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隋唐五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4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隋唐五代
分类号: C92-09
页数: 2
页码: 274-275
摘要: 隋代始定“抚州”之名。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残暴和隋末的大规模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至极,史称“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而抚州境域则不断吸纳北方士人定居,包括今福建邵武在内的抚州区域有人口1.09万余户。
关键词: 抚州 人口

内容

隋代始定“抚州”之名。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残暴和隋末的大规模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至极,史称“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而抚州境域则不断吸纳北方士人定居,包括今福建邵武在内的抚州区域有人口1.09万余户。到唐代,随着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方生产力水平逐渐超过北方,经过初步开发,临川“翳野农桑,俯津阌阅”,南城“人繁土沃,桑耕有秋”,人口迅速增长,唐初武德年间(公元618—626)由于政区的变动,抚州只有7354户,40685人,至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增加到30605户,176394人,净增3倍多。短短百余年间人口自然增长如此快,其中不少为外地迁入定居的。唐代中后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两次大的社会动荡,正如李白所描述的:“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安史之乱对长江以南影响不大,相反倒成为北方难民南迁的接纳地;黄巢农民起义军席卷长江南北10余省。罗常培在《临川音系·叙论》中说:“只有江西东南部(即上饶以南,赣水以东),侥幸没受黄巢的冲击。于是东晋永嘉以后迁移到河南西南部,江西东中部、北部和安徽南部的客家,到这时候就有一大部分迁移到上面所说的乐土”。黄巢农民起义后,各地兴起一批地方割据势力,先是高安县人钟传入据抚州,后由南城县人危全讽统治赣东,前后数十年,他们采取保境安民,劝课农桑,招徕商旅的政策,使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吸引大批中原人士竞相投奔。同时,在招贤纳士的政策下,佛教高僧云集抚州,以致一批信徒和参学之士进入抚州,从而带动人口增长。
   这一时期,域内新建自然村366个,其中,外省迁入的81个,江西省其他地区迁入的55个,抚州境域内部迁移建村的230个,分别占此期新建自然村的21.8%、15%和63.2%。迁入定居地主要集中在南丰、金溪、东乡、崇仁、临川等平原丘陵地带,广昌、黎川、乐安、资溪等山区较少。
   由于抚州地邻八闽,从外省迁入建村的以福建最多,共27个,占外省此期迁入建村的33%;其次是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分别为6个~10个。其祖籍大都在中原一带,也有少数在江东或西蜀。迁徙路线有的是直接从中原地区迁入,如崇仁马鞍瑞溪李氏,世居甘肃陇西“(武)则天作乱,子孙南奔,隐居瑞溪”。但更多的人迁徙路线较曲折,在迁入抚州之前,有的先在福建邵武、宁化停留过;有的在赣北、赣中停留过;有的先迁江浙、湖南,再转赣北、赣中,最后定居赣东。如山东武城(今费县)人曾据,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曾据耻事新莽政权,挈族渡江,率领家族近千人,南迁豫章庐陵吉阳乡(今永丰县睦陂),子孙繁衍,到唐代初,形成永丰、乐安、南丰三大聚落。南丰吴氏始迁祖宣公,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娶后蜀国主孟知祥之女为妻,世居四川阆州。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63岁时,偕妻携子东下江西至抚州,二子吴经居临川之石井。吴宣于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随长子吴纶、三子吴绍再徙居南丰县,“有孙十八人,曾孙七十七人,玄孙三百人”,其孙辈再从南丰扩展至金溪、宜黄等地。金溪陆氏,始迁祖是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的孙子陆德迁、陆德晟,五代时为避战乱,从吴郡吴县(今江苏)迁徙到金溪县,定居于延福乡青田里(今陆坊乡陆坊村),陆德迁有6个儿子,子孙不断繁衍,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族,到南宋养育出理学大师陆九渊兄弟。金溪周氏,原为金陵(今南京)宦族,“唐末由金陵徙临川。金溪之庄上,临川支派也”。乐安流坑董氏的祖先,也是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皖南迁至宜黄,在宜黄繁衍3代之后,于南唐时期一支北徙鄱阳海口(今属德兴县),一支西迁乐安县流坑村,遂成一大宗族。徐幕贞曾任广东寿州长史,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辞职隐居金溪县琉璃乡蒲塘村。宜黄乐史之父乐璋,原籍河南,因“朱温扰京兆,乃游仕江左,为抚州临川丞,籍居临川”。广昌揭氏,也是“兄弟遭五季之乱,遂散处诸郡”,先从北方迁袁州(今宜春),再转迁广昌。
   除北人南迁之外,唐代后期,南方各地百姓外徙的现象也很普遍。江西省其他地区迁入抚州的,如宋代王谠《唐语林校证》卷一载:袁州刺史阎伯玛改任抚州刺史,由于他治理有方,以致在其改任时“百姓相率而随之(至抚州),……前后相继,吏不能止”。唐末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黄俊随王绪、王潮的部队进入福建,其子孙散居各地,“今邵武、南城、临川多其后也。徙抚州南梧桐坪者曰祚,梧桐坪今隶金溪”。“(饶氏)始祖讳元亮,世为饶州鄱阳人,仕唐德宗,晚寓南城。生五子,……后遭兵燹,迁徙无常,不能悉数。”抚州迁至江西省其他地区也较多,如宁都李氏,唐中和(公元881—885)间从抚州赤栏门迁清泰乡琳池定居,到20世纪末已传48代,其人口为宁都诸姓之冠,遍布各乡镇;宁都曾氏,唐天宝年间从今乐安西南部迁清泰乡七都镐原,其人口居宁都诸姓第二。毕氏,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95),为避兵乱,从乐安迁石城县毕家屋。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隋炀帝
相关人物
李白
相关人物
罗常培
相关人物
黄巢
相关人物
危全讽
相关人物
孟知祥
相关人物
吴纶
相关人物
吴绍
相关人物
陆希声
相关人物
陆德
相关人物
陆九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安县
相关地名
南城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