品大赛演出二、三等奖。2004年,吴昀创作的影视文学剧本《傩神》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6年,饶贵春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共享蓝天》被《电影文学》杂志2006年第2期刊载。在第六届金鹰艺术节首届影视剧本交易会上,郭放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政协主席》获得好评;黄新文电视连续剧剧本《大觉山匪患》筹备拍摄。2007年,资溪文联参与拍摄由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和江西省经典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心灵的小河》。10月,资溪县与北京盛世国辉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拍摄电视连续剧《铁血大觉山》协议。2008年,刘昌衍、吴文伟的电视专题片剧本《村戏》获中国影视家协会颁发的“兰花奖”。2011年,王冰泉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中华龙》全本刊登于《创作评谭》。
   音乐舞蹈创作 域内音乐创作早期以民歌为主,节奏明快,清新活跃。民间舞蹈有狮子舞、龙灯舞、蚌壳舞、采莲船等,而南丰县的傩舞则最为丰富,多姿多彩。1953年,南丰县民间艺人李水生发掘整理出傩舞《开山》《武吉砍柴》《哪吒》《孙悟空》等,参加华东地区民间舞蹈调演。1956年,临川、崇仁两县挖掘整理埋没多年的马灯舞。1958年,临川县张逵的《八字宪法舞》被评为全省农村业余文艺会演优秀节目。1965年,区内音乐作者创作歌曲13首参加全省歌曲创作比赛,其中有《日出东方去打靶》(王石词,李春阳曲)《歌唱四姐妹兽医站》(新生词,晓浪曲)等5首获奖。歌曲《一队姐妹出山庄》(杨桂生词,李国柱曲)在《农村俱乐部》杂志发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群众流行“忠”字舞,自行创作一些由毛主席诗词谱成的舞曲。70年代,各专业文工团创作《绣军旗》《欢庆胜利》《南山红少年》《送西瓜》等舞蹈。地区文化站组织创作的《农业学大寨组歌》参加全省红五月歌咏大会。1978年,崇仁县文化馆搜集整理的民歌《十个铜板》收入《江西民歌集成》。1981年,全区各县(市)编写民歌集,共收集整理民歌2100首。该年,歌曲《白云深处有我家》(苏辑黎词,王碧云曲)在《心声》杂志发表,获省“八十年代新一辈”征歌二等奖。1983年,歌曲《请尝一碗新美酒》(吴昀、文模词,春阳曲)、《山村有个俱乐部》(刘之凡词,周钢、春阳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地区群艺馆、地区音协组织创作的歌曲《抚河新曲唱给党》12首在省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其中《歌儿甜、歌儿美》和《农活乐》两首分获全省农村题材创作一、二等奖。1985年,宜黄、乐安两县整理的《卓望山上》《洗黄瓜》等民歌6首在《中国民歌》第4卷刊载。吴玲俐的独舞《采蘑菇的小姑娘》参加省首届幼儿教师舞蹈比赛获创作一等奖。1986年,孔萌芽、何环珠、卢学军创作的舞蹈《鸡逗》参加全国民间歌舞比赛获创作丰收奖。1989年,吴启达的《南丰傩舞》音乐,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证书。80年代末,区内开始有迪斯科舞、霹雳舞和现代交谊舞,与体育健身运动相结合。1990年,歌曲《乡土》(苏辑黎词,吴启达曲)获音乐舞蹈艺术节创作一等奖。1993年,叶燕萍的双人舞《玩偶人》获省音乐舞蹈艺术节创作一等奖。1994年,叶燕萍参与创作的舞剧《鱼美人》获国际艺术节“二十世纪精品奖”。她的双人舞《玩偶》获文化部国庆45周年作品展演专业组创作二等奖。1996年,歌曲《问一问老百姓》(苏辑黎词,吴启达曲)和《祖国,我们跑步前进》(吴善翎词,徐翀曲)分获省音乐舞蹈艺术节声乐创作一等奖,前者还获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张鹏尧的双人舞《尘缘》和三人舞《同是十六岁》获省音乐舞蹈艺术节创作一等奖。1997年,饶国晋、陈瑾的集体舞《小小轻骑兵》获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创作二等奖。1998年—1999年,刘爱民作曲的《祖国妈妈的金项链》获全省“辉煌二十年征歌”优秀作品奖,《上学路上》《童年回忆》获“宇宏杯”全国少儿歌曲作品优秀奖。《咏鹅》《村居》收入《中国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歌曲选》。笙独奏《莲乡即景》(徐翀作曲)、歌曲《乡长》(苏辑黎作词、吴启达作曲)分获全省“第四届音乐舞蹈艺术节”创作二等奖。2000年,歌曲《我的衣食父母》(曾更生作曲)获全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演唱歌曲评选三等奖。2001年,市音协刘爱民创作的歌曲《雪莲花》荣获《中华校园金曲》全国征集二等奖;少儿歌曲《我爱家乡的杜鹃花》在《湘江歌声》发表。2002年,业余歌手卢文平原创通俗歌曲《鸵鸟的背》荣获2002年第二届全国“希望之星”大赛通俗歌曲原创组“全国十佳桂冠”。刘爱民作曲的《红土地情缘》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塑造江西人新形象”歌曲征集活动中获优秀奖。2003年,刘爱民创作的歌曲《祖国妈妈》在全国优秀音乐论文、歌曲新作展评活动中荣获最高优秀作品奖。2005年,南丰傩舞在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节上荣获金奖。8月,在韩中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声乐比赛中,临川区小选手黄青一举夺金奖,并获韩中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最高奖项“和平奖”。2006年刘爱民作曲的《心中的妈妈最伟大》获中央电视台及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接班人校园歌曲”征选活动最佳作品奖。在江西省第七届玉茗花戏剧节上,由严高陵作曲的《锦囊妙计》获一等奖,刘水霖获音乐制作奖。在第六届江西音乐舞蹈艺术节上,李国安的《奥运2008》获创作二等奖。2007年,刘爱民创作的女声独唱《走进水乡》获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举办的2007年度词曲新作“晨钟奖”。2010年,黄春祥作词歌曲《学走路》获2010年全国少儿新童谣原创歌曲大赛创作大奖。李锐华二胡独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获全省首届“鄱阳湖杯”二胡独奏大赛银奖。刘爱民作曲歌曲《冬交会之歌》被确定为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会歌。
   美术摄影创作 域内早期美术创作大量见于民间建筑物和民用家具上,各种花卉、禽兽、人物神态活现。解放后,业余美术创作更趋活跃。1959年,举办全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年成就展览,创作的美术作品是展品中的重要部分之一。1965年,一批援越抗美的美术作品在抚州市科委陈列室展出。1969年,地区文联派出一部分美术作者参加江西省革命历史画创作组,赴井冈山、安源等地体验生活,进行美术创作。1970年,创作出一批“批倒新沙皇”美术作品参加全区展览。1971年,詹询如的《把关》入选省首届艺术摄影展览。1972年,全区15件美术作品参加省美术作品展览,邓作新的《看电视》入选全国摄影作品展览。1973年,肖赛明的中国画《心心相印》获全省美展优秀作品奖。1974年,文正甫的《荷鲜鸭肥》获省农民画展二等奖。1975年,耿明建的《打靶》入选全国儿童画展。1977年,严福荣的农民画《猪多肥多,肥多粮多》和邓用中的剪纸《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78年,祝英培的摄影作品《水上练兵》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年,地区文联组织部分作者赴金溪县浒湾镇公社进行“为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奋斗”的配诗连环画创作。1979年,朱育文的专著《实用彩色摄影》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80年代,全区美术作品大丰收。获奖作品有杨明和的农民画《学犁田》《新年》;6岁女童罗雅亭的《虾》、3岁男童罗松的《猫》、吴美奂的《为后人留下一片绿》、郭静的连环画《红小豆、绿小豆》等。1983年,吴小华的《傩舞庆丰收》在北京展出后被选送出国展览,在挪威、瑞典展出后由中国对外展览公司收藏。1987年,地区美术工作者协会举办“临川之笔全国书画大奖赛”,评出金奖5个、银奖10个、铜奖20个,并由《书画报》公布。1988年,肖鸿鸣的插图入选全国插图装帧艺术作品展览。同年,谌学诗的《海洋在等待我们》《鲜花献英雄》等5幅美术作品分别由上海、北京等5家美术出版社出版。1989年,张冬生的年画《富贵长寿》《春曲》《节日之夜》分别由上海、福建、江西等美术出版社出版。还有祝英培的《新生》朱育文的《长寿之道》黄定荣的《吭唷、吭唷》曾勋杨的《正月里》《迎春》,余建康的《春之光》等摄影作品获奖。1990年,张宜祥的木雕《开山》《弥勒佛》、邓水花的木雕《蜜桔大王》获省傩艺作品一等奖。1991年,朱育文摄影专著《少儿学摄影》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肖赛明在美国洛杉矶及北京、天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肖赛明的偶像系列画入选澳门国际名家教授书画展。1996年,胡定元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该年,曾志巩的漫画《墙文化》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1997年,范如之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谌学诗的宣传画《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入选《永远的1997》画册。1998年,张冬生的年画《春天的故事》入选省《美术作品精品集》,朱育文的《千年古村》组照在中国摄影报上发表。1999年,张国英的《编织》获中国民俗协会“流坑古村”摄影创作三等奖,曾志巩漫画《墙文化》获省美术作品二等奖。邹晓青的吹塑版画《月夜》在香港获铜奖。2000年,刘乐平的水彩画入选《当代全国绘画实力派作品精选》,聂江波的摄影作品集《千年行》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李丹的《梦》获省妇女书画作品比赛二等奖。2001年,资溪摄影家吴志贵创作的《忆起当年大花轿》获“江西省第17届摄影艺术作品展”银奖。2002年,市摄影协会会员黄初晨作品《长征》、万德辉作品《水管爆了之后》获全省好新闻三等奖。唐新生美术作品《唐新生画册》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作品40余幅。省美协会员曾晓英油画作品《秋实》在2002年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水彩作品《秋天的窗前》获二等奖。2003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甘永安个人摄影集《江西摄影家精品集(甘永安册)》。2004年,在北京大学与金犊公司共同主办的“美术设计作品大赛”中,市美协会员矫伟娜的作品《大象篇》获“佳作奖”。2008年,章金平摄影作品《选村官》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谌学诗美术作品集《谌学诗肖像画百图》由香港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摄影画册《临川之光》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法创作 域内民间书法自古受到王羲之、颜真卿、李瑞清、黄鸿图等著名书法家的深刻影响。东乡县舒同的“舒体字”,字体圆浑,宽博端庄,风格独特,一生创作书法作品逾万幅,是当代书艺瑰宝。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杨翰翔等书法家较为知名。60年代—70年代,吴光国等书法家颇有影响。80年代,又有吴德恒、邱左贤、曾印泉等中青年书法家崭露头角,作品多次在书法专业刊物及报纸上发表。还涌现出席殊、熊顺福、陈水明等一批硬笔书法新秀。1989年,熊顺福的《李白诗一首》硬笔书法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展出。席殊硬笔书法字帖成为中学生学习书法教材。1993年3月,全区举办首届硬笔书法大赛,征集作品600余件,评出获奖作品53件。1998年代—2000年,全区有近20幅作品分获国家、省级书法比赛奖,黄更昌的行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入裱“中华民族书画长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入编《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传世书法卷》。熊顺福、丁丹平、何华等5人的书法作品荣获全省“兴农杯”书法比赛一等奖。2001年7月,邱金水的作品获“纪念雷锋诞辰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8月份又荣获“中国东乡诗书画艺术终身成就奖”,作品收入“全国老干部诗书名家优秀作品集”。2002年,江西省第六届书法展在抚州展出,抚州市有34件作品入选,4幅获奖。2003年,临川一中9名学生参加全国第五届“伟人杯”中国少儿书画艺术大赛,其中1人获金奖、4人获银奖、4人获铜奖。陈胜华的行草书法作品经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入选全国第二届行草书法展,是该市书法作品在国内入选的最高级别展览。同年,抚州市有30人书法作品入展江西省第三届青年书法展览,顾波荣获二等奖。2004年,《吴国光书法作品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丁丹平作品相继荣获“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一等奖、“纪念丁玲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比赛优秀奖,篆刻作品在“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铜奖。万耀荣的长卷尺牍《前赤壁赋》参加“欧阳询奖”全国书法作品大赛,获铜奖。2005年,市书法家协会组织40余件作品参加省第七届书法篆刻艺术展,获三等奖1名、优秀奖5名。2007年,付晓辉行书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画展,陈胜华3件作品入展北京奥委会主办的“迎奥运金榜题名千龙、千喜、千福书法展”,并全部入集出版。丁丹平的论文《学者型书法家内涵具有时代特征》被《书法导报》刊登,并获全国书法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周俊的书法作品获全国首届美术教育作品展优秀奖。王剑荡获中国首届“翰墨养生杯”名家邀请展金奖。揭演仁获全国老年书法大赛入围作品。毛思平的硬笔书法作品获《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主办的东海明珠大陈岛硬笔书法碑林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铜奖,并刻入该岛碑林,其硬笔作品还获西泠印社第二届艺术创意大赛汉字硬笔书法佳作奖。邹湘溪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2008年,江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何辉篆刻作品入展2008年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填补抚州市篆刻作品入国展的空白。由省书法家协会联合省侨联举办的“全省归侨侨眷‘迎奥运、颂改革’书法大赛”活动,抚州市的丁丹平、吴岱峰获二等奖,饶峰、陈胜华、陈水明、李永忠获三等奖,另有5人获优秀奖。全市25位优秀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专业最有影响的报刊《书法报》上刊登1个专版,这是书协成立后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全市书法家的作品。2010年,吴德恒创作的楹联书法作品在“联墨丹青”——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中获得联墨创意奖并在北京大学展出。熊德建出版书法作品集《德建书法》。王剑荡书画作品集《笔墨情韵》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丁丹平获得由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粉笔、毛笔、硬笔3个组书法一等奖及“三项全能”金奖,全国仅7人获此殊荣。201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抚州市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陈胜华当选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中华创作的一幅八尺对联获得第二届全国宋璟碑颜体书法展三等奖。陈韧书画作品相继获首届全球华人国际书画大赛优秀奖、“日出东方·颂歌献给毛主席”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第二届海峡两岸荷花诗书画大赛中国荷花艺术奖。书法家罗小平书法作品获第三届“祖国好书法艺术大赛”二等奖。
   曲艺创作 域内民间曾流行抚州道情、说书,内容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妖魔鬼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以现实题材为主开展创作,说唱新人新事新风尚。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各县(市)文联组织人员对一些旧故事进行整理加工,剔除不健康内容。从70年代起,全区曲艺创作逐渐产生影响。1975年,全区举办曲艺节目会演,林荣中、李春阳的《细妹出诊到山窝》和乔木森的《一把锄头》被选送参加全省曲艺调演。1976年,周悦文、乔木森、李春阳的抚州道情《老顶爷爷》,张绪纲作曲的瑞昌船鼓《五百里井冈展新颜》,参加全国曲艺调演获优秀节目奖。1988年9月,黄郁贤创作的故事《贾市长大闹茶市场》获全省第四届故事比赛创作二等奖。1989年3月,蔡森荣的故事《擒贼记》获全国“嵩山泉杯”新故事大讲赛铜牌奖。1990年2月,地区文联在金溪县浒湾镇举办全区相声、新故事纪念会,参选作品有相声段子23个、新故事27个,选送9个参加全省相声、故事比赛。次年,有相声段子1个、故事3个参加全省“宜春杯”相声、新故事大奖赛。1997年8月,常迪吉的故事《龟兔赛跑新编》获全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创作一等奖。1999年10月,龚顺荣的故事《才郎送礼记》获全省故事大赛创作三等奖。2000年,余任高创作戏剧《县官下乡》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尧喜传创作的小品《天天都是十五号》在全国获大奖。龚顺荣的《第九个》、陈德的《一件难以判决的诉讼案》分获全省故事大赛创作二、三等奖。2001年,尧喜传创作的戏曲《除夕之夜》在2001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暨中国剧协百优小品大赛中获三等奖,小品《链锁地摊》获得中国残疾人第五届文艺调演创作二等奖。常迪吉创作的少儿故事《他是英雄》获得由省文联、省曲艺家协会举办的全省首届“英雄乳业”杯少儿故事大赛创作二等奖和辅导二等奖。2002年龙雪翔编剧、易兰英表演的抚州采茶戏《王妈妈爱鸡》参加全国老年人文艺调演获金奖。吴德春创作的《堤保胎》参加江西省小品大赛后获双项奖,吴德春本人获“优秀编剧三等奖”,参演人员获演出三等奖。2006年,严高陵创作的《锦囊妙计》和李国安创作的《奥运2008》分别获得江西省剧协创作一等奖和二等奖。卢文平、李琼媚的声乐演唱获得江西省剧协一等奖。2007年,市内创作抚州采茶戏《拆墙》剧本。2010年,创作28集神话版电视连续剧《牡丹亭》剧本。2011年,伍杰创作20集电视连续剧《赣东大剿匪》剧本。
   二、征文与评奖 1987年11月,地区文联、地区群艺馆联合举办“临川之笔”征文,应征作品来自全国各地,评出金、银、铜牌奖共40个。1988年5月,地区群艺馆与抚州市总工会、文联、文化馆联合举办“玉茗花”诗歌征文,应征者70余人,评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1989年5月,举办“南城五交百货”诗歌征文,应征者101人,评出大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同年,地区群艺馆与地区少儿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少儿绘画征文,应征稿件33幅,评出一等奖1幅、二等奖3幅、三等奖6幅。1991年6月,地区群艺馆、赣东报社、抚州市文联联合举办诗歌征文,应征者126人,评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0人。1996年12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抚州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迎接香港回归全区‘电力杯’诗歌创作征文”,收到稿件79篇,评出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佳作奖10名。2001年底,市文联、市地税局举办全省“税收小故事”征文活动,共收到税收小故事170余篇,9篇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50余篇作品获优秀奖。2006年,6月市影视家协会、抚州电视台联合举办“发现之旅,大觉山印象”电视作品评选。2006年11月底至2007年2月底,市文联与抚州日报社联合举办“地税杯”构建和谐社会征文。2007年7月,市文联组织廉政故事创作大赛,全市文学爱好者创作廉政故事20多篇,选送10篇佳作参加全省比赛,获1银2铜和5个优秀奖;12月,抚州移动公司、市作家协会、抚河杂志社联合举办首届抚州“移动杯”——“赶超发展、和谐创业”手机短信文学征文大赛;与市群艺馆联合举办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诗歌创作、诗歌朗诵比赛;与影视家协会联合举办庆祝建军80周年“人民军队忠于党”演讲比赛等。2009年5月,市文联、抚州移动公司与抚州交通音乐广播在抚州步步高广场举行“中国移动G3杯”红歌大赛启动仪式及首场预赛。2010年5月,市影视家协会、抚州电视台、新联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2010抚州“城市原墅杯”时尚佳丽电视大奖赛在市梦湖商务酒店会议室揭幕开机。
   第三节 文艺交流 一、文学艺术研讨 1984年11月,应地区文联邀请,著名作家俞林、陈世旭和评论家吴松亭到抚州讲学作报告。1986年4月,著名诗人李耕到抚州为诗歌作者讲学。1987年4月,应地区音乐舞蹈协会邀请,九江作曲家彭宗祥到抚州讲学。同年10月,临川县徐恒堂应邀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国际秦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11月,以峭岩为团长的部队作家参观团一行7人到抚州参观,举行学术座谈。部队作家唐栋、陆文虎为抚州文学作者讲课。1990年4月,著名诗人李耕应邀到南城县讲课。6月,《抚河》编辑部吴文丁应邀赴大余县讲课。1994年10月,徐恒堂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秦始皇派徐福下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客观动因》,论文被收入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徐福赞》。1995年5月,《抚河》编辑吴文丁应邀先后到抚州师专、华东地质学院讲授“临川文化”。同年11月,评论家吴海到抚州主讲《文学的现状与走向》,著名诗人吴淮山到临川主讲诗歌创作。1998年,南丰县文联派员先后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傩戏学会等8个单位联合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的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湖南省文艺研究所召开的沅湘傩戏傩文化学术研讨会。1999年,南丰县文联2名业余美术作者赴京参加由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和《中国漫画》杂志主办的全国中青年漫画家创作研讨会。资溪县业余剧作者饶喜传应邀参加由中国剧协影视剧交流中心在北京召开的作品研讨会。2000年,《抚河》编辑吴文丁应邀赴鹰潭参加由中华诗词学会和港澳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的中国龙虎山诗会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2005年1月,省作协、市文联在南城召开刘道远诗歌创作座谈会。同年5月,市文联、市作协召开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暨黎国华长篇小说《骗网》座谈会。7月,市文联、市作协召开全市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2006年,市文联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新抚州、新感受、新创作”文学笔会,《微型小说选刊》主编授课。12月,市文联主办段文华长篇小说《血地》研讨会。2007年,万斌生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出版研讨会在江西社科院举行。7月,市文联及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江西微型小说高峰论坛”在抚州召开。9月,双翠兰长篇小说《倾城之困》作品研讨会在抚州召开。2008年,黎国华长篇小说《生命之手》创作研讨会暨全市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抚州召开。2009年,市文联举办“诗歌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专题研讨。8月,市文联、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科学发展、繁荣创作”文学笔会。12月,市文联召开《抚河》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校家同创”颁奖会。2011年,市文联召开雪弟《中国小小说地图·江西卷》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市文联召开抚州市小小说创作研讨会,总结小小说创作经验,激发创作热情,明确创作方向。市文联举办诗歌研讨会,邀请著名诗人林莽就诗歌发展现状作专题讲座。
   二、举办谷雨诗会 1986年4月16日,《抚河》编辑部与地区作协联合举办“谷雨诗会”(每年谷雨时节举行的诗会),参加者数十人。1989年4月19日,地、市“谷雨诗会”在抚州第二棉纺厂礼堂举行,进行诗歌朗诵比赛。1990年4月17日—19日,江西省“谷雨诗会”在抚州举行,出席诗会的有省文联负责人、抚州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人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诗歌作者共70余人。1991年后,全区每年4月份都举办“谷雨诗会”,内容不断改革创新,有诗歌朗诵、创作座谈、诗作评讲等。2008年,江西省“谷雨诗会”在抚州金溪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省文联主席刘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黄晓波及全省诗歌作者80余人。2001年—2011年,市文联每年在各县(区)轮流举办一次全市谷雨诗会。2005年以后,全市谷雨诗会发展成谷雨诗歌节,以往半天的谷雨诗会延长至2天的谷雨诗歌节,有文学采风、诗歌创作及研讨、诗歌朗诵、专家授课、文艺演出等。
   三、组织作品展览 1986年4月,东乡县在南昌市八大山人纪念馆举办为期15天的舒同书法展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以及南昌画院部分专家、书法爱好者参观展览。1995年7月,吴光国书法作品展览在抚州举办,展出作品60余幅。1996年2月,地区文联与台湾桃园联合举办“江西抚州·台湾桃园”书画作品联展,展出作品220余幅,台湾著名书画家黄群英专程到抚州出席联展开幕式。1997年9月,地区文联牵头,地委宣传部、文化局、地区美协、摄协、书协等单位共同举办“庆十五大召开,迎香港回归”全区美术、摄影、书作精品展览,展出作品220余幅。同年11月,东乡县举办“舒同书法艺术节”,在舒同博物馆展出舒同书法作品200多幅,来自全国各地的舒同书法研究者以及书法爱好者近2000人观看展出。1999年,临川市范如之的书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0年,万国良在深圳市龙岗艺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展出作品170余幅。资溪、黎川、临川等县(市)文联分别举办根雕、玻雕工艺品及摄影书画展览。2001年,市文联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创文化名城书法展览”,共展出约100余幅书法作品。2002年,抚州市摄影家协会联合有关部门举办“爱护家园、从我做起”图片展,共展出图片50余幅。2004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举办“才乡风情”书画摄影展;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联合主办市首届小戏小品大赛。7月,由省文联主办,市文联、宜黄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华南虎杯”江西省第九届故事创作、演讲大赛在宜黄县举行。8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主办、市舞蹈家协会共同举办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演出。2005年11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共抚州市委、抚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百年舒同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2006年,市文联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廉政文化建设书画作品展。10月,金溪、乐安、南丰3县书画联展在乐安举行。2007年,抚州·新余书法作品联展在抚州举行。200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文联与有关部门联合承办的“临川之笔”全国书法大赛作品展、市摄影大赛作品展开展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2009年9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市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11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墨池遗风——方国兴、吴小京、陈胜华书画展”。2010年,市文联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市首届“海律”杯钢琴电子琴大赛。2011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及有关部门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临川之笔”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在市博物馆开展。
   第四节 文艺刊物 一、文学刊物 《抚河文汇》 《抚河》于1979年1月创刊,16开本,96页,综合性文学季刊,抚州地区文联主办。历任主编吴林抒、苏辑黎、杨沥泉、刘国芳。1979年1月至1980年底,《抚河》为全区发行内刊,每期印数1500份。1981年1月,《抚河》向全国公开发行,1990年更名为《抚河文汇》,内部发行,向全区文学爱好者及有关单位赠阅。1998年恢复《抚河》名称,不定期出刊,1999年1月更名为《抚河文丛》,每期发行1000份,发表各类作品2000余篇,计660余万字。其中有20余篇作品先后被《戏剧与电影》《中国微型小说选刊》《小说奇观》《报刊文摘》《新剧作》《诗选刊》《青年文学》《中国教育报》等省级以上报刊转载。至2011年底共出刊170期。
   《玉茗花》 1981年1月创刊,地区群艺馆主办,属4开型文艺小报。1982年改32开型杂志,1984年改为16开,每期64页,内部发行。1991年停刊,共出刊29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100余篇,计270万字。
   《临川之笔》 1982年5月创刊,临川县文联主办,4开型小报。1985年改为16开杂志,内部发行。至1995年底,共出刊37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240余篇,计359万字。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后,1996年—2000年,临川市文联主办《东方作家报》15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计35万字。2008年10月重新复刊,印制《临川之笔》报纸,2011年转为杂志,临川区文联主办,每期发行500份,至2011年底共出46期。
   《工苑》 1983年1月创刊,抚州市工人文化宫主办。1987年9月停刊,共出刊12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600余篇,计38万字。
   《宜黄水》 1979年4月创刊《宜黄文艺》。1984年10月更名《宜黄水》,改为16开型杂志,宜黄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87年停刊,共出刊14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560余篇,计120万字。199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宜黄水》复刊,至2000年,共出刊3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50篇,计30万字,2006年更名为《虎乡情》,每期发行2000份,至2011年年底,共出刊8期。
   《文艺园地》 1980年10月创刊,4开型小报,崇仁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89年12月停刊,共出刊15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460余篇,计33万字。2006年复刊更名为《西宁水》,每期发行1000份,至2011年底共出刊12期。
   《鳌溪》 1982年10月创刊,16开型杂志,乐安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91年停刊,共出刊16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890余篇,计200万字。2003年复刊更名为《千古风》,每期发行1000份,至2011年底共出刊27期。
   《桔花》 1978年7月创刊,南丰县文化馆主办,内部发行,共油印11期。从第12期起改为铅印,改由南丰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91年7月停刊,共出刊34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009篇,计132万字。其中有32篇作品先后被省级以上报刊转载。
   《日峰文苑》 1985年10月创刊,4开型小报,黎川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至1997年,共出刊39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900余篇,计68万字。其中被省级以上报刊转载的作品近30篇。1998年,改名《今日黎川》,至2000年,共出刊20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90篇,计17万字。2006年《今日黎川》改名为《新黎川》,改由县委宣传部主办。2009年,黎川县文联创刊《黎河》,每期发行1000份,至2011年底共出刊9期。
   《鹤城》 1984年10月创刊,16开型杂志,资溪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94年3月更名为《山韵》。同年12月停刊,共出刊8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200余篇,计90万字。2004年复刊更名为《大觉山》,每期发行1000份,至2011年底共出刊37期。1998年,编印《资溪文艺》1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49篇,计9.1万字。
   《师水声》 原为舒同等人在民国期间创办,1984年3月重新创刊,4开型小报,东乡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93年停刊,共出刊100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000余篇,计110万字。
   《金溪书》 1979年5月创刊,16开型杂志,金溪县文化馆主办,内部发行,共出刊8期。1991年10月改为4开型小报,由金溪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93年6月停刊,共出刊6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500余篇,计43万字。2004年,复刊更名为《秀谷春》,每期发行1000份,至2011年底共出刊30期。
   《麻姑泉》 1985年6月创刊,16开型杂志,南城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89年6月停刊,共出刊6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86篇,计90万字。1999年出刊1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59篇,计7.4万字。
   《旴源》 1985年8月创刊,16开型杂志,广昌县文联主办,内部发行。1989年停刊,共出刊12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420篇,计86万字。
   《亚细亚诗报》 原名《乌鸦诗报》,1988年3月创刊,4开型小报,由徐东明、伍杰等青年诗人合办,内部发行,每期1万份。1997年停刊,共出刊58期,发表诗作6000余篇。
   二、搜集整理文艺资料 1962年4月,崇仁县文联成立音乐舞蹈编辑小组,挖掘、记录、整理民间山歌、道情、小调等资料10万余字。1980年11月,民间故事集成《玉茗花》出版。1985年—1986年,《抚州历代名人的传说》《二仙桥传说》出版。1988年,《抚州民间故事集成》共15册成书,其中300余篇入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西卷》。吴林抒、苏辑黎被中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邓禄田的民间故事集《王安石传奇》出版。1995年,南丰县文联曾志巩等人搜集、整理傩舞资料10万余字。1996年,乐安县文联黄更昌搜集、整理流坑文化资料12万余字。1999年,南丰县文化馆王惠云撰写《傩舞集成》10万余字。2000年,撰写《流坑文化研究》18万字。1980年—2000年,区内作者还出版古籍校笺《小山词》《珠玉词》,名人传记《王安石的故事》《汤显祖传》等专著10余部。2000年—2011年,市文联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搜集整理抚州民间故事资料150万余字。2001年,《王安石轶事汇编》编纂出版。2003年,市文联主编的《抚州文学作品选》出版,该书荟萃近100位文学创作者的代表作,是全市近20年优秀文学作品汇集。2005年,市文联编辑出版《新抚州新发展》和《抚州指南》。2006年12月初抚州文联网正式开通。2008年,市美协主编的《抚州书画家》正式出版。2010年,市文联协助市人大编辑出版《人大代表风采》。2011年,市文联协助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大全·江西省抚州市县(区)卷》。
   第十章 其他团体 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特定时期内,域内陆续自发成立一些群众团体,包括革命互济会、反帝(拥苏)大同盟、抗敌(日)后援会、中苏友好协会、抗美援朝分会等,维持时间虽不长,但在支援革命、反对侵略、保卫和建设祖国等方面作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后,域内先后成立红十字会、侨联、消费者协会、广告协会等人民团体,在人道救助、社会救济、扶残助困、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节 革命互济会 一、机构 1932年2月,广昌县革命互济会成立,主任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任。区、乡成立互济分会。凡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分子,自愿报名参加为会员。会员入会时缴纳5个铜板,以后按月缴纳1个~2个铜板作为会费。至9月,全县有会员4161人。同年6月,宜黄县革命互济会成立。
  次年,又有崇仁县革命互济会成立,下设区、乡分会。
   二、主要活动 县革命互济会号召广大群众发扬互助精神,赈济孤独,优待军、烈属,帮助贫苦工人、农民解决生活困难。1934年,中央苏维埃政府发出“为4个月省80万元而斗争”的号召,各县革命互济会积极响应,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用省下来的伙食费慰劳红军,并动员青年会员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10月,中央红军主力北上长征,革命互济会自然消失。
   第二节 反帝(拥苏)大同盟 一、机构 1932年3月,广昌县、区、乡三级成立反帝大同盟。至10月,发展会员3709人。该月,广昌县拥苏大同盟成立,有会员2518人。1933年4月,两个大同盟合并为反帝拥苏大同盟。该年,崇仁、南丰两县也先后成立这一组织。各县大同盟盟员均为工农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自愿报名加入,按月缴纳会费。盟会以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闭会期间由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内设组织、宣传、总务、青年等部,各部配不脱产部长1人。
   二、主要活动 盟会在盟员中进行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宣传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成就等,鼓励盟员发展生产,完成募捐,参加红军,支援前线。1934年10月,红军离开苏区,这一组织自然消失。
   第三节 抗敌(日)后援会 一、机构 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临川县工人、农民、市民和青年学生成立抗敌大同盟。9月,抗敌大同盟改称抗敌(日)后援会。该年,宜黄县成立抗敌(日)后援会,设宣传、征募、总务3组。27年,南城县抗敌(日)后援会成立,设宣传、征募、总务3组,宣传组下设慰问工作团1个。29年,南城县抗敌(日)后援会改称南城县动员委员会,设调查、组训、宣慰、救济、总务5组。
   二、主要活动 临川抗敌大同盟成立初,即通电国民党中央政府,“希早盼明令,出师抗御,驱除倭寇,复我山河”,表明“本同盟除募集捐款,慰劳抗战将士外,谨率全县40万民众誓为后盾,赴汤蹈火,唯命是从”的抗战决心。民国26年(1937)9月后,在抗敌(日)后援会的组织下,全县人民掀起抗日高潮。县城店员、码头工人,自愿以一日所得慰劳抗战将士。爱国商人以一日赢利捐献前线。家庭妇女积极制作军鞋汇送前方。青年学生组成宣传队上街下乡,劝募捐款,封存仇(日)货。至10月,临川人民共捐款1.35万元,认购救国公债13.65万元,劝募寒衣1000余件。宜黄县抗敌(日)后援会在全县办救护常识训练班2期,县立中心小学、铸群小学、正志小学共有高年级学生40人参加训练。南城县宣传慰问工作团深入城乡,教唱抗日歌曲,激发民众的爱国情绪,并积极开展劝募活动。31年,日军侵犯抚州,各县的抗日后援会消失。
   第四节 中苏友好协会 一、机构 1950年3月,抚州专区中苏友好协会成立。随后,临川、东乡两县及临川市相继成立分会,各区、乡成立支会。4月,临川市分会撤销。1951年,崇仁、宜黄、乐安、金溪、南城、南丰6个县先后成立分会。崇仁下辖支会45个,共有会员25801人。南丰县、乡两级有支会56个,会员3.65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30%以上。1952年2月成立黎川县分会,至1953年,县、乡两级支会发展到64个,会员17536人。
  1954年成立抚州镇分会(次年改称抚州市分会),设4个支会,会员6600人。
   二、主要活动 专区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后,领导各县(市)分会以宣传中苏两党、两国人民友好为宗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1951年4月,临川县分会将苏联赠送的1000多册中文版马克思、列宁主义通俗读本及画册,分赠给县文化馆和部分中、小学校,以传播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增进对苏联的了解和友谊。1953年3月7日—9日,全区下半旗为斯大林逝世致哀。1950年—1959年每年11月,全区中苏友好协会均开展“中苏友好月”活动,举办报告会、座谈会、图片展览,放映幻灯和电影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进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1957年,抚州市分会共举办报告会11次,听众1万余人次。南丰县分会组织4000余人的大型报告会,听取域内中国农民访苏代表团成员罗海保的访苏报告。50年代末,全区各级中苏友好协会组织停止活动。
   第五节 抗美援朝分会 一、机构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世界和平。11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临川县、南城县分会成立。1951年初,改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临川、南城县分会。随后,宜黄、乐安、崇仁、东乡、金溪、资溪、黎川、广昌等县分会也相继成立。各县分会主任均由县委书记兼任,委员由机关负责干部、劳动模范、知名人士组成。区、乡设支会。
   二、主要活动 1951年上半年,在全区开展强烈抗议和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示威游行和大规模的和平签名运动。临川、宜黄、乐安、南城、东乡等县参加游行人数达41.6万,在《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上签名人数有50多万。同时,各县分会号召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开展为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的捐款活动。至该年底,全区捐款逾百亿元(旧币),25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1952年2月—3月,全区举行反对美帝国主义进行细菌战的声讨活动,并在城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各县抗美援朝分会停止活动。
   第六节 红十字会 一、机构 地区(市)红十字会 1965年,抚州地区红十字分会建立,不久因“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而解体。1987年5月,地区红十字分会重新恢复,召开第一次理事会,理事由卫生、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商业、劳动、人事、工会、共青团、妇联、台办等部门负责人担任,行署副专员任会长。办公室设地区卫生局内。2000年10月,地区红十字分会改称市红十字会,挂靠在市卫生局办公,设兼职工作人员1人~2人,无专职人员。2004年,市红十字会被确定为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人道主义救助团体。2007年,市红十字会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属市直一级财政预算的群团机关。2008年1月,市红十字会与市卫生局正式分离,为市政府领导联系的独立自主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的人民团体(会长由市政府副市长兼任)。2010年8月,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西省分库抚州市工作站,为市红十字会下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1年12月,市红十字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聘请市委书记龚建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和平为名誉会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日强、市政协副主席陈云斐为名誉副会长。分管副市长刘菊娇为会长,选举常务副会长1名,兼职副会长8名。2011年底,市红十字分会有理事86人、常务理事21人。
   县(市、区)红十字会 民国7年(1918),黎川、宜黄、临川、南城4个县红十字会相继建立,因会员不多,只开展一些免费为群众治疗小病小伤的活动。1988年,行署办公室批转地区红十字分会《关于建立县级红十字会组织的报告》,各县(市)红十字会重建。2008年12月,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抚州市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9年5月,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通知》,宜黄、临川、资溪、黎川、东乡、南丰、金溪、乐安、南城等县(区)先后理顺管理体制。至2011年底,全市红十字会有专(兼)职副会长、秘书长和工作人员26人,其中市红十字会在编工作人员2人,借用聘用6人;县(区)红十字会组织12个、基层红十字会组织181个,会员21097人。其中,青少年会员7614人、志愿者服务队伍1238人。
   二、主要活动 1965年,抚州地区红十字分会建立初期,活动未及开展,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解体。1987年,重新恢复的地区红十字分会以“博爱、人道、奉献”精神为宗旨,开展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活动。该年,为赈灾转运救济物资价值500余万元。1988年,在“5·8”世界红十字日前后,地、县(市)红十字会开展义诊和慰问孤老伤残人活动。组织“为了儿童健康”募捐活动,募款万余元。90年代初,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活动,地区红十字分会组织培训急救师资1万余人,培训机动车驾驶员4500人,并在全区各主要公路沿线建立红十字急救站42个。1995年,开展“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资助20名家境贫困的学生上学。1996年12月,地区红十字分会在地区妇幼保健院的基础上办起红十字医院,开拓医疗工作。1998年,域内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县(市)红十字会组织会员1500余人,组成医疗队229个、防病防疫队190个,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共诊治灾民15万人次,抢救危重病号127人,减免药费41.37万元。灾后,地区红十字分会向外取得救灾赠款295.1万元,其中,深圳市红十字会125万元、上海市红十字会80万元、香港红十字会70.1万元、中国红十字总会20万元。此外还收到中国红十字总会、省红十字会、香港红十字会、深圳红十字会和国际联合会总价值422万元的药品、衣服、大米、食品等救灾物资,地区红十字分会将所得救灾款物全部支援重灾区。2008年1月,抚州出现百年未遇的冰冻灾害,市红十字会接受省红十字会下拨的救灾物资、厦门市红十字会捐赠的环保节能手电筒和社会捐款等共139万元。还争取到厦门红十字会灾后援助重建项目5个、项目资金133.6万元;争取中国红十字总会和省红十字会备灾仓库项目1个、项目资金60万元;香港红十字会援建小学2所、项目资金40万元;争取中国红十字总会扶贫开发服务中心的MIC—1型十二导心电诊断设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医疗设备300万元。该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市红十字会积极号召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款,共接收社会捐款316.85万元、物资45.3698万元。在组织捐款的同时,还派出“江西省抚州市红十字志愿队”赴灾区开展灾区教育重建和心理抚慰工作,为四川彭州市15所中小学心理服务中心配备心理教学必备的软硬件设备。同年,通过工商注册,市红十字会成立抚州市红十字会救助救护服务培训中心,与市交警支队、市运管所联合下发《关于在机关车驾驶人中开展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培训机动车驾驶人1万多人。2009年2月—3月,市红十字会分别与北京市东城区红十字会、北京市朝阳区红十字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4月,市红十字会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前举行由中国红十字总会与武警总医院联合开展的“江西革命老区特别行动”暨“扶贫救心——红十字在行动”义诊活动启动仪式,武警总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奇率领“博士专家组”成员为抚州市62名贫困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免费义诊。9月,举办市红十字媒体宣传工作座谈会暨市红十字媒体宣传志愿队成立仪式。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市红十字会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共接收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款200多万元。6月21日,抚州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抚河唱凯堤决口,市红十字会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款物合计1354.58万元(现金352.92万元、物资1001.66万元),组织16个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到市区16个集中安置点开展后勤服务、心理关爱等志愿服务,服务灾民2万余名。9月,“抚州市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关爱中心”通过民政注册登记成立,致力于推动大众心理健康教育普及。2011年9月和10月,市红十字会先后承办“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基础培训班和中级培训班,成立江西省红十字心理救援队,作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6支心理救援队之一。10月,为帮助抚州2010年水灾灾区贫困学生,深圳市红十字会与抚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发起“一助一”结对助学活动。爱满鹏城红十字会、《南方都市报》实施了“帮一个孩子、建一所学校”一助一公益项目,发动深圳市民、爱心企业捐助抚州贫困学生185人,每人每年2000元,2011年共资助金额37万元。11月,市应急办、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在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部分中小学教师中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公益培训,共培训成员1102名。
   第七节 侨联 一、机构 抚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市侨联)成立于2004年9月13日,正处级格,为市财政全额拨款、参照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单位。设主席1名(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占市委统战部编制)、专职副主席1名。下设办公室。2011年,全市有归侨162人(主要集中在金溪秀谷华侨农场),海外侨胞1886人,海外留学人员1331人,港澳同胞498人,侨眷、侨属11189人;市侨联有主席1人,副主席3人(含2名兼职副主席),常委18人,委员34人。历任主席为蔡田、张全明。
   二、主要工作 侨务工作2004年,市侨联开展宣传《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活动,并开展执法检查。同年8月,临川、金溪分别举办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该年,金溪秀谷农场归侨分场侨居工程完成,每户归侨只需交纳1万元即可搬进新居;春节慰问归侨侨眷30余人次。2005年1月始,为全市归侨侨眷、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家属、部分港澳知名人士亲属办理“侨胞、侨属医疗保健优诊卡”,提供医疗服务,服务期3年,发卡300多人。7月,金溪培训归侨侨眷下岗职工20人。同年,为11名归侨职工解决退休补贴事宜。2007年6月,为金溪秀谷华侨农场100多位职工免费检查视力,对患有白内障眼疾的侨民给予免费治疗。2010年“6·21”抚州特大洪灾发生后,市侨联给107户受灾的归侨侨眷发放大米1.15万千克,衣服、被褥500余件(床),种子1000多千克,化肥1.7吨。2011年,市侨联与全市部分无党派知识分子为黎川县德胜侨心小学送去书包、体育用品、书籍共600多件(套),价值3万多元;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110多人次,赠送慰问金、慰问品8万多元。
   交往联谊2005年5月,美国江西同乡会会长谢天乐先生(南城籍)到抚州访问。7月,美国凯乐威廉姆斯顿房地产独立经纪人林华莲博士(抚州籍)到抚州访问。9月,江西纽约协进会会长乐贵祥(乐安籍)到抚州工业园区及乐安流坑参观考察,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同年,市内小学开展“第三届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选送高级护理班学生赴美参加国际注册护士培训。2006年,以寄一封“家书”式的产业信函和“故土情”国际包裹,鼓励引导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到抚州投资兴业。4月初,市侨联派员参加香港新界社团会成立庆典活动。同年,智利中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王卫红在王羲之洗墨池旧址修建博古苑。2007年,全市接待海外华侨华人24批、83人次。派员赴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开展友好访问和经贸交流,广泛接触南美洲华侨领袖和上层华侨华人20多批次,先后接待南美华人团体5批次、40多人。聘请南美江西同乡会会长林周恩任抚州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与一批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南美华人华侨建立联系。2008年,加强与南美统一祖国促进会、香港龙山基金会、香港两地一心基金会、台湾财团法人基金会、澳门厂商会的联谊,接待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到抚州访问6批、23人次,两次组织海外联谊会理事到北美、欧洲等地友好访问。2008年11月,由奥地利华商投资700万欧元的侨资企业——抚州奥华混凝土有限公司开工。全年接待海外华侨、华人组织共23批次、187人来访。是年,抚州参加第九届世界华人小学作文大赛,4名小学生获一等奖。2009年5月,选送临川区十中和十六中2名教师赴泰国华文学校任教。全年接待海外侨团来访9批、25人次,接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胞33批、118人次。
   2010年,先后邀请西班牙青田同乡联谊会、塞尔维亚青田同乡联谊会、斯洛伐克青田同乡会等海外华人共3批、27人次到抚州考察,接待香港千手缘基金会、泰国曼谷佛教青年理事会、台湾大团同乡联谊会等组团到抚州考察。2011年邀请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郑美乐率领新加坡华人、华侨代表团到抚州参观考察,接待中国近代著名佛学学者欧阳竟无的后裔到宜黄寻根。
   侨务捐赠 2004年,日本政府派员到抚州考察“利民工程”,捐建流坑医院项目,项目总金额1000万日元(合人民币76万元),2005年8月正式签约。同年12月,日本政府“利民工程”无偿援建金溪县小学项目协议签订,资金750万日元(合人民币57万元)。2008年1月—2月抚州冰灾期间,全市有350户、1100余名归侨侨眷受雪灾,海外侨胞捐赠18万元资金,羊毛衫2500件、棉袄1000件(价值17.5万元),全部发放给灾区侨眷。2008年5月,全市归侨侨眷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筹集赈灾款130多万元。该年10月,美国纽约协进基金会等10个基金会捐建爱心小学、侨心小学、希望小学15所,捐资总额330多万元,其中“两地一心”基金会在抚州建校7所,捐赠总额170万港元。祖籍临川的美籍华人陆金生捐献200多万元,用于临川区老年公寓和通村水泥公路建设。2009年3月,日本政府向崇仁县河上镇捐赠1000万日元兴建河上镇陈村小学。2010年6月,美国抚州同乡会等捐款1万美金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深圳国际狮子会捐赠46万元物质支援灾区。在抚州的侨资企业和广大归侨侨眷为灾区重建捐款捐物折币60多万元。
   第八节 消费者协会 一、机构 1990年10月,江西省消费者协会抚州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由工商部门主管,在地区工商局内办公。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委员15名。1997年5月,下设办公室。2000年,配专职工作人员2人。1990年7月至1992年12月,全区12个县(市)消费者协会先后全部建立,并以乡(镇)工商所为依托,设立基层分会。1994年,全区有基层分会92个,抚州市在较大零售商店设立消费者监督站5个。2001年江西省消费者协会抚州地区工作委员会改称抚州市消费者协会,继续在市工商局内办公。领导职务改称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会长由市工商局副局长兼任,秘书长为正科级。2011年,全市有县(区)消费者协会11个、分会89个、监督站859个,专职工作人员145人,会员1080人。
   二、主要活动 1992年,全区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195起。其中,商品质量投诉149起、价格投诉3起、虚假广告投诉4起、假冒商品投诉39起。投诉的商品类别家用电器类74起、家用机械类13起、日用百货类57起、食品类33起、药品医用机械类5起、服务1起,其他12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8877元。1994年,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全区各级消协组织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消法》学习班24期,参加学习的经营者近千人。“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城区、乡镇宣传《消法》。临川、崇仁、黎川等县举办《消法》知识竞赛,临川县消协将《消法》内容编成50余道题目,在《临川报》公布,然后在大街上进行有奖问答活动。是年,全区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47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3万元。1995年,在全区经营者中开展“消费者信得过”活动,消协会同工商、物价、计量、卫生等部门考评,评出抚州第一百货商场等139个经营单位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抚州华侨友谊商场、抚州市第一百货商场分别自行销毁价值3900余元和4200余元的过期化妆品和副食品,神龙药店将价值4000余元的过期“金芝”口服液退回厂家销毁。是年,全区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355起,依照《消法》规定,对其中有欺诈行为的460起要求经营者加倍赔偿,共赔偿34万元。1997年,受理消费者投诉1334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9.1万元,其中属于欺诈行为加倍赔偿案62起,加倍赔偿金4324元。1998年,开展“为了农村消费者”主题活动。全区消协组织深入到农村召开农村消费者座谈会。进行农村消费者问卷调查,听取农村消费者的意见和呼声。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积极寻求法律保护。是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19起,接待消费者信访和咨询17500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1万元。临川市邓坊、东馆、鹏田等乡镇600多户农民从市农业局经作站购进新疆种子公司生产的“新丰黑蜜2号”无子西瓜种子,造成大面积减产,经消协调解处理,瓜农获得76万元赔偿。临川市鹏溪、河西、孝桥农民在抚州地区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购买中国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制的“威优989”晚稻种,晚稻大幅度减产,经地、市消协调解,农民获得52500元赔偿。
   2000年,全区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3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4.9万元。东乡县消协受理岗上积镇王溪村农民张金书7岁儿子张建强左眼被浙江省衢州国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澳麦”啤酒瓶炸伤一案,经检查左眼视网膜脱离,鉴定为伤残5级,经与生产厂方联系协商调解,厂方同意一次性赔偿医疗费、残疾生活赔偿金、残废生活用品费等费用共计12万元。2003年全市受理投诉486件,解决409件,解决率8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万元。2005年6月,临川区工商局与区法院联合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合议庭”。2006年4月,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成立。不断健全和完善“12315”申诉举报指挥系统,市、县(区)和乡镇基层工商部门实现三级联网,形成三级消费维权联动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社会参与、辐射全面的“一会两站一点”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将农资市场监管及农民消费维权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实现“零距离”监管和维权。全市有81个乡镇建立消费者投诉站(“12315”投诉站)、村投诉点765个。2007年,全市工商部门开展“一会两站”建设,建立基层消协分会95个,消费者投诉站、举报站各137个;村级申诉举报联络点1168个。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199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0.4万元。2008年9月16日,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成立,与12个县(区)局、92个基层工商分局(所、站)进行对接。全年共接到申诉举报和咨询电话1992个。其中,受理各类咨询1470起,申诉举报447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万元。全市共建立基层消协分会95个,建立城市社区“12315”维权联络站257个、聘请维权监督员或志愿者263人,村级“12315”维权联络站1364个、聘请维权监督员或志愿者1468人,大中型企业和市场建立“12315”维权联络站407个,聘请维权监督员或志愿者407人,校园建立“12315”维权联络站120个,聘请169人担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督员,景区“12315”维权联络站32个,聘请维权监督员或志愿者70人。
   第九节 广告协会 一、机构 1997年8月,成立抚州地区广告协会。2000年,地区广告协会有理事21人,会员62人。2002年6月、2006年6月、2010年5月,市广告协会分别召开会员大会,进行协会换届,审议通过新的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各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2011年,市广告协会内设学术分会、传媒分会、办公室,有理事单位27个,会员250人,全市广告从业人员1736人。
   二、主要活动 1998年,组织50名广告经营人员进入大专院校学习,14人参加江西省第五期广告专业技术资格培训。先后两次组织会员20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店堂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和《广告审查员管理办法》等广告经营管理法律法规。该年6月,全区连降暴雨成灾,协会会员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抗洪救灾,15个会员推出抗洪救灾公益广告20件,抚州有线电视台创作《珍惜我们自己的家园》获得优秀作品奖。临川天义广告公司捐款1万元。该年,全区广告经营额546万元。1999年,临川天义广告公司创意设计的“城市雨”获省公益广告作品评比三等奖。2000年,组织广告从业人员培训班2期,参加业务培训120人次。11月,组织会员5人参加在无锡举办的“中国广告节”和在南昌举办的“四新广告节”观摩,提高会员创意、制作水平,同时组织会员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创意设计的“对号入座”公益广告获优秀奖。该年全区广告经营额900万元。
   2001年,举办10期培训班,对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该年,106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资格培训证书”。2002年6月,举办“抚州市首届沿河花园杯”公益广告作品大赛。该年,选送14件平面作品参加省广协举办的“江西省第九届优秀作品评比”活动,有5件作品获奖。2003年,江西文藻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被命名为“中国二级广告企业”,成为抚州市第一家二级广告企业。2004年,江西天义广告艺术有限公司创作的《中国广告火辣辣》入围“中国第十一届广告节”,标志抚州市广告制作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05年,江西天义广告艺术有限公司被中国广告协会授予2004—2005年度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11月,举办“抚州市首届广告法规知识竞赛”。2008年,江西天义广告艺术有限公司的平面广告作品《众志成城.大爱无疆》在第十五届中国广告节大赛中获得了“黄河杯公益广告创作类入围奖”,这是江西省在该单元平面类作品获得的最高奖项。该年,抚州市广告协会被中国广告协会授予“2007年—2008年度全国先进广告协会”。2009年,根据市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下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精神,抚州市广告协会从人员和财务等方面与抚州市工商局进行了脱钩。2011年,抚州市广告协会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沈阳)广告节组织奖。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工商联
相关机构
妇联
相关机构
工会
相关机构
残联
相关机构
红十字会
相关机构
侨联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