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数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数量
分类号: C921
页数: 4
页码: 278-281
摘要: 晋代域内始有人口数量记载。西晋太康初年(公元280),临川郡统管临汝、新南城、西丰、新建、西宁、宜黄、安浦、南丰、永城、东兴10个县,有人口8500户;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增至8983户、64805人。至隋大业五年(公元609),临川郡统辖的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个县,有人口1.09万户。
关键词: 人口 数量

内容

一、晋至隋代 晋代域内始有人口数量记载。西晋太康初年(公元280),临川郡统管临汝、新南城、西丰、新建、西宁、宜黄、安浦、南丰、永城、东兴10个县,有人口8500户;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增至8983户、64805人。至隋大业五年(公元609),临川郡统辖的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个县,有人口1.09万户。
   二、唐至宋代 隋末唐初,战争杀戮与流亡,致使人口锐减,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抚州只有7354户,40685人。进入唐朝中期,中原战乱不断,江南相对安定,有一些避乱南迁的北方人,为抚州安定的社会环境所吸引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至天宝元年(公元742)人口增至30605户,176394人,是贞观年间的3.16倍,百余年间净增2.3万余户。安史之乱后,尤其是唐末五代,北方战乱频繁,地方割据势力争斗激烈,恣意攻掠,造成社会经济凋敝。而南方杨吴与南唐统治时期,政局相对稳定,先后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农村自然经济得到恢复并有新的发展,抚州等地呈现“既完且富,行者如归”的局面。危全讽治理抚州27年,招贤纳士,吸引一批人来抚州定居。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域内有人口80126户。
   宋代,抚州封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北宋元丰初年(1078)有275688户,迄至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猛增至415599户,约合唐天宝时的13倍多。建县不久的广昌县有33737户,比天宝初年抚州总户数还多,可见人口滋盛的兴旺景象。
   到宋崇宁元年(1102),抚州、建昌军有人口274367户,568688口。崇宁年间户数与口数的比例很不相称,与“一家五口”的传统家庭规模相差甚远,学术界认为:宋代所列口数实际是20岁—60岁的男丁数。王安石在《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中说:“抚之为州,……为地千里,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地大人众如此。”其仅指抚州,尚不包括建昌军所属几县。
   三、元至清代 宋元更替时期,残酷的战争使域内人口大减。元朝以后,户口统计数字持续下降,直至清乾隆以后才逐步回升并超过宋代的水平。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域内有325756户、1774513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回升至343068户、1714923人,到弘治间(1488—1505)降至243815户、867026人,嘉靖元年(1522)又降至234529户、871679人。明代户口数字一次比一次少,一方面是“齿繁土瘠”,更主要的原因是土地兼并所致,破产逃亡者不少。正统末年(1449)广昌知县江浩询问老年人:“广昌原有82里(每里110户),为何现在只剩24里?”得到的回答是:“田归豪右,赋在贫下,故逋者众耳”。另一方面是局部战乱,人口逃亡较多。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八月,御倭两广民兵在闽清县起义,攻占将乐、泰宁,入杉关直趋广昌、南城、新城(今黎川)、南丰、乐安,捣县衙,杀守备,汤显祖在《乱后有序》一文中说:“临川十万户,八九逃散,历二秋而定”。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朝廷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征收丁税,“嗣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五年(1727)又实施“摊丁入田”。这些政策刺激人口增长,乾隆以后人口增长较快,据《嘉庆一统志》载,嘉庆二十五年(1820)抚州府有373327户,1554025口;建昌府有282339户,1473953口,合计655666户,3027978口。到咸丰元年(1851)跃增至660170户、3029457人,达到新的历史高峰。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太平军转战抚州数年,兵燹和疾疫肆虐,人口再次骤减。至清宣统元年(1909)抚州府有正户148466、附户123753,本籍船户147、客籍船户92;建昌府有正户87184、附户70783,本籍船户196、客籍船户13;各类户数合计420634户。
   四、民国时期 民国5年(1916),域内人口发展到325.09万人,达到新中国成立前域内人口数量的顶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抚州地处中央苏区北面边沿,国民党调集数十万兵力,连续发动几次军事“围剿”,尤其是第二、四、五次反“围剿”抚州境内成为主战场,连年鏖战,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抗日战争期间,每年都要征兵近万人,人口再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抓兵拉伕甚多,百姓重负苛捐杂税,患病缺医少药,人口继续下降。至民国36年抚州仅有人口25.43万户,118.8万人,与民国5年相比减少201万人。
   五、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抚州区域(按现行政区划统计,下同)有人口331796户,1432183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域内人口增长较快,至1959年有人口436456户,1739817人,平均每年增加10466户,30763人。1964年全区有443546户,1837873人,到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区有人口2912063人,比1964年增加1074190人,增长58.44%。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区第四次人口普查数为3311970人,比1982年增加399907人,增长13.73%。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达到357.24万人(含外来人口,不含外出人口),比1990年增加26.05万人,增长7.86%,平均每年增加2.5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4%。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抚州市常住人口总数为3912312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250643人,增长6.85%,平均每年增加25064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66%。历代抚州人口数表3—2—1 单位:户、人 续表3—2—1 续表3—2—1 注:①含邵武;②为抚州户数,不含建昌军户数;③不含乐安县人口数;④不含广昌县人口数;⑤1949年后为公安年报人口数清 乾隆四十七年至同治八年(1782—1869)部分年份各县人口数量 表3—2—2 单位:户、人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危全讽
相关人物
王安石
相关人物
汤显祖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闽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