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民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5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民国时期
分类号: C92-09
页数: 1
页码: 277
摘要: 民国年间战乱与疾疫频仍,民国20年(1931)域内尚有人口近180万人,抗日战争以前,仍有外省部分人迁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建立12个自然村,其中以河南、浙江省籍居多;江西省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建村的6个。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沿海及江西南昌、丰城一带,大批难胞涌入赣东,此时黎川、广昌、乐安、崇仁尚未受到日军侵扰,尤其是黎川,是战时闽盐人口配售据点,距离抗日前线稍远。
关键词: 抚州 人口

内容

民国年间战乱与疾疫频仍,民国20年(1931)域内尚有人口近180万人,抗日战争以前,仍有外省部分人迁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建立12个自然村,其中以河南、浙江省籍居多;江西省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建村的6个。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沿海及江西南昌、丰城一带,大批难胞涌入赣东,此时黎川、广昌、乐安、崇仁尚未受到日军侵扰,尤其是黎川,是战时闽盐人口配售据点,距离抗日前线稍远。沦陷区的一些学校师生、商人和居民纷纷迁入,不少长期在外地定居的本籍人士也迂回家乡。为安置难民,乐安县设虎形垦殖场和竹山垦殖场2处,安置广东难民286人。民国27年崇仁县收容难民438人。28年—29年广昌收容难民1331名;南丰洽村、仙人石,南城洒源、魏坊4个垦殖场共收容难民750人。南丰、宜黄分别开办难民工厂,招收难民720多人。31年6月,日军侵占抚州、南城等地,域内中北部居民也纷纷逃至黎川、广昌避难,致使广昌、黎川等地人满为患,商业也由此繁荣,一时成为赣东、闽西贸易中心。抗战胜利后,各地难民陆续迂回原籍,但仍有部分人口留居下来。
   民国后期,国民党发动内战,兵燹饥荒相叠,又有大批人逃离家园。《江西政治》记载,青岛迁移至江西农垦的难民有5万人,抚州的崇仁凤岗垦殖场,乐安第六中心垦殖场、竹山垦殖场,南丰第一垦殖场,广昌头陂垦殖场、下芒垦殖场,黎川樟村垦殖场以及金溪、南城、临川等县安置难民多者4000人,少者1000人。36年,黎川县城有人口9900人,其中外省籍达1300余,占县城人口的13.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