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发展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560
颗粒名称: 十四、发展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D65
页数: 3
页码: 415-417
摘要: 抚州地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精神,全区农村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地委在全区农村全面推行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区农村实行一部分人通过勤恳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全区工交、商业企业也普遍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责任制,地委、行署作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决策,全区部署发展县域经济,制订出《抚州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总体规划》,在对全区各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基础上。
关键词: 经济 体制改革

内容

1981年后,抚州地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精神,全区农村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1983年1月,贯彻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精神,地委在全区农村全面推行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发后,地委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区农村实行一部分人通过勤恳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全区出现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全区工交、商业企业也普遍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责任制,开展指标承包、租赁承包。并改革用工制度,工人实行合同制。此外,地委还制订鼓励外商到抚州投资和引进人才优惠政策。
   1990年,地委、行署作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决策,在全区施行“661农业开发工程”,并由政策研究室等22个单位,在进行大量调研工作基础上,制定出《抚州地区“661农业开发工程”实施细则》,计划用6年时间实现“六个一”的目标:改造100万亩中低产田,建设100万亩吨粮田,发展100万亩经济作物,种好100万亩油菜,增养100万头猪牛,每年封造100万亩树林,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000元。
   1991年,全区部署发展县域经济,要求以“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突破口,把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增长主体工程来抓,主攻工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发表后,全区上下又一次掀起思想解放热潮。地委委托政研室以县为单位,进行“三乡十村百户”农村小康目标调查后,制订出《抚州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总体规划》,经全区三级干部会议讨论通过,正式实施。
   1994年,在对全区各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基础上,推广“公司+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地委、行署下发《关于加快“公司+农户”经营组织的意见》。此创举受到视察抚州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中共中央政研室和国家体改委还分别派员到抚州了解情况,以内刊形式作介绍。
   1995年,为积极策应全省沿京九线展开生产力布局的新变化,地委、行署制定《抚州地区“一心三带”建设规划》,采取面向沿海、面向京九、面向省城的开放战略,加快临川市建设步伐,增强其辐射功能,并以临川市为中心,重点开发建设临川—东乡经济带、临川—崇仁—乐安经济带、临川—南城—南丰—广昌经济带。
   1996年,地委下发《关于深化改革,搞活我区国有工业企业的意见》,责成政研室、纺织局对区内抚州棉纺织厂、抚州第二棉纺织厂、抚州第三棉织厂、抚州印染厂等10家国有企业进行调查,找出当前企业面临困难的原因,重构纺织工业新格局的对策。该年,为加速全区林果业发展,地委、行署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林果业开发的若干规定》,并组织实施,要求到2000年,全区特色林果业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达到半亩以上,山区人均达到1亩以上。
   1998年,地委下文强调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处罚、乱检查,吸引更多的国外、境外、区外客商到抚州投资开发,加强对抚州金巢工业区发展和县(市)乡镇工业小区的管理。在农村开展土地延包工作,将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并向农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进一步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明确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发展目标。作出《关于实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跨世纪工程”的规定》,使乡镇企业在新一轮(至2000年)发展中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
   1999年,地委、行署制定发展全区食品工业“朝阳计划”,力争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利税年均增长20%以上。对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确定“以地生财,以房兴业,滚动发展”开发思路。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出台《关于改进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暂行办法》。
   2000年,地委、行署提出“打好四张牌,优化农业结构”设想,纳入全区“十五计划”。即打好优质稻和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特色种植牌,优化种植业结构;打好以东乡瘦肉型猪为主的特色养殖牌,优化养殖业结构;打好以南丰蜜桔为主的特色果业牌,优化水果品种结构;打好以昌顺公司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流通牌,优化农产品流通组织结构。力争用3年—5年时间,使全区种植业优质产品率达70%以上,瘦肉型猪率达80%,南丰蜜桔发展20万亩,年产量达11.4万吨,依托昌顺公司在大中城市网点多、知名度高的优势,拓宽销售市场。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从2000年8月至2001年9月,在抚州掀起新一轮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高潮,实现国有企业产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制度创新。
   2001年9月,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进一步开放搞活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全市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加快抚州经济发展。具体包括:减轻县级财政压力。各县(区)原体制上解市财政年递增比例当年按5%上解,第二年起按基数上解;从2002年起,原定县(区)国土收入上缴市财政的15%,3年内不上缴;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市政府决定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24项,其中,下放县(区)98项,划转中介组织23项,待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修改后再正式对外公布的5项;设立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和奖励资金;奖励外商投资经营大户;支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建设;扶持发展重点骨干企业;完善国有企业改制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林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机关干部分流创办实业;激活房地产业;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城市经营方式;积极盘活土地资产;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引进各类人才;完善集中办事大厅“一站式”办公制度,实行营业执照预备期制;建立外商和企业投诉举报协调处理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性收费票款分离制度;严禁对企业进行乱检查;为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责任制,共30条。
   2002年,实施大开放的主战略,举全力招商引资,市委、市政府制定《抚州市各县(区)招商引资工作考评办法》《关于对市直机关业务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实行考评奖惩的暂行规定》《抚州市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考评方案》《抚州市市直机关业务工作考评方案》《关于进一步整治和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的意见》《关于调整抚州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能的通知》《关于对市直有关单位进行形象测评的决定》《抚州市整治和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九不准”》,加大整治和优化经济环境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进一步改善全市招商引资环境,把抚州招商引资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00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培植壮大我市优强企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工业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措施与配套政策,实行领导挂点、落实目标责任、进行专项调度、建立协调机制,在医药、机械、食品、纺织、化工等5大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实行“一年一定,动态调整、滚动发展”,每年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筛选20户左右利税大户,作为全市工业重点调度企业进行扶持,以优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同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速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和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导提出具体要求。
   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逐步选派农业产业化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围绕农业区域主导产业,培植“重镇强村大户”,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引导农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出台《抚州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用1年半时间全面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加快林业发展。
   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主攻两区推进赶超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工业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投产企业达1000户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其中金巢开发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全市工业对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工业化率达到40%以上。城区发展目标是:把抚州建设成为赣闽台经济走廊上的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名城,各县城建成个性彰显、品位提升、风格各异的特色城镇。
   2008年,完善工业园区运行机制,园区由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实行园区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党工委书记原则上由县(区)委常委担任,一般设副书记2名,其中1名兼管委会主任,设可交叉任职的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共3名—5名。完善园区管理职能,将全市11个县(区)工业园区暂分为一类园区和二类园区。其中,临川抚北工业园区、东乡经济开发区、崇仁县工业园区为一类园区,其余为二类园区。一类园区编制数暂定40名,其中行政编制不少于10名,二类园区编制数暂定20名—30名,其中行政编制5名—10名,其余为事业编制。园区设立党政办公室和招商、建设环保、财政、经贸等内设机构及公安、国土资源、工商、国税、地税等派驻机构,机构设置根据园区发展情况可逐步到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金融机构、供电、供水等部门要在园区设立分支服务站点,并扩大业务受理权限,提高办事效率。县(区)将每年土地和规费收入的20%以上用于园区建设。园区除基础设施投入、招商引资、工业发展、财政税收和满足企业用工、用地、融资需求外,一般不下达其他目标、不参与其他考核评比。
   2009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抚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近期重点改革任务和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2011年,市委根据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提出《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工业强市、经济大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抚和人才强市战略,为赶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赶超发展的动力;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该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全力打好工业强攻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关于开展跑项争资攻坚战的决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潜能,强化项目支撑和项目带动,为建设幸福抚州打下坚实经济基础。制定《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强化水利社会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李铁映
相关人物
毛致用
相关人物
吴官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央政治局
相关机构
中共中央政研室
相关机构
国家体改委
相关机构
抚州棉纺织厂
相关机构
抚州第三棉织厂
相关机构
抚州印染厂
相关机构
昌顺公司
相关机构
抚州市委
相关机构
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