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变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社会变动
分类号: C922
页数: 1
页码: 287
摘要: 五代以前,由于战乱和灾荒,历史上曾经历过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域内接纳大量人口定居。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各县市《地名志》统计,外省迁入抚州区域建村的有183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2.26%。其中,五代以前从淮河以北地区迁入建村的35个,占此期外省在域内建村总数的38.4%;
关键词: 人口 社会变动

内容

五代以前,由于战乱和灾荒,历史上曾经历过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域内接纳大量人口定居。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各县市《地名志》统计,外省迁入抚州区域建村的有183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2.26%。其中,五代以前从淮河以北地区迁入建村的35个,占此期外省在域内建村总数的38.4%;宋至清代,又有大量闽粤人口陆续倒流定居抚州,其中福建迁入建村的887个,占此期外省在域内建村总数的65.5%。同时,有部分人以抚州为中转站,定居一段时间后再度南迁赣南闽西粤东。如广昌县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10961户,37990口,到嘉靖十一年(1532)锐减为2308户,8342口,不及洪武年间的1/4。抚州之民流徙外省的地点主要是云贵,其次是湖广和江浙。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停滞,连年饥馑,人口锐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抚州处于中央苏区北部边沿地区,国民党统治区、红军游击区和苏维埃区域在抚州区域均占有一定比例,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实施的五次军事“围剿”都与抚州有关,其中第二、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抚州域内是主战场,仅广昌县因战争减少人口数以万计。
   抗日战争期间,人口大量减少。1939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昌,随后对东乡、临川、南城、崇仁、宜黄、金溪等县实施空袭和侵占,对抚州人民大肆屠戮。据《江西抗战纪事》统计,上述6个县人民在日军空袭和窜扰期间,伤亡3.32万人。1941年后,南昌、丰城、临川、南城等日军侵占地的一些学校和居民,纷纷迁入处于后方的黎川、广昌,致使一度人满为患。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部分避难人口迁回原籍,但仍有部分留下。民国36年(1947)黎川县有外省、外县籍人口9000余人,其中外省籍1300余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口社会变动主要有:1949年解放时南下留在抚州工作的干部战士;50年代—60年代,外省(市)及外地区支援七二一矿、二六一大队等厂矿建设的职工及其家属;1958年省直机关下放域内创建国营垦殖场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60年代中后期,接收安置上海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部队转业干部;1968年—1971年,接受来自浙江省淳安、建德等县新安江水电站库区移民55616人,分别安置在宜黄、崇仁、金溪、南丰、资溪、黎川、广昌、乐安、南城9个县。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人口属社会变动迁移的有5.46万人。其中,因工作调动6350人,分配录用5515人,务工经商12429人,学习培训7420人,投亲靠友3823人,退休退职546人,随迁家属5820人,婚姻迁入7979人。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黎川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